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
材料
1.我们生活的世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做成,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并识别构成物品的各种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按材料对常见物品进行分类。科学态度目标
关注我们生活世界里的材料,发展研究材料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人工世界的重要性,倡导环保节能。【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衣服、橡皮筋、烧杯、瓷杯、瓷碗、塑料杯、可乐瓶、玻璃瓶、气球、金属勺、小木块、木筷、回形针、毛巾、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聚焦
分别出示自然景观图、城市风光图和家居生活照片)聚焦: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既有天然形成的自然世界,如山川、湖海、森林、草原等,也有人类设计、制造的人工世界,如房屋、桥梁、汽车、电器、服装、文具等。(引出课题《我们生活的世界》
二、探索
(一)认识材料
1.(出示椅子图片)这是一把很普通的椅子,它是由什么做成的?当自然世界里的树木被砍伐下来做椅子、桌子时,木头就成为了一种材料。木头是我们生活世界里很常见的一种材料。
2.小组讨论: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哪些物品,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提供科学词汇帮助学生描述材料名称(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陶瓷、木头等)。
(二)给物品分类
1.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很多很多的物品(一一出示14种物品),你能够给这些物品按它们的材料分类吗?
2.说明:这些物品都已经标上了序号。3.出示要求:
(1)把这14种物品按顺序在桌面摆好,然后把相同材料做成的分为一堆。
(2)把由同种材料做成的物品序号记在活动手册的表格中(或由教师单独发放活页表格)。(3)把无法确定的物品序号写在“其他”那一格。提示:音乐响起时,整理好材料,准备发言。4.分发材料,小组分类、记录,教师巡视。
三、研讨
1.我们把物品分成了哪几类?说说你分类的理由。
适时指导:衣服、毛巾是由什么材料做的?可乐瓶、橡皮筋是由什么材料做的?(教师简单介绍纤维)。
2.每种材料都有什么特点呢? 塑料——轻、颜色多、光滑 金属——有光泽、打不碎、会生锈 木头——黄色、有条纹、能浮在水上 橡胶——有弹性
玻璃——透明、光滑、会反光、容易碎 纤维——柔软、能做衣服 陶瓷——重、易碎、光滑
各小组讨论后开展全班交流研讨。在研讨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对物品的分类结果及材料特点的描述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上。
3.小结:有些物品是由塑料、金属、木头、陶瓷、玻璃、纤维、橡胶等单一材料做成的,也有些物品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做成的。每种材料都有自己的特点。
四、拓展
通过课件展示自然材料被加工成人工材料的例子,并向学生讲述人们常常要将自然材料加工成人工材料,目的是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第二篇:《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我们周围的世界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知道物品是由材料制成的,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照材料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
能通过观察识别构成物品的各种材料,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能按材料类别对常见物品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会关注身边的材料,发展研究材料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人工世界的重要性,倡导节能环保。
【教学准备】
课件、班级记录表、板贴、记录单、各种物品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视频。
2.导语: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美丽世界,我们美丽的杭州。揭题《我们生活的世界》。
在这个视频里有奇妙的大自然,我们称为自然世界(板书自然世界);也有人类建造和制作的房屋、桥梁、交通工具、生活用品等,我们称为人工世界。
(意图:由宣传片直接导入,初步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激发学生的生活认知。)
二、探究材料的分类及特点
过渡语:我们人类非常伟大,可以利用自然世界中的原材料,制作各种各样有用的物品,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请大家来认一认。
1.认一认物品,并进行探究方法指导。
PPT出示物品的整体图,并指导认认物品的方法。
方法:要一件一件认,组长从篮子里拿起一件物品,小组同学认一认。认得出,就把这件物品放在另一只篮子里;如果不认识,就放回原来的篮子里。(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2.学生认一认物品,教师巡视各组。
在巡视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认知物品的情况以及学生探究方法的落实情况。
3.反馈认物品的情况。
对各物品进行集体认知。
(意图:认识物品是分类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有序观察的方法。)
4.给物品分类。
过渡:大家真厉害,认识了老师带来的这么多的物品。接下去我要提高难度,能接受挑战吗?
(1)认识材料的名称
要按材料来分,跟着老师一起认认这些材料的名字。说说有没有不知道的材料。
(2)分类方法指导。
摆一摆:把各物品分类摆放在小组摆放单中;
记一记:把各物品序号按照分类记录在记录单上(每生一张);
议一议:再次观察各物品,组内说一说每种材料有什么特点。
(4)交流:按照材料类别、一类一类进行介绍。教师把学生交流的信息及时填写到班级记录表,贴图加书写。
汇报完成后修正自己的记录表。
(意图:把分类与观察材料的特点整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进行有依据地分类,并且提高学习效率。)
(5)多种材料构成的物体。
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提出卷笔刀和铅笔两种有结构性的材料,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明白有些物品有多种材料构成。
(6)说说教室里的物品由哪些材料组成。
按“卷笔刀是由塑料和金属组成的。”这样的句式来说。
(意图:卷笔刀和铅笔的两种材料的安排,设置认知冲突,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生活世界的认识:有些物品是一种材料构成,有些物品由多种材料构成。)
三、课后拓展
猜一猜:信封里放置用塑料、金属、木头制作的直尺,让学生猜一猜用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
(意图:不同的材料可以做成相同的物品,指向下一课)
四、整理、下课。
1.班级记录表的整理。
今天是我们学习材料单元的第一课,在后面的科学课中,我们还将继续学习材料的相关知识,我们要不断完善我们的班级记录表。
2.实验桌、文具等的整理。
(意图:作为单元起始课,班级记录表将记录学生整个单元的学习进程,不断完善,要好好使用。实验室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培养,时时落实。)
第三篇: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
22.我们奇妙的世界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天空的奇妙所在,激发探索自然奥妙的兴趣。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天空的奇妙所在,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前研展疑
(一)前置研究
1.师:同学们,我们来进行课前小汇报,谁来说说你眼中奇妙的大自然。(可以借助自己的画讲一讲)
2.师:请大家看,这是老师眼中的奇妙世界,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出示万物生长的视频)
3.导入新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奇妙的世界吧!(板书课题)
4.师:关于奇妙,作者在文中是这样写的:出示句子,生齐读。(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世界奇妙在哪?为什么奇妙?)
二、学研展思
(一)整体交付
交付问题:这篇课文就是围绕着这句话来写的天空和大地的奇妙,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看看天空的珍藏。课前我给大家留了一项研究任务:你从哪能看出天空很奇妙?请你自读课文3——8自然段,抓住文中的词句,结合自己的想象来谈一谈。(提示学生按顺序说)
(二)生自主学习,思考交付问题。
(三)小组研学,师巡视指导。
(四)分享交流。
预设一:“清晨,太阳升起,带来新的一天。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我从这里感觉到世界很奇妙,因为太阳升起可以告诉大家新的一天到来了,而且天空也在慢慢变色。像是在太阳的提醒下苏醒了。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让我感受到很奇妙。
(出示句子,指名读,师配乐范读,播放日出视频,再指名读2人,指导读出清早的美丽景色)
出示第一段,师引读:这真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
预设二:“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我从云彩在空中飞行感觉到世界很奇妙,因为这里把云彩写活了,而且每个不同形状的云还藏着奇妙的故事,比如,有的云像天马,像急着跑去玩耍。
(出示句子,指导读出云彩的美妙,男女生指名比赛读)
师:看来云里也藏着奇妙的故事呢!谁来展开想象说一说。
拓展练习:天上的云彩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像_______,好像在说_____。(2人)
出示第一段,师引读:云真是千奇百怪啊,这真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
预设三:“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这里把水洼写成了镜子,是比喻的修辞。也特别有趣。(五六自然段结合在一起讲)
(看图感受,你能把它的有趣读出来吗?2人读)
预设四:“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我觉得这里很奇妙,因为天空会变幻颜色。
(师:那你能试着来读出天空的奇妙色彩吗?1人读)
等到了夜晚,夜空中繁星闪烁,像蜡烛一样闪闪发光,这样的景色太美了。
(出示繁星图。师:多美的夜空图啊,请大家闭上眼睛,听,播放范读录音。指名读2人。)
出示第一段,师引读:在大家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美丽的夜空,这真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
师:读到这里,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展现天空的奇妙的,你从哪看出来的。(时间顺序)
(五)当堂梳理:这节课你收获到了什么?(2人)
三、习延展道:写话训练
师:是啊!大自然中的每一种事物都像生命一样富于变化,这些事物普通而又美好,那你能抓住大自然中的一个事物,来写两句话吗?请同学们拿出研究单写一写吧!(3人读)
板书:
我们奇妙的世界
贴图太阳
云朵
生命力
雨点
繁星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学习研究单
小练笔:大自然中的每一种事物都像生命一样富于变化,这些事物普通而又美好,你能抓住大自然中的一个事物,来写两句话吗?
例句:
1.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2.黑夜降临来,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学习研究单
小练笔:大自然中的每一种事物都像生命一样富于变化,这些事物普通而又美好,你能抓住大自然中的一个事物,来写两句话吗?
例句:
1.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2.黑夜降临来,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我们生活的世界》最新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我们生活的世界》
教学设计
郝各庄小学 王 磊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体会物品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地认识组成物体的材料。
2.科学探究目标
结合学生实际用自己的标准,给我们周围的物品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探索物品分类的标准,把周围物品分类。
2.教学难点: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感受世界的多样性。
三、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组10张不同物品的卡片 2.教师使用:课件、实物、班级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预设5分钟)
1.出示《我们生活的世界》课题,导言:我们生活的世界绚丽多彩,物质丰富,今天这节课,我们从身边的物质出发来认识了解周围的世界。
2.新授:请同学们说一说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物品,思考一下,哪些是来自大自然的,哪些是来自人工制造出来的?
3.教师组织学生识别实物图片。
二、讨论分类的标准(预设15分钟)
1.播放“自然视觉生活景观”剪辑视频和“创造工厂人工智能”剪辑视频 2.引入科学词汇
自然世界
人工世界 沙 石 木 金属 塑料 玻璃 橡胶 纤维 纸…… 3.教师分别对这些科学词汇进行讲解及举例说明。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习。
三、给物品分类(预设10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对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
2.出示活动手册样本,先填写分类标准,再逐一出示物品图片,让学生深入理解物品分类标准。
3.布置学生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去分类,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四、研讨交流和总结(预设10分钟)
1.我们把物品按材料类别分成了哪几类?(师生共同探讨研究)2.每一种材料有什么特点?(师生共同完成班级记录表)
五、板书设计
《我们生活的世界》 分类标准:
自然世界
人工世界
金属 塑料 玻璃 橡胶 纤维 纸……
第五篇:《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开启学科素养之门
哈尔冰市地段小学傅禹杰
科学课一直是孩子们喜欢的课程。其中充满了趣味性的知识,充满了猜测,充满了挑战,充满了实验操作。孩子们在动脑思考、独立设计实验,合作探究,互相讨论交流中不断成长。
通过学习,他们学会了细心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勇于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收获知识与能力的培养齐头并进,寓教于乐是我们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在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过程中。我主要着力于三点:
一、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操作能力。
二、激发学生勇于参与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
三、注重知识的拓展延伸,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在《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中,教学伊始,我请孩子们说一说他们的家中有哪些家用电器,这些家用电器的作用和功能又是什么?
孩子们来了兴致,各抒己见。期间,我要求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表述,不得重复课堂氛围。
顿时进入活跃的状态。然后我又问学生,你们认为这些电器中哪个最重要?这些电器靠什么来工作的呢?经过一番讨论,最终孩子们一致认为电灯最重要。
此时我出示了一张幻灯片—爱迪生在凝神思考的话画面。请学生们说说对爱迪生的了解。
学生们只知道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于是我抓住了这一教育契机,给孩子们讲了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爱迪生是美国大发明家,只上过几年小学,但他从小就迷上了发明创造。1877年开始,爱迪生决心发明一种安全而长寿的电灯。他先后试验了1600多种灯丝材料,都未成功,一次次的失败,并没有让他气馁。通过反复试验,爱迪生总结出玻璃泡内必须保持真空状态,于是他用碳化棉丝装入真空玻璃泡内。
1879年12月21日,他和助手接通了电流后,这只电灯亮了,这是世界上第一盏电灯,灯丝燃烧了48小时。以后,爱迪生又成功地用竹丝作灯丝,首次在市场上出售,后来又用纸条碳化后作灯丝以降低成本,终于使电灯得到了普及。再以后又将灯泡改用钨丝作灯丝,在灯泡内加入一些惰性气体,使灯泡不断完善。有人曾问过爱迪生:
“你发明电灯,经历了1600次的失败,怎么能坚持不断试下去的?”爱迪生说:
“这1600多次的试验,不是失败,而是证明了1600种方案行不通,这也是一种成功,没有这些,最后是发明不出电灯的。"在爱迪生纪念馆门前,有只几米高的电灯的雕塑,在底座上刻着一行字:
“你给世界带来了光明。”
听了我讲的故事,孩子们内心澎湃,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感悟。于是我再次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引导学生说:“关于电,你想了解哪些知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把孩子们自然引入了对电学的深层探究之中。我鼓励孩子们带着疑问。
通过独立搜集资料、设计、实验和实验操作去解决问题,从起点为孩子们埋下了独立自主学习、热爱科学探究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