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生活化科学活动的探究

时间:2019-05-12 16:49: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班幼儿生活化科学活动的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班幼儿生活化科学活动的探究》。

第一篇:小班幼儿生活化科学活动的探究

小班幼儿生活化科学活动的探究

摘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探究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天性,是一种令他们感到兴奋的学习和活动方式。“探究是创造的前提,探究是成功的阶梯”。探究有助于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拓展幼儿的现实生活视野、丰富内心情感世界,形成科学求实的态度、和谐发展的个性。

关键词:生活化、探究、材料、指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之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的科学教育需要我们成人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对于小班的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往往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认识事物,幼儿的科学活动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中完成的。因此,在取材方面,应以幼儿生活为内容的教育,让幼儿在生活中通过让其不断地获得丰富的经验来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品行的发展。因此在幼儿探究能力方面的培养离不开幼儿的动手操作。因此在这学期里我们主要侧重培养小朋友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自己的操作实验与幼儿进行交流经验,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如:《吹泡泡》、《好玩的气球》、《降落伞》、《会唱歌的瓶宝宝》《水瓶放大镜》、《神奇的皮球宝宝》、《轮子不见了》、《有用的肥皂》等都需要幼儿在于材料的互动中得到相应的知识。

一、内容的选择体现生活化

幼儿的科学探究应从开展的科学活动以选择幼儿身边的事物和熟悉的社会热点为内容,目的是让幼儿体验无所不在的科学,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树立起“时时处处有教育”“方方面面有科学”的理念。同时,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契机,有效地组织科学教育活动。

科学的内容是幼儿学习的对象,由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可能凭借抽象的符号去凭空想象,而是依赖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因此,教育内容生活化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其他与条件。如:活动《吹泡泡》、《神奇的皮球宝宝》、《好玩的气球》、《降落伞》、《有用的肥皂》等一些都是幼儿从小就接触到的物品,幼儿对这些东西都很熟悉,但是没有一个系统的概念和归纳,通过老师组织的这些活动给幼儿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从中进行整理归纳,理清幼儿的思绪。这些活动中都是以幼儿为主体,相信探索性的观察在科学活动中,有助于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事物,让幼儿通过体验来认识周围事物,即让幼儿在可视、可听、可感、可操作的环境条件下,“先做后学,先行后知”,发展能力,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获得终身受益的品质。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解决幼儿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在幼儿刚入园的那段时间,为帮助幼儿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消除幼儿对幼儿园的陌生感,我们老师让家长带进来幼儿平时在家喜欢的玩具开展活动《我喜欢的玩具》、《玩具展览会》,并进行同伴的交流、分享,促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为了拉近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我们组织开展了《认识老师、阿姨和同伴》这个活动,幼儿认识了身边的老师、同伴和阿姨,从而有效缓解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症。又如:我们结合国庆节与中秋节两个节日,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快快乐乐过节说起,开展《快乐过中秋》、《国庆节》等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过节的心情、过节的气氛等。结合幼儿生活中的资源,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事物、现象,并乐意通过感官去发现、认识,开展相关的活动《认识小兔》、《小乌龟》、《小鸡的一家》等认识动物活动。

二、材料的投放体现生活化 幼儿是在活动中发展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位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习惯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我们所提供的材料都是尽可能引起幼儿探索兴趣,更多的是幼儿身边易得的材料、当地特有的资源或者是安全的废旧物品,而且幼儿有一定生活经验基础的,具有丰富性和趣味性,能够让幼儿产生尝试、探索的欲望。

既然科学活动来源于生活,那么探索内容也要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寻找。科学活动形式应该是生活化的,其过程也应该是生活化的。幼儿天生的好奇”使他们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了疑惑与兴趣,而科学活动正好满足了幼儿的这种探索欲望。科学活动产生于幼儿的生活而生活情境又能帮助幼儿解决疑惑。我们结合主题活动《水果对对碰》的开展,从探索时间开始,不只局限于某几次集中活动,而是根据幼儿的兴趣特点进行整个学期的延续,从早期的经验回顾、相关资料的收集、活动过程中的探索、后期的生成延伸等。结合本班制定的主题活动《水果对对碰》,从幼儿的生活出发,选择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水果,开展一系列与主题相关的活动《好吃的香蕉》、《苹果》《葡萄》、《水果变变变》、《我喜欢的水果》、《秋天水果多》、《水果超市》等,这些活动中的原材料都来自于家长的提供,通过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说、闻、摸、尝等,对水果的外形特征有完整的表述,并且对于我们科学活动感兴趣,有充分的好奇心,能积极地表达、分享。

三、过程的指导体现个性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个性化的指导有利于每个幼儿得到最好的发展,针对每个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说的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个性化的指导需要老师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也需要老师有更高的指导技巧,适时适度地发挥师幼之间的互动作用,才能对幼儿起到促进作用。经过长时间的指导,我从中得到了一些启发:

1.语言的提示具有情景性。如:在《好玩的瓶娃娃》中,运用生动的语言导入活动:“瓶宝宝很想唱歌,我们怎样来帮助它?”这样的话语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可以把瓶子拿起来敲打或者往瓶子里加东西都可以使瓶子发出声音。

2.语言的提示具有针对性。语言的提示从幼儿的自身经验出发,帮助幼儿理解问题。如在《好玩的气球》活动中,幼儿对空气不理解,老师通过帮气球充气,让幼儿感受气球慢慢变大的过程,并把充气好的气球放掉,感受气球变小了,并能够发出声音,从而了解到从气球里跑掉的气体就是空气,加深幼儿对空气的理解和认识。3.语言的提示具有游戏性。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采用游戏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如:在《水瓶放大镜》这个活动中,教师采用游戏化的语言:“瓶子宝宝要和大家来变魔术呢。你们想不想瓶子宝宝变魔术?”这句话一抛出幼儿的注意力马上就集中了,接下来都很认真地倾听老师提出的要求,了解应该怎么做才能变魔术。所以在接下来请小朋友先透过空瓶子看图片,再透过装水的瓶子看同一张图片,比较时幼儿都能认真地进行对比,了解图片的变化。

4.语言的提示具有鼓励性。

在幼儿动手操作时,教师是观察者。为了不妨碍幼儿的的探索,教师应该做到多观察,语言适时、适度。当幼儿完成任务时要及时给以表扬;在幼儿遇到困难时给以鼓励,这样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在操作过程中

四、活动的形式体现生活化 幼儿天生对整个世界,尤其是自然世界充满好奇,他们自发地对各种现象产生兴趣和疑问,并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并发现其中的奥秘。在科学活动中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自然是最接近又热天性的,幼儿喜欢小草、花朵和泥土的方向,喜欢各种植物和动物,对其充满好奇,因此我们利用周边物质资源,丰富幼儿的科学经验和知识;借助家长的特长及利用周边自然环境进行亲子游活动《游草庵寺》,让幼儿亲近大自然,共同寻找秋天的足迹;并增进了幼儿与父母间的亲情及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的关系。

幼儿的科学是生活的科学,他们不会去关注远离生活的东西,而是关注身边发生的人、事、物,因此在科学活动中,尽可能使幼儿在生活中习得科学教育的内容。如:在幼儿盥洗的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水的特性:水是会流动的、是无色、无味的;了解肥皂的作用和特点等。在带领幼儿散步时,有意带领幼儿到“种植园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了解认识黄瓜的外形特征的用途,知道黄瓜有营养、多吃蔬菜身体好。

儿童主要是在活动中学习,陈鹤琴先生提倡“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就是鼓励儿童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要源于生活,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生活不仅是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我们应该多引导幼儿关注身边发生的事物,让他们主动地去发现探索生活中的奥秘,培养幼儿积极主动探索的兴趣。

第二篇:让幼儿的科学活动生活化

1.幼儿内在的需要

每日吃饭,幼儿都会对那些所吃的食物、蔬菜、水果充满了好奇,总想知道它们是在哪里生长的、是怎样生长的。幼儿对植物的了解通过课堂集体教学活动是无法完成的,而种植园地却能充分显现它特有的优势——一种不同于课堂之上的优势,它提供了相对开阔的活动场地。在这里,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记录来发现植物的奥妙,从而认识植物、了解植物。

2.幼儿发展的需要

“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 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也就是说,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才能掌握事物的奥妙,才能有新的发现和提高。幼儿园的种植园地正是要求孩子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些劳动感受丰收的喜悦,从而使其在观察力、持久性、劳作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

3.教师成长的需要

种植园地的开发直至收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们经常会在这样的等待中失去耐心。而每个做老师的都有这样一个感觉,每次活动,如果自己做了充分的准备,还投入了很大的热情,这个活动往往成功了一大半。因此,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探索行为;其次,教师也要对这些植物有所了解,以帮助幼儿“解惑”;再次,当孩子对于某个问题兴趣非常大时,教师还可以将其生成成为一个主题活动展开讨论,有助于教师与幼儿、与课程的共同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还可以将它作为自己幼儿园的一个园本课程进行开展。

家园合作,让家长成为种植园地的指导者、参与者。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农村自然资源丰富,很多的家长都是种植的好手,我们要积极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为我们种植园地的开发和利用出谋划策。

(1)家长助教,为我们提供技术指导

农村家长朴实、勤劳,是田地里的好手,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一优势,邀请他们来园指导我们的活动,使我们的植物成活几率有所增加,此外,家长的积极参与,也能激发孩子的参与热情,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2)物质支持,为我们的种植园地提供较好的种子、秧苗。

农村物质资源丰富,很多的家庭都会在收获的同时,为来年的种植留下部分种子。而且,农村人热情大方,有好的种子都会邻里一起分享。所以,我们要让家长了解我们种植的意义,为我们提供好的种苗。

我们在大班阶段将近一年多的时间里,展开了丰富多彩的对比性种植活动,可以说每一个对比种植内容都各具特色,对比性种植体现出幼儿种植的主体性、开放性、发展性、全面性的原则。

在对比种植活动的设计中,我们遵循了一条基本的准则:让幼儿融入自然,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体验、感悟、学习,通过探究,来获取新知,达到学习的目的。我们要传播的“科学”:一种符合认知规律的求知方法,一种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一种尊重客观的探索精神。种植园提供的所有信息都不是灌输的,而是需要幼儿经过一番体验和思维获取的,强调“动手中学习”、“观察中学习”、“体验中学习”。这里的学习对象不但是活的,有生命的,而且是有变化的,有差异的,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对于幼儿和老师来说,更具有探索和挑战性。

让幼儿的科学活动生活化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幼儿园课程改革已迈向一个新的阶段。在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同时,科学领域的目标充分体现了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的知识传递,而是注重幼儿的情感态度和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积极交流与和谐发展。新《纲要》还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即提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教育要求。因而,不难理解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才是幼儿自己当前想要了解的东西和希望解决的科学问题;才会对科学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真正主动地去探究、去操作;才能用心去感受周围世界的神奇,从而体验和领悟到科学的无所不在。以下是我对开展生活化科学活动的几点看法,供大家研究和探讨。

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是我们一贯所追求的。然而,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内容生活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师教给他们的知识。随着教育改革地不断深入,我们应该对此有个新的理解,即把它作为引发幼

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和条件。教育内容生活化是为了让幼儿理解和体验到教育目标和内容对于他们当前的意义。只有当幼儿真正感到所要学的内容,是他当前想要知道的东西或想要解决的问题,他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和理解事物及其关系。教育要适时地将教育目标融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之中,在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中实现其教育的价值。

教育内容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使幼儿体验和感受到这些内容对自己和同伴的意义,这为幼儿认识周围物质世界提供了获得直接经验和理解科学对于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的前提和实际背景,为培养幼儿真正的内在的探究动机,为使幼儿获得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

科学并不神秘,它就发生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包涵多种多样的科学。虽然幼儿的生活是极其琐碎,但只要教师加强对幼儿一日生活的观察,认真记录、整理幼儿的言行,就能发现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所在,就能把握幼儿生活和科学的切入点,开展出生活化的科学活动。

著名心理学家潘菽教授指出:“教育是一种环境,是人类有组织、有计划地传递社会经验、发展技能的方式„„”。因此我认为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应还原于生活本色,创设出生活的、又是蕴涵科学的探索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感受科学、发现科学问题。

如果说对幼儿一日行为的观察是生活化科学活动的前提,如果说科学探索环境是开展生活化科学活动的基础,那么教师身份的运用就属于生活化科学活动的关键。幼儿的学习过程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教师要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引出生活化的科学活动,这就需要把握好自身的角色身份。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活动的探索、适当的点拨,自然的引导,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在孩子求助时给予适宜的启发与合作,在孩子成功时给予微笑和肯定,让孩子感到学科学、做科学是一件轻松而愉快的事,使科学教育活动成为幼儿乐于参与、主动参与的过程,使得生活化的科学活动顺利开展。

在对生活化科学活动的探讨中,值得欣慰的是孩子们能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他们会向我们提出一个个日常生活中成年人“想当然如此”的科学问题,会怀着探索的兴趣和老师、和伙伴一起学习。其实科学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和孩子发现它、探究它,让探索科学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有趣的事情吧!

科学活动生活化,生活意识科学化

三年前,我园确立了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的办学理念。通过开展科学教育培养幼儿的基本科学素养,使幼儿初步形成科学生话的意识。

何为幼儿的科学素养? 一是指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包括列周围事物探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的价值观念、对科学现象探索的正确态度,二是指培养幼儿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技能,包括自主探究能力、基本认知能力、创造能力、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等,为幼儿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我们主张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来源于生活,活动效果反馈给幼儿未来生活,使幼儿生活受益终身。

因此,我们提出了“科学活动生活化生活意识科学化”的科学教育理念。我们将幼儿的科学教育定位于解决幼儿生活中的具体科学问题。从幼儿生活中所遭遇的科学问题入手,让儿童学习科、理解科学,并逐渐了解科学知识对于生活的意义。

一、幼儿科学活动的内容必须来源于生活

我园开展的科学活动以选择幼儿身边的事物和熟悉的社会热点为内容目的是让幼儿体验和领吾无所不在的科学,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树立起‘时时处处有教育“‘方方面面有科学”的理念。同时,鼓励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契机,有效地组织科学教育活动。

植物和动物是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它们是幼儿生活中的常客”,选择其为科学活动的内容.更是因为热爱动植物是幼儿的天性。我们从“关爱生命”的角度出发,分别进行了“爱花爱自然”和“宠物总动员”的科学活动.让幼儿自己探索动植物的特性,了解其中的自然规律,进步增进热爱切生命的责任意识。

幼儿对社会热点话题的关心程度并不亚于对身边的事物。在实行禁塑令”之帮我们就组织全园家长和幼儿发展“创意环保袋”活动。幼儿和家长共同利用各种各样的材料进行亲子制作。旧衣服、旧窗帘、旧雨伞等废旧材料在大家的巧手制作下纷纷变成了一个个既漂亮又实用的环保袋。这次活动既满足了幼儿关注社会热点话题的兴趣同时也在幼儿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帮助幼儿了解使用环保袋的诸多好处.初步建立环保意识。

二、幼儿科学活动的形式必须实现生活化

既然科学活动来源于生活,那么探索内容也要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寻找。科学活动形式应该是生活化的,其过程也应该是生活化的。幼儿天生的好奇”使他们对生适中的一切都充满了疑惑与兴趣,而科学活动正好满足了幼儿的这种探索欲望。科学活动产生于幼儿的生活而生活情境又能帮助幼儿解决疑惑。

科学活动形式的生活化可以先从探索的时间开始,活动时问不应局限于一次几次集体探索活动时间.而是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存某个时间段内进行自由探索,如幼儿前期经验的回顾、相关资料的收集、集体中的共同探索、后期感悟的反馈等系列活动。

在全面开展“小手帕、大行动”活动z前,幼儿园就向全园幼儿、家长发放了有关手帕、纸巾使用现状的调查问卷,展示了“使用手帕的学问”“不同纸品不能混用”“无节制使用纸巾的害处”等如何科学用纸的宣传资料。在随后的集体教学活动动中

教师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教育活动。最后,大家存合理使用手帕的宣传海报上郑重地笔上了自己的名字。整个活动有前奏有主体.有后续,各环节之间层层铺垫,循序展开。

科学活动的探索手段也不能只限于教师提供的探索材料,幼儿可此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途径获得相关知识。在“水,生命之源”探索活动中,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了很多有关水资源的资料,如书籍、剪报、网络资料等,有的还聆听了关于水资源的童话故事。每个班级将这些自己收集来的资料共同制作成宣传版而在幼儿园内展示、幼儿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体验了探索的乐趣和成就感,在生活中寻找到了更多探索的途径。

人类最初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出于天性与生存本能,他们需要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进行了解、探究、尝试.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是幼儿的本能。幼儿的探索空间不应被局限在幼儿园的狭小范围内,而要带领幼儿去到广阔的大自然中感受整个世界。因此我们组织幼儿前往“东方假日田园“申降生态园“等地进行科学活动让生活在城市里的幼儿和生活在农场里的动物、田野里的庄稼进行‘亲密接触”。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幼儿犹如群被放飞的小乌般自由自在,尽情呼吸大自然的气息。

三、幼儿科学活动必须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教育应以帮助幼儿适应现实及将 来的社会生活为主要日的,幼儿科学 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 知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加探 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 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培养用科学 态度对待生活的意识。

在“绿色出行节能环保活动中,教师先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回顾一次出 行方式,填一份《出行方式普查表》。然后利用升旗仪式的集体活动,讲步讨论各种出行方式的优点与缺点 使幼“对“绿色出行”的概念有定的 了解。最后请家长和幼儿共同设计次“绿色出行”方案。通过这一系列的 活动,幼儿积累了“绿色出行”的知识 和方法,具有绿色出行和节能环保的意识,为此后外出选择环保的交通工具积累更多经验。

科学活动能帮助幼儿积累科学化 的生活经验,我们要为幼儿创设真实 性的教育环境。科学启蒙教育更应以 幼儿的生活厦周围环境为基础使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感性经验 相结合,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最终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我园曾邀请交警叔叔来幼儿园为幼儿进行”安全伴我出行”的讲座。交警叔叔向大家介绍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和交通安全知识.并特别叮嘱幼儿过马路要走斑马线,不能在马路上穿着旱冰鞋走或骑玩具车,也不要在马路边玩球等。为了结幼儿更直观的感受,交警叔叔为幼儿示范了“文通手 势操”如停车、向左转、向右转等,幼儿很快就记住了交通安全知识。

四、家长共同参与幼儿科学活动在对幼儿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家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他们是幼儿 学习的楷模,幼儿的言行举止更多是受到家长的监督和教育,爱家长榜样示范的影响。因此.家长自身具有科学 生活的意识对幼儿的行为养成和巩固具有深远的影响。请家长参与到幼儿 目的科学活动中,使家长和幼儿一起成为科学活动的受益者,也是我园科 学活动的持点之。

在“环保时装秀”活动中,家长们利用各种各样的废旧材料制作成了精美的服装超市的广告纸变成了充满夏威夷风情的草裙,五颜六色的一次性桌布变成了飘逸的公主裙,废旧的光盘变成了衣服上亮闪闪的点缀家长与幼儿走上T台,为大家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时装秀。家长们的积极参与为幼儿做了一次成功的示范,也为活动增添了亮点。在家长们的影响下幼儿感受到了“生活处处有精彩,废旧材料也能装扮生活的科学意识。

从小培养幼“科学生活、学会生活、合理安排生活是我们进行科学活动的宗旨。“科学活动生活化,生活意识科学化”,这一理念不仅具有现实意义,更是值得教育者们思考与探讨的话题。

学习《幼儿园科学活动生活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社会进入了科学化的时代,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变革,使幼儿科学教育正从传统的学科教育向现代的科学探究教育转变。《纲要》中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由此可见,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应当与幼儿的实际生活密切相连,让生活既是幼儿园的科学活动的问题,又是幼儿解决科学活动的途径。

幼儿是科学活动的主体,所有的科学活动问题都是围绕幼儿产生,而幼儿的经验则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周围的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一再证明,孩子们是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他们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好奇、好问、好探索,对生活中成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现象有着问不完的“为什么”。比如:雨后天晴,地上的蚯蚓成人们司空见惯,但孩子们却十分好奇:蚯蚓的家在哪里?在地下是怎么呼吸的呢?它吃什么?它是怎么走路的?它有什么用呢„„又比如: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天上的云朵为什么是白色的呢?云朵为什

么会变又会走的呢„„这些对于成人来说,许多习以为常,并不会深究的现象,不同年龄的幼儿却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有着问不完的为什么。

同时,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形象的,思维常常需要动作的帮助。他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还必须以具体的事物和材料为中介和桥梁,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所以,幼儿的科学活动还必须以幼儿的实际生活为出发,远离幼儿生活的高深莫测的科学道理,幼儿往往提不起兴趣,他们也难以理解。只有幼儿身边的科学,才是幼儿所喜爱的科学。比如:小朋友们在升旗时,对升旗的装置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很好奇是什么在拉着国旗往上升。于是,我在升旗后,把小朋友们带到了升旗台前,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研究,他们一眼就发现了装置上的滑轮;随后我给幼儿提供了制作滑轮玩具需要的滑轮、皮带、木条、木板等,请小朋友学着做一个升旗装置。之后,又带孩子们去寻找生活中的滑轮,感受滑轮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及作用,并且做了一系列滑轮玩具,形成一个有关滑轮的系列活动。

陈鹤琴老先生曾说过,幼儿所生活的环境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自然环境,一种是社会环境。他一贯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幼儿直接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学习,反对以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死教育。他认为对幼儿来说,大自然大社会才是一本真正的书,是一本“活的”书。陈老先生的这一说法不仅对当年的教育具有指导意义,对于现代的幼儿教育也颇具深刻的影响。而且,不仅适应于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科学活动自然也不例外于。

综上所述,从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出发,教师只有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自然现象、事物、物体及其简单关系,引发出具有研究试验意义的科学问题,他们才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会是幼儿自己当前想要了解的经验和希望解决的科学问题,才能真正激发他们主动地去探究、去操作,他们才会真切的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的身边!

陶行知先生曾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结合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实施来理解诠释这一观点,我认为可概括为以下两点:

1、改变“教室中心”的局限,让生活成为科学活动的大课堂。

传统的科学活动基本都是在教室里完成的,也基本上是教师说,幼儿听。而生活化的科学活动,要求教师把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引导孩子在开放的生活环境中学习。通过生活中或贴近生活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主动探究兴趣,使幼儿真切认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及问题,能有创意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正如陶行知老先生说的:“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比如:影子是人人都熟悉的,常伴随在我们身边。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并不会有意识地去关注它的存在,有

意识地去发现它的奥秘和趣味。如何引发幼儿去关注、探索影子呢?有关影子的教学活动在小班应该怎么开展呢?我想,最适宜不过的就是把活动场所放在阳光充沛的户外。当我带领着幼儿到户外去找影子、比较影子、玩影子游戏时,幼儿就会自然地发现、关注、观察并感受到“每个东西都会有影子”;“我们也有影子”;“我们动,影子也会动”;“影子的出现还和一些东西有关系”等等这些影子的特征的。又如,幼儿对“影子大小关系”的经验是“小的影子会被大影子挡住”;“大影子能把小影子藏起来”“改变什么可让影子变小和消失”等,这些经验不是成人仅用语言告诉或坐在教室里他们就能获得的,而是需要幼儿在生活中亲身体验、分析、思考,才能将其内化成个人经验,也才会对身边的科学现象产生兴趣。

2、学以致用,回归到幼儿生活,使他们在生活实践中成长。

为了幼儿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幼儿科学教育应注重幼儿乐学和会学的教育目标和价值,强调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发展幼儿不断学习的能力。如果通过科学教育培养起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幼儿就有了终身学习的动力机制;如果幼儿通过学习科学,获得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就能不断运用这些方法去主动获得知识,尝试解决各种问题。科学教育活动来自于生活,通过生活而最终为了生活。科学教育不仅是幼儿获得有关经验,更重要的是幼儿在活动中养成的对科学的兴趣、探究欲望、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有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勇气和能力等。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依据生活而教育”,而上述科学素养总是要通过生活实践,得到检验和深化的。基于这样的理解和认识,在科学活动中,我一般遵循生活(导入)---教学(分析)---生活(回归)这样的教学程序,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样的教学理念,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学习中解决问题,最后又再回归到生活实践的运用。比如:“电”是小朋友生活中常听到又常感受着它的用途,而又带着神秘感的科学现象,大班的孩子是对电充满着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于是我在科学区投放了关于“电”的资源包,引导孩子们由浅入深一步一步的操作。最简单的一个游戏是将二极管夹到钮扣电池上,二极管就会通电发出彩光。在圣诞节装扮圣诞树的时候,小朋友们兴奋的想到了要把自己做的“会发亮的小灯泡”拴到圣诞树上,这样,小朋友一齐动手,圣诞树很快就有了漂亮的彩灯了。在小朋友的闲聊中,我听到他们高兴的议论到:“我觉得今年的圣诞树特别的漂亮,因为是我们亲自动手打扮的!”象这样一些有关电的游戏,小朋友们都会试着用到生活中去。如:班上开设了“医院”的角色游戏区,需要手电筒给医生检查“病人”的喉咙,小朋友们都做了“手电筒”,每位“医生”工作时都使用自己做的“手电筒”,他们是玩得特别的自豪、开心。还有让“电动玩具动起来”,是给幼儿提供一些电动玩具,请幼儿通

过自己的尝试、探索,掌握了正确安装电池的方法,电动玩具才能动起来这个活动,都是我们将科学教育回归幼儿生活的典型事例。学习心得:

教育向幼儿的生活回归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才能使幼儿的学习变成有意义的学习。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才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这在阳光下幻化出无限美丽的源头活水。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科学活动真正成为沟通幼儿生活与学习的桥梁。

第三篇:大班幼儿生活化数学活动的探究(精选)

大班幼儿生活化数学活动的探究

江苏省丹阳市司徒中心幼儿园 王腊花

在课程游戏化的教育理念下,数学活动已经有了一个本质的变化。它强调在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的已有经验为前提,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和思考,把各种抽象难懂的数理逻辑概念“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因此,我们根据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和生活教育理论,在大班幼儿数学活动中进行了数学生活化的探究,注意引导孩子运用已有生活经验与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来学习数学,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发展过程,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数学活动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充满时代的气息,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寻找数学,开阔视野。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这丰富多彩中更是隐藏着大量的教育信息。幼儿每时每刻都在和数学打交道,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往往是分散和隐藏的,幼儿难以主动感知。但仔细观察后你就会发现,你的身旁有着无穷无尽的数学信息。比如车牌号、电话号码、时钟、电视机、摩天大楼等等,在寻找与发现的过程中,不仅有效、快速的帮助幼儿建立了数概念,还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比如幼儿园的小架子是各种图形样子的;吹出的泡泡有大的,有小的,一起数数有几个;大一班的小朋友在排队的时候是按照高矮顺序来排列的灯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但是,幼儿在幼儿园这个环境里毕竟还是局限的,因此还需要教师更加广阔的引导幼儿去观察、去发现。平时多带幼儿散步、参观,轻轻松松观察周围环境,引导幼儿观察事物特征。例如:路边有几棵树;这间房子高,那间房子矮;这路灯柱粗点,那边的细点;这地砖是梯形;冬天,我穿厚衣服,叔叔穿薄衣裳干活;伯伯左手拿4个气球,右手拿5个气球,合起来是9个;幼儿园有12个班,是双数;这些具体的数学概念,不就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吗?比如引导幼儿发现身边的电话号码,除了感知数概念,还会发现几个相同的数字因为排列位置不一样,所表示的数字也不一样;身边矗立的大楼原来是从下往上数的,电影院的座位跟我们平时的座位排列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教师不是“从概念到概念”地教幼儿,而是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借助幼儿己有的生活经验,就完全能够使现实生活成为幼儿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桥梁,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幼儿的经验基础上。

二、感知数学,主动学习。

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只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才能引发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因此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需要教师巧妙抓住一日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情景,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感知和体验。如体育课前的准备工作,“帮老师搬来8个轮胎”、“拿来5个皮球”、“呵,终于摆好了”,等等,既可以满足幼儿的成就感,又培养了他们为集体服务的习惯。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利用增加工作的难度来刺激孩子的信心和兴趣,如“我们班今天来了几个男孩,几个女孩,数数一共有多少人”、“老师需要9个椅子,数数现在还差多少”、“帮老师数数46个盆子够了没有”等一些需要动脑和手脚去做的难度稍大的工作,这些,对于老师来说轻而易举,却给予了孩子们生动活泼的课前活动,同时也刺激了他们能够自主地参加课堂的教学,使老师能轻易地教,幼儿轻易地学,何乐而不为呢?孩子一日生活中无不包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我们不需要去刻意的挖掘,只需要教师适时、适当的引导,幼儿就会在不经意间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

三、体验数学,激发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任何的数概念都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因此,我们要抓住幼儿的一日活动和游戏时间,让幼儿体验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发展很重要的一方面,在数学教育中更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幼儿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图形,请幼儿拼出丰富多彩的图案,拼出鱼、小人、小房子、鲜花、机器人、小汽车等画面。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加深了学生对各种图形的认识和灵活应用,同时在拼摆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间餐时间到了,请小朋友利用自己手中的小饼干,算算吃掉一块、两块、几块后还剩几块;模拟一个小超市,给孩子“十块钱”,选择一样自己喜欢的物品,看看花掉多少钱,剩下多少钱;带孩子一起走进“电影院”,找找自己的座位在第几排,第几号。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深刻体验到数学带给我们的方便和乐趣。幼儿生活活动中的数学是十分丰富多样的,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影响的积极的、深远的,教师要善于利用的这些数学教育资源,引导幼儿发现、感受、体验和学习。

四、运用数学,学会生活。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是为了用,用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不但可以使幼儿感到我们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更可以培养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生活。作为教师,应该坚持提供给幼儿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幼儿体会学习数学的喜悦,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真切地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识和习惯。小朋友过生日,与幼儿一起平分蛋糕;带着孩子走出幼儿园,与孩子们一起享受购物的快乐,在这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交往能力,丰富了社会经验,更让孩子在买与卖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加减关系。学习“解决问题”后,要求幼儿给自己的好朋友或者是爸爸妈妈提一个数学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它。我要买一瓶可乐和一包薯片,一共要用多少钱?答:2+3=5;我们班一共有20个女生,扎小辫的有12人,短头发的有几人?答:20-12=8。认识钟表后,让幼儿自己制定作息时间表,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这样结合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符合幼儿心理需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不但可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而且真正调动起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幼儿的自主创新能力。

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家园互动的作用,请家长配合,让幼儿运用分类知识整理自己的衣柜、玩具橱,或到超市购物,运用所学的加减法计算购物的数量和价钱、学做记录等。教师要让家长认识到,幼儿的数学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教师的义务,在家庭里也可以创设条件,利用环境让幼儿学习数学、运用数学。通过家园合作,共同引导幼儿感受来自于日常生活的种种数学信息,积累数学经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简单问题。

总之,数学教育生活化,幼儿会不自觉地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注意数学乃至很多生活中的科学,养成主动学习探究和实践的能力,促进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数学教学让幼儿的生活经验走进数学课堂,为幼儿提供了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指导幼儿更好地学习数学,从而感受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和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功喜悦,真正实现了数学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意义。

大班面临着上小学,要给孩子一个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给孩子一对灵巧的小手,给孩子一颗积极探索的心灵。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创设、发现和利用生活化的数学情景,利用这些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开展活动,使幼儿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关联,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能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生活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第四篇:小班科学探究

小班科学探究《漂亮的冰花》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科学实践活动。

2、了解冰花的制作过程。

3、锻炼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果冻盒,水,各色毛线,剪好的小彩纸;事先做好的冰花。

【活动过程】

1、出示冰花,吸引幼儿注意。

教师出示事先做好的冰花,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并让幼儿说一说感觉(冰冰的、硬硬的、透明的、滑滑的)

2、制作冰花:

(1)对幼儿讲解步骤图,教师常识做一个冰花,看幼儿理解对不对。给幼儿发放幼儿制作冰花的容器和颜色,在教师帮助下自制漂亮的冰花。

(2)教师示范制作过程:我们先在果冻盒里倒上水,然后在里面放一些自己喜欢的碎纸片,再将一根毛线放进盒里,然后把果冻和拿到室外,到了明天我们漂亮的冰花就做好了

(3)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冰花,锻炼自己动手的能力,教师巡回指导

3、通过观察,跟幼儿讲解水会因为天气变冷而逐渐结冰;感知水和冰的不同之处(温度、形状)。

4、让幼儿发挥想象,说一说做好的冰花像什么(果冻、风铃等)。

5、活动结束:

教师与幼儿共同收拾室内活动场地,并清洁室内卫生。

第五篇:小班科学探究活动 沉浮

活动名称:好朋友跳水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测、实验、能发现有的物体沉在水底,有的物体浮在水面。2愿意参与活动,感受探究的乐趣。活动准备:

1.盛满水的盆。

2.各种实验材料(石头、磁铁、乒乓球、积木、毛巾、空塑料瓶、树叶、橡皮泥等若干)。活动过程:

一、老师请来了我的好朋友他们要玩跳水的游戏,我们来看看他跳进水里发生了什么?教师操作,请幼儿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知道有的物体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沉到了水底。

(1)把树叶放入水中,观察树叶在水中会怎样(在浮上来还是在沉下去)。

(2)把石子,放入水中,观察它们又会怎样。

2.引导幼儿认识操作材料,并提出疑问。请幼儿说说我们都准备了哪些材料?猜猜这些材料哪个能沉哪个能浮?

3.请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材料,去发现沉浮的现象。要求:1把你的小袖子挽的高高,2请你的朋友跳水的时候,一定要轻轻放否则他会摔疼的。

3放进一样东西观察过后一定要把它拿出来,方便其他小朋友实验。

(1)将准备的材料一一放入水中,看看哪些物体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沉在水底。

(2)互相交流在操作中的发现,并提出疑问,它们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又为什么沉在水底?(幼儿可以自由回答,教师不给于答案)那等我们下一次再来讨论吧。结束延伸:

请幼儿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幼儿把家里的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还是浮的?带来与老师、小朋友们分享。

课后反思:

这节活动想让幼儿通过猜测、实验、能发现有的物体沉在水底,有的物体浮在水面,本节课对孩子来讲很感兴趣,结合本班孩子的兴趣,知道幼儿平时洗手时喜欢玩水,就在本节课用水和孩子玩游戏,让他们在玩水的过程中,知道放在水中的物体有些是可以沉下去,有的是可以浮上来的,在活动中,孩子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让孩子猜测,哪些会浮,哪些会沉,猜测环节就想让孩子们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不给于肯定或否定,孩子们都很积极,兴趣很高,再次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实验,这样更能让孩子自己体验那些东西是沉是浮,孩子们兴趣也很高,在这个环节我的准备不是很充分,表现沉浮的物体准备的有些少,而且能引起孩子争论的物品少,在讨论时有些孩子能正确的说出是浮是沉,我应该找一些中间的物品,让他们大胆猜测,感觉这个游戏还是很符合本班年龄特点,但因为时间关系,到了结束部分还是有好多幼儿想继续玩,但孩子非常乐于参与,整洁活动下来虽然没有什么失误,但我希望以后可以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准备一些更能让孩子思考的物品,做到让孩子是在玩乐中学习到更多。

下载小班幼儿生活化科学活动的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班幼儿生活化科学活动的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班幼儿科学探究的特点和支持策略

    小班幼儿科学探究的特点和支持策略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与经验的重要途径,在实现幼儿园培养目标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科学教育作为幼儿园全面......

    科学探究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2、能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3、关注身边的科学,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 【活......

    浅谈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浅谈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在当今的科技时代里,人们随着科技意识的提高,逐步认识到早期儿童科学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小培养儿童爱科学、科学良好习惯的的重要性......

    地理课堂生活化探究

    将“生活”融入地理课堂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教师在地理......

    探究数学教学生活化

    探究数学教学生活化 营子区北马圈子镇中心校贾立珍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 对数学与生 活的精彩描述......

    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探究

    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探究 当今社会日益国际化,英语作为世界性语言被广泛地使用。英语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越来越受关注。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家长会觉得学习英语越来......

    [幼儿科学课教案]小班科学

    彩色世界小班科学活动目标:1、认识各种颜色并能通过给小动物送礼物体验游戏的乐趣。2、通过各种游戏增进动作的灵活性。活动准备:各种颜色的头饰、地上画好的圈、各种颜色的水......

    小班主题活动探究

    文档仅供参考 小班主题活动探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主题活动已被许多幼儿园所采用,主题活动的探究过程是幼儿主动发现的过程,它具有自发参与、自主探索、自由表现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