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组织形式的实践研究
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组织形式的实践研究
上海市思源中学 王敏
摘要
随着教材的改革,现代教学理念的渗透,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由单一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转变为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激发他们自我要求学习的热情,保持旺盛的乐学情绪。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的教学,本文从如何进行合理的分组,开展小组内合作、小组间竞赛、挑选“小老师”等三种教学组织方式对新课改背景下信息科技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实践探讨。
关键词:合理分组,组内合作、组间竞赛、“小老师”
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基本策略。
新课改提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的教育新格局。目前在上海市的中小学中都开设了信息科技课程,这门课程应该说对学生们未来的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编的《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中对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进行了这样的定位“上海市普通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是一门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为目标,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本载体,以学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懂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一起学位基本学习过程,融知识性、技能型和工具性于一体的重要的基础课程。”
由此论述,可以看出信息科技课程与数学、语文等其他学科相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技巧,而且更关键的是要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规范、德育标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从教以来,我一直在考虑着这样的问题:计算机技术是一项发展极为迅速的科学技术,如何将计算机技术的入门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且引导他们形成自觉地学习更新的计算机知识;其次针对于这一教学目的,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的内容如何组织,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通过深入的学习二期课改的理念、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我认为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除了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激发他们自我要求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乐学情绪,觉得在课堂上学习是快乐的、有趣的。
因此,课堂中,我积极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合理的分组,进行组内合作、小组竞赛、挑选“小老师”来辅助教学,让课堂的更加生动、更加吸引学生的参与。
一、合理分组,让学生在同学的帮助中减轻学习的畏难情绪
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很多学生习惯于单向的接受教师教给他们的知识,一旦让他们接触一项新的事物或学习一项新的技能时,就很可能无所适从。
在目前的中学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往往参差不齐,起点各异。有的学生从小就在家长有意识的培养下接触计算机,所以到初中阶段,他们的计算机水平已经比较高;而同时也有一部分的学生由于家庭和周围的环境,进入学校后才开始接触计算机,计算机基础较弱。针对这样的情况,倘若搞“一刀切”,势必造成两极分化,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在传统的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中大多采用教师详细介绍知识点,并逐步演示操作,让学生很明确的了解每个操作的步骤,然后再进行操作练习。这种教学方法在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时候效果非常迅速,几乎每个学生对老师讲的内容都掌握得比较好,但是也产生了一个比较严重的后 1 遗症,那就是当他们使用一个老师没有讲过的软件时,就会产生束手无策的感觉。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就是为了改善传统教学所带来的弊端,希望通过教师的教学让学生能学会学习的方法,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寻找到合适的帮助。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给学生创设一种环境,让他们在遇到困难时能比较方便的取得同学帮助,这就需要进行合理的分组。了解、熟悉了学生的基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把他们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采用学生自己组合和教师建议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分组前向学生讲明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使每个学生能够客观、愉快地到相应的小组里。通过这种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了在合作中相互促进学习。例如,在电子表格的教学时,由于表格的内容比较枯燥,大部分操作都是对一些数据进行处理,因此学生对此兴趣相对较淡,学习自主性较差;其次,在EXCEL软件的操作中有很多函数、公式需要学生掌握,有一些统计的操作更是复杂。对于一些原本计算机基础就比较弱的同学而言,学习这个软件是非常头疼的一件事情,有些学生就干脆采取了不学不做的态度,而且还振振有词的说“反正学了也学不会,还不如省力一点,不学了„„”针对这种现象,在练习时,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将班级里的学生基础好的与基础弱的组成一个小组,起到互帮互助的作用。一个小组的成员对同一个问题或操作步骤进行讨论,然后一起尝试,从而得出结论,这样基础弱的同学因为有其他同学的帮助也能完成自己的作业,克服了他们畏难厌学的情绪,对于他们的学习起到了积极引导的作用。
二、开展组内合作、组间竞赛,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提高学习的能力
1、开展组内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成功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因此,在课堂中我有意识的开展小组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新知识,并且养成团队协作的意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都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是比较欠缺的。
那么如何才能让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们能主动的团结在一起,共同合作,相互协作,一起前进呢?我为学生们创设了这样的一个学习情境。例如在软件WORD的教学中,我给每个小组布置了一个课题——假设我们班是一个旅行社,每个小组都有一条旅游线路,现在正是旅游的淡季,游客非常少,为了能尽可能的吸引游客参加各自的旅游线路,你们要在三个星期内设计一份海报,进行宣传活动。布置万课题后,学生产生了诸如“时间不够用、资料不齐全、版面效果不佳„„”等问题。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进行引导:怎么发挥小组的作用、组长应该如何分配任务、组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协作该如何开展„„。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合作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发现有些是如果仅仅靠自己去完成是比较困难的,而通过小组内的相互合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了。而且,通过合作使原本的课堂教学由师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
2、开展小组间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不断提高
当然在教学活动中仅仅开展小组内的合作学习是不够的,在教学中也要引进竞争的机制,根据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由不同的小组“单独”完成,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快最好。教师对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论,其他小组也可以对其发表意见。例如:在汉字录入的教学活动中,就可以开展小组间竞赛的教学方式。汉字的录入是信息科技教学的一个基础部分,也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一个内容,这部分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讲解的内容不多,大部分时间需要学生自己练习打字,但是练习的过程是枯燥无味的,为了能够调动课堂的气氛,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练习中,我设计了一个比赛,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决出个人第一名和一个优胜小组。特别是在团体赛部分,我同意同一小组的同学互相帮忙,以提高速度,同学们都积极的参与到了活动中,平时感觉非常枯燥的打字也变得生动、有趣多了。
三、挑选“小老师”辅助教学,让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学生
1、“小老师”能让学生乐于“参与”学习
在信息科技教学中让学生上机操作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教师要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建立和谐的师生氛围。比如:在“指法练习”的教学中,采用的软件是“金山打字通”,不同操作水平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关的操作界面,去“随心所欲”的练习,享受“参与”的成功与快乐。在基本掌握了指法的基础上,合理创设“放手”操作训练,挑选打得又快又对的学生当小老师和教师一起巡视检查,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学生间的语言贴近,更能沟通,互教互学,既形成了以学生集体自主活动的主旋律,师生关系融洽,学生乐于“参与”学习,又使知识掌握得更快、更好,还得到大量的反馈信息,教师针对问题及时进行指导,为学习排除了障碍,成功给学生带来满足和愉快,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自觉性随之增强,团结合作精神也随之增强。
2、“小老师”的教学可以让基础较好的学生“温故而知新”
由于有的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比较扎实,那么课堂中的内容他们就比较容易掌握,练习完成的也比较快。对于这部分的同学,除了给他们提供一些难度较高的练习题让他们课堂上始终有事可做,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我还会要求几名程度较高的同学(每组至少一名),给他们分配具体的任务—协助老师辅导该组同学完成当堂课的教学任务。有了具体的任务,加上他们的责任心和自豪感,他们就会好好的参与课堂活动,自然而然就实现了让他们“温故而知新”的目的。而在辅导其他同学做练习的过程中,他们通过看其他同学出现的问题,还会学到更多更完整更系统的知识,遇到他们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可以叫老师过去解决。这种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小老师”的教学可以让基础较弱的学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新课改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血色和能够,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胀,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可持续地终身发展。
在任何一所普通的初级中学中都存在着一部分学生由于自身或是家庭的原因,导致他们在学习上存在学习动力不足、自信心不足,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成就感,而这些正是让他们不愿意参加课堂的教学活动,学习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针对这部分学生,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能得到一种成就感,而不是一种负担。在计算机教学中,要实现这个目的,我才采用了很多的方式方法,鼓励、表扬„„但是效果都不是很明显。而一次小小的“突发奇想”——平时都是让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老师”的角色,他们非常有成就感,那么如果让基础弱的学生也尝试做做“小老师”,效果会怎样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进行了尝试。在我所任教的一个班级中,有一名叫小何的学生,在课堂上时常会发生不遵守纪律的现象,学习要么无精打采,要么就是在键盘上乱按。经过了解,原来他是刚开始接触电脑,所以很多操作都不会,看着同学们好像什么都会,所以就觉得自己“学了也是白学,肯定学不好”。针对这种情况,我一直寻找着契机。终于,在一次上课的时候,对于某一个知识点,小何同学举手示意他不懂,于是我手把手教会了他,然后让他在计算机上重新操做了一遍以确保他真正懂了。这时一名成绩较好的学生也不会,正要举手问我。我突然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好机会。于是,我告诉她,我会给她请个小老师——小何来帮助她。这名学生听说是小何,当场就表示了怀疑,小何也有点胆怯,于是我在旁边鼓励小何,让他一定要试试看。其实我心中也有点忐忑不安,不知道小何能否完成这一任务。出乎意料的是,小何让人惊讶地顺利完成了他的“小老师”的任务,而且那位一开始不太信任他的同学也真诚的向他表示了感谢,而小何的脸上也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在随后的几星期的课堂上,我特别注意了他的情况,结果我发现有一些改变在他身上在慢慢地发生着。原来上课时漫不经心的小何变得认真了,原来废话很多的小何发出的声音是问问题的声音,电脑的屏幕上出现的不再是无关紧要的窗口,小组成员原来都不愿理睬的小何竟然经常在指导周围同学的练习„„。
通过多个这样的事例,我的想法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学习基础比较弱的同学和其他同学一样需要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肯定,而这种肯定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学习的自信心,进而转变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教师的教学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的来说,初中的信心科技教学还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教学,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现代传媒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应用,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融入到了其它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对每个学生进行信息科技教育也变得越来越紧迫。作为一名信息科技教师,我将不断的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发掘更多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而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试行稿)》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年10月第2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教基[2002] 35号文
《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何克抗
《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陈至立 2000年10月25日 http:// 《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教育室
郭芳
《融合 重构 拓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程创新 》蒋鸣和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 NO.07-08 第5页
第二篇:初中信息科技教学心得
信息科技教学心得
七宝二中 蒋叶林
信息科技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未来,它成为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现它还处于教学的幼儿期,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如何教好这门学科,是我们这些一线信息科技老师一直在探索的课题,我们期待着能找出一条突破传统、适应现代教学规律、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路子。今天我在这里交流一下自己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得到你的共鸣。
一.积极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信息科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它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我觉得操作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很有必要,教学中,我比较注意以下四方面的正确引导。
1.“眼”:学生上机操作时,教师要做正确引导、说明和示范,强调眼睛该干什么、怎么干。如操作中用键盘时,要求学生不看键盘,用手指去感觉,学生最易犯“一会儿看屏幕,一会儿看键盘”的毛病,教师最好能反复督促,对学生能坚持严格要求。
2.“嘴”:上机练习时,有的学生嘴巴说个没完,或者个别学生为了防止出错,边轻声读边录入。这些不良习惯一来影响周围环境,二来影响操作速度,我告诉学生操作时用你的眼去看,用你的心去感受,而嘴巴该让它好好休息。
3.“耳”:学生一进机房就喜欢戴起耳机边听歌边操作,一心两用,其后果就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也给旁边同学造成负面影响,我就告诉学生可以戴耳机,但是必须是在完成操作的情况下,大多数学生会积极地按你的要求做。当然,也有学生会依然我行我素,这时,采取一些个别谈心,或者用榜样的力量来督促这些学生自律,不过既然是谈心,就不要用训斥的方式与学生交流,用淡然一点的态度把你的想法告诉学生,可能会更容易赢取学生的心。
4.“手”:对电脑操作,当然离不可手的参与了。在教学训练时,教师要演示手的摆放位置和姿势,并向学生说明和解释这样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果学生比较小,还可以用1、2、3代替手的不同位置,适当的时候进行一下口令训练,既让学生牢记准确的动作,也带有娱乐与放松的功效。
5.有些学生以前养成了一些很不好的习惯,比如关机的问题,有些学生关机只把显示器关闭就算关机了,还有些学生关机直接关电脑电源的,五楼电脑房的电脑比较老,开始关闭之后还要按下电源才能真正把电脑关闭,因此要不断反复的强调学生关机的,有些学生强调了一年了,到后面还是会忘记。因此发现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6.有些学生上课一边做一边开窗口玩游戏,这样就会导致作品做的是又慢又差,所以看到这样的情况要坚决制止,实在不听话的要反复教育,谈心。二.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人的天性,正是因为好奇,才促使人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发明与创造——好奇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源泉。在信息科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计算机,总是充满了好奇,总想摆弄一些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如屏幕保护、图片、声音等等,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压制学生的好奇心,不允许他们考虑任何与本课无关的内容,这样做会让学生觉得上课索然无味。这时,我觉得我们自己首先要转变一下观念,认识到好奇心理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不回避学生的好奇心,而是采取适当的包容态度,努力把握好学生的好奇心理,为信息科技的教学服务。
有的学生喜欢在课上探索一些课本外的内容,我认为应该进行鼓励,因为计算机的学习本身就需要有探索精神,也许他们只是觉得有趣,但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不经意之间却巩固了许多知识,会学到一些新知识、新方法,并且还会很快地进行知识的传递。
三.适时的改变教学策略
学生的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已有的电脑知识基础也有差异,所以在学生练习的时候,经常是有的学生掌握新课内容很快,有的就非常慢。这时要想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就要求老师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设计了,如可以把操作要求分为几次层次:最基础的层次,加点难度的层次,拓展的层次,但这样一来,光靠书本知识就可能不够,需要老师备课准备更多的内容,拓宽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这样可能会适合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需求。当然,有时我们也可以请一些有一定基础或接受比较快的学生充当讲解员、演示员,这样既给予这些学生一个锻炼的机会,同时,也能让其他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老师也能从学生的操作中及时发现问题而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也可以请操作快的学生做小老师,去帮助碰到困难的学生,学生间的传授,可以为已初步掌握基本知识的学生创设一个问题场景,让其帮助别人找出问题的症结,并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一种新的情感体验,其对知识的掌握也就不单是停留在面上,而是对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与思考。
教学中,我总是喜欢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的情境,有时故意让学生体验失败,再找到成功;有时我会请学生把碰到的问题提出来,写在黑板上,请学生在操作中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最后再进行交流;有时,在进行作品展示时,我会请学生回忆一下在操作中碰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学生会把整个过程说得头头是道,而学生所说的,基本上也就是本课时重难点,也就其他学生也会碰到的共性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在平时的操作中不是盲目的模仿,而是能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碰到问题时也敢于提问,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做,我觉得可以既能让学生逐步理解理论知识,形成知识结构,也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四、本学期的计算机学业考试情况和下学年的展望
通过2007年6月13日的全市初中计算机学业考试,基本正常的反映出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好的和学的不好的都能通过成绩正常的反映出来了。通过自己的一学年的努力,本次考试情况自己几个班级的情况让我比较满意。把有些本来不及格的学生通过不断的叮嘱和让他们反复的练习,在这次考试中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通过这一学年的磨炼,我想下学年我会教的更好。
第三篇: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二、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教育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其中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个别教学制
个别教学制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二)班级授课制
1.概念及其发展
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授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论述。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选择题】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C】年。
A.1856
B.1860
C.1862
D.1866
【选择题】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B】。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泰洛齐
D.凯洛夫
2.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班、课、时。
3.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1)优越性
第一,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第四,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2)局限性
第一,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二,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第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4.班级授课的辅助形式:个别辅导与现场教学
(1)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
(2)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的补充,而且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
【选择题】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有【A】。
A.个别教学
B.复式教学
C.特朗普制
D.设计教学法
5.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选择题】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B】。
A.分组教学
B.复式教学
C.个别教学
D.特朗普制
【选择题】下列关于复式教学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复式教学可以在同一年级内进行
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
C.复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解析】复式教学是两个以上年级内进行的,与学生多少无关,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多少,而且复式教学情景下,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只有C是正确的。
(三)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是按学生能力或学生成绩把他们分成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外部分组是指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
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组。
【辨析题】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因此它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答案】这句话是不正确的。分组教学比班级上课更适应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便于学生的交流合作;有助于学生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与小组成员的竞争与合作中,强化自己的学习动机。但是,分组教学较难科学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要求相矛盾;分组后有可能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使快班学生产生骄傲,慢班、普通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
(四)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设计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克伯屈创立的。
道尔顿制是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的。
(五)特朗普制
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它是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选择题】【D】又称为“灵活的课程表”。
A.贝尔一兰卡斯特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
D.特朗普制
第四篇: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
在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中,教学组织形式是比较常见的考点,考查形式比较多样,既有客观题形式,同时也有考查主观题的可能,因此我们在备考过程中要以理解为主。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下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换句话说就是如何组织教学活动,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以下几种:
1.个别教学制
个别教学制是产生最早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由学生个人与适合个别学习的教材内容发生接触,并辅以师生之间的直接联系。它虽然也有一群学生,但没有固定的班级,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各不相同,每个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也无计划,随时随意决定学习什么和不学习什么。我国古代和古埃及、古希腊多采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同时优点也是比较突出的,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但是,采用个别教学制教授的学生数量是比较有限的,不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
另外,我们也要注意,个别教学制不同于个别辅导,前者是针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后者主要面向特殊学生,如后进生和优秀生。
中公教育
2.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是目前采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按课教学,“课”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按时授课,把每一“课”规定在固定的单位时间内进行,这个单位时间称为“课时”,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因此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班”、“课”、“时”。
同时,班级授课制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早在古罗马时期就有班级授课制的萌芽思想,但是等到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才在他的《大教学论》中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班级授课制优点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有严格地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不足之处是难以因材施教;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缺乏灵活性。
另外,常涉及到的考点有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是复式教学,辅助形式是现场教学。3.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这两种都属于自学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是他们两者之前存在很大差别。设计教学法也叫单元教学法,提出者是克伯屈,他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能力。
中公教育
道尔顿制是美国的柏克赫斯特在道尔顿中学创立的,指的是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的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目、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才请教师辅导。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和检查。
4.特朗普制
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它是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大班是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小班是把大班的学生分为20人左右的小组,研究和讨论大班授课材料;个别教学是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特朗普制具有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也有个别教学的长处,但管理起来比较麻烦。
【练习题】
1.古代社会中采用最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设计教学法
1.【答案】A。解析:个别教学制是产生最早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由学生个人与适合个别学习的教材内容发生接触,并辅以师生之间的直接联系。因此答案选择A。
2.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20分钟为一个课时,这种出现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中公教育
A.文纳特卡制 B.活动课时制 C.道尔顿制 D.特朗普制
2.【答案】D。解析: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它是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因此答案选择D。
3.【简答题】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3.【答案要点】
班级授课制的有点主要表现在:
(1)有严格地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2)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班级授课制的缺点表现在:(1)难以因材施教;(2)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3)缺乏灵活性。
中公教育
中公教育
第五篇: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概念、作用及其分类
教学组织形式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围绕既定教学内容,在一定时空环境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教学组织形式的作用:
采用合理的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并使种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得以在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中应用。只有将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运用于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中,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采取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还有利于使教学活动多样化,从而实现教学的个别化。当代各国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探索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发展的教学活动模式。而这些探索主要集中在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及相应的方法改革上,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活动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学习要求,从而实现教学的个别化。
教学组织形式的分类:
我国当前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班级授课、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3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