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心得体会
学习温家宝总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心得体会
2009年全国两会正在北京召开,我听了温家宝总理关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讲话深有感促。当前,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 展的关键时期,把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既有紧迫性,又有深远意义。
1、充分认识到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意义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当今世界,知识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人才培养与储备成为各国在竞争与合作中占据制高点的重要手段。我国是人口大国,教育振兴直接关系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振兴。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建设一流国家。
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群众切身利益。为群众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满足群众对发展教育的期望,推动教育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更大的发展,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极为关注的“上学难、上好学”的问题,这是人民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1985年中央下发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1993年,中央下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5年,中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党的十七大对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现在,根据中央的总体部署,结合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有必要制定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制定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规划,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2、制定规划需要把握的指导方针和总体布局 指导思想是制定规划的主线,也是灵魂。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教育方针,温家宝提出若干方面:第一,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三个面向”归根到底就是要赶上时代的要求,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第二,要坚持改革创新精神。要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大胆探索。第三,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教育兴国、教育立国、教育强国都是国家意志。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长期坚持的方针,必须在教育规划中得到充分体现。第四,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充分考虑群众的期盼,把促进教育公平,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作为规划的重点,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规划的落脚点。第五,要坚持立足基本国情。既要看到我国经济总体实力在不断壮大,又要正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贫富差距大,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既要看到现代经济和城市人口对教育的较高需求,又要重视农村教育和中低收入群体的实际情况,还必须充分考虑我国人口众多、现阶段农村人口大规模迁徙和流动的特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教育。中华民族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在老师面前,做学生的不论走到哪里,做出什么业绩,对老师的感激和爱戴之情永远不会改变。对老师来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两者必须结合。作为教师,我要做到: 一要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二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三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
学习温家宝总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心得体会
北
砖
井
学
校
刘霞2009、3
第二篇:心得体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心 得 体 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担,责任重大。教师要以‚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为座右铭来要求自己,致力于教育事业,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并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听从组织、领导的安排,干好本职工作。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古往今来,多少哲学家、诗人饱含深情地讴歌教师,他们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园丁‛、‚人梯‛和‚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也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赞誉。然而,教师却是清贫的。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选择了两袖清风和一室‚蜗居‛,更意味着选择了责任和奉献。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
一、热爱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赞科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只有给予学生爱,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是的‚金凤凰‛要爱,‚丑小鸭‛更要爱,唯有爱满天下才能换来桃李芬芳。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高。反之,若师生关系是‚专制型‛、‚放任型‛的。则会带来学生情绪上的紧张或放任,造成内心烦躁、恐惧等,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有高效的学习,学习效果也不会好。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种种矛盾。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即没有与学生沟通关系的法宝-爱之心。不把其视为亲人,视为可倾吐心声解决困惑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和保护。有时会使学生产生偏见或教师有‚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观念和行为,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的‚好心‛的误解。但是教师只要走出这种爱的误区,注意以正确的方式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就能为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很好地化解矛盾。因此说,热爱学生是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二、热爱学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一样与植物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关心学生,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而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热爱学生要具备的三个条件:
(一).理智公正。在教育中,对学生的爱是理智的,而不是盲目、冲动的。盲目的爱缺乏是非感,无明确的目的性,不能有力地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能有利地抑制和消除学生自身的不良因素。在教育中,对学生的爱是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的,不是偏狭、庸俗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这种爱会败坏社会风气,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有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等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就应当真诚地对待他。
(二).坚持耐心,不挖苦学生。当学生做错事时,耐心开导,不挖苦、不训斥。我们应爱
护学生,维护其自尊心,尽量避免对学生造成伤害。‚老师的生命是一团火,老师的生活是一曲歌,老师的事业是一首诗。‛……有关对教师以及教师职业的赞美之词确实不胜枚举。但我们应常常进行一些反思,思考一下我们的行为是否与那些赞美之词相符。
(三).互相尊重。对于进入我校的学生来讲,他(她)们业已成年,就业的压力和未来的迷茫是摆在面前的头等大事。作为成年人的他们现在却有着更多的困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并不是说和学生打成一片就是好老师,但,应该和学生以朋友的感觉相处。常说要教书育人,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做到为人师表,但课下要用一颗友善和关爱的心去对待学生。让他们在回首他们走过的路时,心里最难忘的是佳职的老师的关心和语言的平和。然后在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友爱,努力创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并且做到爱得得体、严而有理、有度、有方与有恒。
三、注重自身和学生的道德修养的培养。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塑造学生的思想道德,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教师的思想素质和工作好坏,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因此,教师的道德修养、道德水平,对于建立教育活动中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维持一个学校工作的良性运行和保证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助于提高教师觉悟,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如果一个教师在工作中教书育人,循循善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勤勤恳恳地为学生及家长服务,就会在学校中率先树立起讲究教师职业道德的榜样,对全校师生员工产生深刻的感染作用。其他教师从这样的教师身上看到了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的品质,就会在心灵上受到启迪,促使他们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精心培育自己的学生。
其次,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助于激励和鼓舞教师自觉献身人民教育事业。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使人类知识得以延续。德育是激励和鼓舞教师的精神力量,它要求教师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就能刻苦钻研业务,积极工作,自觉献身教育事业。人们把教师比作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正是师德对教师起激励和鼓舞作用的生动说明。不仅要从思想上、业务上去努力,而且更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师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陶冶教师情操,转变教师气质,培养教师品德,提高教师素质。作为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当今社会服务的教师,我争取做到以下几点:
一、献身教育,甘为人梯
‚献身教育,甘为人梯‛是人民教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会主义祖国的高尚道德境界的具体表现,它是履行其师德要求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首先具备这一道德感情的信念,才能做到自觉地履行其他师德规范,为人民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热爱学生。’爱,是学生的需要。热爱学生,是教师在一种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诚挚的亲密感情。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俗话说,‚爱‛能使‚冰雪融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最可贵的是身体力行。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的话就是真理,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教师是智慧的象征、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一个好教师应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由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四、精通业务,学而不厌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让学生学到人类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勤奋学习,精通业务,掌握教学规律,是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关键。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
五、互相学习,团结协作
教师的工作既表现为个人的脑力劳动,同时又是一种集体活动。这就要求每个教师既要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要发挥互相学习、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历史作用,不仅要求教师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更要求教师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修养,对于把青少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教育,既是新时期为把我国建设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特点和崇高职责的客观要求。只有具有高标准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
通过近一段的学习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责任是多么重大。我深深感到:爱是
教师最美丽的语言。为人教师,他的责任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成人、成才。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抽象的一个字,而是一种具体的教育过程,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原谅、赏识、信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相容,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体现平等和尊重,才能体现出我们人民教师优秀的师德,那么教育的效果也就会象我们所希望的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第三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考试招生作为教育领域的风向标,是评价人才和选拔人才的指挥棒,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抓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就找准了突破口,牵住了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牛鼻子”,必将推动教育朝着更加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我国考试制度由来已久。“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等诗句,就是古代考试制度改变读书人命运的生动写照。进入现代教育以来,考试制度成为学校选拔学生的重要手段,在教育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我国的考试招生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在选拔培养人才、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莘莘学子通过考试“跃过龙门”,实现了人生梦想,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面对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面对人民群众对接受更好教育的新期待,考试招生制度还存在许多与现实情况不相适应的地方,“一考定终身”的弊病日益凸显。
招考不改,教育难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改革考试招生制度作出了部署,明确提出了改革的原则和方向。这次改革的总目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具体来说,包括3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基本模式;健全学生、学校、专业机构、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招考运行机制;构建衔接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成长“立交桥”。
高考,被称为“中国第一考”,在整个招考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指挥”高中,左右初中,甚至已经影响到小学甚至学龄前阶段。为此,改革一直把高考改革作为重中之重,自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截至2016年5月,全国已有25省陆续出台高考改革方案。其中包括“6选3”模式、全国统一命题、批次合并和减少加分项等政策。改革通过系统综合的设计,先在一些地方试点,将一次考试成绩决定命运,改为依据高考统考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建立起更加科学、更为公平的评价选拔体系,以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人才,维护社会公平。
“拂面春风好借力,正是扬帆远航时。”如今,我们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考试招生制度也在改革的大环境中蹄疾步稳的推进着。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每一枝“祖国花朵”都将竞相绽放,成为民族复兴的有用之才。
第四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归根到底就是立德树人。教材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育人育才的重要载体,教育思想和理念、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等,都集中体现在教材中。70年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基础教育教材和教育图书编研出版上辛勤耕耘、接续奋斗,先后编研出版了11套全国通用中小学教材,累计出版各类出版物7万余种,发行量逾750亿册,这是一代代教材编研出版工作者履行编书育人使命的生动写照。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立德树人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开启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坚持德育为先、以德塑魂,教育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注重在生活实践中点滴积累,积跬步至千里、养小德成大德。人民教育出版社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优良传统,推进改革创新,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切实担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职责。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只有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才能春风化雨、凝聚人心,才能培养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汇聚起铸就教育强国的磅礴力量。
第五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学发展教育为先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学发展教育为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也许这句话大家早已熟悉,但今天我仍然要大声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学发展,教育为先。”
当我怀着无限的憧憬,带着满腔赤诚来到木子店中学任教时,就听说这里人才辈出:原省委宣传部长毕志伦曾在这里成长,清华学子、高考状元王伟曾是木子店中学培养的时代骄子。
是的,这一切说明我们的教育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也取得了很多成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兴,则人才旺。
时代在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去年,我们班的学生流失了两人,一个是随父母转到发达地区去“深造”了,因为他觉得我们的教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另一个是因为经常违纪,上课睡觉,下课打架,被送回家接受教育时再也没有回来。
我们的教育似乎总限于一个被动的局面:社会要求我们的学生要全面发展,而家长向我们要成绩,学生向我们要自由、快乐……
作为教师,我一次又一次的追问自己:我们的教育该如何发展?我们的教育什么时候才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时我们党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它真是一场及时雨啊!通过学习,我豁然开朗了:有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学校管理以教师为本;教师教书育人以学生为本,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教育才会展开腾飞的翅膀!
现如今依靠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我们团结在校长周围,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
同时我们欣喜的看到:镇党委、镇政府正在不断加大对我们教育的投入: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我们培养优秀人才。
中心学校也不断优化管理,提出五个一工程来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素质,我校领导也深入征询教师意见群力群策建设书香校园、文化校园、和谐校园!
这样的消息怎不叫人激动?管理越来越科学,一切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作为一名老师,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工作?
眼下木子店人民在党委政府的科学领导下,建设全新家园:高速铁路贯穿我镇南北,高速公路将我们与麻城武汉连为一体,新农村建设正在打造全新的木子店,招商引资又添新风采。
春风骀荡花千树,不待扬鞭自奋蹄。置身于这样的时代,注定了我们要树立并肩负起与时俱进、创新图强、不断赶超、追求卓越的使命。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科学发展观这盏明灯的指引下,在镇政府和中心学校的领导下,我们教育者要立足岗位,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乡镇、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我想再一次大声的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学发展,教育为先!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