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要体现“四性”

时间:2019-05-12 16:36: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要体现“四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要体现“四性”》。

第一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要体现“四性”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要体现“四性”

江苏省邳州市宿羊山镇徐楼中学韩洪文

【】:为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改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作者认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要体现“四性”,即教学目标要体现层次性,教学内容要体现过渡性,教学方法要体现灵活性,教学评价要体现激励性。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层次性过渡性灵活性激励性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教学应以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些指导性的意见体现了新课程追求的发展性及多元化的基本理念,对于改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认为要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这一理念,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务必要体现“四性”,即教学目标要体现层次性,教学内容要体现过渡性,教学方法要体现灵活性,教学评价要体现激励性。

一、教学目标要体现层次性

教学目标表现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几个方面,由低级到高级形成一定的梯度层次。有效数学学习应是以上几个方面的相辅相成,融合推进。根据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确定基本的教学目标层次,即要求学生知识技能达到什么程度?学会什么水平的数学思考?能够解决哪些层次的问题?对数学产生怎样的情感?等等。在分层次教学中,针对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学习阶段应提出不同的要求。笔者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高、中、低即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学困生。备课时笔者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情况来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弄清哪些是共同目标,哪些是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A层的学生设计一些比较灵活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要求这类学生能深刻理解并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其创新意识,发展其个性特长;对B层的学生笔者设计的问题则有点难度,要求他们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提高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C层学生设计的问题则难度降低、坡度减缓,使其能理解主要知识,掌握基本方法,培养基本能力。

二、教学内容要体现过渡性

数学教学内容包括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和活动经验等几个层次,通过开展相应的数学活动,学生会逐步形成对这些内容的认知能力。数学知识内容是一个逐步抽象形成的有逻辑的结构体系,需要学生借助数学活动来建构相类似的认知结构。为了达到学生心理结构的建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知识产生的序列,做好内容抽象的过渡,使得教学过活适合多数学生的抽象和概括水平。同时,对于同一问题情境,教师要善于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数学内容的本质;要向学生提供一定的数学史料、背景材料、知识应用等阅读材料,供不同学生选择阅读,奠定数学知识抽象形成的基础;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一些拓宽知识或者方法应用的选学内容,应注重于介绍重要的数学概念、数学思想方法,而不应该片面追求内容的深度、问题的难度、解题的技巧,以提升学生的思考水平。

三、教学方法要体现灵活性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教学操作或手段。数学学习是一个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对于知识讲授、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的安排,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使用,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保证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减少不必要的精力浪费。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或方法,会压抑学生学习的兴趣,遏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也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然后练”的一成不变的套路,而是倡导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要给予学生自由的活动空间,使之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活生生探究的欲望。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笔者能够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来灵活地使用教学方法,做到简单知识讲解,稍微复杂的内容同伴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讨论前安排学生先进行自主思考,做到胸有成竹;讨论中做到相互启发,实现思维碰撞;讨论后做好思考总结,借鉴他人思想提升自己的思考。教学过程中,笔者喜欢给出一个具体的实例或具体的数学现实作为起点,运用灵活的方法引导学生像数学家那样,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最终获取数学知识和数学规律。

四、教学评价要体现激励性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应重视其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这就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崭新的评价观。本人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多年,真切地体验到激励性评价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笔者总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把握契机,恰到好处地运用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处于最佳学习状态,鼓励他们向更高一层目标努力。

积极的动机能够驱动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从来源上看,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以人为本”,既关注内在动机也不忽视外在动机,要促使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教学过程中笔者常常设置一些问题,通过启发、诱导,引领学生走向成功,并及时肯定学生的思维成果,表扬学生的进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对学有余力的优秀生,笔者能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用心阅读,发展其数学才能;对学困生,笔者能够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

总之,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多样化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恰当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笔者认为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巩固练习的安排等,都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创设表达自我、展现才能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

第二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 ———以“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

王晓菊(周口市第五初级中学)

通过学习俞京宁老师的《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和王玉起老师的《初中数学中函授课堂教学设计》两个专题,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了以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作为本次培训的研修日志。

方程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的重要模型,也是初中数学里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它在初中数学中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发出疑问:用方程解决问题真的有那么神奇吗?本文就以一节具体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在教学设计方面的一些方法和实践。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一节。

教学目标

1.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类比,学生能够说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含义。

2.学生能够用代入的方法判断一组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3.学生能够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找出问题的解。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含义。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引言: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工具。思考:(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一类方程?

(2)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研究这类方程的?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忆研究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为本课类比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组)提供直接经验。

二、实践探索 1.操作分析

(1)用一根长为20 厘米的细绳围成一个长方形,请画出示意图.(2)你所画的长方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一样吗?(3)有没有共同之处呢?(4)如何来刻画这个数量关系呢?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思维方式探究数学知识、检验数学结论,并自主地运用方程工具来刻画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2.自主归纳

(1)大家对于这个式子x + y = 10 熟悉吗?(2)你能试着给它取个名字吗?

(3)究竟什么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4)下列方程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 ① m = 3n ② x2y 【设计意图】通过提供大量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增加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形成数学概念.3.类比探索

(1)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2)你能结合所画的长方形说出二元一次方程x + y = 10 的解吗?(3)就二元一次方程x + y = 10 而言,你还能找到它的其他一些解吗?(4)你能找出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区别和联系吗?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实际意义找出问题的解来化解本节课难点,同时通

过再次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全面类比,进一步加深对概念内涵的理解.4.合作探究

(1)如果长方形的长比宽多2 厘米,这样的长方形能画几个?你能从方程的解的角度来解释吗?

(2)在上面的问题中,如果长方形周长仍然要求是20 厘米,这样的长方形又能画几个?

(3)像这样,把具有相同未知数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下列方程组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x2y1x2mn5x2y5① 3xy2 ②2m3n1 ③ x2y4 ④2y3z7 本设计通过数学实验教学,在揭示知识生成规律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自己去发现数学原理,从而使理解更深刻。

三、拓展应用:

x41.写一个解为y5的二元一次方程为 :

x4变式,写一个解为y5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

2.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找出问题的解。驴子和骡子一同走,它们驮着不同袋数的货物,每袋货物都是一样重的.驴子抱怨负担太重,骡子说:“你抱怨干吗?如果你给我一袋,那我所负担的就是你的两倍;如果我给你一袋,我们才恰好驮的一样多!”那么驴子、骡子原来所驮货物分别是多少袋?

【设计意图】本题除了可以用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来解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列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但似乎较难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若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则水到渠成,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四、归纳提升

1.我们今天主要学习了什么? 2.我们是怎样来学习这个内容的?

3.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个内容?

4.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组”,我还想知道……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归纳、梳理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技能、方法,并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与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对比、类比,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能力和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五、目标样题

1、下列各对数值中是二元一次方程x+2y=2的解是()

x0x0x1x1A y1 B y1 C y0 D y0

2.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有“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你能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吗?试找出问题的解.【设计意图】通过2个样题评价检测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的理解,特别是进一步加强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理解,最终达到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能找出问题的解.总体设计意图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中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学习后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要求,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在本设计中“说出”、“判断”、“列出”、“找出”对学生来讲都是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的行为动词;“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类比”、“ 用代入的方法”、“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等,学生能够更清晰地知道他要做什么?该怎么做?以及做得怎么样?有了这样明确的学习目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就有了明确的标准与依据。

二、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基于促进学生学习而展开的.教师必须预设,是讲解、讨论、探究还是合作的方式,教师要为学生量身定做;同时还要考虑到随着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不断产生新的生长点,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本设计的主

要教学环节中:用“情景教学法”导入新课,用“自主探究法” 突破重点,用“类比研究法”化解难点。

三、让学生把所学“用”起来

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究竟是否达成,或达成程度如何,是我们必须时刻关注的。因此,检查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方案设计是教学的关键,并应先于教学设计而展开.本节课主要开发了以下三种课堂评价方法:一是样题型评价;二是表现性评价;三是交流式评价,包括课堂上倾听、质疑、讨论和口头测验等。

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是从提出“周长为20cm的长方形唯一吗?”的求解问题人手,让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的过程,体现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算术的方法衬托出方程解法的优越性,以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法衬托出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的优越性,更使学生感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引人顺理成章.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知识,初步具有提取数学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后展开的.根据建构主义理念,学生完全有能力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去同化新知识,主动地将其纳人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所以本课的通篇整体设计,突出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样板作用,让学生在类比中,主动迁移知识,建立起新的概念.使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是很有必要的。

由于地域差异,学生基础、学习能力等差异,本节课安排的内容稍多,以至于占用了本节课几乎所有的时间,留得写作业时间太短,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另一个不足之处是:课前学生的复习工作做的不好,以至于用到长方形的周长和一元一次方程的一些概念时,学生不能运用自如,今后上课时还应多加注意。

第三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评析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评析

新课标、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已经实施五年多了,省和各市教研室做了许多调查研究和专题研讨工作。如:学科培训,听课调查,示范研讨,专家报告,评价研究,收集整理与分析了许多相关信息。在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的过程中,也引发了诸多思考。那就是我们到底如何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应该说,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等因素,对新时期的教师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和考验。传统教学设计必须首先变革。作为数学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来设计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的内容应当包括:总体教学思路,教学的主要目标;学习素材的搜集准备;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实现教学目标的策略方法和步骤;检测和评估;教学对象(即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等方面。下面结合暑假里和现在还在忙碌的省“送优质教育下乡工程”录课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与老师们谈谈如何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一、新课标要求教学设计追求什么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 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要适应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并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要符合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老师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需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应当针对不同知识基础和能力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在同一课堂上都能得到提高的教学方案,以千差万别的方式练就千差万别的学生。

课标要求“教学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就是说,我们现在的数学教学绝不是就数学论数学,在教学背景设计、数学知识运用上要多下功夫,要使得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方法和思路,使学生将来成为服务于社会的有用之才,而不仅仅只会解几道数学题,一碰到实际问题就一筹莫展。

课标还要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我们对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需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为追求目标。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接受学习外,还要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学设计不仅要注重传统的双基,更要注重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逐渐将数学思想方法内化为数学技能和能力,注重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动手操作和数学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从新课标的内容来看,对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要求是全方位的,也是高要求的,老师们在教学中要认真学习,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才能设计出优质的课堂教学。

二、教学设计包括什么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包括哪些内容呢?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即一是教学思路设计,二是教学过程分析。

1、教学思路设计是指:对所教内容的认识(课标要求、这段教学内容在整体教学中的地位的作用、学生对这一内容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基础,学生以往的活动经验等),对整堂课设计的思考(教学目标,教学途径,教学方法与措施,如何突出重点,如何分散难点等)。

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式。但在强调个性的同时,我们必须努力追求教学思路设计的科学性。只有科学的教学思路,才能科学地指导教学活动。

我认为,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必须遵循数学课程标准,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学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必须要放在学生的发展上 ——“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新课程教学总体思路设计:一要把学生“学”数学放在教师“教”之前,“导”学是教学之重点。二要把组织学生自主数学学习活动作为老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并要担任起活动的指导者。三要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思想,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四是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数学能力的训练不能放松。五要实施差异教学,使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要围绕具体教学目标,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来进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破传统教学思路之束缚,大胆创新。

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活动的标准,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对教学活动程序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初中数学课程的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主导着学生按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当然,这并不排除根据实际的活动情况临时作必要的调整。

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突出基础目标,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不要程式化,要视具体教学内容而定。数学教学的基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具体体现在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活动和每一项能力训练活动中,即要明确教学活动中要“学什么”和“练什么”。与传统教学目标所不同的是:新课程在强调“双基”教学的同时,更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的组织,即要强调学生“怎样学”的设计,而不是“怎样教”的设计。

其次要体现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目标。数学新课程标准要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展”的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具有可拓展性。即每一个教学活动目标设计,既要有定性目标(基础目标),还要有不定性目标(发展目标)。在学生实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特征,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力求能够实现每个学生在同一的学习活动中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下面看一看成友文老师关于“图形的旋转”这节课教学设计。

《图形的旋转》设计思路说明

一、整体设计思路:

由于生活中普遍存在旋转现象,为了让学生能够从数学的角度理解旋转的本质,所以本节课设计的思路是“实际问题情境——自主探究概念——概念应用——操作探索性质——拓展应用”的模式展开,首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物体图形,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探索,得出旋转的定义和性质,对于本节的一个重点即难点——图形旋转的性质,则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演示效果,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之上,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旋转的性质,自然地突破了难点,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探索、发现、创造的乐趣,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具体的设计过程如下:

1.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部分旋转运动的事例:电风扇、方向盘、钟表、风车等,体会这些转动现象,探究他们的共同特征,从而得到旋转的定义,体现了从生活到数学的过程。(通过出示生活中常见的这些物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探究“图形的旋转”奠定基础.)

2.应用旋转的定义,判断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是否为旋转,再列举生活的旋转事例,体现了从数学回到生活的过程。(通过与生活的联系,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

3.通过将直角三角尺绕着一点旋转的过程,让学生探究旋转的性质。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度量,自主探究出旋转的性质。(注意性质的探究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不要代办,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探究的习惯和激发钻研精神,另外通过自己探究得到的结论印象深、理解深刻。)

4.根据旋转的性质来画出一些简单图形旋转后的图形,首先是从点开始,通过点的旋转演示揭示点的旋转图形画法,然后增加到两个点变成线,最后拓展到多边形。(这样设计体现了由浅入深,前者为后者奠定了基础。)

5.最后在正方形中将所学习的性质综合运用起来。(既是本课知识的应用,更是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2、教学过程分析主要有:问题情境、探索活动、数学抽象、例题教学、小结思考、课后延伸六个方面。

数学教学过程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师主导下展开的“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是具体教学活动步骤的安排,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教学艺术水平。我认为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首先体现教学目标和达成目标的策略,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应当包括“导入——提出问题;探究——思考、研究问题;抽象——建构和解决问题;讲练——解决和巩固问题;小结——梳理问题;延伸——深化问题”。一次教学活动的过程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选定具体的丰富的内容,这包括生活素材、典型例题、基本练习、能力训练题、实践应用题等。

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写,应当明显区别于传统授课教案。而不仅要有如何进行具体教学过程的编写,而且要有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设计。因为新标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课本——教师”类似于“演员——剧本——导演”的关系。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还应注意:

(1)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中如何把握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比如: 轰轰烈烈、热热闹闹是不是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的标志? 是不是每一节课都必须有生活情境,体现人文关怀? 学生开口了,老师要做适时的评价,如何评价才适当? 是不是只有小组讨论交流才是合作学习? 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

(2)如何处理好开放的教学和双基落实的关系

新教材提供的信息、背景丰富多彩,新理念下的探究随时进行,比起传统方法下的单一传授,机械训练,反复强化,双基落实的时间相对减少。如何在每节课中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让学生经过体验、探索,落实双基,提高能力,发展思维,很值得探讨,也是目前老师们困惑迷惘之所在,在教学过程设计中要认真思考。

(3)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恰如其分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

课堂教学中教学主线是否清晰,层次是否分明,目标是否明确恰当,仍然是值得重视的问题。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关注表面的开放,忽视数学本质体现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做到放中有收,散中有聚,在讨论交流、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给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进而转化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不仅要重视,而且要研究。

(4)如何对教材重新组合处理以更加切合教学实际

新教材,一课时一课时划分明显,但每课时大多只提供背景和主要内容,多数课时需要老师们在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中巩固、拓展。这里老师处理教材的自由度很大,创新的空间也很大,是好事也是难事,老师们在教学设计时要认真钻研。

第四篇: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设计

首先,要明确初中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标准。“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体现出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初中学段中,学生将探索基本图形(直线、圆)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学习习近平移、旋转、对称的基本性质,欣赏并体验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习运用坐标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这一阶段中,推理与论证的学习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在探索图形性质、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进一步学习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

2.在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与图形性质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的事实出发,证明一些有关三角形、四边形的基本性质,从而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应该注意的方面:

1.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等探索过程;

2.应注重对证明本身的理解,而不追求证明的数量和技巧。证明的要求控制在《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范围内。

3.正确理解《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标准,这是我们实际进行教学设计的标尺。

其次,明确“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以《等腰三角形》的教学案例为例,教学设计一般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内容的研究:教学设计时应明确课堂教学中要产生哪些新的知识点,分析这些知识在数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它们与学生已有的知识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与区别。

在《等腰三角形》教学案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研究,明确了本节课是在轴对称基础上学习特殊三角形(多边形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性质及应用,它是数学《空间和图形》的一个重要内容。这节课首先从现实形象引入、进而利用已经学习的“轴对称”知识结合现实生活实际总结、形成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同样,对等腰三角形的学习及应用又是以后学习三角形及有关平移、全等形等知识的重要前提知识。

在具体设计学生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和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的教学环节时,根据教学内容,把握“生活----数学----生活”的设计原则,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等腰三角形、对称性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2、对学生状况的研究: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还应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应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习习惯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才能选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我们的教学。

在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后,由于等腰三角形是七年级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而对于他们来说,空间思维能力有限。因此,利用轴对称的立体变换、重合等空间想象过程来理解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垂直线、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时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这种具体情况采用启发讲授、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教学全过程。

针对于对图形、图像的需要还可以将教学教学信息化充分利用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形象的进行从“轴对称”的知识转化到等腰三角形的知识上来,比如“互相重合”的动态演示等等。这样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把他们吸引到课堂上来。3、教学目标的制定:

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理解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两个定理的理解及应用。理解对称思想的使用,学会运用对称思想观察思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思想整体观察对象,学会归纳、总结一些有益的结论。体会数学的对称美,体验团队精神,培养合作精神。

注意事项:教学目标要具体要多用些显性化的动词,如:使学生能识别 „„,让学生在经历 „„的过程中获得 „„,使学生会做 „„,使学生能解决 „„的问题等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在认真分析本节课的数学本质及学生的思维障碍的前提条件下,设计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具体的方式方法。突出教学内容中最核心、最本质的部分。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研究,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对学生状况的研究,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等腰三角形》中等腰三角形概念的理解以及三线合一的理解、识记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具体应用、等腰三角形图形组合的观察,总结和分析。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针对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过程概述:由于教学过程内容较多,以下仅介绍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及需要注意的几点

(1)、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既要完成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又可以根据现实的情况,安排问题的难度,体现一些灵活性。

(2)、教学的形式上注重个体化,充分给予学生讨论和发表意见的机会,注重学习的参与性,努力避免以教师活动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3)、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既要完成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又可以根据现实的情况,安排问题的难度,体现一些灵活性。

(4)、教学的形式上注重个体化,充分给予学生讨论和发表意见的机会,注重学习的参与性,努力避免以教师活动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注意方面:教学设计需要设计出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体现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引入新课、学习新知、应用新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五个环节。应设计出运用怎样有效的教学方法、实施哪些必要的教学手段、采取何种的交流方式等去完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具体且具有可操作性。

总之,对于初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设计,应首先在掌握课程内容标准、分析学生各方面学习能力(比如:空间思维能力)、熟练掌握这类课题的教学设计具体过程的前提下进行系统的计划、设计,并在设计中充分完成对各种疑难情况的解决方案等等。此外,还要充分认识到现代化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结合多媒体教学对于“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优越性、及对学生兴趣的吸引力,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空间思维想象力、创造力之目的!

第五篇: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摘要】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效利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知识的内化,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这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利用翻转课堂能够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目标,在学习的?讨卸匝白纯鼋邢低彻婊岣呤а暗男?.【关键词】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应用研究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翻转课堂是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改为课余时间自主学习模式,然后通过自主学习过程的收获和疑问,由教师在教室课堂上进行总结、分析、答疑,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翻转课堂不仅是教学形式上的变革,更是教学观念的更新,它实现了由“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的转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对翻转课堂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做好课堂的前测与反馈,在此基础上安排新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来释疑解难,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促进以人为本的引导教学

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中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自我掌握,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尤其在个体差异明显的数学科目学习中,学生在日常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兴趣程度和学习能力都存在着区别,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重难点内容往往会出现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微视频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期间内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对知识进行反复的学习,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向同学或者教师寻求帮助,进而完成对课堂知识的基本掌握.在课堂上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形式,对自主学习后反馈的知识疑点进行解答,这个过程中通常是由学生各抒己见,群体思考来解决问题,只有在全体学生都不能解答的情况下教师才帮助解答,所以对于每一名学生来说都获得了参与学习讨论的机会,教师在期间充当引导,促进了以学生为本的引导式教学发展,使教学的效果更佳优质.(二)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翻转课堂数学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师在课堂上占用多数时间进行讲解知识点而缺少同学生互动的模式,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就数学知识的充分讨论交流.学生在课下预习和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在课堂上就可以获得更多时间与教师开展知识研讨,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学习问题表达出来并获得解决.而对于教师来说,翻转课堂数学教学可以让教师更加深入地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当中,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发现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方法进行解答,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三)充分发挥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在学习中的作用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家长不用再远远地关注学生在校期间认真学习听课、积极回答问题等表现,而是能够主动地干预到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对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时间做出监督和安排,对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更加了解,同?r也可以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当中去,为孩子解决一些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网络交流工具,教师能够同家长就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有效的互动,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家长和教师配合带来的能效,二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都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这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三、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方法

(一)教学设计阶段的准备工作

进行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利用数学学科教学思想,科学地设置翻转课堂教学流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实现准备教案、备课,然后再课堂上根据教材进行长时间的面授,缺少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对于知识点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很难保证整体学生能够有效地接受.所以,在翻转课堂教学设计阶段,教师应该根据课堂知识的结构、层次在对应的教学视频中体现出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该章节数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明确学习的目标,为即将开展的学习做好铺垫.教学目标能够最快地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是讲好一堂课的充分必要条件.教师在帮助学生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每名学生的差异以及知识点的梯度,设立相应的小目标.举例来讲,在教授“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这一课程时,教师应该在录制教学微视频时考虑到学生通过课下的自主学习,掌握关于这一知识点的基本情况,该阶段的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关于零指数幂和负整指数幂初始知识,具备课堂讨论的条件,然后根据自学的成果在课堂讨论环节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讨论学习,在课堂讨论阶段的目标是引导学生找到知识重点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根据正指数的学习经历能否将幂的运算方法应用到全部整数上.通过这种引导对知识结构中的重点进行强调,让学生快速掌握到该章节数学学习应该下功夫的方向,有了这种确定的学习目标之后就会带着对问题的浓厚解答兴趣,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地运用课前掌握的知识与同学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保证学生有效地掌握关键知识.事实上,翻转课堂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阶段教师应该充分依据这一思想对翻转课堂的流程和内容进行优化,让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产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同学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同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广泛的学生个体设置一个可以有效打开数学知识大门的通道.(二)学生自主学习阶段的注意事项

数学知识的梯度明显,具有循序渐进的特征.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已经进入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所以在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阶段需要将课程的基础知识点与重难点分别设置到教学微视频当中,让学生在课余的时间内利用信息工具观看和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锐角三角函数时,将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等基本概念阐述到教学视频当中,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初步的了解,然后引导学生对函数的关系和图像展开学习.制作教学微视频需要尽量对知识点进行简单化,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并有兴趣学习.最后将教学微视频投放到教师和同学所用的社交工具上,在教师的提醒下学生可以自行下载观看,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密切配合学生的自学,通过社交工具及时解答学生的自学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同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沟通.(三)课堂答疑互动阶段的实施策略

在课堂答疑互动阶段,需要根据数学知识的抽象化难于理解的特点,将一些难于理解的知识点结合到真实的生活当中,在学生初步了解知识内容的基础上,用更加形象化、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自学问题以及掌握重难点知识.例如,在学习相交线这一章时,为了更好让学生理解相交线的概念,相交线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可以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视频当中引入城市地图中马路,通过这一场景让学生掌握相交线可以延伸为生活交错的马路,并联系到马路交叉口不同位置的夹角,什么样的是同位角、什么样的是内错角、什么的是同旁内角,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堂讨上以上文所述的小组讨论形式进行沟通互动,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四)学习效果的考查方式

在对翻转课堂数学学习效果进行考核时,要在充分考虑每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客观地评价其真实的数学学习水平,对于学习态度和能力优秀的学生教师要加以褒奖,对于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表现.区别于传统的考核模式,不要以一张考卷或一纸习题来衡量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态度和能力,要全面地评价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和收获,对各环节中存在的不足提供解决的帮助,对优点加以肯定.教师也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或者学生相互考核与评价,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帮助作用.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综合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在学习效果考核上可以根据能力提升的方向分类考核,例如,考核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考核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等.总之,翻转课堂下的数学教学不仅实现了“教”与“学”的翻转,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学生不再依赖教师传授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知识,通过合作交流提升对知识内涵的把握,从而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中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将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参考文献】

[1]郑美秀.浅谈翻转课堂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新课程(中),2015(12):99-101.[2]刘兴法.关于“自主发展”课堂模式的实践与反思[J].上海教育科研,2013(7):74-75.

下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要体现“四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要体现“四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学案导学”模式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设计 靖边六中 杜兵兵 摘要:“学案”的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法指导、知识准备、导学新知、问题讨论、归纳总结、梯度训练、拓......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评析(5篇范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评析 新课标、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已经实施五年多了,省和各市教研室做了许多调查研究和专题研讨工作。如:学科培训,听课调查,示范研讨,专家报告,评价研究,收集整......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摘要:数学概念是数学教材结构的最基本的因素,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就不能很好地掌......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专题讲座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俞京宁(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一个现象:当解决数学某一问题遇到困难时,如果追根求源,就会发现,往往是由于他们在某一个或......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专题设计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专题设计(远程教育)》读后感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专题设计》这门课程是我们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良师益友,特别是在现阶段我们崇尚是是素质教育,创......

    课堂教学如何体现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课堂教学如何体现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从品词析句入手 品词析句是语文教学的本色。我们......

    浅谈如何体现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差异性

    如何体现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差异性作业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和拓展,通过作业设计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作业这个平台可以检测学生对......

    初中数学中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中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设计 洪雅县余坪中学 张焰明 本节课,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初中数学中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研究: 首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