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
教学内容:教材1-2页例1-例2,练习一1~3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教学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学具准备:课件、量杯、纸杯。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
1.出示例2情景图。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2.那么1升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
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程中提问: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而不从外面量?
3.继续感受1升水多少。(1)教学“试一试”
先让学生估计下1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验证下(5个)。(2)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
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 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
三、练习。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同桌交流。指名回答,说明如何比较。
2.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集体订正。3.完成练习一1~3题。
四、全课总结:
说说今天的学习,让你明白了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第2课时:认识毫升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
3、例4。练习一4~6题。教学目标:
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 教学重、难点:认识容量单位毫升,掌握升和毫升之间进率。教学准备:滴管、量桶、瓶盖、水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什么?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知识?
取出纸杯,上节课上我们做了实验,1升水大约可以装满几个这样的纸杯(5个)?那么这个纸杯的容量是多少呢?如何精确表示出这个纸杯的容量,就需要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毫升)。
2.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经常见到毫升这个单位。(出示例3)师: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
二、认识1毫升
1.取出滴管,介绍:用这个滴管可以量出1毫升的水。现在我们要用这个滴管来找1毫升有多少滴,你有什么好办法?
(先用滴管吸取1毫升,然后慢慢滴出,数一数1毫升的滴数。)实验:大约是18-20滴。
2.每个组派人上来,用老师准备的滴管在瓶盖内滴20滴水(1毫升),组内传一传,看一看1毫升的水大约是多少?
说一说:1毫升水是多少水呢?
三、教学“1升=1000毫升”
现在我们认识了“毫升”是比较小的容量单位,那么1毫升和1升比较下我们可以发现1毫升的水要比1升水少得多。现在你想不想知道多少毫升水是1升水呢?有什么办法吗?
实验操作,教师取出量杯(500ml)和正方体容器(1L),让学生观察量杯刻度,然后量出量出2杯500ml的水倒入1升的容器,让学生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1000毫升=1升 1升=1000毫升
四、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
指出:饮料我们可以多喝点少喝点,但在医学上却不能有一点点的马虎,所以在用药的时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下面这些是常见的一些规格,分别说说是多少毫升?
2.老师用量筒量出一个50毫升,然后倒入一个常见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让学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后再让学生想象如果倒入题中的这几个容器中,水面高度各可能是什么情况?
3.填空:
4升=()毫升 2000毫升=()升 9升=()毫升 5000毫升=()升
4.完成练习一4~6题。
五、全课小结:说说你对毫升的认识。
教学反思:
第3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练习一7~12题。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容量单位。
2.能对一些常见容器的进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使用合适容量单位。教学难点:对常见的容器进行估计。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关于容量单位你有哪些认识?
2.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日常生活中的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二、练习指导。4.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选择容器的容量单位的?有什么技巧?
5.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6.第9题。
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每个量杯中液体各有多少毫升?你是如何读出数值的?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毫升?比1升多吗?
7.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如何比较的? 8.第11题。
(1)学生独立审题后让学生先说说你获得哪些信息?5岁儿童应该按照哪个剂量来服用?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3)注意用药安全。
三、布置课后练习:
到商店去看一看,有哪些物品是用毫升作单位的,各是多少毫升;有哪些物品是用升坐单位的,各是多少升。
四、全课小结。
你现在对于升和毫升有了哪些认识?
第二单元
1.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题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5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结合口算的结果让学生学会进行整十数或者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3.利用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灵活掌握整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学会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及教学挂图。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探索新知。1.创设情境,出示例题图。
师生交谈:同学们都拿到了崭新的课本,喜欢咱们的新课本吗?新课本里面还有很多有趣好玩的数学知识等着同学们一起去探索呢!
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学校的图书室瞧一瞧。看看那里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数学难题!
⑴.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提问: 从图中你能了解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要求“60本《科学天地》要打几包”怎样列式? ⑵.根据学生口答教师板书:60÷20= ⑶.引导学生观察所列算式并说说这个算式的特点,引出部分课题“整十数”然后指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继续板书完整的课题。
2.探究口算方法。
提问:60÷20等于几?你们会口算吗?
同桌互相交流算法。组织全班交流,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结合回答,适当板书。学生的想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⑴.因为60里面有3个十,所以商是3;
⑵.把60看作6个十,20十看作2个十,想乘法口诀,2×3=6,所以商是3;
⑶.因为6÷2=3,所以60÷20=3。„„
谈话: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口算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学生自由选择,并说明理由,进一步理解算理。
小结:60÷20时可以由乘法20×3=60,想到60÷20=3;也可以根据6÷2=3,想到60÷20=3,也就是根据表内除法类推出整十数的口算。
3.完成“练一练”。
出示四组题,要求学生竖着一组一组地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可以如何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4.探究笔算方法。
启发思考:60÷20,会用竖式计算吗? 鼓励学生试一试,指名两人板演。交流算法。
提问:3为什么要写在商的个位上?(引导学生回答:“3”表示是3个20,不能写在十位上。)
引导学生补充完整课本上的答句,意识到这是解题的一部分。
5.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96÷20 150÷30。
学生们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说说笔算过程,提问:第1题商4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提问:第1题计算时和例题有什么不同吗?(有余数)
追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注意些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算的对不对呢?怎样验算?
学生验算。互相交流评价。
三、巩固深化,实际应用。
1.完成“练习二”第1-3题学生练习并验算。
指名板演并说说计算方法,商的位置,验算方法。
2.完成“练习二”第4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左半边练习并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提问:解决“180分=()时”这个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得数是多少?
把“秒”换算成“分”,把“分”换算成“时”应该怎样计算?
完成右半边练习。
集体交流、订正并让学生明白低单位到高单位要除以进率的算理。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指名读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求虎是豹的几倍就是求什么? 师生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集体订正。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完成补充习题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练习二6-9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掌握三位数除以整数十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探索出笔算方法。
2、通过比较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和商是两位数的计算,初步概括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方法,并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能主动主动参与和交流等学习活动,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思考方法,获得学习信心。进一步培养学生反思计算过程和验算的习惯,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教学重点:学会估算;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定位。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说一说商是几十多或几百多你怎么想的?
562÷5
789÷3
562÷6
789÷9
2、用竖式计算
87÷30 67÷20 42÷30(重点讨论商的对位和余数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学生结合插图,通过实例,理解到这题就是求“380里面有几个30”,所以列式为380÷30。
2、揭题: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除数是整十的笔算除法。
三、引导学生探索
1、提问:你能估计一下商大约是多少吗?你是怎样想的?允许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交流和讨论。
(1)
因为30×10=300,所以商比10大。
(2)
因为30×20=600,所以商比20小。
(3)
根据以上两种说法可知道商在10和20之间。
(4)
追问:380÷30的商应该是几位数,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2、提问:用竖式该怎样计算呢?
(1)引导思考:第一次得到的商“1”要写在哪里,为什么?(学生可用估算的结果说明商“1”该写在各位上)
(2)引导学生接下去该怎样算,组织学生讨论后再把题目在书上做完。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余下8是80,80里面有2个30,所以上的个位上是2。
完整叙述笔算过程。
(3)要求学生验证自己的答案。
3、对比: 38÷30 380÷30
今天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与昨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区别?
4、小结:用竖式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前两位够除,就先用前两位除以除数,得到的商要写在十位上。
5、完成“试一试”
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小结: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再看被除数的前三位数,除数除到被除数的那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四、巩固新知。
1、完成练一练。
说一说商大约是多少?再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同桌互相交流,分析错误原因。
3、完成。练习二6-9题
四、作业
补充习题。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第二篇: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
图形的平移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第八册P1-2: 例题
1、“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位置变换的兴趣。
教学重点:将图形按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平移的方法以及平移后图形的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用手势和箭头表示。
二、新授
1、出示例题1 提问: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 不同点?(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先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和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生1: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 9 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 9 格。
生2: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 9 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 9 格。
3、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 先数一数,再与同学交流。
(金鱼图向右平移了7格,看对应点之间平移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
4、讨论:把金鱼图再向右平移4格,你会画吗?试一试看。怎么画才不会画错?(先确定关键点的位置,再用线段连接。教师指导)
5、讨论:怎样将一个图形平移到指定地点? 共同小结(把一个图形„„平移几格)
三、练习
1、试一试:
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 3 格后的图形。你是怎样画的? 与同学交流。(出示操作题教师要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加以指导。)
2、练一练:
1、哪个三角形向右平移 10 格得到红色三角形? 另一个三角形平移多少格得到红色三角形?(先让学生数一数,再指名回答。)
2、仔细观察
(1)房子图向()平移了()格。(2)汽车图向()平移了()格。(3)蘑菇图向()平移了()格。(先让学生数一数,再指名回答。)
四、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对什么事印象最深? 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图形的旋转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第八册P3-4: 例题
2、“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认识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2、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让学生在认识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位置变化的兴趣,并进一步感受旋转在生活里的应用。
教学重点:
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将一个图形按照要求旋转。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说说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的?旋转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二、新授
1、出示例题2情境挂图
提问:从这幅图中,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怎样运动的?(转杆打开和关闭都是绕着一个点旋转。)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转杆打开和关闭旋转的方向正好相反)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转动例子? 揭示课题并板书
2、哪一种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同? 师生共同小结: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3、说说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的? 旋转了多少度? 转杆打开是绕点 O顺时针旋转 90°,转杆关闭是绕点 O逆时针旋转 90°。
4、练一练:1 1)从6:00到9:00时针旋转了多少度?从9:00到12:00呢?从6:00到什么时刻,分针旋转90°?
(2)()千克的物品可以使指针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90°。
师:如果去掉台秤上的物品,指针又是怎样旋转的?让学生完成后汇报,并用手势演示旋转的方向和度数。
(3)转盘、钟面、台秤上指针的旋转分别是绕着哪一点旋转的? 教学例3:你会把方格纸上的三角形绕点 A 逆时针旋转 90°吗?
1、提问:“绕点A旋转”是什么意思? “逆时针旋转”是什么意思
2、你能将三角形在方格纸上逆时针旋转90°吗?
你是怎样旋转的?旋转后的边与旋转前有什么关系?你会画吗?试试看。
3、三角形顺时针旋转90°方格纸够画吗?
4、让学生说说旋转时的想法,小组讨论:要画出旋转后的图,怎样画又快又准?(所有的边都绕点O旋转90°,标出关键点,再画出图形)
5、练一练:2 画出长方形绕点 A 顺时针旋转 90°后的图形。提问:你是怎样画的? 小结:要确定旋转后长方形的位置,关键要确定相交于A点的两条邻边的位置。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认识轴对称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第八册P5-6 例题4 “试一试” “练一练”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长方形、正方形等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的探索过程,会画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对称轴,并借此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情操,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对称轴条数的过程,并且会画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画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从第 113 页剪下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折一折,哪些是轴 对称图形?
2、教师补充出示几幅图,提问:“你能把它们分类吗?”(出示几个轴对称图形和几个非轴对称的)
巡视学生分类情况,为什么这样分?
指着其中一个轴对称图形(如,蝴蝶),你怎么知道它是轴对称图形的?(指名操作)
提问:谁能指出这幅图的对称轴? 根据学生回答用点划线画出对称轴并揭示课题
二、新授
1、谈话:把长方形纸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有几种不同的折法?
请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并画出它的对称轴。
巡视,发现不同的折法,指名不同做法的学生展示折法和画法
2、提问:折纸时应该注意什么?画对称轴时应该怎么画? 提问: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指着黑板上画的长方形,它能够通过对折的方法找到对称轴吗?(生:不能。)
3、如果要画出它的对称轴你有什么办法? 组织小组交流,针对学生的不同反应适当指导。(指名量出黑板上长方形的边,取中点,画对称轴)
说明: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所以对称轴可以延伸到图形外。
4、试一试
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你能折一折、画一画吗?
请用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有不同的折法吗?请试一试,并画出它的对称轴
5、提问: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6、出示例5:把下面的图形补全,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你是怎样画的?与同学交流。
学生汇报画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三、练一练
1、画出下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师巡视,并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指导学生纠正错误的画法。
师:其中哪个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
2、你能把右边的图形补全,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自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学困生,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
3、拓展练习: 剪下第 115 页的图形,折一折,数数它们各有多少条对称轴,你能发现什么?提问:每个图形各画了几条对称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发现)
四、小结
这节课你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有什么收获?
第四课时
练习一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第八册P7-9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迅速直观区分平移和旋转的现象。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
3、让学生经历正多边形等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的探索过程,会画比较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对称轴,并借此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4、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情操,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画出水平、竖直移动后的图形。能正确画出旋转90°后的图形后的图形。能画出平面图形的所有对称轴;能正确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难点:
能正确画出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册、方格纸、硬币一枚。
练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几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中哪两种常见的现象?
2、你能做一个平移或旋转的动作吗?试试看
3、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有哪些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
二、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完成第7页第1、2、3题。
1、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2、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再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怎么转?
3、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
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平移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4、第4、6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教师要关注学生画图的过程,要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5、第8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可以通过平移得到,哪些可以通过旋转得到?其中第3图容易给学生造成错觉(误认为绕着五角星的中心旋转),要适时引导学生辨别。
6、电灯图先向()平移了()格,再向()平移了()格到达现在实线的位置?还可以通过怎样平移两次到达现在实线的位置?要先让学生填写,再指名回答。
7、第10--12题。
这几道有点难度,教师要关注学生画图的过程,给予适当的帮助。其中第11题你能旋转每组中的一个图形,使每组图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怎么旋转(巡视指导,每组均有两种转法。)
8、第8题和第13题。
让学生课外完成,下一节评选出若干个好作业,给于适当奖励。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第三篇:最新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执笔:张永红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亿以内数的认识(教科书第2~4页的内容,练习一第1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2.理解、掌握我国记数习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各记数单位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数级、数位、记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教学准备:课件、计器数。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投影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很多大数。(出示投影)1994年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千零五十一万。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万千米。
地球离月亮大约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千米。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咱们学习大数。(板书课题)
二、探究交流,获取新知
出示例1:北京人口有19612368人,这个数有多大呢? 1.计数器操作,认识计数单位。⑴在这个计数器上,你发现了什么?
用计数器数数: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
⑵问题: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 认识十个一千就是一万。(板书“万”。)
⑶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一万,是多少?认识十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用同样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2.小组讨论学习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你们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学习数位。将19612368按数位顺序写出。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表示有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2)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3)学习“数级”。介绍我国计数的四位分级法。
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四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2、填空:
①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每个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数的大小也()。
②按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数位是一级。()是个级,表示多少();()是万级,表示多少()。③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就不同。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谈学习体会、收获。
五、作业: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
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 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千万位…… 数级:个级、万级、亿级……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读法(例
2、例3,教科书第6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掌握含两级的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理解读数的规则。
2、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探究理解新知。
3、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教学准备:计数器、课件、空白卡片,彩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出下面的数
3495 7500 5002 4080
2、说说万以内数读数方法?
①从高位读起,千位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
② 中间不管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多少零都不读。3.数的组成:8030 8030是由8个千和3个十组成的。
二、探究新知
1、亿以内数的读法。我们已经学习过万以内的数的读法。而像我们昨天的城市人口数据的大数该怎么读呢?(第二页)
(1)出示含两级的数位表,并在相应的数位下面呈现2496,让学生读一读。(2)再呈现24960000 ①让学生试读。
②比较2496与24960000在数位上的区别。启发:引导24960000的读法。
③说说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引导说出一共有多少万?
这个数有什么特点?(个级的四个数位上都是0,即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末尾的零都不读出来。)读法与以前学过的数的读法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去读。不同点:万级的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小结万级的数的读法
④小结:整万数的读法,先分级,把万级上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就行了,个级上的四个零都不要读出来。⑤练习读一读
50000 180000 2350000 40000000
2、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读法。学习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板书3080000。
导观察3080000与24960000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总结读法:分级——先读万级上的数——接着读个级上的数。随学生叙述板书,三百零八万。学习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①板书40500000。②学生自己分步骤试读。
总结读法:每级中间有0的应该读零。
3、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方法: ①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三、巩固拓展
教材第6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何收获?还有那些地方不明白?
五、作业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读法
2496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 24960000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3080000 读作:三百零八万 40500000读作:四千零五十万
亿以内数的读法方法: ① 读万级,再读个级。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第三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写法,例4(教材第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2、加深学生对数的组成的理解。
3、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观察、猜想、比较、实践等活动,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在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分析、判断及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养成用读数来检查写数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教学难点:
掌握什么时候写0,写几个0。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写有数位顺序的稿纸。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对照数位顺序表回答问题,并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读出万以内的数并总结方法。二十八 二百零八 二千零八
归纳:从高位写起,那一位上是几就写几,那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万以内的数你会写了,那比万大的数你会写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二、学习迁移 1.学习例4:
出示情景图,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内外共铸了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个字。
(1)根据读法,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2)看计数器上拨出的数是几位数。
学生尝试写数,集体交流写法:写数时从高位写起,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2.自主写数(1)出示: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 三百零二万六千
二千零四十万零七百(2)先读数后写数。
(3)思考写数过程,交流、讨论、检验。(4)提出存在的问题,学生或教师讲解。归纳:亿以内数的写法
1、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2、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8页第4题。
2、教材第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记住了哪些?还有哪些记不住?
五、作业
练习一第5、8、11题。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写法 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 写作:230184 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 写作:102345 三百零二万六千 写作:3026000 二千零四十万零七百 写作:20400700
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
1、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2、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第四课时
课型:复习课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读、写法的练习(教材第8—10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能正确地读、写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探索精神。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收集有关大数的信息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教学,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难点:
每级中间、末尾含有0的数的读、写法。教学准备:课件、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对照顺序表,回答。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900009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
10500001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23000000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2340050“234”在哪一级上,表示什么? “5”在哪一级上,表示什么?这个数读作()10200800这个数读作()
2、写出下面各数。
六千三百二十三万 五千一百零四万零二十 要求:(1)先说一说写数的方法,步骤(你是怎么写的)。(2)读一读,先明确含有几级的数。(3)对照数位顺序表写数。
3、练习一中的第9题。要求:(1)先读一读(3)按题目要求连一连
(4)想一想:如果不经过读数、写数,能不能通过推测、判断进行连接?说出你的策略。
二、专项练习
1、不对照数位顺序直接写出下面各数。一百五十万三千 ①由学生独立完成
②引导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过渡到直接写数。明确有几级——分级画线——填上数字(2)一千零二十五万零六百 步骤同上。(3)写一写:
一千零八万 二百二十六万三千四百 二百万零六十三
2、练习一中的第11题: 要求:(1)教师读数,学生听写。(2)同桌校对,互相交流、检验。
(3)请学生说说体会,介绍自己写数的方法、步骤。
3、练习一中的第12题。
要求:(1)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题目特征。(2)引导练习。
(3)学生之间相互校对,教师巡视、检查。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中的第4、7、8、13、14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五、作业
完成练习册第3、4、5页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练习
亿级
万级 个级 ……亿 位 千 万 位 百 万 位十 万 位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位
亿以内数的读法方法: ① 读万级,再读个级。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
1、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2、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第五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大小比较(教材第11页的内容及做一做。)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讨比较大数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维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
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
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暑假期间你去了哪里旅游呢?请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快乐。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祖国风景优美,历史悠久,是中外闻名的国家。因此吸引了各国游客的到来,我们来看看各国到我国旅游的人数,并比较他们的大小。(出示情景图)
二、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
(1)让学生正确地读出这些数。
(2)分小组任意选取位数相同和不同的两组国家人数进行比较。(3)汇报交流比较的方法和检验。(4)引导归纳亿以内数的比较方法:
首先看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开始比较,一位一位地往后比,哪一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5)同桌合作,强化练习。
同桌两人合作,在这6个国家中随意选取两个,比较他们到我国旅游的人数。一人出问题,一人来比较、解答。
2、多个数的大小比较。
提问:根据到我国旅游人数的多少,将这6个国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你会吗?请排一排。(1)让学生尝试排列。
(2)让学生分组交流,校对排列结果,并说说各自的比较方法、过程。(3)引导概括比较方法。
先分类——七位数的相比较——六位数的相比较(4)三个七位数你是怎样比较的?引导全体学生明白比较方法。①随意选取两个数比较大小。
②将较大的数再与第三个数比较,得出最大的数。③然后再比较另外两个数,得出第二与最小的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1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根据每组数的位数情况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2、练习二的第1、5题。第1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评议。第2题,同桌合作完成。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完成自主设计的题目。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纳亿以内数的比较方法:
首先看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开始比较,一位一位地往后比,哪一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2、三个或多个数位相同的数的比较方法: ①随意选取两个数比较大小。
将较大的数再与第三个数比较,得出最大的数。后再比较另外两个数,得出第二与最小的数。
第六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改写(课本第12——13页及补充练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的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理解、掌握“四舍五入”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过程与方法
开展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投入课堂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增强学生的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
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维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 多位数的改写。教学难点:近似数的判定。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知识铺垫
有一则新闻是这样写的:重庆市开展万人长跑活动,参加的人数约15000人。(这个15000人就是一个近似数。)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经费是20000000(2千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亿6千万元。(这个1亿6千万也只是一个大概数据。)
有的同学一见大数就有一种感觉,认为比较麻烦。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读数、写数的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的数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这样读、写起来就方便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个本领。(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改写)
二、探究新知
1、我们人体的血液中含有大量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如果这些细胞有一样特别不正常,那么你就会感觉到不舒服。我们的白细胞能消灭病菌,清洁血液;红细胞能输送氧气。那一小滴血液中就含有5000000个红细胞,10000个白细胞。
刚才我们在谈话中提到的这两个数都比较大,无论是读还是写都比较麻烦,如果把记数单位“一”改成“万”,这样就方便了。板书:5000000个=500万个 10000个=1万个
2、学习改写 观察数的特点。(都是整万的数)改写整万数时:(1)画分级线。
(2)将它们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就把万位后面的4个0省略掉,换成一个“万”字。
说明:改写后,只是记数单位由“一”变成了“万”,而数的大小没有改变。所以,改变前后是用等号连接的。
3、及时尝试。教材第12页的“做一做”。(1)读题、明确题目要求。(2)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叙述改写过程。
4、学习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1)讲述例7内容。观察这两个数有什么特征?(都是非整万的数。)(2)讲述“四舍五入”法、近似数。(3)板书:求12756、1389000的近似数。12756的近似数 ①找准万位上的数。
②看万位右边第一位上的数,是2。
③说明:根据“四舍五入”法规定,像这样小于5,把它和右边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板书:12756≈10000 说明:因为得出的是近似数,所以必须用“≈”,不能用“=” ④再把1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板书:10000=1万 1389000的近似数 ①让学生尝试改写。②集体交流改写步骤方法。
5、及时尝试
把下面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1264008***000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13页的做一做。
学生弄清楚题目的意思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为什么同一个数可以求出不同的近似数? 教材第15页第6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完成练习册第6、7页。
六、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改写 改写整万数:(1)画分级线。
(2)将它们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就把万位后面的4个0省略掉,换成一个“万”字。求近似数的方法: 先按照要求分级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也就是万位后面的千位数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小于5舍去,等于或大于5向万位进1
第七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材第16—P18的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的产生过程中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数的产生过程。教学难点:
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教具准备:
计数器、课件、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年的数学了,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那数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昨天我已经让大家在课下收集有关数产生的资料,那谁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资料? 生汇报。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数的产生
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一共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板书课题:数的产生)(1)出示课本主题图。
在远古时代人们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子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外出放羊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共出去多少只羊,就摆出多少个小石子。放羊回来时,再把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时,如果回来的羊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羊没有丢。
后来随着语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计数的符号,但各个国家和地区记数的符号是不同的。(2)出现各国不同的数字。
公元8世纪前后,印度发明的数字传入了阿拉伯,在公元12世纪又从阿拉 伯传入了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称为“阿拉伯数字”。即我们现在所用的1、2、3、4、(3)认识自然数
在我们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我们数的1、2、3、4、5、6、都是自然数。“0”的出现比较晚,人类开始知识数看得见的东西,对于看不见的东西是不数的,因此没有“0”这个数。随着生产和数字计算的发展,出现了“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
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教学十进制计数法(1)了解其他进制。
出示:十进制计数法。古代有十进制计数法,还有十二进制计数法、十六进制计数法等等。由于十进制计数法比较方便,最后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计数法。
(2)认识十进制计数法。①板书课题:十进制计数法
看到这个标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十进制怎么计数的?
让生先试着说一说。②出示已学的计数单位。
至今为止,我们学习的最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亿)那还有没有比亿更大的计数单位?你猜猜什么?(十亿)多少个一亿是十亿?数一数,有没有 比十亿更大的计数单位?你猜猜什么?(百亿)多少个十亿是一百亿?数一数,有没有比百亿更大的计数单位?你猜猜什么?(千亿)多少个百亿是一千亿?数一数 ③出示新的计数单位。
有没有比千亿更大的计数单位?(师肯定有,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进率都是十)“进率都是十”是什么意思?(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十倍的关系)
小结:像这种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册9、10页。
板书设计: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在我们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我们数的1、2、3、4、5、6、都是自然数。“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都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十进制计数法
像这种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第八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亿以上数的认识,例
1、例2(教材第21——22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亿以上数的读、写法,并能正确地读、写出亿以上的大数。2.进一步理解、掌握我国四位分级的习惯。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推理、探究、归纳出一以上数的读写法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联系实际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维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 亿以上数的读写法。教学难点:
每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数位顺序表。教学过程: 复习
练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及方法。练习亿以内数的写法及方法。补充数位顺序表。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过了亿以内的数,会读写亿以内的数。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亿大的数。
大家都知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人们不好好保护它,很多年之后人类就无法生存在地球上了。
(1)据统计,全球人口总数达到7000000000人。地球的面积是有限的,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地球发出了痛苦的呼喊:“我快背不动了!”
(2)我国有广阔的海域,海洋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据2001年统计,我国海洋主要产业总产值达400305000000元。其中,沿海旅游业已成为海洋产业中的第一大产业,产值约为10040002000元。
3、请你们试读出上面的数。并说说你是怎样读出这些数的呢?
三、探究新知
1、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1)回顾读数步骤。(2)把70000000000分级。标出级数。亿级 万级 个级
引导学生一级一级的读数。70000000000 读作:七十亿(3)学生读第(2)题中的两个数。400305000000读作:四千零三亿零五百万 10040002000读作:一百亿四千万二千
(4)这几个数的读法与“复习”中的一组数的读法相比,你发现这几个数的读法有什么规律?
归纳亿以上数的读法:读亿以上的数时,只要把“亿级”的数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字就行了。
2、即时练习
(1)读出教材第19页的“做一做”。提问:那些零读,那些零不读?(2)练习三第1题。
3、学习亿以上数的写法。(1)教学例2。
①板书:三亿 三十亿九千万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 ②请学生根据上面各数的读法,在计数器上拨出这几个数。② 察计数器,看你播出的这个数是个几位数,并尝试写出这个数。三亿 写作 300000000 三十亿九千万 写作3090000000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 写作700300200000 ④ 说说亿以上的数是怎样写的。
按照亿以内数的写法来写亿以上的数。借助数位表,画出分级线,确定数的数位,对齐各个数位上的数写出相应数字。写数时仍从高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2、自主写数
教材第20页“做一做”的第1、2题。练习三第6题。
四、巩固应用
1、课本练习三第2题。
2、课本练习三第4题
分组活动:从第问题中题中选一题与同伴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课本练习三第3、5题。
板书设计: 亿以上数的读、写法 亿以上数的读法:
1、先分级,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2、读亿级数时,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亿”字.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亿以上数的写法法则:
1、先看这个数有几级,再从最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
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
位上写0.
第九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亿以上数的改写(教科书第20页例3,21页例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将整亿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改写。
2、理解、掌握将非整亿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并能正确地改写。
3、进一步理解“改写”和“略写”的含义。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交流优化写法,正确改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并理解数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学重点:
整亿数的改写,非整亿数的略写。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四舍五入”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250000 20000000 581200000(1)由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个别学生的改写结果。(2)你是怎样改写的?这样改写,原数的大小变了吗? 引导回顾: ①先找准“万”位。
②看千位上的数,以五为准,按照“四舍五入”原则改写。③注意“≈”号的使用。④最后添上“万”字。
二、探究新知 学习亿以上数的改写。
1、出示例3:(1)200000000=()亿 ①学生尝试独立完成。②展示、交流改写方法。
③归纳方法: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和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相类似。
练习:1000000000=()亿530500000000=()亿
小结:改写整亿数,先分级,再找到亿位,然后把亿位后面的8个零去掉,改成“亿”字。
(2)完成20页做一做第3题。
2、学习例4 1034500000≈()亿 ①学生尝试改写。②展示、交流改写方法。③为什么要用“≈”
3、非整亿数的改写方法:(1)分级,找到亿位上的数。
(2)看亿位右边的数是比5小,还是 大于或等于5,进行四舍五入。
(3)去掉尾数,写上“亿”字,写上约等号。
4、把9876540000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①学生独立完成。②教师巡视、指导。③展示交流。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1页的“做一做”。
2、自主设计练习。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改写和省略,对于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
五、作业
完成练习册11、12页。
六、板书设计
亿以上数的改写
整亿数的改写:先分级,再找到亿位,然后把亿位后面的8个零去掉,改成“亿”字。非整亿数的改写方法:(1)分级,找到亿位上的数。(2)看亿位右边的数是比5小,还是 大于或等于5,进行四舍五入。
(3)去掉尾数,写上“亿”字,写上约等号。
第十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材第23—2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观察和活动中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和使用方法。2.学习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过程与方法
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投入课堂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2、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教学重点:
介绍数字键和运算键。教学难点:
键盘操作与显示的关系。教学准备:
算盘、计算器、课件。教学过程:
一、制造冲突,引入课题
1、出示口算题,要求30秒钟内完成。
3×2 14+6 36÷3 15×6 210÷21 1354×367
2、师:1354×367这么大的数计算,要在30秒内算完,你们感到怎样呢?
3、引入计算器,揭示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演绎文化,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
同学们知道计算器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呢?说说你们课前已收集到了哪些资料?
1、介绍远古时代的计数方法。
(1)多媒体出示: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出去打猎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
器;回来时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都要借助实物来计数。例如捕获了一只野兽就放一颗石子,出去了几人就在绳子上打几个结。就这样,人类在劳动中建立了一一对应的计数方法,而石子、结绳、木棒、手指、刻痕。就是人类最初用来计数和计算的工具。
现在你们觉得摆石子、结绳等计数方法怎么?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这些计数方法的基础上,又发明了一种新的计算工具“算筹”,算筹是什么?(图,是一种像筷子一样的小棒)用它作工具进行计算的方法叫“筹算”。(2)对于算筹,你们想了解些什么?
首先来猜猜看,古人是怎样用算筹摆1、2、3、4、5的? 那6怎么摆呢?动动脑筋拿小棒摆摆看。
据古书上记载,上面的这根表示5,下面的一根表示1。这样7、8、9也就好理解了。(屏幕直接出示)那怎样来表示更大的数呢?比如23又怎样表示呢? 这么多摆法你们觉得哪种摆法最清楚? 仔细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其实,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刘徽就是摆放算筹来计算的。(图)那你们觉得算筹这种计算工具怎么样?
是的,于是慢慢地人们就用算盘取代了算筹。
(学生在创造交流中了解算筹,两次创造让学生体验创造的喜悦,感受我国古老的文明。)
3、小组合作,研究算盘的认识
几百年来,算盘在中国流传相当广泛。就是在当代,算盘仍以它特有的功
能,与现代的计算器并肩作战。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小组研究,集体汇报:
①珠算是中国古代数学继筹算之后的又一项重大发明。现在,世界各国学术界一致公认,算盘是中国发明的,中国是珠算的故乡。不仅如此,即使是在美国、日本等高度现代化的国家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使用算盘,并把珠算列入小学课程。
②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一次,一个中国代表团访问前西德某学校,主人请客人们参观完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之后,又指着一幅挂图说:“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计算器。”代表团成员一看,竟是中国的算盘。
③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算盘,收藏在天津历史博物馆内。它是清朝末年天津沽衣街算盘作坊制造的,距今已有一二百年的历史。它的长度是按天津达仁堂药店的柜台设计的,为306厘米,宽则为26厘米,共有117档。营业忙时,五六个店员可以同时在大算盘上算账。
④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著名化学家李约瑟博士曾致力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待他全面地考察了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之后,以赞美的口气说:现在流行于世的算盘,是中国人发明的,它可以跟中国的四大发明相提并论,完全可以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在算盘上拨一拨。4、9、10、23、50、100、378 写出算盘上的数(24页)。
三、操作交流,认识计算器的功能
(1)学生相互介绍,认识各种按键的名称和作用。(2)在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计算方法
①计算138+489,掌握常规计算方法。
②计算762.32—0.89,32010—8925,436.8÷0.75,13.6×2.7÷0.75,四、再次体验,总结提升
①太平洋的面积是17967.9万平方千米,大西洋的面积是9336万平方米,印度洋的面积是7491.7万平方千米,北冰洋的面积是1310万平方千米,问:四大洋的面积一共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②即将投入施工的崇海大桥,全桥长3042米,预计投资约6,0000,0000元。问:每米投资约多少元?(得数保留整数)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一起学习了计算工具的发展过程,认识了一些计算工具,你有什么想法?
六、板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
算盘:在算盘上拨一拨。4、9、10、23、50、100、378 计算器:计算762.32—0.89,32010—8925,436.8÷0.75,13.6×2.7÷0.75,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型:新授课:
用计算器计算(教科书第26-2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四则运算。
2.通过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在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教学难点: 探索计算规律。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口算卡。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抢答
30+80= 100–26= 24÷8= 456×23= 60+80= 250–130= 100÷25= 2780÷14= 提问:你们为什么能很快算出这些题?
2、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真聪明,当口算没有把握时,能想到运用手中的计算工具——计算器来帮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地计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 1.学习输入数字
(1)提问:28601这个数你是怎样输的?(2)比较输入数方法。(3)同桌一人说数,另一人输。2.学习操作 板书:386+179= 估算
(3)在计算器上操作。(4)比较估计值与准确值。(5)认识“CE”键的作用。
3、共同操作
(1)板书:825–138=(2)先估算,把估算结果告诉同桌。(3)师生同时计算。边输入边口述过程。(4)汇报结果。
4、尝试独立完成。26×39 312÷8
5、我说你做。
要求:合作完成,口头出示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四人一组,轮流出题,比赛看谁先算出来。
6、发现规律。(1)板书:9999×1= 9999×2= 9999×3= 9999×4=(2)独立计算,写出结果。
(3)观察,找出答案中数位上的数字排列规律。(4)不用计算器,遵循规律写答案。9999×5= 9999×7= 9999×9=(5)运用计算器检验答案。(6)质疑提问。
你能口头说出9999×6,9999×8的计算结果吗?
7、混合运算。
(1)板书:4964÷68+34= 286×2+139×3=(2)叙述你的计算操作方法。
提问:用计算器进行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介绍用记忆键操作的方法。
你可以提醒同学们计算操作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实践运用,加深理解 1.第26页“做一做”。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回答。提问:答案有什么规律? 2.游戏》用1、2、3、4、5这5个数字,任意组合成一个三位数和一个两位数,用计算器求积,积大者获胜。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完成自主设计的作业。
六、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
386+179= 565 825–138= 687 26×39=1014 312÷8 =39
9999×1= 9999 9999×2=19998 9999×3=29997 9999×4=39996 9999×5=49995 9999×7=69993
9999×9=89991
第十二课时
课型:复习课 教学内容:
综合练习(教材第28—32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熟练读、写亿以上的数。
通过让学生观察、发现规律,从而感受有些题用简便方法比计算器还要快一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估算能力。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在平等、交流、对话中愉快地学习数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交流讨论的学习,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享受巧解题的乐趣。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教学准备: 多媒体、计算器。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回忆亿以上数的读法、写法和改写方法。学生相互启发、补充。集体交流,达到共识。
2、第29页第7题。
(1)按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2)汇报、交流方法。写出下面各数。
一亿三千八百万 四亿零八十万七千 六百亿九千零二万 一千零二亿零十万 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300000000=()亿2800000000=()亿 80200000000=()亿5000000000=()亿
3、判断。
(1)47560≈47万()(2)2036000000≈20亿()(3)990000000≈10亿()
二、、巩固练习
1、教材第31页的第2题。分组游戏。交流自己读数方法。
2、用3、6、0、0、0、0、8、9八个数字,按要求写出八位数。(1)最大的数。()(2)最小的数。()(3)不读0的数。()(4)约等于1亿的数。()(5)改写成8369万的数。()
3、教材第32页的第8题。交流你了解的有关计算器的知识。用计算器计算每组前三个算式。观察计算结果,交流发现的规律。运用规律写出剩余题的结果。用计算器检验结果。
4、教材第29页的第5题。观察算式的特点。分组比赛。A.用简便方法。B.用计算器。
(3)揭示比赛结果,畅谈各组的计算方法。
5、教材第29页的第8题。
明确题意。集体口算出结果。判断结果的合理性。估算正确结果。计算出准确值进行检验。简算下面各题。99999×111116666 6×33333 1999个61999个3
三、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师生共同小结本单元所学知识。
四、作业:书本30页,31页第一题,32页5、6题。
一亿有多大?
课型:活动课 教学内容:
一亿有多大(教材第33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2、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在平等、交流、对话中愉快地学习数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向他人沟通、交流的习惯。教学重点:
理解大数的意义,建立数感。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一亿有多大。教学准备:
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所用的材料。教学过程: 猜想
1、请用一、十、百分别说一句话,并体验相应的数量。指名叙述。
2、提问:你能想象一亿有多大吗? 学生展开想象,大胆猜测。
3、质疑
1亿名小学生手拉手能否沿地球公转的轨道环绕一周呢?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猜测、质疑。
教师帮助给予相关信息:地球公转的轨道长度是939120000千米。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二、探究新知
谈话。你想感知一亿有多大吗? 举例。
(1)揭示探究活动方案。(2)选择探究内容。看看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思考探究内容的可行性。制定具体的探究方法。①准备实验材料。②进行测量。③得出测量结果。
④推算出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5)得出测量结果。确定本组实验内容。
(1)小组商讨本组实验内容。
(2)交流各组实验内容,其他组帮助思考实验的可行性。(3)准备实验工具、材料。(4)开始实验探究。得出测量结果。推算。验证猜测。重点汇报各组实验步骤。
感受1亿有多大,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4、教师提供实验材料。
三、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实验过程,根据结果,感受数字的大小。
第四篇:2015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3、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 生:青藏铁路
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出示主题图)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预设:814+1142=1956 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板书:加法定义)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
8.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9.学生列式计算。
(2)1956-814=1142(3)1956-1142=814 10.师: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生:参考加法算式解可以。11.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生:因为知道了两段的和求一段就可以减去另一段。12.师: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 13.师: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
生: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板书:减法定义)
14.师:你知道减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减数-减数=差)
三、小组交流,明确关系
1.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数都一样,运算不同
2.师:我们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很快的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加、减法各部分到底有怎样的关系?看来我们这节课除了要知道什么是加、减法,还需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师:根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能发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
4.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 5.全班交流 6.整理总结: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7.师:请同学们利用刚才的算式814+1142=1956、1956-814=1142、1956-1142=814验证大家总结的发现。
8.师:请观察我们总结的结论,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小组交流一下。
生1:加法是减法的相反运算,减法是加法的相反运算。
生2: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9.学以致用:数学书P3做一做 10.抽象概括,总结升华。我们通过这三个算式的联系,初步了解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而且验证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也共同归纳出了如下的关系:(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1)数学书P3 练习一 1 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①滑雪场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59张门票。滑雪场全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 ②滑雪场全天卖出145张门票,其中上午卖出86张,下午卖出多少张?
③华光文具店运来一批练习本,卖出370包,剩下630包。运来多少包练习本? ④兴华小学一共有学生843人,其中男生418人,女生有多少人?
(2)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2.综合练习:数学书 P3 3
五、课堂总结
1.师:通过学习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哪些关系你能说说吗? 2.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能说说你的心得、收获以及不足吗? 3.学生交流。4.布置作业
教材第4页练习一(2——4题)
第二课时乘、除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花不但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部分,而且还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荷花代表着纯洁,牡丹则代表着高贵。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花,看看大家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出示主题图)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
二、自主探究,乘、除法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生1:3+3+3+3=12 生2:3×4=12 4.师:大家都是怎么想的?
生1:每个花瓶中有3枝花,四个花瓶一共就是4个3相加。生2:4个3,也可以用乘法表示,就是3×4。
5.师:看来4个3相加也可以表示为3×4。你认为哪种表示方式更简便呢?为什么? 预设:乘法,因为加数个数多时可以用一个数表示个数。6.你还能提出什么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7.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 生: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板书:乘法定义)8.师:你知道乘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因数×因数=积)
9.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加、减法时发现一个加法算式可以改写出两个减法算式。今天你能结合情景和这个乘法算式也改写出用其他运算方法计算的问题吗?小组讨论一下。9.学生讨论并列式。(2)12÷3=4(3)12÷4=3 10.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这两个除法算式代表什么含义? 生1: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12÷3=4 生2: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12÷4=3 11.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
生:因为知道了两个因数的积,求另一个因数。12.师: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
13.师:想一想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然后,请你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除法? 生: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板书:除法定义)
14.师:你知道除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三、小组交流,明确关系
1.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再想一想我们是如何研究加、减法的,你有什么发现?
2.师:我们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很快地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又能根据一个乘法算式很快写出两个除法算式,现在你有什么想研究的? 生:乘、除法各部分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3.师:同学们非常善于思考,看来我们这节课除了要知道什么是乘、除法,也需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4.师:根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上节课的学习经验(课件出示加、减法各部分关系),你能发现乘、除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 5.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 6.整理总结:
(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7.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算式,验证大家总结的发现。
8.师:请观察我们总结的结论,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小组交流一下。生1:乘法是除法的相反运算、除法是乘法的相反运算。生2: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9.学以致用:数学书P6做一做 10.抽象概括,总结升华。
我们通过这三个算式的联系,初步了解了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而且验证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11.师:关于乘、除法的知识研究到这里,你还有什么疑问或还想深入研究的吗? 生: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12.师:关于这个问题大家是怎么想的呢?具体的内容我们下节课就要研究,请你回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五、课堂总结:
1.师:通过学习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哪些关系你能说说吗? 2.学生交流。3.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能说说你的心得、收获以及不足吗? 第四课时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目标
1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三步题目,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经历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会列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算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这里有一些两步计算的式题,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大家试着标出来。2.出示问题: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1)7×2+30(2)175-25×4(3)40÷4+6(4)48-18÷2 3.课件辅助,显示结果:
(1)7×2+30(2)175-25×4(3)40÷4+6(4)48-18÷2 4.师:是这样的吗?画线的这一步应该先算。在混合运算中我们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与计算顺序有关的知识。(板书:四则混合运算)
二、经历过程,感受作用
1.师:学校艺术节快到了,每个兴趣小组正在进行紧张的练习,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课件)
学校航模小组男生有12人,女生有4人,美术小组是航模组的2倍。2.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3.师: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美术小组有多少人?
4.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同学们自己将算式写下来,计算一下。5.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采样 对比方案:
(1)12×2+4×2(2)(12+4)×2(3)12+4×2 6.比较方案:(12+4)×2和12+4×2的区别。
(1)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不一样? 生:运算顺序不同
(2)问: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第一个算式表示男女生人数和的两倍,第二个算式表示男生和女生的两倍。7.师:这样看我们的运算顺序除了先乘、除,后加、减外还需要补充什么? 生: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三、深入研究,完善发现
1.继续出示挂图:合唱组及问题。(合唱组:64人,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2.师:看到这个问题你打算怎样解决? 生:合唱组的人数÷美术组的人数=几倍
3.师:刚才,我们分步解答了这个问题,先算出了——(美术组的人数),然后用——(合唱组的人数÷美术组的人数),现在你能不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在本上试试看,只列式。
预设:可能出现:方法一: 64÷(12+4)×2 方法二: 64÷((12+4)×2)方法三: 64÷[(12+4)×2] 4.师:我们先来看这个同学列的综合算式,请你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逐一比较学生的算法)
(1)方法一:
①师:这个算式,问题出在哪里?
预设:按照运算顺序,最后算乘法了,而这题的最后一步应该算除法。
②师: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也就是(12+4)×2。,这样就和他的算式矛盾了,看来得改变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解决呢?(2)方法二:师:再加一个括号,来看看这个算式怎么样? 预设:连续两个小括号,重复了,有些看不清楚。(3)方法三:
①师:数学上规定,这个算式中已经有小括号了,再添加括号,就要用到中括号。②师:像这样的括号就是中括号。伸出手来,一起跟我写一遍(描)。板书:[ ] ③让学生尝试加中括号:请你在你的综合算式里添上中括号。
5.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6.师:这时的算式中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怎样计算呢?同桌互相说说这题的运算顺序。
7.介绍递等式中一步一步脱式的过程和书写的格式要求(等号位置,小括号算好后脱掉,移下来的是中括号)。
8.师:你觉得第一步应该先算?也就是要算出──航模组的人数。64÷[(12+4)×2] =64÷[16×2] =64÷32 =2 9.师:回顾头来看一下,这里的两个算式,一个只有小括号,一个又添加了中括号,那这个中括号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总结:对呀,中括号和小括号一样,也能改变题目中的运算顺序。
10.师: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按什么顺序运算?(学生尝试概括运算顺序)
11.总结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课件出示: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12.介绍有关“括号”的数学史。
四、巩固练习,不断深化
五、拓展知识,评价总结 第五课时租船问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对“租船费用”问题的研究,掌握先假设再根据假设结果进行逐步调整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自主探究“租船费用”最省的过程,感受数据变化的规律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和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应用的灵活性、广泛性和优化思想。教学重点:掌握先假设,再根据假设逐渐调整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通过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进行合理调整。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提出问题
师:大家想象一下,和风旭日,杨柳如茵,轻摇橹桨,泛舟河中,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呀!别光美,你知道吗?这划船里也有不少学问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租船问题》。(板书:租船问题)
二、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出示问题:
2.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3.问: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怎样租船最省钱?
4.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有什么想法?可以同桌一组讨论一下。5.学生反馈:
生1:可以算算每种船每个人合多少钱?再选择。
生2:可以都用小船或都用大船试一试,看看哪种方式更省钱,然后再调整。„„
6.师:同学们都有好的想法了。你们认为哪种方法可行呢?
生:第二种方法可行,因为用20÷4我们可以计算,35÷6我们还没有学过。7.师:既然方法选定了,就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计算一下。8.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采样 9.合作交流:
(1)问:如果都用小船需要多少钱?
问:7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为什么要7+1?(2)问:如果都用大船需要多少钱? 10.比较方案:
问:通过两种方案的比较,你有什么发现?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1:尽量租小船会比较合算。
生2:全租小船,但有1条小船只坐了2个人,没坐满。是不是可以再省钱?
11.问:全租小船,没坐满,怎样可以更省钱呢?小组讨论一下,试着计算出结果。生1:把这两人和一条小船上的人都安排坐一条大船就可以更省钱。生2:6条小船:20×6=120(元)1条大船:35元
共花:120+35=155(元)
三、逐步调整,深入研究
1.师:这样确实更省钱了?大家对于这个结果满意吗? 生:怎么能说明这种方案是“最”省钱的呢? 2.师:要想证明“最”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可以再次调整试一试。
3.师:小组合作,再调整试试,看看能否说明6条小船和1条大船是最省钱的? 4.小组合作,填写学习单 5.反馈交流:
问: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四、总结过程,形成方法
1.师: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先假设,再调整。2.介绍假设策略:
五、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出示题目:P11 练习三
春游
(六)全课总结,升华认识 1.问: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问:今天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第五篇:四年级苏教美术教案
四年级苏教美术教案
课题:魔幻的颜色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原色的知识。苏教美术教案
2、在三原色的相互流动中,观察色彩的变化。
3、训练学生的调色、用色的能力。苏教美术教案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观察三原色在相互流动中的色彩变化。
2、引导学生进行色彩的调和、搭配。苏教美术教案
3、培养学生爱色彩、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能力。教学难点:
1、组织学生动手实践。
2、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
3、水粉、水彩的调色技巧。教学工具、材料:
1、水粉、水彩颜料。
2、调色盘、笔。
3、装水的杯子。
4、教学挂图。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苏教美术教案
1、教师从生活中入手,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所认识的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学生中进行交流、探讨、加深学生对颜色的印象。为教师讲解色彩知识做好准备。苏教美术教案
2、从学生的发言、交流中,教师进行补充、归纳讲解,并出示课题——“魔幻的颜色”。
二、实践授新
1、老师用透明的杯子,分别装进调好的三原色的色水,然后现场分别进行混合实验:“红+兰=?”“红+黄=?”“黄+兰=?”,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色彩有何变化?鼓励学生发言、交流,加深学生对色彩变化的实践过程印象。
2、接着老师出示教学挂图,并进行讲解——什么是三原色?为什么叫三原色以及三原色调色的色彩变化规律等原色的知识。
三、示范,并布置作业。
1、老师在黑板上的白纸上面用大排笔涂上相互重叠的三原色。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以及老师在用、调、涂色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注意水粉、水彩不同性能。不同的调色方法,并注意好环境卫生。
2、要求学生用水粉或水彩画或用色水流动的方法完成一幅魔幻的颜色图。
四、老师巡回指导
1、鼓励学生大胆用色。
2、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
3、注意卫生。
五、作业展示
1、学生自评。
2、老师归纳讲解,巩固三原色的知识。今天我值日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在学校、班级值日时的情景。
2、掌握值日时人物的各种动态变化,通过绘画表现值日的情景。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做事的责任感。教学重点:
掌握值日时人物的各种动物动态变化,通过绘画表现值日的情景。教学难点:
能否通过回忆、观察,画出人物的基本动作。教具准备:
师:关于学生值日的有关资料,小朋友画的作品等制成的课件,颜料等。生:水彩笔、蜡笔、颜料、绘画纸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秩序,让学生自查用具的准备情况。
二、引导阶段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通过一段录象引入新内容)
(1)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学校、班级中做过值日吗?
师:那好,今天我们也来看看小朋友在学校和班级中是怎么做值日的?(放映值日片段)(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分析:通过观看录象,请你说说你都做过哪些值日?(学校里的督导员,班级中的值日生。)值日时应做些什么事?(提示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尽心尽力去完成,要有责任心)
(4)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用绘画形式,表现在学校、班级值日的情景。板书课题:
8、今天我值日
三、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观察。
(1)、师:值日的方式多种多样,你想怎样表现值日情景?(学生分析讨论)(2)、师:哪些小朋友愿意上来做做值日时的各种动作? 教师提示:(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做值日时的各种动态。
2、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怎样用绘画形式表现值日情景?
(1)欣赏同龄人及艺术家的作品,启发学生想象。(出示电脑课件)
教师提示:你能用基本形概括出值日动作吗?你能说一说怎么做值日可以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吗?你能认一认它是用哪一种材料画的吗?(从夸张变形、色彩搭配、构图饱满等方面引导学生想象。)
3、学生创作作业,教师辅导。辅导要点:
1、倡导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创新画法给予表扬,及时鼓励好的作业。
2、组织画面时,只要表现值日时的一个情景,主要抓住人物的动作特征来画。
四、展示作业
1、个人分析画的内容,画面好在哪里?
2、同学互评,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作业,说一说它的优点?在你喜欢的作业上合适的位置贴上一个大星星。
3、教师简评。
五、拓展
教师展示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作品。请学生欣赏。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新颖的电脑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电脑模型进行简单的装饰。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并采用与众不同的创意与造型。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共同运用于电脑模型的装饰美化。
四、教学准备:纸盒、彩色纸、彩泥等材料,铅笔、彩笔、剪刀、胶水等到工具。
五、教学过程:
1.通过图片简介电脑的产生和发展。2.鼓励学生让它变模样,揭示课题。
3.展示一些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作业,激发学生的兴趣。
4.引导并指生说造型特点,“它是什么样形状的,它象什么,这个电脑模型是运用什么方法设计的。”“这个模型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5.引导并指生说装饰形式,“它采用哪些装饰形式,仅仅用绘画的形式?”“将绘画与纸工或其他方法结合起来表现效果怎么样呢?”
6.师演示说明一种电脑模型的设计思路、具体制作方法与步骤。
7.学生讨论,A、“我们还有其它方法吗?”B、“还可以把电脑模型设计成什么样子?哪些东西能变成我们的设计资料。”C、“用什么材料什么形式来表现适合?” 引导学生认识到把生活中常见的人物、五官、字母、建筑、动物、植物及各种自然物,通过适合的方法运用适合的材料适合的表现形式做成新颖的电脑模型。
8.交流想法,“我想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设计什么样的电脑,它有什么特点。”
9.学生创作,要求学生想方设法突破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和造型特点,还要改变单纯用绘画装饰的形式,用多种方法结合起来表现。
10.作品展评,展示作业在教室里,互相欣赏评价。分小组评出电脑模型设计奖,制作精美奖,装饰美观奖,综合创作奖。
11.收拾与整理,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的整洁。12.课后拓展,让学生回家改进电脑模型的设计创意,并进一步制作得更精细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