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有效教学探究

时间:2019-05-12 16:56: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有效教学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有效教学探究》。

第一篇: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有效教学探究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有效教学探究

【内容摘要】:

关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语文的“有效性”教学探究问题,本文以转变学习方式为基础,从教师、学生方面探究如何结合多媒体网络学习的有效性。变革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打造有效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媒体网络环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充分利用身边的多媒体网络环境,努力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提高自我,从而促使学生有效学习。

【关 键 词】: 多媒体网络环境 有效教学 转变教学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资源的开放性、语文课堂的开放性、语文学习的开放性、语文开放性、强调语文教育要从学科独立性、时空封闭性、内容狭隘性转向跨学科、跨领域、跨时空的学习,强调教师的教学手段相应的随之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多元互动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势必随之由单向的“接受性学习”向双向多元互助的“交互性学习”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又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列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随着社会的变革,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亲密接触”为平面单一的语文课堂注入了鲜活的气息,网络为教学环境和资源的优化提供了支撑,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资源平台。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能充分体现教学的规律和特点,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为学生新的学习方式服务。因此,充分利用网络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努力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就能使学生在广阔的时空里积极、自主地学语文、用语文……

一、信息素养的具备——网络特性促使学生必须具有的条件

网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着开放的资源,提供着无限平等的机会,激发着学生学习的动力。中、高年级学生在平时的信息技术课学习中,已具备了基本信息素

养能力、快速浏览能力、把握文章重点能力、提炼主要观点能力、评价分析综合表述能力、下载发布信息的能力等,能充分适应小学阶段利用网络学习语文的现状。

二、资源库的建设——网络的超文本特性可促使教学信息最有效的使用与管理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有它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教材却无法向学生展示,而网络就是资源的最好提供者。学生利用网络学习,需要一定的信息资源环境,如在互联网环境中检索信息,需要计算机支持下的通讯交流手段等,如何在更短的时间里检索与学习大量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我们进行了资源库建设和尝试,首先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我们使用了百度搜索引擎、美萍反黄软件(用先进的网址拦截技术和网页内容过滤技术对浏览器进行实时监控)。课前,教师先设置共享文件夹,再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搜索主题进行搜索,指导他们进行分类整理:

1、相应网址

2、相应文章

3、相应文章片段剪辑(复制、粘贴、命题)。学生把各自搜索到的资料放在各栏目的指定文件夹中,教师在此过程中应给予技术支持和服务,并进行着监督调控,减少学生进行无意义的或重复的操作。在短时间内,学生搜集的资料会越来越多,从图片到文字,对教材进行着补充、说明和发展。从而,初步建成资源库,教师再进一步把资源库内重复或有问题的资源进行适当的删除或修改,对学生搜集的资料去伪存真,确保资源库能快捷地、有效地服务于学生,使每位学生通过设置的共享文件夹,可以方便地调阅任何一位同学查到的资料,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三、学习方式的转变

网络资源的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

㈠自主学习——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学习主体作用。

自主式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让学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就要求:“学生能讲的,教师决不包办替代;学生能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暴露出学生的思维过程,闪现出智慧的火花,从而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火力。

1、要鼓励学生勇于坚持独立

见解。

2、要尊重不同见解。

3、要善于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深入探究……

网络最大的特点是交互性和超文本性,学生在超文本阅读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点击相关链接,充分利用网络的该特点,进行人机对话,自主学习,学生与文本对话后,每人所获取的信息丰富多彩,对文本的理解也充满个性,从而能获得更多与阅读材料相关的形式多样的内容。在教学《春联》一课时,有关春联的背景资料实在太多,我制作了“春联大观园”的网页,根据需要设置了“春联起源”、“春联历史”、“春联集锦”等相应栏目,创造了适合学生的学习环境,并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栏进行阅读,让他们主动索取、自主选择他们想要了解的内容,欣赏美丽形象的图片,感受各种文字信息,在交流中相互补充,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再引导他们汇报自己交流所得。这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也让学生的阅读进行了横向、纵向的交流,节省了知识获取的时间,拓宽了知识获取的渠道。

㈡合作学习——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扩大了学生之间的交流,突破单纯渠道式的师生交流,使学生有了较多的参与机会。它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达到“人人求进步、人人求发展、人人人求成功”的境界。

网络中的合作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黄山奇松》时,我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在引导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了有关黄山奇松的丰富资源库,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教师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使小组组合效果最优化)。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处理工具(word、powerpoind、photoshop等)设计一份展示“黄山奇松”的作品。学生小组中有“信息员”:负责浏览网上信息的;“编辑者”:专门对信息进行编辑处理、修改的;“技术员”:主要任务是对图片、录像、视频等运用Photoshop5.0、音频解霸、超级解霸等进行处理的;“制作者”:对初步处理的信息进行整合、编排;“发布者”:熟悉本作品的内容、特点,对全班进行信息发布。当然,小组成员之间交不是孤立的,学习者之间保持着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任务。这时,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对话,运用电子留言板为每位学生提供发言的均等机

会,为学生之间提供一个交流观点看法的信息平台,在生生对话中,使信息联系和信息反馈在多层面、多方面展开。同时,我们可充分利用网络的作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传到校园网的论坛上或班组主页上进行展示,请求得到别人的帮助或指导。这样,一张张图片并茂的电脑小报,丰富多样的幻灯片在各种形式的指导下就“新鲜出炉”了。

这种设计其实就是一种教学游戏,以游戏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一个有目的的活动,通过熟练使用游戏规则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把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融为一体,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融于各种愉快的情境中,通过网络,使学习者达到合作学习的最优化。

㈢探究学习——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实现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发现式学习。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索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学习方式。

个别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是具有不同兴趣、爱好、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承认这种差异,更要尊重这种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达成的前提下,努力设计不同的教学程序,就同一问题情景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给每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尤其是那些在班组或小组中较少发言或表现的学生,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索中来。探究学习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应特别强调教师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包括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学生探究素质的不断提升。当我们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他们的无限创造力就会汩汩地涌动。

苏教版的《生命桥》是一篇激情飞扬、震撼人心的赞歌。通过故事的真切感情,学生被深深地感动了,我则乘热打铁:“请输入关键字„藏羚羊‟,浏览相关网站,关注有关羚羊的故事。”学生在输入“藏羚羊”后,点击相应网站,文本、图片、视频信息的有机融合,一个个有关藏羚羊生动、感人的故事就呈现在学生

眼前,宝贵的藏羚羊在遭遇人类的残忍后,流泪、滴血、悲惨的遭遇……激发着学生多种器官的感知,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此时,抓住学生感情宣泄与表达矛盾冲突,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方式阐述自己的内心独白。学生则就地取材,直接下载(复制、粘贴、组合)网络资源,设计制作了有关藏羚羊的环保画、标语、海报、宣传小册子等,有的学生甚至合作搭建了网页框架,共建“拯救动物网站同盟”,并通过E-mail、BBS论坛、校园网来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作品,让小课堂连起了大世界。

以自主性、差异性、开放性和体验性为主要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传统学科知识学习相互割裂的局面,注重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能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构建现代教育平台,就能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网络教学中得到更广泛的运用,达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最优化。参考资料:

1、当前中国教育政策问题的媒介话语空间/徐志勇等《教育研究》

2、关于学校资源想实惠教育开放的思考/唐甜甜《教育探索》

3、浅谈个性化教学的实施策略/聂雅靖《现代中小学教育》

第二篇:浅谈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古诗教学

浅谈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古诗教学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独占一席之地。每一册小学教材中都编排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小学阶段古诗的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第一阶段是知道古诗的大意,第二阶段是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阶段是能够领悟诗歌意境。小学生学习古诗可以增经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

古诗教学,应该打破常规,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改变古诗教学由老师牵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做法,应该利用网络提供学习的平台,让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达到学生喜欢学习古诗的目的。

关于古诗的教学,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要繁复冗长的讲话。”古诗有其自身的特点,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练、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现在的时代较远,写的人和事都和学生实际相距甚远,这些都给小学生学习古诗,体味古诗意境带来了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结合古诗的特点,我们利用多媒体网络,通过色彩鲜艳的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提供给学生学习古诗有关的背景材料,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为此,我总结出网络环境下教学古诗的一般结构模式。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早在一千多年前,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有关于“情境”的论述,所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人对处在一定情境中,能引起情感共鸣的事物往往体验深刻。在古诗教学中,首先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兴趣,融入诗的境界,进入最佳心理状态。而多媒体在创设古诗情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无论是音乐,还是画面,都能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创造出与古诗词内容相吻合的情境气氛。学生通过这一条无形的时空隧道,捕捉到古诗闪烁千年的风彩。怎样创设古诗情境呢?

1、利用音乐,创设情境。

古诗节奏强,韵律和谐,具有音乐美。而音乐又是听觉语言,是人类心灵的诗章,二者具有相通共融之处。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我在教学《寻隐者不遇》时,播放古筝乐曲,学生感受到诗中云雾迷漫,树影婆娑的美景。有一位老师在教《送元二使安西》时,特意选用了为这首诗谱写的《阳关三叠》,那优美沧凉的旋律,渗透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由于朋友远去的惆怅心情。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理解。音乐与诗词的结合,让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扩大了思维的空间。

2、借助画面,感受情境。

别林斯基说:“诗歌不能容忍无形态的,光秃秃的抽象概念必须体现在生动而美妙的形象中,思想渗透于形象如同亮光渗透多面体的水晶一样。”一首好诗,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画面美。“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历代诗人追求的艺术境界。所以我以此特色设置画面,用丰富的色彩,优美的线条,整合的画面,将诗中无形的形象变换成有形的视觉形象,让学生通过画面产生丰富的联想,感受画中的情,画外的音,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领略文字的内涵,体会古诗的意境。如我在教低年级小朋友学习《鹅》时,就出示了事先制作的显出诗歌内容的投影片,然后让学生边听着舒缓的乐曲,边看图,并展开想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把图上的内容具体地说出来。在美的氛围中,学生启动了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描绘出了这样优美的意境:有一个美丽的湖,湖边长着嫩绿的草,开着鲜艳的花。湖水清清的,水中有几只大白鹅,雪白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湖面上,红红的脚掌正悠然地拨动着。湖面上泛着微微的波纹,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点点金金光。偶尔,大白鹅昂头叫两声,好像在唱着欢乐的歌„„美的情怀、美的形象跃然而出。

3、用语言描绘情境,进入意境。

学生对古诗句理解有困难,教学时,教师若能发挥自己的声音特点,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自己组织语言,描述诗中意境,学生更容易受到感染,领悟诗的意境。如教《小池》时,教师就以优美的语句描述泉水叮咚、阳光普照、蜻蜒翻飞的早春美景。帮助学生寻找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更好地进入诗的意境。

总之,利用多媒体声像集合的特点制作了许多优美的画面,选取了与教学内容相符的音乐,积极努力地创造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视觉美、听觉美,融入一个美的氛围之中,为学习古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让诗人与学生的心灵产生了共鸣,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时空距离,帮助学生产生与诗人思想感情相契合的心理情绪,为学好古诗开了好头。

二、运用媒体,自主学习

由于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他们有各自的思想感情,所以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古诗教学也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

1、课前查诗人及写作背景。

上课前,布置学生查询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学习《夏日绝句》一诗时,由于古今语言的差异以及生活环境的变迁,形成了诗人与学生感情之间的距离,学生很难体会作者那种由于多年战乱给人们带来痛苦的心情。通过网络,学生查找当时的写作时代、背景,包括当时的政治历史,不仅为学习古诗内容,体会作者感情打下了基础,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

2、运用网络媒体,自主理解诗意。

自主理解诗意,是学好古诗的关键。古诗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束缚学生手脚的教法,那种老师详详细细讲,学生原封不动的记,老老实实地背,缺乏生气。只要给学生创建一个宽松的环境、一个合作的氛围、一个自读自悟的机会,同时运用多种途径,相信学生一定会凭自己的力量理解诗意。当然,教师也要发挥主导作用,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个一个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的资源库。让学生依据自己的需要,进入不同界面获取相关资料和信息。同学们经过自主学习、自悟自得、互学互补的过程,体会了尝试的快乐、合作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角,他们找到了答案(哪怕有偏差也无妨)。这种自主学习的精神必定会使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得到提高。

3、大胆想象诵读悟诗情。

古诗是具有音乐性的语言艺术。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诗,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些真知灼见,揭示了学习古诗的内在规律。只有充分地读,大胆地想,才能体验古诗的情感和内涵。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每一次读都要有所收获,让思想在诗句营造的世界里徜徉,让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诗句联系起来。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使诗中描绘的形象在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如我在教完《望庐山瀑布》后,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听配乐的课文录音,跟着录音练读。这样,学生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最后,我把学生的朗读录下来,再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跟课文录音比一比,自己评一评。而学生对这首诗的气势和内涵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领会。

4、张扬个性,展示交流。

“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差异而教”是现代教学必须遵守的一个原则。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一定会有各方面的收获。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多媒网络强大的交互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合交流的环境,进一步强化学习内容。例如,有的同学学习古诗后制作幻灯片表现“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有的同学选择动听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虽然不很完美,但必竞是孩子们自己反复推敲得出的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尝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也许会有少数同学没有找到更好的表现方式,但听了别人的见意,会受到启发,从而有更好的创新。这何尝不是一种学习,一种进步呢?这正是我们期盼的结果。

三、借助多媒体,拓展阅读

在教学中,教师应打破教科书的局限性,为那些有余力的学生拓展阅读的空间,使学生尝试个别化的拓展阅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收集相对应的古诗,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教师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

1、推荐与古诗内容有关的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所学的古诗。例如:学习《七步诗》学生去读读当时作者写诗时的背景故事,一定会对诗句“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有更深的体会。

2、推荐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这样即可以增加阅读量,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例如:学习王昌龄的《出塞》后,还可以读一读他的另一首《从军行》。学生就会知道他的诗多以边塞军旅生活为素材这一特点。学习于谦的《石灰吟》后,再读一读他的《咏煤炭》,可以进一步了解诗人崇高的志向。

总之,网络教学进入课堂,表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古诗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促进了传统古诗教学方式的改变。实践证明,在多媒体网络下教古诗,采用自主学习的模式,提高了学习古诗的效率,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量避免多媒体教学凌驾于传统教学之上,或是与传统教学相对立,而是将它作为一种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使古诗词教学如虎添翼,锦上添花,最终使得古诗词教学得以优化!

第三篇:定稿、学校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探究

目 录

摘 要„„„„„„„„„„„„„„„„„„„„„„„„„„„„„„„„„„„„1 关键词„„„„„„„„„„„„„„„„„„„„„„„„„„„„„„„„„„„„1 前言„„„„„„„„„„„„„„„„„„„„„„„„„„„„„„„„„„„„„1

一、网络教学的优势„„„„„„„„„„„„„„„„„„„„„„„„„„„„„„1(一)探究生成性„„„„„„„„„„„„„„„„„„„„„„„„„„„„„„1

(二)友好互动性„„„„„„„„„„„„„„„„„„„„„„„„„„„„„„2

(三)自主创新性„„„„„„„„„„„„„„„„„„„„„„„„„„„„„„2

二、计算机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2

(一)教师的创造性„„„„„„„„„„„„„„„„„„„„„„„„„„„„„2

(二)知识的整合性„„„„„„„„„„„„„„„„„„„„„„„„„„„„„3

(三)互动的合作性„„„„„„„„„„„„„„„„„„„„„„„„„„„„„3

三、构建网络教学的新模式„„„„„„„„„„„„„„„„„„„„„„„„„„„3(一)什么是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3(二)网络教学的特点.„„„„„„„„„„„„„„„„„„„„„„„„„„„„4(三)网络教学的基本结构和模式.„„„„„„„„„„„„„„„„„„„„„„„5(四)网络教学教师角色的定位.„„„„„„„„„„„„„„„„„„„„„„„„5

四、学校网络教学的思考„„„„„„„„„„„„„„„„„„„„„„„„„„„„7(一)抓观念更新.„„„„„„„„„„„„„„„„„„„„„„„„„„„„„„7(二)抓管理队伍„„„„„„„„„„„ „„„„„„„„„„„„„„„„„„„7(三)抓教师队伍提高.„„„„„„„„„„„„„„„„„„„„„„„„„„„„7(四)抓网络环境建设.„„„„„„„„„„„„„„„„„„„„„„„„„„„„8

五、网络教学应注意的问题„„„„„„„„„„„„„„„„„„„„„„„„„„„8

六、结束语„„„„„„„„„„„„„„„„„„„„„„„„„„„„„„„„„„9 参考文献„„„„„„„„„„„„„„„„„„„„„„„„„„„„„„„„„„„9

0

学校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探究

黄德玉

【摘要】: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所谓多媒体网络教学是指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通过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有助于师生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师生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适应21世纪网络信息时代的要求;实施网络教学还将推动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建设。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是大家共同面对的一个课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现代教育所需,教师要面对现实,迎接挑战,转变观念,投身于网络教学中。

【关键词】:学校 网络 计算机 教育教学

【前言】:教育现代化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和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把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以此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如何将网络技术有效地运用于教学中,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网络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诸多深层面赋予教学以新的含义,而这一切,都源于多媒体网络教学所具有的三个基本特性。

(一)、探究生成性

由于网络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学习信息资源,学生可 1 以从网络中获得的学习资源不仅是数量大,而且还是多视野、多层次、多形态的。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或几本教材和参考书为仅有的信息源相比,学生有了很大的、自由的选择创造空间,选择的自由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关键。自主学习,能独立思考,多向思维,探索新问题等。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不再被那点仅有的信息源(教师或教材)牵着走,他们可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他们所需的学习材料;学生有可能按照他们各自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和安排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网络中学习还可以使信息的接受、表达和传播相结合,学生通过他所表达和传播的对象,使自身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

(二)、友好互动性

传统教学,师生交流单一,不能更好的体现交流与合作;网络教学的设计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互助友好的方式呈现信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来调整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和自己的任课老师进行相互交流,而且还可以向提供网络服务的专家请求指导,提出问题,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BBS等网络技术而实现,可以在网络上讨论任何问题,学生还可以根据网络电脑提供的反馈信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学习内容和进度,自由进退、自主构架。

(三)、自主创新性

传统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网络教学可以进行异步的交流与学习,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安排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的人为现象。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网络交流,在学习的进行中就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利用网络可在任何时间进行学习或参加讨论及获得在线帮助,从而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

二、计算机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一)、教师的创造性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是凭借黑板、粉笔,书本给学生“讲”知识,因而教师创造性发挥的余地很小或无从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能使教师获得创造的自由,他可根据网上资源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时借助于多媒体网络技术,老师的备课实质2 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创作过程。它需要教师对知识的再加工,需要融进教师的个性、思想、理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师作为一个有个性的思考者所具有的一切本领,经过这样一个准备过程及其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与进步,使教师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履行自已的职责。

(二)、知识的整合性

传统教学以书本知识的静态传授为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多媒体网络教学非常强调教学中知识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并且根据教学的要求,通过提供对现有多种资源进行再次利用的技术方式方法,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三)、互动的合作性

这里的合作包括师生,学生之间的合作。从师生合作来看,多媒体网络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结构关系,也改变了师生既有的角色地位,使二者易建立同学或共学关系,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教师后学于学生的情况。因而,向学生学习,把学生视为亲密的合作者,成为现代教师应具有的非常重要的观念。从学生之间合作关系来看。多媒体网络教学为学生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多种可能,使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学生可以自主,自助从事学习活动,根据自我情况安排学习,而且可以通过交流商议,集体参与等实现合作学习,并在合作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通过贡献智慧,分享成果,进而学会合作。

三、构建网络教学的新模式

(一)什么是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

网络教学是一种新生事物,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可以这样定义:在先进理念指导下,运用网络资源,在教师指导下,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学习,加强师生交流,加强师生协作研讨,优化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网络教学是通过网络进行的教学法,在这一过程中,网络作为知识与信息的载体而存在,不但可代替传统教育媒介而存在,功能与效率方面也更强,网络教学这一概念,可以视为教学的工具或媒体。

2、网络教学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大得能覆盖全球,没有教师与学生之分,没有区域与时间的判别,因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任何人去进行学习,你同样也可成为他人的老师,因此网络教学概括起来就是:网络作为教学的工具,网络作为教学的资源,网络作为教学环境。

(二)网络教学的特点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是集多媒体的长处于网络的优点于一身,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网络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网络教学最大特点是它的实时交互性,有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交互学生能及时地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按要求调整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2、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

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可以共享资源,其中包括硬件的共享和软件的共享,核心是软件的共享,网上资源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学习者在链接或教师指导下,可轻松自如地在知识海洋中冲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神奇的网络环境,对教育个性化的形成,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对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对促进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

3、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

多媒体网络融超媒体和超文本于一体,集图形、图像、图表、声音、文字于一体,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4、教学方式的先进性

传统教学的中心是教师教,网络教学的中心是学生的学,在网络教学中,教学不再是满堂灌,学生的学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生,学生之间也应4 是自由的,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组织、调控,并以作业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至于学生的步调、方式、进度、内容的数量和难易程度等则由学生本人决定。

5、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网上的教学内容不仅有本校学科教师编制的CAI课件,而且有来自于不同类型,不同地区学校的课件内容,学生通过比较借鉴,选取那些内容结构组织严密的优秀网站或课件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

(三)网络教学的基本结构和模式

学校中心工作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要真正为培养一代新人发挥效能就必须从课堂主阵地着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课堂教学中心从教师转向学习者,核心在于学习者主动将新的信息和经验与其原有的知识基础相融合的过程,因此网络教学正是适应了建构主义理论的需要,网络教学模式大体可以分为:

1、集体教学模式

教师先用常规教学中的讲授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将概念,原理等讲述清楚,提供途径,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收集信息,或者分组讨论,协作交流,同时交待任务情景,利用计算机出现迅速和反馈及时的功能,提供化难释疑、强化应用的目的。对教师来说,能迅速有效地收集到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的变更和教学方案的调节。

2、自主学习模式

该模式是利用光盘服务器功能,使每个学生机都能享受CD-ROM,充分利用硬件资源,使有限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率,学生利用光盘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一张光盘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学生可以共享光盘上的大量信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个别学习,使课堂教学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学生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网络教学教师角色的定位

网络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按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学习5 途径以达到自身最佳的学习状态,这些优点是传统教学教师难以达到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资源,学生在短时间内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寻找有效利用的网络资源,这就需要有经验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有效指导,因此,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如何确定自己在网络教学中的位置尤为重要。

1、教师的主要职能由“教”变为“导”

信息时代,人们很容易从网络等媒介中获得信息和知识,教师已不在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可能通过各种信息途径获取比教师更多、更精确的知识。因此,教师的职责已经不可能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教师的任务更多的体现在“导”上,帮助学生决定适合个体需要和个体实际的学习目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动机,培养健康的兴趣,发展学生认知、判断、选择各种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塑造高尚的道德、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2、教师与学生建立开放型的合作关系

计算机网络使课堂全球化,支持地理上分离的学校,研究单位和个体间的合作,对每一个教师和学生提供更为公平、开放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巨大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关系更加开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自己的学习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并进行各种问题讨论,在这种环境中相互尊重与信任是合作基础。传统的师道尊严不再存在,在网络环境中他们可以自由地探讨成长过程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合作研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3、教师应在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信息时代里,学科领域间的分界线越来越模糊,教师要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基础,决定孩子们在学校应该学什么,以一系列新技能为基础来改组课程。教师作为课程的主要实施者,积极规划课程的内容,制定教学方法和策略,制定课程的评价方法和手段。

4、教师将成为学生的组织者

学习的进度难度都要由学生个体选择,这就更要求学习者的自觉,这就需要教师去组织、辅导、帮助学生克服惰性,形成良好的学习系统,形成适合自身方面的学习6 习惯等,以不断激励学生向前,保证某个阶段的基本发展要求达标。

四、学校网络教学的思考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推进,机网络将逐步得到普及,强大的计算机网络功能和较多的资金投入,效益是颇受关注的。应该认识到新技术使用效益绝不是技术先进程度和资金投入多少,而是学校领导者和教师队伍对此的认识、理解和掌握程度,更加重视管理、课堂教学对网络技术的有效利用,在这里,我们多年来摸索得出的主要经验是:抓好三支队伍,管理队伍、专业队伍、教师队伍,采取分层推进,理念先进,注重实践。

(一)抓观念更新

在网络教学引进学校以后,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应付、获取学历为目标的教育方式,将逐步弱化,付之以实践为中心,以获取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方式。教师必需从大量的网络信息中,选择出那些适合于教学的学习,使教学信息的传递同学生的学习吸收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发挥网络教育作用。

(二)抓管理队伍

随着校园的逐步普及,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提到了议事日程。我们建立了在校长室的统一协调下,现代教育领导小组、教导处、电教组、课题小组互相协作开展工作,包括网络维护,硬件设备的正确使用,操作系统的安装和调试,计算机的病毒防护,以及优秀课件的提供,网上教师、学生资料库的建设,教导处提供课程支持,指导教师正确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更好更快达到教学目标服务,避免单纯展示技术。同时,通过课题研究探索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的实践模式。

(三)抓教师队伍提高

网络正常高效运转,必须有一些受到专门训练的技术人员来承担,此项工作的完成将直接到交互网络在教学的使用率。网络能否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决定于第一线的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程度和使用程度。我们主要从请进来培训,鼓励教师使用到有关制度的保证,逐渐形成现代教育技术群体,除学校内培训外,还把有关教师请进 7 来进行计算机媒体教学培训,学校校长、教导处等领导带头参加,培训内容上理念先行,用建构主义武装老师,再在实际操作中重点提高教师制作多媒体和使用网络能力。

(四)抓网络环境建设

网络环境建设是进行网络教学的保证。网络环境建设要考虑到学校实际需要和可能,决不可盲目攀比、贪大求洋,可视具体情况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讲求实效的策略,主要掌握以下几点原则:

1、先进性:先进的设计思想、网络结构、开发工具,采用市场覆盖率高、标准化和技术成熟的软硬件产品。

2、实用性:要充分考虑利用和保护现有资源,充分发挥设备效益,最方便实现各种功能。

3、开发性:在设计时采用开发技术、开发结构、开发系统和开放的用户接口,以利于网络的维护、扩展升级及外界的信息的构通。

4、灵活性:配置要灵活,基本满足学校逐步到位的建网原则,使网络具有强大的可增长性和强壮性。

5、发展性:网络规划发展设计既要满足用户发展在配置上的预留,又能满足因技术发展需要实现低成本扩展和升级的需求。

6、可靠性:管理维护升级方便,对网络的设计、选型、安装、调试等各环节进行统一规划和,确保系统运行可靠。

7、安全性:提供多层次安全控制手段,建立完善安全管理体系,防止数据受攻击和破坏,有可靠的防病毒措施。

8、使用性:保证中文界面功能完善,界面友好,兼容性强。

9、功能性:投资合理,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实现以上目标,关键是校长必须要把现代化教学手段融入到他的教育思想之中,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只有校长有了现代信息的观念,才能有建网的需求。

五、网络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观念问题

网络教学运用首先要消除教师对多媒体网络的广泛应用会替代自己或降低自己8 的地位和作用的顾虑,要消除害怕在学生面前暴露他们对新技术不适应的心理。不能简单地认为引入计算机网络教学,将教师讲述转变成多媒体的演示,师生间的口耳相传改换成网络上的信息交互,教学质量就可能大有提高,也不能因为传统方法已经过千锤百炼,而拒绝网络教学,任何时候都是为了教学而使用工具,而不是为了使用工具而教学。

2、学生适应问题

我们的学生已习惯了师生间口耳相传的教学方法,也习惯了传统的教学媒体,毕竟容量较小,注意力容易集中,也便于控制,而网络媒体中大量信息在课堂上的出现,学生对媒体的使用,注意力的分配、转移、持久都有一个适应过程,也值得广大师生积极研究和认真探索。

3、软件问题

目前各种软件较多,但网络软件较少,软件的发展已明显滞后于硬件,作为教师要精心挑选,要考虑到教学软件于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相互关系,在排选软件时要特别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交互性,适合师生的需要。

六、结束语

网络教学是社会进步、教育发展的产物,它并不排斥传统教学媒体,然而现代教学媒体有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媒体,具有自己的特色,现代和传统两类媒体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很难互相代替,没有哪一类媒体能保证教学目的的绝对实现,只有随着教学目的不同而使用不同媒体,才能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 [2] 嘉格伦《网络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

[3]《教育技术研究》2001年第二期 [4] 陆宏 《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1期 [5] 龚道敏 《基于网络教室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电化教育研究》

第四篇:追求信息化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有效教学范文

追求信息化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有效教学

【内容摘要】: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当前,教育局已经给每位教师配备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每个教室上了一套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但在中小学得到了普及,而且正逐渐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领域。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以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便于师生沟通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实践表明,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会使语文教学更为精彩!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精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以成为必然的趋势。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并最终形成主导地位。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适合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也作为一种资源,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使语文课堂走向信息化。近年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作了些尝试,实践表明,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会使语文教学更为精彩!下面就以六年级下册《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文为例,浅谈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介绍海洋与人类生活的一篇说明文。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知道,人类与海洋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正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将成为人类21世纪的希望。苏北的农村孩子来说对海洋的认识寥寥无几,信息量少,学生感觉海洋还是离自己很遥远,因此,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产生了这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海洋———21世纪的希望》网络课堂教学。,借助网络再现课文内容,充实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在网络中加深对海洋的认识,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文章重难点。

一、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

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关于科普的一篇说明文,而我们农村的孩子对海洋的认识又是少之又少。因此学习本篇课文之前,我带领学生走进电脑房,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操作平台,搜集关于海洋的信息资源,在活动中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以往要求学生读书,学生可能兴趣不浓,而当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学习的需要,利用共享资源去寻找、下载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时,那色彩鲜艳的图画、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往往会深深吸引学生,唤起学生学习的潜意识,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也真正落实了大语文观,拓宽了语文教学的空间。可见,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这样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达到课内和课外“双赢”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应注重它的吸引力。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中,经常要对教学内容作一些补充,情境的创设仅仅靠教师的口头介绍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文导入时,我根据教学需要,利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调用网络中现存的资料——大海的录像,配以教师生动的讲解:“海洋像一匹看不见尽头的蔚蓝色的绸缎,她博大而深邃,遥远而亲近、多情而温柔;她多么像一位温情的母亲,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产。瞧!各种各样的鱼儿在她的怀抱中畅游嬉戏,各种海星、水母、贝类、珊瑚点缀其间„„如果你来到外太空你会发现地球更像一个蓝色的水球,海水澎湃、波澜壮阔,与宇宙中的其他星球交相辉映。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她曾经孕育了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在21世纪的今天,海洋与人类的关系又将是怎样的呢? ”接着引出课题,这样的导入立刻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原本课本上的“白纸黑字”变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直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

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产生学习动机,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它所创设情境的真实性、形象性、趣味性是其它媒体手段无法媲美的。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所说:“课的第一锤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他们牢牢吸引住。”

三、突破教学难点,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小学语文教材取材范围很广,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有。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像《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样的科普说明文,语言高度凝炼,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理解就更加困难。教学中尽管老师费尽口舌进行解释,但仍收效甚微,不是停留在表面上就是理解不透彻。那么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消除学生思维和表达的障碍,突破学习中的难点。现代信息技术以形象、生动、直观的优势,提供丰富的多媒体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大量的表象,将趴在纸上的文字活起来,生动起来,唤起学生的形象再现感,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达到对新知识的深刻理解,进而突出重点,击破难点,促进知识内化,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实现语文能力的提高。

如在教学 “今天,人们也要敬畏海洋”一处时,必须要补充课外资料,让学生了解到由于人们不敬畏海洋,所导致的可怕的海洋灾难。这时我就补充了“赤潮”,让学生看一看“赤潮”图片,他们便会触目惊心地感受到,原来,大海并不是如想象中得那么湛蓝美好,原来,大海也有如此可怖的一面。再让学生阅读课外资料,了解“赤潮”的频繁发生,与人们任意地破坏海洋环境、不注意海洋环保有关,当一个个实实在在的破坏海洋环境的故事在学生心里震荡时,学生发粗的那一声“只有保护海洋,珍惜海洋,海洋才乐于做出它的奉献”的呼喊,才会那么真切,那么有力。

另外,文中还有很多的专业术语,如:“聚宝盆”、“潮汐”、“矿藏”、“能源危机”等,如何引导学生来理解这些专业术语,体会海洋与人类的关系呢?信息技术与内容相结合,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我们可以通过相关软件把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形象的动画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通过感官感受,直观准确的理解课文内容,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从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四、拓展学习空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语文教学如果只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等信息,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增大教学的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如教完《海洋——21世纪的希望》之后,为了让学生的知识面不只停留在书本上,课后布置学生收集大量有关海洋的资料,经过加工整理办一期关于“海洋”的板报。同学们马上分工合作,有的在互联网上搜索图片,有的上图书馆查找资料,通过各种途径把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汇总,这样学习小组的同学可以做到资源共享。可见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这样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学生也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应当注意的是,信息技术的引入,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文的教学需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采取相宜的策略,通过适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形式,讲究实际效果,让学生学得活,学得好,得益多。同时搞好调控,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不同的情况,加以指导,给予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让信息技术走进语文课堂,实现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整合,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理解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把握好教学中的重难点,找准整合点,这样,语文教学就能在信息技术的协助下,更为精彩!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黄绍凯《小学教学参考》

2、《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例谈》 邵荣萍《小学教学参考》 3、田慧生,《新课程实施教师怎么办——信息技术在新课程中的运用》,远方出版社,2003年5月。

4、伍爱,《人力资源管理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生存、生活实践能力,及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与方法,具有优秀品德情操和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语文现代性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教学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多向交流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指在计算机环境中,教师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基本依据,学生在教师启发指导下提出问题,通过个人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形式,借助网络环境的网络资源解难释疑,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色彩鲜艳、图象逼真等特点,能向学生真实地展现所学的背景和场所,为其提供生动活泼的真实语言环境,做到有物有意,使学生置身其中,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浓厚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网络环境下, 教学结构一般呈现为: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网络学习的环境,根据教学任务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探究的问题)→查找、筛选有效信息→自主探索,研究问题→成果交流,总结提高→迁移应用。课前,教师通过网络获取丰富的资源,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获取本学科、本专业、本次教学内容的最新知识,最新信息,使得课堂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教学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获得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课后,学生开展一些研究性的小课题,把学生的学习延伸至课外。

在这个三阶段教学中,学生乐学、会学,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感悟、探求新旧知的联系,从而产生意义的建构,达到语文教学的三基(基本素材积累、基本知识掌握、基本能力培养)训练。

1.课前——信息搜索

学生知识面不是很广,对有些课文描写的情景、尤其是一些有关风俗、文化等知识,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无法感知,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在课前,教师为学生构建学习主题相关的情景,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围绕教师设置的问题导向和提供的网络资源进行信息的搜索,在原有的认知图式或认知结构中用有关经验同化当前的新知识,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课前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在抓好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双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和创新的空间。教师为实现教学目的而进行软件设计、网页制作,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了创新能力。学生在开展探究、构建知识的过程中,发展了搜集整理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迁移实践能力,并在交流合作中培养了竞争意识,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课中——合作探究

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成为可能,使课堂学习突破了原有的空间和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课本知识,上网自主、合作学习,注重对学生语文三基的训练。

3.课后——拓展延伸,使语文课程学习呈现多元发展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未来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知识不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课堂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他们在课后围绕课堂所学内容,开展课后的一些探究,通过亲身实践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利用网络在课堂后开展一些研究性的小课题,既能对原有文本教材进行有效的拓展,实现课程结构的开放和多元性,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把学生的探究学习延伸至课外,让课程呈现多元发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在创设情景,适时的启发引导;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主动思考、自我探究发现的学习过程中。

利用网络创设全新的学习情景,构建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学习环境,学生与教师在一个平台上,这是一种交互式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网络教学的优势。

下载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有效教学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有效教学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内容摘要 根据新课标,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独立、协作、创新和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交流学习、搜索信息的能力。令我们欣慰......

    网络环境下的“卡通画”教学探究活动

    网络环境下的“卡通画”教学探究活动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小塘初级中学 范修通 电话:*** xtzxzal@tom.com [关键词]网络 教法 卡通画 素质教育 [内容摘要]本文......

    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探究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探究 网络环境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 财务管理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教学中......

    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探究论文

    内容提要: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理论,吸取传统教学的优点、长处和方式、方法实现教学目标。由此对网络......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导学探究自主学习”阅读教学模式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导学探究自主学习”阅读教学模式海宁市南苑小学沈利凤内容摘要: 文章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突破口,改革课堂教学,阐述了教师引导下......

    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心得体会

    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心得体会8篇 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心得体会1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电教馆组织的《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教师培训,《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英语教学

    多媒体的中学英语教学 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多媒体网络的发展,严重影响我国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也为英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多媒体网络环境可以为我们的英......

    网络环境下,学习的有效性探究

    网络环境下,学习的有效性探究 摘要:网络学习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学生在网上学习一般是与教师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学生要依靠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进行学习,这种资源是一种分布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