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2 新人教版
10《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时】三课时(根据实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论语》中除了这句还有很多为我们后人所学习赞颂的名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二、作家、作品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
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三、初读前三则,扫除语言障碍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说(yuâ)乎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 1.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四、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前三则
第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第二则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讨论思想品德修养)第三则
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拓展:“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常用来指代年龄。4.朗读、背诵。【作业布置】复习、背诵前三则。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学生默写《论语》第一、二、三则
二、初读第四至第八则,扫除语言障碍
罔(wǎng)
殆(dài)
箪:(dān)
曲肱(gōng)1.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三、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四至第八则
第四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第五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第六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理解: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此章孔子回环曲折,一说两叹,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流传很广,几乎妇孺皆知。
第七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明证。
第八则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拓展:饭蔬饮水:后因以“饭蔬饮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作业布置】
复习背诵第四至第八则。
第三课时
【教学步骤】
一、学生默写《论语》第四至第八则
二、初读第九至第十二则,扫除语言障碍 博学而笃(dú)志 1.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三、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第九至第十二则
第九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讲正确的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第十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孔子在河流的源头,抚今追昔、满怀感慨,自告且忠告所有决心开始“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立志“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就要像这江水一样,从“闻其道”的源头开始,后浪推前浪,生生不息、前赴后继,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无论条件恶劣还是优越,甚至出生入死,都要不断地“固守”,“承担”“圣人之道”之行直到最终成就“不愠的世界”而不退转。”这里必须明确,这话既是孔子自己的感慨,也是对所有有志于圣人之道的人的忠告和勉励。故后人多用来指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第十一则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犯。作为个人,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
第十二则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既要多问问题,又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这就叫“切问而近思。”
四、分类整理归纳
1.成语: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博学笃志、饭蔬饮水 2.十二则中,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方法?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态度?哪些语句是讲个人修养?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个人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并掌握意思。
2.选取其中的一则,说说你理解及感受。3.2.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第二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
《论语》介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四书)《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并称“四书五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学习了,然后时常复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将学习乐趣。第三句讲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不断温习,(知识)方能牢固,学习之乐;志同道合的人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本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由此可见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思德修养。
3.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本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当老师了。本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读书就会有害。本章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想结合,方能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瓜瓢水,住在 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 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本章讨论思想道德修养,颜回清平乐道的高尚品质。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本章讲正确的学习态度。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本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贫图不义之财。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译文: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
本章讲的是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借鉴别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本章告诉我们时光飞快流逝,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本章用国家的帅将与一个人的志向做对比,说明立下大的志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本章说明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第12课《论语》十二章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
《论语》十二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情况及《论语》。2.积累文言词汇。
3.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4.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过程与方法
坚持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以诵读为主的学习方法中,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累哲理深刻的名言警句,批判吸收儒家哲学思想。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难点
解读各章语录,理解文章的大意。教学方法
讲述法、诵读法、合作讨论法。课前准备 1.孔子的画像。2.春秋形势图。3.《论语》封面。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 1 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就是这众多文献巨著中的一部,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二、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整理过《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三、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完成两项工作:(1)听清字词读音;
(2)思考这十二章《论语》分别属于“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中的哪一类内容。2.全班朗读,纠正字音,提示字义。
四、课文精读
指导学生翻译并理解课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讨论了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蹴而就,而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为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不改其乐”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翻译了前六章“论语”,这节课,请同学们继续学习翻译后六章“论语”。
二、巩固理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同时还提出,不符合道的富贵荣华,坚决不予接受,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讲正确的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可返。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孔子思想体系中“仁”这一重要概念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有内在的如何达到“仁”的境界,有外在的如何实现“仁”的方式方法;小到个人整体人格的培养,大到治理国家的理想社会行为,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包括个体及群体生活在内的思想和行为各方面的理想人格修养体系。
内容小结:
3(1)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谈学习态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3)谈品德修养的:
不改其乐;匹夫不可夺志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仁在其中。归纳课文中出现的成语: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乐在其中;择善而从;逝者如斯;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读完课文后,你感到最精彩的语句有哪些?请给大家展示一下,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帮助学生纠正理解不当的地方并适当点评)
三、归纳主旨
这十二章语录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做人修身的道理,其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教学反思:
由于孔子的年代距我们今天已经很久远了,而且在语言上又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比较难以掌握,针对这一学情,我在教学中先介绍孔子的生平,使学生对这一历史人物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逐个进行讲解,这就提高了授课的质量,学生也从悟解中沐浴了中华文化的甘霖。
第四篇:《论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十二章教案
《〈论语〉十二章》自主探究学案
课型:讲读课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前六章)
目标:
1、利用工具书注音、解义。
2、了解作品及作者相关知识。
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于实践。达标分数:20分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一、自学检测
1、了解作品及作者相关知识。(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2、小组有节奏朗读前六章。(提示: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二、能力提升。学习前六章
1、学习第一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注音:说(yuè)
愠(yùn)(2)解义: 学:学习
而:表示顺接;表示转折
时:按时
习:
复习
亦:也是
说:通“悦”,高兴,愉快
知:了解
愠:生气
君子:品格高尚的人(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5)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2、学习第二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注音:省(xǐng)
传(chuán)(2)解义:
吾:我日:每天
三:多次
省:反省
为:替
谋:出主意
而:转折 信:诚实
传:传授的知识(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5)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3、学习第三章(提示:2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注音:逾(yú)
矩(jǔ)(2)解义:
有:通“又”
而:表示顺承
立:独立
惑:迷惑
天命:自然规律
逾:超过
矩:规矩(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 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5)课文探究: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①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②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③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4、学习第四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子曰:“温/而知,可以/为师矣。”(1)解义:
温:复习
故:旧的知识
新:新的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成为(2)画出朗读节奏。(3)翻译: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4)课文探究:本章谈学习方法。
5、学习第五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注音:罔(wǎng)
殆(dài)
(2)解义:
而:表示转折
罔:迷惑
殆:有害(3)画出朗读节奏。
(4)翻译: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5)课文探究: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6、学习第六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注音:箪(dān)
瓢(piáo)
陋(lòu)
哉(zāi)(2)解义:
贤:品质高尚
堪:忍受
乐:乐于学(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5)课文探究: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三、小结
四、完成相关练习:默写前六章
反思:
第二课时(后六章)
目标:
1、利用工具书注音、解义。
2、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于实践。达标分数:20分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论语>十二章》(前六章)学到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前六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论语》是处成语最多的文化典籍,我们就更不能小视对这篇课文的挖掘。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学习《<论语>十二章》(后六章)。
一、能力提升。学习后六章
7、学习第七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注音:好(hào)
(2)解义:之:代词,学问
者:„„的人
好:喜欢、爱好
乐:以„„为乐趣(3)画出朗读节奏。
(4)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4(5)课文探究:
①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是:以学习为快乐 ②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顶真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8、学习第八章(提示: 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注音:肱(gōng)
(2)解义: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疏:粗粮
水:冷水
曲肱:弯着胳膊 而:顺承
乐:乐趣
不义:不正当手段
于:对于(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5)课文探究: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9、学习第九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解义:三:几个
行:走
焉;在其中
其:代词,他
而:顺承
善:优点、长处
从:跟从、学习(2)画出朗读节奏。(3)翻译: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4)课文探究: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10、学习第十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解义:川:河
逝:流逝
斯:这
舍:舍弃(2)画出朗读节奏。
(3)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4)课文探究:
①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②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11、学习第十一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解义:三军:军队
匹夫:普通人(2)画出朗读节奏。
(3)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4)课文探究: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12、学习第十二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注音:笃(dǔ)
(2)解义:博:广泛
而:表并列
笃:坚守
切:恳切
仁:仁德(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5)课文探究: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二、小结
三、完成相关练习:默写后六章
反思:
第三课时
目标:
1、掌握文言文重要的词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默写课文。
3、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达标分数:20分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从《<论语>十二章》学到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十二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接下来,我们来进行归纳总结。
一、能力提升。
1、通假字(提示:30秒后完成,然后“双星报喜”A-C,B-D互相核对答案,随机抽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回答正确+1分)
不亦说乎
说:通悦,喜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2、古今异义(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双星报喜”A-B,C-D互相核对答案,随机抽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回答正确+1分)
(1)不亦君子乎
(2)可以为师矣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古:可以、凭借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今:可能、许可(3)饭疏食饮水
(4)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古:冷水
今:疏通、疏散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5)匹夫不可夺志
(6)也吾日三省吾身 ...古:普通人
古:多次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今:数词,三
3、词类活用(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双星报喜” D-A, C-B互相核对答案,随机抽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回答正确+1分)(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4)传不习乎
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 7(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
4、一词多义(提示:1分钟完成,然后“双星报喜”A-D,B-C互相核对答案,随机抽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回答正确+1分)
(1)为:可以为师矣
当、做
(2)知: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温故而知新
懂得 ..(3)而:人不知而不愠
转折
(4)其:仁在其中矣
他的 ..温故而知新
顺承
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人 ..博学而笃志
并列 .
5、特殊句式:(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A-B-C-D轮流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1)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2)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二、当堂训练:(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A-B-C-D轮流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1、试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将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分类。(1)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2)学习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品德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乎吾身。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准确翻译句子。(提示:2分钟后完成,然后A-B-C-D轮流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三、小结
四、完成相关练习:《学习指要》 《论语》的成语:
不亦乐乎 一日三省 反思:
从心所欲三十而立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9
逝者如斯择善而从
第五篇:《论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十二章教案
《〈论语〉十二章》自主探究学案
课型:讲读课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前六章)
目标:
1、利用工具书注音、解义。
2、了解作品及作者相关知识。
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于实践。达标分数:20分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一、自学检测
1、了解作品及作者相关知识。(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
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2、小组有节奏朗读前六章。(提示: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二、能力提升。学习前六章
1、学习第一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注音:说(yuè)
愠(yùn)(2)解义:
学:学习
而:表示顺接;表示转折
时:按时
习:
复习
亦:也是
说:通“悦”,高兴,愉快
知:了解
愠:
生气
君子:品格高尚的人(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5)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2、学习第二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注音:省(xǐng)
传(chuán)(2)解义:
吾:我日:每天
三:多次
省:反省
为:替
谋:出主意
而:转折 信:诚实
传:传授的知识(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
复习了?”
(5)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3、学习第三章(提示:2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注音:逾(yú)
矩(jǔ)(2)解义:
有:通“又”
而:表示顺承
立:独立
惑:迷惑
天命:自然规律
逾:超过
矩:规矩(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5)课文探究: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①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②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③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4、学习第四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子曰:“温/而知,可以/为师矣。”(1)解义:
温:复习
故:旧的知识
新:新的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成为(2)画出朗读节奏。(3)翻译: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4)课文探究:本章谈学习方法。
5、学习第五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
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注音:罔(wǎng)
殆(dài)
(2)解义:
而:表示转折
罔:迷惑
殆:有害
(3)画出朗读节奏。
(4)翻译: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5)课文探究: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6、学习第六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注音:箪(dān)
瓢(piáo)
陋(lòu)
哉(zāi)
(2)解义:
贤:品质高尚
堪:忍受
乐:乐于学
(3)画出朗读节奏。
(4)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
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5)课文探究: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三、小结
四、完成相关练习:默写前六章
反思:
第二课时(后六章)
目标:
1、利用工具书注音、解义。
2、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于实践。达标分数:20分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论语>十二章》(前六章)学到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前六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论语》是处成语最多的文化典籍,我们就更不能小视对这篇课文的挖
掘。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学习《<论语>十二章》(后六章)。
一、能力提升。学习后六章
7、学习第七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注音:好(hào)
(2)解义:之:代词,学问
者:„„的人
好:喜欢、爱好
乐:以„„为乐趣(3)画出朗读节奏。
(4)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5)课文探究:
①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是:以学习为快乐 ②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顶真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8、学习第八章(提示: 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注音:肱(gōng)
(2)解义: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疏:粗粮
水:冷水
曲肱:弯着胳膊
而:顺承
乐:乐趣
不义:不正当手段
于:对于
(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5)课文探究: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9、学习第九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解义:三:几个
行:走
焉;在其中
其:代词,他
而:顺承
善:优点、长处
从:跟从、学习(2)画出朗读节奏。
(3)翻译: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4)课文探究: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10、学习第十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解义:川:河
逝:流逝
斯:这
舍:舍弃
(2)画出朗读节奏。
(3)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4)课文探究:
①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②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11、学习第十一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解义:三军:军队
匹夫:普通人(2)画出朗读节奏。
(3)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4)课文探究: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12、学习第十二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注音:笃(dǔ)
(2)解义:博:广泛
而:表并列
笃:坚守
切:恳切
仁:仁德(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5)课文探究: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二、小结
三、完成相关练习:默写后六章
反思:
第三课时
目标:
1、掌握文言文重要的词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默写课文。
3、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达标分数:20分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从《<论语>十二章》学到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十二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接下来,我们来进行归纳总结。
一、能力提升。
1、通假字(提示:30秒后完成,然后“双星报喜”A-C,B-D互相核对答案,随机抽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回答正确+1分)
不亦说乎
说:通悦,喜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
于学有:通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2、古今异义(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双星报喜”A-B,C-D互相核对答案,随机抽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回答正确+1分)(1)不亦君.子.乎
(2)可以..为师矣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古:可以、凭借
今:泛
指品
德高尚的今:可能、许可(3)饭疏.
食
饮(4)饭疏食饮水 古:粗古:冷水 今:
疏
通、疏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5)匹.夫.不可
夺(6)也吾日三.省吾身 古:普通古:多次 今:无
学
识、无
智
谋的今:数词,三
人
人
水
劣
散
志
人
人
3、词类活用(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双星报喜” D-A, C-B互相核对答案,随机抽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回答正确+1分)(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4)传不习乎
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作动词,吃.饭(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4、一词多义(提示:1分钟完成,然后“双星报喜”A-D,B-C互相核对答案,随机抽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回答正确+1分)(1)为:可以为师矣
当、做
(2)知:.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
为.人谋而不
忠
乎
替
温故而知新
懂得 .(3)而:人不知而不愠
转折
(4)其:.仁在其中矣
他的 .
温故而.知新
顺承
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人 .博学而笃志
并列 .
5、特殊句式:(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A-B-C-D轮流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1)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2)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二、当堂训练:(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A-B-C-D轮流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1、试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将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分类。(1)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2)学习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品德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乎吾身。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准确翻译句子。(提示:2分钟后完成,然后A-B-C-D轮流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三、小结
四、完成相关练习:《学习指要》 《论语》的成语:
不亦乐乎
从心所欲
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逝者如斯
择善而从 一日三省
三十而立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