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学设计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学设计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海口市第二中学 陈凯凤
设计理念
课标对本章节的要求是“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这条课标的重点不是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调配的具体情况,而是关注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好的影响和不好的两个方面。从空间方面来分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对资源调出区、调入区和调配中涉及的有关区域的影响。
教材先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再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不仅包括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还包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教材还以“阅读”的形式呈现西电东送的相关内容,在最后以“问题研究”的形式探究“南水北调”工程。
从教材中的“西气东输”作为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培养他们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的设计穿插较多资料、图表和探究性习题,通过启发式的课堂教学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资源与环境间的关系,在满足学生求知欲的同时,充分调动他们的学生思维能力和表现欲,挖掘学习潜力,实现对知识的理解,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原因是供求存在矛盾,;(2)理解资源跨区域的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事例理解内容;
(2)能够阅读各种图表、资料归纳知识的能力,从而理解地理学的特色。
(3)联系所学知识和技能,对信息进行获取、收集、加工、处理,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学习,增强忧患意识,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2)、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分析问题要一分为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难点:分析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材料分析法、问题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大家有听说过我国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大
型工程,可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建设这些工程,这样的调配对地理环境又有哪些影响?咱们通过“西气东输工程”这个案例一起探讨它背后的情况。
(一)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分组活动竞赛:读图分析5.1“西气东输线路示意”,明确:线路所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和重要的城市。问:是什么联系这些地区?
1、图表点拨:读图5.2“我国东部、西部地区能源生产、消费站全国的比例(1998)”
得出:东中西部各自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各地区进一步发展。能源的生
产和消费地区差异大。
2、读图思考:读图5.3“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分析天然气的突出优点和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
(提示:联系第三章第一节图3.2,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的弊端。)得出:我国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既有利于保护环境,又给消费者带来实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3、资料分析:大庆油田产量在逐年递减和中西部和海上油气勘探和开发资料,得出: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我国油气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二)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分析引导: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应该从国家层面上分析,着眼于对各产业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不仅只局限于输气管道的建设,还会激活沿线相关产业的发展。分组讨论(分别代表西部、东部地区及整体环境,要求各方展示材料说明)西部组:读图分析图5.4 “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师生小结:(1)西气东输骨干工程的带动效应;(2)投资效应,促进形成锌的经济增长点。
东部组:提供文字材料分析归纳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师生小结:缓解该地区能源紧缺状况,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整体环境组:读图对比读图5.5和5.6,西气东输对东、西部及环境的影响 师生小结:
1、我国西部资源利用效率低,东部资源利用效率较高。资源由西部向东部,东部地区会产生更大的效益,提供更多的税收,将更多资金用于对西部的投资和补贴,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2、对环境的影响。(1)有利于改善东部大气质量;(2)对沿线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改善作用。
教师补充: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大、周期长,对调出、调入区的地理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的。不过,有利是主要的,不利可以通过工程或技术手段来克服。
延生讨论: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板书设计: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一)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3、我国油气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二)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西气东输骨干工程的带动效应;(2)投资效应,促进形成锌的经济增长点;
(3)缓解该地区能源紧缺状况,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4)有利于改善东部大气质量;
(5)对沿线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改善作用。
教学预测和反思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充分展现人文的教学观,切实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和谐、融洽和追求知识的乐趣中,师生共同发展。通过本节课,使学生对自然资源有全面的了解,并且知道科学技术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的重要作用与环境、经济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同时自然资源数量有限,必须合理利用和保护。
第二篇:2013-2014年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检测题及答案解析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综合检测(五)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我国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是()
A.促进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全面发展
B.区域资源赋存量与区域发展水平不匹配
C.全面平均分配自然资源
D.资源在区域之间具有流动性特征新 课标第一 网
【解析】 且各区域对自衡,就必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答案】 B
完成2~4题。
别是()
A.兰州、上海
C.鄯善、南宁B.靖边、广州 D.中卫、南宁
3.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国外输入,下列国家或地区最有可能成为主气源地的是()
A.中亚
C.西亚B.阿富汗 D.乌克兰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4.该工程建设对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意义是()
A.缓解能源紧张
C.促进减排降污B.改善水体质量 D.保证能源安全
【解析】 第2题,读图可得。第3题,二线工程管道向西一直通往新疆的阿拉山口,西侧紧邻油气资源丰富的中亚,故中亚可能为二线工程的主气源地。第4题,该工程可为东部沿海地区提供大量天然气,减少煤炭的使用,从而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A、D两项不属于环境意义。
【答案】 2.D 3.A
4.C
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2%39%,我国“西电东送”据图回答5~7题。
5()
A
B
C
D
6()
C.deB.cd D.ae
7.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北路输送的火电,使京津唐地区燃煤量减少,降低粉尘危害
B.中路水能发电,清洁、经济效益大,为沪宁杭地区提供电能
C.南路电能的输送对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不足有重要意义
D.西电东送主干道途经我国能源最大输出省市是山西,最大输入省市是广
东
【解析】 第5题,西电东送主要是将西部的电力输往东部,从而减少东部地区煤炭的输入,改善当地的大气环境。第6题,由图可看出,a地区是山西省北部和内蒙古南部,该地区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所以也是坑口电站分布较多的地区。另外e地区位于贵州,这里号称西南地区的“煤海”。第7题,我国能源最大输入省市是上海。
【答案】 5.C 6.D 7.D
读某类型产业转移过程图,完成8~10题。
8.符合上述产业转移的工业类型是()
A.技术密集型
C.劳动密集型B D
9()
A.日本污染严重
C.我国服务业发达B.我国工资水平较低 D.日本人口数量剧减
10()
A
B
C
D
【解析】 第8题,依据该产业在各地区的发展时间及转移过程可知,该产9题,我国劳动力充足且价格低,吸引了日、韩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入。第10题,对迁出地而言,产业转移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环境污染,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对迁入地而言,产业转移能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
【答案】 8.C 9.B 10.A
某企业是大型的电子产品专业制造集团,为世界众多品牌组装电脑等电子产品。2010年8月,该企业开始在郑州等地建设生产基地,在深圳的工厂逐步停
止招工。回答11~12题。
11.该企业由深圳向郑州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追求更大的消费市场
C.深圳原材料日趋枯竭
12.该类企业的转移将()
A.增大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B.推动迁出地的城市化进程
C.利于迁入迁出地的产业结构调整
D.促进迁入迁出地的生态环境改善
【解析】 第11本。第1
2【答案】 11.B 12.C
二、综合题(共40分)
13.材料一 2010年10计2011年8月份实现通气,34.489千米,支线长59.82千米。
材料二 新|课|标 |第 | 一| 网
B.降低劳动力的成本 D.郑州科技实力增强
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回答问题。(22分)
(1)对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平湖段建设影响较小的因素是()
A.居民搬迁
C.航道B.地质 D.技术
(2)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线路重合的地段为________地形区,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气东输二线与西气东输一线管线相比,有何优势?
(4)西气东输工程能否彻底解决上海能源短缺问题?若不能,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5)在我国能源战略中,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进行能源合作是重点之一,试分析其优势条件有哪些。
【解析】 第(1)题,西气东输二线平湖段经过人口居住区,需要征用土地,且工程建设受地形、地质影响,必须以先进技术为保障。第(2)题,根据图中两条线路的走向可知,两条线路在河西走廊重合,这里地形起伏小,建。第(3)析。第(4)源及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考虑。第(5)和俄罗斯是我国能源合作的重点国家,地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C(2)河西走廊(3)气源充足,覆盖面积广()。
(4)
(5)能源安全保障;与海运相比可以不间断运输。
14(18分)
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表
(1)(2)原因。
(3)第(2)、(3)
【答案】(1)
(2)/条件等。
(3)推动美国经济的全球化步伐。对中国的新 课标第一 网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第三篇: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复习教案
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复习教案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基础知识回顾:
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1、西气东输概况: 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的轮南至上海的输气管道。依次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等9省市;经过的地形区有: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江淮平原、太湖平原等;经过我国地势的第二和第三级阶梯。
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①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③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3、天然气分布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四大气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的鄂尔多斯。
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4、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西气东输工程的大量投资,将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②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②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③促进能源生产,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 ④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
(4)对环境的影响:改善东部地区大气质量,缓解沿线地区因能源问题而造 成的环境压力
二、产业转移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① 劳动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②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③ 市场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前,西欧、北美是日本农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20世纪末,东亚和东南亚因经济增长强劲、市场需求大而成为日本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并成为日本企业主要投资地区。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②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③ 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④ 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如果一个国家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如日本; 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减缓就业压力
考题选讲:
[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图2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完成1-2题。
1.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A.Ⅰ B.Ⅱ C.Ⅲ D.Ⅳ
2.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①东北地区 ②西北地区 ③青藏地区 ④西南地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认真读图,联系我国三大地带能源生产和分布的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第1题,长期以来,我国中部地区是能源生产集中分布地区,如山西和内蒙古的煤炭,黑龙江的石油在全国占有突出的地位,产量远大于消费量,因而自给率高,但近些年来,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的能源得到大力开发,加上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能源消费量小,因此能源的自给率超过中部地区,因而可以判断出曲线Ⅰ代表中部地带,曲线Ⅲ代表西部地区,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能源不能自给,其自给率低,故曲线Ⅳ代表东部地区,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能源的消费量迅速增加,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自给率不断下降,因此曲线Ⅱ代表全国。第2题,结合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等我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可知,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天然气和水电可以大量输往东部地带。答案1.C 2.D
[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根据材料和图1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一方面争取了国产大飞机总装等项目,另一方面向安徽等地转出部分制造业。同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化,制造业集中分布区不断调整。图13表示上海市2004制造业就业比重的空间分布。
(1)图中甲地为
(功能区),简述判断理由。(7分)(2)分析国产大飞机总装基地落户上海的原因。(12分)
(3)从产业转移角度,分析部分在沪皖籍从业人员返乡创业的原因。(11分)【解析】
(1)图中甲地位于上海市中心,交通便利,土地租金高,从图中可知甲地制造业就业比重比周边低,再根据提示从功能区来分析,图中甲地为商业区。
(2)国产大飞机总装基地布局属于高科技工业的布局,国产大飞机总装基地落户上海的原因,这可从上海工业的区位优势条件来分析,包括交通、科技、人才、市场、资金、政策等方面。
(3)注意审题“从产业转移角度”分析部分在沪皖籍从业人员返乡创业的原因,则需考虑到转入区和转出地区产业的区位条件,通过对比分析各自的优势条件。【答案】
(1)商业区 制造业就业比重比周边低;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土地租金高。
(2)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金融中心,营销市场广阔,资金雄厚,工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好;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较高;政策支持,创新环境较好。
(3)安徽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机会增多;与上海相比,安徽的生产生活成本较低,劳动力资源丰富,能源、原料充足;安徽政策优惠,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改善;返乡人员掌握了技术、市场信息,积累了资金,具有乡土情感。(亦可从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等角度分析)
课堂练习
2002年12月27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选择东线先行。据此完成1~3题。1.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是()①华北地区供水极其紧张 ②因黄河水含沙量太大,不能用于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③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④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有余 ⑤主要为了减小长江的洪涝灾害⑥因我国工农业重心将向北方转移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③① D.①⑤⑥ 2.南水北调工程选择“东线先行”.主要原因是()①东线工程经过平原地区,长江水可通过人工渠道自流到华北平原,直达天津 ②东线工程难度小③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取水,水量大 ④东线工程受水的黄、淮、海流域缺水最为严重 ⑤东线工程大量抽取长江水,可减少长江下游的洪涝灾害 A.①② B.①③ C.⑧⑤ D.②④ 3.东线方案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A.地面下沉 B.土壤盐碱化 C.湖泊面积增大 D.湿地面积增加 4.关于天然气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干净、清洁
② 使用方便
③
燃烧效率
④ 比较价格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5.下列关于产业转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产业转移指企业将产品生产的全部有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现象
B.产业转移有时 会扩展到某类产品甚至某类产业
C.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区域产业转移
D.近半个世纪以来,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的最活跃区域之一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企业生产的本质是为了追求更高利润 B.发达国家的内部交易成本较低
C.东亚地区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较好的目的地D.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往往是单一的 7.下列不属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因素的是
()
A.劳动力因素 B.内部交易成本 C.市场 D.国际间的友好援助 8.下列属于二战后日本工业结构第二次调整阶段重点部门的是()
A.纺织 B.钢铁 C.新能源 D.食品 9.产品生产环节中,附加值最低的环节是
()
A.加工阶段 B.设计阶段 C.营销阶段 D.以上都不是 8.读某跨国公司家用电器工厂地理转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该跨国公司工厂的生产、布局2000年和1990年相比的主要变化。
(2)这种产业转移属于
。(3)分析该产业向中国转移的主要因素。
(4)伴随着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由转移国到转移对象国。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
课后随笔:
第四篇:2017春人教版地理必修3检测: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1节 Word版含答案
www.xiexiebang.com
第五章 第一节
基
础
巩
固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回答1~3题。
1.第一条西气东输管道没有直接在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C)
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
B.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
C.补充气源
D.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
【解析】 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天然气资源也很丰富,西气东输线路从此地经过可以补充气源。
2.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A)
A.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
B.油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
C.油气消费西多东少
D.油气消费东西平衡
【解析】 我国油气在分布地与消费地空间上呈现出不平衡现象,油气资源分布具有西多东少的特点,而油气资源的消费则相反,这使得我国必须大范围调配能源资源。
3.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的来源地是(A)
A.俄罗斯
B.欧洲
C.新加坡
D.日本
【解析】 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②③④的来源地分别是俄罗斯、中亚(或哈萨克斯坦)、中东波斯湾地区和拉丁美洲。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结合南水北调西线示意图回答4~6题。
4.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D)
A.石油、天然气丰富
B.太阳能资源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
D.水能资源丰富
【解析】 川、渝地处长江上游,降水丰富,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
5.“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
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
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径流量
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解析】 “调水”变“调电”可以使黄河上游水量保持稳定,使中下游的断流问题得以缓解。
6.计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与东线、中线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C)
A.工程量小,建设周期短
B.取水河段水量大,可自流输入华北地区
C.工程路线短,并可利用黄河河道输水至西北和华北
D.工程地点经济基础好,沿线需水量大
【解析】 西线从长江上游调水入黄河上游,调水距离近,但受地形及自然环境的影响,施工难度较大,水量相对较小,距离需水区较远,工程量并不小。
二、综合题
7.读“西气东输工程的综合效应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西部输出了资源却发展了经济的原因。
(2)分析东部输出了资金却带来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
(3)从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看,“西气东输”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4)在“西气东输”工程进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
【答案】(1)西部通过资源的输出换来了资金、技术,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扩大就业,提高收入。
(2)东部从西部得到了洁净能源,缓解了能源紧张的状况,优化了能源结构,改善了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推动了产业了升级,更好地发展经济。
(3)中央政府起着协调作用,通过优化配置,既加快了东西部的协调发展,又加强了东西部的联系,实现共同发展。
(4)保护生态环境,因为西部地区气候干旱、生态脆弱,一经破坏很难恢复。
【解析】 本题利用框图展示了“西气东输”带来的综合效应,由于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必然会增加资金投入,从而加快资源开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从而为西部创造更优越的经济环境,加快了东部一些产业向西部的转移,优化东部产业结构,协调了东西部经济,但在工程建设中必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不能走先破坏后治理的道路。
能
力
提
升
一、单项选择题
读“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线路走向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该工程的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B.有利于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C.线路途经地区能源都十分短缺
D.促进工程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解析】 天然气管道工程具有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的特点;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线路的建设能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改善东部地区环境质量,同时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线路途经的黄土高原等地区能源资源十分丰富。
2.该工程对沿线地区的影响,正确的是(D)
A.可以减少四川省的酸雨发生
B.干线主要经过东部经济地带
C.对沿线地区造成极大的生态破坏
D.可以改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解析】 管线经过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沿线造成一定的生态破坏,但不是极大的破坏;该工程能提高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天然气消费比重,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2016年有11亿立方米的长江水调入北京,人均水资源增幅超过50%。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D)
A.增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有利于提高晋煤外运的能力
C.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D.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
【解析】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增加沿线地区的水资源,从而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
4.黄淮海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是(B)
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 ②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 ③地面硬化,降水利用率低 ④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 ⑤植被缺乏,水土流失严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解析】 黄淮海地区水资源短缺主要是该区域降水少,径流量小,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需水量大。
(2016·安徽安庆高二检测)下图为“我国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完成5~6题。
5.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消费区的正确叙述是(C)
A.华北地区能源消费主要以石油为主
B.东部沿海消费水电、核电为主
C.西南基地能源主要是水能、天然气
D.蒙东基地生产主要是煤炭、石油
【解析】 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位居我国首位,同时四川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故C正确。华北地区主要的消费能源是煤炭;东部沿海消费能源以火电、水电为主;蒙东基地主要生产煤炭资源。
6.目前,能缓解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有效措施主要为(A)
①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 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 ④大力研发潮汐能,开发新能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在西部,而消费区在东部,则加强区域能源调配是缓解矛盾的主要措施;另外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能减少需求,可缓解供需矛盾。
二、综合题
7.读“我国部分能源生产与消费地区分布、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我国重点开发的三个水能基地有
BED(填字母),其中三峡水利工程位于
E(填字母)基地,该地区水能资源极为丰富的原因是
位于第二、三级地势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位于东部季风区,降水量大。
(2)简要说出石油储备基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原因
(3)说明西气东输工程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
【答案】(2)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市场广阔、运输便利。
(3)经济效益:带动建材、冶金、石化、电力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带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社会效益: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生态效益:促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改善西部地区大气环境,提高生活品质,有利于保护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解析】(1)水能基地位于地势起伏大,落差大,且降水丰富的地区,A地降水少,没有水电站,C地地势起伏小,也没有水电站的建设,B、E、D地水能资源丰富,都建有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2)从图上可以看出,石油储备基地辽宁大连新港、山东青岛、浙江镇海岙山等均在沿海地区,很明显位于交能便利的地方,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工业集中,市场需求最大。(3)能源输送工程对东西部都有影响,应从东西部两个角度,结合对东西部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去解答。
第五篇:贯彻区域协调发展
贯彻区域协调发展,缩小经济差距
贯彻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对于我国顺利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两大宏伟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十一五”时期,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继续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使地区经济、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进一步缓解,地区间的社会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逐步形成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态势。要加大转移支付和财政性投资的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加快发展。健全市场经济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健全合作机制,鼓励支持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形成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
一、推进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通过国家支持、自身努力和区域合作,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落实和深化西部大开发政策,巩固和发展西部开发成果,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大改革开放力度。重点是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继续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力度,把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改善和加强西部地区公共服务等。
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振兴。要注重解决影响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和生态性矛盾,增强内在活力,改善软、硬经济环境,为长期较快全面协调发展并最终实现振兴奠定坚实基础。重点是要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对内对外开放等。
三、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部地区要依托现有基础,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要加强农业、资源型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培育和发展中心城市和重点产业带,加速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初步实现中部崛起。重点是进一步扩大开放,承接海外和沿海的产业梯度转移;加强综合协调,加大对区域资源的整合力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东部地区要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率先发展和改革中带动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要促进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体制转型,进一步加快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进程,逐步增强产业国际竞争能力,率先在全国实现产业升级,力争实现“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目标,提前实现现代化。重点是加快培育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为中心的都市经济圈和城市群,提高区域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