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艺术教育的综合性

时间:2019-05-12 16:5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解读艺术教育的综合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解读艺术教育的综合性》。

第一篇:解读艺术教育的综合性

解读艺术教育的综合性

摘要三部分:一是音乐教育的意义,二是当前的问题表现,三是你的建议,要求言简意赅,不要拖沓冗长!250字左右即可。不要有太多的修饰性语言。请以此重新写摘要。

摘要:本文将艺术教育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艺术教育以及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分别作一个概述。其次,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在当代教育领域的体现,主要包括对艺术教育在实践过程中的教学模式中的体现,在教学设计和组织的体现,对教师的要求。艺术教育的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艺术教育在实践的过程中,要体现课程的愉悦性,成功的艺术教育能在确保艺术教学过程的愉悦性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艺术兴趣和艺术鉴赏、艺术表现及艺术创造能力。最后,本文依据艺术教育的综合性的特点,针对艺术教育在当代教育领域中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处理意见和建议。总之,艺术教育在实践的过程中,必须体现其综合性,实现传统教育模式向艺术教育成功转变,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和综合素质修养。

关键词:艺术教育,综合性,美

一、概念界定

1、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塑造人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的研究性课题。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为加快完善学生的素质教育、道德教育、审美标准教育、人文科学教育等及其他学科的综合性艺术教育,按照其要求,自觉、主动地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认真、深入地研究,尤其是研究学校艺术教育和发展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去体现其重要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苏联著名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指出:“人的审美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但是不能不承认,艺术是对个人目的明确的施加审美影响的基本手段,因为正是在艺术中凝聚和物化了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因此,艺术教育----对艺术需要的艺术、对艺术感知和理解的发展,艺术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完善----组成整个审美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艺术教育的综合性

综合性就是将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相互连接起来,形成对研究对象统一整体的认识。综合性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的基本特点就是探究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即结构的机理与功能,由此而形成一种新的整体性的认识。所以,综合性不是关于对象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综合后的关于对象的机理和功能整体性认识具有新的知识。艺术教育的综合性的典型特征表现为它是生态式的、可持续发展的。它打破了美学、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创作、艺术心理学、艺术社会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隔离状态,建立他们之间的生态关系,它强调艺术欣赏与艺术创作之间的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使敏锐的艺术感与艺术创作之间贯通,它特别强调通过艺术形式的感知与分析、分辨与识别艺术作品中不同要素和不同事物之间“物物相需”的生态关系和由此而导致的可持续性生命过程。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1993年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召开的“科学与艺术研讨会”上有一句名言:“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也大力倡导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就是通过将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相互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具有综合艺术修养和能力的人。

二、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应然指向

1、教学设计

要以人文主题和科学这一“双主题”而不是以单一的学科知识技能来构架教学。艺术课程教学以单元的形式展开,每学期包含若干有一定联系的教学单元,每一单元中的多个课题围绕某个人文主题形成有机的联系,贯穿每一单元的明显是人文主题,学科额知识技能则作为引线由浅入深滴渗入每一课的教学活动中。在每次的教学中,必须保证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两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人文内容不再是一种工具性的东西,而是与艺术内容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以往的艺术课程一般只是要求学生在一节课程里要学会画一幅什么样的画,或者是唱一首什么样的歌,只是片面强调学科主题,而忽视了人文主题。现代的教育理念认为,艺术课程的综合应该是立足于人的整体发展,关注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而且,它的目的并不是培养精通某一门艺术技法的学生,而是遵照人的艺术能力的形成规律,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具有综合艺术修养和能力的人,这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和组织上要以人文和学科双主题构架教学,改变以往那种片面强调学科知识技能的状况。应该高度重视戏曲和舞蹈这两门最具有综合艺术特征的学科。我们都知道戏剧和舞蹈是综合性比较强的艺术学科,几乎任何一个戏剧和舞蹈作品都离不开美术、音乐、语言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辅助,他们是多种艺术学科的高度凝结。如电影《红高粱》、舞蹈《雀之灵》等优秀作品无不在色彩、光线、造型、形体语言等方面给人以莫大的具有震撼力的美得享受,同时也能给人的艺术素养的提高以潜移默化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两门艺术学科的培养也就综合艺术素质的培养,这个文明程度高度发展的社会为学生提供了层出不穷的优秀的戏剧和舞蹈,为学生获得鉴赏和实践艺术的机会,获得更强的综合艺术能力创造了条件,我们应充分地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把他们用到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

2、教学模式

2.1“一科切入,兼及教科”。即指在教学中以音乐、美术、舞蹈、戏剧中的某一门作为学科主题的内容,同时适当兼容其他艺术学科作为的内容,达到综合艺术教学,其特点为:是在综合的过程中保持了某一门艺术学科的学科特征,有利于教学活动“由面及点”地展开;二是照顾到我国艺术教师的基本素质以及他们在美术和音乐方面的学科背景,使一般的教师能够比较容易的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与教学条件,实施综合艺术教学,其中“兼及数科”是实行综合艺术教学的特色所在,而“一科切入”的方式,既具有教学方法上的有效性,也使艺术学科的综合既有相互的联系,又具有学科的特色。

2.2“多科综合”。这是指在教学中围绕同一人文主题或共同的艺术要素,实现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学科的部分主次的完全综合。它重在使学生形成一种综合的艺术能力。例如,要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年”,可以这样设计教学:通过听一些民间故事和收集资料了解年得文化背景和中国不同地区年文化的特点:了解与中国年文化艺术有关的年画、剪纸、春联及相关习俗;学习基本的汉族舞蹈动作。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一活动里,围绕“年”这个人文主题,实现了手工、舞蹈、历史文化等多门学科的综合。除课堂教学外,“多科综合”还有其他多种多样的形式,可以组织音乐会、文化节、艺术展览会等,可以班级的几个艺术工作小组或者班和班联和、集体创作和排练一部音乐剧、创作一幅大型美术或书法作品、制作一件大型民间工艺品;还可以把一首独曲曲改成一首合唱曲,经过艺术的再创作,使其艺术表现力得到加强。这都是围绕同一人文主题的大综合形式。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从形式上说,艺术教育课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各门艺术的多种联系和连接方式都不是随意的可以达到的。一方面,教师必须根据自己的经验,确定哪些联系时强制性的,哪些是自然的;另一方面,凡是综合性很强的活动步骤,都不是轻易完成的,有时可以考虑由两种或多种艺术教师联合进行,通过碰撞和融合获得丰富的艺术经验。艺术之间的综合和关联常见的是视觉艺术和音乐之间的综合;具有明确韵律节拍和曲调的音乐,可以成为学生创作非具象作品的基础;具有某种明确的人文主题的古典音乐,可以成为学生进行绘画创作的基础;在学生进行视觉艺术创作时,可以用特定的音乐作背景,这种背景音乐能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影响。另外,“观察”和“即兴”也可以越出戏剧范围,用到视觉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中。

3、教师素质

教师是艺术教育主要的实施者,艺术教育的综合性给教师提出了比以往要高的多的要求。

3.1更新艺术教育的观念。在教育的目的上,教师要由偏重艺术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关注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在教学方式上,由孤立的分科知识技能教学、转向不同艺术学科的融合以及艺术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在教学内容上,由注重传授单

一、高深、繁难的知识技能,转向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使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在评价方式上,由过去强调甄别优劣、比赛选拔、确定等级等,转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延伸艺术课堂。

3.2综合艺术教学的能力。教师要认真贯彻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突出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艺术学科的相互融合及学科文化的渗透。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对多学科文化知识有广泛的涉及。善于发现不同艺术学科以及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求各科连接与沟通的方法,把多领域的教学变成一个充满选择性、富有生机和不断生成的有机整体。

3.3确立角色。教师应尽快从单一的音乐、美术教师转变为一名艺术教师。在备课、教学中不应局限于自己的学科,而应考虑多门艺术学科的连接和融合,给予学生丰富的艺术感知,自由的创作空间,促进他们整体艺术能力的发展。在课案的设计、研究和备课过程中,使个体备课,个体研究与集体备课、共同研究相结合,加强教师之间的协作与沟通。

3.4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周围环境做多方面或多角度的直接知觉,使他们以整体、知觉的方式把握审美对象,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在感受。鼓励学生把内心创造出来的意象用特定的媒介、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观看、倾听或欣赏自己或同学作品的机会。鼓励他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把握自己或他人作品中的情感层面。这样,学生的反应或反思又转变成新的刺激,激发出新一轮的创造活动,产生新的作品。

三、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实然表现

1、实施对象

目前,很大一部分学校的艺术教育普遍存在一种弊端,即主要是针对极少数学生,而不是全体学生。把学生的艺术作品在比赛中的获奖情况或是艺术特长生是否考上专业艺术院校视为艺术教育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当然,无论是比赛获得好的成绩,还是考试有个好结果,如果不究其原委,那的确是可喜可贺的事。但依据我们的艺术教育评价思路,对诸如上述之类的艺术教育成果和业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之前,我们不妨追问几个问题: 整个学校或班级除了那一两个获奖的或考上学校的艺术精英之外,其余绝大多数的学生的艺术教育状况怎么样?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艺术比赛的目的是有效地推动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还是为了培养艺术尖子?普通学校的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这就意味着评价艺术教育的成功与否,首先要看其着眼点是否是放在全体学生身上。有人会问,如果全体学生都在艺术比赛中获奖,那是不是就是最成功的艺术教育?我想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可能,那无疑是以牺牲其他方面的教育为代价的,那样的话,整个教育都是失败的。还有人会问,如果全体学生都以艺术特长生的身份升入高一级学校或考上艺术专业院校,那又算不算是最成功的艺术教育呢? 我的回答依然是,那是不可能的,而且是不必要的。长期以来艺术教育不受重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艺术课程不是升学考试的科目,也就是说艺术教育是所谓“应试教育”的受害者。

2、激发兴趣

在我看来,为了达到某种功利目的而实施的压抑人性、无法使人愉悦的艺术教育,哪怕其结果多么令人羡慕,都是一种反艺术的教育,这种教育无论对学校还是对学生都大可不必存在。真正的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的一个最鲜明的特点是,与教育结果相比其教育过程更能给人们快乐和享受,其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能给人以快乐。绘画如此,音乐舞蹈更是如此。成功的艺术教育能在确保艺术教学过程的愉悦性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艺术兴趣和艺术鉴赏、艺术表现及艺术创造能力。因此,我们在对学校艺术教育进行评价的时候必须注意,艺术教育毕竟不是玩游戏,艺术教育重过程而不重结果不是不要结果,但在给结果下结论之前,我们还是要对教学过程加以考察,看一看结果的获得是否是以牺牲过程的愉悦性为代价的。事实上,艺术教学的过程和结果是紧密相连的,教学过程的愉悦性必然会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而艺术兴趣的提高又必然会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求艺术的奥秘。在艺术知识与技能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牢记自己所从事的是普通学校的艺术教育,切不可以专业艺术标准去要求和规范学生,要降低难度。关于如何进行艺术知识与技能教育的问题,我们认为,就普通学校艺术教育而言,只有把艺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具有浓厚的艺术兴趣的基础之上,前者才有价值和可能。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样,兴趣也是确保艺术教学过程的愉悦性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如果学生对艺术毫无兴趣,那么最简单的知识和技能对他们来说也是一剂黄连苦药; 如果学生对艺术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最难懂的知识和最难练的技能对他们来说也如同一针兴奋剂。学生一旦对艺术发生了兴趣并获得了艺术的快乐,就会产生一种为增加快乐或获得更高级的体验而追求艺术知识与技能的渴望,学习本身因此也就成了一种享受。就我而言,作为一名艺术教师,我更喜欢的是一个对艺术产生了强烈兴趣但暂时还不具备丁点儿艺术知识和技能的学生,而不是一个已掌握了高超的艺术技能技巧却开始对艺术失去兴趣的学生。

3、思想偏差

现在很多学校对艺术教育这门课程在思想上出现了一些偏差,认为艺术教育就是取消独立的艺术课,直接把美术、音乐、唱歌、舞蹈等渗透到数学、语文、化学中,让它们成为更好的理解科技知识的手段。相反,综合性艺术教育为加强学生的艺术感不仅不取消艺术课,而且要在艺术课程中加进艺术欣赏,在艺术欣赏中融入美学、艺术史和艺术批评。一句话,综合性艺术教育是在加强学生艺术感的前提下,是艺术与其他课程相融合。

四、建议

1、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人的成才大体依靠两个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指人在认识方面的能力,如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和想象力等,这主要由认知教育来完成。“非智力因素”大致包括兴趣、情感、性格、意志、道德、思想和态度几个方面,当然,幻想和想象的某种能力也可归在这个范畴,而这主要是由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教育来完成的。学校艺术教育(专业学校除外)是要通过让学生在学习绘画、音乐、舞蹈等的过程中拓宽知识面,提高审美境界和艺术修养,从而促进德、智、体、美、劳、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心中具有崇高理想和大目标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代新人。

2、全面发展(这个太笼统,太模糊,请具体)

在物质文明已达到一定程度的现代社会,目前社会需求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已经超过对物质文明的需求。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审美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人文环境的发展,对于生活环境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如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环境和家居环境都是近年来人们所关注的。人们不但要舒适,还要有审美而且还要健康。所以,一个高素质的设计师不但要懂结构力学,而且要有高的艺术修养,这样他的建设才更具美感,更具风格。

3、形式多样化

艺术教育的普及不是单纯的上几堂课,画几幅画、唱两首歌就解决的了的。艺术教育的普及和提高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

3.1成立美术兴趣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填报,由专业教师进行辅导,定期进行各种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兴趣为主,主观上减弱美术的专业特征,目的是普及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注重挖掘学生潜能,发现有美术潜质的学生,或发展为美术特长生重点培养。3.2学生书画作品展室。学校定期召开书画作品展,并由学校组成评委会,评选出获奖作品。将好的书画作品进行装裱,长期保存下来,在展室进行展览。展室定期向学生开放,而且,在外来人员来校考察学习以及每一届新生的入学参观时,书画展室也是必去的地方,其实,广泛的宣传也是普及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3.3定期举行报栏评比和板报评比活动。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严格要求、鼓励,将学生们好的作品在报栏中展出,使之有成就感。学校定期举行板报评比活动,选出图案新颖、生动的板报予以奖励。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学生们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的美术特长有用武之地。3.4联系学生实际。艺术教育要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不要只谈理论,不见效果。这样才能使艺术教育更加为更多的人接受和了解,才能谈得上普及。开展多样性的艺术教育活动,内外结合,把艺术教育从课内扩展到课外,形成一个以教学为中心,课内外结合,多层次的艺术教育体系。下面简要介绍一个课例: 从美术切入的综合课:

A.教学目标:能用泥塑、纸工、绘画等形式表现舞蹈动作,能感受到舞蹈的美。能随音乐即兴创编舞蹈动作

B.教学过程:欣赏舞蹈片段,欣赏名人的以舞蹈为主题的画、工艺品、欣赏老师的舞姿

学生自己模仿舞蹈动作,做舞蹈造型。

学生用剪纸、绘画、泥塑等形式塑造出舞蹈造型的美,学科主题是掌控了几种基本的表现舞蹈造型的美术形式。本课围绕“舞蹈”这个主题,将视觉艺术、舞蹈、音乐等方面有机结合,同时自然地渗入了舞蹈美术的基本知识技能。

4、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

主要是从教师的思想素质和教学水平两个方面进行重点培养。由于当前应试教育占主体地位,人们往往一味追求升学率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所以很多学校的艺术教师形同虚设,或很不受重视,在任艺术课教学的同时还兼任其它职务。在这种情况下,艺术教师很难有积极性和上进心,有课就去上,上完就走,无暇顾及或无心顾及如何上好每一堂课,那么艺术教育的提高就无从谈起。我认为改变这种状况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加强对艺术教师的师德培养的同时,工作成绩在考核奖惩制度上体现,让奉献精神归化为教师的动力,把艺术教师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艺术教师的创造力量发挥出来,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加强艺术教师的业务学习,促进教师业务素质提高。要想方设法让艺术教师参加一些艺术教育学习班,研讨会。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找机会让艺术教师外出学习、鼓励艺术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展览、比赛等等。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要想给学生一杯水,你就应该有一桶水。只有教师的水平得到提高,那么学生的水平才有可能有所提高。所以说,重视艺术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提高,让艺术教师学有所用,是艺术教育一手抓提高的重要条件。

5、融入各科 生活是美的,艺术是生活的再现,同样也是美的。罗丹有一句话: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艺术的任务就是教学人们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教人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仅是专业教师的责任,同样各科教材都是各个领域中美的极致。所以每个学科都应认真挖掘美,各科任课教师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美,不能使学生感到枯燥。这才是艺术教育的真正普及。我们试以语文与体育学科教学为例说明。

5.1语文。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发掘美育因素,提高教学效果。例如:高中课本中《药》一课,教师把语文、音乐、美术(影视)有机地融在一起。课文的挂图、多媒体的动态演示,配上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很快就领会了课文内容。通过学科渗透,学生不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获得美的感受,领略了自然美、音乐美、色彩美、语言美,同时还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5.2体育。老师把以往枯燥的准备运动,改为配乐模拟操、韵律操,同时,将各种难懂的形体动作画成挂图或者做成动画,既激发了学生做操的兴趣,也增强了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

优化学科课堂教学,将艺术教育融入其中,是促进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使学生既增长知识又提高能力和艺术修养。在强调教育应更加具有人文色彩的现代教育中,广泛而实在的普及艺术教育无疑是使教育人文化的重要手段。学校领导高瞻远瞩,大胆地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来实施艺术教育。通过艺术熏陶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美与爱中淌洋,从而走向艺术化的人生,远离了粗俗,走近了高雅;从而实现了“爱与美”的教育理念。艺术教育从普及到提高,然后再提高基础上进一步普及,普及和提高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以点带面,以面促点,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学校艺术教育得到发展。使艺术教育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阶段。

总之,艺术教育普及到位,提高到位,就会使人才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这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也是人个性化发展所要求的。

[参考文献] 1.腾守尧.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郭声键.艺术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 5..列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第二篇:戏剧是综合性艺术

戏剧是综合性艺术。中国古代戏曲与诗、词、文、赋等文学体裁不同的是:戏曲既作为阅读的文本存在(“案头之作”),包括剧本的情节、结构、关目、宫调、曲牌、文辞、声韵等方面;又有着复杂的艺术形式(“场上之戏”),包括唱、念、做、打以及舞台布景、音乐伴奏等,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因此,戏曲从萌芽到成熟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中国戏曲被称为“晚熟”的艺术。它发端于先秦两汉,酝酿于隋唐,形成于宋金,繁荣兴盛于元,发展演变于明清。直到今天,中国戏曲发展为以国剧——京剧为代表,由众多地方戏曲组成的戏曲大家庭,仍然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为大家带来无穷乐趣。而昆曲,也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人类艺术殿堂的瑰宝。【戏曲介绍】

古代戏曲的起源

古代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称为世界三大戏剧艺术之一。同时,戏曲在我国文学艺术园地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它们分别代表了各个时代最杰出的文学艺术成就。元代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黄金时代,但中国古代戏曲并非是元代一个时期的艺术,它的萌芽、生长、繁荣,贯通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戏曲起源】

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大体有两条线索,一是从原始社会的巫术表演、西周末年的俳优滑稽表演到西汉百戏中的角抵戏,再到唐代的参军戏,故事表演日渐丰富,逐渐成为戏剧的主体。另一条是由原始歌舞到汉魏隋唐的代面、钵头、踏摇娘等歌舞戏演出,使得民间歌舞艺术获得极大的发展,为戏曲宫调、曲牌、声韵的成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宋金时期是戏曲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线索】

我们追述戏曲的源头,往往要提及“优孟衣冠”。优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是一名职业演员,与当时的楚相孙叔敖相识。孙叔敖生前为官廉洁,没有积攒下什么财产。他去世前叮嘱儿子,如果有一天家里穷得过不下去了,就去找优孟想办法。果然,孙叔敖的妻儿在他去世后生活贫困,他的儿子靠打柴为生。一天,孙叔敖的儿子路遇优孟,将自己的生活状况和父亲的遗言告诉了他。优孟按照孙叔敖生前的模样装扮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排练,与孙叔敖生前的言谈举止一模一样了,就去见楚王。楚王看到孙叔敖“重生”,非常惊讶,请他再来做宰相。优孟说,我要回家和老婆商量一下再说。过了几天,他答复楚王说,我的太太说了,不能做楚国的相。楚王问为什么,优孟说,你没看见孙叔敖的先例吗?生前为楚国办了那么多大事情,死后儿子靠打柴为生,又有什么好处呢?于是楚王下令,给孙叔敖的儿子许多封地,让忠臣的后代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这就是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优孟衣冠”的典故。【戏剧源头】

元代杂剧与体制

元代是我国戏曲繁荣兴盛的时期。元代戏曲主要分为杂剧和南戏两大类,二者各有自己的发展轨迹。元杂剧继承了宋金杂剧、诸宫调等表演艺术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南戏起源于温州等东南沿海一带,又叫“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宋元南戏的代表作为“荆、刘、拜、杀”,成就最高的是《琵琶记》。由于南戏在元代前期处于发展的薄弱阶段,还不能与杂剧一争高下,所以代表元代最高文学成就的是元杂剧。【元戏剧】

元杂剧有完整的艺术形态,剧本主要由唱曲、宾白和表演三部分组成。在体制上,元杂剧以“折”为单位,一本通常为四折,个别也有一本五到六折的。此外每本还加有一场或两场戏,称为“楔子”,位置或在折前或在两折之间,用来介绍人物、情节等。每本在结尾时有一对或两对对子,称为“题目正名”,如“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在音乐方面,元杂剧有严格的规定,一折戏只用一套曲子,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子组成,而且同一套曲子的排列顺序也比较固定。元杂剧用北曲演唱,乐器主要使用琵琶等弦乐,风格豪放激越。在角色设置上,元杂剧角色分为三大类:末类、旦类、净类,一本戏中只由一人主唱,由正末演唱的戏称为“末本戏”,由正旦演唱的戏称为“旦本戏”。元杂剧中用“科范”来规定动作表情或指示舞台效果,简称“科”。【元杂剧特点】

南戏的体制大为不同。不称“折”而称“出”,一般一部戏有几十出,规模宏大,能够演出曲折的故事。一般由“副末开场”,介绍剧情大意。音乐一般用南方的音乐,但在后期也吸收北方的音乐成分。演唱不限于一人,有独唱、对唱、合唱、轮唱等不同的演唱方式。他的动作表情和舞台提示叫“介”,不叫“科”。南戏善于讲述家庭和爱情故事,较少历史、公案之作。

在元代近百年的时间里,北杂剧创作风靡全国,作家云起,涌现出一批成就卓著的戏剧作家和演员,剧本成千上万,洋洋大观。著名的剧作家有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的关汉卿、郑德辉、白朴、马致远等。关汉卿是元代最伟大的戏曲作家。他的重要作品分别有《窦娥冤》、《单刀会》、《望江亭》、《救风尘》等几十种。白、马、郑的《梧桐雨》、《汉宫秋》、《倩女离魂》也是脍炙人口的佳作。马致远还是写散曲的高手,被称为“曲状元”。而伟大的戏剧家王实甫创作了被称为是“天下夺魁”的《西厢记》,成为元代戏曲最高成就的代表作。《赵氏孤儿》是纪君祥的代表作,很早就被伏尔泰等人翻译到欧洲,为中国戏曲赢得了世界声誉。【元代戏剧的成就】

明清传奇与唱腔

明清两代,在通俗白话小说获得长足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明清传奇也迎来了古代戏曲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戏曲到明清两代分为杂剧和传奇两大类。杂剧虽然还有人写作与演出,如著名作家徐渭的“四声猿”(《雌木兰》、《女驸马》、《狂鼓史》、《玉禅师》),但已度过了它的黄金时期。明清传奇与宋元南戏一脉相承。《琵琶记》被称为“传奇之祖”,讲述了一个“三不从”的故事。而它的结构形式和艺术风格,也奠定了明清传奇的基本格局。

明清传奇荟萃了宋元南戏和杂剧的精华,成为明清时期主要的戏剧体裁。传奇在明清两代,在内容体制、舞台表演等方面都比南戏有进一步的发展,一直延续到清中叶乾隆后期,传奇的表演才逐渐衰微,而代之以地方戏的兴起。

传奇创作的黄金时期是在明万历以后,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出现了称为明代三大传奇的《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和汤显祖的杰作《牡丹亭》。除《牡丹亭》外,汤显祖还有《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由于对戏曲文学、音乐的理解不同,明代剧坛出现了不同的派别,如昆山派、临川派和吴江派等,著名剧作家有李开先、张凤翼、周朝俊、吕天成、孟称舜、冯梦龙等。围绕着《牡丹亭》的改编等问题,汤显祖与沈璟等人展开了有关戏曲理论方面的激烈争论,被称做“汤沈之争”。到清初更是出现了轰动曲坛的“南洪(升)北孔(尚任)”两位巨星,他们的代表作《长生殿》和《桃花扇》被称为是清代戏曲的“双壁”。

明中期由顾坚、魏良辅等艺人对四大声腔(海盐、余姚、弋阳、昆山)的昆山腔做了改革,被称为“水磨调”,低回婉转,悦耳动听。文人按曲填词,昆腔唱遍大江南北,成为明后期以后主要的唱腔。到清乾、嘉时期,统治曲坛的昆曲进入宫廷,脱离人民群众,逐渐被弋阳腔、秦腔、梆子腔、罗罗腔、二黄调等地方小戏所取代,这就是所谓的“雅部”与“花部”的对立。现代京剧就是以二黄调为主,吸收了其他地方戏曲声腔而形成的新剧种,至今仍活跃在戏曲舞台上。

明末清初还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戏曲理论家李渔。在他的《闲情偶寄》中,有很多关于戏曲创作、表演等的精彩论述。【明清戏剧】

古代戏曲与小说

我国古代戏曲在成熟过程中吸收了诗、词、文以及民间歌舞、说唱技艺的成果,和小说的血缘关系尤为亲密。小说和戏曲在许多方面是互相借鉴和渗透的。在内容上,唐宋传奇和各种笔记小说,成为古代戏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宝库。著名的如明代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有“三梦”是直接取材于唐人小说:《紫钗记》本自《霍小玉传》,《邯郸记》本自沈即济《枕中记》,《南柯记》本自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反过来,戏曲的故事情节对小说的创作也有影响,如在《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小说出现之前,在戏曲舞台上就有大量的“三国戏”、“水浒戏”以及“取经戏”上演,它们直接推动了长篇小说的诞生。在艺术形式上,小说和戏曲也都从对方吸取有益的养料完善自己,可以说是小说中有戏曲,戏曲中有小说。李渔就把小说看作是无声的戏曲,并将自己的小说集定名为《无声戏》。

有人把中国古代戏曲总结为以下几个特点:

1.始于离者,终于和。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中和之美”,戏曲也不例外。无论在戏曲开始阶段怎样渲染一种生离死别的氛围,但最后大多数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所以,中国没有西方意义上的“悲剧”。

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王国维说,中国戏曲的特点在于“以歌舞演故事”。也就是说中国的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用歌舞的手段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因此,中国的戏曲是“歌剧”、“诗剧”,而非“话剧”。

3.离形取意,得意忘形。中国古代美学还讲究“意境”。戏曲也是如此,许多因素都是写意的,重“意”不重“形”。如抽象的脸谱、飘飞的水袖、简单的陈设,四个人千军万马,一转身千里万里,一支马鞭便有骏马驰骋,两支船桨可在水中荡漾。

第三篇: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解读

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教材解读

主备人:郑保花

学段:九年级

时间:2009.9.20

一、活动内容表述

本次综合性学习包括2页活动内容,分别是:一是青春的心愿,二是青春的座右铭,三是青春的知识,四是青春的颂歌。其中第一个活动请一个或三五个朋友在一起,在山巅,海边``````向着天空,高山,大海,喊出你们的希望,让天地为你们作证。因为,展望青春,你会满怀理想渴望实现人生价值,如果你有一个美好的心愿,请你把心愿写在一张纸上,折成一只小船,放在水中,让他带着你的心愿,漂向远方,步入青春,自我独立,个性逐渐形成。为了让自己青春的脚步迈的雄健有力,给自己写个青春的座右铭,活动二依照格言的形式,写一些自己对人生的体会,给自己的青春树立路标,对自己的弱点进行“专项治理”,让自己的青春放出光辉,也不要忘了朋友,把摘录的名言警句以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送给同学朋友共勉,第三个活动是让学生利用墙报、手抄报、或者电脑制作动画等多种形式,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宣传相关的青春期知识,因为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发育,个性形成的时期,我们应该多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知识,以便更好地把握自己,第四个活动举办一个主题班会,咏诗,唱歌,自由奔放地歌颂青春,因为青春如花似水,灿烂热烈,是我们人生交响乐的序曲,即使有困难,有曲折,有痛苦,对我们来说,也是有益的经历,能使我们得到宝贵的经验。

二、活动目标

1.鼓励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2.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人物的精神品质,了解自己的特点,以便更好地完善自己。3.了解一些青春期的知识,以利于学生健康地成长,形成良好的个性。4.以歌颂青春为内容,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三、教师准备

1.和学生们一起、制定活动计划,安排活动时间。2.根据实际条件,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或相关网址。

3.确定主题班会的内容、形式,决定主持人、演出者和有关事项。

四、活动指导与建议

“青春随想”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既有联系又相对立独立。步入青春,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心愿和理想,这是他们对生活的渴望,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应该热情鼓励,步入青春,学生们开始形成自己的个性,这时更需要加以引导,让他们健康地度过青春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步入青春,不仅身体要得到良好的发育,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成长,要注重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地人生态度、团结合作的精神;步入青春,很多人都会有成长的喜悦,让学生们尽情地歌颂青春,赞美青春,建立自信心,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保持青春的活力与朝气。“随想”并不是随意,而是有着严谨的内涵。

关于具体的活动,有如下建议: 1.“青春的心愿”部分

(1)许多学生的心愿和理想,也许谈不上远大,也许还很稚嫩,不要拔苗助长,实实在在才是真;

(2)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向着天空、群山、大海大声喊出自己的心愿,可以有助于学生克服胆怯、羞涩等心理障碍,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如举行青春的仪式,可以借鉴有些国家为年轻人举行成人仪式的做法;如青春宣言,更是可以参考各种宣言的形式。总之,活动要有创新,才能吸引学生。2.“青春的座右铭”部分

(1)“座右铭”要学生自己体会,不要板起面孔说教;

(2)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引导他们了解自己,自觉地克服自己的不足;(3)学生是生活在集体中的,要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优良品质。只关注自己是不够的,还要关注他人,这样才能和他人合作相处,帮助他人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也是团结合作的一个方面。3.“青春的知识”部分

(1)作为进入青春期的学生来说,不仅身体健康、知识水平提高是重要的,心理健康也是不可缺少的,甚至可以说更加重要。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心里健康地重要性,并能或多或少地有意识地寻求完善自己;

(2)青春期知识,包括性知识,是青少年教育中不可回避的。作为跨学科的一项活动,可以和生理课等结合起来,怎样宣传科学知识,要有一定的创意。(3)有条件的话,可以利用视像、网络等资源。4.“青春的颂歌”部分

(1)歌颂青春,要让学生感觉到青春的火热,灿烂,美丽,让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青春、热爱生活。不能做作,不能强加于人。

(2)青春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所以活动要让学生动起来,奔放起来。

(3)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完全由学生来主导,尽可能不加限制。

五、活动评价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评价标准:

1.学生在此次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2.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意识。3.在活动中表现出的语文能力。

其中第一点最重要。教师也可以再列出几个方面,综合起来制定评价标准。

第四篇:戏剧是一个综合性艺术

剧是一个综合性艺术,它融歌唱、舞蹈、杂技、美术于一炉,表演上讲究唱、念、做、打。上千年的艺术实践所形成的意象和形象相结合的表演形式,既有非常强的表现力,又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它不仅让中国人喜闻乐见,而且许多外国人也很喜欢。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它是一种通过唱腔、脸谱、表演等生动的艺术现象来表现社会生活等的高雅民族艺术。在弘扬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课堂教学引进戏曲教学尤为重要。因为戏剧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或地方名人贤士、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戏剧引进课堂绝不是增加学生学业负担,而是补充音乐内容,调节课堂品味,戏剧教学要想出成果,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音像制品和戏剧的特点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音乐课本教材和戏剧教材有机揉合起来,相得益彰,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校每周安排一节戏剧课,把戏剧引进课堂,提出“六个结合”的做法,就是很好的证明。通过“结合方言,结合媒体,结合教材,结合表演,结合欣赏,结合提高”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准确熟练地学会音乐教材上的曲目,而且能用淮剧唱腔来演唱曲目,在全校范围内行成了人人会唱淮剧的局面,全校学生音乐水平、表演能力得到了长足发展。

音乐课程标准》在提升素质及修养中指出:“音乐教学要想让学生感动,音乐教师自己首先要感动,因为只有音乐教师首先走进音乐,学生才有可能走进音乐。”我们一味强调信息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的学生对古老的戏剧失去兴趣,指责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产

生了偏差,对现状的改变毫无用处。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通过培养教师自身的戏剧兴趣和提高自身的戏剧素质来带动我们的学生。俗话说:“艺高人胆大”。假如教师本身就有一定的戏剧修养和较为地道的戏剧功底,那么在课堂上就会更自信、更自如地侃侃而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使戏剧教学变得更加有魅力。所以,教师要自己先喜欢上戏剧,多听、多学、多唱、多接触戏剧,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厚积薄发,应用自如。

第五篇:浅谈艺术教育

浅谈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现状

“素质教育”作为新的教育理念,为课程改革注入新的活力。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受地域经济水平、学校的教学条件及师资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在农村小学,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水平还处在一个很低的层次。并不是这些学校不重视学生的艺术教育,而是学校没有符合专业的教师;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学校都是把教师当“万精油”使用。本来某教师五音都不全,但还是被安排到音乐教学的课堂上。看着那些乐器只是发呆,课堂教学能教会学生唱歌就很不错了。更不要说发挥学生的艺术潜能。这不仅仅是个例,在我们乡的5所小学,真正的音乐专业教师才1人,因此,搞好学校艺术教育,那只能是一句口号。

因此,个人认为偏远地区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根本不能进入学校素质教育的正轨,大部分学校只局限于单纯的、简略的教学生唱一首歌、画一副画,甚至于停留在简单的、粗略的唱唱、画画、跳跳的最低层面上。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常常被忽视,音乐、美术,课程表中常能见到,但名存实亡。在一年一度的“六 • 一”节日才能见到学生唱一唱、跳一跳,甚至于有的学校在一年一度的“六 • 一”节中还不能见到这样的艺术教育表现形式。

要搞好学校艺术教育并付诸于实际,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必须配齐或者基本配齐艺术教育教师,师资是学校搞好艺术教育的第一要素。艺术教育师资短缺,是我们农村山区学校的共性。把音乐、美术、等课程视

为任课教师的“付课”,让大多的电子琴、风琴等等设施、设备常年的存放在保管室,也就是“打入冷宫”。这些设施设备仅仅就是学校的观赏品。虽然学校领导时时都在强调尽量在课堂上使用这些设备,但都只能是一句空话。就其原因就是我们没有专业的艺术教育师资。兼职的艺术教育教师没有接受专业知识的培训及学习,在教学理论、水平、方法、技巧等以及新教材的适应性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种现象正反应出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教师专业水平亟待提高,尤其是音乐教师专业培训几乎是零。偶尔的培训学习也就是一天或者几天。在这短短的时间要想把教师培训为一个具有专业水平的艺术教育教师,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这样的培训也只是为培训而培训罢了。于是大部分学校把能唱两首歌的教师就充当了艺术教育的专职教师。学校要搞点表演方面的节目的话,教师就急急忙忙的到处寻找稍微适合小学生的歌舞碟片,让学生去模仿,让学生去自娱自乐。这不是笔者危言耸听,这的的确确是一个现实。

值得庆幸的是,我在这所学校工作了20多年,第一名音乐专业的教师阴差阳错的被安排到我所在的学校。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学校大课间活动由以前的单一跳绳变成现在的《儿童韵律操》和《竹竿舞》,每当课间的时候看到学生随着音乐节奏翩翩起舞,我的身虽没动,但心跟着节奏也在跳个不停。眼前的一切是一种欣赏也是一道风景。在我校与贵州美福儿.经欣早教中心举行的六.一联谊活动中,我们学校就把平时练习的《儿童韵律操》和《竹竿舞》等搬上舞台,好像成竹在胸的感觉。学生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台下传来阵阵掌声!来客们纷纷要求加入《竹竿舞》的表演。把整个联谊活动推向了高潮!

总之,农村小学艺术教育师资的匮乏进一步说明了农村艺术教育活动开展之路还很漫长。但我们不应以师资为借口而放松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要争取创造改变条件,让农村学生享受城市学生同样、同等的艺术教育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接受美的感染、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

浅谈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现状

马头小学

谢芝利

下载解读艺术教育的综合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解读艺术教育的综合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事迹材料 ——让艺教之花在童心绽放 幼儿艺术教育涵盖诸多方面,对幼儿开展艺术教育是为了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丰富他们各方面的知识,从小就促进他们......

    艺术教育

    未来十年,面对庞大的中国少年儿童消费人群,少年儿童的英语教育趋势将会发生怎样的深刻变化?培训教育机构又该如何塑造品牌形象?面对中国少儿培训教育目前单一的营销渠道,培训教育......

    国务院解读《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专题

    国务院解读《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http://news.dichan.sina.com.cn国家发改委网站2007-6-30 0:00:00 提要:《方案》指出,到2010年,中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将由2005年的1......

    专家解读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权威】

    专家解读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权威】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方案》对于未来农村改革作出怎样的部署?“十三五”......

    京剧艺术的三大美学特征之一京剧的综合性

    京剧艺术的三大美学特征之一京剧的综合性 我从11岁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迄今40年来,我学京剧,看京剧,演京剧,教京剧,到现在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北京京剧院的一院之长,对京剧艺术已经习......

    综合性学习《语言的艺术》听课感受(大全)

    综合性学习说课稿: 《语言的艺术》 课前谈话: 1.教师由桃花的观察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一种花。 2.教师用四年级教材中的有关花的诗句描述十二个月份当中的......

    艺术专业考试政策解读

    艺术专业考试政策解读 考试:形式与内容 政策解读 艺术类专业考试分为省级招办统一组织的专业考试(简称省统考)和招生学校组织的专业考试(简称校考)两种形式。省统考均在当年1......

    艺术电影解读 张莉

    旅游系 酒店管理1001 张莉 2010112385 甘地传——观后感 1948年1月30日 印度新德里 随着三声枪响,一个震惊世界的伟人——甘地,被谋杀而死。影片从主角恢弘的葬礼上切入,报道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