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作为手法的艺术》

时间:2019-05-14 00:2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解读《作为手法的艺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解读《作为手法的艺术》》。

第一篇:解读《作为手法的艺术》

解读维·什克洛夫斯基的《作为手法的艺术》①

(一)俄国形式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盛行于莫斯科和彼得堡的一种注重文学作品形式特征分析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该派由于独树一帜的标举作品的形式特征,反对当时流行的关注文学反映社会现实的理论批评模式而被批评它的人称为“形式主义”。什克洛夫斯基作为形式主义的奠基人物之一写了很多精彩的论文来倡导形式主义的批评方法。这些论文后被集合成册,编成《散文理论》出版。《作为手法的艺术》是什克洛夫斯基写于1929年的一篇论文,就集于这本书中。

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中,什克洛夫斯基重点提出了一个概念,“奇特化”即“陌生化”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对当时及后世的文学批评领域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下面我将按照作者提出和阐述这一概念的顺序对这篇文章进行自己的解读。

(二)论文的开始什克洛夫斯基主要对波捷勃尼亚和他的学生库里科夫斯基提出的“艺术是形象思维”这一观点进行了批评。他首先列举了他们的观点。他们认为,“形象是某种比被解释之物更简单明了得多的事物”“形象性的目的是使我们更容易理解形象的意义,既然舍此则形象性失去意义,所以,形象应当比它所解释的事物更为我们所熟悉”②,也就是说,例如,我们想让一个孩子知道什么是椅子,我们翻阅现代汉语词典,里面关于“椅子”的解释是“有靠背的坐具,主要用木头、竹子、藤子等制成”,然而,与其让孩子去理解这一长串的解释还不如直接拿一把椅子,指着告诉他说,“这是一把椅子”。实物的椅子是形象的,我们对形象的东西要比对他的解释熟悉的多。我想这两句话应该是这个意思吧。然而什克洛夫斯基并不完全赞同这个观点。他认为从这个观点出发推论出来的“音乐,建筑和抒情诗也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诗的主要特征”③的观点是荒谬的。他认为,波捷勃尼亚把诗等同于形象性是因为没有注意到诗的形象和一般语言形象的区别。他认为诗的形象是使事物被感受为艺术性事物的手法之一,与诗的其他语言手法相同,如排比,比较,夸张等。而一般的语言形象只是抽象的手段,只是把事物的诸多品质之一抽象出来,这也是一种思维,但与诗毫不相干。作者举了两个例子,一个小姑娘把一个圆球称为小西瓜是诗的形象(运用了比喻

手法,让人感受到美),而用小西瓜代替圆灯罩或头就是一般语言形象(不能给人以美的感觉)。我认为这里面的区别就在于能否感受到艺术性,也就是是否有审美包含其中。

下面几段探讨的是节省创造力的规律。他先列出了斯宾塞,维谢洛夫斯基,安德列•别雷,等人对这一规律的观点。他们认为“决定选词用字的一切规则的基本共同点是:节省注意力……通过最容易的途径把思想引向想要达到的概念,往往是唯一目的,并且永远是主要目的”④,而作者认为这种思想只适用于日常语言。他在说明这一点的时候,先阐述了感受的一般规律,即“动作一旦成为习惯,就会自动完成”,也就是说,当一些事情成为我们的习惯以后就进入无意识领域,我们会不知不觉的去做这些事情, 即“习惯成自然”。比如上厕所这件事,我们女生宿舍楼道东西各有一个卫生间,而我们宿舍正好在中间,平时我都习惯了出门左转去上东面的,然而有一天东面厕所在维修暂停使用,可我想上厕所的时候还是不自觉的就出门左拐,直到走到那了,才想起来不能用,只好巴巴的再返回来。我想这种例子大家生活中也有很多吧。所以才会说,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改变了,所以小时候老师和家长才会一直跟我们强调要养成一个好习惯之类的话。作者认为,当我们的感受进入无意识状态的时候我们便无法体验生活,无法感受到实物的存在。而艺术的存在则恰恰是为了“恢复对生活的体验,感觉到事物的存在,为了使石头成其为石头。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把事物提供为一种可观可见之物,而不是可认可知之物。”⑤另外一个目的是增加感受的难度并且延长感受的过程。作者由此提出了“奇异化”即“陌生化”的手法。

他举了托尔斯泰的例子来说明陌生化手法的运用。他说“列•托尔斯泰的奇异化手法在于他不说出事物的名称,而是把它当作第一次看见的事物来描写,描写一件事则好像它是第一次发生。而且他在描写事物时,对它的各个部分不使用通用的名称,而是使用其它事物中相应部分的名称。”⑥比如《可耻》一文中对鞭挞这一概念的奇异化和《战争与和平》中对沙龙和剧院的描写手法等。我认为,什克洛夫斯基所说的“陌生化”的表达有两种情况,一是,用含蓄的语言来表达事物,不直接表达,就像托尔斯泰小说中那样,这是语言的陌生化。关于这一点,我认为与象征手法是很相似的。因此我认为,用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例子说明是很合适的。二是,运用一种不同于常规的思维去表达,比如在文学作品中典型人物

塑造时,我们对正面人物是极力赞扬的,对反面人物是可以贬斥的,但一些作品却对这种模式进行了颠覆,从而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思维的陌生化。下面我将从语言的陌生化和思维的陌生化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个案分析。

首先说语言的陌生化。

王唯的《使至塞上》便用了语言的陌生化手法。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我们可以想象,站在茫茫大漠中,充斥在我们眼前的只能是一片荒凉。所以诗人说是“大漠”,而一“孤”字,又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着又写了落日的“圆”,本来我们会想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落日总是给人一种很苍凉很惆怅的感觉,但是这里的落日,仅用了一“圆”字,就赋予了一种很和谐很亲切的气氛。《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这两句话的艺术境界何其高超,而且,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这正是词语的陌生化效果所带来的独特感受。

然而陌生化的运用不仅仅在文本上,还可以在电影别的艺术形式中,比如电影。《阿甘正传》就是一部运用了陌生化手法拍成的电影。

影片通过对一个存在智力障碍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对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作了展现。正是因为他的智力障碍,让那些对于我们来说很平常很熟悉的东西从他的角度以一种不平常的视角展现出来。他经历了二战后美国的很多大事,可他自己始终迷迷糊糊,搞不清楚。比如他在讲述珍妮的时候前后的台词之这样的:“不知为什么珍妮从来不爱回家,他(珍妮的父亲)是个非常有爱心的人,他经常亲吻和抚摸她和她的姐妹..她说她很害怕,究竟害怕什么我不知道”⑦看到最后我们都能猜出来,珍妮其实是被她父亲性侵犯,而这件事就通过阿甘这种不知所以的口吻表达了出来,更增加了这一情节的存在感,让观众的感受更深刻。再比如,他经历了华莱士遇刺,肯尼迪总统遇刺,他说:“不久之后,不知什么原因,有人枪杀了这位人不错的年轻总统。又过了几年,又有人枪杀了他弟弟。做兄弟可这不容易啊,我不明白。”⑧他几个不明白就给了人一种神秘感和陌生感,因为他是以一种感受式的说法讲述的种种事件,这就让人们产生了一种陌生感。

其次再说思维的陌生化。

如王安石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堪称千古绝句。一个“绿”字把春色满城的景象跃然纸上。比较诗人先前斟酌过的词语“吹,过,到,满”等,将一个形容词活用成了动词,用一种人们不熟悉的方式来冲击固定思维。“绿”不仅包含了之前选字的全部表意,而且在视觉上给读者以新鲜的视觉享受,仿佛春风有了生命。这也是陌生化所带来的感受。

再如金庸武侠小说《连城诀》中对血刀老祖和花铁干的对比描写。本来花铁干应该是一个正义大侠的形象,应该是勇敢和智慧的化身,而血刀老祖是邪恶的代表,可是在雪山对决的时候,血刀老祖居然把落花流水四侠中的三侠都杀于无形之中,其大智大勇无人能敌。而幸存的花铁干居然为了自己偷生吃了义兄的尸首,其卑劣懦弱也展现得淋漓尽致。情节发展到这里便不得不让我们对传统的正邪观有了一个颠覆性的认识。这也是陌生化所带来的独特感受。

什克洛夫斯基说,陌生化的大致运用范围是“几乎是哪里有形象,哪里就有奇异化”。⑨据此,我们可以再从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找出例子,比如上古神话中后稷的诞生,帝俊的妻子生了十个太阳,以及《聊斋志异》中各种妖魔鬼怪的描写都是运用奇特的想象力造成陌生化的例子。虽然这些不是诗,但也能很好的说明陌生化手法的奇特效果。

以上便是对作者观点的总结和认识。下面要说的是这篇文章和观点的写作方法和历史地位。

(三)文章对前人理论的运用在分析观点的时候均已列出,此处不再赘述。要说明的一点是,他在引用前人观点的时候大多为批判的态度。陌生化的提出产生了重大的历史意义。这一概念一经提出便与“文学性”一起成为20世纪20年代俄国形式主义的两个核心问题。同时这一理论也是西方“陌生化”诗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西方“陌生化”诗学成熟的标志。在什克洛夫斯基提出“陌生化”诗学理论大约20多年后,德国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从戏剧理论方面又一次对“陌生化”(又译为“间离法”或“间离效果”)理论进行了阐述,进而“陌生化”理论又被逐步应用到戏剧等其它艺术领域,发挥了奇特的效果。

参考文献:

①《散文理论》,什克洛夫斯基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年 ②《作为手法的艺术艺术》什克洛夫斯基著

③电影《阿甘正传》

④《连城诀》金庸著,广州出版社,花城出版社,2001年

第二篇:西游记艺术手法

< 西游记>是一部优秀的、最富浪漫主义精神的长篇“神魔小说”。①它以绮丽的幻想,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光怪陆离、五彩缤纷的世界,创造了一大批形象奇特、本领超群的神魔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等艺术形象本领有别,特色各具,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数百年来其它同类的题材作品相继淹灭,而它却独行于世。在人物塑造上,《西游记》有着独特的成就和特殊的贡献,它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别具特色。

首先它塑造人物以“奇”字取胜,它塑造了许多“奇人”,动植物精灵,他们都有奇特的来历和生活环境。这些形象的突出特点是:社会性、神妖性、动植物性。即人性、神性、物性的三结合。所谓人性:即具有人的思想感情,人的七情六欲;所谓“神性”,即具有神奇的本领,神的本领;所谓“物性”,即具有动植物原形的形貌与习性的特点。这些形象似人非人,似兽非兽,似猴非猴,似妖非妖,三者融合在一起,又以人的思想感情等社会性为主体,且有人、妖、物三结合的艺术特点。

拿大家非常熟悉的孙悟空来说,孙悟空是天产石猴,外形是尖嘴猴腮、毛脸雷公嘴、罗圈腿、红屁股、长尾巴、火眼金睛、行动是歪歪扭扭的拐子步、机智灵敏、灵活好动、爬树攀枝,采花食果等习性;这是猴子的外部特征和生理特征。但孙悟空又非一般自然界的猴子,他有着奇特的神奇变化和独特的非凡本领。他更具有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通晓人情世态,善于观察思辨、无私无畏、积极乐观。在他身上体现了古代英雄人物的美好品质和思想感情。但他争强好胜,好出风头,容易冲动,爱捉弄人,做恶做剧„„这就是社会上某些青年人常有的特点。

猪八戒也是“三结合”的典型。他有猪的外部特征:长嘴巴、大耳朵、身粗肚大、体态臃肿、行动蹒跚;有猪的习性:贪吃贪睡、懒惰自私。作为妖精,他有三十六般天罡变化和风来雨去,腾云驾雾的神通,他的九齿钉钯重五千零四十八斤;作为人他有憨直、纯朴、能干生活的特点,更有愉懒自私、说假话、办蠢事、耍手腕、进谗言等突出的缺点,尤其是色迷心窍。吴承恩抓住“笨猪”这一特点着意进行刻画,连变化时也只能变一些粗糙的东西,小巧玲珑的东西他就无法变出来。

不但孙悟空、猪八戒是这样,作者所描写的妖怪也是这样。如毒敌山琵琶洞的蝎子精,她的武器实际是蝎子的两个钳子变成的,她的特别法宝“倒马毒桩”实际上是蝎子尾巴上的毒针,这就是她的物性。她神通广大,别说猪八戒对付她不行,连孙悟空也被她叮了以后都疼痛难忍,这就是她的神性。同时她又想和唐僧成亲,风情万种地勾引唐僧,这具有人性。

其次,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巧妙结合故事情节,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充分深刻显示人物复杂内心世界,突出刻划人物性格,使其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斗争越复杂,人物内心展现就越充分。作者用瑰丽的、幻想翅膀把我们带入一个又一个的神仙洞府,带到深山恶水中,展开一次又一次的殊死搏斗,在这种斗争中描写双方,来塑造人物形象。空最初只是不安本分,一生下来就不愿意象普通的猿猴那样老了死了,他要求仙访友,寻求长生之道,最后终于找到了他的真正老师——须菩提祖师,传授了他法术,但他还逃不出轮回,于是他大闹地府,划掉了生死簿,使自己免除轮回。随着他本事的逐步提高,他不甘心花果山的生活,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又到水晶宫里取来了如意金箍棒,大闹了龙宫,于是地府和龙宫都去天庭把他告了,最后他到了天宫,天宫给他封了一个小官弼马温,不够档次,所以孙悟空急了,反下天宫,提出自己叫“齐天大圣”。他回到天宫后,感觉这个“齐天大圣”是个虚名,蟠桃会没请他做贵宾,孙悟空不干了,偷了御酒仙丹再次反下天宫。等他从八卦炉中出来,如来佛阻止了他的时候,问他,你老这么折腾,做什么呢?孙悟空的回答有一首诗:“天地生成灵混仙,花果山中一老猿。水帘洞里为家业,拜友寻师悟太玄。炼就长生多少法,学来变化广无边。因在凡间嫌地窄,立心端要上瑶天。凌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可以看出孙悟空是不安于自己的本分,最后被镇在了五行山下。十三回以后,孙悟空知悔了,表示做好汉只拜三人,一个是如来佛,一个是观音,一个是唐僧,因为唐僧在五行山下救了他。之后他随唐僧西天取经,作者又从另一个角度来描写孙悟空,在取经途中如何降妖伏怪,而且每一次突破一个困难都很难,孙悟空都要付出很大代价,作者就通过这个逐渐展示孙悟空的性格,特别是突出他的智慧,以前只是折腾造反,现在是在斗争中比较有策略了,斗争的方法也越来越成熟了。和铁扇公主打,钻到对方肚子里,在狮驼洞变成小虫钻入狮魔王的肚子里,这个方法制服了两个妖怪。平顶山莲花洞和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斗,变换着手法,把紫金葫芦、净瓶骗到手。孙悟空越来越机灵了,斗争的策略也越来越成熟了。我们从描写中可以看出孙悟空不断的成熟,“三打白骨精”就更出名了,敌人变换了多少种手法,他都能分辨正邪,最后把对方的元神罩住,使她逃脱不了,一棒子把她打死。

作者通过这样复杂的斗争展示了人物多方面的情感,展示了复杂的内心世界。再次,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时,借助富有个性化生动贴切的语言来表现人物形象。古人云:“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运用语言的困难,语言艺术对创作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在《西游记》中作者特别注重语言的形象性、直接性、独特性,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展示出人物的音容笑貌,揭示人物鲜明的性格,塑造独特的个性。文章第三十二回有这样的一段文字:当师徒四人上得山来一樵夫高叫道:“那西进的长老,暂停片刻,我有一言奉告:此山有一伙毒魔狠怪,专吃你东来西去的人儿。”唐僧听言吓得魂飞魄散,战战兢兢坐不稳雕鞍。急回头,忙招徒弟:“你听那樵夫报道:此山有毒魔狠怪。谁敢去细问他一问?”行者道:“师父放心,等老孙去问他一个端的。”当行者问清了怪物的来历后,把眼晴揉出些泪水来。八戒看见连忙叫:“沙和尚,歇下担子,拿出行李来,我两个分了吧!”当悟空设计叫呆子去巡山后忍不住嘻嘻冷笑。长老骂道:“你这个泼猴!兄弟们全无爱怜之意,常怀嫉妒之心!”行者道:“不是笑他,猪八戒这一去,决不去巡山,也不敢见妖怪,不知往哪里去躲闪半会,捏一个谎来哄我们也。”唐僧听说有狠毒的妖怪吓得魂不自告奋勇去打听妖怪,把西天取经为已任。猪八戒动不动分行李。这一段个性化的语言我们看到了唐僧胆怯懦弱、不辨好歹的性格,孙大圣的聪明机智坚强也得以体现,猪八戒取经的不坚定、自私懒惰的性格跃然纸上。作者刻画人物的语言总是围绕人物特定的性格来运用的。语言的高度的个性化,达到了人物之间不能移易的程度。

拿描写猪八戒的语言来说就用的很好,比如85回中,他在隐雾山折岳连环洞跟豹子精南山大王打,猪八戒打着打着就不行了,渐渐地败下阵来。这时听见后面悟空说:“八戒,不要忙,老孙来了。”猪八戒一听自己的大师兄来了,马上精神抖擞,九齿钉耙一阵乱丢。妖精就问:“先前不济,这会子怎么有发狠来?”猪八戒就说:“我的儿,不可欺负我,我家里人来也。”把猪八戒的张仗势写的很生动,猪八戒是有这么个特点,凡是妖精现原形的多半是被他打死的。他打那死的妖精时,噼里啪啦几钉耙特来劲。他真本事不太行,这个本事行。他打小妖比孙悟空厉害多了。猪八戒的语言是符合他的性格的,猪八戒会挑拨是非,会用话激人,仗势的时候那么来劲,都通过他的语言很形象地的得到了表现。再拿唐僧和孙悟空看也是如此。比如在路过狮驼山的时候,李长庾太白金星来送信,报信魔头狠。这时唐僧就很为难,说徒弟啊,西天路这么远,这如何是好啊。这是唐僧的心理。悟空说,这有什么了不得呢?还有我呢。从这两人的对话中体现性格的不同。悟空是乐观的。对困难持无所谓的态度。唐僧毕竟是个凡人,心里战战兢兢的,觉得恐怖。有时唐僧难过的哭了,悟空还劝他别哭别哭,再哭就成脓包了。这种对话都是符合人物性格的。可见作者很会用贴切的对话来突出人物的性格,而且不同的人物他的话也不一样。

第四,借助人物刻画人物彰显主要人物个性。对比是文艺创作的一个很好的表现手法,可以把人物的性格写得更加鲜明。在《西游记》中作者把唐僧师徒四人置于魔群,把孙悟空置于师父和师弟之中,在对比中各自的形象愈加分明。文章三十四回这样写道:魔头道:“母亲呀,连日儿等少礼,不曾孝顺。今早愚兄弟拿得东土唐僧,不敢擅吃,请母亲来献献生,好蒸于母亲吃了延寿。”行者道:“我的儿,唐僧的肉,我倒不吃:听说有个猪八戒的耳朵甚好,可割下来整治整治我下酒。”那猪八戒听了慌了道:“遭瘟的!你来为割我耳朵的,我喊出来不好听呀!”后来,孙行者和魔头争斗失败被拴在柱子上那呆子却吊在梁上,哈哈大笑道:“哥哥呀,耳朵吃不成了!”行者道:“呆子,可吊得自在吗?我如今就出去,管情救你们。”趁小妖不备就弄神通,猪八戒在梁上大喊:“不好了,不好了,拴的是假货,吊的是正身!”在身陷险境时孙悟空沉着冷静,思谋逃脱的办法,猪八戒敌友不分,在大敌当头仍然呆头呆脑,猪八戒的愚蠢无能呆气十足的反衬出孙悟空的风趣、机智、大公无私。再说小说二十四回、二十五回作者不多的笔墨,围绕偷人生果事件,把各自不同的性格,鲜明具体地体现了出来。唐僧见了人生果害怕更别说吃了,当怀疑是徒弟偷吃时叫他们别抵赖认个错:猪八戒一面说自己老实一面撒谎,得知打下四个还怀疑猴哥私吞了:孙悟空敢作敢为告诉师傅兄弟三人吃了一个。师徒四人的表现我们看到了唐僧的善良老实,孙行者的好奇、高傲,沙僧的厚道,猪八戒的顽愚,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回赛太岁派先锋来取宫娥,妖风吹入王宫,八戒等要躲,行者捉住他们道:“兄弟们,不要怕得,我和你认他一认,看是个甚么妖精。”八戒道:“可是征淡刃认他怎的?公官躲了,师傅藏了,回避了,我们不去了罢。炫的是哪家世?“这种语言上的对比在《西游记》中比比皆是。通过对比迎映衬,更加突出了孙悟空迎难而上的勇气和猪八戒遇难而退的怯懦。

再如玉皇大帝平时高高在上,威严无比,孙悟空到了天宫对他那么不禁敬,几个神仙都大惊失色。说猴子粗俗,这么大胆还得了。结果玉帝说,只要猴子不惹事天上能够太平就挺好了。实际上玉帝是很威严的,猪八戒就因为酒后调戏嫦娥,当时被重责,然后被贬下人间变成畜牲。沙僧的错误最轻了,只不过喝酒是把琉璃盏给碰碎了就当场挨打,接着被贬到流沙河,还每七天派一人拿飞剑刺他胸口,痛楚难忍。这两人的错误多轻啊,却受到了那么严重的处罚。但玉帝对孙悟空那样的折腾却显得宽宏大量。其实,玉帝这是不得不宽宏大量,对孙悟空严厉也拿他没辙。特别是从凤仙郡的事能看出玉帝的态度。因为“斋天素供”被狗吃了,就罚郡显三年无雨,断绝一郡人的活路。这种报复手段很厉害。通过这样的对比玉帝那欺软怕硬的本色展现的淋漓尽致。

第五,突破传统的模式人物形象,初步塑造出趋近丰满、成熟的人物形象。在《三同演义》中的人迥然不同。在《三同演义》中,绝大多数人物形象是某一个道德品质的典范。如曹操的奸、诸葛亮的忠实、关羽的义等兴物的主要特征基本稳定不变,缺少发展的变化。如曹操从幼年到老死几十年的时间里,其奸诈狠毒的性格基本没改变,但《西游记》却不同。《西游记》成功塑造了孙悟空这一充满理想、神奇色彩的神话英雄形象,但是这一人物是在变化中不断地丰满凸现的。孙行者大闹天空到智闯三界至护师取经这一系列事件中,他的形象渐趋完美逐渐成熟。如“大闹天空”时与如来赌斗一节。孙悟空冲着如来喊:“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你教玉皇将天宫让二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简短几句写出了猴子的桀骜不驯、目无尊长。如果“大闹天空”、“智闯三界”写出了孙悟空的叛逆、胆大妄为,那么“护师取经”则代表了他的大公无私、循规蹈矩。要取经途中他在师傅鞍前马后伺候着,对唐僧呵护有至,当唐僧身陷虎口时,他不顾已命奋力去救,即使师傅好歹不分驱逐他时,分仍念念不忘师傅的安危。文章既刻画了美猴王的大公无私,勇猛机智,百折不回,同时又写出了它的争强好胜,爱出风头的精神品质。在刻画猪八戒这一人物时,小说中作为美猴王的陪衬。“呆头呆脑、自私、贪吃贪睡”贯穿西天取经的整个过程中,但同时他的“憨厚、忠心”也得以体现。唐僧虽不分好歹,人妖不分,但他善良、救苦救难的品质在小说中却一再展现在读者面前。《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性格刻画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西游记》塑造人物形象的技法是多种多样的,有人性、物性、神性的三结合。有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有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有借助人物在对比中彰显主要人物个性;有突破传统模式人物形象,让人物丰满起来的。正是由于多种技法的运用,才成功刻画了英勇机智的孙大圣,人妖不分的唐三藏、懒惰憨呆的猪八戒等众多人物的形象。鲁迅先生说“他讲的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欢看”。③ 民族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第三篇:《牵牛花》 艺术手法分析

《牵牛花》艺术手法分析

《牵牛花》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作品,作者先写种花,后写赏花。是种是赏,都透露出人格。文章写得细致、实在、朴素,这恰恰也就是人的精神和品质。栽种“三四年”,瓦盆“十来个”,肥料“一包”,麻线“十条”,条距“七八寸”,高矮“三尺光景”:文字叙述的精细,表现出小品文的作者为人处事的精细。全文任何一句都是实实在在的,是“可操作的”,就像一个养花多年的老农,也想朋友们的酒后闲话。没有修饰,不含浮夸,朴实自然,平和亲切。这是文章的风格,也是作者的人格。人品和文品高度统一,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缩短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也就自然地加强了作品的效果。

而随着叶长花开,作者的语言在平实中又显得精细传神。“今年的叶格外绿,绿得鲜明;又格外厚,仿佛丝绒剪成的。”寥寥数语,一个贴切简洁的比喻,写出了生长之叶的质地和生机。“嫩绿的头看似静止的,并不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缀一两张长满细白绒毛的小叶子,叶柄处是仅能辨认形状的小花蕾,而末梢又有了绿豆般大一粒嫩头。”作者生动形象、细致入微地描述如婴儿般柔嫩的初生花蕾,让我们好像也能感觉到作者惊喜而又深情的注视。这一处写得如此逼真、传神,是因为作者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把对“手植之花”的喜爱、呵护之情渗透在里面了,因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这篇文字的神韵更表现在赏花一段。那 “早上才起,工毕回来”,在花前“小立静观”的人的神态和思绪,如一卷淡淡的水墨画,是一种静态的美。体能安,心能静,不浮躁,无奢侈,是祥和之兆,是平实的征象。在花前“小立静观”,那牵牛花所呈现出来的嫩绿的叶、新生的条、含苞待放的花、生机勃勃的力,尤其是作者所强调的“生之力”,才是本文神韵之精髓。作者说,对此他可以“浑忘意想”,完全溶入景中,进入忘我境界;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很难达到的一种境界。作者的文章写到这里,气韵升华了,已经于平实的叙述之中,由物升到心灵;读者读到这里,灵魂会净化,暂时忘却世俗的烦嚣,去体味自然赐与的清新与流畅、生机与活力,从而激发起一种感情,生发出一种力量。

牵牛花,是最普通的家园小花,作者栽种牵牛花,同时也“栽种”了自己。“即使没有花,兴趣未尝短少;何况他日花开,将比往年盛大呢。”原来栽种的还是普通日子里的一份希望呢!种牵牛花之“味”,在于能享受一份朴素的生活情趣,一种恬淡宁静的家园生活。它给我们的启示还在于,人生最大的幸福不在于物质上拥有多少,而在于心灵的幸福,面对四季晨昏,在物我两忘中获得生命的真谛,生活因此变得富有而滋润。

第四篇:艺术手法练习题[推荐]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昭君怨·牡丹 刘克庄(南宋)

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独步。若比广陵花,太亏他。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君莫说中州,怕花愁。

【注】①姚黄,牡丹中的名贵品种。②广陵花,指芍药,古代有“扬州芍药甲天下”之说。这首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比。①芍药与牡丹对比,②牡丹(王侯)的繁盛与寂寞冷落,③北方故土的昔盛今衰。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1)上阕是如何表现“凄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的形象、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答案(1)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雾昏暝,难得片刻的晴朗心情,这是凄冷之一;闻雁叫,却难见被云雾遮挡的鸿雁,更浸染思念亲朋情怀,景中寓情,这是凄冷之二。(2)全诗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上阕寓情于景,写秋雨秋云无雁影,渲染凄寒的氛围;下阕以照壁孤灯、夜永之景衬情,把旅居之人酒后的孤独、冷清刻画得很清晰。全诗表达了羁旅孤栖、难熬寒夜、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岁 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 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烟尘”并非自然界中的烟尘,而是有特定含义的“战争”,这也与后文相照应。“请缨”可联想到高中课本中的“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滕王阁序》),可知该词还有其暗含的意思。

答案 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照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水调歌头 盟鸥① 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注】①此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九年,作者被主和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千丈翠奁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带湖的哪些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比喻、夸张。表现带湖宽广、翠绿、清澈、平静。6.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上下两片的前两句均为眼前景(事),为实写;后两句均为想象中的景(事),为虚写。答案 ①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孤独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②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错过大雁传信时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7.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 此词写于作者罢职闲居江西上饶时。

作者大胆、巧妙地用“寒”“点”来描述景物,这样是否与整个画面协调,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本词艺术技巧的理解。答题时不能将答题重点偏向“寒”“点”所表达的情感,而要对“寒”“点”描写的内容与“画面”的关系进行分析,即对其艺术表现力进行分析。

答案 协调。用易于产生伤感凄迷的“寒”描绘出山林的朦胧,颜色的深暗,与“斜”“暮”一起写出了初春傍晚景物的特点。傍晚的树林朦朦胧胧,使黑色的乌鸦在林外历历可见。用“点”字,使画面不但不粗疏空旷,而且具有动态美。这样,与词中作者描摹的初春傍晚的农村美景相协调。

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燕子矶

施闰章

绝壁寒云外,孤亭落照间。六朝流水急,终古白鸥闲。树暗江城雨,天青吴楚山。矶头谁把钓?向夕未知还。

【注】燕子矶:在南京市北郊观音门外观音山上,濒临长江,形似燕子展翅欲飞。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颔联运用了比喻(或象征),以流水喻时代更替,以白鸥喻心志之悠闲,使单纯的画面有了深邃的意蕴。对比,如“流水急”与“白鸥闲”鲜明对照,为暗喻世事、抒发感慨奠定了基础。对偶,如“六朝”对“终古”,“流水”对“白鸥”,“急”对“闲”,使语句整齐,节奏鲜明,表意更为凝练生动。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宫 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注】建章:宫殿名。

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了反衬手法。落花能够飞出宫墙,无人禁止,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人不如花。这里以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的身不由己。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送蜀客 雍 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诗借暮春时节,飞花飘落,表达了主人公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与思归之情;雍诗表达情感较为复杂,既有惜别的忧伤、思乡的伤感,也有对友人得以还乡的喜悦。所写景物为清新的早春,为乐景。

答案 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施肩吾[注]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注】施肩吾,字希圣。北宋道士。自号华阳子。生卒年不详。少年习佛,博学经史,工词章,后 转而学道,隐居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

这首诗写出了四明山山高幽静的特点,诗人是怎样描写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1)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四明山的高:本诗第二句写手攀松桂在浮云中行走,侧面表现了四明山山高的特点。

(2)用以声衬静的手法写出四明山的幽静:本诗三、四句写在“无人境”听到不知何处传来的一声箫鸣,反衬出山的幽静。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有人激赏这首诗说:短短四句,凄美之极,令人怅惘不已。请从虚实相生这一角度,说说这首诗是怎样把读者带人凄美意境的。

【诗歌分析】诗的一、二句是写“去年今日”“我”看到的景象,诗的三四句自然是写“今年今日”“我”看到的景象。两相比较,桃花依旧,人面难寻;物是人非,错过了时日,美好事物再也追不回来。据说崔护考进士末中,清明节独游长安城郊南庄,走到一处桃花盛开的农家门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来热情出来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第二年清明节再来时,院门紧闭,姑娘不知在何处,只有桃花依旧迎着春风盛开,情态增人惆怅。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本诗的虚实关系属于前者。

【参考答案】“去年今日”是虚景,“今年今日”是实景。虚景“人面桃花相映红”,十全十美;实景空余“桃花依旧笑春风”,怅惘顿生。以虚衬实,把读者带人无限凄美的意境中去。

第五篇:红楼梦艺术手法赏析

浅谈《红楼梦》艺术手法

《红楼梦》是一部寄托深意、“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绝世佳作。它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高峰。它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和很高的美学价值。它是一个封建社会、封建制度从发展到衰亡的过程的缩影,以小说的形式、以家庭为背景,向我们展现了清朝社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

《红楼梦》不仅在小说背景方面有特殊的构思,在小说艺术手法上面更是独具一格,达到了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的高峰,具有了相当的美学价值。下面,我就我个人对《红楼梦》的阅读经历,对其艺术表现手法浅谈一二。

一、《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艺术

这部小说中 人物的塑造,曹雪芹完美地做到了在同一阶级中塑造众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红楼梦》中的人物非常之多,且不说人物本身千差万别的,单是本身思想性格及身份地位类似却又处处不同的形象就有很多为众人所熟知。在这众多的人物中。有的是官僚贵族的当权者,有的是锦衣玉食的公子王孙,有的是年轻貌美的大家姊妹,有的是经受豪宅欺凌的丫头仆役,这些人,同一类人大都有着相似的出身经历或者身份地位,但曹雪芹却同中求异,采用了一些很特殊的对比手法,使得那些易被人混淆的形象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从而使读者毫无类同之感。

比如,《红楼梦》中著名的两位名门千金小姐,薛宝钗和林黛玉。她俩的出身和学识教养基本类似,都有沉鱼落雁之貌,都有出口成章之才。这样的两个人物形象,按理说很难区分。然而在《红楼梦》中,显然她俩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对立形象。曹雪芹通过对她们的言谈举止、行为动作、思想风格的刻画,表现了这两个形象内在的迥异。这种迥异在宝钗和黛玉对宝玉的爱情上体现的尤为明显。黛玉对于宝玉,是一片纯真的爱情,她通过“题帕诗”向宝玉倾吐爱情,含蓄而明心。而宝钗,却是因宝玉是贾府的宠儿而爱上宝玉,这种爱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为了未来的地位,她的爱谨慎而谋世。再者,在处世为人方面,黛玉高洁,自尊,从不轻易迎合世俗,无论是对至高无上的贾母,还是对管家少妇王熙凤。而宝钗,她拥有大家闺秀的气质和背后厚实的家庭财富,凭借她的乖巧伶俐讨得了贾母的欢心。一个天真敏锐,一个沽名钓誉,这就是钗黛之别。

作者通一系列相同事件中钗黛的不同言行,塑造了她俩迥异的性格特点,使得小说中的这两个人物特点鲜明突出。这样的例子还有一大批,如迎春和探春,尤氏姊妹等。小说中,作者以特殊复杂的对比手法,同中求异,重复中求不重复,塑造了一大批外部相似却实质迥异的人物形象,达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另外,在人物塑造中,曹雪芹没有采用中国古典小说惯用的人物主导性格的手法,他对于人物形象的表现,并不是从个人好恶出发,随意将某个人写成好人,或者坏人,相反,他常常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主观意愿,把他们写成现实生活中原来所应有的那样。这样,反倒是让读者更加闻到了封建社会的世俗。再者,作者善于在广阔的社会联系中,从不同角度,多侧面地刻画人物的性格。最突出的是王熙凤这一形象。她的性格特征,就是她同贾府内外众多人物的联系中显现出来的。

二、《红楼梦》的语言表现手法

1、含蓄委婉却表意明确

含蓄委婉,文意曲折而含褒贬是中国古代小说语言的鲜明特点,《红楼梦》也不例外。比如,贾宝玉到了秦可卿的房间时,先是一股细细的香甜,从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一直写到秦可卿“亲自展开了西施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寥寥几笔,尚未点明,就营造出了一派风流艳丽的气氛。这就是作者对于婉约含蓄的艺术手法的运用之妙,正符合了中国古代小说对婉约、含蓄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的追求。

这都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字底蕴和造诣深刻的文学艺术手法,似有山路绵延十八弯,终了之时,总算是顿悟了其中玄机。这是中国古典文学的语言传统创作手法,而《红楼梦》将它推向了高潮,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了封建制度由盛到衰的过程,射影出了清朝必然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

2、巧妙恰当的烘托手法

这也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手法之一。它用次要人物来烘托、渲染主要人物,多方面、多角度的为主要人物着色,从而达到很强的艺术效果。红楼梦也不例外。贾政在红楼梦里面也算是一个典型的封建社会的卫道者了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写他的龌龊的时候,并未全部正面表现,而是用次要人物来烘托他。比如,作者先写赵姨娘是贾府中几乎人人痛恨,个个鄙夷她的一个人,以至于贾母当着贾政的面狠狠地骂赵姨娘,还照面吐了她一口唾沫,可见赵姨娘其人在贾府中的地位和她的卑污不堪,极其猥琐。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居然和贾政在闺房内琴瑟相调,至此,我们足以感受的到贾政的为人和个性特点。作者对赵姨娘大量的描写无非是烘托了贾政的性格特点,巧妙地展现了一个封建社会布道者的形象。

另外,对于烘托手法,作者在环境烘托人物方面也做得极为巧妙。他善于创造适合人物思想、气质、性格的生活环境和不同的意境来烘托人物的气质和性格。如黛玉住的潇湘馆,宝钗住的蘅芜院,探春住的秋爽斋,宝玉住的怡红院等对人物都起着烘托作用。

3、神话童话、诗词曲赋的频繁使用

《红楼梦》一开篇就由一个神话故事引起,一块顽石,一棵绛珠草,一位神瑛侍者,将小说的开头推到了一个梦幻的境地,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小说是一段虚无的故事呢?不是。作者继而又写道,“假语存焉”、“真事隐去”,旨在告诉读者,这曾是一段真实的故事,只不过时事已过,希望读者不要把它只当作一部闹剧看过,里面是有辛酸故事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小说还使用了大量的诗词曲赋,使小说更加具有艺术表现力。众所周知的黛玉的《葬花词》,这首词很出人意料的预料到了贾府的未来,诸如“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秋天燕子飞去);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也许就是贾府变故的预兆,八十回后,宝玉离家,生死未卜,而黛玉急痛忧愤,整日以泪洗面,潇湘馆也挂上了蛛丝,再无人烟。“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也有可能正好写出黛玉宁死不愿蒙受垢辱的心情。

三、《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小说语言质朴自然却富有哲理,富于情趣,并恰到好处地运用谚语俗语。这是《红楼梦》语言艺术的基本风格。哲理性的语言,具有形象、隽永、隐喻、明喻等物点,是从生活经验中提炼而成的。这种语言,往往是以一句浅显的成语形式说明抽象的道理,因而具有普遍的意义和持久的生命力。如“外面架子虽未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不是东风压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如此等等。这些言语有哲理意味的名言,给人以生活经验和斗争经验的智慧启迪。而运用俗谚,是古典小说以来的语言传统,《红楼梦》则更上一层楼,它的改造更加贴切,更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事物的本质。如“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等等。小说中,最富于情趣的文字,以凤姐最多,如凤姐初见黛玉的那一段话,瞬间缓解了众人紧张拘谨的气氛,由此见得一个管家女强人的风范。其次是宝玉和黛玉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的文字。

周汝昌曾这样评价《红楼梦》:“《红楼梦》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从所有中国明清两代重要小说来看,没有哪一部能像《红楼梦》具有如此惊人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了。”的确,我们不仅仅唏嘘于宝黛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凉爱情,更惊叹于 《红楼梦》的艺术造诣之深,它的艺术手法“讥讽得诗人之厚,褒贬有史笔之严”,堪称是我国古典小说史上的巅峰之作,具有极大的美学价值,是曹先生为我们后世人留下的一笔珍贵的财富,正如张爱玲的第三恨“恨红楼未完”,它带给后人的艺术力量和现实震撼是无以比量的!

下载解读《作为手法的艺术》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解读《作为手法的艺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艺术手法有哪些范文

    艺术手法有哪些一般来说包括这样几类: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又包括:象征,虚实相生,用典,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烘托,联想,想像等等了.表达方式只要就四种:记叙,抒情,议论,描写.其中......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

    歌词自身的艺术手法

    歌词自身的艺术手法 如果抛去歌词与它时代背景的联系,只看它自身的艺术手法,同样是大有文章。 歌词从来都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可能旋律更加深刻,但歌词明显更易懂,或许平常老......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小结

    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小结 语文高考古诗词的阅读鉴赏题从一卷移到二卷,变客观题型为主观题型,答题的难度显然有所提高。鉴赏中有关表现手法的分析,以前只要求考生对题目中的解说......

    余映潮教学艺术手法

    余映潮: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76) “长文”,就是篇幅长、文字多的课文,一般来讲,在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现代文课文在两千字左右、文言文课文在四五百字左右的,就可以视作长......

    古诗常见艺术手法及示例

    古诗常见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及示例 1、【直抒胸臆】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2、【融情于景】如:“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

    《离骚》比兴象征手法艺术特色

    《离骚》比兴象征手法艺术特色 摘要:《离骚》是屈原倾注整个生命写作而成的伟大政治抒情诗篇, 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自叙性浪漫主义诗歌珍品。自《离骚》问世以来, 一直......

    艺术手法赏析题题组训练

    艺术手法赏析题题组训练 一、基础题组 1.判断下面文字所用的描写技巧。 (1)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