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实验教案
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做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制定计划:
1.材料用具:每个小组10只鼠妇,湿土,铁盘(或塑料盘、纸盒),纸板,玻璃板。2.实验装置: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在盘内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3.方法步骤:
(1)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实验;
(2)将鼠妇放入实验装置,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静置2分钟(3)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多次。4.实施计划:实验过程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得出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第二篇: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安排了全书的第一个探究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能力目标: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试验。
情感目标: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3、教学重点:
(1) 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试验。
4、教学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5、教具准备:课前各小组准备鼠妇10只,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表、笔、一份实验用表。
二、说教法:
本节采用的是引导法,对探究的每一个步骤,都要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提出问题,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是探究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起重要的引导作用。
三、说学法:
本节采用的是实验法,在实验法中,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的两个关键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物在生物圈内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条件改变不能满足时,生物是不可能很好地生存的。同学们认同这一观点吗?
一、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
首先引导学生根据经验引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如:鱼儿离开水就会死亡;南方的植物移到北方就容易死亡;需要光的植物如果放到阴暗处长势就不好。那同学们能分析出你们举的例子是受环境中的哪一因素的影响吗? 水、温度和光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又如,蜻蜓吃蚊子,蚊子的生存受到影响,这又是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从而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探究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呢?下面我们就以鼠妇为例来分析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二、探究的一般过程 :
(1)引导分析、提出问题:通过课外捕捉鼠妇,你细心观察过鼠妇的生活环境吗?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针对鼠妇的生活环境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提出的问题,应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同学们提出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很多种,但是我们只能一种一种地验证。比如我们提出假设光照对鼠妇有影响,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因为光照不同而引起的,就应当使其他条件都相同,也就是说,只有光照不同,光照就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个条件不同之外,其余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今天我们先验证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3)分析讨论、制定计划: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实验的设计与探究。制定计划是探究的重要环节,实验法是常用的方法,在实验法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要引导各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实验变量确定后,应该给鼠妇提供哪两种不同的环境,让学生懂得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实验方案确定后,让学生自己设计表格,让学生充分参与,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4)实施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可在巡回指导中选出有代表性小组进行后面的结果交流。(5)得出结论:各组交流实验数据、分析小组和全班数据,讨论全班实验数据是否支持假设。(6)表达与交流:是学生总结和反思探究过程,展示探究成果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多鼓励学生正确表达其探究结果,并与其他同学交流。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吸取经验。(7)布置课下内容:课下有兴趣的小组对其他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进行探究,并写一份实验后的心得。
注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各小组同学不盲目从事,一定要仔细观察,实事求是,注意发现问题,通过合作,探讨问题,得出结论;实验完毕,应将鼠妇放归自然。
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探究了光照、湿度对鼠妇的影响。实际上除了上述两项外,鼠妇的生活还受温度 、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不仅鼠妇,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甚至导致生物死亡。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如:干旱缺水会导致农作物死亡;洪涝灾害也会导致农作物死亡,动物的生存离不开空气,长时间缺氧会使动物死亡;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生物死亡等。
大家说得很好。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的生存不但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这些其他生物就是我们上节课所提到的生物因素。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有关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教师可让学生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从而归纳出生物与生物之间捕食、竞争、合作关系以及寄生关系。如:捕食关系:植食性动物中的兔以某些植物为食,肉食性动物中的狼又以兔为食物,大自然中的“弱肉强食”就是这种关系。竞争关系:水稻和稻田中的杂草之间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小家鼠和褐家鼠争夺居住空间和食物;合作关系:蚂蚁、蜜蜂等营群体生活的昆虫;生物界的寄生关系非常普遍,如:蛔虫、猪肉绦虫和血吸虫等寄生在人和其他动物体内 。
也可即兴表演,分小组扮演不同的生物来表示各种生物因素。第一小组:可以表演捕食关系由学生即兴发挥。第二小组:可以表演竞争关系。(牛、羊吃同一片草地中的草)第三组:可以表演合作关系。第四组可以表演寄生关系。各小组的同学可以利用自己的生物学知识发挥想像力。充分展示一些同学的表演天赋,使同学们对知识点印象深刻。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最后,评出最佳演员给予表扬和奖励。
课堂小结: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两大类。这两大类因素对生物是同时共同起作用的,而不是单独地、孤立地起作用。
总之,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生存因素共同构成了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三、巩固练习:
1. 山顶、山腰、山脚生长的植物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
A 营养 B 温度 C 土壤 D 水分
2. 探究的一般过程开始于( )
A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B 做出假设
B制定和实施计划 D表达和交流
3. 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
A 有光、无光 B 有光、无水 C 干燥、湿润 D 有空气、无空气
4. 猫头鹰和田鼠的关系属于( )
A 捕食关系 B 寄生关系 C 合作关系 D 竞争关系
四、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及目标检测题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生物圈的认识,还为后面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知识点清晰,一是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另一个就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呈现方式也直观,前者是通过图片以及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归纳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后者是一个探究实验,也是本节课的最大特点。使学生明确学会探究实验是生物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对照实验的作用、条件。从而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学会探究的方法,培养生物科研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以及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的种类;
2)能设计“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初步学会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并能学着用这一方法去试着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养成认真观察和记录的习惯,并学会与小组同学合作和交流。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能够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依据:环境与生物的关系是目前人类所关心的话题,生物与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所以这一个知识点也是学习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圈的基础。因而,将此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解决方法:通过展示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归纳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非生物因素有哪些。通过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探究的一般过程。新教材倡导探究性学习,这又是初中课本第一次出现的探究活动。
难点:
探究实验的设计,小组合作进行探究的过程。这是初中课本出现的第一个探究活动,由于初一的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对于探究实验的设计比较难以实现,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解决方法:通过分组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得出结论,强化学生对探究过程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形成合作意识。
二、说学情
1、学生的知识基础
认识了生物,知道了生物的特征
学习了生物圈,知道了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2、学生的能力基础
初一学生刚开始接触生物学这门学科,所以教师要把教学的重心和主要任务放在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上面。他们认知水平还处在一个感性认识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课外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多注重师生互动的环节和启发式教学,掌控好课堂纪律,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在这节探究性实验中,教师需要一步步的引导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而且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相对较多,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进而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关于生物与生物的关系,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说出几点来,但这些认识是有限的,所以需要进一步学习。
关于非生物因素,学生已经在上一节有所了解,所以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实验设计上,考虑到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只对单一因素进行研究。
三、说教法
1.教学策略
1)面向全体学生,具备一定知识容量。
2)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利用教师指导作用。
3)推理性探究策略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2)分组合作实验探究教学
3)视频教学
四、说流程
(一)设问导入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条件?条件发生变化,对生物有无影响?
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一、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给出自学指导,学生自学课本
展示图片,请看:鱼缸中的鱼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对同学们所说的因素可分两类来研究。
空间、水温、养料、阳光等是非生物因素;水草、鱼等是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展示图片,蜻蜓吃蚊子,蚊子的生存受到影响,那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自己举例分析。
它们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对!也就是捕食关系。
农田里的小麦都在争夺阳光和地下水,是竞争关系。蜜蜂采蜜,是合作关系。
教师利用板书和同学们共同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二)探究的一般过程
非生物因素怎样影响生物的生活呢?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吧。
请同学看书P14中“探究的一般过程”,探究的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学生分析归纳探究过程的步骤)
(三)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鼠妇又称“潮虫”,在南方也叫“西瓜虫”,属甲壳纲,潮虫科。播放《找鼠妇》视频,让学生观察讲述鼠妇的特征以及生活环境。
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它很快就爬走了。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亮了吗?
(1)引导分析、提出问题:通过细心观察过鼠妇的生活环境吗,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针对鼠妇的生活环境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提出的问题,应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同学们提出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很多种,但是我们只能一种一种地验证。比如我们提出假设光照对鼠妇有影响,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因为光照不同而引起的,就应当使其他条件都相同,也就是说,只有光照不同,光照就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个条件不同之外,其余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今天我们先验证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3)分析讨论、制定计划: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实验的设计与探究。制定计划是探究的重要环节,实验法是常用的方法,在实验法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要引导各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实验变量确定后,应该给鼠妇提供哪两种不同的环境,让学生懂得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实验方案确定后,让学生自己设计表格,让学生充分参与,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
(4)实施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可在巡回指导中选出有代表性小组进行后面的结果交流。
(5)得出结论:各组交流实验数据、分析小组和全班数据,讨论全班实验数据是否支持假设。
(6)表达与交流:是学生总结和反思探究过程,展示探究成果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多鼓励学生正确表达其探究结果,并与其他同学交流。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7)布置课下内容:课下有兴趣的小组对其他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进行探究,并写一份实验后的心得。
注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各小组同学不盲目从事,一定要仔细观察,实事求是,注意发现问题,通过合作,探讨问题,得出结论;实验完毕,应将鼠妇放归自然。
巩固练习:
1.山顶、山腰、山脚生长的植物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A营养B温度C土壤D水分
2.探究的一般过程开始于()
A发现问题、提出问题B做出假设
B制定和实施计划D表达和交流
3.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A有光、无光B有光、无水C干燥、湿润D有空气、无空气
4.猫头鹰和田鼠的关系属于()
A捕食关系B寄生关系C合作关系D竞争关系
五、说学法
本节采用的是实验法,在实验法中,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的两个关键问题。还有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总结归纳等学法。
六、说评价
1.通过开放性问题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从归纳总结中评价学习效果
小结:
对于初次接触探究过程的学生来说,引起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而且要让他们明白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在授课时特地借助牛顿的例子,使学生更容易明白,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所以课堂气氛较好,学生积极性很高.
注意点:
在课堂上虽然重点强调了设置对照试验的思想,由于学生的理解力和掌握程度有所差别,从课后练习可知,有少部分学生这方面知识还不能灵活用运,当变量改变时,不能迅速正确的做出调整,在课后应对其单个辅导,使其能真正掌握并灵活利用。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3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思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包括三个方面:一、教材的地位作用;二、教学目标;三、重点难点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和前后知识的联系
本节安排了全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实验也是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一般过程,更要引导学生理解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思想及重要性。教材中这部分的内容与前后知识联系紧密,渗透了“科学探究”,“环境因素”,“实验设计”等主题。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密不可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能力目标: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试验。
情感目标: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试验。
依据:非生物因素为进一步学习生态系统做好铺垫,掌握探究的一般过程,为以后的探究活动打下基础.因而,将此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突破:学生自学课本后分小组做探究实验,教师通过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结合实际强化重点知识。
难点: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交流。
依据:学生初次接触探究实验,要完整的完成一次探究活动,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启发,所以将此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突破:通过分组实验,强化学生对探究过程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形成合作意识。
二、学情分析:
关于生物与生物的关系,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说出几点来,但这些认识是有限的,所以需要进一步学习。
关于非生物因素,学生已经在上一节有所了解,所以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实验设计上,考虑到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只对单一因素进行研究。
三、教学方法:
(一)教法分析:主体采用先学后教模式,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揭示学习目标,目的是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第二阶段,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效,充分体现学生为主题的思想。第三阶段,结果检测,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找出那些真正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重点强调,以提高教学效率。整个课堂以“先学后教”为总体模式,但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探究活动,所以重点难点处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来突破。
(二)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法。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
2、鼠妇10只,湿土、解剖盘、纸板、玻璃板(八份)。
学生准备:
课前在学校或家里的花盆、砖块下寻找并观察鼠妇。
(二)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1)模式图
教学过程包括4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教师正确揭示学习目标,给出整个课程中学生自学的依据。第二环节学生自学课本内容、教师点拨学生自学课本,掌握学习目标一、二所要求的相关内容。第三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非生物因素,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一次探究实验,掌握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控制变量及设计对照试验的思想。第四个环节小结(当堂练习)教师总结本节所学内容,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对学生做错的题目进行分析,个别学生应给以课后指导。
(2)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引入新课
(1)用多媒体展示一张离开水的鱼的图片引出提问:
①鱼离开水后会怎么样?
②影响鱼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教师通过点评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的标题??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一: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给出自学指导.学生自学课本
学生回答:
鱼离开水会死亡。
影响与生活的因素有:空气,水,营养物质,其他鱼,人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出发,善于思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2、、(1)教师通过以下两个
问题检测学生自学的结果。
①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的分类?
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可分哪几类?对于学生回答,对的部分给予肯定,错的部分强调更正。
(1)教师通过几幅图片检测学生对生物之间关系的掌握程度,加深理解。
学生根据自学指
导学习相应内容
学生回答:①有
阳光、温度、水、
空气等非生物因
素和生物因素。
②影响某种生物
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之间有竞争、捕食、合作等关系
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完成学习目标一、二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目标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探究(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用牛顿用发现苹果总是往下落的现象而最终发现了地心引力的故事引出探究活动一般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
(1)教师进一步引导:课前捉过鼠妇你细心观察过鼠妇的生活环境吗?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针对鼠妇的生活环境提出问题。
(2)提出问题后,应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经多次筛选确定为: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及实施计划:学生分八个小组进行实验的设计与探究。在实验设计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引导各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后,学生根据探究实验报告册上的要求,完成实验,记录结果。
(4)得出结论:各组交流实验数据、分析小组和全班的数据,讨论全班实验数据是否支持假设。
(5)表达与交流:学生总结和反思探究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正确表达其探究结果,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学生理解本实验中除光照不同外,其他因素(湿度、温度等)应保持一致且为最状态。
由于课前已经安排学生翻动花盆或砖块寻找妇,所以可以提问学生鼠妇适合生活在什么环境中(以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懂得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整个过程学生要充分参与,体现出新课改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4、(1)教师小结:
①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探究的一般过程
(2)学生做练习册相关、习题,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5、课后练习
参照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探究过程,独立完成一个类似的探究(如土壤湿度,温度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6、下课后和学生一起将实验鼠妇放生。
学生积极回顾本
节所学内容,认
真完成练习册上
的有关习题
目的:回顾本节知识点,加深记忆,让学生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爱护实
验动物的情感
五、巩固练习:
1.山顶、山腰、山脚生长的植物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A营养B温度C土壤D水分
2.探究的一般过程开始于()
A发现问题、提出问题B做出假设
B制定和实施计划D表达和交流
3.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A有光、无光B有光、无水C干燥、湿润D有空气、无空气
4.猫头鹰和田鼠的关系属于()
A捕食关系B寄生关系C合作关系D竞争关系
六、评价及反思
对于初次接触探究过程的学生来说,引起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而且要让他们明白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在授课时特地借助牛顿的例子,使学生更容易明白,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所以课堂气氛较好,学生积极性很高.
注意点:
在课堂上虽然重点强调了设置对照试验的思想,由于学生的理解力和掌握程度有所差别,从课后练习可知,有少部分学生这方面知识还不能灵活用运,当变量改变时,不能迅速正确的做出调整,在课后应对其单个辅导,使其能真正掌握并灵活利用
第三篇:美国因素对台湾问题的影响
关于美国因素对台湾问题的影响
台湾问题本纯属中国的内政问题,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始终受到复杂的国际因素的影响。美国出于自身利益需要,介入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是台湾问题产生、发展和至今得不到解决的主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台湾问题归根到底来说是美国问题。在台湾问题上的政治博弈,主要是与美国的博弈。朝鲜战争之后,美国公然介入台海局势,对蒋氏父子改遗弃为利用。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对台政策才作出了必须的战略修正,“中国必将统一,但不是现在”,是1978年美国检讨分析对台政策之后的结论。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因素无时不在,只能正视,无需回避。九五、九六台海危机逐渐平复之后,美国政府对中国政府以及13亿中国人民“不惜一切代价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意志,有进一步深刻的印象和体验。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具有全局意义的国家战略发展道路。要实现和平发展与中华民族崛起,必须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问题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从中国大败退台湾,至今所衍生的一系列主权或领土问题。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但是在当时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的态势下,美国政府为了本国利益,向台湾出售枪支弹药等武器支持其独立,美国政府这一行动给中美关系的发展和台湾问题的解决增加了新的问题和阻碍。台湾问题至今仍是影响当今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解决台湾问题刻不容缓。
台湾问题影响着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台湾问题成为美国全球化战略中的一个棋子。美国主张两岸“不战不和,不统不独”,力图无期限推迟中国统一。再加上日本“以台制华”为目的的政策,制约中国发展,遏制中国走向世界大国的步伐。美国和日本政府的介入,令本来属于中国内政的台湾问题面临国际化的局面。同时,由于近年美国加强对台售大规模武器以及其扩大在东亚的军力存在,使东亚地区的安全环境逐渐恶化,台湾问题不确定性的发展趋势使中国传统的睦邻外交政策受到威胁,国家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台湾问题阻碍着中美两国的关系的良性发展,也是现今最有可能导致中美直接发生军事冲突的焦点,中国由此不得不面临美国军事介入,国家的安全环境面临潜在的威胁。
为什么把台湾在国家的和平发展中看的这么重要呢?从世界地图上看,台湾地处中国大陆东南沿海,濒临日本,菲律宾,印尼等国,面向太平洋和南海,台湾海峡又是日本称之为石油“生命线”的中点和必经之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而且,台湾被称为祖国的宝岛,岛内自然资源丰富,岛周围的近海又有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潜力。另外,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等强权国家就利用台湾问题胁制中国,外国的介入非常明显,对我国的核心利益和国家尊严构成极大的威胁和损害,而且还会继续下去。可以说,如果不解决台湾问题,中国的和平发展即使其他所有指标都达到了,也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更不能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如果台湾问题不能和平解决,台海爆发战争,首先受波及的是我国的进出口业务,国际间的金融业务交流也将受到大幅影响。由于出口在我国经济中所占的巨大份额,即使是国内市场保持一定的增长率,我国的经济总量仍将受影响而减少。战争需要大笔的经费支出,耗费有限的资源,这将直接影响我国在经济建设上的资金投入,国内市场将形成通货膨胀,股票,房地产市场大幅下挫。战争中将对原有的基础设施造成破坏。中国大陆及台湾岛内的资产难以避免的外流。<一>美国介入台湾问题的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台湾属于中国的问题不仅做出明确表态,而且也把台湾排除在美国的“防御圈”外,其放弃台湾国民党政权。蒋介石惶惶不可终日,离开了美国,他决无可能守住这个孤岛。此时,大陆做“解放台湾”的准备。然而,两个重大情况改变了历史发展的走向:一是中苏两国签订友好条约,新中国“一边倒”的政策大局已定,美国对建立新的中美关系不再抱有希望;二是朝鲜战争突然爆发,这促使美国重新调整其东亚战略,同时也让美国找到了插手中国内部事务的“口实”。
1950年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并公开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在美国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案,组成“联合国军”开赴朝鲜的同时,6月29日,美国第七舰队进人台湾海峡,担负起“保护”台湾的任务。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是对新中国的公开挑衅,是对中国内部事务的公然干涉。这一事件,既是影响东亚局势的大事件,也是导致中美关系由徘徊、观望走向对抗的大事件。自此,拉开了中美交恶数十年的序幕,也使“台湾问题”随之而生。
如果说,美国是台湾问题的始作俑者,那么,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正是台湾问题的发端。其产生的后果和影响,贻害当时,困扰现在,将来的前景也难以预料。<二>美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立场
对于美国政府,台湾问题是其制衡中国崛起的一张牌,故近年来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的立场上也逐渐清晰化,那就是一方面遵守和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两岸任何一方单方面做出改变现状的行动;另一方面,处于冷战思维,暗地里却加大售台武器的力度,并强化“中国威胁论”,力图阻碍中国的统一进程。近年来,美国已进一步介入台湾问题,并为长期维持两岸分离的现状采取了一系列政治和安全措施,令两岸的局势发展进一步复杂化。美国反对中国大陆以武力改变台海关系现状,也反对台湾宣布法理独立,但默许其以“事实独立”的方式存在。
美国目的是要保持两岸“不统不独、不战不和”的局面,既便于美国控制台湾,又便于美国制约中国大陆。美国政府一方面既可宣布支持“一个中国”政策,声称对台的“三不”政策,同时又通过所谓“台湾关系法”,搞对台“军售”。可以说,美国既不愿看到“急统”,但也担心“急独”。这是美国两党基本认同的处理两岸关系的基本政策。
美国目前对台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在军事领域,将导致东亚地区的军备竞赛,使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大增。(2)在政治领域,虽然美国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但美台间的非官方的实质性关系却发展迅速,且美国国内不时传来“以台制华”和“协防台湾”的声音,这很大程度上一方面是出于美台政治体制模式相近,价值思维接近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基于遏止中国发展的需要,其影响就是使中美关系裹足不前,彼此间缺乏政治互信,进而导致两国民众的敌对。(3)区域合作领域,由于美国在亚太地区以美日同盟为战略支点,在台湾问题上,美国的立场和态度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和主导着日本对台态度,加大了中日在区域内合作处理国际事务的难度。
<三>美国对台湾问题政策的演变趋势
总的来看,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美国对台湾问题政策的基本框架不会改变,仍将以保持台湾海峡稳定,维持两岸现状为主要政策目标,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作用也将呈现基本稳定的态势。
从美国对华战略来看,美国以台制华的基本方针也不会有大的改变。美国在亚太地区担心的主要挑战之一,是中国力量的上升而引起的力量对比的变化。在美国看来,只要台湾继续保持与北京的分离,中国相当一部分力量和资源的增长就会被消耗在台湾问题上,中国的上升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阻滞。因此,美国不会放弃以台制华的努力,将继续推行介入即干涉政策,在对台军售、支持台湾加入某些国际组织一些问题上,甚至可能加大力度。
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实力和国际作用的增强,也会给中美关系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从中国的诉求来看,中国在未来很长的时期内,都将集中精力建设小康社会,维护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对中国来说十分重要。中国不会也不想把美国当成敌人,中国在对外关系上把中美关系置于重中之重的地位,致力于与美国发展建设性的合作关系。中国的这种态度和努力,会降低中美关系发生大的逆转的可能性,而中美关系的稳定和发展,无论对台湾分离主义势力,还是对美国国内某些反华势力借台湾问题兴风作浪都会起到很重要的抑制作用。
<四>如何看待美国对于台湾问题的影响 美国因素已经并将继续对两岸关系产生全面、深远的影响,表现在:(一)助长了岛内“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二)增强了台军的军事实力,是台湾当局“以武拒统”的主要靠山;(三)影响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不过美国因素在台湾问题上的影响力,并不是无限度地扩张的。它必然要受一些因素的制约。面对国家分裂的危险,中国在反“台独”、反分裂问题上,表现出最大的决心、最强硬的姿态,并做好了应付最复杂局面的准备。从军事上说,一旦“台独”得势,大陆将不惜采取潜艇封锁、导弹攻击直到登岛作战等方式,坚决粉碎“台独”企图,即便因此而导致中美对抗也在所不惧。
毫无疑问,解决台海问题,武力方式也并非最佳选择,推进和平统一,关键还是三条:一是靠发展,大陆要用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提升民族凝聚力;二是有耐心,“和平统一”只要能往前走,步子大小快慢都在其次;三是讲智慧,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谈,没准就找到一个好办法。
<五>中国解决目前台湾问题对策
维护我国领土完整是我国伟大复兴的光荣任务。从现实情况分析,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必然是一个长期、渐进而复杂的过程。因此,采取正确的维权路径就显得非常重要。而美国因素是台湾问题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可以采取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切实加强国家经济建设
从总体上看,要通过大力发展本国经济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经济实力,一是可以为国家进一步壮大自身的军事力量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可以增加我国对美国的威慑力。
(二)加强与美国的沟通与对话
由于国际形势发生变化,自911事件以来,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出现了新的情况,即中美关系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而两岸关系却朝坏的方向发展。9.11事件以来,美国把反恐斗争置于首要世界战略目标;加以朝核问题使美国穷于应付,求助于六国会议,特别是有求于中国从中发挥重要作用。美国因素在台海问题中的这类积极作用的一方面,可以而且应该加以利用,但须强调指出,这种积极作用是有限的。所以,不能指望美国会帮忙促进两岸“统一”,因为“和平统一”纯属一国的内部事务,不应该有外人插手。实现和平统一,应该立足于两岸中国人的努力。
(三)积极准备,以待时机。
至今为止,我们在台海问题上没见过任何清晰有效、能让潜在冲突各方都信服的共同战略思考,台海战争之所以基本接近不可避免,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冲突各方战略目标既矛盾,又缺少协调的机制,最终只能让势态不断加剧走向战争。所以我们应该积极为战争做好准备。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要要求和结果。只有两岸完成了完全统一,才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所以我们在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当中,要积极地为实现两岸最终统一创造条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完成两岸的统一,这才是所有中国人的愿望,也是海外几千万华人华侨的心愿。采取积极措施,适时制定相应方针政策,应对各种威胁与挑战。总之,和平崛起是中国走向强国之路的必然选择,而台湾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成为挑战中国和平崛起大战略的致命多米诺骨牌,这是中国人民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我们只有认识到台湾问题的危险性,向最好的方向努力,做最坏的打算,以百分之百的勇气和努力去认真对待,才能为和平崛起战略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我们应该要相信也必须相信,将来的某一天台湾会回到祖国的怀抱,鲜艳的五星红旗会在台湾岛的上空迎风飘扬。
第四篇:浅析人的因素对商品质量的影响
浅析人的因素对商品质量的影响
摘要:商品质量是衡量商品价值的标准,所以商品质量尤为重要。本文中列出了几种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其中通过举例对人的因素如何影响商品质量进行了较详细的说明。考虑到商品的质量问题,企业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还是要尽量避免人为因素,不能影响商品质量。
关键字:商品质量,影响因素 商品质量
1.1 商品质量的概念
商品质量是衡量商品使用价值的尺度,这个尺度是人们在实践中得出的科学结论。我国国家标准GB6583—1986中对质量的定义是: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我国商品学界一般认为,商品质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商品质量是指商品具有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和特征的总和。狭义的商品质量是指商品具有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的总和,因此广义的商品质量包括狭义的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两方面的内容。
1.2 商品质量的影响因素
首先,生产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有原材料因素,原材料是生产商品的物质基础,它对商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原材料的成分、结构、性质不同,使得商品质量也不同。并且要合理的利用原材料,在生产中决不能把节约原材料同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对立起来。不能把节约与偷工减料等同。另一个影响因素是生产工艺。生产工艺主要是指产品在加工制造过程中的配方、操作规程、设备条件以及技术水平以及科学的组织生产等。生产工艺对商品质量同样起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流通过程中也有一些因素影响商品质量。流通过程指的是商品脱离生产领域,尚未进入消费领域,也就是说商品从生产者手中到消费者手中这一过程。商品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首先肯定离不开运输。因此,运输过程中,如果不妥善保管好商品,商品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通常运输距离越远,时间越长,气候条件和道路状况越差,运输方式和运输工 具选择得不合理,对商品质量的影响就越大。如果是远距离运输,又或者说目前无法全部销售出去,结果就会涉及到影响商品质量的另一个因素——储存因素。时间越长、环境条件越差、储存技术与措施越不到位,商品质量就越容易发生变化。在流通过程中,第三个对商品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是搬运装卸。搬运装卸影响商 品质量主要也装卸工具和装卸方式有关。装卸不当,商品会发生碰撞、跌落、倒置、破碎、散失等问题,导致商品质量下降。
再次,除了生产过程、流通过程会对商品质量产生影响外,其实我们在使用过程中,有些因素同样也会影响商品质量。如果使用方法不当,环境条件不利,违反了规定要求,不仅损坏了商品,降低了其使用价值,而且还有可能危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最后,在影响商品质量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人的因素包括人的质量意识、责任感、事业心、文化修养、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等。其中,人的质量意识、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对商品质量的影响更为重要[1]。案例分析
2.1 瘦肉精事件
河南省孟州市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生猪,有毒猪肉流入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事件经相关媒体曝光后,引发广泛关注。央视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播出了一期《“健美猪”真相》的特别节目,其中披露了河南济源双汇公司收购使用含“瘦肉精”猪肉的事实。据央视记者调查,在河南省孟州市、沁阳市、温县和获嘉县调查了十几家养猪场,发现几乎家家都在使用“瘦肉精”,添加量大小不一,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
瘦肉精是一类动物用药,有数种药物被称为瘦肉精。将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但因为考虑对人体会产生副作用,各国开放使用的标准不一。“瘦肉精”能使猪提高生长速度,增加瘦肉率,猪毛色红润光亮,收腹,卖相好;屠宰后,肉色鲜红,脂肪层极薄,往往是皮贴着瘦肉,瘦肉丰满。
瘦肉精对人体有极大的危害,食用注入过量瘦肉精的猪肉会产生中毒现象,对人的身体有很大的影响。2.2 人的因素分析
瘦肉精的案例我们都非常熟悉,猪肉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食材,猪肉出现质量问题,必然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质量事故,分析看来就是受人的因素影响。
由于使用过量瘦肉精的猪肉销量好,利润高,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不法商贩采取这种手段追求更高德的收益。据调查,使用瘦肉精的猪肉利润比原来高50%。出现这种现象重要是因为这些商贩缺少质量意识,一味的追求利润而忽略了添加瘦肉精的不健康猪肉会对市场、对社会产生多么恶劣的影响。这些商贩的做法及其不道德,不负责任。另外还有一点,因为我国的质量监督体系不是很完善,质量管理水平不高,所以让这些不法商贩钻了空子,获取不义之财。总结
类似瘦肉精事件的食品质量安全事故非常多,在这些事故中,人的因素都是主要原因。因为在影响商品质量的很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也是起最主要作用的。所以我们要重视人的因素对商品质量的影响,提出一些有助于减轻人为因素对商品质量影响建议。首先要增强质量意识,让商品生产者充分认识到商品质量的重要性;其次要推行严格的质量责任制度,严厉处罚那些认为引起商品质量不合格的行为;最后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质量法制建设,将质量监督管理上升到法律层面。
总的来说,人的因素对商品质量的影响因为其较大的灵活性和差异性较难控制,但是通过上述做法,希望能够减少因人为因素而产生的质量事故。
参考文献
[1]万融 商品学概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70-71 [2]扬帆 双汇“瘦肉精”事件的教训和反思[J] 行业纵横,2011,5(265)
第五篇:美国因素对台湾问题的影响
关于美国因素对台湾问题的影响
土木093: 宋昌 091552 郑兴华 090543 王海涛 090896 [前言]台湾问题本纯属中国的内政问题,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始终受到复杂的国际因素的影响。美国出于自身利益需要,介入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是台湾问题产生、发展和至今得不到解决的主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台湾问题归根到底来说是美国问题。在台湾问题上的政治博弈,主要是与美国的博弈。朝鲜战争之后,美国公然介入台海局势,对蒋氏父子改遗弃为利用。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对台政策才作出了必须的战略修正,“中国必将统一,但不是现在”,是1978年美国检讨分析对台政策之后的结论。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因素无时不在,只能正视,无需回避。九五、九六台海危机逐渐平复之后,美国政府对中国政府以及13亿中国人民“不惜一切代价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意志,有进一步深刻的印象和体验。
[关键词] 台湾问题 美国因素 发展趋势 对策 看法
一、美国介入台湾问题的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台湾属于中国的问题不仅做出明确表态,而且也把台湾排除在美国的“防御圈”外,其放弃台湾国民党政权。蒋介石惶惶不可终日,离开了美国,他决无可能守住这个孤岛。此时,大陆做“解放台湾”的准备。
然而,两个重大情况改变了历史发展的走向:一是中苏两国签订友好条约,新中国“一边倒”的政策大局已定,美国对建立新的中美关系不再抱有希望;二是朝鲜战争突然爆发,这促使美国重新调整其东亚战略,同时也让美国找到了插手中国内部事务的“口实”。
1950年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并公开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在美国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案,组成“联合国军”开赴朝鲜的同时,6月29日,美国第七舰队进人台湾海峡,担负起“保护”台湾的任务。
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是对新中国的公开挑衅,是对中国内部事务的公然干涉。这一事件,既是影响东亚局势的大事件,也是导致中美关系由徘徊、观望走向对抗的大事件。自此,拉开了中美交恶数十年的序幕,也使“台湾问题”随之而生。
如果说,美国是台湾问题的始作俑者,那么,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正是台湾问题的发端。其产生的后果和影响,贻害当时,困扰现在,将来的前景也难以预料。
二、美国因素介入台湾问题
(一)美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立场
对于美国政府,台湾问题是其制衡中国崛起的一张牌,故近年来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的立场上也逐渐清晰化,那就是一方面遵守和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两岸任何一方单方面做出改变现状的行动;另一方面,处于冷战思维,暗地里却加大售台武器的力度,并强化“中国威胁论”,力图阻碍中国的统一进程。近年来,美国已进一步介入台湾问题,并为长期维持两岸分离的现状采取了一系列政治和安全措施,令两岸的局势发展进一步复杂化。美国反对中国大陆以武力改变台海关系现状,也反对台湾宣布法理独立,但默许其以“事实独立”的方式存在。
(二)美国底线“不统不独”的基本政策
美国目的是要保持两岸“不统不独、不战不和”的局面,既便于美国控制台湾,又便于美国制约中国大陆。美国政府一方面既可宣布支持“一个中国”政策,声称对台的“三不”政策,同时又通过所谓“台湾关系法”,搞对台“军售”。可以说,美国既不愿看到“急统”,但也担心“急独”。这是美国两党基本认同的处理两岸关系的基本政策。
(三)美国对台政策的影响
美国目前对台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在军事领域,将导致东亚地区的军备竞赛,使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大增。(2)在政治领域,虽然美国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但美台间的非官方的实质性关系却发展迅速,且美国国内不时传来“以台制华”和“协防台湾”的声音,这很大程度上一方面是出于美台政治体制模式相近,价值思维接近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基于遏止中国发展的需要,其影响就是使中美关系裹足不前,彼此间缺乏政治互信,进而导致两国民众的敌对。(3)区域合作领域,由于美国在亚太地区以美日同盟为战略支点,在台湾问题上,美国的立场和态度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和主导着日本对台态度,加大了中日在区域内合作处理国际事务的难度。
三、美国对台湾问题政策的演变趋势
总的来看,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美国对台湾问题政策的基本框架不会改变,仍将以保持台湾海峡稳定,维持两岸现状为主要政策目标,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作用也将呈现基本稳定的态势。
从美国对华战略来看,美国以台制华的基本方针也不会有大的改变。美国在亚太地区担心的主要挑战之一,是中国力量的上升而引起的力量对比的变化。在美国看来,只要台湾继续保持与北京的分离,中国相当一部分力量和资源的增长就会被消耗在台湾问题上,中国的上升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阻滞。因此,美国不会放弃以台制华的努力,将继续推行介入即干涉政策,在对台军售、支持台湾加入某些国际组织(如WHO)等一些问题上,甚至可能加大力度。
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实力和国际作用的增强,也会给中美关系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从中国的诉求来看,中国在未来很长的时期内,都将集中精力建设小康社会,维护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对中国来说十分重要。中国不会也不想把美国当成敌人,中国在对外关系上把中美关系置于重中之重的地位,致力于与美国发展建设性的合作关系。中国的这种态度和努力,会降低中美关系发生大的逆转的可能性,而中美关系的稳定和发展,无论对台湾分离主义势力,还是对美国国内某些反华势力借台湾问题兴风作浪都会起到很重要的抑制作用。
四、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美国对于台湾问题的影响
美国因素已经并将继续对两岸关系产生全面、深远的影响,表现在:
一、助长了岛内“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
二、增强了台军的军事实力,是台湾当局“以武拒统”的主要靠山;
三、影响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不过美国因素在台湾问题上的影响力,并不是无限度地扩张的。它必然要受一些因素的制约。
面对国家分裂的危险,中国在反“台独”、反分裂问题上,表现出最大的决心、最强硬的姿态,并做好了应付最复杂局面的准备。从军事上说,一旦“台独”得势,大陆将不惜采取潜艇封锁、导弹攻击直到登岛作战等方式,坚决粉碎“台独”企图,即便因此而导致中美对抗也在所不惧。
毫无疑问,解决台海问题,武力方式也并非最佳选择,推进和平统一,关键还是三条:一是靠发展,大陆要用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提升民族凝聚力;二是有耐心,“和平统一”只要能往前走,步子大小快慢都在其次;三是讲智慧,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谈,没准就找到一个好办法。
五、中国解决目前台湾问题对策
维护我国领土完整是我国伟大复兴的光荣任务。从现实情况分析,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必然是一个长期、渐进而复杂的过程。因此,采取正确的维权路径就显得非常重要。而美国因素是台湾问题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可以采取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切实加强国家经济建设
从总体上看,要通过大力发展本国经济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经济实力,一是可以为国家进一步壮大自身的军事力量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可以增加我国对美国的威慑力。
(二)加强与美国的沟通与对话
由于国际形势发生变化,自911事件以来,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出现了新的情况,即中美关系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而两岸关系却朝坏的方向发展。9.11事件以来,美国把反恐斗争置于首要世界战略目标;加以朝核问题使美国穷于应付,求助于六国会议,特别是有求于中国从中发挥重要作用。美国因素在台海问题中的这类积极作用的一方面,可以而且应该加以利用,但须强调指出,这种积极作用是有限的。所以,不能指望美国会帮忙促进两岸“统一”,因为“和平统一”纯属一国的内部事务,不应该有外人插手。实现和平统一,应该立足于两岸中国人的努力。
(三)积极准备,以待时机。
至今为止,我们在台海问题上没见过任何清晰有效、能让潜在冲突各方都信服的共同战略思考,台海战争之所以基本接近不可避免,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冲突各方战略目标既矛盾,又缺少协调的机制,最终只能让势态不断加剧走向战争。所以我们应该积极为战争做好准备。
我们应该要相信也必须相信,将来的某一天台湾会回到祖国的怀抱,鲜艳的五星红旗会在台湾岛的上空迎风飘扬。
参考文献
[1] 苏格.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M].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 [2] 楼耀亮著.地缘政治与中国国防战略[M].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2 [3] 高民政著.台湾政治纵览[M].华文出版社, 2000 [4] 宋连生,巩小华等编著.对峙五十年[M].台海出版社, 2000 [5] 夏旭东,王书中主编.走向21世纪的中美关系[M].东方出版社, 1996 [6] 李义虎,中国崛起与国家统一的外部环境[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