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8课《山山水水》教案
美术学科教案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
第8课 山山水水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2.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画出一幅表现近景、中景和远景的中国山水画。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简单的笔墨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山水画的近景、中景和远景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墨色的浓淡、虚实的变化、笔墨水分的控制,空间的表现。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展示设备。学生:中国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等。【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曾游览过的美丽景色。播放视频,引导学生饱览祖国的锦绣河山。
出示山水作品图片,让学生加深对壮丽山水的感受。运用自然风光与中国山水画的结合欣赏,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艺术魅力,导入课题并板书《山水画》。
小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画叫什么画吗?在中国绘画中,描绘美丽大自然风光的画叫山水画。中国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种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山水画凝聚着人类丰富的智慧和情感,体现着东方艺术的审美情趣,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二、欣赏分析
1.名家作品对比欣赏。
感受画家的不同表现技法带给人不同艺术视觉效果。2.赏析画家作品找变化。
①感知发现近景、中景、远景不同表现方法。学生欣赏,感受,谈谈自己的看法。可小组讨论分析。②了解墨色浓淡、深浅变化。
学生结合范画分析讨论,如何表现画中的浓淡干湿?
美术学科教案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
浓淡干湿主要是通过笔中水和墨的多少来控制的,需要多尝试,多练习。看多媒体图片,看教师示范,尝试跟老师一起来做,体验一下创作。
三、实践、探究 1.学习中国画用笔方法。
看教师示范,什么是中锋,什么是侧锋,效果有何不同。跟教师一起做,尝试,体验。2.体验墨色浓淡的变化。教师示范并讲解:
(1)掌握中国画中表现山水景物的几种基本技法:勾、皴、点、染。(2)学会概括表现山水画的近景、中景、远景。(3)教师示范山石的画法
画石头时要注意石分三面,大小相间。注意勾、皴、点、染几个步骤。
四、指导学生创作练习的步骤
1.先勾出山石的外轮廓,注意大小相间,前后关系明确。2.根据山石的结构,皴山石,表现其结构和体积。
3.在前一步的基础上擦出山石的结构,使其三面分明,表现出质感和体积感。
4.根据需要点苔,在淡墨皴擦基础上渲染出石头的结构,然后罩染赭石色,根据需要用花青分染石头。
运用欣赏与实践相结合的直观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创作方法的运用的认识。
五、评价展示
本堂课教师对学生的课堂中的评价以鼓励为主: 1.能否感受到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2.能否学习并适当运用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进行山水画创作。3.能否按自己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和理解创作自己的山水画。4.能否对风景画和山水画的异同有自己的见解。5.能否通过自己的欣赏和创作体会到山水画的美。
六、课后拓展
品评学生的练习作品,引导学生对比其他同学的作品,寻找不足及改进方法。并学会运用通过分析中国山水画不同作品之间的艺术特色,懂得如何感受艺术之美。
美术学科教案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
【课后反思】
本课采用回忆描述—欣赏图片—分析讨论—直观演示—尝试体验—欣赏评述的教学策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和欣赏美丽的风景,抒发内心情感并加深感受。创设情境,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用分析讨论的方式介绍画中的美景,了解由远到近的笔墨变化。教师再直观演示,让学生了解远景和近景的表现形式及方法。
第二篇:六年级美术山山水水教案
第八课 山山水水
课堂类型:欣赏*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史和中国绘画的表现技法。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们的知识和对美学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去发掘艺术的真谛。教学重难点:
1、中国绘画工具都有哪些?各种不同的画法都能体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每幅美术作品都有一定的喻意,它的涵义是 什么?
3、画作表现的是怎么样的思想感情。教具学具:课件、课本 教学过程:
一、介绍中国画
中国画: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域外文化的输入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撞击及融合,使这时的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描绘本土历史人物、取材文学作品亦占一定比例,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同时对绘画自觉地进行理论上的把握,并提出品评标准。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人物画以表现贵族生活为主,并出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造型。五代两宋又进一步成熟和更加繁荣,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俗生活,宗教画渐趋衰退,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而文人画的出现及其在后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但其末流则走向因袭模仿,距离时代和生活愈去愈远。中国画自19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以及继承民族绘画传统的文化环境中出现了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不断改革创新的局面。
二、教材分析
本课和《彩墨家园》是四、五年级中国水墨画系列的延续。但是在保持前两个年级主要注重水墨体验和感受传统的前提下,开始接触中国绘画典型的表现技法。但是,千万不能把这两课视为中国画的技法学习课。因为中国绘画的核心是创作者的有感而发。所以在导语中特别介绍了“山水画”的概念,并选择了从较为工整到大胆写意的三幅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欣赏。接着是非常详尽的“石的画法”、“皴法”与“水纹”的画法,它们基本上涵盖了山水用笔的基本技法。“学生作品”则选择的是大块墨色渲染与勾染结合方法的两幅作品,它们和艺术家的作品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水墨山水画的不同表现方法,可以供学生创作时参考。
三、教学思路
采用回忆描述—欣赏图片—分析讨论—直观演示—尝试体验—欣赏评述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和欣赏的美丽风景,抒发内心情感并加深感受。创设情境,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用分析讨论的方式介绍画中的美景,了解由远到近的笔墨变化。教师再直观演示,让学生了解远景和近景的表现形式及方法。
四、教学建议
(一)课堂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曾游览过的美丽景色。播放视频,引导学生饱览祖国的锦绣河山。出示山水作品图片,让学生加深对壮丽山水的感受。小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画叫什么画吗?在中国绘画中,描绘美丽大自然风光的画叫山水画。中国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种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山水画凝聚着人类丰富的智慧和情感,体现着东方艺术的审美情趣,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二)讲授新知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山水画作品,让学生充当导游介绍作品。引导学生由近及远来感受美景。
2.小组研究讨论:教材中的画家是如何表现近处和远处的景色的。小结:近景画得具体,远景简略;近景墨色浓、远景墨色淡。讨论:如何表现画中的浓、淡、湿、干?
3.教师示范 教师讲解示范一幅山水画的全过程。先用中锋勾、皴的方法画近处的景色,再用侧锋、淡墨画出远景。
4.学生尝试 用浓、淡、干、湿画近、中、远的山。5.展示并赏析学生作品
(三)作业 尝试用中国画技法画出美丽的山水画,充分表现出远近关系。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针对学生差异进行辅导,及时表扬绘画技法好的同学的作品,以互相学习、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五)作品展评 引导学生对比其他同学的作品,寻找不足及改进方法。
五、评价建议
1. 能否感受到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2.能否学习并适当运用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进行山水画创作。3. 能否按自己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和理解创作自己的山水画。4.能否对风景画和山水画的异同有自己的见解。5.能否通过自己的欣赏和创作体会到山水画的美。
第三篇: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第8课
第8课 《参观券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参观券的组成部分及设计方法。
2.能够根据主题内容,运用文字、图形、色彩等元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券。
二、教学重点 知道参观券的组成部分,能够运用文字、图形和色彩等设计元素设计一张实用、美观的参观券。
三、教学难点 图形、字体和色彩要与主题协调统一。
四、教学工具 美术书、图画本、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教师:同学们,看老师今天带来的都是什么呀? 学生:参观券。板书课题:参观券的设计。
(二)探究参观券的组成
1.了解参观券上图案的作用。
(1)猜一猜。参观券是参观时出入的凭证。请你们猜一猜,下面这些参观券是哪些地方的凭证? 学生:天安门、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北海公园。
(2)提问:你们是通过什么判断的? 回答:是根据票面上的图案判断的。板书:图案。
教师总结:图案在参观券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探究参观券的组成。
探究1:教师出示天安门的参观券和一张天安门的风景照片。
提问:参观券中的图案很重要,那么,只用风景照片做参观券可以吗?
回答:不能只用风景照片代替参观券,因为上面没有代表出入的凭证。
探究2:(1)参观券由哪些部分组成?
(2)参观券上还应该有什么内容?请大家看书研究一下。
回答:参观券由主券和副券组成,主券上有主标题、背景、副标题、主题图片、标志和相关信息等。
探究3:(1)参观券的起源
(2)出示故宫最早期的门票 提问:你能猜出这张参观券是什么时期的吗?
回答:公元1913年——民国时期。
(3)出示故宫门票的演变 提问:故宫门券的发展是怎样一个过程?说明了什么?
回答:时代的进步促进了参观券的发展。
(三)了解参观券的作用
1.探究参观券的用途。提问:一张小小的参观券,为什么要有这么多内容呢?它有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参观券不仅是出入的凭证,还有宣传的作用。它是一件小小的艺术品,具有纪念意义和收藏的价值。
(四)学习设计参观券 利用课件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参观券的设计美感,探究怎样将参观券设计得美观、实用。
1.感受文字美。课件出示《三国情》参观券,请学生对文字的大小和字体进行比较。(黑体字和书法字)
2.感受色彩美。课件出示《李云迪的钢琴独奏》参观券(一张背景以白色和灰色为主,另一张以红色和绿色为主),请学生比较哪张效果好。
教师总结:文字、图形、色彩要与主题内容相协调。
3.课件出示优秀作品,请学生欣赏。
六、艺术实践 提出实践要求:综合运用学过的创作方法,设计一张新颖的参观券。
创作题材建议: 动物园、海洋馆、游乐园、儿童图书博览会、儿童美术作品展、XX植物园、公园等。
七、欣赏评价 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并相互欣赏。
自评:介绍自己设计的参观券。
互评:谁的作品图案、文字和色彩设计得最和谐,谁的作品最有创意。
八、课堂总结
五彩票券小天地,展现世界大舞台。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像今天设计参观券一样,用设计师的眼光来审视生活、设计生活!
第四篇:2014最新小学美术六年级第8课 田间的精灵
第8课 田间的精灵
共2课时 第1课时 总第15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用多种色彩描绘田野;
2、能力目标:记忆、想象能力和以线布局以色构成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
流畅的运用曲线或直线交织出田地; 教学过程:
(一)线线交织,构成田野:
1、我们把画纸想象成一片肥沃的土地,现在熊老师牵着大家在这画纸上散步,我们随意的走着,踩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再从另一个方向走一走?三条路,把这片土地分成了好多块田地了,这几块太大了点,谁能画条小路再分一下?谢谢你,又多了几块地了。
2、现在我们换一种走法,在这片更广阔平整的土地上,我们快速的直直的开垦农田,老师快速示范用直线分割田地。请一位喜欢直线的同学帮我再分分。
(二)色彩认知,参观田野: 有了这么多田地,种点啥呢?
1、我们来向农民伯伯学习学习。农民伯伯说要先要考考大家——知识抢答。(课件出示几种代表性的田地)认识它吗?是什么颜色的? 1)、这几块田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田?——蓝色,刚刚插秧的水田。2)、这是什么颜色?生长的是什么?——绿色,没有成熟的水稻 3)、这一片呢?——橙色,成熟的水稻 4)、这是什么颜色?——棕色的土壤。5)、这个呢?——油菜花、红高粱、紫云英,这些都是田里的庄稼,没想到有这么多颜色!
2、现在农民伯伯请我们坐飞机,去参观他们耕耘的田野,出发吧!(课件飞机飞,综合图)
你最喜欢哪块田野?为什么? 课堂小结 教学札记:
第8课 田间的精灵
共2课时 第2课时 总第16课时
教学目标:
情义目标:体验线与色有机结合的造型乐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习内容: 教学难点:
1、流畅的运用曲线或直线交织出田地;
2、运用各种颜色效果表现出不同的田地。教学过程:
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水笔的流畅,油画棒的厚重),尝试使用各种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借助色彩表达自己的想法:能流畅稳定地画出较长的线条,进行随意交织的布局划分;认识常用的颜色,在划分的各区域中涂画田地的色彩,表现出一片想象中的田野。
一.启发想象,涂画田野: 看完了农民伯伯的田野,农民伯伯也想看看我们小朋友心中的田野,那我们的田野里种些什么呢,是什么颜色的?我们一起来试试。
1、师生共同尝试大片涂色(哪里也种这个呢?)、线条排列(新翻的土壤也可以用波浪线)、点点播种(表现苗、花、果子)、颜色叠加(色彩更丰富)等方法画出几片田野。
2、这几片中间还留了一块画什么颜色好呢?相邻的颜色要有变化。
3、如果你想还可以在一个田里画个田野守护精灵或者是收割机、稻草人、谷仓。二.欣赏范作,明确目标:
1、看看小朋友的画作,他们希望的田野是什么样子。
2、作业要求:线线交织、块块涂色,画出一片心中的田野。三.学生作业,巡行指导
四.展评作业,在歌声中结束本课。(制作“希望的田野”展示板)看到这么美丽充满希望的田野,农民伯伯忍不住要唱一首田间小调了,我们来听一听,学一学。
第五篇:六年级美术上册第8课《参观券的设计》说课稿
参观券的设计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8课《参观券的设计》,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整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设计•应用”领域要求教学时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因此本课旨在通过大量的欣赏和实践,对参观券设计的基本要素、方法和规律有全面的了解,从而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我国参观券种类繁多,其中蕴含了政治、历史、艺术等多种领域的知识,门券的收藏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文化。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和“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学生情况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对美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达倾向。部分学生受认知,层面的局限,能够独立表现的形象较少,会出现表现内容单一,画面雷同的作业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参观券的版面设计会存在一定困难, 现主持部分主题不突出,文字,图案和色彩与主题内容不协调等问题.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参观券的组成。主体图案的多种表现形式:摄影、绘画、电脑合成,文字的主次、大小,字体的变化、统一,色彩的主、辅,主券、副券、存根的比例,票面的纵横等。【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结合生活中的展览,设计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了解设计在方便生活、服务生活、美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设计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参观券的组成及表现形式,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制作参观券。【难点】
图案、文字、色彩的协调统一,使用功能的完整。[page]
五、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感知过程,针对小学六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谈话与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自主学习意识;通过适时的评价总结,把学生带入到本课的教学内容中。
六、学习材料 【教师准备】
参观券、资料、课件、示范用纸、彩色笔、课件。【学生准备】
各种不同的参观券、彩色纸、图画纸、彩色水笔、资料、图片。
七、教学过程 环节一:引入新课
1.组织学生介绍自己收藏的参观券。例如:敦煌莫高窟门票(“飞天形象”)。
渗透门票设计要素:代表性的内容可为门票设计元素之一。2.学生介绍:为什么要选择飞天形象来作为敦煌门票上的图案,介绍飞天形象在敦煌壁画中的传说故事及重要地位等。
(设计意图:从有趣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对门票设计知识的兴趣。由学生来介绍参观券,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环节二:讲授新课(一)直观感知
师生结合多种门票样式,提出研究问题: 1.参观券除了主券图案之外,还有哪些组成部分? 学生根据课本中的参观券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参观券的组成——主券、副券、存根。(板书)(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是学生对参观券有了初步认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继续追问:票面上的文字、色彩、图案(板书)与参观主题有哪些联系?同时展示课件,介绍敦煌票面中的文字、色彩、图案设计体现出了参观主题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学生汇报,体会到票面的色彩、文字、图案设计与参观内容是紧密结合的,继续欣赏敦煌莫高窟参观券。
(设计意图:进一步探究参观券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联,是学生从更深的层面了解参观券,引导学生挖掘知识的意识。)[page](二)探究实践
教师提出设计主题:请大家为动物园设计参观券。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
学生结合资料袋(库)中提供的图片、文字等资料进行组合拼贴设计。
2.汇报、交流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团结合作的意识。)结合学生探究实践结果,通过课件对比展示一组以熊猫馆为主要票面形象设计的参观券。学生欣赏黑白效果的熊猫馆参观券,并说一说自己对此参观券色彩及文字设计的理解。
(设计意图:掌握参观券基本设计方法,提高设计意识与水平。)师生共同分析出设计美观的票面要点:
①主体图案造型要充满主券,引人注意——教师结合学生设计的参观券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演示。
②参观券名称色彩醒目——利用强烈对比色彩方法进行主题与背景的色彩设计。
③券面色彩、图案设计协调,不影响主要文字——纠正学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演示。学生说一说自身受到的启发。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设计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挖掘设计的深度,为后期学生自主进行参观券的设计打下了基础。)环节三:巩固提高(一)知识拓展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色彩有特色,并包含有关熊猫知识、环保等文字的参观券;出示一张铅笔造型的书签用途的门票。
同时教师提示:把自己当作参观者,按照自己心理需要去设计参观券是我们设计的小窍门之一。愿你设计的参观券成为人们舍不得丢掉的小小艺术品,而不仅仅作为人们通行的一件工具。
(设计意图:在学习参观券设计制作的基础上,注意渗透追求设计功能性更强才是好的设计理念。)[page](二)学生实践
教师提出作业要求:自定参观主题,进行参观券设计,或根据已有参观券,进行参观券改进设计。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践创作。
(设计意图:培养艺术创作的设计能力与动手操作的能力。)(三)评价作品
1.组织学生组内欣赏,评出设计美观、合理的参观券。2.为体现出文化内涵的参观券设计加分。3.学生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促进相互间的学习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环节四:课后拓展
展示年票、季票、月票等形式系列的参观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总结、创新,注意留心身边的美。
(设计意图:看扩眼界,欣赏并感受参观券带给自己的生活乐趣。)
八、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才用了提纲式的板书设计,内容上主要涵盖了本课的课题,以及参观券的诸要素。这样的板书不仅利于生成,而且概括了本课的重难点,对学生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帮助。
参观券的设计 参观券的组成 主券、副券 存根 券面诸要素 文字 色彩 图案
设计要点 构图丰满、色彩醒目 券面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