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浓缩文本内容 关注教学细节 --《自己做帽子》小学美术教学案例
浓缩文本内容 关注教学细节
--《自己做帽子》小学美术教学案例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海城一小
张云媚
【教案背景】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从而使美术教学更为生动活泼。”本课是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第十八课《自己做帽子》,这一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帽子的美感以及了解折纸帽子的不同方法,有目的引导学生尝试大胆的、自由的、无拘束的对帽子进行简单的装饰,让学生体验设计制作帽子活动的乐趣,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课题】
《自己做帽子》一课,为学生展示了多幅优秀的帽子范作,不仅给老师和学生都带来不同美的视觉感受,而且给教师提供了自由设计教学的空间。但我认为本课在内容分有点繁琐,容易混淆学生的思维方式,造成学生走马观花现象,使学生脱离本课教学的目的。学生不肯定,我学什么,我究竟要做什么?因此,我针对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自制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差的特点,对本课内容进行了系统筛选,采用“一线多点”的方法,关注课堂教学细节链接,将本课学习中心置于步骤一与步骤二折纸帽的基本方法,并由这个基础进行拓展,从材料、方法等方面分析如何装饰自己以折好的帽子,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通过个装饰帽子的不同细节解说,鼓励学生、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材料,通过折折、剪剪、贴贴、画画等方法大胆、自由的设计自己的帽子,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第十八课《自己做帽子》,一课时,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生活中最常见“帽子”为主线进行联想和创作,因为帽子不仅可以保暖,遮太阳,而且是时尚的装饰品。课文的第一部分向学生展示了创意帽子,激起学生动手制作的欲望。第二部分出示了步骤
一、步骤二两个折帽子基本方法,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折帽子方法。第三部分是展示几个学生戴上自己做好的帽子,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制作帽子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方法】
二年级的学生喜欢模仿,观察能力以及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弱,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拓宽学生的视觉区域。猜猜、拆拆的方法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求知的欲望,为解决本课重难点奠定了基础。说说方法来引导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为他们的创作降低了坡度。教师示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技巧,除此之外还用了讲授法、讨论法等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帽子的作用及特点,学习、掌握折纸帽的基本折法。
2、在欣赏、讨论、制作等学习活动中,尝试用各种方法装饰自己折好的纸帽子,体验制作立体帽子的乐趣。
3、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得到锻炼。
二、重难点
重点:学习、掌握折纸帽的基本折法。
难点:在折好的帽子上进行创新设计,装饰成有个性的帽子。
三、课前准备
(学生)胶水、剪刀、各种色卡纸或其他质地较厚的彩色纸,5人分为一小组。
(教师)多媒体课件、帽子的范作等,安排5人分为一小组,每小组一名组长。每小组发一个由步骤二折出来起来的帽子。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张纸,这是什么?猜猜老师会把这张纸变成什么?示范折帽子
2、同学们喜欢做帽子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自己做帽子,揭题-------《自己做帽子》(低年段的学生好奇心强,从猜---折这一过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做了铺垫作用。)
(二)、呈现问题,突出重点
1、帽子的作用及特点
1)、你们知道帽子有什么用呢?(引导学生得出装饰、保暖等作用。)
2)、在我们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帽子?用什么材料,方法制作出来的呢?学生说并同步出示相应的图片abc(引导学生回忆、想、说帽子形状、材料加深学生对帽子的认识。)
a:草帽 b :太阳帽 c:毛线帽
(材料:草、线)(材料:纤维、布、线等)(材料:毛线)
(形状:上小圆下大圆)(形状:前面是鸭舌形,(形状:多种多样)
后面是圆形)
3)、看看老师今天带来的哪些漂亮的帽子,用什么方法做成?(同步出示书本上的纸帽子范图,激起学生的动手兴趣。)
2、自主学习折立体帽子。
1)、你们想拭试吗?出示步骤一,提问:你会吗?每组请一位学生示范。
步骤一
(板书:贴上由步骤一折好的帽子)
2)、看看、拆拆游戏(游戏规则:每小组发一个帽子由步骤二折出来的帽子,再由每组的小组长将折好的帽子一步一步拆开。)(步骤二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拆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了解了折的方法,初步解决本课的重点。)3)、我看谁最会看,能把拆开的帽子重新折起来?(小组协作并派代表重新将帽子折好)4)、我们大家也一起来试试?出示步骤二,全班自主学习,疑难步骤教师示范折纸步骤二图与讲解。(深化本课的重点)
步骤二
(板书:贴上由步骤二折好的帽子)
(三)、设问质疑,突破重难点。
1、“猜猜我是谁你能猜出它是由哪个帽子变过来的呢?(同步出示由步骤
一、步骤二变过来的帽子)美吗?美在哪里?那你还能想出别的方法来装饰帽子呢?
A
B
2、谁能说说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教师同步示范A、B两幅图装饰的方法(板书:剪、贴、揉),(初步让学生了解运用材料的方法,并更有效的利用材料来装饰自己的帽子。)
C
D
3、欣赏C、D两幅作品,提问:“你们觉的这两个帽子跟A、B两个帽子的制作方法一样吗?”“它们跟B比起来又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形状如动物形、几何形等来装饰自己的帽子)
4、你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来装饰自己的帽子呢?出示(E、F、G)范作,G与E、F两个帽子有什么不同?除了这两种图画外,你还能想出别的图形吗?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凭自己的已有的美术基础、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地画自己的帽。)
E
F
G
(四)、学生创作
创作要求:
1、选择一个折好的帽子,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装饰。
2、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创造力,大胆地运用不同的材料、方法把自
己折好的帽子变得有个性、有创意。
教师巡回指导。
(五)、帽子秀,讲评。
1、播放音乐《帽子秀》,选择几个学生戴着自己的帽子秀秀评评
2、评价要点:1)、制作方法多样
2)、造型新颖、大胆创新,有个性。
奖项设置:创意奖、大众奖、趣味奖等。
评价步骤:1)、生自评:叫一个学生自评
2)、生生评:指几个学生来评价你喜欢哪个作品,为什么? 3)、师
评:挑取一个有个性的帽子进行评说。
(六)、知识拓展:欣赏不同材料、方法制作而成的帽子,开拓学生的视野。
1)纸质帽子
2)混合材料的帽子
3)仿生帽子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整堂课的缩影,起得图文并貌的作用
18、自己做帽子
步骤一
步骤二
装饰方法:剪、贴、揉、画等方法
【教学反思】
《自己做帽子》是一节手工课,平时我让学生动手制作东西,学生仿佛是干一项非常熟练的工作,让他们自主探索,但是他们不是就是模仿别人的作品,就是随心所欲,乱剪一通。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好奇心,先从简单的折帽子,再从装饰折好的帽子,这一变化过程,体现了美术课程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目光,挖掘他们内心的想法,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然而在本课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相应的问题,如学生使用手工工具(剪刀、小刀等)安全问题,还有到帽子秀这一环节,出现了“乱、燥”的现象,有些学生没有做好,在那里喊叫“我还没做好”、有些学生在那里自主讨论彼此间的作品。
第二篇:关注教学细节
关注教学细节,促进学生成长
今天讲《小白兔和小灰兔》我设计的教学过程是“读书——识字——导学——感悟”。
读书需要老师的指导,《新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指出一二年级应做到:”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及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在教学过程中,我初次告诉学生什么是默读。让学生体会什么是默读,以及默读应该注意的问题,我发现,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多么大!当我走下讲台,看学生静静的默读的时候,他们那么认真!就在上学期,看到孩子们歪歪扭扭的坐姿,马马乎乎的书写,我还痛苦欲绝,后来,我在课堂上数不清多少次的纠正、不厌其烦的要求中,孩子们的习惯慢慢的发生着改变。现在,在我的课堂上安静的一根针掉在地上也听的见!我观察着孩子们的读书姿势和投入情况,心里竟然也产生了一些成功的愉悦。
默读之后,我呈现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小白兔和小灰兔分别对应的做了哪三件事。我提示学生,每件事只用三个字,让学生学会初步的总结归纳。然后让学生同桌互读,(我现在经常用同桌互读的形式,一个读,另一个听,学生的注意力相对集中,而且学生也很容易发现自己和同桌哪一些词语句子读的(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不对!)互读结束,学生已经算读了三遍了,我先检查生字的了解,然后,小组内回答我提出的问题,结果,回答情况很好,基本上都能说好。
我把三件事情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这三句话把课文分成三大块,学生的反应真快,很快就有一部分学生完成了。
而教师的导学地位,我觉得应该是在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把握上,在这里我体验到一些教学细节对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多么重要。本课我抓住小白兔种菜的辛苦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苦,学生在我的范读中,在几个人表演常常种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的细节中,我强调常常所表现出小白兔坚持不懈、辛勤劳动,才能收获。然后让学生写写划划,学生看到这个勤劳的小白兔想对他说写什么,学生在回答中也体验着劳动并不是很轻松的一件事。
最后让学生体验小白兔和小灰兔在老山羊家见面的情景,学生再次感受小白兔收获的自豪、喜悦,让学生体验自己是那一只要白菜、吃白菜、再要白菜的小灰兔,看到小白兔之后,心里想什么、以后会怎么做。
学生很快联想到自己身边偷懒的现象、说出了一些让我很感动的话,我想,语文课程对孩子的成长,就是这种细节上的启发、点拨,也应该起到一定的作用吧。
您可以访问本网(www.xiexiebang.com)查看更多与本文《《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反思》相关的文章。
第三篇:二年级美术自己做帽子说课材料(本站推荐)
美术教师说课材料
二年级美术《自己做帽子》说课材料
杨春辉
一、教材
我讲的这节课《自己做帽子》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标准实验教科书第3册书中的第18课,让学生体验纸立体造型的乐趣。
二、教案设计
这节课教案我是这样设计的,明确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帽子的基本结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在造型表现过程中体验立体造型的乐趣,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前提下逐步引导学生设计制造出一顶纸帽子。
三、教学过程
首先我以游戏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消除对老师的陌生心理,为后面课的进行打下基础。因为学生年龄偏小,新奇事物易引出他们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我进行角色转换,给学生新颖感,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利用角色转换给学生讲述帽子,并伺机想学生介绍纸折帽子。教学过程中利用孩子乐于助人的品质,讲述出“帽子叔叔”的困难,激发学生来自己做帽子帮助“帽子叔叔”解决困难,顺便引出课题《自己做帽子》。
因为孩子们较小,对折法难以一时掌握,我就让他们配合看着步骤图把我事先准备好的几个纸折帽子基本型拆开,然后按着折过的折印重新折叠起来,这样易掌握易突破重点。也节省了时间,让后面学生想象发挥的时间更充足。在学生掌握折法候让他们自己动手折出一个新帽子,然后利用学过的一些装饰方法把自己的劳动成果打扮的更个性,更漂亮,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此点为本节课难点,我运用小组商议,全班交流,最后我再总结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本节课结尾时让学生在欢乐中下课,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戴上自己装饰过的帽子走出座位,展示自我风采,培养学生的表演欲,让艺术的氛围能更强的表现出来,让学生能尽最大限度的体现成功被大家认可的乐趣。
四、板书
这节课是手工课,画的地方不多,基本上都是手工制作,所以板书也比较的简单,比较少,一个课题,下面是对学生发言的一些简单总结。
五、总结
我设计这节课是由“帽子叔叔”带我来结尾的,“帽子叔叔”带领小朋友们表演游戏,让学生能够在欢乐中结束这节课。最后利用孩子们喜欢交朋友的天性,和他们成为要好的朋友,帽子大家互相留做纪念,使学生对“帽子叔叔”这节课产生依依不舍的感觉。让他们对以后的学习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现在上课不是像以前那样上课了,要让学生能自由的接受老师所带来的知识,不管用什么方法,能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欢声笑语中掌握知识逐渐成材才算是一节好课
第四篇:小学美术教学案例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
【主题】小学美术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之多媒体巧妙应用。
【背景】这是人美版第三册第5课《漂亮的小钟表》教学内容,这一课属于美术的设计〃应用的范畴,小学美术低段主要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课堂活化,为此,我设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欣赏活动,了解钟表的文化以及钟表外形的特征,能利用生活中废弃的材料和彩纸剪贴的方法,设计制作既有特点又美观的钟表,从而提高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设计钟表的基本方法,启发学生进行大胆的创新并感受设计为人服务的设计理念。
3、通过本科学习,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情景】课前我制作了漂亮的课件,把整个课程设置成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展评四个阶段。在导入环节我设置了猜谜导入,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同学们都很积极,很配合,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
在看一看环节,同学们对琳琅满目的钟表表现出极大的喜爱。试一试,大显身手,同学们都很积极。
【分析】
1、多媒体应用的视觉功效
在信息化普及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似乎已经跟不上潮流,尤其对于我们艺术科目,借助多媒体比单一的讲述和只局限于课本的范例更能达到课堂预期的效果,在看一看环节,如果只是课本上的例图,学生可能不尽兴,可能课前已经看了,激不起多大的兴趣,但是借助多媒体,借助现在的网络,我们可以搜集很多的钟表图片,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能开拓学生的眼界,为设计小钟表提供更多的素材,何乐而不为呢?
2、多媒体应用调动学生掌握新知
在美术教材中出现重点难点时,需要学生探索理解主动掌握,而学生启而不发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突破学生的思维模式,学生听得不但不烦,还很清楚,达到了激情引趣,趣中施教,教中有乐,乐中起智。有动画效果,有优美的音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的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审教育人,美中育人,自由创作,巩固新知。在想一想环节,对于钟表外形结构的理解,如果只是讲述,或者以我制作的小钟表讲述,学生的积极性可能不高,理解性也不高,但是借助了多媒体,通过看、听、想一步一步容易掌握和理解。在试一试环节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自由的设计制作,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体会】
随着《美术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美术课堂教学无论从思想、方法、手段、过程、形式上都正在进行着深刻的变化。这一改革和变化使美术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日愈明显。在来西张小学之前,美术课运用多媒体只是在公开课的时候用,平时上课很少去用,因为条件的限制,也因为自身的懒惰吧。在西张小学每个班级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面临的又是小学生,我的美术课基本都是用多媒体教学,既能激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变革了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与标准,为美术教师应用现代教育科学技术开拓了自由、广阔的空间,从而使美术教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更好地适应学校素质教育的需求,更有效地为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服务。
第五篇:小学美术教学案例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各种各样的鞋> 启动创新的闸门,触发想象与思考,传承美学的文化 ——《各种各样的鞋》教学案例 【背景介绍】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提倡: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不是把美术看作技艺的传承,而是力图使学生体验和认识美术的文化内涵。
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多年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效果很好。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也力求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创造的先导,有兴趣才能促使积极的想象,进而升华为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再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刺激潜藏在每一个学生心灵中的创造探索的欲望,以培养创造力为中心。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地去想象创造,放飞想象的翅膀。
本案例为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各种各样的鞋》一课,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从观察到表现,从现实到想象,从平面到立体多方位地设计自己喜欢的鞋,把美观、实用、科幻等设计思想贯穿在新鞋子的设计中,把美术作业与语文学科的作业进行综合,从而培养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并通过对鞋的研究,使学生了解了鞋上的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穿鞋人的身份地位,以及鞋与生活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以“鞋”为主线进行联想和创作,因为鞋是人类文化的缩影,不同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身份,有许多风格迥异的鞋,虽是一双小小的鞋却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又给人太多的启迪。选择鞋为探索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对象分析】
鞋是想象有源泉,千姿百态的鞋能激活创作的灵感。利用多种材料,做一双自己喜欢的鞋,把它穿在脚上,摆在桌上,挂在墙上,让自己做的鞋成为一件艺术品,一件装饰品,从而激发学生无穷的学习兴趣。【教学要点概述】
教学内容:《各种各样的鞋》 教学对象:三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欣赏美的能力。认知领域:引导学生仔细品味鞋上的文化,了解鞋的历史及鞋的造型特点,知道鞋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操作领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一双心中的鞋。
教学重点:了解鞋的文背景,鞋的艺术特点,感受鞋的装饰美。
教学难点:A、摆脱对原有形象的束缚,培养标新立异的创造精神。
B、根据鞋的特点巧妙的联想及制作,创新使用材料设计制作,体现审美性和实用性。
教、学具准备:教学课件、鞋子实物,制作材料、鞋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讲解、讨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维,激发兴趣。(课前将搜集来的各式各样鞋子挂在教室的墙壁上,摆在桌子上,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一个琳琅满目的鞋的世界。)
师:今天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块儿去参观鞋子商城,看看商城里的鞋子奇在哪里?怪在哪里?
(在舒缓、悠扬的乐曲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参观。)【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鱼贯而人,进入教室的后,仿佛置身于一个鞋的海洋,他们大都会兴奋不已,惊叹不已,浓厚的学习兴趣一下了就被调对起来了。学生在遭遇这些精美展品的瞬间,他们把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和体悟到的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影象,表现出了惊异的表情,姿态、动作,他们的思维一下子便奇迹般的活跃起来。】
(二)直观感受,分析讨论,加深印象。
今天就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去追朔渊远流长的鞋的文化吧。
出示课件:赏析与讨论,学生自主探究。
① 从这些鞋上你能看出历史的足迹、时代的步伐吗? ② 从这些鞋上你能猜出穿鞋人的身份吗? ③ 从这些鞋中你能说说它们的功用吗?(从古代的作品中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鞋的样式。从我国不同民族中分析鞋的特点,从鞋的造型、装饰、结构、色彩几方面交流。
【常言到:爱美之心人人皆有,然而审美意识却非人人等同,通过欣赏许多风格迥异的鞋子,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使学生对普通的鞋子有了全面、全新的感受。一双小小的鞋子却蕴涵了丰富的文化,通过欣赏这种最直接的方式,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便仔细判读出了文化的遗存,并经由反刍,消化,表达个人的见解,他们的这种体认是最为深刻入微的。】
(三)观察体验,活跃思维,大胆设想。
① 教师实物投影演示分析鞋的结构,了解鞋的装饰。② 生活中处处都有艺术设计,不同的设计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虽是一双小小的鞋子,但设计却贵在奇思与妙想。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种的鞋子,分析、讨论鞋子哪部分最有特点?哪些部分最奇特。(自主探究,发散思维。)
高高的鞋跟:带车轮的,长颈鹿的脚,埃及女神的脸„„
奇特的鞋面:楼梯式的,汽车式的,桥梁式的,张开的嘴吧
大大的鞋口:笔筒式的,怪兽的嘴„„(启动学生创新的闸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鞋面的图案装饰:重点欣赏用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所装饰的鞋面。(对毕加索这位艺术大师的童年生活、生长环境、时代背景,创作经历,作品特色进行简单的介绍。并拓宽学生对美术画家的了解。)
【许多学生对于凭空的想象往往感到一筹莫展,常因苦思冥想而无冲动的创作体验而苦恼,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进一步感知和体验鞋子的表现形式,帮助学生整理和清晰了自己的这些感受和思考过程。巧妙的为学生的构想提供了一个有趣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展开了联想,从面获得了创作的灵感。】
(四)自主合作,艺术实践,求异思维。
①观看课件了解制作方法:制作材料的展示,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②布置作业:A、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合理进行分工制作,并要求对小组内制作的作品用文字卡片进行说明,介绍鞋子的特点和奇特之处。
B、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大屏幕上出示刚才欣赏过的画面和播放优美的音乐。)【这个教学环节学生的想象力天马行空,完全沉浸在活跃、快乐的氛围中,学生们时而有灵感突现的喜悦,时而有深思后的顿悟。教室内随处激荡着创造的热力,因此教师施以适当的引导后,学生在美术的氛围中,便充分享受到了创造的乐趣,亲身体验创造的神奇。背景音乐的选择、流动的画面展示了良好的创作氛围,为创作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短暂的视觉形象,使其免除畏惧心理。】
(五)作品展示,评价反思,文字描写。①自评:说说自己的设想、创意。②互评:A、评别出心裁之作。B、评造型巧妙之作。C、评材料运用合理之作。D、色彩鲜明之作。
【通过作品展示将整节课推向了高潮,学生在这一环节中陡然间会有一种莫大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六)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①课堂小结:今天我们用灵巧的双手创造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鞋子的造型形式多样,构思巧妙之极,我想通过这节课大家一定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创作的乐趣了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美术创作中,敢说,敢想,敢画,充分发挥自己的潜智,便一定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②布置课后作业:写作文《神奇的鞋子》
师:一双小小的鞋子给人以太多的启迪,也许有些同学在今天的制作完成后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或在我们头脑中想象的鞋子的形象将要远比我们制作的要神奇,要新颖。那么今天我们就以《神奇的鞋子》为题写一篇作文,看看哪一个小设计师能在他的作文中运用华丽的语言,把自己的鞋了设计的匪夷所思,与众不同。
【将学生的想象,与发散思维再次得到升华。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这样学生灵感火花的闪现便不会转瞬即逝,这种通过写作来提高想象的方法一定会成为学生们的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课后反思】
我认为教学不仅仅是美术知识与语言文字两层面的简单联系,而是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综合能力的多重培养形式。因此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满足了学生探索和希望尝试的欲望,为学生提供了畅想的空间,学生们在老师创设的氛围影响下,充分激活了创作的灵感,擦亮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他们大多所制作的作品千姿百态,匪夷所思,运用各种废旧材料来制作鞋子,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化废旧为神奇的力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总是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其中,与学生真诚互动交流,以心换心,心灵的真诚在语言、姿态、眼神中得以理解。教学中还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主动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的创作意图和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学生打成一片,让他们觉得老师既可敬又可亲。本节课最令人感动之处便是在学生的创作中,整个教室里呈现出一种高昂的创作激情,大家兴致很高,看着大家一会蹙眉沉思,一会开心微笑的样子,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在他们讲述自己的作品的时候,我也非常注意倾听,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每一个发现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尤其是学生有与众不同的作品,我都及时给予表扬和宣传。整个活动都处在一种积极的尝试氛围中。但在这个环节中,发现还有为数不少的作品大多都是参考同伴的内容及做法,可见在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一块领域还需努力开垦,在平时的活动中应多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发展其求异性。在本课的结尾我又进行了有意的延伸,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突出学科间融会贯通的特点,将学生置于多元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让学生们把这些意犹末尽的想象力融入到写作之中,他们创作了许多图文并茂,引人深思的写作作品来,这也是我意料之外的。一堂课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能够长期的潜移默化,美育才能得以真正的生根发芽,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感到所做的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积极探索,不断提高美术学科的教学效率。让我们的美术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让儿童美术教育真正成为孩子们创新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