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原创】2014秋人教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梳理探解读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本文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梳理探究”模块第二课。近些年来,由于学生对“对联”这方面的知识比较陌生,又基本没进行专门训练,所以从全国范围看,学生答“高考对联题”并不理想,得零分者比比皆是。因此,我认为不能忽略本模块的教学任务。在本模块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语言的实际运用,力求把教学建立在学生可接受的层面上,边讲边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把读对联和写对联结合起来,坚持用学生的实践引领学生学习;力求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和乐学的境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对联方面的主要知识,把握对联的灵魂,会做简单的属对练习。
2.过程与方法:通过例句有顺序地了解对联知识,运用学到的对联知识进行属对练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热爱传统文化,在语文实践中发展思维,提高文采。
二、教学重点
了解对联方面的主要知识。
三、教学难点 对联欣赏和属对练习。
四、教学关键
让学生掌握对联知识树,鼓励学生创作对联,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热情。
五、教学过程(一目标诊测
对句填空:座上珠玑昭日月,(预设:堂前黼黻焕烟霞;(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二实施目标
1.导入:补写对联,属于高考考点“语言文字运用”中的“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部分。
2.基础知识学习。
(1对仗是对联的基本要求。对仗:①字数相等②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数词对数词等。③平仄相对(音韵和谐。对仗非常工整的,叫严对。
例1: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例2:一尘(全不染,甲子(任翻腾。
例3:一畦(qí(平春韭绿(lǜ(仄,十里(lǐ(仄稻花香(xiāng(平。
过渡:也有宽对,要求不太严的,因为形式毕竟是为内容服务的,人们看对联,主要还是看意思。
例4:人生贵在有追求,哪怕脚下路悠悠。(也叫流水对,又叫串对。(2对联的灵魂还是“意趣”。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样式。读对联,赏对联,给人们带来无穷乐趣。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预设:化静为动,写出了傍晚洞庭湖上的壮丽景色,具有独特的美感,妙趣横生。
小结:从炼字角度看,对联又是浓缩的艺术。
过渡:可见,对联的灵魂还是“意趣”。意趣新奇了,形式上还可以适当放宽要求。我最喜欢的一副对联出自古典名著《红楼梦》: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意趣:因为我是农村长大的,所以见到这种意境的对联,就爱不释手。3.那么,从内容上看,上下联的关系一般有几种情况呢? 对仗就上下联(出句、对句或叫上比、下比在意义上的联系一般可分为三种。(1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或相关。这是对联运用较多的一种形式,内容主要是构成并列关系,上下联各写一事,又和谐地统一在一个意境之中。如“月圆花好人长寿,物阜民康国富强”。上下联内容互相补充,统一在祖国大好形势这一意境里,表现了人寿年丰,国富民强的主题。
正对要避免“合掌”,如同人的左右手完全重合在一起。“合掌”是对联的大忌,它有两个标志:一是大量使用同义词;二是上下联内容完全相同。如“呕心”对“沥血”、“神州”对“华夏”、“普天”对“举国”、“树新人”对“育幼苗”等,在对仗中都是不允许的。
(2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意思相互映衬,体现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性,把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刻。如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上联表现对敌人的恨,下联表现对人民的爱,爱憎分明,表现了鲁迅的伟大人格。又如徐特立赠青年联“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上联勉励青年多读有益之书,下联告诫青年莫做有害之事,目的都是为了修身养性,献身社会。
(3串对:又称“流水对”,像流水一样连贯自然,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如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有动作的连贯,也有事件的承联。又如格言联“少壮不经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上联讲原因,下联讲结果。虽然没有关联词,但因果关系显而易见。
用VCD和幻灯举例巩固知识点,丰富课堂内容,加深印象: ①意思相关: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清水池塘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正对
②意思相对: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驱驰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正对 ③意思相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反对 ④意思相承: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串对 还有几种,如联珠对等,因为奇特,不在这里介绍了。
4.横批,是对对联内容的提炼和概括,一般四个字。如果对联意思非常突出,不用横批也可以。
5.贴对联。上联贴哪面?(预设:按左上右下的顺序贴对联有哪些名称? 预设:楹联,对子,春联,还叫“桃符”。
小结:对联除了讲究对仗外,还要注意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对比等。横批,是对对联内容的提炼和概括。可见,写对联也能发展思维,提高文采,所以古人经常进行属对练习。
(三对联创作练习与重点知识检测 家兴旺,国兴旺,国家兴旺;(出句 补写对句:((对句
参考答案:人安乐,民安乐,人民安乐。天回春,地回春,天地回春。
妻平安,子平安,妻子平安。家团圆,人团圆,家人团圆 高考参考答案: 人团结,民团结,人民团结。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四作业
做以下两道高考题。
六、高考链接
2004年高考全国卷对联题,所给均为上联,二选一:其一:扫千年旧习,(;祖国江山好,(其二: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参考答案:1.树一代新风;大地气象新。2.莺歌燕舞万里江山换新颜。课堂小结:对子似易成,英才一挥而就;佳句实难得,学子千虑以求。
第二篇:精品教案--人教必修1 抗日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教学案例
一、《课标》内容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事实。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运用:结合当前时事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有关录象和历史图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的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战这两方面的问题;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本课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2)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以此培养和发扬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
三、教学准备
搜集与抗战相关的图片、影视资料和相关文字材料等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学情分析
由于初中生对抗日战争史的学习比较充分,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比较熟悉,但是主要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高中教学要在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加强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和历史地位及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理性思考。
五、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回顾—讨论—探究—反思”的互动教学模式,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活动为实现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使每个学习者都经历一个主动的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
六、重点、难点
重点:日军的滔天罪行、全民族的抗战、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难点: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高亢激昂的歌曲是——(学生回答:《义勇军进行曲》。)我们每周升国旗仪式必唱的国歌,多么熟悉的旋律。《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主要是因为什么?(日本侵略,民族危机严重)中华民族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抗日救亡)让我们共同走进那不堪回首的岁月,走进伟大的抗日战争。
本节课我们通过回顾历史、探究历史和感悟历史三个主题来纪念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回顾历史——血腥野蛮地侵略
1、侵华事变:
(由于高中生对抗战史的主要事实比较清楚,本目主要采取学生回顾的方式进行。)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最惨无人道的野蛮侵略,同学们,你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抗日战争史,请你们回顾:日本帝国主义在三四十年代对中国发动了哪些侵华事变?对中国人民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在学生回答后,课件打出:《中华民国图》,在图中相应位置闪动出现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伪满洲国、华北事变、七七事变等侵华事变,中国大片国土沦丧,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思考】:“小”日本为何侵略“大”中国?
(1)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课件打出“国策基准”的材料)。
(2)经济原因:自然条件的限制;摆脱经济危机。
(3)外部原因:国际社会的绥靖之风和国共内战。
(过渡)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犯下了滔天罪行。
2、滔天罪行:
南京大屠杀:出示相关图片如累累白骨、杀人比赛(向井和野田在进南京城前谁先杀100人,野田杀了105人,向井杀了106人),突出遇难者300000人。
(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诵下列这首诗)
凝视300000,——
“3”后面是一个个“o”(零)吗?
不——分明是一颗颗屈死的头颅,正面对屠刀,怒目相看!
凝视300000,——
“3”后面是一个个“0”(圈)吗?
不——分明是一根根高悬的绞索,东条英机们 ,不正吊死在耻辱柱上?!
凝视300000,——
字字在喷火,声声在呐喊:
多行不义必自毙,血债定要用血来偿还!
3、潘家峪惨案:现场一角等图片,死难者1200余人。
4、七三一细菌部队:出示活体实验、2003年中毒后李贵珍等相关图片。
27万——侵华日军实施细菌战致死中国民众27万多人(日本学者认为,这是相当保守的数字,他们认为,死于侵华日军细菌战的中国人多于日军于1937年在南京制造的大屠杀人数);
3000公斤——侵华日军“731部队”每年可以生产出3000公斤的纯细菌(每135克的纯细菌就可以使400平方公里之内的所有水源遭到污染,每年的生产量足以污染全中国的水源);
3000人——侵华日军“731”部队用活人作试验人数(仅日方承认的);
【讨论】同学们在看了这些图片之后一定深有感触,请用一句话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学生回答)。【学思之窗】是什么使他们从人变成了野兽?
(武士道精神、灭亡中国,泯灭中国人民的抗战意识)。
我们经常说,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我要说在中国近代史上,中日两国是一衣带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战败投降,在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中,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以最野蛮、最残暴、最惨绝人寰、最没有人性的手段进行着大破坏、大屠杀,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神州在流血,中华在哭泣。偌大的中国乌云密布,哀鸿遍野。泱泱中华,面临亡种灭国的危机。
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那个时代有血性的中国人,你该怎么做(学生回答)?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课件打出:以下材料
材料一 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1937年7月8日)材料二 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
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共赴国难,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此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二、探究历史——不屈不挠地抗争
1、探究一:如何看待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新闻发布会:将班级分成两个大组分别代表国共双方】请分别代表国共双方阐述自己对抗战的贡献。
材料一:
正面战场:从1937年7月开始,国民党军队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驾,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先后有70余名将军战死在沙场,其中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8名上将;吴克仁中将(67军军长)冯安邦中将(42军军长)等32名中将;邹绍孟少将(124师参谋长)王凤山少将(暂45师师长)等32名少将。材料二:
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同时,敌后抗日军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部队伤亡60余万人,解放区人民群众伤亡600余万人。材料三: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学生发言后小结:
国民党正面战场:(1)抗战:卢沟桥抗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播放有关影象资料);中国远征军远征缅甸。(2)评价:积极抗日,粉碎了日军速决战的计划;节节败退(片面抗战路线)。(先在课件上打出证明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抗战的有关数据,让学生总结概括国民政府抗战的评价。最后打出胡锦涛主席《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国民党抗战的评价加深学生印象。)
共产党敌后战场:全面抗战路线;建立敌后根据地;重大战役:平型关战役(抗战初期第一次胜利)、百团大战(主动出击的大规模战役)、回民支队的抗战。(课件展示有关中国共产党军队抗日的有关数据,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两大战场之间的关系: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2、探究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谜语大家猜】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打一历史人物)。(屈原、苏武、共工)(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2)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3)国民党爱国官兵的英勇抗战;
(4)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和配合(苏联的援助、美国的原子弹);(5)日本发动的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3、探究四: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课件:展示相关材料,学生阅读后发言)。材料一: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那将是日军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 材料二: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伤亡3500万人,死亡20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62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美国死亡40.5万人;英国死亡37.5万人。
学生发言后总结:
(1)第一次反帝斗争完全胜利;
(2)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心,为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3)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4)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三、感悟历史——让历史告诉未来
60多年过去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那场罪恶的侵华战争到底给中日两国带来了什么?中日两国的人们对待战争的态度又如何?
课件:展示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图片、西德总理勃兰特在波兰下跪图片
(图片配文字:同样是祭拜,相似的事件,不同的形式,迥异的内容。德国人跪下了,跪在了受难者墓前,跪得是那么的坦诚;日本人却站着,站在了凶手的牌位下,站得是那么的孤傲。同样举起过屠刀,也同样放下了凶器。德国人正视历史、尊重历史,用真诚换取理解,融入欧洲,强大自身;日本人无视历史、歪曲历史,用丑恶掩盖罪恶,一意孤行,伤害四邻。有的人下跪了,他显得更崇高;有的人还站着,他看着更卑微;有的人为尊严,有的人为生存;有的人毫无廉耻,有的人荒诞不经……下跪,意味着什么?你又为什么而下跪?参拜,又意味着什么,惨死在日本屠刀下的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能听到同样的忏悔?)
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是日本不愿正视历史,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表现之一。你还知道哪些表现?(日本篡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等)
中国:赵薇日本军旗装图片(我不懂这段历史)
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诉讼原告团团长兼总代表、2002年十大人物之一的王选图片
(颁奖词:“她用柔弱的肩头担负起历史的使命,她用正义的利剑戳穿弥天的谎言,她用坚毅和执著还原历史的真相。她奔走在一条看不见尽头的诉讼之路上,和她相伴的是一群满身历史创伤的老人。她不仅仅是在为日本细菌战中的中国受害者讨还公道,更是为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规则寻求支撑的力量,告诉世界该如何面对伤害,面对耻辱,面对谎言,面对罪恶,为人类如何继承和延续历史提供了注解。”)
(只要有两个王选这样的女人,就可以让日本沉没。——美国历史学家谢尔顿·h·哈里斯。下一个“王选”,会是你吗?)
【课堂感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得到哪些感悟? 我们应该怎么做?
(历史不能忘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好好学习,报效国家)
课后探究(两题任选一题): 1、2005年,香港人大代表朱幼麟向全国人大递交了《我国国家级、国际化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议案。请你就抗日战争设计一项国家级、国际化的纪念活动(包括活动形式、设计理念及设计理由等)。
2、阅读下列材料:
法国一位名叫切尔西的女记者对日本广岛和中国的南京两个灾难深重的城市纪念活动进行了记录,现摘抄一些:
广岛:被原子弹轰炸的残骸都保存完好;
南京:难以找到当年屠城遗址。
广岛:2001年,公布原子弹受害者221893人,精确到个位。
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34万以上,纪念馆“哭墙”上只刻有3000个死者的名字;
广岛:每年8月6日,举行悼念大会,8月15日,钟声汽笛鸣响,工厂、学校、机关停止一切工作,全城哀悼;
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从1985年才开始,1997年才有了拉响防空警报和车船汽笛的做法,除了悼念大会会场,鲜见肃立默哀场面。
广岛:参加纪念大会人数有5万多人,占全市人口的1/21。
南京:参加纪念大会人数2000人左右,最多不到一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2800或1/500……
第三篇:人教高中语文必修2囚绿记教案(范文模版)
囚绿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本文中的重点字词,如“涸澈”、“揠苗助长”、“淅沥”、“婆娑”、“猗郁”、“蕈菌”等。
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及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想思考的语句)入手把握主旨的方法。
2.能揣摩抒写绿的形象的句子,探究绿的内涵。
3.能通过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说出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情感目标: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理解绿的内涵和写作意图。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圈点批注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历史上范蠡助勾践灭吴,后与西施泛舟齐国的故事吧!(听过)其实在我国文学史上也一个与范蠡同名的伟大人物。作家巴金曾这样评价他,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那么,“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陆蠡。(板书课题及作者)听到巴金这般动情地赞颂,同学们一定也想更多地了解陆蠡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陆蠡、拜读他的这篇代表作,去触摸他那高尚的灵魂。
二、走近作者
陆蠡(1908一1942),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而且是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原名陆考原,学名陆圣泉。陆蠡是他的笔名。天台平镇岩头下村人。资质聪颖,童年即通时文,有“神童”之称。现代散文家,革命家,翻译家。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曾翻译俄屠格涅夫《罗亭》,英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法拉芳登的《寓言诗》和拉马丁的《希腊神话》。
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仅有34岁的陆蠡就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19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三、研读课文
1、解题
本文题目“囚绿记”作何解释?“囚绿”是怎么回事?作者为什么“囚绿”?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高声朗读、轻声朗读、一个人读,找同桌一起读等不同形式)自由朗读课文(阅读过程中注意圈点生字词)。
明确:“囚绿记”,是指记述“囚绿”的过程。
“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在文中指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让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
“囚绿”,是因为喜爱。这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抑郁、不顺心的人对爱、幸福和美好深深的追求而采取的行动。
2、作者叙述了一件怎样的事情?请用一句话作简要概括。
明确:作者叙述自己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
3、再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在横线上分别填出能概括文章各个部分的内容的字。并说明作者在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
板书:(1—4)寻绿(选择可以看见绿色的房间)→ 热切追求(5—7)赏绿(享受房间的绿色)→ 喜欢满足
顽强抗争
囚绿记(8—12)囚绿(囚住绿色)→ 爱绿至极
(13)释绿(点明主旨)→诚挚祝福
向往光明
(14)怀绿 → 惦念牵挂
4、研读“囚绿”部分。
①通过对文章内容由概括到具体地了解,可以看出作者对绿有着怎样的感情?(喜爱之情)既然作者“囚绿”是因为爱绿,那么作者为何对绿情有独钟呢?
明确:“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囚住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②“囚绿”是爱绿的表现,“囚绿”之前作者的哪些举动反映了他对绿藤的喜爱?找出相关语句,并作适当批注。
明确:租房时尽管房间低矮狭小,炎热简陋,因为有绿,陆蠡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
“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我希望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话。”
“我快活地坐在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舞姿。” ③被囚之前后,绿藤的生长状况如何?
明确:被囚之前:枝叶舒展,舞姿婆娑。
被囚之后:“它依旧伸长,依旧攀援,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第二课时
一、研读“囚绿”部分
1、你如何评价陆蠡对绿藤因爱而囚的这种举动?
明确:陆蠡爱绿,说明他热爱生活,追求光明和理想,值得称道;但是,因爱而占有,反而是被爱者难以自由生长,甚至萎缩,对绿藤造成伤害,又流于自私和残忍,是一种畸形的情感。
2、对于绿藤被囚前后的生态变化,你会想些什么?
明确:爱自由是生命生命与生俱来的天性,应该让生命在自然中生长。人为的约束会使生命力萎缩。爱有时也会带来伤害。真爱是欣赏而非占有。
3、绿藤被囚后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给你怎样的启示?
明确:被囚后,绿藤的尖端总指向窗外,显示出它不屈不挠的反抗意识,折射出它追求光明和自由的精神,展现了他不可侵犯的生命尊严。(我们也要不屈服于逆境,要追求生命的阳光。)
板书:顽强抗争(生命的尊严不可侵犯)
二、研读“释绿”部分。(第12-13节)
学生讨论:由作者“释绿”的时间和地点,你联想到什么?
教师穿插介绍陆蠡有关事迹:1935年作者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小海沦陷后,他留沪主持该社工作。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说,被捕,刑审数月,受尽酷刑,英勇不屈,被日寇秘密杀害。
教师明确:“释绿”这部分是文章的主题所在,在这里,作者从“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那种顽强抗争的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中仿佛也照见了自己的性格和命运。作者后来“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珍重地开释”表明了他发自内心深处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
板书:向往自由(呼唤自由和光明)
三、深入探究:
联系作者的生平、《囚绿记》写作的时代背景,结合课文里的关键语句,进一步探讨绿的象征意义,把握本文的写作主旨。
在文中,陆蠡说,“绿色是多宝贵的啊!”“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以往许多不快的记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向它致诚挚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这些话如何理解?
明确:陆蠡生活的时代:民族衰微,社会黑暗,民不聊生。他不满于人吃人的丑恶现实,一生追求进步,他的不少作品,像《竹刀》等都反映了这种思想倾向;而奋斗的历程又充满艰辛和坎坷,他不免感觉疲惫和痛苦。这可爱的“绿”使“我”感受到生命的美丽和愉悦,“我”暂时忘却了痛苦和烦恼,沉浸在生命的宁静与淡淡的喜悦中。绿象征了作者心中的自由、光明、幸福、希望和理想,这一切对他都弥足珍贵。《囚绿记》的写作年代:作者正在“孤岛”上海,抗战正酣,他怀念北平的常春藤,怀念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实际上不尽之意自在言外。赞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就是歌颂忠贞不渝的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正是“绿”深层的象征意义。“真诚祝福”,也是作者期望沦陷的祖国山河,早日摆脱日寇的蹂躏,重获光明自由。由爱而囚,由囚而放、而怀念,一波三折,其间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令人动容,令人叹惋!
四、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本文写法上的特点:
第一,物我互观,尽显性灵。作者只身独处,选择了与绿枝条对话、沟通心灵的方式排遣寂寞,所处一室虽小,而精神天地甚宽;景物本无性灵,进入作者 有情的视野,便活了起来,成为“我”的朋友。景物被赋予性灵,文章即生华彩。
第二,叙事有波澜。如果只写作者与绿枝条的“心灵絮语”而无甚变化,则流于平淡。奇妙的是文章写出了作者心情的起伏和绿枝条的命变化,作者始而欣喜,继而魔念生长,囚禁绿枝条,最后放生。由寻绿、观绿、囚绿、放绿到怀绿,五个阶段较为分明,其间波澜起伏。
第三,含蓄蕴藉,深沉厚重。作者与绎枝条的命运有某些相似之处,同处一室,同被囚禁,体验到生的欢欣、生的艰辛;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这也应该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直接原因,但这种心绪表现得非常隐蔽,文章之“巧”由此而来。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如标题和重点语句来理解文章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用在各种体裁的文章阅读中。同时,我们从作者描写的“常春藤”这种微小的生命体中感悟到了生命的气息,感悟到了心灵净化、品质提升的可贵。我们也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多多发现、挖掘生活中的美!
六、课外延伸:阅读《陆蠡故居》(见读本),并作适当批注。
第四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2.2对数函数教案
课题:§2.2.1对数 教学目的:(1)理解对数的概念;(2)能够说明对数与指数的关系;(3)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教学重点:对数的概念,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对数的起源)价绍对数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对数的兴趣,培养对数学习的科学研究精神. 尝试解决本小节开始提出的问题. 新课教学
1.对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那么数叫做以为底的对数(Logarithm),记作:
— 底数,— 真数,— 对数式
说明: 注意底数的限制,且;
;
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
思考: 为什么对数的定义中要求底数,且;
是否是所有的实数都有对数呢?
设计意图:正确理解对数定义中底数的限制,为以后对数型函数定义域的确定作准备. 两个重要对数:
常用对数(common logarithm):以10为底的对数;
自然对数(natural logarithm):以无理数为底的对数的对数. 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对数式
指数式 对数底数 ←
→ 幂底数 对数
←
→
指数 真数
←
→
幂 例1.(教材P73例1)巩固练习:(教材P74练习1、2)
设计意图:熟练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加深理解对数概念. 说明:本例题和练习均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完成,并指出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对数的性质(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P73例2,指出其中求的依据;
独立思考完成教材P74练习3、4,指出其中蕴含的结论 对数的性质
(1)负数和零没有对数;(2)1的对数是零:;(3)底数的对数是1:;(4)对数恒等式:;(5).
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引入对数的必要性;
指数与对数的关系;
对数的基本性质. 作业布置
教材P86习题2.2(A组)第1、2题,(B组)第1题. 课题:§2.2.1对数的运算性质 教学目的:(1)理解对数的运算性质;
(2)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3)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以及对简化运算的作用.
教学重点:对数的运算性质,用换底公式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 教学难点:对数的运算性质和换底公式的熟练运用.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对数的定义:; 对数恒等式:; 新课教学
1.对数的运算性质
提出问题:
根据对数的定义及对数与指数的关系解答下列问题:
设,求;
设,试利用、表示·.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解答,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评析,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得出对数的运算性质1,并引导学生仿此推导其余运算性质)
运算性质:
如果,且,,那么:
·+;
-;
.
(引导学生用自然语言叙述上面的三个运算性质)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P75例3、4,;
设计意图:在应用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
完成教材P79练习1~3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反馈学生对对数运算性质掌握的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利用科学计算器求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的值
设计意图:学会利用计算器、计算机求常用对数值和自然对数值的方法.
思考:对于本小节开始的问题中,可否利用计算器求解的值?从而引入换底公式. 换底公式
(,且;,且;). 学生活动
根据对数的定义推导对数的换底公式.
设计意图:了解换底公式的推导过程与思想方法,深刻理解指数与对数的关系.
思考完成教材P76问题(即本小节开始提出的问题);
利用换底公式推导下面的结论
(1);
(2).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并熟练掌握换底公式的应用.
说明:利用换底公式解题时常常换成常用对数,但有时还要根据具体题目确定底数. 课堂练习
教材P79练习4 已知
试求:的值。(对换5与2,再试一试)
设,,试用、表示 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本节主要学习了对数的运算性质和换底公式的推导与应用,在教学中应用多给学生创造尝试、思考、交流、讨论、表达的机会,更应注重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作业布置
基础题:教材P86习题2.2(A组)第3 ~5、11题; 提高题:
设,,试用、表示;
设,,试用、表示;
设、、为正数,且,求证:. 课外思考题: 设正整数、、(≤≤)和实数、、、满足:,求、、的值.
课题:§2.1.2对数函数
(一)教学任务:(1)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2)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3)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图象类比指数函数,探索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学会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对数函数的定义,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及应用.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1.(知识方法准备)
学习指数函数时,对其性质研究了哪些内容,采取怎样的方法?
设计意图:结合指数函数,让学生熟知对于函数性质的研究内容,熟练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借助图象研究性质.
对数的定义及其对底数的限制. 设计意图:为讲解对数函数时对底数的限制做准备. 2.(引例)教材P81引例
处理建议: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计算器填写下表: 碳14的含量P 0.5 0.3 0.1 0.01 0.001
生物死亡年数t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上表,体会“对每一个碳14的含量P的取值,通过对应关系,生物死亡年数t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从而t是P的函数” .(进而引入对数函数的概念)新课教学
(一)对数函数的概念
1.定义:函数,且叫做对数函数(logarithmic function)其中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注意: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其为对数型函数.
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且. 巩固练习:(教材P68例2、3)
(二)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问题:你能类比前面讨论指数函数性质的思路,提出研究对数函数性质的内容和方法吗? 研究方法:画出函数的图象,结合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
研究内容:定义域、值域、特殊点、单调性、最大(小)值、奇偶性. 探索研究: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对数函数的图象;(可用描点法,也可借助科学计算器或计算机)(1)
(2)
(3)
(4)
类比指数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研究,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并填写如下表格:
图象特征 函数性质
函数图象都在y轴右侧
函数的定义域为(0,+∞)
图象关于原点和y轴不对称 非奇非偶函数
向y轴正负方向无限延伸 函数的值域为R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1,1)
自左向右看,图象逐渐上升 自左向右看,图象逐渐下降 增函数 减函数
第一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0 第一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0
第二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0 第二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0
思考底数是如何影响函数的.(学生独立思考,师生共同总结)
规律:在第一象限内,自左向右,图象对应的对数函数的底数逐渐变大.
(三)典型例题 例1.(教材P83例7). 解:(略)
说明:本例主要考察学生对对数函数定义中底数和定义域的限制,加深对对数函数的理解.
巩固练习:(教材P85练习2). 例2.(教材P83例8)解:(略)
说明:本例主要考察学生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熟悉对数函数的性质,渗透应用函数的观点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注意:本例应着重强调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个对数值的大小的方法,规范解题格式. 巩固练习:(教材P85练习3). 例2.(教材P83例9)解:(略)
说明:本例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际问题题意的理解,把具体的实际问题化归为数学问题. 注意:本例在教学中,还应特别启发学生用所获得的结果去解释实际现象. 巩固练习:(教材P86习题2.2 A组第6题). 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本小节的目的要求是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在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的基础上,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本小节的重点. 作业布置
必做题:教材P86习题2.2(A组)第7、8、9、12题. 选做题:教材P86习题2.2(B组)第5题. 课题:§2.2.2对数函数
(二)教学任务:(1)进一步理解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熟练应用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综合问题;
(3)通过例题和练习的讲解与演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对对数函数的性质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 回顾与总结
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哪个函数对应于哪个图象,并解释为什么?
(2)函数与
且有什么关系?图象之间 又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3)以的图象为基础,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的图象.
(4)已知函数的图象,则底数之间的关系:
. 教 完成下表(对数函数且的图象和性质)
图 象
定义域
值域
性 质
根据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填空.
已知函数,则当时,;当时,;当时,已知函数,则当时,;当时,;当时,当时,. 应用举例
比较大小:,且;,. 解:(略)
例2.已知恒为正数,求的取值范围. 解:(略)
[总结点评]:(由学生独立思考,师生共同归纳概括).
例3.求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
解:(略)
注意:函数值域的求法.
例4.(1)函数在[2,4]上的最大值比最小值大1,求的值;当时,.当时,;
.
;
;
(2)求函数的最小值.
解:(略)
注意:利用函数单调性求函数最值的方法,复合函数最值的求法.
例5.(2003年上海高考题)已知函数,求函数的定义域,并讨论它的奇偶性和单调性.
解:(略)
注意:判断函数奇偶性和单调性的方法,规范判断函数奇偶性和单调性的步骤.
例6.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解:(略)
注意:复合函数单调性的求法及规律:“同增异减”. 练习: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作业布置 考试卷一套
课题:§2.2.2对数函数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依赖关系,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加深对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作图,体会两种函数的单调性的异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体会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内在的对称统一.
教学重点:
重点
难两种函数的内在联系,反函数的概念. 难点
反函数的概念.
教学程序与环节设计:
教学过程与操作设计: 环节
呈现教学材料 师生互动设计
创
设
情
境
材料一:
当生物死亡后,它机体内原有的碳14会按确定的规律衰减,大约每经过5730年衰减为原来的一半,这个时间称为“半衰期”.根据些规律,人们获得了生物体碳14含量P与生物死亡年数t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求生物死亡t年后它机体内的碳14的含量P,并用函数的观点来解释P和t之间的关系,指出是我们所学过的何种函数?
(2)已知一生物体内碳14的残留量为P,试求该生物死亡的年数t,并用函数的观点来解释P和t之间的关系,指出是我们所学过的何种函数?(3)这两个函数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4)用映射的观点来解释P和t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何种对应关系?(5)由此你能获得怎样的启示?
生:独立思考完成,讨论展示并分析自己的结果.
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概括得出结论:(1)P和t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一一对应;(2)P关于t是指数函数;
t关于P是对数函数,它们的底数相同,所描述的都是碳14的衰变过程中,碳14含量P与死亡年数t之间的对应关系;
(3)本问题中的同底数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是描述同一种关系(碳14含量P与死亡年数t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不同数学模型.
材料二:
由对数函数的定义可知,对数函数是把指数函数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对调位置而得出的,在列表画的图象时,也是把指数函数的对应值表里的和的数值对换,而得到对数函数的对应值表,如下:
表一
.
环节
呈现教学材料 师生互动设计
„-3-2-1 0 1 2 3 „
„2 4 8 „
表二
.
„-3-2-1 0 1 2 3 „
„2 4 8 „
在同一坐标系中,用描点法画出图象. 生:仿照材料一分析:与的关系.
师:引导学生分析,讲评得出结论,进而引出反函数的概念.
组织探究
材料一:反函数的概念: 当一个函数是一一映射时,可以把这个函数的因变量作为一个新的函数的自变量,而把这个函数的自变量作为新的函数的因变量,我们称这两个函数互为反函数. 由反函数的概念可知,同底数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材料二:以与为例研究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有什么特殊的联系? 师:说明:
(1)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是定义域、值域相互交换,对应法则互逆的两个函数;(2)由反函数的概念可知“单调函数一定有反函数”;
(3)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是描述同一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关系的不同数学模型.
师:引导学生探索研究材料二.
生:分组讨论材料二,选出代表阐述各自的结论,师生共同评析归纳.
尝试练习
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1);
(2)生:独立完成.
巩固反思
从宏观性、关联性角度试着给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作一小结.
作业反馈
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2 3 4 5 7 9
环节
呈现教学材料 师生互动设计2 3 4 5 7 9 2.(1)试着举几个满足“对定义域内任意实数a、b,都有f(a·b)= f(a)+ f(b).”的函数实例,你能说出这些函数具有哪些共同性质吗?
(2)试着举几个满足“对定义域内任意实数a、b,都有f(a + b)= f(a)·f(b).”的函数实例,你能说出这些函数具有哪些共同性质吗?
答案: 1.互换、的数值. 2.略.
课外活动
我们知道,指数函数,且与对数函数,且互为反函数,那么,它们的图象有什么关系呢?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探索下面几个问题,亲自发现其中的奥秘吧!
问题1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指数函数及其反函数的图象,你能发现这两个函数的图象有什么特殊的对称性吗?
问题2 取图象上的几个点,说出它们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并判断它们是否在的图象上,为什么? 问题3 如果P0(x0,y0)在函数的图象上,那么P0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在函数的图象上吗,为什么?
问题4 由上述探究过程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问题5 上述结论对于指数函数,且及其反函数,且也成立吗?为什么? 结论:
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第五篇:人教必修4模块综合复习教案
嘉兴英语教学网 www.xiexiebang.com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Book 4 Unit 1 1.(跟着简研究大猩猩的路线follow),our group are going to visit them in the forest.2.She spent years(观察和记录它们的日常活动observe).3.For forty years,she(很坦诚地outspoken)making the rest of the world understand and respect the life of these animals.4.When I was doing my maths problem,a good idea(涌上我的脑海crowd).5.She(一直过着忙碌的生活lead),although she retired.6.I looked at the text and realized that it(专门为乡下的妇女准备的intend).7.Every morning milk(被送到门口deliver).8.(当一切考虑进去consideration),he can work out the problem easily.9.Though we spent a lot,we(认为是值得的worthwhile)because we succeeded in the end.10.(直到那是她才意识到until)how much time she wasted.11.(查阅字典refer)if you have some questions.12.He(被看不起look)because of his illness.Unit 2 1.(出生在1930年bear),Dr Yuan graduated from Southwest Agricultural College in 1953.2.Dr Yuan searched for a way to increase rice harvest(不需要扩大种植区域expand).3.After the new school is set up,each classroom(将配置电脑equip).4.China will take measures to(让人们摆脱贫困rid).5.What the teacher said(对这个学生不起任何作用difference).6.These advanced methods(能使空气、水免受化学物质污染free).7.Many of these chemicals can(导致疾病lead).8.Doing morning exercise can not only(强身健体build)but also develop one's character.9.His braveness led to(凶手被抓catch).10.(妈妈病了ill)made her sad.11.My son spent a lot of time on exercising but I would rather(他集中更多的注意力在学习上focus).Book 4 Unit 3 1.Up to now,doctors____________________(束手无策)to treat this deadly disease.(be)2.Charlie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常穷困)for a while after his father died(badly)嘉兴英语教学网 www.xiexiebang.com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3After the earthquake ,the government provided______________(为无家可归者提供食物和毯子)(homeless)4.Daisy came in shyly____________________(穿着一件破旧的大 衣)(wear)5.You may______________(觉得令人意外)that Charlie was taught to sing as soon as he could speak and dance as soon ashe could walk(astonish)6.As________(时光流逝),he began making films(go)7.Charlie Charplin wrote,directed and produced films__________(由他主演)(star)8.He walked around stiffly__________(手拿拐杖)(carry)9.The acting is so convincing that it makes you believe that______ ______________(这顿饭是他所吃过的最美味的一餐)(taste)10.Freddy bought a new suit_____________(专门为这个场合)(occasion)Book 4 Unit 4 1._______________(因为没有完成)the programme,they have to Stay there for another two weeks(complete)2.___________(从表情上判断),he seems to be verynervous(judge)3.There are many mistakes in his essay,__________(导致)his failure(lead)4.The time was approaching,but unluckily,____________(通往机 场的路)were blocked(approach)5If you take exercise regularly,____________(你不可能)catch a Cold easily(likely)6.While you are listening for detailed facts,you have to prepare the next question_________(取决于)what the person says(depend)7.It's likely that such a question,if it can be called a question,_____ ———(你提出),can't be answered by any human beings(come)8.________(随着时间的推移),I was made smaller(with)9.He has learned___________(一样多的英文单词)his brother(as)10.The tsunmi which happened in the Indian Ocean in2004______ ________________(使数以千计的人无家可归)(leave)Book 4 Unit 5 1._____________(无论你喜欢哪一个,喜欢什么),there is a theme park for you.(whichever)2.The painting__________________(模仿这位艺术家的风格 来画的)(model)3.Only by protecting nature________(我们才能接近它(close)4.There is no doubt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将提前成为一 个先进的国家)(advance)5.To every one of us,___________(被北京大学录取)is a great honour(admission)6.________________(有如此多的问题要解决),he is having a 嘉兴英语教学网 www.xiexiebang.com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hard time(settle)7.Futureroscope has many excellent hotels nearby,_________ ____________(大多数提前到公园的往返汽车服务(shuttle)8.With alltheseattraction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难怪哪里有迪斯尼乐园,那里的旅游业就会上升)(wonder)9.__________________(万物复苏)in the spring with warm weather and long days.(life)10.The old man often sits at the door,___________(无论什么 季节)(whatever)11.Every child__________(有独特的个性)(unique)12._____________(最重要的是)in learning English is enough Practice(matter)Answer Unit 1 5.Following Jane's way of studying 11.is delivered to chimps 12.Everything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6.observing and recording their daily When everything is taken into activities consideration 7.has been outspoken about 13.think it(is)worthwhile 8.crowded in me 14.Not until then did he realize 9.was leading a busy life 15.Refer to the dictionary 10.was intended for women in the 16.was looked down upon countryside Unit 2 11.Born in 1930 of/from chemicals 12.without expanding the area of fields 17.lead to illness 13.will be equipped with computers 18.build up one's body 14.to rid people of being poor 19.murder's being caught 15.made no difference to the student 20.Mother's being ill 16.can keep the air and water free 21.he focused more attention on study 8.carrying a walking stick 9.it is one of the best meals(that)he Unit 3 has ever tasted 1.have been able to do very little 10.just for the occasion 2.was quite badly off Unit 4 3.food and blankets for the homeless 1.Not having completed 4.wearing a worn-out coat 2.Judging from/by his appearance 5.find it astonishing 3.leading to/which has led to 6.time went by 4.the approaches to the airport 7.he starred in 5.you are not likely to/it is unlikely 嘉兴英语教学网 www.xiexiebang.com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
that you can 6.depending on/upon 7.as you have come up with 8.With time going by/on 9.as many English words as 10.left thousands of people homeless
嘉兴英语教学网 www.xiexiebang.com 收集整理 欢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