第一篇:如何将民族特色融入小学美术教育
如何将民族特色融入小学美术教育
关于美术教育民族特色融入的文章
教育部“七彩语文杯”第二届全国小学...班主任如何开展农村小学教育
“×”号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关系刍议
“2008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启...“2009年启动中小学校防雷建设示范工...”Handson“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爱普生·爱心课堂计划“发布乡村小学...”爱心“与小学作文教学
”大学—中小学“伙伴协作式双语师资培...”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它以独特的魅力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而文化与美术教育具有内在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作用。作为一名身处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美术教师,我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很少有涉及鄂温克游牧文化的美术作品,鄂温克有着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挖掘鄂温克特有的文化资源,把文化与美术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为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将民族特色融入小学美术教育。
一、挖掘民族文化,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强调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发鄂温克民族美术课程资源,是特色化美术教学顺应教改的需要,由于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小学美术教学正在日益受到重视,开设学生愿意学习的教师所擅长的内容是小学美术教学的必然趋势。
1.充分挖掘鄂温克当地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美术课,如《有趣的树叶》《沙画挂盘》《剪纸画》和《生活速写》等,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2.对原有的教学活动作一些适当的修改。①更换内容。如第六册中《高大的楼群》,鄂温克的孩子对一幢幢高耸入云的大厦形象模糊,因此我把内容改成画家乡;第九册中《浮雕人物》和《浮雕风景》,由于当地条件限制,没有泥塑材料,就改成纸雕。②扩充内容。如第十一册中《剪“喜”字》,结合剪纸,可以剪各种动植物、人物、窗花等。
二、利用民俗文化提供特色美术教学素材
鄂温克自治旗地处大兴安岭的五岭山区,有19000多平方公里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有8300多平方公里茂密的森林和猎场,也有肥沃的耕地。鄂温克族的日常生活中,桦皮占有一定的位置,可称之为“桦皮文化”。其打猎、捕鱼、挤奶用的制品很多都是用桦皮制作的。一般妇女从七八岁开始学习世代相传的雕刻、压印、绘画、拼贴等手艺,逐步产生了钻研技艺的热情,对器皿用具进行美术创作。图样多源于生产、生活,有花草、树木、山峰、虫鱼、石崖等模仿自然构图,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每年举行的那达慕大会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游客前来游玩,赛马、蒙古跤、射箭和服饰表演等为我们地区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美术创作的素材。
三、把教室移到室外,走进大自然
1.结合自然资源,开设特色工艺课。鄂温克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会看到诸如河边的卵石片、牛角、家禽羽毛和各种秸秆都是进行工艺制作的好材料。结合当地资源,可以开设《有趣的草编》《树叶拼贴》《牛角雕刻》《鹅卵石拼画》等工艺课。
以往的美术课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欣赏教材中的图片,传授技能,然后让学生坐在课堂里临摹,或凭记忆苦思冥想,结果学生不但画不好,更甭提有创意,而且越来越讨厌画画。因此在民族特色的美术教学中,根据教材组织学生去教室外写生。这样孩子们不但兴趣高涨,作品富有真情实感,而且在宽松愉快自由的环境里,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能得到自由发挥。
2.走进民间艺术,发扬光大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所有艺术的母本艺术,蕴涵丰富的智慧,是最具生命活力的艺术。在民间艺术家手中,一切造型都被赋予了生命。学生通过学习民间美术,可以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把民间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结合当地的传统工艺,可以开设牛角雕刻、草编、剪纸、桦树皮雕刻等具有地域气息的工艺课,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关心周边环境、美化生活的意识增强。
四、为学生创造展示的空间
采用能使学生快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通过长久而不间断的鼓励、诱导,才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并能长久保持下去。作品完成后,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空间,让他们享受收获的喜悦,在每个班级设置小画家的展示栏,在校园宣传窗内建立 “学生美术作品园地”,不分年级班级,学生只要认为好的作品都可展出,接受全校师生的评价,同时不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书画比赛。
实践证明,充分开发利用鄂温克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开展民族特色美术教学活动,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灵活,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让美术教学充满活力与生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热爱美术学习美术的人多了,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在探索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要扎实有效地进行鄂温克特色化美术教学,我觉得:
1.教师自身必须加强修养,继续学习、进修、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画”和“教”的能力。
2.要重视美术教学研讨活动。通过教研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开阔学生的视野,突破教科书,把美术学习的范畴扩展到更大的区域。在开发和利用鄂温克民族文化资源时,选取的内容要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相适应。
因此,开展民族特色美术教学,发展民族特色美术教育,绝非易事,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钻研、互相探讨、为共同目标携手共进。
第二篇:将环保融入低年级美术教育
将环保融入低年级美术教育
桃花工业园中心校 江洁
如今,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普遍的热门话题,美化环境、保护环境、创设环境成为人们共同的责任。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
美术是小学生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低年级学生还无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理想时,美术作品是孩子最好的表达感情方式,也是提高孩子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的生存环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地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环境问题长期以来都被全世界,全人类所关注。保护环境,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要保护环境,教育必须先行。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成了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让孩子们通过美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在美术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这对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话题。我感到低年级学生对于美术活动具有极大的兴趣和爱好,下面我就谈谈小学生在绘画活动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
一、在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
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通过对于环境有关的图片、绘画作品进行欣赏,会更直接、更深刻地使小学生受到教育。例如:《美丽的家园》、《鸟儿的世界》等作品。其中《鸟儿的世界》表现了孩子们和一群小鸟欢快得在唱歌的美好画面。在活动中,我先引导小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然后谈谈自己对画面的感受。孩子们便七嘴八舌地开始议论。有的说:“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有的说:“小鸟跟我们一样都爱唱歌,真可爱”。从孩子们的神情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对小动物的爱。在活动《美丽的家园》中,让孩子们把优美的自然环境与破坏的环境图片向对比,更唤起了他们对优美的大自然环境的热爱,以及对破坏大自然行为的憎恨,树立了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在手工课中渗透环保教育。
手工课及区角活动是小学生美术教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既能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在手工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开展了“变废为宝”的主题,给孩子创造了“变废为宝”的环境,小朋友和老师平时把家里的废品拿到班级里来,渗透到手工及区角活动中。让小学生在活动时,会自己去选择有用的材料,拼拼、搭搭、剪剪、做做、玩玩,孩子们用的蛋壳做成的蛋娃娃、吸管穿成的项链、瓜子壳拼贴装饰画等等,真是漂亮极了。有的孩子把一次性杯子组成了小娃娃、小水桶,还有的孩子把牙膏盒、废旧纸盒粘贴做成了汽车、飞机。雪碧瓶、易拉罐、矿泉水瓶子、做成娃娃、可爱的小动物等等。通过这些手工制作,既培养了小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还使小学生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用品也能制作成精美的工艺品,从而使小学生们体会到变废为宝的乐趣,增进了小学生的绿色环保知识。
开展废物利用手工制作活动。在发展小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同时,教育小学生懂得用废物,变废为宝;让小学生收集无毒无害的废物进行制作,使小学生懂得有些废物也可以成为有用品,并使小学生亲身感受废物利用的乐趣,有最初的成就感。同时教育了小学生不应随意扔垃圾,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在绘画主题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各种的绘画主题活动中加之环保教育的渗透,更能使绘画主题活动变得丰富多彩。首先,在绘画中利用电脑范画进行教学,能直观的向小学生传授环境知识,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如:在主题绘画《地球妈妈》这一活动时,我准备了这样的内容:一个流着眼泪的地球妈妈,到处是垃圾,蚊子、苍蝇、蟑螂四处飞跑。看完这张画,我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地球妈妈流泪了?”孩子们都抢着回答:“因为有人破坏了地球,地球上到变得很脏,地球妈妈就伤心地哭了。”我接着问:“怎样才能使地球妈妈高兴起来?”有的孩子说:“大家不要随便丢垃圾,要保护环境。”有的孩子说:“我们来给地球妈妈种上好多树和花让空气变新鲜。”„„孩子们就开始动笔发挥各自的想象画了起来。通过这节绘画活动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并增加了小学生环保意识和培养小学生爱护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
其次,开展环保主题画展“春天在哪里”“美丽的秋天”“小动物的乐园”“让未来的家园更美好”等通过小学生的想象、创造、采用剪、贴、画等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出了人物、风景、花鸟的不同,是主题画展表现形式多样,在描绘春天时,红花绿草、蓝天白云、表现大自然美丽风景,鸟儿欢快、自由飞翔、茂密森林、鸟雀共鸣的同时,环保教育就渗透在了其中,并且使画面变得更加生动、多彩、充满生机。
开展环境绘画主题活动,使小学生不仅自身得到学习、发展,更能使小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合作,从同伴那里获取信息,增长更多的知识与才干。
我进行绘画教育不仅仅只是通过绘画课、各种的绘画主题活动也能达到教育目的,而且加之环境教育的渗透,更能使绘画主题活动变的丰富多彩。
四、在绘画创作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
绘画创作的内容从侧面反映了创作者的个性行为,融合着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在绘画创作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进行环保创作,能充分开发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对环保措施提出一些新奇、美妙的设想。例如:在命题创作《梦想家园》中,针对人类的生存环境现状,引导小学生讨论,大胆想象,表现一种理想的无污染的、环保的世界。在小学生互相的讨论,构思过程中,他们会有种奇思妙想,设想出种种环保措施,让人类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中。有的小学生画的梦想的家园,针对目前大街上到处是垃圾,设计了会飞在城市上空的“垃圾吸收器”,能把地上的垃圾吸收进去,并转变成新鲜的空气排出来,有的小学生表现自己的家园建在一片大树上,人们站在窗户边就能欣赏到周围的美景,问到清新的花香,有的小学生创造了一种穿梭在城市中的各种“会飞、会跑的环保垃圾箱”,把这些垃圾转换成花,让整个城市都笼罩在一种花香中。孩子们在创造的过程中,还会滔滔不绝的说出自己的见解。从小培养了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又激发了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及环保意识。
再者,还可利用绘画活动中的写生渗透环境教育。写生课是小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种绘画形式。我会常带小学生们到外面去欣赏美丽的风景,知道美丽的环境能促进人们的健康,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但有时他们也会看到一些不和谐音符的存在,如乱丢垃圾、工业污水、烟囱冒黑烟等与自然景致极不协调的景象。通过直观的对比感受,使小学生主动意识到创设一个美丽环境的重要性,必须人人从小养成爱护 环境的良好的习惯,使小学生进一步增加环保意识。
五、美术活动渗透环境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
1、要遵循美术教学和环境教育有机结合的原则。在教学中渗透环境应该是恰当的,有机的,自然而然的,不能生搬硬套。美术教学和环境应巧妙地融合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中,它是一个整体,不能将这两方面分裂或对立起来,应是让小朋友在掌握美术知识的同时受到环境教育。
2、注意不应反客为主的原则。美术毕竟不是思想品德课和单纯的环境教育课,环境教育仅仅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方面,是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渗透这种教育。如果把环境教育的时间花得太多太长,这可能完不成《小学生美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任务。所以在美术课中应把握准教育的时机和时间的长短,不应喧宾夺主。
3、遵循教师教育,小学生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三种教育形成巧妙有机结合的原则。在环境教育中,教师的教育仅仅是一个方面,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应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根据教学内容搜集相关的环境知识素材,这样就能起到自我教育的作用。在课堂中让孩子把自己收集的环境知识都讲出来,就可起到相互教育的作用。这种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形式,往住比教师的教育效果还要大。
总之,从学生感兴趣的绘画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持之以恒地开展“寓教于乐”的环保绘画教育活动,对丰富小学生的环境知识,增强环保意识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生活的家园也会变得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人们也会由内至外地变得更美,人类社会也将更协调、更和谐。
第三篇:将游戏融入教学
将游戏融入教学
小学生的英语课堂,特别是中低年级,大多趣味横生。为了符合孩子们活泼的天性和好动的倾向。上课的老师们都会在课堂中加入很多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所学。所以把一些活动类的元素也加入到了教学中,让游戏活动带着孩子们学习和掌握所学。下面简单谈谈我的做法。
首先,是课前游戏活动的创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前三分钟的利用,有利于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唱英文歌、复习知识的小游戏等,可以活跃课前气氛,帮助学生热身,尽早的进入课堂,也可以全班性的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所以,这个活动虽然不属于课堂内的40分钟,却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一定可以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
第二,是课中游戏活动的创设
孩子的天性喜欢玩。游戏中的学生是自由的、放松的,它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表现欲。游戏从目的、方法、形式上有很多种,设计和选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游戏,既能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也能提升学生对英语的兴趣,长此以往,可以为长期的英语学习做好有效的心理建设。
(1)在学习单词时,可以进行猜拳说单词的游戏:师跟生猜拳,输的学生读单词。也可以玩说反语的游戏,比如,I say yes.You say no.(2)在教学词组、短语和难度高点的句型时,还可以进行小组合作竞赛的游戏活动,不单能够提升学生对所学词汇运用的积极性,也能够促进小组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
(3)在语篇或对话形式的教学和操练中,角色表演的活动或许会用的多些。英语教学活动中的游戏活动一旦被孩子接纳并认可,教学会很顺利。有的孩子因为课堂上的游戏活动深刻有趣,在课后也会和同学一起玩起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游戏活动的时间,根据不同课的类型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学习活动方式。只有迎合学生心理,并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游戏活动,才能真正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真正地为英语课堂添彩,为英语教学增效!
第四篇:将生命融入教育
以人为本,关注生命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充分认识生命教育的意义、积极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努力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的教育是以人为对象、促进人的发展的实践活动,更应该是“以人为本”的事业。当前正在深入推进的新课程改革,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和个性成长;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关注教师教育生活方式的改进,这些都是教育“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体现。但是,我们的教育是否做到了“以人为本”呢?我们的教育离“以人为本”还有多远呢?
一、人本善
“人之初,性本善”,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经典,千年经久不衰孔孟之道的哲理。人之出生,本性是张白纸,随之成长不断变化,既有善性的完善,也有人本性的扭曲。现在,我们的教育也开始了渗透孔孟之道的教育,加强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党中央提出“公民道德建设”、“创建和谐社会”的理念,这是件好事。
二、案例分析
例 :学生心里伤害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关于父母必读》中表述到:“教育子女这是一件伟大的、严肃的而且负有极大责任的事情”,“父母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放任自流,是一件‘悲哀的事情’”。然而这种悲哀的事情却仍发生在很多学生的身上。让很多孩子的心处于漂泊状态,心里没有安全感、归宿感。我班有几个学生便在这方面表现突出。
案例一:该班男生唐××(三年级),10岁,父母均外出打工。一直由婆婆带着。该生出生时,满身“蛇皮”,也就是一种皮肤问题吧。为此,他上从小就觉得自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部分同学曾笑话过他,所以,他的心理问题很突出。该生习惯很差,常打游戏,好强,好斗,谁也不能侵犯他,他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打架。几乎无人愿与其同桌,父亲则动不动就是棍棒教育,很难与他交流和讲道理,而且婆婆无力管教,这样的家庭让他难以找到温馨。他恨与婆婆之间的代沟太深,无法沟通。父母亲把他交给学校,每期开学到学校与老师见一次面,后来电话便一直关机,像甩包袱似的,老师一直在努力,希望争取他父母的关爱。前不久,他孩子说,父母回过一次家,但是很遗憾,我不知道。在家,婆婆拿他没办法,只得任其发展。因此在家,在校期间学习很不努力,想做就做,上课时表现得无所谓,自己不努力学习,常去招惹同学。一次,该生在上体育课时,和同班同学一起踢足球,玩得好好的,一个同学不小心碰到了他的小腿。后来,该生回到教室,便用板凳猛击那男生的头,真的,你说他心里是不是很不平衡吗?事后,我问他,为什么要那样对待同学?他的回答令我吃惊,说他的小腿很疼,可他有没有想过受伤的同学呢?
但该生爱好体育,聪明。在学校运动会上,他可积极了,50米,200米,拔河赛,表现欲望很强,找到了自信。
思考:“马小跳案例,马小跳现象”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淘气包马小跳》的影片之后,觉得他和马小跳有些共同之处,找他深入谈心。课堂上,我给予了他一些教“特殊”的待遇。经过这种看似不可管理的课堂,他呢,虽然很多时候还是老样子,想学就学,想写就写,但他爱回答问题。有时,我却能听到一些独特的见解,他爱说真话。一次,我从校外买来了电池,说是专门为他们买来上课的,让大家好好学习,他说,不是啦,3.2班不是也一起享用吗?为什么说是专门买给我们的?我一时无语。是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与学生一起成长,我与他们是朋友。我相信,虽然目前,他的状态不是很健康,但经过我们的关注,经过父母的关注,孩子是有希望的。
案例二;该班女生黄××,(三年级),10岁。从小父母外出打工,一直跟着婆婆爷爷。婆婆只管该生的吃饭问题,至于学习,当我向她交流时,她却说,管它的,反正长大了是嫁得出去的。是的,我们无权去责备老人,但我们不得不问,她家孩子的父母呢?该生父母在孩子读二年级时回过家一次。一次,该生父母亲来到过学校,但迟迟不肯进入学校校门。稍后,我听同学说起此事,便主动地上前与之交流,商讨科学管理孩子的一些方法。但该生父母的态度却很冷漠,他们认为自己很无辜,自己也没有办法,只有请老师多帮帮忙,照看一下孩子。我不禁要问:做父母的真的一点办法也没有吗?为什么在你们的孩子最需要你们时,家长却以种种理由来拒绝自己应尽的职责呢?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独特社会问题,这是由我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直接引起的。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留守儿童普遍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于此相伴随的各种社会问题随之而生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三、人文关怀,特别的爱
(一)、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上,学生只是承载知识的一个容器,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其唯一的目标是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标准也是分数,高分低能即是这种教育产生的怪胎。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模式是颠覆传统教育的彻底革命。高效课堂关注的是人,是人的生命,人的生命灵魂深处的情感互动。教
师不再是一个霸占课堂的灌输者,而是课堂的策划者,组织者,合作者和合作者,同时也是学习者。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是课堂的主动参与者、合作者和思想者。杜郎口课改的精髓就是解放,解放学生被禁锢的心智,解放学生被束缚的个性,使学生动起来。这种“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教育理念,激发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个性的张扬,对人性的追求,挖掘出巨大的潜能。
(二)、“爱”的针对性。
要创造关爱生命、热爱儿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生命从一诞生就需要保护与关爱。学校是学生人生梦想开始的地方。好的教育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长环境,提供各种有益的帮助。我们更重视对儿童的人文关怀,让他们感到温暖、平等、心情愉快,不受到歧视、感到不安与心理压力。对学生的吃饭、睡觉、学习、运动、娱乐、外出活动等各个方面进行既无微不至而又恰如其分的照顾,决不能包办代替。广大学生在学校里生活十分愉快,尤其是中途转学进来的学生更是心情舒畅,改变了在原来学校不受重视、或者受到歧视以及因视力造成学习困难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抑。学校成为他们的乐园。
体弱生爱在关心;
病残生爱在得体;
过失生爱在信任;
屡错生爱在耐心;
向师生爱在珍惜;
被师生爱在主动;
个性生爱在尊重;
普通生爱在主动;
学困生爱在赏识。
(三)、努力提升家庭在生命教育中的作用。
西方有句名言:“一个母亲胜过一百个优秀教师,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家庭是留守儿童的第一责任人。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智育方面。要时时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一切活动都要把孩子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形成一种高度重视,平时光是问一问是不够的,必须深入了解情况,有时要参与孩子的学习。可以共同研究探讨,提前看看书,备备课参与孩子的学习当中去。牺牲点儿喝酒、搓麻的时间,多陪读陪练,方可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比如上课前做好预习,上课要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发言,课后及时巩固训练,放学后要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阅读课外书时遇到生字、生词,自己动手查字
典,遇到不懂的问题要请教他人。直到弄懂为止。总之,要培养孩子主动学习和独立学习的好习惯。
家长要特别关心孩子的在校生活,经常和他们亲切交谈学校中的事,耐心倾听他们叙述学校中的见闻,及时肯定孩子学习上的进步,使其获得成功的满足。这对于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是极为重要的,对学习后进的学生,更不能忽略他们的微小进步,发现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
积极争取家庭的支持配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生的家长作用的发挥对孩子成长关系超过一般家长。我们首先理解家长的痛苦与精神负担,帮助指导他们。我们的家长学校对家长讲授家长对待孩子应有积极的态度,帮助他们了解基本的教育知识、包括与他的孩子兴趣特长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让家庭与学校教育保持同步。我们发挥家长委员会联系、协调的作用,组织家长相互交流培养孩子的体会与经验。不少家长改变了观念,成了孩子的良师益友,学校的合作伙伴,许多学生成长得到家庭的支持和鼓励。
(四)、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活动
康德说的“人只有受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生命是教育的“家”,是教育的“根”。离开了生命及其活动,就没有人类的教育。所以,教育是建基于生命、直面生命、关怀生命、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的活动。教育本身面对生命,又旨在追求生命的发展,是最具有生命关怀的事业。可以说,关注生命是教育的天职,也是教育本真的表现。教育就在于为生命的自由自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任何脱离生命或者遮蔽生命意义的“教育”,都是一种“异化”的教育。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不是絮絮叨叨地做思想工作,而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对症下药”。如讲故事、开办家长学校、让家长参与教育,开展活动、让好朋友帮助、自我教育等等。
学生的心理健康既是关系到每名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只有每名教师都重视到这一点,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才会少一些。愿我们化作阳光和雨露,让祖国的幼苗茁长成长,愿我们化作黑夜温馨而明亮的灯,温暖每个孩子冰冷的心,指引每个孩子人生的征程!
生命乃教育之原点;
点化和演绎生命乃教育之核心;
回归生命的本身,凸显生命的灵动乃教育之使命;
给生命以尊严,自由,幸福乃教育之永恒追求;
为此,生命化教育需要:
呵护生命的存在;
捍卫生命的尊严; 激发生命的潜能; 提升生命的品质; 实现生命的价值。
第五篇:将游戏融入课堂教学
浅谈将游戏融入课堂教学
[摘要]:在游戏中,幼儿的身体能获得充分锻炼,展开丰富的想象,缓解紧张的情绪,体验活动的愉悦;游戏是学前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是幼儿的重要生活。儿童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前儿童的课程最容易游戏化,采用游戏化方式组织课程,有利于学前儿童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幼儿的接受。
[关键词]:课堂 教学 游戏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在悄然发生变化,幼儿园实施了以游戏贯穿幼儿教学的目标,幼儿教学游戏化,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幼儿喜爱游戏,一、将游戏融入课堂教学后给幼儿带来什么?
(一)、游戏融入教学能提高幼儿动手、动脑能力
例如:在组织幼儿玩“小小服装店”的游戏中,教师让幼儿从家中收集各种旧的报纸、挂历然后动脑筋设计出裙子、裤子、衬衫等不同款式的服装;并可给自己设计的衣服上进行图案装饰;在这个游戏活动动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幼儿的动手、动脑的能力。而类似于这种手工手工制作的游戏活动都能不同程度的发展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二)、游戏能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对幼儿语言的掌握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决不能依赖大量说教来发展孩子的语言,因为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就在于使他们有机会以各种方式练习说话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种种想法。例如在上语言课时教师就可让幼儿尝试以不同的身份相互对话,模仿了诸如老师、父母、医生、营业员以至警察等各种角色的对话,丰富了幼儿的词汇量及完整表达语言的能力。游戏结束后教师在对幼儿所对话进行适当评价,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或表述不清,经老师的指导或自己平时的观察模仿后,幼儿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强,于是幼儿在不断的游戏——指导——再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了自己的语言。
(三)、游戏能提高幼儿体能
生命在于运动,幼儿的运动能力表现为对肌肉的控制力,身体的平衡力,动作的协调性等。这种能力的发展正是在游戏活动中得以实现的。如在体育游戏“栽树”中,通过让幼儿过山洞,过草地,过小桥等。发展幼儿的钻、爬、平衡等能力,促进幼儿大肌肉群的发展,使动作趋于协调。各种体育游戏中,包含了如攀登、追逐、跳跃、跳绳、滑滑梯等形式的运动,幼儿的运动能力伴随着游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四)、游戏能提高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没有任何其它活动能比他们在游戏中获得的感知更深刻的了。在游戏中,幼儿通过眼看、耳听、口尝,手摸等各种感官的参与,来了解各类事物的性质,经过这样实践所感知的事物印象就深,记得也牢。如在认识沉浮的游戏中,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如:泡沫、钥匙、石子、木头、苹果、土豆等,让幼儿在玩水游戏中观察这些物体的沉浮情况,通过亲自感受、体验,幼儿的印象就比较深刻,也收到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
(五)、游戏能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在游戏中既有角色之间的关系,也有游戏组之间的关系,这为幼儿提供了频繁交往的机会。如在“小小百货店”的游戏中,营业员热情的接待顾客,在买卖过程中正确的使用礼貌用语,主动介绍商店里一些货物的特点等。出人意料的是小朋友在当营业员时,看见一位“老大爷”来买东西,就赶紧对其他顾客说:“你们能不能先让这位老爷爷先挑选。”事后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老师,您们平时经常对我们说要尊敬老人,所以应该照顾他。”一种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这个模拟的小社会中得到展现。
二、将游戏融入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孩子离开父母、家庭进入到幼儿园时,会被种种的不适应包围着。焦虑、恐惧、失落与无助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胆小的孩子不敢玩,也不会玩,因此教师必须手把手地教孩子们玩,做孩子的大朋友,并鼓动孩子玩,教师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孩子也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孩子和教师是一种新型的母子关系、伙伴关系。只有这样,幼儿才会喜欢并主动投入环境,才会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开展活动。
(一)、玩具的选择
教师要给孩子提供相适应的玩具。高价格的玩具对儿童发展不一定是高价值的,在孩子的眼里,各种盒子、纸箱、瓶瓶罐罐及洗净了的小石子、冰棍棒等都是孩子们很好的玩具,游戏的材料。例如:我让孩子体验圆形物体的滚动,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各种日常生活中的球体、柱体以及各种不能滚动的锥体、长方体(日用品的盒子、罐子、瓶子)等等,孩子们看到这些爱不释手的东西,很想玩,这时孩子们动手玩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知道了哪些东西可以滚,并探索了这些东西的玩法。由此可见高价格的玩具不一定是孩子们喜欢的,因此只要合适的就是好的。
(二)、不要盲目进行游戏应将游戏和课常教学巧妙结合在幼儿园教师无法将目的性很强的教学强加于幼儿,而只有将教学变化为趣味性很强的游戏才使幼儿真正享受到游戏的乐趣,享受到天性自由表露的欢畅,牢牢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健全幼儿人格,完成教学目的。但也不可芒目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游戏应根据所学课堂内容精心编排和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游戏活动。如游戏和教学内容不结合则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如:在组织幼儿学习小动物的叫声时,我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为幼儿准备了小动物的头饰,再配上有趣的音乐和形象的动作,很快孩子们就知道了“小猫喵喵喵、小狗汪汪汪、小鸡叽叽叽”给幼儿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玩中思。
如:游戏“可爱的小手”,就让孩子们在桌子上用手拍拍,让他们自己去感觉在不同材料上感觉到的疼痛感和柔软感。让幼儿赤脚玩,通过眼看、耳听、手摸等各种感官来参与,来了解各类事物的性质,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就学到了很多知识,这样的活动与教师凭空地说教,产生的教学结果是大不相同的。在这种类型游戏活动中,老师都可让幼儿经这样实践所感知的事物印象深,记得也牢。找教育的契机,不时地穿插进行品德教育、知识教育的内容。教师既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又要把握好教学的目的,使幼儿真正在玩中学到东西。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探索,不仅改革了以往的说教教学模式,更涉及到教育观的变革问题,我们要充分挖掘游戏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探究如何将要传授的内容巧妙地渗透到游戏中,让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娱乐和学习的有机统一,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健康成长。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努力。[参考文献]:
[1]《陈鹤琴论幼儿教育》
[2]《一切为儿童——陈鹤琴儿童教育文选》 [3] 蓝之韵网站 [4]《学前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