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程改中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初探

时间:2019-05-12 16:27: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程改中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程改中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初探》。

第一篇:新程改中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初探

新程改中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初探

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伴随着课改的实施,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一切的变化都让我们万分欣喜。然而,在这喧哗背后,却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因此,我们要冷静下来思考:什么样的课堂是我们想要的,什么样的课堂是学生需要的。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一、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因此,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1)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2)有效率--即以少量的投入换得较多的回报,教学效

第 1 页 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具体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的程度。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内容。在设计中要做到重“知识”,也要重“技能”;重“过程”也要重“方法”;还要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教学内容的有效设计。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依据,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内容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完全吻合。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设计前教者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知识的呈现顺序,即先出现什么,再出现什么。要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设计相应的练习时,要加强练

第 2 页习题的针对性、有层次性,真正达到知识的形成、巩固与应用的目的。所以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取舍教材内容,可打破章节顺序,进行有选择的、科学的再创造、再加工,合理优化教材结构。

[page]-->3.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是指过程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实施过程,让学生“经历……过程,获得……体验”,在数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乃至人的发展等方面实现多少教学的价值。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就具体的教学过程来说,其有效性是可以分析和评判的,而在一般层面上概括,则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又是抽象的、相对的和发展的。综观数学课程中的教学过程发展历程,从“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到“在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中学习”,再到“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课程目标”,过程的重要性在不断地显现和提升.细读《数学课程标准》,我们还发现其中不仅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因此,我们的课堂很有必要追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这一过程应具有情境性,组织有序性,参与性和实质性。过程的情境性是与学生学习的内容相适切的、包含问题的情境.创设过程的情境性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产生一

第 3 页 种内在学习的需要,主动地去参与,循着知识产生的脉络准确地把握学习的内容,实现知识结构的完善。过程组织的有序性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教学智慧,科学机智地进行调控.精美的过程预设,需要组织的有序,才能珠联璧合,真正发挥过程的最大有效性.假如组织不当,就会使过程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如教师过程组织方式的单一,教师缺少引导的教学技巧,往往耐不住急于把“真理”呈现给学生,对于发生在课堂的意外,不能合理地利用教学机智等等.过程的参与性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它体现在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为本,因此,教学过程还必须体现学生的参与程度,只有参与程度深入,才能让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从而使思维深化,感悟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而过程的参与程度在显现层面上有赖于教师有效的过程情境创设和有效性的过程组织。

4.教学评价的有效性。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有力地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状况的评价,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第 4 页 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同时,对学生实施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以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激励、鉴定和研究功能,以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 5 页

第二篇:初中历史新程改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2011-2012学)

初中历史备课组

童知胜

历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领域最为深刻的思想变革,也是历史教育领域的重大任务。

由于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之前,我们进行了集中培训,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和基本理念等都有了深一层的了解。虽然只有几天的课改培训,但我的教学思想已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初中历史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但并不是培养史学专家的。而我们以往的教学,过分强调对知识点的学习,过分强调深入研究,过分强调历史的系统化,却并不重视学习过程,而当学生结束初中学习后,历史知识忘光了,就等于白学了三年。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得到得很少。因此,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倡导学生勇于质疑、敢于争先,积极竞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历史新课改使教学具有开放性

将历史教学变成开放的体系,重要的是以课程标准为核心,更自由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而展开教学。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将发展的空间留给学生.教师不要越俎代庖,教师的角色仅仅是引导和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注重三维的历史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课堂成为关注学生实际体验的课堂,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应该让学生参与学习历史的活动。例如“大变革”这一课,教材知识要点如果让教师讲述,是用不了多少时间的。课堂教学完全可以调动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既获取了知识,又有了对历史的亲身体验和感受。

二、历史新课改下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新的教学方式应该不要求有模式的东西,而只根据知识需要自主自由地安排教学,寻求多种教学方式和途径,打破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讲为主,单向授受”的传统作法。像对话,讨论,角色扮演等等都是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这些方法的运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角色扮演活动:就是选择教材中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让学生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境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如以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为例,让学生扮演29军将士,激起学生的爱国热忱。角色扮演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三、历史新课改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一是学生应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合作性”,也是学生历史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途径。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建立主动探究式学习,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把教学的过程变成一个合作,互动,民主,开放的过程.如讲授“红军不怕远征难”时,我提前将学生分成小红军、地理专家等小组,确立不同的学习探究目标,指导他们分头去搜集资料。然后,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学习探究目标,完成相关发言。让学生在自主探讨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四、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特长和能力,鼓励以多种形式表述历史问题

以往的历史课堂,总是以语言文字贯穿始终,顶多再有一副历史地图。而不善言辞的学生在这里只会更加沉默。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仅限于一张大卷。学生的个性受到了禁锢,他们特有的专长无用武之地,反而令其反感历史课堂,因其枯燥无趣而在历史课上做其他科作业。

而这次的课改,恰恰要求教师要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于是,在历史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旁人认为是“不务正业”的现象。

如,有些学生在画房屋,这是学生根据书中文字介绍进行再创造所描绘的半坡聚落的村庄,河姆渡人的房子。在课上,学生们发挥想象,设计历史大事年表,有以表格形式的,有以纪年数轴方式的,还有的完全以图画的形式,不用一字而概括那一段历史。学生们在用他们擅长的方式叙述着历史口演话剧、讲故事、撰写小论文、绘画,等等,都是他们施展特长的渠道。在历史课堂中,更加注重的,是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全程评价,是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2010-2011学)

初中历史备课组

童知胜

新课程改革浪潮犹如一缕春风吹遍了祖国神州大地,给教育改革注入了一股崭新的活力。通过学习和实践我知道,新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着重大的创新和突破。

1、学生更愿意上历史课了。

新的历史教材,从外观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深受学生喜爱。从内容上讲,降低了难度,淡化了知识体系,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在《美国经济的发展》一课中,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讲述硅谷,比尔盖兹等故事,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在欢声笑语中上完一堂课。还有历史探究活动课,这可是学生们活动的天地,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现给大家。当得到老师的鼓励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常常是下了课,学生们还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意犹未尽。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2、对历史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理论。那么,光凭一本书、一张嘴走进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充分备好每一堂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历史课堂充满激情,充满生机。有时需要语言的激发;有时需要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有时需要教师知识的储量大,总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在课改实践中,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这一课又要忙着准备下一课的内容,有时为了一个探索性的问题的设计而绞尽脑汗,还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总觉得自己知识太贫乏,迫切地需要去学习、去充实自己。渴望了解更多课改的知识,渴望指导,渴望交流,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

3、教研活动水平更高了。

在历史课程改革过程中,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很多,怎样设计好每一个教案,每一堂课?怎样处理好教材?设计什么样的探究问题,才能激发学生们积极的情感,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为什么自己的课堂效果不理想,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有对教材的验证及反思是否正确等等,这些都迫切需要大家在一起沟通和交流,因此教研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教研活动水平要求更高了。

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2009-2010学)

初中地理备课组

童知胜

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二、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题目——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夸大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三、新课程给我带来的思考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第三篇:贯彻新课标 感悟新程改

贯彻新课标 感悟新课改

蓬莱福山小学

小学新课程改革,是小学教育教学观念的一场急风暴雨式的“洗礼”。它标志着小学教育教学理念又开始迈进了一个暂新的发展阶段,也标志着每一位小学教师都将接受教育教学新理念的一场冲击。让新课程理念、新教学方法走进小学课堂,是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小学教育教学的必然选择。然而,在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真正地做到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是一条艰辛而漫长的道路。在这条艰辛而漫长的小学教育教学道路中,我们深入贯彻小学语文新课标的特点和精神,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变化。

一、观念更新,树立新型的师生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地位,学生受教师的灌输。在这样一个模式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多种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灌输给学生。老师是主动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表面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但这是一种被动的参与。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民主思想道德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认识这点,我校教师都能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

新型的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士。

二、变教为学,转变教学模式观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催生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变革。当前课改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要使课堂教学一改过去教师的“教”,变成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在成熟和发展。现代教学论提倡教学模式的选择和组合,陈旧的观念是一种教学模式包打天下。教学模式要由符合工业时代人才标准的单纯的以“传授知识——接受知识”为特征的劳动强度高、效率底、科技含量底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与信息时代相适应依托网络和多媒体的开放式的、多种形式共存的现代教学模式,并且对教学模式要合理组合、综合应用、整体优化。教学过程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环境)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导”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我校老师努力转变师生的角色:变教师的教为主为学生的学为主;变教师的主导、指挥为引导、服务;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变教师单向活动为师生多向互动的教学活动;变课堂教学中的精英参与为大众参与;变学习活动只重视课堂为课前、课堂、课后并重。例如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采取“课前预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知识小结、作业检测”的五步学习法,越来越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模式,在这种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重视研究学法,使教法适应学法;重视教学活动中认知能力的培养;教师角色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主持者,成为诊断学生的认知障碍,并帮助学生分析妨碍认知的因素及应采取的对策的指导者。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学习反馈机制、学生自主评价机制以及学习“共同体”,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大胆让学生去尝试、去实践、去探索,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调控、激励、点拔,从而提高学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导与学的统一。

三、注重探究,改变传统学习观。

现代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的过程,而是主动地构建知识意义的过程。因此,贯彻实施新课标,校本课程的开发显得极为重要。学校结合实际,积极开发构建校本教材,开展以“主体发展”为主题,进行校本研究,培养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学习中研究,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学习方式、学习时空、学习资源的开发,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教学中对于学生尤其是要注重引导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达到获得知识的意义。因此,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学应该由向学生传递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性、个性和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因此,重视学生学习的方式,强调学生学习的感受、体验与合作,注重学生学习的思考与探究

教师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学习问题的解决。这种生生互动的学习形式,既有利于学习优势的互补,又能缩小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合作学习,发挥群体优势,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就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小组的合作学习形式得到强化,学生间的互动交流频率就会更高,因而研究性的学习气氛就会更加的强烈。“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凡是学生产生的疑问,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对象。只有激励学生学习的探究天性,才能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充分开放足够的空间;才能为学生还原其他们的人的本性;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四、多方评价,改变传统评价观

传统的教学评价观的做法是:重知识、轻能力、轻智能,更轻思想和情感;重考试分数,轻平时表现;重横向比较,轻纵向比较;重共性,轻个性。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评价上则主张全面、整体、积极有特点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在具体作法上,我们强调大量使用准则参考评价,与事先制订好的标准比较,对学生要多肯定、多鼓励;还要有特点地对学生评价,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行评定,以使不同的学生“各有所得”。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对信息资源质量好坏的评价。因此,我们改变过去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努力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过程。老师把评价的权利“退还”给学生,学生是自己出题,自己评价。他们在自我评价的时候,为了给自己打一个满意的分数,都自觉地进行检查、修改。有的学生为了勉励自己,还特意画了画,写上“加油!”两个字。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确实能充分地使学生的个得到张扬,主动性得到增强,促进学生自主地发展。

学生的学习评价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主体参与评价,包括自评、他评、互评等。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之间的互评比老师一支指挥棒评到底的效果要好。学生合作组成评价小组会带来如此宝贵而丰硕的收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家长与同学们之间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维与心灵的碰撞。实践证明,改变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评价、合作评价、自下而上地进行反评价,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随着新课改的开展,今后的工作将更加艰巨和繁重。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有一支具备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有一支团结进取,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我们有信心克服困难,以全面的教育质量提升为己任,把课改引向深入,将课改工作做好。

蓬莱福山小学 2007年9月

第四篇:程友英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经验总结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经验总结--------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指出:“让学生通过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空间观念作为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新课程标准中被明确地提出,足以说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是新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质。

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日常生活中即使是学龄前儿童,也在逐步地培养前、后、左、右、上、下、大、小等空间意识。对小学生来说,培养空间观念的重任,主要落在数学教学上,尤其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上。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在“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实践来谈几点体会:

一、观察比较,获得感性经验,形成空间观念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他们对图形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丰富的实物原型的直觉观察。因此在教学中,我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实物原型,组织学生通过对现实空间中实物的形状、大小及其所处方位的感知,对实物视图的初步认识和常见平面图形的了解,积累丰富的几何事实,以帮助学生理解现实的三维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中,我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如篮球、乒乓球、粉笔盒、牙膏盒等常见物品中选取素材,鼓励学生进行观察、触摸、分类等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了几何形体丰富的感性经验,有助于空间观念的形成。

在培养儿童观察力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仅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要透过现象,找出事物的本质 :认识到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而逐步形成对实物与平面图关系的一些初步看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操作体验,形成空间表象,培养空间观念

小学生的思维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对于学习比较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我们一般都会借助于必要的直观操作活动。在这里,直观操作除了起到丰富小学生感知的作用外,它更是探索、发现数学规律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心理学研究表明:空间观念的建立一般是多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因此,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时,要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获得清晰、深刻的表象,再逐步抽象出几何形体的特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让他们在实践中对几何形体亲自去比一比,量一量,想一想,数一数,画一画,拼一拼或摆一摆等操作活动,以逐步形成几何体的空间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实践表明,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可使具体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全面的反映,就能更深刻地认识几何形体的特征,培养了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沟通内在联系,注重综合运用,发展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几何初步知识是根据几何知识的内在联系,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编排的。在教学时,要注重沟通几何形体的内在联系,以旧引新,适时归类,形成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空间观念。比如在教完直线型平面图形后,可以以梯形为中心,采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沟通它与其它各个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包括它们的求积公式的联系。又如,在教学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制作——边看边比划米尺上1米、1分米、的1厘米的长度,然后制作边长为1分米、1厘米的正方形,在地面上画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感受并领会它们的实际大小,记住这些单位的形象。在通过比较,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对体积单位也可以这样处理,以形成比较清晰的长度、面积和体积等计量单位的观念。

教学过程中,还要重视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如在学习了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我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

一个底面周长和高相等的圆柱体,如果高缩短2分米,表面积就减少12.56平方分米,求这个圆柱体的体积。

这道题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要求知识的综合运用。

(1)由条件:“高缩短2分米,表面积就减少12.56平方分米”,实质即侧面积减少12.56平方分米。由此可求出圆柱的底面周长C=6.28分米;

(2)进而求得圆柱底面半径r=1分米,圆柱的高h=6.28分米;

(3)于是,圆柱的体积就不难求出了。

这样,学生的空间观念在知识的沟通中得到了发展,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重视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巩固空间观念

几何知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应还原于社会生活。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而空间想象又必须依赖于学生从生活中获取大量感性材料之后,才进行的一项高级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我重视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经常运用图形的特征去想象,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巩固学生的空间观念。

如在教学简易测量时,我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一些基本的测量技能,以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并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和巩固。

当然,教学中适当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既体现了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和巩固学生的空间观念。

如在学习了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后,我组织学生讨论:实际生活中哪些问题需要运用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是不是都要求三个面的总面积?让学生举出实际例子,说一说每种情况各应用什么方法计算。如计算做一个圆柱体油筒要用多少铁皮时,则应求三个面的总面积;计算粉刷圆柱体蓄水池要多少水泥时,则应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的总面积;计算圆柱体食品盒上商标纸的面积、塑料管的面积或烟囱的面积时,则只需求侧面积就行了。我还组织学生进行了实际测量与计算。这样,学生的大脑经过了“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再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学生的空间观念就在这一次次想像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总之,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表象——思维”,排除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干扰,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具体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全面的反映,以促使学生对几何形体特征的深刻认识。概括地说,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在充分感知、操作体验、解决问题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的。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经验总结

东观小学2013.12

第五篇:新 课 程 改 革 计 划

明德小学2008-2009学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以转变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管理、有效的策略和扎实的措施,因地制宜地开展课改活动,扎扎实实地搞好我校的课程改革实验。

二、总体要求

以新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增长点放在促进学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上。

三、目的任务

1、培养一批具有改革意识,具有新的课程理念的,具备执行新课程能力的一批骨干教师。

2、探索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

3、探索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途径,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全面、终身发展服务。

4、为大力普及信息教育,推进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整合创造经验。

四、课改工作措施:

(一)明确课改的意义,加强组织领导。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教育变革。它对于从根本上确立广大教师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从根本上改进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确保基础教育有重大突破,作为学校领导,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课改的重大意义和无限价值。为此,校长作为学校课改第一责任人必须做到:

1、参与课改计划的制订。

2、收集有关重要课改文章供教师学习。

3、积极参与课改组的活动,无非常特殊的情况,不得缺席。全学期参与活动在活动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4、一学期至少听本校各年级老师上课30节以上。

5、每月组织课改组成员开会一次,具体了解各位教师的课改情况,把握全体的课改实况和进度,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加强教研组建设。

学期初各教研组要认真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按计划开展好每次活动,要提高活动的实效。本学期将继续开展组内的“一课三评、三课一议”活动,采用轮流展示形式。同时教研组还要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对本学科的热点问题开展讨论,指导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组织好教研组的公开教学活动,同时加大随堂听课的力度,扎扎实实地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要求教师抓住平时的教学效率,不盲目追求教学上的花俏,扎实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育理念。

在社会变革、教学转型时期,最大的困难是观念的转变,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和知识水平不断地面临挑战,只有加强学习,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

1、学理论文章。我们要充分学习《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课堂实施》、《小学语文课堂实施》、《走进新课程》,细细研读,办公室随时印发一些理念较新的文章给各位老师,使老师们能从中汲取养分。以此切实转变观念,把握精髓,少走弯路。

2、学习他人的教学案例。多看一些他人的具有先进理念的教学案例,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给自己的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变革。办公室印发课改案例供老师们学习。

3、多看、多听他人的课。俗话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以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把国家级课改实验区老师上的录象课放给老师们看;多组织老师听课,积极开展听课活动,让老师们通过听课评议,看到自己的不足,切实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让新课程理念真正化作广大教师的具体行动,从而确保课改落到实处。

(四)、强化电子备课,改革备课方式

1、我们要继续强化电子备课,把定时的电子备课和随时的电子备课结合起来,认真钻研新教材,把握教材的特点和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加大研究力度,对语文、数学两门学科的备课方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采取“电子备课、互相协作、资源共享、个人加减”的方式,大家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共同提高,减轻教师的负担,为教师提供“充电”的时间、空间。继续开展教学反思研讨活动,让教师在反思中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及时改进教学、促进教师自身成长。

2、优化手段,紧紧抓住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优势,着力抓好现代教育技术和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现代教育设施和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步伐。

通过这些措施,强化教师的学习热情,全面优化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五)、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课堂教学的转变是新课程理念真正贯彻落实和实现的根本标志,同时也将意味着新课程的成败。我们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转变教师的角色。要求各教研组每月举行一次研讨活动,每次活动都要有针对性,以集体备课,一人授课、大家评议,通过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的方式,群策群力,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举行青年教师“新理念、新模式”课改汇报课活动,以展示新课程的无限魅力。

1、主研一个课题。我们要课改组的每一位教师明确一个课题,通过平时的学习、实践、反思,力求有所突破,取得实效。

2、上好一节研讨课。既然是研讨课,就不求面面俱到,试图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只希望教师能围绕所确立的课题,在某一个方面甚至某一个环节作一些探讨、作一些尝试,力求有所突破就可以了。一个教师上研讨课,其他教师也要当作是自己的事,可以在课前出谋划策,听完课后,给予真实有效的评价,这样的过程,无疑会给上课教师及听课教师带来很大的提高。本学期要求各年级新课程的教师至少在组内上研讨课一节。

3、开展一次评优课活动。我们初步拟定在5月份进行课改实验老师评优课活动。

4、养成反思的习惯。课改实验老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成功和教训进行理性思考,写成教学论文,每学期写两篇教学论文。

5、本学期,将根据参与活动、上课质量、文章质量和学生反馈意见等情况对实验教师进行评估,从中评选出课改先进教师。

(六)、努力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我们坚持从我校的实际和优势出发,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全面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一年级开设行为养成教育训练课,使学生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集体的事情抢着做。二年级开设“法眼看世界”的法制教育课,使学生从小学习法律常识,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小学生。三年级开设“读古诗、学做人”的诗歌欣赏课,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四年级开设“做卫生小卫士”的卫生教育课,使学生懂得一些简单的卫生常识,增强卫生意识。五年级根据我校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开设“走进市场”的社会实践课,让学生通过走进市场,学会求知、学会做人。此外一至六年级还将继续开设各种艺体课。

(七)尝试教学评价改革。

1、评价目标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入手。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因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而非智力因素占80%,因此必须重视对学生在学习时所表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

2、评价主体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家长、同学、老师四者同时参与评价,对老师的评价,可以用自评、他人评、学生评、学校评四者相结合,至于比重如何,将在本学期作进一步的探讨。

3、评价方法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重在真实、鼓励。可以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基础知识、解题能力等方面可以给予量化,而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实际操作、说话、朗读等方面则可以给予定性评价,即可以用言语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并重视用发展的眼光看

(八)做好课改研讨和经验交流。3—4月份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评优活动,6月份组织开展第一次以师生评价、远程教育技术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为重点的课改研讨活动。通过研讨活动,及时总结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九)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每学期教师人均承担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的公开课不少于2节,进行校内优质课评选活动一次。

通过听课,组织教师观看直播课堂等方式,充分借鉴各种先进教学方法,拿来与创新并举,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在师生平等互动中,师生共同发展,努力探索一条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新路子,促进教学方式改革。

芹河明德小学

2008年8月

下载新程改中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程改中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有效教学

    浅谈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内容摘要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

    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新改)(精选五篇)

    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3-2014年第一学期 时光如梭,眨眼间一学期即将结束,回顾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可以说既紧张忙碌而又很充实。本学期,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

    解 读 新 课 程 改 革(讲话稿)

    解 读 新 课 程 改 革 新华中学师范分校校本培训 主讲:朱从尧 正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开展近两年了,大多数教师虽然能够按部就班的推进新课程的教学,但是对新教材该如何驾驭,为......

    程万顺数学教学设计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题目:混合运算 作者:程万顺 职务:小学一级教师 简介: 程万顺,男,23岁,2006年夏毕业于连 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同年于厉庄镇中心小学任教 至今.......

    有效教学期末试卷(新)

    有效教学复习题 有效教学复习题(一) 一.辨析题 1.发现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发现学习越多越好。 ( × ) 答:发现学习的局限性:(1)通过发现学习来掌握知识效率很低;(2)发现学......

    关于2009年全市中小学有效教学论文

    关于2009年全市中小学有效教学论文 评比结果的通报 各学校: 我市2009年中小学有效教学论文评比活动已结束,本次活动共收到论文256篇,经评审,评出一等奖55篇、二等奖82篇、三等......

    浅谈中小学音乐课的有效教学

    浅谈中小学音乐课的有效教学 摘 要:真正实施有效教学,还需要教师们积极研究和探讨,只有我们有效思考、有效设计、有效组织,才能使音乐课堂教学更扎实,更丰富,才能真正实现音乐课堂......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城南镇中心小学 郭本梅 有效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每个从教者努力追求的目标,通过学习有效教学理论,感触极深,所谓“有效”,只要是通过教师在这一段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