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2.10《论语》十二章提技能+一课两练 (新版)新人教版

时间:2019-05-14 17:50: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语文上册 2.10《论语》十二章提技能+一课两练 (新版)新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语文上册 2.10《论语》十二章提技能+一课两练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2.10《论语》十二章提技能+一课两练 (新版)新人教版

《论语》十二章

提技能·一课两练

【练基础】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1)有朋自远方来

.(2)不亦说乎

()()()()()(3)吾日三省吾身

.(4)学而不思则罔

.(5)思而不学则殆

.(6)四十而不惑

()()()

()()()()(7)择其善者而从之

.(8)为人谋而不忠乎

.(9)传不习乎

.(10)曲肱而枕之

(11)人不堪其忧

.(12)博学而笃志

答案:(1)志同道合的人(2)通“悦”,愉快(3)自我检查,反省(4)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5)疑惑(6)迷惑,疑惑(7)跟从,学习

(8)谋划,商量办法(9)老师传授的知识(10)胳膊(11)能忍受(12)忠实,坚守 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

C.学而时习之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曲肱而枕之

【解析】选A。B、C、D三项中的“而”都表承接,A项中的“而”表转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答案:①wǎnɡ ②dài(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①不亦说乎

.()()②温故而知新

.答案:①通“悦”,愉快 ②学过的知识(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答案: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4)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答:

答案(示例):温故知新 三十而立 【练能力】

阅读文言文,完成1~7题。

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答案: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能施加在别人身上,推己及人,以仁爱之心待人。

7.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感悟能力。选取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一则,谈出思想道德修养的意义。答案(提示):围绕“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勤奋好学;谦虚诚恳;温故而知新,日积月累”回答即可。

附第四、五、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则【译文】

孔子说:“子路,(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

孔子说:“见到贤明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而我做到了哪些?”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只不过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地去探求它罢了。” 孔子说:“我做学问的急迫感,就像追赶什么东西唯恐赶不上那样,而赶上了又怕失掉。”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我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向我提了个问题,我原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我从他那个问题的正反两方面加以盘问,就对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

子夏说:“每天都能学到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每月都能不忘掉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第二篇:提技能一课两练+2.7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提技能·一课两练

【练基础】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xiè()了,正是娲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jí()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蔌蔌地流下眼泪。(1)给加点的字注音。差()使

奔丧()..答案:chāi sānɡ(2)根据拼音写汉字。交xiè()狼jí()答案:卸 藉

(3)语段中有两组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答案:娲 祸 蔌蔌 簌簌 2.选词填空。

(1)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

(悲惨 暗淡 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2)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

(妥帖 妥善 妥当);颇踌躇了一会。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体会能力。联系“似的”这个词语的意思,结合上下文买橘子的艰难理解即可。

答案:不能删去。“似的”在句中是“好像”的意思,父亲的“轻松”只是一种姿态,是怕“我”为他担心;同时也是父亲替儿子做的事已做到了,尽管人很累,心里却觉得高兴和踏实的体现。其实面临家境的惨淡和求职的艰难,父亲是无法“轻松”的,所以加上“似的”更能体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4)选段中两次写到“我”的流泪,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

答案:第一次是被父亲不顾艰难给“我”买橘子而感动流泪;第二次是和父亲分别,因依恋和牵挂父亲而流泪。两次流泪既能烘托出父亲的背影感人至深,又体现了儿子对父亲的理解、感激与牵挂,突出了父子深情。【练能力】

一、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最后的背影 张秀超

①父亲在我尚没有真正踏上人生旅途的时候就离我而去,已经20年了。②秋夜正浓,半轮月儿在天,四近一片寂静。我不能再入睡了,父亲生前的背影便浮现在眼前。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⑧我的心苍凉而沉重,有说不出的酸楚,我把父亲送出小镇,过了白水桥,就是通往家乡的山路了。

⑨父亲站住了,他说:“你照管好自己,以后遇事要往前想,就总有奔头!”父亲说这话的时候并没有看我。说罢,他转过身,手牵着牛的缰绳往前走,父亲与黑牛并肩走在空旷的山路上。寒冬的风呼呼地刮动着,父亲只穿一件黑棉袄,外边没有皮袄大衣之类遮寒,他弓着身子,一只手牵着牛,一只手遮在额前挡风,吃力地往前走。我望着他一步步走远,后来我站在一块大石头上眺望,视线里那凄寒的背影,渐渐变成一个黑点儿,一会儿融进苍茫的暮色里了。

⑩不想,这背影竟是父亲留给我的最后的记忆。父亲回去不到十天就去世了。

⑪今天,父亲勾起了我点点滴滴的忆念。可父亲留给我的记忆仍旧是模糊的:他的笑容是模糊的,他的喜怒是模糊的,就连他的面庞似乎都是模糊的;而留在记忆中最深切的仍是那身着黑衣的、踉跄而凄寒的背影!

(选文有删减)1.文章围绕父亲写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的概括能力。文章③~⑦段围绕着父亲写了三件事,从中选取关键语句来阐述。

答案:①在田里硬撑着干活。②为“我”上学来校交柴火。③把卖草穗的钱和私攒的钱给“我”。(意思对即可)2.文章叙述了四次背影,请根据内容依次填写。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答案:踉跄:父亲年老又身患重病,凄寒:父亲穿着单薄。体现了父亲生活的艰辛凄凉和作者怀念父亲时的心酸。

5.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有许多相通之处,请根据要求填空。(每空不超过4个字)从主题上看,两者都是表达

;从记叙顺序上看,都运用了

,并且两文都把

作为叙事线索;从语言上看,都很。

【解析】此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这两篇文章都是通过回忆父亲的背影,表达了父爱之情,语言质朴感人。答案:父爱 倒叙 背影 质朴(朴素)

二、综合运用

6.学习了《背影》一文后,同学们深受感动,班委会决定召开“父爱如山”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渲染班会气氛,请你推荐一首描写父爱的歌曲作为主题音乐。

答:(2)有一位同学写了一首小诗赞美父爱,请你补充出横线上的内容。

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 父爱如雨,为你洗濯心灵; 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

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 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2.7 背影提技能+一课两练 (新版)新人教版

背影

提技能·一课两练

【练基础】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xiè()了,正是娲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jí()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蔌蔌地.流下眼泪。

(1)给加点的字注音。差()使

奔丧()..答案:chāi sānɡ(2)根据拼音写汉字。交xiè()答案:卸 藉

(3)语段中有两组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答案:娲 祸 蔌蔌 簌簌 2.选词填空。

(1)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

(悲惨 暗淡 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2)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

(妥帖 妥善 妥当);颇踌躇了一会。(3)我赶紧

(擦 拭 抹)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答案:(1)惨淡(2)妥帖(3)拭 3.文学常识填空。

《背影》的作者是

,字

,江苏扬州人,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

》,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答案:朱自清 佩弦 散文 踪迹 4.课内阅读。

阅读文章第6段,完成后面问题。

(1)这段文字真切感人,原因在于作者细致入微地描写了

,并写出了自己的心理感受。答案:人物特定环境下的特征(或父亲的背影)

③那年,父亲近60岁了,又患了肝病,他骨瘦如柴,虚弱无力。那时,我的几个哥哥姐姐都已成家了,只有刚结婚的小哥同我和父母一起过,小哥的媳妇看到父母年老又有病,不能做活,我又读书,觉得同我们一起过是吃亏的,故此,对供我上学是颇不情愿的。父亲为了证明我们三人不全是吃闲饭的,就硬撑着下地。

④那年秋天收土豆,嫂子说忙不过来,执意要我回家收秋,我不敢违拗,只好请假回去,我怕落的功课太多,做活的间隙,看几眼书,哥嫂不愿意了,怨我的心事不在做活上,有气的哥哥抡起鞭子使劲地打那头拉犁的年迈老牛,眼看鞭子就要落到我的身上。父亲脸色青黄,大口喘着气,他从哥哥的手中拿过鞭子,扶着犁杖向着地的那头走去,犁杖太重了,病得一阵风就能刮倒的父亲,被犁杖带着踉踉跄跄地往前跑。瘦削的父亲架不起衣服,宽大的黑褂子在风中一飘一飘的,父亲像一个影子人,飘荡在苍茫空旷的天地间,跑了两条垄,就一头栽倒在地上了,此后许久起不了床。

⑤又是一个初冬的下午,父亲来了,他赶着牛车,拉一车柴火。都是一小捆一小捆的。后来,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一捆捆从山上扛回来的,他没力气,每次只能背两小捆。老师看父亲吃力的样子,招呼一些男同学,帮助我把车卸了,父亲蹲在墙角,灰黄的脸上挂着感激的笑。

⑥卸完车,父亲让我跟他到镇上去一趟。他送柴火,也把那些草穗拉来了。

⑦到镇上的货站,卖了草穗。我看父亲脸色已冻得发白了,我说去吃碗馄饨,暖暖身子吧。父亲说不用,一会儿就到家了,他把卖草穗的18元钱全给了我,又从青棉袄里襟的小兜子里,掏出一个小布包,里面是21元钱,他叮嘱我一定要拿好,并告诉我这钱是悄悄地给我攒下的,不要跟别人说。

⑧我的心苍凉而沉重,有说不出的酸楚,我把父亲送出小镇,过了白水桥,就是通往家乡的山路了。⑨父亲站住了,他说:“你照管好自己,以后遇事要往前想,就总有奔头!”父亲说这话的时候并没有看我。说罢,他转过身,手牵着牛的缰绳往前走,父亲与黑牛并肩走在空旷的山路上。寒冬的风呼呼地刮动着,父亲只穿一件黑棉袄,外边没有皮袄大衣之类遮寒,他弓着身子,一只手牵着牛,一只手遮在额前挡风,吃力地往前走。我望着他一步步走远,后来我站在一块大石头上眺望,视线里那凄寒的背影,渐渐变成一个黑点儿,一会儿融进苍茫的暮色里了。

⑩不想,这背影竟是父亲留给我的最后的记忆。父亲回去不到十天就去世了。

⑪今天,父亲勾起了我点点滴滴的忆念。可父亲留给我的记忆仍旧是模糊的:他的笑容是模糊的,他的喜怒是模糊的,就连他的面庞似乎都是模糊的;而留在记忆中最深切的仍是那身着黑衣的、踉跄而凄寒的背影!

(选文有删减)1.文章围绕父亲写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

答:

6.学习了《背影》一文后,同学们深受感动,班委会决定召开“父爱如山”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渲染班会气氛,请你推荐一首描写父爱的歌曲作为主题音乐。

答:(2)有一位同学写了一首小诗赞美父爱,请你补充出横线上的内容。

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 父爱如雨,为你洗濯心灵; 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

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 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 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 努力时,; 成功时。

(3)父亲在我们的成长中倾注了浓浓的爱,作为子女的我们也要懂得感恩与回报。日常生活中你会做哪些事来报答父亲?

答:

答案(示例):(1)刘和刚演唱的《父亲》。(2)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 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

(3)①每天为父亲做一件小事。如给父亲端杯水、捶捶背、揉揉肩。②找时间与父亲聊天,了解父亲在养育子女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以及父亲对自己的希望和要求。

三、写作练笔

7.【写法借鉴】作者所写的父亲爬过月台买橘子的背影,深深铭刻在无数读者心中。这背影之所以感人至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词的使用。

【片段仿写】请你用心观察自己的一位亲人在一个特定情境下的细节,仿照文中的写法,用上几个恰当的动词,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情感。(100字左右)答案(示例):周末返校时,父亲执意要送我到车站。风雪中,父亲一直站在我身边,笑呵呵地一手撑着伞,一手搂着我的肩膀。直到车来了,我跳上车,渐渐远去,父亲还在原地笑呵呵地挥手。我的眼睛禁不住潮湿起来。

第四篇: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0《论语》十二章课课练 (新版)新人教版

《论语十二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共二十篇。与

、、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字,时期

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不亦说乎()

不愠()

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逾矩()()

不思则罔()

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而枕()

好之者()

笃志()....

三、解释加粗词语 1.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11.温故而知新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师矣 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7.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18.饭疏食饮水 19.曲肱而枕之 20.不义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 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而近思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

,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

义:

;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

;今义: 今义:)

3.温故而知新(古义:

;今义: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

义:

;今义:

。)

5.可以为师矣(古义:

;今义: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2.而: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七、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

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

九、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

;今义:

三,古义:)

;今义:))()

辩证关系

如《论语,意思

习,古。从,古))的句子

中所

》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译文: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译文: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

十一、《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4)不逾矩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吾日三省吾身”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的修养。(4分)

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则,阐述了学习的三种态度,其中哪种学习态度最重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贤哉,回也!”是孔子对颜回的赞誉之词。这一则孔子所举的事例中,能体现颜回怎样的品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到不明白的事情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与这一章相对照,谈谈你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学习《〈论语〉十二章》后,老师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结合本课所学的相关知识,改写成一副对联。下面是小明同学给出的上联,请用文中的语句对出下联。(2分)上联:博学且笃志;下联:□□□□□。

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至圣先师”,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略

三、解释加点词语 1.按时复习2.(从)

3.(了解)(生气,发怒)4.(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每天)(多次反省)6(真诚,诚实)

7.(老师传授的知识)

8.(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9.(迷惑,疑惑)10.(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2.(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有害)14.(可以)(凭借)(做,当作)15.(忍受)16.(懂得)

(代词,„„的人)(喜欢,爱好)

17.(以„„为乐趣)18.(吃)(粗粮)(冷水)19.(弯曲胳膊)(承接连词)

20.(不正当的手段)21.(对于)

22.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好的方面,优点)24(河边)25.(流逝)(这,指河水)26.(舍弃)

27.(军队的通称)

28(普通的人,男子汉)29.(忠实,坚守)30.(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四、通假字

1.说

,意思是

愉快

2.有

,意思是

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五、古今异义词语

1.(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2.(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3.(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4.(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5.(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六、一词多义 1.(替)(成为,做)

2.(转折连词,却)(顺承连词,不译)(了解)(懂得)(得到)4.(愉快,快乐)(以„„为乐)

七、词语活用归类

1.(名词作状语,按时)2.(名词作状语,每天)

3.(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5.(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

7.(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八、成语归类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

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 8.箪食瓢饮

九、按要求默写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十、1.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3.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感到迷惑。4.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荣华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5.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是就连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7.能广泛地阅读,并且能够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十一、1.(1)通“悦”愉快(2)生气,发怒;(3)自我检查,反省(4)越过,超过 2.(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2)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3.忠 信习品德 4.略

5.最重要的学习态度是以学习为快乐。6.体现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7.符合题意即可。8切问而近思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2 新人教版

10《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时】三课时(根据实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论语》中除了这句还有很多为我们后人所学习赞颂的名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二、作家、作品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

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三、初读前三则,扫除语言障碍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说(yuâ)乎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 1.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四、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前三则

第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第二则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讨论思想品德修养)第三则

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拓展:“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常用来指代年龄。4.朗读、背诵。【作业布置】复习、背诵前三则。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学生默写《论语》第一、二、三则

二、初读第四至第八则,扫除语言障碍

罔(wǎng)

殆(dài)

箪:(dān)

曲肱(gōng)1.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三、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四至第八则

第四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第五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第六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理解: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此章孔子回环曲折,一说两叹,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流传很广,几乎妇孺皆知。

第七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明证。

第八则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拓展:饭蔬饮水:后因以“饭蔬饮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作业布置】

复习背诵第四至第八则。

第三课时

【教学步骤】

一、学生默写《论语》第四至第八则

二、初读第九至第十二则,扫除语言障碍 博学而笃(dú)志 1.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三、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第九至第十二则

第九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讲正确的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第十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孔子在河流的源头,抚今追昔、满怀感慨,自告且忠告所有决心开始“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立志“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就要像这江水一样,从“闻其道”的源头开始,后浪推前浪,生生不息、前赴后继,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无论条件恶劣还是优越,甚至出生入死,都要不断地“固守”,“承担”“圣人之道”之行直到最终成就“不愠的世界”而不退转。”这里必须明确,这话既是孔子自己的感慨,也是对所有有志于圣人之道的人的忠告和勉励。故后人多用来指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第十一则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犯。作为个人,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

第十二则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既要多问问题,又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这就叫“切问而近思。”

四、分类整理归纳

1.成语: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博学笃志、饭蔬饮水 2.十二则中,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方法?哪些语句是讲学习态度?哪些语句是讲个人修养?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个人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并掌握意思。

2.选取其中的一则,说说你理解及感受。3.2.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下载七年级语文上册 2.10《论语》十二章提技能+一课两练 (新版)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语文上册 2.10《论语》十二章提技能+一课两练 (新版)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