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祝贺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召开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在全国教师工作大会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召开之际,谨向全国广大教师和为“两基”工作作出巨大贡献的各级政府、人民群众、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人才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教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在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中,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战略作用。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们国家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取决于教育。
义务教育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程度的标志,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便没有国家现代化的未来。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和发展中国家,不仅实现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九年义务教育,而且彻 底甩掉了“文盲大国”的帽子,用25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近百年的普及义务教育之路,这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前所未有。“两基”目标的全面实现,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创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创造了发展全民教育的奇迹。这也是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对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伟大贡献。
国民教育的普及程度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基础水平和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志。从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确定到法制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从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到西部“两基”攻坚,从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5年的奋斗与探索,充分体现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的执政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盼,顺应了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两基”目标的全面实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推动了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促进了教育公平和民生改善。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素质上去了就是最大的优势,人口素质上不去就是最大的负担。“两基”的快速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总人力资本最大的国家和总人力资本增长最快的国家。受教育年限的增长,国民教育基础规模的壮大,国民素质的大力提高,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国民素质基础和重要的人力资源基础,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民族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
我国已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问题,使数以亿计的适龄儿童少年实现“有教无类”,惠及千家万户,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民生改善及社会和谐。但要看到,区域、城乡、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差距。我们要把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缩小城乡间、县域内学校之间的差距。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统筹考虑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以及当地地理环境及交通状况、教育条件保障能力、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努力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的需求。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开启民智、传承文明的神圣使命,承载着千万家庭的美好梦想和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关键在教师。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是推动新时期新阶段教育改革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
长期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全国1400多万教师兢兢业业,教书育人,支撑了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为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举措,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坚持发展规划优先、财政资金投入优先、公共资源配置优先、体制机制创新优先,开创教师队伍建设新局面。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忠诚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出新贡献。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以“两基”目标的全面实现为标志,我国教育站上了时代高峰,也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巩固“两基”成果、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任务。我们坚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中国的教育必将再创辉煌,中国人民有能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2012-09-08中国教育报)
第二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考试招生作为教育领域的风向标,是评价人才和选拔人才的指挥棒,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抓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就找准了突破口,牵住了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牛鼻子”,必将推动教育朝着更加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我国考试制度由来已久。“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等诗句,就是古代考试制度改变读书人命运的生动写照。进入现代教育以来,考试制度成为学校选拔学生的重要手段,在教育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我国的考试招生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在选拔培养人才、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莘莘学子通过考试“跃过龙门”,实现了人生梦想,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面对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面对人民群众对接受更好教育的新期待,考试招生制度还存在许多与现实情况不相适应的地方,“一考定终身”的弊病日益凸显。
招考不改,教育难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改革考试招生制度作出了部署,明确提出了改革的原则和方向。这次改革的总目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具体来说,包括3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基本模式;健全学生、学校、专业机构、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招考运行机制;构建衔接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成长“立交桥”。
高考,被称为“中国第一考”,在整个招考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指挥”高中,左右初中,甚至已经影响到小学甚至学龄前阶段。为此,改革一直把高考改革作为重中之重,自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截至2016年5月,全国已有25省陆续出台高考改革方案。其中包括“6选3”模式、全国统一命题、批次合并和减少加分项等政策。改革通过系统综合的设计,先在一些地方试点,将一次考试成绩决定命运,改为依据高考统考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建立起更加科学、更为公平的评价选拔体系,以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人才,维护社会公平。
“拂面春风好借力,正是扬帆远航时。”如今,我们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考试招生制度也在改革的大环境中蹄疾步稳的推进着。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每一枝“祖国花朵”都将竞相绽放,成为民族复兴的有用之才。
第三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归根到底就是立德树人。教材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育人育才的重要载体,教育思想和理念、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等,都集中体现在教材中。70年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基础教育教材和教育图书编研出版上辛勤耕耘、接续奋斗,先后编研出版了11套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累计出版各类出版物7万余种,发行量逾750亿册,这是一代代教材编研出版工作者履行编书育人使命的生动写照。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立德树人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开启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坚持德育为先、以德塑魂,教育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注重在生活实践中点滴积累,积跬步至千里、养小德成大德。人民教育出版社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优良传统,推进改革创新,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切实担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职责。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只有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才能春风化雨、凝聚人心,才能培养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汇聚起铸就教育强国的磅礴力量。
第四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学发展教育为先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学发展教育为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也许这句话大家早已熟悉,但今天我仍然要大声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学发展,教育为先。”
当我怀着无限的憧憬,带着满腔赤诚来到木子店中学任教时,就听说这里人才辈出:原省委宣传部长毕志伦曾在这里成长,清华学子、高考状元王伟曾是木子店中学培养的时代骄子。
是的,这一切说明我们的教育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也取得了很多成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兴,则人才旺。
时代在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去年,我们班的学生流失了两人,一个是随父母转到发达地区去“深造”了,因为他觉得我们的教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另一个是因为经常违纪,上课睡觉,下课打架,被送回家接受教育时再也没有回来。
我们的教育似乎总限于一个被动的局面:社会要求我们的学生要全面发展,而家长向我们要成绩,学生向我们要自由、快乐……
作为教师,我一次又一次的追问自己:我们的教育该如何发展?我们的教育什么时候才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时我们党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它真是一场及时雨啊!通过学习,我豁然开朗了:有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学校管理以教师为本;教师教书育人以学生为本,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教育才会展开腾飞的翅膀!
现如今依靠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我们团结在校长周围,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
同时我们欣喜的看到:镇党委、镇政府正在不断加大对我们教育的投入: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我们培养优秀人才。
中心学校也不断优化管理,提出五个一工程来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素质,我校领导也深入征询教师意见群力群策建设书香校园、文化校园、和谐校园!
这样的消息怎不叫人激动?管理越来越科学,一切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作为一名老师,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工作?
眼下木子店人民在党委政府的科学领导下,建设全新家园:高速铁路贯穿我镇南北,高速公路将我们与麻城武汉连为一体,新农村建设正在打造全新的木子店,招商引资又添新风采。
春风骀荡花千树,不待扬鞭自奋蹄。置身于这样的时代,注定了我们要树立并肩负起与时俱进、创新图强、不断赶超、追求卓越的使命。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科学发展观这盏明灯的指引下,在镇政府和中心学校的领导下,我们教育者要立足岗位,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乡镇、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我想再一次大声的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学发展,教育为先!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在3013年9月10日这个普通的”教师节”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总书记致全国广大教师的慰问信》。看完这封信我深受感动,总书记没有忘记我们这些普通教师。同时我身为一名小学教师,深感责任重大,任重而道远。
小学是整个基础教育的根基,担负着开发学生智力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生存全面打好基础。如果我们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不注重公德意识、群体意识、人文意识的培养和思维方式、良好习惯的养成,孩子的发展就没有后劲,孩子的性格从小就会发展成长为“畸形”。一个孩子牵动着无数个家庭的神经,寄托着无数个家长的希望,孩子的每一步的背后,都引来无数个人的注目。因此我们小学教师只有坚定不移的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的全面、快速、和谐发展,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和期望,才能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殊荣。
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我们教师,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赢得社会的尊重。通过学习我们更加明确,广大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学高人师,身正为范”。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教师的知识和业务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质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和独特的教学艺术,具有出色的教学效果和对教育教学的深入研究。“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确实应该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弘扬优良教风,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努力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时刻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切实抓好学生德育教育。古人云:先立人后立学。少年儿童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道德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强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给孩子空白的大脑,描绘出各种各样优美的图画;应该给孩子神奇的心田土地,播种下思想的种子,让他将来收获行为;应该给孩子播下行为的种子,让他将来收获习惯的种子;应该给他播下习惯的种子,让他将来收获命运的种子。我们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德育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把全面发展、德育为先、德才兼备、爱祖国、知行统一作为培养学生的标准,让他们爱父母、爱老师、爱家乡、爱祖国,初步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突出德育重点,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要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狠抓文明礼仪教育和养成性教育,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特别注重对特殊儿童的关爱和教育,给他们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呵护。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要想搞好德育教育,教师的楷模示范至关重要。高尚的品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是点燃学生心智的火焰。作为教师,一定要坚定不移的搞好自身师德素养,认真落实“五扬五弃”,倡树“四种精神”,珍惜工作,热爱工作,规范自身从教行为,发扬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和不计得失的敬业精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严格落实“严细实恒新”,争创一流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