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为学》教案——第一课时
《为学》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为学由难向易转化的关键是“事在人为”。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的意思。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不同语气和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不同语气和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为学由难向易转化的关键是“事在人为”。
教学方法
阅读式、讨论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1.同学们,你们在学习中一定都遇到过困难,那么面对困难,应该怎样做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吧。(课件出示)古人克服困难,刻苦学习的图片,学生欣赏。播放学乐师生典型的导学成果。
2.今天我来学习《为学》,解题。(课件出示)为学即求学、做学问。本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勉励他的子侄们努力学习的。示:给„„看。
3.(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二、新授
1.介绍作者的简单情况。(课件出示)
彭端淑(约1699一约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四川丹棱人。他是清代四川的著名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并称清代四川三才子。彭端淑从小聪慧颖异,十岁即能文。有《白鹤堂文集》、《雪夜诗谈》、《晚年诗稿》等传世。本篇课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意思是写篇文章给儿子和侄子们看,谈谈求学、做学问的道理。
2.读文体会
(1)学生自己放声读一遍课文,生字词看注释或查字典。(课件出示词语的意思)(2)互读课文。两个学生一组,一读一听,互相纠正错误。(3)三读,订正读音。出示需注意的字,集体订正。
(4)学生再次放声读。提示:读准字音。(课件出示要求会认和要求会写的生字)(5)指导朗读,读顺句子,读好停顿。(课件出示)
出示下列语句,要求学生读出其中的停顿。然后读课文,做到不掉字、不多字、不错字。蜀之鄙/有二僧 贫者/语于/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6)读、译课文
两人小组互说互订正,存疑。
读、集体读并讨论,全班齐读。小组提出没有解决的问题,集体讨论,老师适当点拨。说出下列语句的意思和加横线词的意思。a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b贫者语于富者曰: c 吾欲之南海,何如? d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e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f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g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3.听读课文。
老师读课文,要求学生不看书,边听边想每句话的意思。
三、练习
1.给加点的汉字注音。(课件出示)()()()()()
鄙人有恃无恐僧侣似乎支吾 .....2.写写词语的意思。为学:()蜀:()鄙:()语:()南海:()何恃:()钵:()去:()顾:()
3.说一说课文告诉我什么道理?
四、总结课文
作者通过两问两答提出看法。为学难易的转化在于是否“为”。每一设问中都是先提出问题,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作答。这样,对比鲜明,突出了“为”对“学”的作用,说明了“难”与“易”的辩证关系。
五、作业
1.请从“人之立志“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读后感。2.推荐阅读书中两篇文章。
六、板书
为学
天下事:
为之:难→→易。贫者 学之:难→→易。
不为:难富者
第二篇:教科版(六三制)六年级语文下册 推荐《勇攀高峰》教案——第一课时
1《勇攀高峰》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冠军、晴天霹雳”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4.探究邓亚萍的经历,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探究邓亚萍的经历,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图片、生字卡片。
2.搜集了解关于邓亚萍的故事、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1.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吗 ?喜欢看体育频道吗?你们了解邓亚萍吗? 2.出示邓亚萍图片。
3.她叫邓亚萍。曾经是我国女子乒乓球队的名将,在她的运动生涯中,曾经多次获得世界冠军,为国争光。她是怎样获得如此的殊荣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的邓亚萍的故事,看看邓亚萍是如何从挫折中走向成功的呢?
二、新授
(一)介绍邓亚萍。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9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的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1997年后,她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2003年,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
职业生涯的辉煌战绩: 1989年世乒赛女双冠军; 1990年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1年世乒赛女单冠军,女团、女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2年世界杯双打赛冠军; 1993年世乒赛女双亚军、女团冠军; 1992年第二十四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
1995年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亚军; 1996年第25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女单女双冠军; 1997年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播放学乐师生精彩的导学作业。
(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萍(píng)臂(bì)撕(sī)铭(míng)挫(cuî)拨(bō)绑(bǎng)傅(fù)挪(nuï)挤(jǐ)冠(guān)(guàn)削(xuē)(xiāo)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3.读准下面词语的读音,并理解词意。
冠军 晴天霹雳 撕心裂肺 毅然 刻骨铭心 挫折 英姿飒爽 力挽狂澜 自强不息 顽强拼搏
(三)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3自然段。2.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3.学生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人、什么事情?
本文讲述的是我国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从挫折走向成功和胜利的成长经历,赞扬了邓亚萍永不服输、乐于吃苦、自强不息、敢打敢拼的可贵精神。
4.整体感知,划分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全文共13个自然段,按内容性质划分,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记邓亚萍的两次受挫。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写邓亚萍的刻苦训练。
第三部分(第5-8自然段),表邓亚萍的赛场立功。
第四部分(第9-13自然段),赞邓亚萍的风采品格。
三、练习
1.给下面的字组词语。
萍()臂()绑()傅()撕()挪()铭()届()挫()削()拨()挤()答案:
萍(浮萍)臂(臂膀)绑(捆绑)傅(师傅)撕(撕坏)挪(挪动)铭(铭记)届(届时)挫(挫折)削(削弱)
拨(拨动)挤(挤出)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有一些同学说出了自己读到的感悟,我们的收获真大!课后请同学们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五、作业
1.写会课后的生字,并且用生字组词语。
2.把课文中让你感动的事情记录在摘抄本上,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六、板书
勇攀高峰
人物:邓亚萍
过程:历经挫折
结果:走向成功
第三篇:(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我和我祖父的花园》教案——第一课时
《我和我祖父的花园》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2.学习朗读中的语调,能在反复朗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3.初步了解和体会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
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学习朗读中的语气语调,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1.课件出示花园一角的图片,学生欣赏。播放学乐师生典型的导学成果。屋是墙壁与梁所组合;家是爱与梦想所构成。——泰戈尔(印度诗人)(课件出示)
2.谈话导入。家给人带来的是快乐幸福,家给人带来的是温馨美好,家给人带来的是无限的的活力和朝气。有家真好。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的花园”,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花园里的心情。(板书课题)
3.(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二、新授
1.了解作者及作品(课件出示)萧红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萤声文坛。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l940年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呼兰河传》1940年写于香港,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
2.朗读课文,感知本文的主要内容。①学习生字,学习朗读中的语调。
要求会认的生字:蚱 韭 蝙 蝠(课件出示)
要求会写的生字:蚂 蚱 铲 韭 穗 嘟 腻 蚯 蚓(课件出示)②提问:何时何地祖父和“我”过着怎样的生活?(课件出示)明确:童年时“我”和祖父在自家大花园里自由快乐的生活。③插问:在自家大花园里“我”跟着祖父做了哪些趣事?(课件出示)
“我”跟祖父学劳作:栽花,拔草,种菜(瞎闹),铲地(乱勾)、浇菜(乱闹)。祖父教“我”认谷子:“我”学得马马虎虎。
“我”无忧无虑地玩: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 3.研读探究
①提问:“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文中的祖父是个怎样的人?(课件出示)我:顽皮、天真(动作、语言)祖父:慈爱、宽厚(神态、语言)
②分角色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结合课题)
明确:通过回忆童年时代与祖父快乐、自由的后园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浓浓祖孙亲情的眷恋。
③启发质疑:为何文中只写到祖父的亲情之爱,且仅写后园的快乐生活?
④了解作者的童年生活(学生交流,教师补充):(课件出示)萧红出生在一个比较富有的地主家庭。作为张家长女,她自小并没有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温暖。幼年丧母,他的父亲冷酷、贪婪,甚至因为萧红是个女孩而歧视她。她的童年是在可怜的阴影中孤零零地长大。家里唯一爱护她的只有慈善的祖父,只有在她的祖父那里,可以得到温暖和爱,祖父和他的后园是她童年时代的一束阳光,因而她对于和祖父一起时的那段童年时光有着强烈的眷恋之情。可祖父为人老实,在家中没什么地位,并不能改变萧红不幸的境遇。压抑与孤寂,造成了萧红敏感自卑的性格,留下了忧郁、感伤的印记。并使萧红对自由和爱特别“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⑤提问:文中还通过写什么来表达作者的情感?(课件出示)明确:写大花园的景色。
插问:“我”眼中的大花园是怎样的?(课件出示)(指名朗读,圈划精彩的描写)
小动物应有尽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 色彩鲜亮: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
充满神奇和趣味大榆树冒烟,叶子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太阳特别大,特别高 大树发响,土墙会回答 花醒了,鸟飞了„„
⑥朗读体会:找出最能体现童心童趣的语段读一读。朗读指导这一段:
要求:用不同的语气(如:轻快的、活泼的、舒缓的„„)比较朗读,体会“我”当时的心情。
三、练习
1.给汉字注音。(课件出示)()()()()()蚂蚱蝙蝠蜻蜓蚯蚓蝴蝶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课件出示)特别——()奇怪——()愿意——()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课件出示)特别——()奇怪——()愿意——()4.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事?
四、总结课文
作者通过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具体生动地展现了后园美丽而富有趣味的景色,衬托了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情感:对浓浓祖孙亲情的眷恋,向往自由、温暖的美好生活。
五、作业 1.练写生字。
2.小练笔:写写你自己的小花园或见到的小花园。
六、板书
我和祖父的花园
我:顽皮、天真(动作、语言)祖父:慈爱、宽厚(神态、语言)
第四篇:(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地平线》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正是因为对未来充满新鲜的幻想和憧憬,人才会在成长中努力地追求,而不被各种不良诱惑所吸引,对地平线这个谜的探索的过程就是人生不断往前看,不断奋斗的过程。
3.认识一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读写“无拘无束、悠悠然、仙翁、咀嚼、沉沦、寂寞”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中地平线不同含义以及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从课文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
教具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贾平凹的资料以及文章读一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见过“地平线”吗?交流课前的观察,或是搜集到的有关地平线的资料。
(地平线是指向水平方向望去,天跟地交界的线。)
2.师述:你望到了吗?是呀,教室的四壁、室外的高楼大厦,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不过,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的《地平线》这篇课文,将会让你真真切切地看到那一道道的地平线。
二、初读课文
1.师述:课前预习了吗?咱们比一比,看谁的预习最扎实。
2.出示生字,读准字音。
渭、咀、嚼
(1)“渭”的偏旁是“氵”,推测“渭”的意思,组词“渭水”、“渭河”、“渭北大平原”。简介“渭北大平原”——渭北大平原指的就是渭河以北地区的黄土质冲积平原。读着这个词,让你产生一种怎样的感受?(宽广、辽阔、平坦)
(2)“咀”、“嚼”的偏旁都是“口”,推测“咀嚼”的意思。除了食物可以咀嚼以外,还有什么也可以咀嚼?待会儿让我们来好好地“咀嚼咀嚼”这篇课文。
2.课文读得怎样呢?我们请几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倾听。(读后评议)
3.课文读通了,但又读懂了多少呢?你在文中看到了几道地平线呢?快速浏览,快速寻找。(自然的、人生的)
三、解读“自然的地平线”
1.那就让我们先跟随着作者,走进渭北大平原。谁来带我们看看那道地平线?指名朗读。
2.解读地平线:
(1)读一读有关语句,想一想地平线的样子,看一看屏幕中的彩图,拿出手指看着屏幕画一画地平线。
(2)这道地平线在你脑海中留下的是什么印象?地平线的位置是在远处的天与地形成的三角形的交叉处;地平线的颜色是很亮的灰白色;地平线的形状是一道线;地平线的标志是“有树丛在那里伏着”。
3.这道地平线有没有引起你的遐想?
4.想到自己已经看到了天的尽头,那该多么激动兴奋呀!谁来读好第3节这句话——“啊,天到尽头了!”
四、解读“第一次追寻地平线”
1.师述:带着对这道很亮的灰白色线的遐想,“我”开始了第一次的追寻。[ 2.画出“我”第一次追寻地平线的经过和结果。(“但”字分清经过与结果)
3.读着“我”追寻地平线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4.指导朗读。
五、总结
作者是否能走出这神秘的地平线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齐读一至五自然段
二、解读“第二次追寻地平线”
1.师述:就在“我”傻愣愣地望着远方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时,一位老人走进了我的视野中。
2.第一次分角色朗读6—11自然段,分清角色,思考:从“我”与老人的对话中,你对地平线有了哪些了解?
(一是地平线是永远走不到的;二是地平线是个谜。)
“永远走不到”和“谜”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第二次分角色朗读6—11自然段,思考:从“我”与老人的对话中,你还能读出什么?体会一下“我”的心情。
(急切、好奇)
4.第三次分角色有感情朗读6—11自然段。指名读,师生读。
5.解读第二次追寻:带着几分疑惑,“我”开始了第二次追寻。画出“我”第二次追寻地平线的经过、结果。(“然而”)
6.引读:两次追寻失败了,此时“我”在想些什么?齐读第13自然段。
7.出示第13自然段:
(1)这里的“咀嚼”是什么意思?(联系语境)
(2)“我”咀嚼着老人的什么话?(联系上文)
(3)从老人的话中,“我”咀嚼出了什么?(联系“我”的经历)
(4)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中的“谜”的?你觉得“我”一次又一次地追寻这谜一样的地平线,有意义吗?
(追寻的过程是充满新鲜和乐趣的,即使是失败了,失败的也是这样有滋有味的。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执著的探索精神。乐在其中,乐就乐在追寻这个谜一样的地平线的过程。不是浪费时间,不是在冒傻劲,而是对它真的产生了兴趣。)
8.指名朗读13自然段。
三、解读“人生的地平线”
1.师述:后来,“我”一天天长大,踏上社会,“我”还会追寻那谜一样的地平线吗?齐读第14自然段。
2.出示重点句:地平线总是在前面吸引着你。永远去追求地平线,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
(1)这里的“地平线”和上文中的“地平线”是一个意思吗?(这里的“地平线”已经从自然界中的地平线升华为人生的地平线,指的是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
(2)这里的“追求地平线”与上文中的“追寻地平线”一样吗?(追寻的内容和结果)
为什么这样说呢?
(3)反复诵读:
是的,在人生的不同时段里,我们应该为自己确立不同的地平线,20岁、30岁、40岁、50岁追求的地平线各不一样,但有一点却是一样的——(齐读)
也许,在我们遇到挫折,处在失败的低谷时,这时一抬眼,看到了那道人生的地平线——(男生读)
也许,在我们取得成功,处在胜利喜悦中时,这时一抬眼,又望到了一条新的地平线——(女生读)
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考上一所理想的中学,是我们在座所有同学人生路上的一道地平线——(齐读)
3.一遍遍咀嚼着这句话,此刻,你有什么感言呢?
四、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在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共同阅读了《地平线》这篇散文。现在,林老师要问你,地平线是什么,你的答案会变得丰富起来吗?地平线是——
让我们在记忆中珍藏大自然中那谜一样的地平线,让我们珍视人生道路上那充满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的地平线,让这一道道的地平线,伴随着我们的人生道路,一路去追寻,一路去收获!
第五篇:《肥皂泡》第一课时教案教科版
《肥皂泡》第一课时教案教科版
教学目标:
.通过预习朗读能够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和弄和弄”、“四散纷飞”、“光影零乱”、“屏住呼吸”。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品读感受吹肥皂泡的乐趣以及作者的情感,体会利用连接词进行有序表达的方法;在训练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感受吹肥皂泡的乐趣以及作者的情感,体会利用连接词进行有序表达的方法;在训练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
设计尝试学案
学生准备:
按照学案导学完成课前预习任务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激发兴趣
.老师知道小孩子都喜欢玩游戏,说说你最喜欢玩什么游戏?
2.生交流。(3-4名同学)
3.这个你喜欢玩吗?想不想来体验一下?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几个动词来。
二、预习检测
.小组抽查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检测朗读课文、认读字词情况。
正确认读词语:
浮光
悬着
仰头
笔管
一支
溶化
小碗
肥皂
种类
剩下
光影零乱
和弄和弄
屏住呼吸
四散纷飞
软悠悠
颤巍巍
2.全班抽查认读词语。
3.这篇课文是谁写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幻灯出示冰心奶奶图片)
三、感知中心、把握基情
.师引:冰心奶奶小时候最爱玩什么呢?
(幻灯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2.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板书课题)
3.说说“最爱”有多爱?读出你的感受。(2名同学)
四、精读深悟、体趣得法
(一)、品读做肥皂泡
.师引:你们玩的泡泡是买的还是做的?冰心奶奶玩的肥皂泡跟我们玩的有点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呢?
2.生回答。到底是怎么做的呢?(板书:做)
幻灯出示“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个小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溶化;”
3.指名读。
4.引导学生观察词语“和弄和弄”,也可以说成……(2名同学)
(二)、研读吹、扇肥皂泡,悟写法
.师引:肥皂泡就这样做好了,我们一起去玩吧!
2.指名读课文剩下的部分。
3.师问:玩肥皂泡最重要的动作是……生答(“吹”)(板书“吹”)
吹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生答(“慢慢地”)这样就吹成了……(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
4.吹完之后还要怎么做?生答(“轻轻一提”)
(根据学生回答,幻灯演示这些重点词)
5.师引:这样一来,(幻灯出示:“那轻圆的球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漂游。)(师范读)
强调“软悠悠”,跟着老师来读。
男生读、女生读
6.师引:吹肥皂泡有意思吗?(生答)难怪冰心奶奶说---(回扣中心句)
幻灯出示,生齐读。
“小的时候,游戏的种类很多,其中我最爱玩的是吹肥皂泡。”
7.师引: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由“做”到“吹”再到“提”,(幻灯出示这三个句子)这三个句子是怎么连成一句话的?来看看接头处。
引导学生找到连接词“然后”、“再”(幻灯演示这两个词)
8.师述:这两个词有个名字叫“连接词”。(幻灯演示)
9.拓展:你还能想到哪些像这样的词?
(交流、评价3-4名同学)
0.用连接词可以把句子有顺序地连在一起,我们也来试一试。
(先和你的小组同学交流交流,然后在学案上完成。)
选词填空:再然后先最后
植树时,我()挖一个坑,()把小树苗放进坑里,()埋上土,()浇上水,一棵小树就种好了。
1.汇报、评价
2.师引:肥皂泡要想玩得好,还需要、、、、、、幻灯出示:“如果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指名读)
引出“扇”(板书)扇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生答(“轻轻地”)(幻灯演示重点词)
3.师引:扇肥皂泡很有讲究。
引读“要是扇得好、、、、、、、、、、、、、、、、、、、、、”(幻灯出示)
(老师也想美美地读一读这四散纷飞的小泡,你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好吗?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引读“要是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幻灯出示)
(引导:“颤巍巍”要读得颤一些,跟老师来读。“颤~巍~巍”)
(引导学生想象着颤巍巍、光影零乱的大泡再读这句话。)
4.引读:很快就要散裂了。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
“屏住呼吸”谁来表演一下这个动作?说一说大家为什么要屏住呼吸?(交流)
5.美丽的肥皂泡就像淘气的孩子在捉迷藏,多开心,多快乐呀!
所以冰心奶奶说---(回扣中心句)
幻灯出示,生齐读。
“小的时候,游戏的种类很多,其中我最爱玩的是吹肥皂泡。”
6.对比总结
由“做肥皂泡”到“吹肥皂泡”再到“扇肥皂泡”
哪个内容写得少?哪些内容写的多一些?(交流:2名同学)
像这样写得内容比较多的叫做重点写。(板书)
五、课堂检测
板书:
肥皂泡
做
吹
重点写
扇
一号学习单
《肥皂泡》第一课时
尝试学案
课前预习
.预习课文,标出自然段,知道课文一共有几句话,能够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至少朗读三遍)。
2.正确认读词语。
肥皂
种类
剩下
小碗
溶化
一支
笔管
浮光
悬着
仰头
屏住呼吸
和弄和弄
光影零乱
四散纷飞
软悠悠
颤巍巍
3.这篇课文是()写的。
二号学习单
(一)、课中训练
选词填空:再然后先最后
植树时,我()挖(wā)一个坑(kēng),()把小树苗放进坑(kēng)里,)埋(mái)上土,(()浇(jiāo)上水,一棵小树就种好了。
(二)、课堂检测单
.给下列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剩下(shèngchéng)
仰头(yǎngáng)
浮光(fú
fó)
悬着(xuánxián)
屏住呼吸(píngbǐng)
和弄和弄(huò
hé)
四散纷飞(sǎn
sàn)
2.填上恰当的词语。(不会写的字可以注拼音)
()地吹
()地提
()地扇
()的肥皂泡
3.填空。
我知道:
课文主要写了()肥皂泡
()肥皂泡
()肥皂泡
其中重点写的是()肥皂泡和()肥皂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