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0《论语》十二章课课练 (新版)新人教版
《论语十二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共二十篇。与
、、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字,时期
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不亦说乎()
不愠()
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逾矩()()
不思则罔()
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而枕()
好之者()
笃志()....
三、解释加粗词语 1.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11.温故而知新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师矣 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7.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18.饭疏食饮水 19.曲肱而枕之 20.不义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 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而近思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
通
,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
义:
;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
;今义: 今义:)
3.温故而知新(古义:
;今义: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
义:
;今义:
。)
5.可以为师矣(古义:
;今义: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2.而: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七、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
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
九、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
通
;今义:
三,古义:)
;今义:))()
辩证关系
如《论语,意思
习,古。从,古))的句子
中所
”
》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译文: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译文: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
十一、《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4)不逾矩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吾日三省吾身”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的修养。(4分)
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则,阐述了学习的三种态度,其中哪种学习态度最重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贤哉,回也!”是孔子对颜回的赞誉之词。这一则孔子所举的事例中,能体现颜回怎样的品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到不明白的事情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与这一章相对照,谈谈你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学习《〈论语〉十二章》后,老师布置了这样的作业:结合本课所学的相关知识,改写成一副对联。下面是小明同学给出的上联,请用文中的语句对出下联。(2分)上联:博学且笃志;下联:□□□□□。
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至圣先师”,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略
三、解释加点词语 1.按时复习2.(从)
3.(了解)(生气,发怒)4.(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每天)(多次反省)6(真诚,诚实)
7.(老师传授的知识)
8.(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9.(迷惑,疑惑)10.(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2.(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有害)14.(可以)(凭借)(做,当作)15.(忍受)16.(懂得)
(代词,„„的人)(喜欢,爱好)
17.(以„„为乐趣)18.(吃)(粗粮)(冷水)19.(弯曲胳膊)(承接连词)
20.(不正当的手段)21.(对于)
22.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好的方面,优点)24(河边)25.(流逝)(这,指河水)26.(舍弃)
27.(军队的通称)
28(普通的人,男子汉)29.(忠实,坚守)30.(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四、通假字
1.说
通
悦
,意思是
愉快
2.有
通
又
,意思是
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五、古今异义词语
1.(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2.(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3.(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4.(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5.(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六、一词多义 1.(替)(成为,做)
2.(转折连词,却)(顺承连词,不译)(了解)(懂得)(得到)4.(愉快,快乐)(以„„为乐)
七、词语活用归类
1.(名词作状语,按时)2.(名词作状语,每天)
3.(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5.(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
7.(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八、成语归类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
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 8.箪食瓢饮
九、按要求默写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十、1.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3.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感到迷惑。4.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荣华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5.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是就连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7.能广泛地阅读,并且能够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十一、1.(1)通“悦”愉快(2)生气,发怒;(3)自我检查,反省(4)越过,超过 2.(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2)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3.忠 信习品德 4.略
5.最重要的学习态度是以学习为快乐。6.体现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7.符合题意即可。8切问而近思
第二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
《论语》介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四书)《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并称“四书五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学习了,然后时常复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将学习乐趣。第三句讲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不断温习,(知识)方能牢固,学习之乐;志同道合的人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本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由此可见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思德修养。
3.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本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当老师了。本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读书就会有害。本章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想结合,方能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瓜瓢水,住在 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 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本章讨论思想道德修养,颜回清平乐道的高尚品质。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本章讲正确的学习态度。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本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贫图不义之财。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译文: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
本章讲的是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借鉴别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本章告诉我们时光飞快流逝,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本章用国家的帅将与一个人的志向做对比,说明立下大的志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本章说明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2.10《论语》十二章提技能+一课两练 (新版)新人教版
《论语》十二章
提技能·一课两练
【练基础】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1)有朋自远方来
.(2)不亦说乎
.
()()()()()(3)吾日三省吾身
.(4)学而不思则罔
.(5)思而不学则殆
.(6)四十而不惑
.
()()()
()()()()(7)择其善者而从之
.(8)为人谋而不忠乎
.(9)传不习乎
.(10)曲肱而枕之
.
(11)人不堪其忧
.(12)博学而笃志
.
答案:(1)志同道合的人(2)通“悦”,愉快(3)自我检查,反省(4)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5)疑惑(6)迷惑,疑惑(7)跟从,学习
(8)谋划,商量办法(9)老师传授的知识(10)胳膊(11)能忍受(12)忠实,坚守 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
C.学而时习之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曲肱而枕之
【解析】选A。B、C、D三项中的“而”都表承接,A项中的“而”表转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答案:①wǎnɡ ②dài(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①不亦说乎
.()()②温故而知新
.答案:①通“悦”,愉快 ②学过的知识(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答案: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4)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答:
答案(示例):温故知新 三十而立 【练能力】
阅读文言文,完成1~7题。
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答案: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能施加在别人身上,推己及人,以仁爱之心待人。
7.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感悟能力。选取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一则,谈出思想道德修养的意义。答案(提示):围绕“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勤奋好学;谦虚诚恳;温故而知新,日积月累”回答即可。
附第四、五、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则【译文】
孔子说:“子路,(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
孔子说:“见到贤明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而我做到了哪些?”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只不过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地去探求它罢了。” 孔子说:“我做学问的急迫感,就像追赶什么东西唯恐赶不上那样,而赶上了又怕失掉。”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我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向我提了个问题,我原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我从他那个问题的正反两方面加以盘问,就对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
子夏说:“每天都能学到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每月都能不忘掉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第四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课练第一部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课练
《山中访友》《秋天》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6分)
湛蓝()玄奥()清澈()...
犬吠()肥()清().
2、文题为“山中访友”,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3分)
3、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3分)
4、《山中访友》第五段这样写道:“你好,山泉姐姐!„„你好,溪流妹妹!„„你好,白云大嫂!„„你好,瀑布大哥!„„你好,悬崖爷爷!„„”请模仿这种句式续写两个句子,意思和上文相同。(并补充省略的内容)(3分)
5、《秋天》选自,作者何其芳,现代、。(3分)
6、《秋天》全诗共三节,结构上很相似,请简单加以说明。(3分)
7、《秋天》全诗描绘了三幅图,请分别加以概括。(3分)
第一幅图:
第二幅图:
第三幅图:
8、体会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4分)
⑴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栖息:
⑵芦筵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轻轻:
9、在《秋天》第一幅图中,作者写了两个画面,一是,一是。(4分)
10、《秋天》一诗中描写的意境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
11、根据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一句得体的话。(3分)
下雨天,一个妇女带着她的宠物上了公共汽车。那条小狗又湿又脏,妇女对售票员说:“我愿意替狗付钱,希望你允许它像其他乘客一样有一个座位。”售票员回答说:“可以,不过。”
12、揣摩文意,注意句式,把下面这段话补写完整。(3分)
古人对牡丹和荔枝有过这样的评论:“花之艳为牡丹,然而不实;果之绝为荔枝,然花不艳。”话中贬大于褒,我很为它们鸣不平。如果我们用宽厚的态度去看待事物,应把古人的评论改为。
第五篇:《论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十二章教案
《〈论语〉十二章》自主探究学案
课型:讲读课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前六章)
目标:
1、利用工具书注音、解义。
2、了解作品及作者相关知识。
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于实践。达标分数:20分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一、自学检测
1、了解作品及作者相关知识。(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2、小组有节奏朗读前六章。(提示: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二、能力提升。学习前六章
1、学习第一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注音:说(yuè)
愠(yùn)(2)解义: 学:学习
而:表示顺接;表示转折
时:按时
习:
复习
亦:也是
说:通“悦”,高兴,愉快
知:了解
愠:生气
君子:品格高尚的人(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5)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2、学习第二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注音:省(xǐng)
传(chuán)(2)解义:
吾:我日:每天
三:多次
省:反省
为:替
谋:出主意
而:转折 信:诚实
传:传授的知识(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5)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3、学习第三章(提示:2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注音:逾(yú)
矩(jǔ)(2)解义:
有:通“又”
而:表示顺承
立:独立
惑:迷惑
天命:自然规律
逾:超过
矩:规矩(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 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5)课文探究: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①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②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③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4、学习第四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子曰:“温/而知,可以/为师矣。”(1)解义:
温:复习
故:旧的知识
新:新的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成为(2)画出朗读节奏。(3)翻译: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4)课文探究:本章谈学习方法。
5、学习第五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注音:罔(wǎng)
殆(dài)
(2)解义:
而:表示转折
罔:迷惑
殆:有害(3)画出朗读节奏。
(4)翻译: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5)课文探究: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6、学习第六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注音:箪(dān)
瓢(piáo)
陋(lòu)
哉(zāi)(2)解义:
贤:品质高尚
堪:忍受
乐:乐于学(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5)课文探究: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三、小结
四、完成相关练习:默写前六章
反思:
第二课时(后六章)
目标:
1、利用工具书注音、解义。
2、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于实践。达标分数:20分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论语>十二章》(前六章)学到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前六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论语》是处成语最多的文化典籍,我们就更不能小视对这篇课文的挖掘。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学习《<论语>十二章》(后六章)。
一、能力提升。学习后六章
7、学习第七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注音:好(hào)
(2)解义:之:代词,学问
者:„„的人
好:喜欢、爱好
乐:以„„为乐趣(3)画出朗读节奏。
(4)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4(5)课文探究:
①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是:以学习为快乐 ②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顶真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8、学习第八章(提示: 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注音:肱(gōng)
(2)解义: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疏:粗粮
水:冷水
曲肱:弯着胳膊 而:顺承
乐:乐趣
不义:不正当手段
于:对于(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5)课文探究: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9、学习第九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解义:三:几个
行:走
焉;在其中
其:代词,他
而:顺承
善:优点、长处
从:跟从、学习(2)画出朗读节奏。(3)翻译: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4)课文探究: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10、学习第十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解义:川:河
逝:流逝
斯:这
舍:舍弃(2)画出朗读节奏。
(3)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4)课文探究:
①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②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11、学习第十一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解义:三军:军队
匹夫:普通人(2)画出朗读节奏。
(3)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4)课文探究: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12、学习第十二章(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D-C-B-A互相核对答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注音:笃(dǔ)
(2)解义:博:广泛
而:表并列
笃:坚守
切:恳切
仁:仁德(3)画出朗读节奏。(4)翻译: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5)课文探究: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二、小结
三、完成相关练习:默写后六章
反思:
第三课时
目标:
1、掌握文言文重要的词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默写课文。
3、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达标分数:20分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从《<论语>十二章》学到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十二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接下来,我们来进行归纳总结。
一、能力提升。
1、通假字(提示:30秒后完成,然后“双星报喜”A-C,B-D互相核对答案,随机抽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回答正确+1分)
不亦说乎
说:通悦,喜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2、古今异义(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双星报喜”A-B,C-D互相核对答案,随机抽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回答正确+1分)
(1)不亦君子乎
(2)可以为师矣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古:可以、凭借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今:可能、许可(3)饭疏食饮水
(4)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古:冷水
今:疏通、疏散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5)匹夫不可夺志
(6)也吾日三省吾身 ...古:普通人
古:多次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今:数词,三
3、词类活用(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双星报喜” D-A, C-B互相核对答案,随机抽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回答正确+1分)(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4)传不习乎
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 7(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
4、一词多义(提示:1分钟完成,然后“双星报喜”A-D,B-C互相核对答案,随机抽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回答正确+1分)
(1)为:可以为师矣
当、做
(2)知: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温故而知新
懂得 ..(3)而:人不知而不愠
转折
(4)其:仁在其中矣
他的 ..温故而知新
顺承
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人 ..博学而笃志
并列 .
5、特殊句式:(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A-B-C-D轮流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1)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2)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二、当堂训练:(提示:1分钟后完成,然后A-B-C-D轮流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
1、试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将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分类。(1)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2)学习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品德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乎吾身。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准确翻译句子。(提示:2分钟后完成,然后A-B-C-D轮流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小组+2分。随机抽问,回答正确+1分。)(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三、小结
四、完成相关练习:《学习指要》 《论语》的成语:
不亦乐乎 一日三省 反思:
从心所欲三十而立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9
逝者如斯择善而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