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教招考试备考资料:中学必背古诗词详解(浣溪沙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5教招考试备考资料:中学必背古诗词详解(浣溪沙)
浣溪沙
【年代】:宋 【作者】:晏殊 【内容】: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作者小传】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注释】
[《浣溪沙》]唐时教坊曲名。“沙”或作“纱”。这首词写春暮引起的年华流逝的伤感。[一曲新词酒一杯]白居易《长安道》:“艳歌一曲酒一杯。”这里化用其意,指边饮酒,边听曲,作自我排遣。
[香径]形容花间小路。[徘徊]来回走动。【导读】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语言圆转流利,明白如话,意境却虚涵深广,能给人一种哲理性的启迪。
上阕内容是,触景生情,感慨岁月流逝,年华易去。首句写悠闲的诗酒生活,继而由眼前的景物引起今昔的联想,产生了时光与年华易去难留的淡淡愁思,于是面对西下的夕阳发出“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感叹。
下阕借写伤春的惆怅,抒发自我排遣的心情。面对花残燕归的景象,伤春叹老之情更为浓烈。“无可奈何”写主观情感;“花落”、“燕归”写令人伤感的客观规律。最后以“小园香径独徘徊”作结,形象鲜明。人物惆怅不安、孤独寂寞的情状跃然纸上,达到了以形显情的效果。[page] 作者善于描写眼前景物引起的刹那间感受。全词写得淡雅自然,俏丽隽永,音节谐畅,如珠转玉盘。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整巧妙,含蓄流利,被后人称为天然奇偶。【今译】
唱一曲新词我饮一杯酒,去年独酌也是这时候。天气亭台倒没变,那落山的太阳怎能回头? 早春的鲜花总要凋谢,南去的燕子还能回来。时光和年华易去难留啊,不由我踱入小园独自徘徊。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考试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第二篇:苏州教师招聘:中学必背古诗词详解(浣溪沙)
江苏教师招聘考试网
苏州教师招聘:中学必背古诗词详解(浣溪沙)
浣溪沙
【年代】:宋 【作者】:晏殊 【内容】: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作者小传】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 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浣溪沙》中“无可奈何 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注释】
[《浣溪沙》]唐时教坊曲名。“沙”或作“纱”。这首词写春暮引起的年华流逝的伤感。[一曲新词酒一杯]白居易《长安道》:“艳歌一曲酒一杯。”这里化用其意,指边饮酒,边听曲,作自我排遣。
[香径]形容花间小路。[徘徊]来回走动。【导读】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语言圆转流利,明白如话,意境却虚涵深广,能给人一种哲理性的启迪。
上阕内容是,触景生情,感慨岁月流逝,年华易去。首句写悠闲的诗酒生活,继而由眼前的景物引起今昔的联想,产生了时光与年华易去难留的淡淡愁思,于是面对西下的夕阳发出“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感叹。
下阕借写伤春的惆怅,抒发自我排遣的心情。面对花残燕归的景象,伤春叹老之情更为浓烈。“无可奈何”写主观情感;“花落”、“燕归”写令人伤感的客观规律。最后以“小
江苏教师招聘考试网
园香径独徘徊”作结,形象鲜明。人物惆怅不安、孤独寂寞的情状跃然纸上,达到了以形显情的效果。
作者善于描写眼前景物引起的刹那间感受。全词写得淡雅自然,俏丽隽永,音节谐畅,如珠转玉盘。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整巧妙,含蓄流利,被后人称为天然奇偶。
【今译】
唱一曲新词我饮一杯酒,去年独酌也是这时候。天气亭台倒没变,那落山的太阳怎能回头? 早春的鲜花总要凋谢,南去的燕子还能回来。时光和年华易去难留啊,不由我踱入小园独自徘徊。
江苏教师招聘考试网(http://js.zgjsks.com/)
第三篇:招教必背100题( )
1.简述社会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简述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3.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4.简述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学的要求
5.简述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6.7.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8.9.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10.11.简述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 12.13.如何建立教师威信 14.15.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16.17.简述现代教学观 18.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简述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及代表人物 简述我国近代学制及特点 简述现代学生观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何组织和培养良好班集体 简述新课程改革评价的特点 19.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20.简述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的表现
21.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2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23.简述直观性原则及基本要求 24.25.简述循序渐进原则及基本要求 26.27.简述谈话法及基本要求 28.29.简述实验法及基本要求 30.31.简述班级授课制及其优缺点 32.33.简述说服法及基本要求 34.35.如何培养中学生观察力 36.简述启发性原则及基本要求 简述讲授法及基本要求 简述练习法及基本要求 简述讨论法及基本要求 简述德育过程的一般规律 如何培养小学生观察力 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37.如何根据遗忘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38.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9.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兴趣 40.简述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41.简述建构主义的共同观点 42.43.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44.45.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46.47.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48.49.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50.51.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态度与品德 5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简述影响迁移的因素 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简述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简述如何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53.简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 54.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55.简述影响个性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56.简述学习策略中资源管理的具体策略
57.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哪些变化
59.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 60.61.简述能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62.63.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64.65.如何理解小学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66.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简述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简述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简述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 58.67.简述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68.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69.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70.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71.简述皮亚杰理论中 7-12 岁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73.简述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策略 74.75.简述现代学制发展的趋势 76.77.简述班级管理的模式 78.79.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80.简述如何促进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简述影响学制的因素 简述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
72.81.简述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的要求 82.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83.简述培养心智技能的几点措施 84.运用复述策略应注意哪些要点
85.简述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 86.87.简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88.89.简述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90.91.简述受教者的权利 92.93.简述教育者的权利 94.简述科尔伯格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简述教学的文化功能 简述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简述受教者的义务 简述教育者的义务
95.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96.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97.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98.简述课外校外活动的意义
99.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关系
简述教师职业素养 100.
第四篇:山西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
山西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
(4)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看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注释】
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本诗写一个采桑女子斥责“使君”调戏的故事,塑造了勤劳美丽,泼辣坚贞而智慧,不畏权贵,能言善道的古代妇女形象;揭露了“使君”的丑恶和愚蠢;反映了当时上层社会人们的荒淫和无耻。乐府:汉代掌管音乐手官署;后来这个官署采集或创作的诗歌叫做“乐府”或“乐府诗”;再以后,成为一种特殊风格的诗体,即可以入乐的诗歌。[我]我们的省称,这句用的是作者的口吻。[好女]古代指美女。
[罗敷]古代美女名,汉代文学作品常用来作女子的名字。
[喜蚕桑]善于采桑羭养蚕。喜,一本作“善”。蚕桑在这里作动词。[青丝为笼系]青色的丝绳作为系篮子的绳子。
[倭(wō)堕髻(jì)]一种发式的名称,当时很流行,发髻偏在一旁,呈欲堕之状。[明月珠]宝珠名称。
[缃绮(xiāng qǐ)]缃:浅黄色。绮:有花纹的纺织品。[襦(rú)]短袄。
[行(xíng)者]过路人。
[下担捋(lǚ)髭(zī)须]这句描写行路人放下担子,摸着胡须,注视美丽的罗敷。下担:放下担子。捋:抚摩。髭:唇上的胡子。须:面颊下面的胡子。[脱帽著帩(qiào)头]这句描写青年人看见美丽的罗敷,脱下帽子整理发巾,故意做作来显示自己。著:戴。帩头:包头发的纱巾。
[来归相怒怨]回来后彼此抱怨。指耕者、锄者因注视美丽的罗敷而误了劳作,互相表示不满。
[但坐]只是因为。但:只是。坐:因为,由于。
更多考试备考资料和最新公告进入中公山西教师考试网(http://sx.zgjsks.com/)
[使君]汉代太守或刺史的称呼。太守、刺史是相当州郡一级的长官。[踟蹰(chí chú)]徘徊不前。[姝(shū)]美好,这里指美丽的女子。[谢]问。
[宁可共载不(fǒu)]愿意一起同车共乘吗?是调戏采桑女的话。宁:愿意。不:同“否”。[置辞]致词,答话。
[一何]多么。一:助词。何:何等,何其。[骑(jì)]骑马的随从。[上头]前列。
[何用识]以什么来辨识。用:以。
[白马从骊(lí)驹]骑着白马后面跟着小黑马的大官是我的丈夫。骊:纯黑色的马。[鹿卢剑]剑柄有用玉雕成辘轳形装饰的宝剑。[直]同“值”。
[府小吏]太守府中的小官吏。[朝大夫]朝廷中的大夫。大夫:官名。[侍中郎]官名。这种官常在皇帝左右侍奉。[专城居]一城之主,一城的最高长官。专:独占。[皙(xī)]白。这里指皮肤洁白。
[鬑鬑(lián lián)颇有须]鬑鬑:胡子稀疏的样子。颇:略,略微。[盈盈公府步]舒缓从容地在官府中走来走去。[冉冉府中趋]舒缓从容地在府中走来走去。[殊]优秀出众,与众不同。【导读】
这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属《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使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不过更早在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中,已经提到这首诗,称之为《陌上桑》。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沿用了《古今注》的题名,以后便成为习惯。“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因为女主人公是在路边采桑,才引起一连串的戏剧性情节。
《陌上桑》故事很简单,语言也相当浅近,但有个关键的问题却不容易解释:诗中的秦罗敷到底是什么身份?按照诗歌开场的交代是一个采桑女,然而其衣着打扮,却是华贵无比;按照最后一段罗敷自述,她是一位太守夫人,但这位夫人怎会跑到路边来采桑?萧涤非先生《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是这样看的:“末段为罗敷答词当作海市蜃楼观,不可泥定看杀!以二十尚不足之罗敷,而自去其夫已四十,知必无是事也。作者之意,只在令罗敷说得高兴,则使君自然听得扫兴,列不必严词拒绝。”以后有人作了进一步的申发,认为罗敷是一位劳动妇女,诗中关于她的衣饰的描写,纯出于夸张;最后一段,则是罗敷的计谋,以此来吓退对方。这已经成为通行的观点。但这些其实都是一厢情愿的推测之辞,诗歌本身并没有提供这样的根据。以二十不足之女子嫁年已四十之丈夫,即在今日亦不足为奇,何以“必无是事”?况且文学本是虚构的产物,又何必“泥定看杀”其断然不可?至于后一种引申之说,看来似乎天衣无缝,其实仍是矛盾重重:既然作者可以夸张地描写罗敷的衣饰,而不认为这破坏了她的身分,为什么就不可以给她安排一个做官的丈夫?这是用不同的标准衡量同样的情况,而曲成已说。其实《陌上桑》并不是一篇孤立的作品,以上的问题,要从产生这一作品的深远的文化背景来解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中公山西教师考试网
山西近期教师招聘考试公告汇总
第五篇: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导读(20)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中学文言文必背古诗词
导读(20)
第二十首 望岳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内容】: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作者小传】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坎坷。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注释】
此诗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至开元二十八年(740)间,杜甫第一次游齐赵时所作。[岳]指东岳泰山,主峰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北。
[岱宗]即泰山。《风俗通•山泽篇》:“泰山,山之尊者,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岱,即“泰”字的音转。宗,泰山在五岳中居首位,为诸山所宗。夫,语助词。
“齐鲁”句意思是说:泰山苍翠的山峦,在齐鲁之地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齐鲁,春秋时两个国名,在今山东省境内。《史记•货殖列传》:“泰山之阳则鲁,泰山之阴则齐。”
[青]指苍翠的山色。[未了]不尽、不断。[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神奇秀丽。
“阴阳”句意思是说:山南山北,此晓彼昏,迥不相同。极言泰山之高大。[阴]山北背日为阴。[阳]山南向日为阳。[割]分。
“荡胸“句意思是说:山中云气层生,弥漫飘拂,涤荡胸襟。[曾]同“层”。[决眦(zì)]张目极视。决,裂开。这里是极力睁大的意思。[眦]眼角。[入]收入视野,看到。
[会当]定要、终当。[凌绝顶]登上最高峰。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一览众山小]用《孟子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句意。【导读】
杜甫的诗篇善于把广阔的现实社会生活加以艺术概括,形象地反映重大政治题材,又善于作细节的描写,语言凝炼有力。[page] 这首五言古诗描绘了泰山雄伟神奇的气象,抒发了勇于攀登,积极向上的进取情怀。起首两句以设自答,紧扣题目,大气包举,神采飞扬。
三、四句承“青未了”。“钟”、“割”二字,常中见奇。
五、六句进一步写泰山景色及望岳感受,状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豪情。全诗以“望”字统摄,意境开阔,格调高昂,被人们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既有情趣,又蓄理趣,抒发了作者敢于攀登的壮志,蕴含了“登高望远”的哲理。
【今译】
东岳泰山巍巍壮观,造化万物的大自然,汇聚了天地神奇和巍峨;横亘南北的山姿,把晨光暮色截然分割。
云气升腾挠山峦,令人心胸激动开阔;极目远望蓝天归鸟,无限风光尽在眼前。等到登上泰山最高峰,放眼看脚下的山都变得很小了。
【简析】
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于是北游齐鲁。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写泰山的诗很多,只有杜甫能用“齐鲁青未了”五字而囊括数千里,可谓雄阔。其结句尤其精妙,气势不凡,意境辽远,将诗人的抱负和理想都含蕴其中。全诗开阔明朗,情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