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想
1.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与探究为主,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开展天气现象预测等课外活动和兴趣。同时,使学生认识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含义及差别,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和气候术语。
2.学会识别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会在天气预报图上判断天气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比学习天气与气候,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2.初步学会识别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预报的技能。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联系本地的天气变化、气候特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开展天气现象预测、天气预报等课外活动和兴趣,增强科教兴国的意识。
2.通过介绍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使学生认识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学情分析
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初中阶段是学生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迅速发展时期。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心强、好表现。所以要在课堂中抓住学生心理特点,一方面用直观生动的图片影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气温已经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也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因此学习起来很容易和自身的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有话可说,激发学习兴趣,真正感悟到地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重点、难点
重点: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能判断天气预报图包含的天气信息。
难点:风向标——风杆、风尾及风向。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我发现许多同学昨天和今天上学的时候都会在校服外面套上一件外套,为什么呢?那么大家是怎么在昨天就知道今天也会很冷的呢?
【生】天气慢慢变冷。想要知道明天需要穿什么需要看天气预报。
(二)讲授新课:
【过渡】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天气。【板书】第一节 天气及其影响
【师】天气影响我们的穿着,天气的影响还有什么呢,引导学生自主完成47页活动题2。【生】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天气有什么样的特点,我们通过一小段文章来分析。“前些天还暖和的如同阳春三月,昨天清晨,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雪来,这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生】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点拨。【板书】
(一)天气:短时、多变
【师】学了这么多关于天气的知识,那么每位同学想出一个与天气有关系的成语。【生】学生思考回答。
【师】我们发现炎热多雨、寒冷干燥这些成语并不是天气,而是气候。那么天气与气候有着什么样的区别呢? 【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总结规律。【板书】
(二)气候:长时、稳定
【师】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教材47页活动题1。
【过渡】我们都知道想要了解明天穿什么衣服,带不带雨伞需要看天气预报,那么我们来观看一段天气预报,大家来思考一下,关于天气预报你想要知道哪些知识。【课件展示】播放天气预报 【板书】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生】学生回答。
【师】总结一下就是四个方面1.卫星云图2.风向标3.常用天气符号4.尝试做一次天气预报员。那么,我们就分成四个小组,每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问题,选出代表上讲台上来给大家讲解。【板书】
(一)卫星云图
(二)风向标
(三)常见天气符号 【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
1.卫星云图:蓝色:海洋。绿色:陆地。白色:云区,白色越深表示云层越厚,越容易降雨。2.风向标
(难点教师点拨:风向指风的来向,说过说北风,说明风来自北方。风向标由风杆和风尾两部分组成,风杆上画有风尾的一端即指示风向。每条风尾表示2级,半条风尾表示1级,小旗表示8级,风尾合起来表示风力的大小。)
3.常见天气符号:主要讲如何记忆,区分。
4.尝试做一次天气预报员:仿照天气预报播音员,播报天气预报。【过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关心每天的天气以外,对空气的质量状况也给予越来越多的关心。【师】引导学生看某日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思考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之间的关系。【板书】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生】读图分析总结。
【师】空气质量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有时候人类活动的影响更为严重。课件展示焚烧秸秆,城市交通拥堵,请同学们结合身边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感受。【生】自主思考,结合身边实际情况说说如何提高空气质量。
五、目标检测设计
1.天气和气候的差异是()A.天气是经常变化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 B.气候是经常变化的,天气是相对稳定的 C.天气天天变,气候永远不变 D.天气和气候是一样的
2.中新社北京电:受大雾影响,沈大高速、沪昆高速因能见度太低陆续封闭。此事说明()
A.天气影响生产 B.天气影响交通 C.天气影响学习D.天气影响战争
3.收看天气预报时,如果看到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卫星云图为绿色,那么此时该地区为()
A.晴朗天气 B.多云天 C.阴雨天气 D.台风天气 4.学校准备第二天去校外春游,小强担心下雨去不了,晚上看电视天气预报的天气形势图后,小强很高兴。请问他看到了反映当地天气的符号可能是()
A B C D
5.看图识天气,它们告诉你天气的状况怎么样了?()
A.阴转小雨,西北风六级
B.多云转小雨,东南风六级
C.晴转大雨,东南风六级
D.阴转小雨,西北风三级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希望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因此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与探究为主。
从与学生日常相关的天气入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文章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含义及差别,同时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探究学会识别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会在天气预报图上判断天气现象。最后,介绍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使学生认识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科教兴国的意识。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一)天气:短时间、多变
(二)气候:长时间、稳定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一)卫星云图
(二)风向标
(三)主要天气符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第二篇:七年级地理上册-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执教人:五里镇富强九年制学校
方成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的含义及特点,并能在生活中正确的使用。
2、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差别,能准确的描述天气与气候。
3、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
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1、师生互动,讲练结合,启发与引导。
2、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映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学会寻找生
活中有用的地理,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天气的特点,能识别专用的天气符号。
2、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难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天气状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比如说,明天有雨的话,我们上学需要带上雨伞;明天大风降温的话,我们需要添加衣服„„我是来自富强九年制学校的方老师。今天,我想和大家来共同学习和探讨有关天气变化方面的更多知识。同学们有兴趣吗?那好,请大家打开课本p46页。
(板书课题)第三章
第1节
多变的天气
二、目标导航(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知道天气的含义及特点,并能在生活中正确的使用。
2、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差别,能准确的描述天气与气候。
3、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三、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完成学习目标的习惯)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46页—52页,将重点内容勾画好。
1、人们经常用哪些词语来描述天气?天气是指什么?天气是稳定的吗?
2、人们经常用那些词语来描述气候?气候是指什么?气候是稳定的吗?
3、________________是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在卫星云图中,绿色表示_______,蓝色表示__________,白色表示__________,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______,云层____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4、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的情况。
5、风向是指_____________。这个符号叫做“风旗”,垂直于风旗或风尾,作一个箭头,可判断风向。如:可判定为北风。则是_________风(风向)。
6、在电视天气预报中,通常用专用符号表示天气状况。
表示_______,则是________风(风向)。
表示_______,表示_______。表示_______。
四、合作探究
(通过讨论合作,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探究一:看看下面几句话,那些是说天气的?那些是说气候的?标出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词语,根据这些词语总结出快速分辨天气与气候的方法?
1、昆明四季如春()
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明天大风降温()
4、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5、冬暖夏凉()
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7、春暖花开()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9、狂风暴雨()
10、一场秋雨,一场寒()探究二:阅读图文资料,说说天气的影响。(教材47页的活动)
A:2011年6月18日,武汉降大到暴雨,全城多处交通要道积水严重,造成不少地方交通阻塞。
B:生活提示: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8—10℃,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
C:夏收期间遇上了少有的好天气。南苑乡顺利完成了小麦收割任务。
D: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月,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根据当时的天气变化,预测将有东南风出现,与周瑜共同拟定了借助东南风火攻曹操船队的战斗方案,结果大获全胜。简要分析图文资料,总结他们提供的信息。
材料A说明了:__天气与交通的关系_;材料B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C说明了:_______________;
材料D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五、自主学习:新知识——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读图并弄懂: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指数、空气质量状况。
(2)读图并思考:哪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最优?哪几个城市空气污染较为严重?
明确:※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六、当堂检测:
1.对天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天气是经常变化的 B.天气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C.所有地方均是夏天热,冬天冷
D.不同的地方一般差不多 2.下列叙述中,不是描述天气的是()A.唐山地区今天最高气温3℃
B.明天有雾
C.去年夏天很热,空调脱销
D.北京今明两天有大风
3.2003年11月20日晨,某高速公路因大雾关闭路口,造成若干车辆不能上路,此事说明()。
A.天气影响生产 B.天气影响交通 C.天气影响学习D.天气影响战争 4.有关卫星云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绿色表示海洋
B.蓝色表示陆地
C.白色表示云区
D.云层越厚颜色越黑 5.识别下列天气符号,表示阴天的是()。表示台风的是()。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天气的影响)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1、卫星云图
2、风力和风向
3、常用符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1、级别
2、指数
3、状况)
第三篇:七年级地理上册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一)执教人:南大镇校
田芳
执行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的含义及特点,并能在生活中正确的使用。
2、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差别,能准确的描述天气与气候。
3、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
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映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学会寻找生
活中有用的地理,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天气的特点,能识别专用的天气符号。
2、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难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教学用具:天气符号的图片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比较分析法、模拟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冬天快要来了,我们又有可能看到下雪。世界上有些地方没有冬天,终年炎热,人们不知道雪花是什么模样。那也有些地方千里冰封,寒冷刺骨,人们住在用冰块砌成的屋子里取暖。我们的天气有时候晴空万里,骄阳当头,人们要雨雨不来。有时候,则阴雨连绵,犹如天漏,人们盼望快点天晴。要想知道世界气候的分布和天气的变化,请同学们认真学习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二、目标导航(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知道天气的含义及特点,并能在生活中正确的使用。
2、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差别,能准确的描述天气与气候。
3、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三、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完成学习目标的习惯)请同学们阅读教材46页—50页,对照导学案将重点内容画记好,再完成导学案。
1、人们经常用哪些词语来描述天气?天气是指什么?天气是稳定的吗?
2、人们经常用那些词语来描述气候?气候是指什么?气候是稳定的吗?
3、________________是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在卫星云图中,绿色表示_______,蓝色表示__________,白色表示__________,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______,云层____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4、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的情况。
5、风向是指_____________。这个符号叫做“风旗”,垂直于风旗或风尾,作一个箭头,可判断风向。如:可判定为北风。则是_________风(风向)。
则是________风(风向)。
6、在电视天气预报中,通常用专用符号表示天气状况。
表示_______,表示_______,表示_______。
表示_______。
二、合作探究(通过讨论合作,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探究一:看看下面几句话,那些是说天气的?那些是说气候的?标出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词语,根据这些词语总结出快速分辨天气与气候的方法?
1、昆明四季如春()
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明天大风降温()
4、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5、冬暖夏凉()
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7、春暖花开()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9、狂风暴雨()
10、一场秋雨,一场寒()探究二:欣赏散文节选:“前些天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来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了鹅毛般的雪来。”
根据散文中对天气的描述,从时间上、变化上归纳出天气的特点。探究三:阅读图文资料,说说天气的影响。(教材47页的活动)
A:2011年6月18日,武汉降大到暴雨,全城多处交通要道积水严重,造成不少地方交通阻塞。
B:生活提示: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8—10℃,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
C:夏收期间遇上了少有的好天气。南苑乡顺利完成了小麦收割任务。
D: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月,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根据当时的天气变化,预测将有东南风出现,与周瑜共同拟定了借助东南风火攻曹操船队的战斗方案,结果大获全胜。简要分析图文资料,总结他们提供的信息。
材料A说明了:__天气与交通的关系_;材料B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C说明了:_______________;
材料D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四、展示交流(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五、小组活动 模拟演练(认识天气符号)
请同学们根据本小组拿到的图片资料,预报自己所在城市的天气状况。
六、当堂检测:
1.对天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天气是经常变化的 B.天气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C.所有地方均是夏天热,冬天冷
D.不同的地方一般差不多 2.下列叙述中,不是描述天气的是()A.唐山地区今天最高气温3℃
B.明天有雾
C.去年夏天很热,空调脱销
D.北京今明两天有大风
3.2003年11月20日晨,某高速公路因大雾关闭路口,造成若干车辆不能上路,此事说明()。
A.天气影响生产 B.天气影响交通 C.天气影响学习D.天气影响战争 4.有关卫星云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绿色表示海洋
B.蓝色表示陆地
C.白色表示云区 D.云层越厚颜色越黑 5.识别下列天气符号,表示阴天的是()。表示台风的是()。
第四篇: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教学设计
溪角中学 严晓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预报图
(2)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天气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简易的天气预报图的技能
(2)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的关系,提高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天气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学会看天气预报
三、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找同学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讲授新课:
一、天气及其影响
1、提问: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的六幅图,用语言描述一下自己所看到的内容。(抢答)总结归纳: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2、朗诵:《第一场雪》
思考:这段文字中描述天气的词语有哪些,说明了天气具有什么特征? 总结归纳:天气特征:
1、时间短
2、多变
3、判断:以下句子或词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
1、阴转多云
2、明天大风降温
3、昆明四季如春
4、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设计:对比练习与天气的特点,引导学生区别天气和气候:气候:反映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活动:
1、观看短片然后交流:天气如何影响生活?
2、请同学们结合多媒体展示的图片分析天气对人类的影响:
过渡:我们通过什么途径来知道明天中山的天气会怎样呢?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多媒体展示:播放短片《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
1、认识卫星云图
思考:你能分析绿色、蓝色和白色分别代表的是什么吗? 你能分析哪些地方可能是晴天、阴天、雨天吗?
拓展:你能判断此时中山是晴天还是阴雨天气吗,四川呢?
2、熟悉常用的天气符号:
活动:3分钟的时间记忆常用的天气符号然后“比一比,谁最棒”
雾大雨台风冰雹雷阵雨雨夹雪晴沙尘暴晴转阴中雪多云转小雨
3、风的符号
重点:认识风的符号级)风向:风的来向。风力:风的强弱,共分18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活动:让我们来当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过渡:播放短片《气象专家:广东空气质量日益好转 广东新闻联播》
提问:我们每天都同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相接触,那么你们觉得现在的空气质量怎样呢?
活动:考考你:请你找出空气质量为优的城市。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越小,级别越低,空气质量越好空气质量级别一级二级三级三级四级四级五级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1~5051~100101~150151~200201~250251~300>300优良轻微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中度重污染重污染
知识拓展:
1、PM2.5监测指标
2、小调查
五、板书设计
本课小结
时间短天气的特点多变天气预报空气质量卫星云图常见天气符号污染指数越小,级别越低,空气质量越好
六、课后作业:自己设计的小试卷
第五篇: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下符桥镇中心学校
周宝珍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的特点,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记住常用天气符号
3、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养成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
3、记住常用天气符号 难点:读懂天气预报图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的谈话法、读图发现法、讲解法
四、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导入新课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对于天气、气候同学们并不陌生,它们是我们经常聊起的熟悉话题(PPT),现社会中,无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还是生活活动无一不与天气和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新课教学
引出课题: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那么什么是天气,如何描述天气?
1、学会描述天气
PPT,探究活动。
霍山今天、昨天这近期的天气状况。散文阅读:描述天气。
学会描述天气状况,从时间上、变化上、内容上归纳天气的特点及概念。总结:天气及特点
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的阴晴、风雨、冷热等状况。特点:时间短、变化大。
2、探究活动二:认识天气
识别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1)、词语判断
2)、归纳
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气候反映的是一个地方多年平均的大气状况。3)、随堂训练: 识别气候与天气 判断:以下所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
[承转]除了我们刚刚描述的天气状况外,你还知道有哪些天气状况吗?(雾、沙尘暴、台风、暴雨、冰雹的天气图片。)
3、探究活动三:天气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1)、正因为天气具有多变的特点,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也就更密切了。2)、天气影响到我们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体会天气的重要性。
(1)霍山今年七月份的暴雨。(2)完成P47活动2
天气与健康、天气与交通、天气与农业生产、天气与商业活动、天气与体育等的关系的相关事例。
总结:天气与生活息息相关。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承转]天气影响这么大,提前知道天气情况是如此重要,那么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我们能不能知道?可以通过什么途径?
学生交流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看电视、上网、打电话、手机短信定制、看报纸、从生活迹象推测„„)
阅读P48图3.3电视天气预报,同学们仔细观察,思考:天气预报一般播报什么信息?学生观看之后,交流。
阴晴
降水
温度
风力风向
如果你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你首先要掌握那些知识?
1、读懂风力风向
读懂风力风向
PPT 认识风力风向图标
2、看懂卫星云图
现在天气预报已经制作好了,如果让你来做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你还需要掌握什么知识?
会看卫星云图,能识别天气符号„„
现在,让我们先来学习一些天气预报的必备的知识。
PPT认识卫星云图
指图认识:绿色代表什么?(陆地);蓝色代表什么?(海洋);白色代表什么?(云区)。一般而言,云越白,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3、天气符号我知道
在卫星云图的基础上,人们制作出了城市预报,这是天气预报的一个重要组成。播报城市预报,还必须要熟悉常用的天气符号。
各符号的识别与记忆方法。
牛刀小试(当堂课识别,减轻课下负担。)
4、活动:争当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
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卫星云图和天气符号,具备当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的基本条件了。现在,让我们来当播报员,并向节目主持人挑战,好不好?
方式:屏幕上出现的中国部分城市的天气预报,学生自主站起来选择播报,被播报了的城市不能重复。
现在,我们国家气象工作做得越来越好,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也越来越高,更好地为人们的生活生产服务。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包括
1、天气及其影响,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四、随堂检测
PPT 1、2、3
五、作业布置
预习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影响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