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模版)
2018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鲧禹治水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讲这个故事。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3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4、认识“壤”字,会写“汪、壤、烫”3个字。掌握“一片汪洋、息壤、滚烫”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教学难点:
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揭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鲧禹治水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文、让学生说说读过哪些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并说说读后的感受。
2、总结学生的感受。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5、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说说鲧禹治水的相关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介绍《山海经》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认识生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3、认读生字
①出示生字“壤”(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
②比较字形:壤
嚷
攘
4、理解词语
汪洋——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哀求——苦苦请求。祈求——请求;恳切地希望得到。
斥逐——排斥,驱逐。
息壤——古代传说的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拯救——挽救;救济。滚烫——滚热。
遗志——死者生前的志愿。后多指生前没有实现的志愿。
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
泛滥成灾——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形成灾难。
汗流浃背——浃,湿透,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服。形容汗出得很多。
5、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6、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加深了解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鲧和禹是怎么治水的,找到相关的内容认真的读一读。
四、积累词语,布置作业、让学生找找喜欢的词语,抄写在词语积累卡上。
2、作业:通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认读词语()
一片汪洋
苦苦哀求
斥逐洪水
毫不理会
悲惨遭遇
大发雷霆
山南海北
成千上万
挖渠开山
四处横溢
泛滥成灾
不畏艰险
汗流浃背
毫不在乎
冬去春来
欢呼雀跃
兴奋不已
天寒地冻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研读课文
、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思考:
①鲧禹父子为什么要治理洪水?
②鲧禹父子治理洪水的办法有什么不同?边读边画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并把自己的体会做出批注。
③想一想鲧禹父子共同的精神是什么?
2、交流体会。
●交流一:鲧禹治水的理由
(上古时代的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人们受尽了洪水的折磨,便苦苦的哀求天帝驱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鲧禹父子非常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决心帮助人们治理洪水。)
①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洪水会给人们带来哪些灾难。播放洪水的资料片。
②理解“哀求”“祈求”的含义,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③读出人们的苦难。
●交流二:鲧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①指名读课文的3—4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息壤”是怎样宝物,神奇在什么地方?
③天帝为什么要大发雷霆?你对天帝有什么看法?
④
你怎么评价鲧?
●交流三: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①指名读5-10自然段。
②说说课文是怎么写禹治理洪水过程的?
(板书:治洪前——治洪开始——治洪过程——治洪后)
③依据描写的顺序,让学生说说最感动的地方。
a治洪前:
句子: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抓住“走遍”“摸清”“引洪水入大海”等词语,理解禹治水讲究方法,非常有头脑。】
b治水开始::
句子:大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
【体会“亲自”一词,说明大禹以身作则,不畏艰难,才赢得人们的相应,因此也感动了神龟和应龙。】
c治水过程:
A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让学生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以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B参考资料:三过家门而不入
c指导朗读,读出大禹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d治水后:
句子: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
D,齐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④小结: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家庭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公而忘私、把个人的一切献身于为人民造福的事业之中的崇高精神。尤其可贵的是,大禹在治水中积极组织大家去治理洪水,一心一意地降服水患,这种执着的精神,坚定的信念是伟大的,人民在大禹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共同战胜了灾难。
●交流四:讨论鲧禹治水的共同精神。
(善良,同情人们的遭遇,都有帮助人们治理洪水的决心。有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有勇敢、奉献的崇高的精神。)
三、拓展升华、你想对鲧禹父子说点什么?
2、总结:这个传说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勇敢、奉献、坚毅不屈、万众一心战胜困难的民族精神。
第三课时
一、领悟写法
、引言:
这是一篇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和离奇的故事情节是它的主要特点。那么课文中哪些情节使你感受到是离奇的想象?
2、交流。
(让学生抓住主要情节谈出感受,例如:像“鲧的出现”“神龟和神鸟帮助鲧偷取息壤”“息壤的神奇”“大禹出事”神龟运送土石“应龙在地上划出深沟”等)
3、小结:
神话是古代人民驰骋他们奇特想像和幻想所创作,具有神奇、丰富、多样化的特色。表面看起来很荒诞,实质朴素、真实、生动。
二、讲述故事。
分小组进行讲故事比赛。
三、课外作业
引导学生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鲧王治水》王锁蛟》《三过家门》的故事。
板书:
鲧禹治水
鲧
偷宝物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治水前:
走遍
摸清
禹
治水开始:
亲自
率领
治水过程:大山横当
《禹
烈日当空毒虫猛兽
天寒地冻
治水后:安定幸福
勤劳智慧
勇敢
奉献
坚毅不屈
万众一心
大卫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大卫爱国、勇敢和机智的英雄形象。
3、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4、帮助学生会认“轴、赋、税、脯、唬”5个字,学会“铜、嫁、卵、脯”4个字。掌握“铜盔、鹅卵石、胸脯”等词语。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的有关情节和重点句,体会大卫热爱祖国、聪明机智和正直勇敢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查阅作者亨德里克*房龙资料,了解《圣经的故事》。制作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了解以色列。
让学生说说对以色列的了解,可以谈历史、民族、宗教等问题。
2、介绍《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一部文学遗产”,它是犹太民族对人类文化的第一个重大贡献;它对欧洲文化产生了长久而深远的影响;它已渗透于欧洲音乐、艺术和文学等各个文化领域之中;它的箴言已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也是世界上最畅销的经典著作之一。
荷兰后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亨德里克*房龙为美国少年了解《圣经》知识撰写一部通俗读物《圣经的故事》,他简明扼要地解答了《圣经》是怎样的一部书,包含哪些内容,作者是谁,成书何时。他以简洁、优美的文笔为读者勾勒了一幅犹太人的历史画卷。纷繁的历史人物、争夺领地的频频征战经他一番梳理,变得清晰可读。深奥的教义,复杂的戒律,在他的笔下,变得浅显易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根据《圣经故事》改写的课文《大卫》。
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导言:故事发生在三千年前的以色列,有个牧羊少年叫大卫。那么大卫是怎样的一个少年,发生了怎样的事情?请同学们认真读这篇课文。
2、自学提示: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的是什么事?画出生字,读准字音,想想怎么记住它们;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新词,并相互交流。
3、学习检测:
①认读生字,并组词。
轴
赋
税
脯
唬
②理解词语。
长途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地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气势汹汹——汹汹,气势盛大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
万夫不当之勇——当,抵挡。指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非常勇猛。
赋税——旧时田赋和各种捐税的总称。
瑟瑟发抖——形容颤抖。
大惊失色——失色,脸色变得苍白,失去本色。形容极为惊恐的状态。
仓皇逃窜——慌慌张张地逃跑。
③朗读课文。
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在三千年前的以色列,有一名叫大卫的牧羊少年不仅聪明机智,而且正直勇敢。在非利士人入侵以色列的紧急关头,大卫拿弹弓和卵石杀死了非利士巨人歌利亚,帮助以色列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大卫成拯救民族的英雄。几年以后,他当上了以色列的国王。)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并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介绍大卫是一位不仅聪明机智,而且正直勇敢的少年。
第二部分:(第4—11自然段)讲非利士巨人歌利亚到以色列的军营叫阵,大卫向扫罗王请求出去交战。大卫拿弹弓和鹅卵石杀死了歌利亚,帮助以色列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讲大卫成了拯救民族的英雄。几年后,他当上了以色列的国王。
【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对于学生的发言,不要统一答案,基本观点正确就可以。】
四、积累词语,指导写字、结合课后练习4,让学生抄写喜欢的词语。
2、写课后生字“铜、嫁、卵、脯”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认读词语
聪明机智
正直勇敢
长途跋涉
气势汹汹
万夫不当之勇
瑟瑟发抖
毫不在意
毫不畏惧
大惊失色
仓皇逃窜乘胜追击
精明能干
飘荡
铠甲
赋税
披戴
胸脯吓唬
诺言
2、回顾课文内容。
二、感悟理解
(一)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指名学生读课文。思考,课文交代了大卫是怎样的一个少年?
(聪明机智、正直勇敢、热爱生活)
2、课文是怎么写大卫生活的美好?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
3、说一说第2自然段用了怎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仿写句子。
琴声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思考:
①从歌利亚叫阵和对他的外貌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从大卫与扫罗王的对话中,你体会到大卫是怎样的少年?
③找、画描写大卫战前准备的语句,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④从大卫与歌利亚的对话以及他和歌利亚交战的情节中,你体会到大卫的什么特点?
2、读议、交流。
a歌利亚叫阵和对他的外貌描写。
【引导学生抓住“气势汹汹”“身材高大”“武艺超群”等词语,体会歌利亚凶猛。抓住歌利亚叫阵时的宣言,体会歌利亚的傲慢。】
b大卫与扫罗王的对话。
【从大卫请战的言辞,体会大卫的恳切与自信,体会大卫爱国精神和迫不及待的心情。让学生扮演角色朗读对话,从读中体会大卫的特点。】
c大卫战前准备。
【从“带着”“挑选”“挺着”等词语,体会大卫的自信与勇敢。】
d大卫与歌利亚交战的情节。
【抓住歌利亚与大卫的言行,体会歌利亚目中无人,气焰嚣张;大卫针锋相对,英勇无畏以及聪明机智。】
e小结,作者是怎么描写人物特点的?
【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人物特点鲜明、形象生动。让学生学习这样的描写方法。】
F引导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指名学生读第12自然段。
2、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评价人物。
你喜欢大卫这个人物吗?结合课文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谈收获
学习完这篇课文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从思想情感、写作特点和描写方法等方面谈出体会。】
板书:
大卫
歌利亚
大卫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叫阵:
狂妄自大
请战:
充满自信
热爱祖国
交战:
毫不在意
毫不畏惧
机智勇敢
第二篇: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养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体会到乐趣所在,有所感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作者心情,能将作者高兴处读 出。
3、找到你最能体会作者心境的句子,说说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4、在阅读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知道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及养花带来的乐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 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作者心情,能将作者高兴处读出。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教学重、难点:
学会文中的生字词语,读懂课文大意。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要用细心的人能够将他们记录。有的时候 自己高兴的事儿,越回味越觉得心情愉快,非常想告诉他人,今天 这么高兴的人就是老舍。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分享他的快乐吧!
板书:养花。
二、介绍老舍、老舍养花
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 12日发表在 《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在“五 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文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长 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还创作了方 珍珠》、《龙须沟》、《月牙儿》、《西望长安》、《茶馆》、四 世同堂》等剧本和小说。曾获“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关于老舍养花,是从33岁结婚组织家庭后开始的。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兴趣就更大了。老舍先生特别爱养菊花,经 常与爱养花的朋友互相交谈,致使花的品种达到100多种。大风、暴雨来临,全家就抢救花草。到了群花盛开的时候,老舍先生总是 邀请好友前来饮酒、赏花,他觉得这是非常有乐趣的事。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通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3、朗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拼读,读生字,注意纠正错误。
记清字形,理解词义:有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时查字典 并结合课文理解。
秉烛夜游:部首:禾或丿。笔顺:秉,与“乘”区别。词义: 秉,拿。举着灯烛在夜间游赏。
纠正字音:乐趣、计较、虽然、适当、尽管、倾盆
2、多音字:
3、读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如有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如:置之不理,置,放。把它放在一边不去理睬。
4、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从哪几方 面来讲的?
(1)指名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2)学生举手回答
(3)教师明确:养花给“我”带来乐趣。
5、提出不理解的词句,学生质疑。(写养花的乐趣为什么还写忧?)
五、小组内自有朗读课文,读熟课文
六、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说出段意,理清线索。学生小组交流展示,老师板书
1、为什么养花;
2、养什么花;
3、养花要摸门道;
4、养花有益身心;
5、养花使人喜悦;
6、养花使人伤心;
7、养花的乐趣。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
3、想想自己喜什么花草,它有什么特点和为什么喜欢,以及在养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能 给人们带来乐趣。
2、给课文编写提纲。
3、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4、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要写出它的特点和你为什 么喜爱它。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 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教学难点:
1、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2、学习课文写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引入本课
谁养过花?请举手,说说你的感受。
老舍先生养花有什么感受呢?(乐趣)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读讲课文
1、请你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养花的乐趣的?(学生列提纲,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随机解决。)请同学按提纲上 的内容读一读相关的段落。
2、请你再默读课文,举例说一说,课文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 具体的,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自读——批注——讨论——交 流)点拨:
(1)为什么只养好种易活,自己能奋斗的花?什么叫“奇花异草”?
a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b选出代表展示
c教师小结:这与老舍的性格有关,对花草提出了一个内在的标 准,不追求外形大小,色香,要自己奋斗。老舍的一生就是勤勉奋 斗的一生。
3、有感情地朗读。养花的乐趣是什么? a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b选出代表展示 人生启迪:勤勉奋斗。(2)“多么有意思”指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
(在养花实践中摸到门道,花养得很好。)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用一句话归纳作者在养花中得到了 什么?为什么养花能得到知识?
a学生小组内交流 b选出代表展示
c教师:花种类不同,习性不同,对自然环境与管理要求不同 养花的乐趣在哪里?(增长知识)
(3)作者的收获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a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b选出代表展示
c教师小结:
(只有按规律办事,花才能养活,只有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 能摸到门道,增长知识。)
(4)“这多么有意思呀!”指什么?养花的乐趣在哪里? a学生小组内交流 b选出代表展示
c教师小结:养花须付出劳动,但有益身心,有所收获。有感情 地朗读这一自然段,板书:付出劳动,有益身心。(5)那么养花的乐趣是什么?(板书:有喜有忧)
“喜悦”是乐趣,那么“忧”也算乐趣吗? 学生举手回答:
(养花有喜有忧,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样才是有趣的人生,无忧只有喜,生活平淡无味。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6)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与前面几段有 什么关系?(分、总),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照应)养花的乐趣是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3、自己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养花的乐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 情。找出中心句。(第7自然段)
2、从《养花》中,你对老舍有什么了解?(热爱生活,热爱劳 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
3、投影出示本课的提纲:
文章中心: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 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材料安排:
1、把养花当作乐趣。
2、分述养花的乐趣:
①养自己能奋斗的花——人生启迪 ②养花要摸门道——增长知识
③养花要付出劳动——有益身心 ④养花使人喜悦——有喜
⑤养花使人忧伤——有忧
3、总结养花的乐趣。
四、学习课文写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要写出它 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爱它
1、说说你喜欢的花草有哪些。
2、说说这些花草的特点。
3、比较一下哪种花草最有特点,然后说说你为什么喜爱它。
4、构思。
5、写出来。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古诗二首——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一)(二);
2.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3. 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教学重点:熟读古诗,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重点语句,把握作者写作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一)2.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背诵课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 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 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 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a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b选出代表展示
c教师小结:兴是兴致兴趣的意思,引申为即兴创作;这里的意思 是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 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a学生小组内交流 b选出代表展示 c教师小结。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第一首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 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 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⑤未解: 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 阴:桑树下。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a学生小组内交流 b选出代表展示 c教师小结: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 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像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 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交流材料
互相交流查阅的有关唐代田园诗歌并与范成大的田园诗歌比较
(二)朗诵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指名朗读、分组朗读并进行指导。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a学生小组内交流 b选出代表展示 c教师小结明确:
本诗描写晚春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这 首诗歌表现的乐趣在于自然景物。
(四)交流探究
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前两句写了晚春江南农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确:典型的事物描绘。(金黄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 的麦花处处)
3、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
4、四句中写“蜻蜓虫夹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如何理解? a学生小组内交流 b选出代表展示
c教师小结明确;以动写静。
5、诗歌的写法
明确:
1、点面结合
2、动静结合
三、练习:
1朗读诗歌 2背诵并默写诗歌
四、小结 :
1、诗歌的朗读
2、诗歌内容的理解
3、诗歌的写法 五作业:
1、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
2、预习《山中杂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山中杂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基础知识目标:掌握本科生词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 思。
2.能力目标: 学习用详略结合的手法叙事。继续学习用平淡、自 然、流畅、亲切的语言叙事。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平和心态以及从大自然得到的乐趣。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科生词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2.学习用详略结合的手法叙事。教学过程
一、小组交流生字词语
生字:驯xùn(驯服、顺从)瞥piē(很快地看一下,大略地看)蹒跚pán shān 槭qì(落叶小乔木)触chù,不读chǔ 瑰guī,不读guì 词语: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本文是形容小鸟。庞然大物:形容外表上庞大的东西。玲珑娇小:细致,娇嫩小巧。
弱不禁风:形容身体虚弱,连风吹都禁不住。热身赛:正式比赛前进行的训练、比赛。
二、交流作家:
冰心:除了《小资料》介绍的外,需要补充的是:冰心女士早年的 小说多揭示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代表作有《斯人独憔 悴》等。《寄小读者》是她散文最高水平的体现。诗集有《春水》 和《繁星》。
班马:当代儿童文学作家。
三、阅读理解
1、《山中杂记》 这篇文章是冰心女士留美期间在山中养病时写 的。原来是一组,共十篇,我们学习的这篇是第十篇。
2、略读课文,课文写了什么? a学生小组内交流 b选出代表展示 c教师小结明确:
这篇小文写了作者在山中所见的许多可爱的动物和昆虫的生活情 景,写出了它们给作者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也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 喜爱之情。
3、学习重点段:
在具体的描写过程中,作者怎样表现了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欣赏的情感态度。请同学边读边画相关语句并且小组内交流。(1).学生读课文并画出表现对动物关爱的语段(2).小组交流:
写马:温驯地磨动它的松软的大口和齐整的大牙。侧转那狭长而又 善良的脸来看我,表示它的欢迎与等待。它虽然不说话,它必每日地怀念我。
写狗:它看我吓怔了,才住了吠,得了胜利似的,垂尾下山而去。它竟摇尾走了过来。它总算助了我不少的胆子。写猫:它并不抓人,仰卧在草地上,用前面两只小爪,拨弄着玫瑰 花叶,自惊自跳,充满了活泼的欢悦。
从上述所举的例子中能看出,冰心笔下的各种动物有情有意,充满 人性和灵性,个个都可爱极了。
(3)这些动物为什么这么可爱,作者为什么能从它们身上获得无限 的乐趣? a学生小组内交流 b选出代表展示
c教师小结明确:是因为冰心始终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它们,与 它们深交,而不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让动物给自己服务,逗自己开 心。这样平等、关爱、尊重、欣赏的情感就是一种博爱思想。
四、小结全课
五、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用平淡、自然、流畅、亲切的语言叙事。2.理解作者平和心态以及从大自然得到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美文品读
冰心这种博爱思想是因为接受基督教博爱思想的影响和印度的 泰戈尔哲学思想的影响,以及所受的家庭教育、个人教养的必然结 果,也是她早期作品中所表现的最高理想和一贯的主题。你认为怎 样才能读出作者的所见所思呢?同桌练读。
二、学习写作方法:
本文重点写的是小鸟,共用五段文字。作者先写各种鸟,如青 鸟、知更雀,说它们是快乐的象征,然后写鸟的形态,鸟鸣,最后 进一步详写了鸟的家庭,小鸟破壳,大鸟哺育它们的情景。这部分 文字写得亲切、生动、感人,是文字的精华,同学们应该反复品 味,从中获取养料。
仔细阅读些小鸟的部分,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1、学生阅读体会。
2、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
本文详写了小鸟,略写了小虫,二者结合得恰到好处。文章开 头选写了大马、小狗、小猫三种动物,从描写对象的数量看,已经 从面上铺开了,然后收笔,集中一点,详写小鸟的各个方面,把文 章内容、抒发的情感推向高潮,推向顶峰,最后收笔写小虫们,点 到为止。如果再详写小虫,显得拖踏、臃肿、做作,读起来会索然 无味.三、全课总结 :这篇小文的语言细腻、柔和、含蓄而又清丽,通篇 “满蕴着温”,充分显示了女性作家的特点,这也是冰心作品的语 言特点。爱——对动物的爱,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四、作业:对比阅读冰心的其他散文,了解写作特点。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爸爸带我去爬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文章的情节结构。
2、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体会爸爸带我去爬树的深意。教学难点: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自然就引出爸爸带我去爬树这一话题。二.分组讨论,赏析全文。
导入时已经谈到了爸爸带我去爬树这一话题,1、提出第二个问题:爸爸为什么带我去爬树?。
板书“回归自然”,解决本文重点之后,2、提出第二个问题:文章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呢?
让学生从写法角度入手赏析全文。通过讨论可知文章运用了 对比写法,即我与父亲的对比和我爬树前后的心理对比来突出主题 ——回归自然。解决难点,为后文作铺垫。
三、合作探究,理解主题。
文章通过“爬树”来突出“回归自然”,可现实生活中“爬 树”又不太可能。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回归自然?有没有回归 自然的亲身经历和喜悦感受与我们共同分享?顺势我提出第三个问 题:为什么要“回归自然”?
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回归自然”因为热爱自然,我们应保护 自然,有基本的公德和环保意识。
板书“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四、课堂练习
训练学生把城市人“回归自然”的设想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 来。或把亲身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
五、课堂小结
大自然给我们美的享受和陶冶,我们在回归自然的同时,应积 极主动的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让我们为保护美好、健康的大自然去 共同努力吧!
六、作业:写一篇作文,题目是《爸爸带我去___》。板书设计:
爸爸带我去爬树
回归自然 热爱自然 保护自然 教学反思:
《美猴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理清结构层次,围课 考与练习自习课文。2.合作学习:
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提倡小组的合作精神,碰到不懂的问题 提出来在小组中讨论,通过想象画出心目中的美猴王,同学之间可 以相互帮助。3.探究学习:
课文较浅显,学生可以自学,因此,可延伸拓到整部小说,学 生利用课外时间到阅览室查阅有关《西游记》的资料,包括作者简 介、写作背景、创作意图以及小说的内容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孙猴子是我国家喻户晓、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我这样说对不对?
学生:应说“孙悟空”,不能说“孙猴子”。
教师:美猴王--孙大圣--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本身有个发展 过程。他是神、猴、人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最初是石猴,由于本 来高强,又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便成了猴王,而且前面加了重要 的字:美。那么美猴王究竟“美”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文。
二、检查学生课前了解有关作者吴承恩以及神话小说《西游记》的 简介。
三、自由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请一名同学主持听写,二名同学上黑板写,其他同学写在课堂 笔记本上,完成后让学生自己点评,师生共同校正错误。
听写词语:
镌 迸裂 麋鹿 瞑目 石碣 天造地设 滔滔不竭 力倦神 疲 拖男挈女 瞑目蹲身 喜不自禁 抓耳挠腮
第二教学板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章的结构。
课文虽是节选,但情节清晰,内容完整。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可 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这是情节的开端,写石猴的出世。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这是情节的发展,写石猴的山 间生活和发现水帘洞。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石猴的山间生活。
第二层:(第3自然段),写众猴玩耍,以及发现了瀑布。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迸居 住,而被拥戴为王。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 层。
第一层(从“好猴”到“省得受老天之气”),写石猴发现水帘洞。
第二层(从“众猴听得”到完),写石猴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被拥 戴为王。
四、小结全课
五、布置作业 1.写会文中的生字词
2.熟读课文,体会美猴王的形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理清结构层次,围课 考与练习自习课文。
2.合作学习: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提倡小组的合作精神,碰到不 懂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中讨论,通过想象画出心目中的美猴王,同 学之间可以相互帮助。
3.探究学习:课文较浅显,学生可以自学,因此,可延伸拓到整部 小说,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阅览室查阅有关《西游记》的资料,包 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创作意图以及小说的内容等。教学过程:
一、围绕课文让学生提出问题,最后经过筛选确定三个主要问题让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1、本文塑造了美猴王的形象,美猴王 “美”在哪里?
2、他有哪些性格特点?
3、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体,怎样理解?
二、教师深人巡视,参与讨论,由学生回答得出以下的答案。
1、引导学生从石猴的身世、行为、语言等几个方面探讨,得出 美猴王的“美”表现在:身世美、行为美和言语美这三个方面(利用多 媒体投放出对此的概括)作者通过这三方面生动的描写,主要通过石 猴发现水帘洞和带领群猴迸住这两件事的描述,刻画了美猴王这个 令人喜爱的形象。
2、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这是个聪明荧巧、本领超群、有胆有 识、深字众望的猴王。
3、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 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
二、看看 议议 画画--讲讲--写写,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引导学 生从课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人文素养,学习美猴王的聪明勇 敢、有胆有识。
1、观看录像,放映《西游记》第一集与课文有关的部分,边看 边思考:美猴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2、讨论美猴王的性格特征。a学生小组内交流 b选出代表展示 c教师小结明确:
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探字众望,他是猴,是人,又是 神。
猴,表现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他的传奇性。
3、体验感悟
4、选自己喜欢的部分美读。
四、小结全课
五、作业
讲一讲美猴王的故事,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综合活动1》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快乐,使学生知道应该笑对生活中的不如 意,做一个快乐的人。
2、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活动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别人的快乐与烦恼,找到快乐的 真谛。
活动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寻找快乐的策略来更好地调整 自己。设计意图:
快乐和烦恼常伴随着每一个人,如果总是想着烦心的事,就会 改变身的心境。久而久之,将导致消极的人生态度,不利于学习和 生活。本课的设计旨在以“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因素,指 导学生如何面对烦恼,找到调整情绪的妙方,学会笑对人生。整个 过程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力求学生自悟自得,体 现心理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学习中遇到 烦恼时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疏导,甚至自我渲泄,以达到提高心理 素质的目的。活动过程:
一、理解快乐:
1、揭题,播放音乐,教师激情导入:
人人都想和快乐在一起,天天快乐,时时快乐。但是,在我们 的生活、学习中,总会遇上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这不,昨天早 上,老师骑着自行车来上班,突然,在拐弯口横冲出来一辆摩托 车,躲避不及,老师摔倒了,腿摔破了皮。谁知骑摩托车的人丝毫 没有歉意,连车都没停,扬长而去。这使老师非常生气,这人既不 遵守交通规则,又缺乏应有的社会公德,太不应该了。老师扶起摔 倒的自行车,揉着摔疼的腿,心里很不愉快。是啊,生活中,让人 生气、让人烦恼、让人痛苦的事情太多了,同学们,在你的生活 中,遇到过令你不快的事情吗?
2、趁机引导,回忆烦恼:
谁都难免会遇到不愉快的事,请大家拿出小纸片,写出最近遇 到的令你烦恼的事。[活动开始创设切合活动目的的情境,有益于增 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沟通,情感交流的人际氛围,形成一种 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老师利用音乐渲染和富有激情的 语言自述烦恼,直接把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意识到在学习和生活 中,不论同学还是老师总免不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趁机 引导学生把最近心里的烦恼写在小纸条上,在回忆中体验烦恼。]
二、寻找快乐:
1、教师导语:生活中人人有烦恼,有了烦恼怎么办?请大家来听一 个录音故事:《国王长了一只兔耳朵》。
2、播放录音故事。
3、教师引导,打开话题:你有哪些感兴趣的事情?
三、体会快乐:
1从最喜爱的旅游门票中找一张,写解说词。
2、我把学骑车的经过写出来,让大家体会到乐趣在过程中。
3、我画了画还录了音。
思考:你打算怎样体验到快乐呢?
教师小结:不同的想法,对人的影响多大啊!
四、分享快乐:
1、过渡:我们知道,生活中有快乐就有烦恼,有幸福就会有痛苦,请你说说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是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的?
2、在小组交流会后全班交流:做自己喜欢的事;听听音乐,唱唱 歌;看看漫画„„
3、教师点拨:怎样才能做一个快乐的人?大家的办法真多!
4、教师赠言:面对复杂的生活,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办法去调整好自 己的情绪,使自己永远快乐。
五、留住快乐:
1、小组合作,怎样留驻快乐:
同组的学生共同承担义务,共同商议,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这次活动中了解的方法,鼓励同学尝试排解烦恼。教师引导:被 帮助的同学露出笑脸时,我看到大家都笑得很甜,帮助别人也是一 种快乐。
3、教师总结:
今天的活动真有意思,也很成功,大家都找到了快乐的小
门,学会了自己安慰自己。我真心希望看到我们的集体中,人人都 是“快乐天使”,同时还要学做为别人排解烦恼的“快乐天使”。
第三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单元要求: 知识和能力:
正确清楚地朗读课文,不错字、不漏字、不添字,基本掌握朗读的语调、重音,增强语感,提高朗读能力;初步了解对比的方法;了解“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语言,寻找并理解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把握文章巧妙的构思、独特的视角;掌握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学习从色彩、形状等角度观察事物、表现事物的方法;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1.过程和方法:
通过课前学习完成自读笔记,寻找有关资料,初步掌握课文内容;学习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交流、品味佳句,积累、增加语言素材,训练学生整体阅读、归纳、概括能力;通过朗读品味,理解在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方面富有表现力的句子;通过学生质疑,交流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通过随笔、读后感等形式记录学习所得、积累学习过程中的文本。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文章中浓浓的祖孙情、父子情,感受母亲对子女无私、深切的爱;理解亲情对处在困境中的人的意义,理解一个人的责任以及生命传承的意义;激发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1.《祖父和我》
(1)识字:
绒毛 啸 闪烁 蚌壳 瞎闹
韭菜 谷穗 承认 玩腻 蓝悠悠
(2)要求查阅的资料:
有关作家萧红的资料。
(3)要求领悟的思想内容:
感受到文章中浓厚的祖孙情,作者对亲情的赞美,以及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4)要求掌握的阅读知识和能力: 理解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体会在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方面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5)拓展阅读的篇目:
《忆儿时》(丰子恺)
(6)学生文本写作的篇目:
《我家的亲情小故事》 2.《凡卡》
(1)识字:
摩平揉皱 楦头 保佑 别墅 眯缝
毡靴 蘸 撇撇嘴 指望 打搅 醉醺醺
(2)要求查阅的资料:
有关作家契诃夫的资料。
(3)要求领悟的思想内容:
了解沙皇统治下俄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理解、感悟亲情对处在困境中的
人的意义。
(4)要求掌握的阅读知识和能力:
通过学习,增强透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所处的环境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能力;初步了解对比的写作手法,体会细节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5)拓展阅读的篇目: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丰子恺)
(6)学生文本写作的篇目:
《我和凡卡比童年》
3、《〈父与子〉漫画选》:
(1)要求查阅的资料:
有关漫画的知识、作者资料、漫画与写作的关系。
(2)要求领悟的思想内容:
感受父子之间浓浓的真情、充满趣味的生活。
(3)要求掌握的阅读知识和能力:
了解阅读漫画的方法,运用观察、联想的方法理解漫画的内容;说出漫画的主要意思及所表现的情感。(4)拓展阅读的篇目:
《父子情》(舒乙)
《失落的一角》(美国 谢尔·希尔弗斯坦)
《戴逸如文图精选——左思右想》(中国 戴逸如)
(5)学生文本写作的篇目:
画一幅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漫画,并配上200字的说明文字。4.《散步》
(1)识字:
信服 分歧 一霎时 委屈 水波粼粼
(2)要求查阅的资料:
有关作者莫怀戚的资料、尊老爱幼的小故事。
(3)要求领悟的思想内容:
感受家庭成员之间互相谦让爱护的浓浓亲情;理解一个人的责任感以及生命传承的意义。
(4)要求掌握的阅读知识和能力:
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体会其表达作用;了解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5)拓展阅读的篇目:
《老爸的拐杖》(朱绯)
(6)学生文本写作的篇目:
《一场家庭**》 5.《妈妈的账单》:(1)识字:
受遣 索取 报酬 如愿以偿 羞愧
怦怦直跳 蹑手蹑脚 小心翼翼
(2)要求查阅的资料:
有关作家埃德温的资料。
(3)要求领悟的思想内容:
感受文章中母亲对子女的无私、深切的爱;明白“以金钱衡量感情”是错误的。(4)要求掌握的阅读知识和能力: 把握文章巧妙的构思、独特的视角;通过对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的理解,感受小彼得的心理变化过程。
(5)拓展阅读的篇目:
《只有你才能欣赏我》(杨新华)
(6)学生文本写作的篇目:
《写给妈妈的一封信》 6.《离别的礼物》:
(1)识字:
明净 抚摩 凝望 碍手碍脚 戛然而止
吞吞吐吐 喋喋不休 尴尬 喃喃
(2)要求查阅的资料:
有关作家弗·达尔的资料。
(3)要求领悟的思想内容:
懂得孝敬老人是做人的基本道理,亲情是伟大的,最终能战胜个人的私欲。
(4)要求掌握的阅读知识和能力:
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分析把握人物形象;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心境、烘托气氛所起的作用。
(5)拓展阅读的篇目:
《礼物》(约翰·卡特那奇)
(6)学生文本写作的篇目:
根据文章结尾,描写彼得、爷爷、爸爸、那个女人此时的心理活动。
三、本单元作文训练:
1.作文题目:《我爱我家》 2.训练目的:
通过写家庭中发生的小故事,表现亲情的可贵、家庭的温暖,同时训练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3、操作步骤:
回忆、整理家庭中发生的小故事→根据中心合理选择、裁剪→构思、写作→教师批改→讲评、交流→学生修改。
四、本单元“综合学习”的操作建议: 1.可根据实际情况把全班学生分成6组,每组完成1——2个项目。每个项目要求如下: 开心一刻:拍摄一段家庭趣味录像,展现家庭的幸福、欢乐,还可以配上滑稽、幽默的解说词。
给菜肴命名:拍摄一组家庭常吃的菜肴,动员家人一起给每个菜命名,组成菜系,如:数字系列、唐诗系列、成语系列、花卉系列等。
照片诗:挑选相册中记载着自己欢乐时光的照片,配上解说词或别有诗意的诗句,讲述与照片有关的情景。
虚拟家庭:从熟悉的文学、影视作品中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人物,组成心目中理想的“家庭阵容”,想象在他们之间会发生的小故事,讲述给大家听。
家庭网页:制作有特色的家庭网页,可以分成家庭简介、成员情况、兴趣爱好、运动天地、动画世界、成果展示等栏目,并给各栏目取一个富有情趣的名字。
欢乐加油站:介绍自己家的欢乐明星、欢乐法宝、常用的欢乐妙计。
2.制作一个“家庭欢乐大转盘”,转到哪位学生的学号,就由该学生上台交流他所完成的项目。
3.课后,每位学生为自己的家庭制订一份为家庭欢乐加油的计划。
第四篇: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培养良好的习惯
(十二)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
2、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
教学难点:
通过课本插图和有关事例,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以及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开始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中我们学到了关于写字、读书、写日记等方法,为我们以后养成习惯打下了基础。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最后一个习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二、指导看图,领会内容
(一)指导观察第一页
1、学生自由观察,思考: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这是会时想些什么?
2、指明回答,教师补充
第一幅:在天文台,老师和同学参观古代的天文仪器。同学门看到这台仪器,一定为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
第二幅:在天文台的天文展览馆内,墙上贴着宇宙中星体的照片,希望大家长大后到太空中研究宇宙的奥秘。
第三幅:简介:碑刻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和图画,大多出自著名书法家和书画家之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同桌共同参观三幅图,回顾主要内容,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指导观察下两幅图
1、学生自由观察插图,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思考:图上有哪些人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有什么意义?
2、同组相互交流,感受体会
(三)学生交流:观察了这些图画,你有什么想法?
三、教师小结
四、练习介绍自己的家乡
1、自由练习
2、台前介绍
3、教师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从小就要到学校里学习知识,长大后才能胜任祖国交给我们的工作。因此,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学生齐答:运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二、指导看图
教师带领学生依次观察插图,弄清图中内容。
1、第一行两幅(1)教师简单介绍
(2)学生讨论:控制室和播放室的几位同学是怎样工作的?(3)班级交流
2、第二行左图
(1)提问: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表情如何?
(2)教师小结:这几位同学的字真棒,但这并不是轻易得来的,而是他们长久的练习换来的。只要大家坚持天天练习,相信有一天你们的字会写的更好!
第二行右图:(1)学生仔细观察,回答:从图中得知,演讲要注意什么?
(2)请一位同学作一次简短的演讲,学生评价。(3)教师总评
3、第三行左图
(1)观察图中的人物在干什么?(2)自由练习朗诵,体会方法。第三行右图
(1)观察插图,回答:图上的人在干什么,黑板报出的怎样?(2)教师补充:办黑板报要先选择好内容,确定栏目,设计图案。
4、左上图
学生观察,谈谈怎样编手抄报?
5、右下图(1)教师简介
(2)学生交流:他们演的怎样?怎样才能演好课本剧?
(3)教师小结:参加课本剧演出,可以锻炼自己运用语文的能力,陶冶艺术情操,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情感。
三、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长江之歌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材说明:
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全诗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小节,写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部分即第二小节,写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联系上下文细细玩味,尤其是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呢?请同学们自由说说看。
4、放录音:《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描红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2、检查处学效果。(1)出示词语:
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 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荡涤:洗涤。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互相交流。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乳 汁 哺 挽 涤 埃 灌 溉
2、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一些。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
《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出示: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人母亲的情怀。引读。
3、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4、交流:(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5、精读第1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2)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3)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6)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
6、精读第2节。
(1)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4)指导朗读第2节。(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五、学唱歌曲。
六、作业设计: 改病句。
1、妈妈买了许多食品、苹果、梨子和水果。
2、体育用品商店摆满足球、排球、篮球、地球仪等许多体育器具。
3、爱迪生经过努力,发现了电灯。
4、革命烈士十分顽固,誓死不说出党的秘密。
5、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革命事业。
七、板书设计:
长江之歌 豪迈
雄壮
2、三亚落日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景的课文,题目是:2 三亚落日(板书)(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三亚?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本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课文却特意写了三亚“落日”,在三亚看到的落日与我们这儿看到的落日有什么不同呢?
二、范渎课文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浯: 美妙绝伦 硕大无比 收敛 涨溢 赤朱丹彤 热带风情 悄然无声 笑颜 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浯:
赤朱丹彤 溅出 收敛 光芒 硕大无比 玫瑰 涨溢 一盏 蘸椰子树 摇曳 搔着 醉醺醺
指名读,注意“硕”“盏”是翘舌音,“硕”的韵母是“uo”,“搔”是平舌音。(2)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赤朱丹彤:赤,红色;朱,大红色;丹,红色;彤,红色,本课指程度不同的红色。
硕大无比:硕,大;无比,没有什么可比得上。形容无比的大,美妙绝伦:美好到了极点。
收敛:(光线等)减弱或消失、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4.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第3~5自然段)
课文第1、2自然段分别写什么?
(在三亚看落酬艮有诗意,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学生划分段落。
四、精读训练
1.轻声读课文,画出概括全文内容的一句话。讨论交流。(板书:真右诗意)你是怎么理解“真有诗意”的?
(有涛情画意,能止人产生非常美好的想象)2.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1)学生试渎。
(2)指导读好“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等词句,(要求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3)范读、齐读。
五、指导书写
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生字,提示:
溅、涨:左中右结构,三部分要写得紧凑。芒:-亡下结构,“亡”不要漏掉点。敛:第二画是“、”,第七画是“—”。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听写生字词: 2.齐渎第一段。
二、精讲第二段
过渡:在三亚看落日怎么有诗意?三亚是个怎样的地力'?
1.(出示三亚风光图)自由读这一段,图文结合,想一想:你从这段中读懂了什么?
2.集体交流。
(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光。)(板书:热带风情)
(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在有关语句下做上记号。交流:
①“蓝透子”、“碧玉般”、“玉屑银未般”、“金灿灿”等词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状美,②“挺拔俊秀”等词突出了椰树的姿态美。
③“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
(2)结合课文对白鸥、椰树和细沙的描写,展开对三亚神奇而又瑰丽画面的想象。
(3)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 ①“浓浓”、“金灿灿”、“软软”等叠词的运用: ②“蘸”、“搔”拟人化手法的运用。③“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写。
(4)三亚的海那么蓝,鸥那么白,树那么秀,沙那么亮,怎能不让人喜爱至极呢?齐读第二段,渎出喜爱之情。
(5)指导背诵。
三、精读第三段
过渡: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一起去欣赏夕阳滑落的景象。
1.自由读第3、4自然段,体会太阳滑落前与滑落时景色的不同。2.交流:
(1)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板书:像孩童)投影映示:
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①哪些地方写出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红扑扑、抖落、溅出)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鲜明生动,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③想象夕阳的“孩童”形象及海天一色的奇观。
④指导朗读。要求抓住关键问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2)读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
(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在海面蹦跳--轻快入水)①投影映示: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厂光芒,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a.轻声读这组句子,比较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b、指名说。
(第二种写法好.用比喻的方法,把夕阳的颜色美和形状美具体、形象地写出来了)
(板书:像灯笼)
c.指导朗读第二个句子。②读夕阳“在海面蹦跳”的句子。a。你怎么理解句中的“再一次”? b.作者又一次把夕阳比作了什么? c.想象夕阳在“海面蹦跳”的情景i d.指导朗读。③投影映示: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人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a.分组读两个句子,比较两句话:写法的不同。b、第二句话运用了比拟的方法,好在哪里? c.指名说。
(把夕阳完全落下时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日写活了。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板书:像跳水员)
d.想象夕阳滑落的情景,e.齐读第二句话。
(3)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是怎样看落日的,找一找有关语句。
(“不敢眨眼”、“生怕”、“瞪大双眼”)为什么要写这些?
(突出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的赞赏和惊叹,同时也从侧面突出了落日的美妙绝伦)
3.通读本段,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指名读,再抄下来。
4、指导背诵第三段。
四、总结课文
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包含着作者对这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让我们再次欣赏三亚落日的神气景观。
3、烟台的海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4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烟台的海绮丽壮观,烟台的人勤劳、能干,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看过或游览过大海吗?谈谈自己所了解或体验过的海边生活情景。看中国地图,沿海城市很多,有没有北面面临着大海的城市呢?(烟台)揭题。注意海的笔顺:最后三笔,先写上面的点,接着写中间的横,最后写下面的点。再从地图上了解一下烟台、渤海湾、胶东半岛、西伯利亚、南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过渡:这里的海有什么独特的景观?作者想向我们介绍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看画面,听配乐朗诵,说说自己的感受。
是的,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特点各不相同,景色太美了!请同学们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检查自学:(1)读生字及词语。
独特、景观、深褐色、凝重、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巨浪拍岸、蔚为壮观、壮丽、嬉笑、害羞、崇山峻岭、过滤、宛如、如痴如醉、呢喃、细语、体验、湛蓝、凝重、轻盈、浪漫、忙碌(2)指名读课文,评议纠正
(3)理解词语。看录象,有关轮船、锚及起锚的过程。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5 分清段落层次。
三、学习第一段: 1 齐读 读懂了什么?(概括介绍烟台北面临海,有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四、写字指导 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2 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 抄词。2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过渡: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景观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谁能把文中那句概括烟台海的四季特点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作者是怎样具体为我们介绍烟台海的四季特点的呢?细读课文。
二、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独特” 朗读想想这一段除了写海,还写了什么,分层。(海,人)各自读介绍“海”的部分,看看题头的照片,体会一下该如何读好这段话。(突出“气势汹汹、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扑向……溅起……发出……掀到……”等词语,感受寒流袭来时,烟台海浪汹涌的壮观景象)人们在冬天的海边又是如何的?读第二层。
(突出“纷纷顶着……观赏……不顾……站在……拍照留念”等词语,体会烟台人和外地游客不畏严寒、不怕风浪的豪迈情怀)通过读,你欣赏到了烟台的海冬天的风光了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海是怎样的?你又是怎样享受这冬海风光的? 你觉得冬天的海美吗?愿意记住它吗?先自己读读,再在小组内试背,最后有感情地背诵给大家听.小结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整体读,想想讲了那几个意思——分层朗读、理解、体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背诵。
三、用上面的方法自学介绍春夏的两个自然段 1 学生自学(读、说、背)2 分四人小组讨论、汇报。各小组成员分工读、说、背向全班汇报,评议结果。
(第3自然段:抓住“嬉笑着追逐着奔向、触摸到、退了回去、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等词句,体会冬去春来,烟台的海“微波泛起”的景象。通过“脱去、驾船驶过、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词句领悟烟台人不误春时、勤劳繁忙的情景和生气蓬勃、充满希望的幸福生活。)
(第4自然段:抓住“凉爽和惬意、水平如镜、浮出、拖着、倒映、呢喃细语”等词语,感受夏日烟台的海的浪漫可爱,人海相依的恬静和惬意。)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第1—4自然段。3 造句。
第三课时
一、复习在冬、春、夏三季中,烟台的海各有什么特点? 2 能通过你的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2-4自然段。
二、继续学习第二段 自渎第5自然段,整体感知。2 找出句子,朗读并体会海的特点。
一到立秋这天,海水立刻变得格外湛蓝,天空也显得格外明朗,较之昨日,空气中立刻就有了秋的凉意。“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这又表现在哪里呢?
从“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体会出秋日烟台的海清新高
远的格调和渔民紧张忙碌的生活。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把2—5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将冬天的海放到一开始来介绍呢?
一般的地方,冬天是萧条、冷落的,而冬天烟台的海却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又显的那么凝重。(理解凝重)冬天烟台的海景象尤为独特,所以一开始就介绍它。
三、细读第三段: 1 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全文,体会这是怎样的画、怎样的背景、怎样的舞台。3 欣赏画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说是一幅画,是因为它像画一样美丽多姿;说是广阔的背景,是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说是壮丽的舞台,是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四、总结全文: 烟台的海一年四季都是那么迷人,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季节呢?你来做导游向游客作一介绍。比谁介绍得好? 你游览过什么地方?哪里给你的印象最深?能把那里的景色给同学们介绍吗?
五、作业: 课后向爸爸、妈妈等说说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样子,让他们也感受一下那里的壮观、美丽、蓬勃、充实。写一个片段,介绍一处迷人的风景。板书设计:
3、烟台的海
海
人 冬
凝重
不畏严寒 春
活泼
勤劳播种
夏
宁静
人海相依 秋
高远
充实忙碌 ————————-————————— “画”“背景”“舞台”〈————〉“活剧”
4、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2.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二)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
(板书:8.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检查预习。1.填写生字表。
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盘曲:曲折环绕。课文中指汽车沿盘山道曲折向上行驶。(“曲”读qū,不要读成qǔ)
呈:显出,露出。课文中指山上沙土显出粉红色。明艳:明亮鲜艳。课文中指山上景物的色彩明亮鲜艳。突兀:高耸。课文中指山势高耸。
森郁:树木茂盛繁密。课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
孔隙:窟窿眼儿;缝儿。课文中指石壁上的窟窿眼儿。(“隙”读xì,不
要读成xī)
昏暗:光线不足;暗。课文中指洞中光线不足,视线模糊不清。挤压:靠拢压迫。课文中指作者感受山石从左右两边及上方向他靠拢压迫过来。
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课文中指头抬起的高度很低。婉蜒:蛇类爬行的样子。课文中形容洞顶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石钟乳:石灰岩洞中悬在洞顶上的像冰锥的物体,常与石笋上下相对,由含碳酸钙的水溶液逐渐蒸发凝结而成。也叫钟乳石。
名目:事物的名称。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各种名称。
变化多端:变化多种多样。端,项目。课文中形容钟乳石和石笋的形状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颜色各不相同。异,不同。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颜色各不相同。
一转:走一圈儿。课文中指作者在内洞里走了一圈儿。
进:平房的一宅之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课文中指内洞大约有十来排平房那么深。
上源:水流起头的地方。课文中指洞中泉水的源头。
(三)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真看课文,进一步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游览双龙洞的路线。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帮助指导。(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记叙了他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
进入内洞的过程。
(板书:·金华·罗甸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边板书边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
(四)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1.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第七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3自然段;第三段是第4自然段;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第五段是第6、7自然段;第六段是第8自然段)
学生在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后,按游览顺序分段和概括段意献比较容易了。
2.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写4月14日作者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第二段:写去双龙洞路上的见闻。第三段: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第四段: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第五段: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第六段:写乘船出洞。)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1.请6名学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1.抄写生字、生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外洞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二)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金华双龙洞外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二)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显得有精神”和“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句话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结合课文引入新课。
春末的一天,在浙江金华,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二)了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感受沿途迷人的景色。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学生在书中画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溪流。映山红繁多而茂盛,油桐花也很多,粉红色的山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
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一段的第二句话,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对这句话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教师可设计提问:盆栽的杜鹃有人照顾,上肥浇水,怎么在作者眼中却没有山上的杜鹃有精神?引导学生理解花儿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吸收阳光雨露,任其自然地生长,显示出它的本性姿态,而格外地有生机有灵气。作者有崇尚自然、赞美自然之意。
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2自然段,你能不能用作者写出来的和没有直接写出来的颜色画出一幅明艳的画面。
教师告诉学生映山红的花大多是红色的,也有红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较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
联系春天的草木,理解“新绿”的意思。“新绿”是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颜色。刚长出时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
(粉红色的山上,开满了红色的、紫色的、白色的映山红,大朵大朵的油桐花一丛丛,一簇簇,在一片新绿的映衬下格外生机勃勃。)
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讨论: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因为山势不断变化,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有时山势高,有时山势低,有时平坦,有时陡峭,溪流从山上向下流,会随着山势的变化而时宽时窄,时缓时急。溪声也会时高时低,时断时续。溪流是从双龙洞中流出来的。)
作者边欣赏着山中明艳的春色,边倾听着淙淙溪声,一路逆溪流而上,来到了双龙洞洞口。
(三)了解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一个“美”字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用哪两个字来概括。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板书:山路美)
(洞口可用“宽”字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板书:宽大)
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读一读,说一说。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感到很有气势,也不禁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
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
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从全篇来看,它起什么作用?
(它是作者在洞中游览的一条线索。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
的孔隙进出内洞)
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
(四)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板书:孔隙)
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
这是学生理解上的又一个难点。教师可以用“高楼上看物体,物体好像变小”的生活经验作比方,让学生懂得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相对就显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词是恰当的。
默读第四段,想一想:作者乘船洞中游与我们平日乘船水上游,游法上有什么不一样?
(作者只能仰卧在船上,身子紧贴船底,由管理处的工人把船拉进拉出。)
不仅游法上不一样,心情也是大不相同呀!读一读作者当时的感觉,体会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随着小船慢慢移动,光线越来越暗,作者的视线也越来越模糊,心情也紧张起来)
讨论:作者为什么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因为孔隙太小,左右上方山石奇形怪状,周围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觉山石挨着他,似乎将他紧紧包围起来。越往内洞走,黑暗越浓,这种压迫感就越强)
我们也为作者捏着一把汗,真希望小船早些靠岸。其实这段水路并不长,大约就十米,但让人觉得船儿走了好久好久。孔隙中乘船真是太“险”了!
(板书险)
(五)背诵第四段。
(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内洞的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二)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双龙洞内洞的特点。
(二)练习课文编提纲。
三、教学难点 给课文编写提纲。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同桌学生相互检查课文第5自然段的背诵。2.教师了解学生背诵的情况。
(二)联系上文引入新课。
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内洞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板书:内洞)
(三)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1.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学生边听边画出写洞中双龙的句子。
2.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学习,互相启发,开阔思路。
(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
(板书:奇)
洞中有名称的石钟乳和石笋多达四十多个,而工人首先指点给作者看的是洞顶双龙,为什么?
(因为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请一名学生朗读描写双龙的句子。
双龙有形有态,更妙的是一黄一青,双龙盘绕在洞顶,为洞中平添了几分气势。洞中有千姿百姿的石钟乳和石笋,侧耳倾听,耳边响起轻缓的声音,寻声找去,只见……
(学生接下去读写泉水的句子)(板书:深黑的石洞里)
(四)小结:作者乘船出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
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五)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1.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记叙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2.在写一篇文章之前,我们的大脑中要有一个思路—我要写一篇什么内容的文章(板书:题目),我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板书:中心),我要怎样把文章写具体,写通顺(板书:材料安排)这个思路就是文章的提纲。
3.练习给课文写提纲。
我们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刚才老师讲的写作思路,我们试着给课文写个提纲。
指导学生给课文写提纲。
作者游历了双龙洞,有很多感受,他想把这次游历记叙下来,这就是文章的内容。
(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他要表达什么情感或说明什么道理呢,这就是文章的中心。这篇课文的中心我们刚刚总结了。
(板书:表达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确定了写作的内容和要表达的中心,怎样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呢?我们来看作者是怎么做的。
作者这次游览,所见所闻很多,但不能把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全部写进文章。所以必须对材料进行整理和选择。选择最能体现这次游览特点的,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作者挑选了山路上的景色,因为它能表现大自然的美,也增添了作者游双龙洞的兴趣。作者挑选了洞口、外洞、进入内洞、内洞几处景物来写,因为这些都是作者游览的对象,也是作者游览的顺序,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挑选好材料后,还要对选好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段落清晰。本文的作者是按游览顺序组织材料的,同学们把作者对材料的安排按顺序写下来。(学生在本上写)
(板书:1.交待时间地点2.路上见闻3.外洞4.由外洞进入内洞5.内洞6.出洞)
4.小结:(指黑板)这样就是一个简单的提纲。我们在写作文前,应该编写作文提纲。首先想好要表达的中心,然后选择能表达中心的材料,最后把选好的要写的内容安排好。
5.学生将编写的提纲补充完整。
(六)作业: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一课,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第五篇:2014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2014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1、文言文两则——学奕 课时 1课时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3个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
教学重点
1、对照注释,掌握生字词,弄清句意。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两个人的不同表现。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
2、参考课后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互动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引导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畅说感悟
二、整体感知、理解课文
三、品文涉理,提升感悟
1、今天老师请几名同学给大家表演一个短剧。
这是我们低年级学过的一篇童话故事,请你在观看后说出这篇童话剧的题目并说明其中蕴含的道理。
2、这几名同学表演得活灵活现,同学们观看得津津有味,谁能说说这是哪篇童话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小猫钓鱼》有着同样道理的课文《学弈》板书课题。学生听录音朗读课文,然后自己练习阅读,边读边大略了解课文。
广州成人教育
1、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以前都学过哪几则文言文?
能不能给大家背诵文中的一两句话
2、上课前老师发现同学们对于表演短剧都很有兴趣,那么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课本剧的形式来学习。同学们认为怎么样?
3、在四组表演结束后,引导全班同学选出最优秀的一组,被评为“笑脸明星”并戴上勋章。
4、下面就请被评为“笑脸明星”的这一组同学带着大家来学习这篇文言文。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整句意思是: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
(2)使弈秋诲二人弈。
整句意思是: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这里读时重点读“诲”和“弈”。
(3)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这里边重点学的是“惟”意思是:只。在“人”后断句,在“秋”后断句,重读“惟”。
(4)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这里要在“思”后断句。
(5)虽与之俱学,弗若与?曰:非然也。
老师小结:真不愧为“笑脸明星”,我看叫“笑脸名师”都不为过,怪不得你们能把每个角色演的这样逼真,是因为充分理解了课文。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学习经验,让同学们借鉴一下。
师小结:为这几名成功的学者鼓掌,老师相信在座还有很多成功人士,你们是怎样学习文言文的?
师:不错,大家可以采用多种途径来学习文言文。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打开课件出示方法)
广州成人教育
A、反复朗读;B、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C、明白文章说明的道理。
5、好,我们就利用这个方法自己再自学一遍课文,并在重点词句上作上标记。
6、(老师打开课件)好,让我们欣赏一部现代版的学弈,谁来给这个图片配下音。
(1)想一想:文中的两个学生在学棋时各自的表现怎样?
板书:必须专心致志。
不可一心二用。
(2)谁来说说《学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随机课件出示)
(3)我们来分别读一读描写两个学生不同表现的句子。
(4)把你们搜集到的类似于本课的材料给大家讲一讲。
(5)学习这则文言文,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老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好。(板书:做事专心致志,不可一心二用)那就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使我们的感悟再次升华。
观看童话剧,想想其中蕴含的道理。
说故事的道理。
学生听录音朗读课文,然后自己练习阅读,边读边大略了解课文。
列举学过的文言文。
同学们自由找伙伴分组练习。
评选“笑脸明星”。
在表演课本剧担当哪个角色就讲解对应文中的哪句话,然后带着同学朗读这句话。
学生甲:弈秋:人名、弈,下棋。通:全。善:善于。练习朗读这句话,重点突出“弈”字。广州成人教育
学生乙:使:让。诲:教导。弈:下棋。
学生丙:其中一个学生专心致志地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
学生丁: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但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拉弓引箭射天鹅,重点理解“援”:为引、拉。
学生甲(弈秋扮者):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认为不是这样的。这句话中有个设问句,所以要语气上扬,回答时语速放慢。
学生甲:我借助了书上的注解和课外文言文阅读参考来预习的。
学生乙:我首先反复朗读了课文,结合书和课外参考理解课文并明白了文章说明的道理。生:问父母;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等等。
生观看课件,读读学文言文的方法。
自学,在重点词句上作标记。
学生用白话文讲述学弈的故事。
学生甲:一个专心致志地学习;一个人心里想别的事情;
学生乙:一个学生学棋很认真,只听老师讲课;另一个学生一心二用,好象在听课,心里却想着射天鹅的事情。
学生丙:《学弈》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专心致志,认认真真地去做,不能一心二用。
同桌交换朗读。
学生们畅所欲言。例如《安培的故事》、《牛顿的故事》《爱迪生的故事》等等。学生谈体会和收获。
学生把明白的道理结合自身谈体会,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起到督促和鞭策的作用,这比老师的教导要强百倍。
此环节采用学生表演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表演中学生大胆创新,独自设计角色,能使自己的的表演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观看的同学边看边体会,当表演结束后瞬时间感悟。
在教学中我们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可以使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堂显得趣味横生。
促进言语和情感同构共生的机制是什么,主要是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言语实践的方式很多,本课的教学设计竽在体现感悟和运用。感悟是情智交融的,是人心与文心的融通。感悟重于综合,是一种整体的感知,背诵又是全息感悟言语的学习方式。运用是言语实践的本质内涵,是学生调用已有经验和语言为新的表达服务,用自己新生成的言语去感动自己,影响他人的有意义的活动,这种活动能有力的促进学生言语和情感的同构共生。
广州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