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芦叶船教案
2、芦叶船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难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多媒体出示本课生词,开火车认读,正音。质疑识记生字。学生汇报实际中容易错误的生字,并分析出容易产生错误的原因。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并画出自己读错的句子。自己把自己认为读得不够流利的词句再读一读。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准备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
四、指导书写,巩固字词。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本课词语。2.同桌互评互改。
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
(1)同桌一起细细的品读课文。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找出有关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小组合作,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介绍自己家乡的环境。第二部分(3-4):“我”和小伙伴们玩芦叶船。第三部分(5-8):“我”和表兄到长江边上玩芦叶船。(2)芦叶船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
(3)“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4)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三、朗读训练,加深体验
1.最后一段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2.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四、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2.能画一画你想象中的芦叶船吗?
五、拓展延伸
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六、板书设计:
2.芦叶船
第二篇:芦叶船教案
芦叶船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重点
熟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学习难点
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学前准备 小黑板 学习过程 定向·诱导
1、谈话导入
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自学·探究
1、出示自学思考题 1)自学生字
2)理解“手艺、桅杆、浩浩荡荡”等词语。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学
3、成果展示 1)词语
手艺:手工业工人的技术。本课指“我们”做芦苇船的技术。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浩浩荡荡:水势大。2)分段
1.采芦叶做船玩儿(①-②)2.做、放芦叶船(③-④)3.到长江边放芦叶船(⑤-⑧)3)主要内容
回忆:做各种各样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是“我们”放学后做的一件有趣的事。正是通向长江、通向东海的小河和那放在小河里的芦叶船,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想象、无限的希望,也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
反馈·总结 我的收获 我想说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重点
重点体会芦叶船给生活在几十年以前的孩子带来的无穷乐趣。学习难点
体会在小河中的芦叶船,给作者带来的无限与希望。感受孩子对未来生活和外面世界的向往。
学习过程 定向·诱导
1、复习导入
2、出示学习目标 自学探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芦叶的美。
(一)学习句子,体会比喻句的好处。比较句子: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体会比喻句的好处:能够把河道不仅多而且纵横交错的情景形象地展现出来。
(二)在第一自然段中再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读一读。1.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小船上的桅杆。2.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
三)小结:多么有趣的比喻,多么生动美妙的画面!好好读一读,品一品。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放芦叶船的乐趣。
(一)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孩子们亲手做出的芦叶船有什么花样?放芦叶船又有什么奥秘?
做芦叶船:多种多样 手艺高超(大蓬船 小舢板 五桅帆 三桅帆)放芦叶船:玩得聪明 玩得有声有色
(二)小结:孩子们的智慧和乐趣流露在这字里行间,好好读一读。
三、学习第第四、八自然段,感受作者想象的乐趣。
(一)孩子们放走的芦叶船到哪儿去了?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二)芦叶船可以远航到什么地方去呢?再读读小作者第八自然段的想象。
(三)小作者对于芦叶船远航到长江、到东海有没有依据,还是凭空想象的呢?
五、学习第五至七自然段,感受到长江边放芦叶船带来的惊喜。
(一)芦叶船到了浩浩荡荡的长江里也翻不了吗?他是怎么在长江里远航的?
(二)学习比较句子:
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就看不见了。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就看不见了。引导学生体会芦叶船所处的恶劣环境以及它能够乘风破浪的远航给作者带来的惊喜。
讨论·解疑
再读最后一段,想想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小结:芦叶船乘风破浪的远航,不仅给小作者带来了惊喜,同时也带来了希望与梦想。小作者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予在这小小芦叶船上,希望它载着孩子美好的梦想远航。
反馈·总结
1、谈收获。
童年的乐趣是无穷尽的。一片片小小的芦叶给孩子们带来的是无穷的快乐与梦想和希望。
2、说感想。板书设计:
飘向 竖河——长江——东海
2.芦叶船
带来 惊喜——希望——向往
教学后记 作业反馈
教学一得
第三篇:2 芦叶船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2)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情感与价值
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3.小组合作学习。(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准备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课前收集有关南方水乡的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1.出示生字,指生认读。(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2.比较字形:竖、坚 3.理解“浩浩荡荡”的意思。补充资料:
手艺:手工业工人的技术。在本课指“我们”做芦叶船的技术。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浩浩荡荡:本课指水势大。
(三)指导书写,巩固字词。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根据学生的要求理解词语,注意不要孤立得解释,要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四)自读自悟,想象画面。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2.小组互相交流
【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练习
用“浩浩荡荡”练习说话。
课堂小结
芦叶船给水乡的孩子带来了无穷的欢乐,读着课文我们一起体味着愉快的童年生活,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课后习题 《芦叶船》习题
一、基础题
1.看拼音,写词语。
早晨,屋檐下的zhī zhū()还没醒来,远处已经传来了船的lǎ bā()声。
hàohàodànɡdànɡ()的海水拍打着,好像在催促海港边hénɡ shù()停着的船该yuǎn hánɡ()了。
2.照样子写词语。
例:越长越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例:浩浩荡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二、综合题
1.按要求写句子。(1)我们的手艺不一样。谁做的都能认出来。(用关联词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我家出发,沿竖河一直往北走,约二里多路,就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了。(用加点的词语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想一想:下面两句话的意思一样吗? 一浪接一浪,那小小的芦叶船,怎么会翻不了呢? 一浪接一浪,那小小的芦叶船,怎能不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高题
读短文,回答问题。
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一开春,河边就冒出芦苇来,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船上的桅杆。过了几天,芦苇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
1.用“____”画出段中的比喻句,并分别写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
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
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
2.联系课文回答用芦叶做成的船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蜘蛛 喇叭 浩浩荡荡 横竖 远航
2.越长越高 越长越胖 越长越壮 越飞越高 明明白白 清清楚楚 高高兴兴 热热闹闹
二、综合题
1.(1)因为„„所以
(2)长江从西向东浩浩荡荡奔向大海。2.意思一样。
一浪接一浪,那小小的芦叶船,一定会翻得了。一浪接一浪,那小小的芦叶船,一定会翻。
三、提高题
1.(1)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把河道比作蜘蛛网。
(2)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船上的桅杆。把芦苇比作桅杆。
(3)过了几天,芦苇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
把芦叶比作风帆。
2.用芦叶做成的船有:大蓬船,小舢板,三桅帆、五桅帆的大船
板书 芦叶船
顺序
我们在放学路上采芦叶做小船玩。把芦叶船放到家乡的小河、长江里。我和表哥到长江边去放芦叶船。
第四篇:2 芦叶船(教学反思)
芦叶船
《芦叶船》这篇精读课文是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文章脉落清晰,层次分明,内容浅显易懂,尤其作者将玩芦叶船的情景描写得形象鲜明,生动感人,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学时,我创设这样的情境,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同学们最喜欢玩什么?你们是怎么玩儿的?”在学生充分谈的基础上,引入本课的学习。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然后让学生描述小伙伴们玩芦叶船的情景。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把船放入江水中,吹奏动听的乐曲时,彼此可能会说些什么,心里可能会怎么想?通过这样的角色体验,进一步体会芦叶让孩子们更富有创造力,也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欢乐。
当学生谈到“我和表兄玩儿芦叶船”的情景时,引导学生勾划出描写表兄语言、动作的句子,从中体会表兄的自信与聪明。小小的芦叶船顺水而下,也将作者的思绪牵得好远好远。引导学生想象,小船可能会漂向哪里呢?指导感情朗读最后两句,读中体会小作者的无限遐想。
最后,总结作者的描写顺序,帮助学生理清层次,作者是先回忆了自己的家乡,再详细回忆了小伙伴们玩芦叶船的情景,最后讲了“我”和表兄到长江边玩芦叶船,芦叶船给我们带来遐想与希望。鼓励学生平时要养成善于观察,大胆想象的好习惯,并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活动。
第五篇:2芦叶船教学设计
2.芦叶船
备课人:丁素云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蜘、蛛”等6个生字,会写“横、竖”等生字。
2.理解“越来越多”等词语,指导朗读课文,想象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重点:会认会写生字词语 学习难点: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具准备:生字卡、PPT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自学指导
1.导入:同学们,你们可能都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们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自学指导: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生字词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1)学生自学,按照老师的要求用横线划出生字词。用波浪线划出四字词语,在多音字下点上圆点,借助字典工具书解决字词。(2)通过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合作探究
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内互助
三、反馈展示、质疑释疑
1.小组展示
(1)给学生两分钟准备时间
(2)师指明小组展示,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展示自己小组的自学情况、自学内容、自学方法等,说出自己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其他小组补充
(4)师多引导,争取让更多人参与,争取让他们主动参与 四.精讲提升、拓展延伸 1.师总结
《芦叶船》这篇课文是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做各种各样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是“我们”放学后做的一件有趣的事
指导朗读,找重点内容
2.拓展延伸:写写自己的童年生活。
五、达标检测、反馈巩固 形近字组词
横()竖()蜘()蛛()黄()坚()知()珠()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想想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了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2、抓住重点段理解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学具准备:小黑板、课件
一、导入新课、自学指导 1.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今天我们要再读课文,看一看“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了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2.自学指导,教师适时指导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回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细读课文,看看“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了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
作者为什么会产生那样的联想呢?
四、反馈展示、质疑释疑
1.小组展示(1)各小组展示
(2)说说“我们”产生的联想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3)说出自己小组的难题
五、全班互助释疑,解决难题
六、精讲提升、拓展延伸
1.教师精讲
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我们”产生的联想,随着芦叶船越漂越远,小作者的思绪也越飞越远,表达了孩子们对外面世界的美好向往。2.同学们动手画一画想象中的芦叶船
七、达标检测,反馈巩固 读句子,回答问题
(1)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句中把 比作,我们可以体会到 ————————————————————————————(2)自己仿写一个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