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身边的规则教案
我们身边的规则教案
我们身边的规则(一时)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
教学难点:法律的特殊性
【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
【综合设计思路】
本节通过一个小游戏导入新,把游戏与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情境相联系,得出生活需要规则来维持。堂教学主要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活动的串联将生活中的规则具体化、形象化,突出学生自身的感受,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到“规则之美”,再通过对比突出特殊的规则——法律,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观察、发现问题,从中启迪学生思考,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规则。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学生活动:小游戏:“谁更快”
谁能更快地从瓶子中更快地把乒乓球抽出来,在一个瓶口比较小的瓶子里,放入用线串好的五个乒乓球,分别请两组同学(五人为一组)上来,比比哪一组能更快地将乒乓球全部取出。
这个小游戏考得并不是眼明手快,而是需要通过组织,使乒乓球能够逐一通过,所以五个人应该经过商量,排好先后秩序,才能最快的把球全部取出。
教师活动:把游戏与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情境相联系,得出生活需要规则来维持。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到良好的生活需要秩序,而这个秩序需要规则来维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的教学。
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创设情境:撑杆跳比赛刚刚设立时,有一次国际比赛,一位日本运动员拿着长杆,跑到横杆前,突然将长杆插在地上,并两手抓住杆子爬了上去,到了横杆高度时跳了过去,全场都一下子目瞪口呆,因为在当时的撑杆跳比赛规则中,没有规定是否允许爬杆,只是说用杆。
学生讨论:算还是不算?同学们讨论。假如体育比赛当中都是这种场景,那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兴奋剂、借助于器械等)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讨论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
设计意图:通过对体育比赛中突发事故的讨论,引出设立规则的必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如果没有规则,事情可能就会带无法预计的后果。并自然将堂引到更严重的交通事故。
2、红灯停绿灯行。
教师播放有关闯红灯的交通事故的影像资料。
学生讨论:发生这些交通事故的原因是什么?你碰到过类似的情景吗?(用自己身边的例子来说明)
教师活动:出示有关浙江省交通事故的数字或图片。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交通事故”做为教学内容,使学生充满现实感,并为学生的自主性发挥提供了条,加深了学生的心理体验,充分认识到规则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
3、交叉换位
学生活动:请学生在教室中实践一下交通规则——交叉换座位。
教师活动:不做任何提示,不要提出不许怎样做的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式活动,让学生再次直观感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如果我们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我们发觉会很顺利,并提出规则是一种美。
三、规则之美
、感受规则之美。
学生想象:有一组数字任意排列着出现,你能看到什么?分小组合作讨论。
合作探究:将这组数字经过排列组合,发现它是一组很有规律的数字,从而让我们感到了数学之美。
用音乐简谱把这些数字串连之后,我们发现它又变成了一段简短而优美的音乐。播放音乐(或演唱)
……
2、寻找规则之美
生活延伸:生活中也有许多规则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环境,请同学们寻找生活中有哪些。
如乘车先下后上,山区行路相互礼让,遇危险让妇女、儿童先撤退,拾金不昧,体育比赛更精彩,交通秩序井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寻找数字中存在的规律,真实地去体会规则带给我们的美丽,而寻找规则之美,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观察、发现问题,体现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
3、“我的一天”,描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规则。
学生活动:一天中,你曾经历或直接感受到哪些有关衣、食、住、行、学习、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规则?如果要你对这些规则进行分类,你怎么分?
设计意图:设置学生身边发生的事场景,体现了学习生活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思考讨论,也有利增强学生体验感,提高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能力,并从对比中自然引出特殊的规则——法律。
四、特殊规则——法律
是真是假:举四种规则的行为(社会道德、学生守则、法律、宗教规范),请学生开展竞猜,哪一种行为是法律,并从中寻找法律和其他规则的区别。(可以运用本中的表格)
社会道德:双休日到市图书馆阅览室看书,要求必须保持安静。
学生守则:在学校里上,自修必须保持安静,否则要扣除四项红旗竞赛分。
法律:在法院旁听审判必须保持安静。
宗教规范:每天早上,平阳寺的佛家子弟必须静坐一小时。
同样是保持安静,但他们却各有不同,通过对比找到法律的三个特殊性:
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游戏、比赛、讨论,明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在体会中成长,并解决教学难点: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规则,有什么特征。
五、后延伸活动
制定规则:现在老师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同学们想不想去?但老师又很为难,怕出去碰到安全问题,请同学们帮助老师制定一些规则,使春游能够安全进行。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的延伸,使学生明白遵守规则不仅仅只是堂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规则意识,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体现新程人本理念。
【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当代的中学生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整天接触的是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社会中少数人(尤其是初中生自身的长辈)逃避规则对自己的约束,甚至有违法的行为:如“逃票乘车”、“闯红灯”等现象,使学生在生活中受到了一种负面教育,所以,教学活动可以安排很多,但在活动后,要让学生真正去落实还有待于对学生行为的强化,把内的思想真正转化为外的行动。如何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并把这种正确的态度带到生活中,学会做一个自觉遵守各项规则和法律的人,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
第二篇:《法律在我们身边》教案
法律在我们身边
教学目的: 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
2知道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3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4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教学难点:通过图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资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吗?(生答)
二、主要内容
(一)法律的特征:
一、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制订的。
二、是规定我们权利与义务的。
三、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二)什么是法?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法律。
(三)大家谈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生答)
(四)图片案例(学生探讨)小结:不良行为走向犯罪
1、轻度不良行为 :
轻度不良行为是泛指与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众道德规范相背的一些行为以及心理障碍的总和。
轻度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对其相关群体及其个人的危害上。
如迟到、早退、讲粗话脏话、穿奇装异服、染发、带首饰、男生留过耳长发、光头、教学区打球、不按时就寝等各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
2、中度不良行为
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和诉营业歌舞等场所;
(九)其它严重违背社会的不良行为;
(十)吸烟、酗酒。
3、严重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自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多次偷窃;
(五)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六)吸毒、注射毒品;
(七)其它危害社会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犯罪。
(五)为什么要遵守法律?(生答)师:无规矩不成方圆
(六)判断题:小明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七)什么是盗窃?
1、《刑法》规定:盗窃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2、请学生举例子有哪些是盗窃行为?
3、你知道的法律有哪些?(《宪 法》 《刑法《民法通则》 《婚姻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道路交通安全法》《环境保护法》)
4、与小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 《义务教育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5、什么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九)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1、我们要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2、要加强对坏人的自我防范、保护和应对意识。
3、牢记生命第一,财产第二。
4、遇到困难挫折要及时向父母和老师求助。
三、总结
我们未成年人要从小学法、知法、懂法,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第三篇:《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
《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
【学习目标】
1、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2、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3、初步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每个小朋友从小应当保护周围环境卫生。【课前准备】 1、“整洁优美的环境”和“脏、乱、差环境”的对比图片。2、有关垃圾从哪里来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引入话题
1、教师出示投影片,让学生看图: “整洁优美的环境”图 “脏、乱、差的环境”图
学生观察后,同桌讨论:这两幅图画了什么?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学生交流,师小结:生活在整洁的环境里,才能保证我们心情舒畅地学习、生活。2、再引导观察“脏、乱、差的环境”图:
⑴谁能说说图上有些什么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⑵学生交流,师根据学回答,随机出示图片。
妈妈拣菜、削苹果;小朋友吃的牛奶瓶和饮料罐;刨铅笔的屑、纸片等。3、今天,我们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们身边的垃圾》;出示课题。
二、创设情景,发现垃圾
小朋友,鸭先生屋前的小路被小动物们打扫得干干净净。在这样的小路上散步、玩耍,心情多么舒畅。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校园去走一走,看一看我们校园的环境,找一找校园每一处有没有垃圾。
1、织学生观看校园的环境卫生。
2、师生边走边看,师问:我们的校园美吗?为什么这么美? 3、找一找校园角落的垃圾,并想一想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4、组织学生回教室交流:
⑴请大家说说校园里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学生大胆交流)⑵要保持校园、教室环境整洁,小朋友该怎么做?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⑶教师归纳要点:
①小朋友首先应当做到不乱扔纸屑、铅笔屑。
②如果看到地上有废纸就马上捡起来,扔到纸篓里。③看到别人乱扔,应当劝阻。
⑷谁能说说家里,大街上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⑸既然生活中不可避免出现垃圾,我们又不可能地垃圾堆里学习、生活,垃圾一定要处理,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三、开展活动,处理封闭
小朋友,我们来玩“为处理垃圾出金点子“的游戏。1、谁知道“金点子“是什么吗?(学生说)
2、请学生自由组合,为处理垃圾出点子,交流各自想法。比一比,哪个小组讨论得最热烈?
四、合作交流,语文交际
1、请各组选一名代表上介绍处理垃圾的点子计划,组员相互补充。2、其他各组小朋友认真听,说说他们的点子好哪里?你认为哪里不够好?再介绍自己组的金点子。
3、请大家评一评哪个小组点子最好?好在哪里?
4、根据各组交流,汇报。师投影映示:废纸送到造纸厂经工人叔叔加工后,变成了白白的纸,花花绿绿的故事连环画„„ 5、师小结:工人叔叔把一车车垃圾送到垃圾回收站,积小成多,变废为宝,支援国家建设。只要我们从小事做起,我们周围的环境会变得美丽整洁。
五、活动延伸
1、小组合作,把怎样处理垃圾的想法画一画。
2、开了“未来垃圾处理“新闻发布会,将各组的“金点子”全部贴出来让大家观看,并要大家来评价。
羊五小学
郑直龙
第四篇: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
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学内容:六年级义务教育版科学第二单元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学目标】: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总是在发生着变化。
2.有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有些物质变化后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1.用举例、分析、归纳、比较等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分析。2.通过组内对比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教学难点】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纸杯、一杯水、火柴1盒、铁生锈图片、回形针、小纸片、粉笔、多媒体等。学生:回形针、纸、粉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我们身边的书、笔、衣服、树、昆虫等都是由物质构成的,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空气、电、火、声音也是物质吗 ? 我们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世界是由物质所构成的。
二、物质在变化
(一)有些物质变化后还是原来的物质 1.出示一次性纸杯,把它捏扁,问纸杯发生了哪些变化?(形状、体积„„)
2.出示一杯水,问水结冰后会发生哪些变化?(状态、形状、大小„„)
3.比较这两种变化的相同之处:形状、体积、状态、大小等变化,(还是原来的物质)。
(二)有些物质变化后产生了新的物质
1.拿出两根火柴,把其中一根折断,另一个点燃,问这两种变化一样吗? 2.哪一种变化跟纸杯变形和水结冰的变化相似? 3.火柴折断和火柴燃烧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前者:只是形状、体积、状态的改变;后者已不是火柴了,生成了新的物质“炭”,并发光、发热了。
4.再出示铁生锈的图片,请学生说说这是属于哪一种变化? 5.它的变化跟火柴燃烧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都产生了新的物质)
(一个快速、剧烈,一个缓慢、柔和)
6.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考考大家:问房屋会变化吗?跟哪种变化相似?岩石会变化吗?跟哪种变化相似?公路会变化吗?跟哪种变化相似?
7.小结:所以世界上的所有物体都在发生变化。
三、让物质发生变化
1.世界的物质都会变化,你有哪些办法让回形针、纸片、粉笔、蜡烛发生变化?
2.分组实验:怎样使物质发生变化?这些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分组做回形针、纸张、蜡烛、粉笔的实验,自己动手使物质发生变化。3.汇报实验情况。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交流实验结果。
结合实验问:纸片用不同的方法发生的变化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折纸、撕纸和烧纸)
四、小结延伸
小结:有些物体只是形状、状态、大小、体积等发生了变化,有些还产生了新的物质。课后继续留意身边一些物体的变化。
板书设计: 我们身边的物质
纸杯--压扁
冰块—水:形态变化
火柴—碳 铁钉—锈:产生新物质
(人为)
(自然)
第五篇:《我们身边的垃圾》教案
课前准备:
和其他学科老师先沟通交流(如美术老师、科技老师),帮助同学们用废旧垃圾制成工艺品。
创设情景:
一、导入
同学们请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出示:用废旧的布制成的比伽丘,动画片里的卡通造型)。
同学们兴奋得大叫:比伽丘!欢迎比伽丘!
谢谢1(2)班的小朋友,你们真热情,想不想和我玩一玩呢?同学们听着老师模仿比伽丘的声音,开心的大笑:想玩,想玩啊!
那我可是最喜欢和聪明的孩子做朋友的,还要有礼貌,认真听别人讲话,多动脑。你们能做到吗?
当然可以啦!
二、直奔主题
1、出示课件(垃圾成群)提问:我们身边的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呢?
(1)小组讨论(现说说你们小组打算怎么学习)
例一:我们小组要认真学习。
例二:我们小组要认真合作。
(2)小组交流开始。
(3)全班交流。
(一)、我代表我们小组发言,这些垃圾都是人们把自己家的垃圾丢出来的。
(二)、我们小组的意见是这些垃圾时不讲卫生的人随便丢的。
(三)、我们小组同意别的小组的看法,可是有了垃圾比丢掉,留着还有什么用呢?
(四)、垃圾当然还可以有用的。我们小组也是觉得这些垃圾是我们人类的垃圾,但是还可以用。
(注:这一环节的设计是第一个问题的完成1、垃圾是哪里来的?跟同学交流一下你的发现。在这样子的交流中要学生对身边的垃圾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成生了不同的意见。教学目的达到。
2、怎么处理生活垃圾呢?说说自己的看法?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一)这些垃圾可以卖掉
(二)这些垃圾可以丢进大海里去。
一个同学说:我反对,不可以把垃圾丢到大海里去的。
同学问:请你说一下你的理由好吗?你要把我说服气,我就不把垃圾丢到海里去。
回答:因为大海的水会被垃圾搞脏了,这样子的话大海里的鱼就喝脏水,会死掉的。我们人类喝了不干净的水,就会得非典死掉的。
你说得好像很有道理,我要问问比伽丘对不对?这个同学转头问我比伽丘,他说得多吗?
我说这位同学说得非常正确。爱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就要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
谢谢,比伽丘!谢谢苏宏博同学对我的提醒。
不用谢。
(三)我觉得有些垃圾可以再利用,有些垃圾就要把它烧掉,用它来发电。大家有不同意见吗?有问题可以向我提问。
一位同学问:请问,垃圾烧了会有火灾的呀!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好,我会派工人守在那里值班,就不会找火了。你同意吗?
谢谢你的回答,我同意!
我有个问题不懂!又有一位同学发问。
请你问吧!
你说垃圾烧掉了可以发电,我怎么不知道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位同学神气的说是真的可以的。我和我爸爸上网查资料时知道的,你也可以去上网查一下。
谢谢你,我一定叫我爸爸带我去上网,上网可以看到比伽丘和蓝猫吗?
当然可以看到的。
听这两位神乎其神的神侃,我觉得这时候是我做老师最大的幸福,不单纯是为了他们知道如何与人交流,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交流中学到了知识。
3、展示台(这本来是语文园地的另一板块,我把它移到了口语交际里来了)
(1)展示自己用垃圾制作的工艺品。
(2)去和你喜欢的小朋友交流也可以和比伽丘来交流
(3)放音乐————全班交流大会
(4)到台上去展示自己的作品。
(一)小朋友,你们看我这是什么呢?一个同学拿着用矿泉水瓶制作成的花篮在问。
我知道,你这是个花篮,请问是怎么做成的呢?
我先找一个没用的瓶子,拿一把剪刀把上边剪去,再剪出一条条的花边,把花边圈起来就是漂亮的花篮了。你听懂了吗?
听懂了,我回家也要做一个。
(二)同学们,我这是一条军舰,你们知道我是用什么制作的吗?
用泡沫。
用牙签。
大家回答得很对。我把没用的泡沫和牙签还有一些纸片,制作成了这艘军舰。
请问你制作这个有什么用呢?
嗯!我制作这个开始不知道如何回答,想了想说:我把它放在我的桌子上,总比当成垃圾丢在外边好吧?
对!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表示支持。
最后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放到展示台上——————请其它班级的老师是和同学来参观。
三、扩展(这是语文园地的另一板块———加油站)
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比伽丘对你们非常满意。请大家把你们收集的商标拿出来,展示给大家看。读一读上边的汉字,一齐动手制作成喜欢的工艺品。
有用商标制成的彩带、门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