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学习心得体会
六鳌中心学校
陈凤琴
通过活动,我的职业道德修养进一步得到了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书,使我更加明确了自己所肩负的重任,认识到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
师德就是作为教师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从大的方面来说影响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从小的方来说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它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师德建设显得极为重要。
一、热爱教育、献身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人们把教师比喻为一支红烛,不断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教师的骄傲和自豪,也是对教师的最高奖赏。我们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应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要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教师对学生的爱,有别于父母之爱,亲情之爱,赞可夫说:“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设想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 1 待他们。这种态度当然需要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因此,教师对儿童的爱,应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但又要严中有爱。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四、积极进取,提高业务素养。
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首先要加强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要以德育人。教师的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身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其次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我作为一名站在课程改革最前沿中年教师,更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无论是教育家,还是中外名师,他们都具备较深的文化底蕴,这与经常学习是分不开的。随着课改深入展开,我们要克服“一支粉笔教下去,一本教案讲过来”作法,为了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只有加紧学习的步伐,才能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的深入,当今的形势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在师一日,便不可荒废半日。通过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今后的工作即是社会赋予我们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教师适应教育改革开放的必然需要。
第二篇: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定稿]
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浅谈师德建设与绩效工资的关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是惠及广大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一件好事,也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工作中,我们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深刻领会到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教师的亲切关怀,把它转化为做好教育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激励自己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切实增强自己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有目共睹,绩效工资的实施,有力的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的面貌焕然一新、工作的热情空前高涨。绩效工资的落实让广大教师打心眼里高兴,然而绩效工资一定能调动教师积极性吗?
现今不少学校,推崇企业组织中用经济手段刺激员工的做法,企图通过单一金钱的刺激方法来激发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比如绩效考核,规定组织学生一次活动发多少钱,多上一节课发多少津贴。然而,我们看到无论是城里还是乡下,各学校的教学质量、办学水平仍然不可思议地存在着严重不平衡。
由于绩效工资占整个工资的比例等因素影响,绩效工资的实施,也许并不一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收获的季节里,常常出现“种下浪漫的龙种却收获失望的虱子”的现象,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智力资源的开发者,是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能用绩效工资来计算吗?只有具有高尚师德的老师才能用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造就人格、只有真爱才能滋润学生的心田,打动学生的心灵,把浓浓的爱化作绢绢细流,渗入学生的心田,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教育和工厂的管理有着天壤之别,教育的问题并不全是“钱”的问题。
我们可以读读旧的一些赞美教师的文学作品:那里有教师的白发、皱纹、旧旧的中山装、煤油灯、瘦弱的身影、生病的身躯,但是里面绝对没有高工资,但
是就是这些人,他们挑起了当时中国文化教育的大梁。
500万元的巨额奖金是袁隆平、吴文俊等科学巨匠的绩效工资吗?不,他们的绩效是无价!
“两弹一星”之父邓稼先、钱学森等,他们大都是放弃国外的优厚的物质待遇回国,却到艰苦的沙漠中工作。他们是人民的功臣,更是人类精神财富的无价之宝!他们的贡献能用绩效来衡量吗?
由“奖金”到“工作”的思维模式无异于缘木求鱼,“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金钱做为一种对一个人工作能力、态度、成绩的一种承认,我们是不应该忽视。所以,我们教育系统的干部、教师都要树立正确的工作观、绩效观:绩效不是工作的目的、而是对工作的一种肯定;不是为奖金而工作,而是因为积极工作而得到了奖励。
在教师千呼万唤绩效工资兑现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显得极为重要。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
我们必须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如奉献精神、师德教育等,我们教师既要考虑合理个人收入,但又不能斤斤计较,要讲职业道德、讲为人师表、讲奉献精神,比钻研精神、比教育态度、比工作实绩。
我们要正确认识师德教育的作用。端正学校在师德建设中的指导思想,进而明确学校在此项工作上的责任;师德建设的根本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教师;必须经常开展有针对性的师德教育,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激励、考核、监督机制。强化师德建设,提高育人水平,才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之根本。只有教师以良好的教风带动学风,才能营造“校以育人为本,师以奉献为乐”的优良校风,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让家长放心,让人民满意。
第三篇:教师大计_师德为本
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有感
通过学习老师讲解的“教师大计,师德为本”,让我深深的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首先,我认为即使自己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应当热爱自己的事业。就应当把这事业当成最光辉的事业,把它理想化,神圣化,就像魏书生老师那样勤恳工作,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其次,教师要热爱学生。“爱生如爱子”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他们在生活中平凡的举动,却是伟大的师德体现。从中我深深的懂得: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真正从生活和学习等各方面去关心他们,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另外,师德最外在的体现是以身作则。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前半句我们说并不尽然,后半句却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学生有着天然的向师性,特别是小学生,把教师的言行奉为准则和标准,据好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开口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闭口就是“这是老师叫我们做的”。在孩子眼中,我们老师是真理的化身,我们的一言一行就成了孩子效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仿的对象教师除了言传,更要身教。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用自己的示范行为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因此,教师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言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第四篇:教师大计 师德为本
今天我听了林崇德 教授的讲座《教师大计 师德为本》。感触很深。像这样一个严肃的、老生常谈的话题,其实很多老师都很不以为然。我不由得想起了学校例会时,每当校长一讲话都要先说师德的问题,大家就会很敏感地猜测是不是又有同志做了违反师德的事了……今天听了林教授的讲座,这种错误的理解荡然无存。林教授很明确地告诉大家:“国家从上而下反复讲师德,并不是我们的师德出了问题,而是因为师德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所以要常抓不懈。”老教授慷慨陈词、声若洪钟,阐述了究竟何为师德。他的风采令大家折服。林崇德教授认为做一个新世纪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就是要落实党的十六大所提出的“提高师德与业务能力”,要坚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精神,不断提高能力,砥砺品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而培养出优秀的建设人才。
能否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这是衡量师德的重要标准。林崇德教授在自己的人生字典中首先给师德加上“师业”的注解,即敬业意识、乐业意识、职业规范意识和勤业意识。
林崇德所理解的师德的实质就是教育事业的“业”字。在他看来,师德体现的就是对教育事业及其社会理想的认同、情感和行动。这就是师德第一个表现:“师业”。
展示“甘为人梯,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让青年人踩着自己的肩膀前进”的师者风范。在林崇德教授对“师德”的定义中,“师爱”是灵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林崇德教授认为,如果把学校称为“德行的博物馆”,那么教师就是起着看守作用的“门卫”,看守着人类持续为之努力奋斗的东西——真理、美和正义。
林崇德教授总是强调他的事业心,也就是作为一名教师,他把热爱学生看作是其事业的核心。他一直提倡对其学生„感情投资‟,包括学习问题、工作问题、职称问题、婚姻问题、住房问题等等,使他的大部分精力都被牵扯进去,以致于
母亲笑他说:“你应该把家搬到单位里去,为你的学生做牛做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对学生感情投资的点点滴滴。
篇三: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如何教学生做一个真正的人,这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过程,还是教育的归宿,离开了培养人这一点,教育也就不复存在。这句话包含着这样一个道理: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方能兴教育人”。也就是说,教育必须在“尊重、理解、关心和信任”的基础上进行,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即“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使孩子们成为“和谐的人”、“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那今天的我该如何做一个老师呢?古人说天地君师亲,可见教师是倍受尊崇,之所以如此,就是教师有极好的人品。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为明辨善恶与真伪,并使人倾向于真与善,排斥恶与伪。”所以教师有“教给学生怎样做人”的重大责任。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的人格魅力无时不在影响着他的学生,所谓“身教重于言教”亦出于此。师德不但可以感染学生,也能为教师树立起自己的教学形象,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首先要严于律己,公平,公正,言行一致,坚持原则,有错就改,心胸豁达,庄重热情,同时还要有一颗爱心。要“严”字把关,“爱”字当头,这样,他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如果说过去的教育是以单纯的知识传授为主的应试教育,那么现代教育越来越以人的本身发展为教育目的。然而即使这样,热爱学生仍然是教育的一个永恒的命题,古往今来的优秀教师无不热爱自己的学生。教师是爱的职业,从事的是爱的教育。这是世界上最博大、最深广的爱,这样的爱能容下一切,能融化顽石、能点铁成金。都说母爱无私,其实师爱也同样无私。在现代教育中,热爱学生自然具有了时代的特征。可以说,教师的爱心能使学生更健康的成长。爱学生就要公平地对待学生,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将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学生为自己的朋友和共
同探求的伙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做人。陶行知 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
进入新世纪,当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改变的同时,教师所面临的一些老问题变成了新问题,而更多的新问题则层出不穷。面对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所带来的深刻变革,面对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教师要能抵御诱惑,守得住寂寞,要有一颗冷静平常心,志存高远,趣避庸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洁身守志,独立于世。这正是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做不好人也教不好学。因此,做一个好老师崇高的师德是第一位的,要一身正气,为人师表。
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并做到两个转变:一是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二是由技能型向艺术型的转变。在“和谐、互动、探索、创新”的基本教学模式中不断钻研摸索,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有句形象的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在今天仅有一桶水的观念是不够的,要有一缸水,一江水,常新的水。教师除了在自己所教专业方面要做到“知得深”外,还要对其它学科和领域的知识“知得广”。今天,我们再也不能只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而应教学相长,在学会工作的同时,也要学会学习,加强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不断地给自己增添燃料,储备能量,使自己不断完善,充实自我,必须形成终身教育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自信地面对学生。教给学生科学的思考方法将比简单的传授知识更重要,方法可以使学生受用终身,也可以使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超过教师。教育不能再象以往那样,只会知乎者也,再也不是灌输,不是表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审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总而言之,强烈的责任感、职业感和事业心是爱岗敬业的重要表现,而爱岗敬业是师德师风的重要基础。在我们为蓝天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时候,我们应该首先在强化净化师德师风方面做得更好,从而,真正体现出爱教育之岗!
第五篇:师德师风心得体会——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习,让我深深的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我们开县优秀教师群体就是这个师德的具体体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做到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我们班就有一位这样的同学.在他的学习生活中我对他是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心中的坚冰”,让他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虽然我无法象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却可以象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但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老师们对学生如此关爱,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特征。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更喜爱前者。青少年学生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让我们时常想想教育家们的谆谆告诫:“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新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其主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学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精神激励。我从教育中体会到:尊重学生的实质就是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