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20141027题库

时间:2019-05-12 16:3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下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20141027题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下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20141027题库》。

第一篇:七年级下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20141027题库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2课时“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人教版2012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2课时“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授课教师:曾妙娜(福建省福州三中金山校区)

【教学设计】

一、教学构想

根据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创设情境,积极启发学生思考,尝试利用信息网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同时针对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情况,调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信息化元素,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可以自主选择补充旧知识夯实基础,也可选择扩充知识进一步学习,这样缓和了学生间的差距,学生学习自主化。

二、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关知识,如氧气、二氧化碳的特性、植物的呼吸作用、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等;并具有一定的网页浏览能力。但是对新鲜事物的自控能力还不够,课堂中需采用任务驱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基础知识和课外拓展的选择性网页学习,因材施教。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说出人体呼出气体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含量与大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差异。

2.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概述肺泡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及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的过程。

3.通过网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自己解决学习疑惑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4.通过资料学习,关注空气污染,认同保护空气质量的环保意识。

四、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网络自主合作学习,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难点:

1.通过网络自主分析资料,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2.通过教师演示,说出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气体扩散。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学主要采用学生分组实验与教师演示实验相结合,学生网络学习与教师指导点拨相结合等策略;为达到课堂的最佳效果,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关键是有效创设情境,合理的任务驱动,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六、教学过程

第三章 第二节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一、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肺泡壁薄(只有一层细胞)、量多、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

二、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反思】

一、教学新环境

本节课依靠生物探究实验室里的信息网络装备来实现网络自主学习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环境的创设跟传统教学相比较,增加的设备有:

教师电脑1套,学生电脑(2个学生分配1台电脑),投影仪1套,数据采集器和各类生物传感器1套,通畅的internet网络,网络教室管理软件等。

二、新方式,高效率

1.实验导入——生物传感器,抽象变直观

生物传感器一般都是由生物识别元件、转换元件及机械元件和电气元件组成的。它在工作时,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是多元化的,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多样性;无试剂分析;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易于联机;可以重复使用、连续使用,也可以一次性使用。基于它的这些优点,生物传感器在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实验教学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1)教学方式的实现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中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这两种气体的交换,体现在气体的量上的变化,本节课通过改进实验方式,采用生物传感器检测气体量的变化。数据引出问题:为什么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会增加,而二氧化碳会减少?从而导入新课教学。

(2)课堂效果与效率的反思: 课本用了表格数据表明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得出氧气等气体发生了变化。数据表格直接将气体变化的结果告诉了学生,学生没有亲身体验的过程。而本环节中改进采用的生物传感器,能准确地将气体变化的量动态地表现出来,优点突出,比如课前准备简单,教师和学生只要将相关的传感器连接到电脑,便可通过演示直接测得空气中和呼出气体中量的变化了;实验高效直观,这种数字上的变化直接在大屏幕上显示,动态呈现,将抽象数字化直观化。2.动态教学——动画演示,重点巧突破

本节重难点是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这个生理过程在人体内进行的,对于学生来说肉眼看不见很抽象,如何突破这个重难点呢?传统教学中常采用静态挂图加上教师的语言描述动态的生理过程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易感抽象枯燥。

(1)教学方式的实现

在这个环节中,笔者采用了传统教具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肺泡实体模型和网页上丰富的相关图片、视频,认识了肺泡的结构特点有利于气体交换;学生根据网络导学问题——“肺泡与血液如何进行气体交换?”等以及相关网页信息,进行自主学习。(2)课堂效果与效率的反思

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过程的flash动画演示,气体交换的过程动态呈现,一目了然,抽象变直观,学生容易理解,重难点巧妙突破。3.自主在线拓知识——以学定教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学生间的学习差异性日趋明显,有的学生不满足于课堂学习的内容,有的学生则基础薄弱,学习新内容有困难。传统的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中获取知识的载体是统一的课本。不变的教材,统一的知识信息,不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1)教学方式的实现

基于学生个体之间的不同,笔者在网页中设计了分层次教学内容,除了有基础知识的信息,还增加设计了“温故知新”,“知识超市”两个补充网页让学生在线自主学习。“温故知新”的网页链接的特点是罗列旧知识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已学知识掌握的不同,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查阅复习;“知识超市”网页则是罗列新知识点,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拓充需要了解的课外知识。(2)课堂效果与效率的反思 这样有效地缓解了学生间学习的差距,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有效提升。不过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如网页上信息是教师通过预估而搜集编辑的,但是学生的思维是活跃开阔的,有限的信息资料还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所以如果这个环节再提供一些搜索链接,便可以满足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搜索学习相关的信息。

4.在线提问——关注每个学生

关注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教育。对于基础薄弱和安静的学生,在课堂中更应该提供机会让他们多参与到课堂中。(1)教学方式的实现

课堂在线提问,学生表现力有差异,基础有不同。基础薄弱或性格安静的学生遇到疑问不敢举手提问,可用“在线提问”向老师发问,教师可集中将问题集中解疑。

(2)课堂效果与效率的反思:

这种新形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提问真正落到实处。教师端在线查阅学生所提问题,将不同问题进行归类,分为重点解决的问题和待解决的问题,并采取不同解决办法:对于本节课重难点的问题,重点回答;对于非重点的或者课外的问题,课堂有时间可以解答,没时间可以下节课再解疑。这种答疑方式利于课堂教学,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

也可以上课前学生针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问进行在线提问,上课时将学生的问题展示在大屏幕,根据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新课。这样进行问题导教,学生在课堂中学习中逐步解决了课前的疑问,本节的教学任务也能随之完成。当然,这些问题也可当做课堂小结内容,生生互答,归纳总结。5.教学反馈——巧用资源,小测提效率

《礼记·学记》云:“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学生自主学习后,如何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是一堂课中的关键。(1)教学方式的实现

教学任务安排得满满实验课,普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忙于指导学生实验,来不及做课堂小测?即使时间有余,按传统的方法——纸质课堂练习,也无法当堂了解对于本课知识点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哪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好?没掌握的知识点如何补学?纸质小测时效性长,效率低下。由此,笔者利用了EXCEL编程设计的学习互动软件来辅助完成这个教学反馈。(2)课堂效果与效率的反思 与传统的纸质课堂小测相比,“在线小测”有以下一些优点:可以课前用EXCEL编辑好题目,上课时,学生点击网页链接即可看到,无纸化练习,绿色环保;做完题目会显示得分以及班级排名,激发学生做题热情;做错的题目会显示正确答案,学生可以马上进行补缺补漏;教师可以查阅学生做题进程,做了几道题,谁还没开始做,都可以监督得到;做好题目,对完答案还可以重新再做一遍错题,巩固知识。

三、新模式,有不同

本节课的创新点在于:1.网络平台的自主学习。2.设计软件进行在线提问,促进师生互动。3.使用生物传感器检测气体含量变化。4.课堂小测环节里,采用在线作业,进行无纸化的课堂练习。

网络和互动平台的自主学习,在师生关系上,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体的模式,在这里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学生自身引发的自觉的主动的学习活动,学习具有独立性,学习效率依靠自己的主动探索和自我调控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学习者可随意跳转自己需要查看的资料,学习过程可随意进退,没有固定的学习路径。针对这些特点,在技术上,教师在设计教学网页中需要加入一些控制元素,如某些重点页面只能进不能退,若需要返回,则加入控件,返回的到设定的页面中;如若有开发性的搜索页面,也需要网络教室管理软件来协助控制可以搜索的页面。

四、新课堂,引思考

但仔细想一想,问题还存在,比如网页在线拓展知识环节只提供了教师预估学生需要的资料信息的链接,但是还是无法满足个别学生的求知欲;又如,从气体扩散到肺泡结构的过渡比较生硬,若巧用比喻会更好;师生互动交流中,若遇到学生不能理解的知识点要善于引导其自己回答,不要直接就给答案。

同时,网络课堂需要有设备上和技术上的支持。如做好网络维修工作,保证上课网络通畅;依靠教师有敏锐的教学嗅觉,可以深度挖掘现有的普及的有助教学的网络软件的优势,如QQ空间、博客等;同时,不断加强自身信息教学素养,学习先进信息技术,为网络自主学习提供更多更高效的教学手段,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总之,此节课的学习目标基本落实,有一定的教学效果,无论是生物传感器的高效演示,还是充满丰富信息的教学网络学习的平台,相信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都会有很大帮助。笔者想,这不仅使我们很好地落实了高效教学,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会很有帮助。

第二篇:七年级生物《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七年级《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该节在本章中是重点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人体只靠营养是不能生活的,人的生活还需要呼吸,因此在人体营养的基础上设置了本章。呼吸系统是人体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之一,人体通过呼吸作用,为人体的运动和其他生理活动提供能量。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是呼吸的重要过程。教材中设计了实验、图片、模拟演示的教具等来帮助学生探索这一生理过程。

编写意图:因为学生处于迅速发育的时期,对自身的一些生理现象充满好奇,本文通过呼吸这一生理活动的学习,进一步揭示人体的秘密。

依据大纲、新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确定目标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测定胸围差,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并理解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测定胸围差,培养学生测量数据的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三)教学难点 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由于七年级学生没学物理学中的气体的扩散作用,且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是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比较抽象)

二、教学方法

1、教法及依据 根据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集中注意力时间短的特点及其认知水平,设置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参与创新意识。依据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这一特点,运用演示、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抽象的过程转化为直观的动画。

2、学法: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验观察、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分析、推理完成对事物的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色、图、像”等特点,形象生动地展示动态变化的特点,将“胸廓变化、肺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制成一个动态过程,可使抽象的过程转化的更加直观、形象。

四、课前准备 软尺 自制模拟膈肌运动的模型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的装置 注射器 自制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复习的基础上以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如复习后请同学思考:空气入肺后,在肺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欲望。

(二)探索过程

1、测胸围差 教师提供软尺,引导学生阅读,组织交流,给予评价。选一组学生到台前给全班同学操作,其他同学观察操作过程,然后交流操作中的优点及不足,寻找合适的测量方法。然后教师组织全体同学分组测量,记录数据,测量结束,让学生试着提出问题。教师出示讨论题目:你认为胸围差的差别与什么有关?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廓容积的变化吗?胸围差的大小说明了什么?

2、在讨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做深呼吸动作,亲自体验探讨引起胸廓变化的肌肉,学生交流讨论,随后课件展示胸廓变化的动态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确认引起胸廓变化的肌肉,学生交流讨论,随后课件出示胸廓的动态变化图,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确认引起胸廓变化的肌肉。

出示思考题1:胸廓容积变化时,肺有变化吗?若有变化,肺到底是怎么样变化的?学生推测,陈述观点。引导学生用实验证明,教师出示自制模拟膈肌运动的模型,通过模拟演示,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自己分析,获取结论。(因为模型是一模拟模型,需先分析装置代表的名称)学生演示前,引导学生认识膈肌变化与胸廓的关系,这样可降低学生探索问题的难度。

思考题2:肺扩大与缩小时,肺内气压又是如何变化的呢?(注压力与体积的关系对于初一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为了降低难度在此设置实验,教师演示学生跟做),用拇指封住注射器筒口,往里推针把,直到推不动,再将拇指松开,使针把回位。教师引导学生在亲自感知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得出结论,肺扩张,肺内气压下降;肺回缩,肺内气压升高。

思考题词:吸气导致胸廓的扩大,还是胸廓的扩大导致吸气?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得出结论。

3、拓展延伸:请同学联系实际,说出生活中常见到的与呼吸有关的现象,如会游泳的同学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刚下水时,如果水超过胸部,你会感到呼吸有些吃力,这是为什么?等引导学业说出一些生活现象,分析讨论,学以致用。

4、回扣重点:外界气体是怎样进入肺的?小组合作讨论,教师投示表格:表格见附页。

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深挖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过渡衔接 气体入肺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作出推测,让学生设计方案进行探究。教师出示实验装置,一生演示,其他学生观察现象。教师出示思考题:为什么设置甲瓶?用口吹入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什么?(培养学生科学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环境中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成分的比较表分析(充分利用课本资料),人呼出的气体与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并进行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在肺内发生了气体交换。那么这种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以问题自然过渡到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三)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课件展示“肺的内部结构图”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肺适于发生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在分析肺内部结构的基础上,教师补充气体的扩散作用(因为初一学生对气体的扩散原理不太了解,教师可采用喷洒香水的方法,让学生亲自感知气体的扩散,教师给以点拔气体的扩散方向,为何扩散。

针对性练习学生做同步练习题,深化理解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达到探究深化的目的。

合作探讨 外界空气中的氧是如何到达人体的血液的?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思考、探索,并给经及时的反馈,补充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思维延伸 氧最后是在细胞中的什么部位被利用的?引导学生联系前面学习的知识,自己解决困惑。

课堂小结 小组表达交流自己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收获,让学生自己小结。

课后实践 课后测量自己的肺活量,并和其他同学的肺活量进行对比。训练学生的技能,引导学生参与课后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运用了实验教学,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控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创新能力。预计教学效果良好。

第三篇:发生在肺内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李塘实验学校学校 陈晓君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的第二节。包括两部分内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这两部分是有内在关联的统一的整体。由本于本节课中涉及到一些七年级学生还不具备的物理知识,从而导致学生难于理解课文(现象清楚,表达难),给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若能适当补充相关的物理知识以及制作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突破难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另本节上承消化系统,后续循环系统,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这本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本节内容我打算用两课时来完成。

二、学情分析

要上好一节课,教师不仅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本节内容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七年级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所以,在授课时,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作为授课的一个切入点,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达到自主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效果。但不能忽视的是七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薄弱,对于课本提及的关于呼吸运动原理等的知识,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从年龄特点看,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好表现、好发表意见,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认可,但注意力分散,所以在教学中,要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也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2)会测量胸围差,感知呼吸时胸廓容积的变化;通过演示实验能说出胸廓容积变化与气体进出的关系。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观察、语言表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认识呼吸与健康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测量胸围差的方法。

(2)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五、教法与学法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应该“以学定法”。构建便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活动,提供有利于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采用直观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学案导学法、自主与合作学习法相结合。各种方法相结合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组织好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亲身体验小活动,观察演示实验等方式,层层推进,高效完成本课学习任务。

六、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模拟隔肌运动的模型。澄清的石灰水,干净的玻璃管,烧杯,香水,软尺。

2.将全班学生按每4-6人分成一组,形成若干学习小组,组织形式为分小组合作学习,选择一名小组长负责落实本次学习任务。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与学生分享故事《沉肺断案》,诱发提问:气体如何进入肺?学生回答同时引导复习后,进一步启发思考:气体为什么能够进入肺?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创设情境,然后以问题的形式引入新课,除可以拉近与学生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营造轻松愉快、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探究欲望。

(二)介绍本节课学习内容,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明确目标,预备知识,为学生本课后继续学习做知识储。

(三)自主学习

阅读P45-46页,并完成以下习题。

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______ 内,左右各一个,左肺两叶,右肺三叶。

2、呼吸时,肋骨怎样运动?胸廓有何变化?

答:当你深吸气时,肋骨向上运动,胸廓容积 _______ ;深呼气时,肋骨向下运动,胸廓容积_______。

3、呼吸时,膈是怎样活动的?

答:膈位于胸腔的底部(也即 腹腔的顶部),主要是_____ , 组织。在吸气时,膈肌_________,膈顶部________,使胸廓的______ 增大;在呼气时_______,则膈肌________,膈顶部_______,胸廓的_______缩小。

4、呼吸时,肺内的气体压力是怎样变化的?(课本P46演示实验)答: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胸腔的容积扩大,肺便扩张,肺内气压降低,外界空气吸入肺。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_______,胸腔的容积缩小,肺便收缩,肺内气压_______,肺内的气体被排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观察读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每位学生亲身参与到学习中来,做学习的主人。

小组长负责交流讨论,并记录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引导解惑。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合作探究

1、胸廓的变化

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描述肺的位置和功能。让学生用双手轻触自己胸侧的肋骨处,做深呼吸,感受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

问题:你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是否发生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

引导学生得出:深吸气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深呼气肋骨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

感觉到底准确不准确,引出学生测量胸围差。测量胸围差

师生讨论测胸围差的用具、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达成共识,请学生示范操作后,三人一组做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在表格内。测量后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提出的讨论题。

学生通过感知和测量,知道吸气时,胸廓扩大了;呼气时,胸廓缩小了,吸气和呼气都与胸廓变化有关。

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

教师指出:吸气和呼气这两个动作合起来就是呼吸运动。那么,呼吸运动是怎样产生的呢?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探究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对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作出假设。教师做曲肘、伸肘动作,启发学生讨论、交流,作出假设: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是有关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

教师演示肋骨运动的模型。说明所代表的脊柱,肋骨,胸骨,肋间外肌。提醒学生注意胸廓前后、左右径有何变通过上述实验引导学生得出:①肋骨和膈运动的结果,使胸廓扩大或缩小。②肋骨和胸骨的运动,与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有关。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的前后、左右径和上下径增大,这时候胸廓扩大。反之,缩小。

2、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肺容积的变化会导致吸气和呼气? 演示模拟实验:模拟肺容积的变化引起肺内气压的改变 将气球口套住吸耳球口并绑紧,捏吸耳球时,气球胀大,松开吸耳球时,气球缩小。之后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了解在特定的条件下,容器变小时气体压力增大,容器内气体被压出去;容积变大时,气体压力变小,外界气体被“吸”进来。肺的容积扩大—→外界气体入肺

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体排出

学生分析、归纳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扩大和缩小,引起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形成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才使气体能够进出肺泡。

3、探究:肺内气体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1.演示肺泡的结构(图),启发学生思考肺泡结构适于气体交换功能的特点。2.学生概括肺泡适于气体交换功能的结构特点:肺泡数量多;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3.演示动画: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展示多媒体教学软件)

提问: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

4.教师:肺泡中的氧扩散到血液中;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

5.教师演示喷洒香水的实验,引导学生领会气体交换的原理:一种气 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至平衡为止。提问:为什么在肺部,静脉血中的氧不向肺泡扩散,肺泡中的二氧化碳不向血液扩散?

学生:这是因为在吸入肺泡内的气体中,氧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少。因此,氧由肺泡扩散到血液中;二氧化碳由静脉血扩散到肺泡中。这完全符合气体扩散的原理。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静脉血就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6.教师:氧进入血液后,绝大部分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全身各组织细胞。

7.演示动画: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提问: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

学生回答:动脉血中的氧向组织细胞扩散;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向血液扩散。

8.提问:为什么氧和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是这样的?

学生推测:这是因为组织细胞里的氧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多的缘故

(五)集体交流

1、介绍胸廓的组成。

2、活动:亲身感受呼吸运动。

3、多媒体动画展示呼吸运动。

4、参考知识:气体的压力。

5、模拟膈肌的运动。

设计意图: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一个难理解的抽象问题,通过亲身体验活动、观看动画、关键知识的介绍和演示实验,使问题直观化,有助于学生理解。通过这种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寓乐于学,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语言表达等能力,达到顺利突破难点的目的。

八、课堂小结

九、课堂练习

1.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A.鼻

B.咽

C.气管

D.肺 B.2.人体主要的呼吸肌是()A.腹部肌肉

B.肋骨间肌肉 C.胸部肌肉

D.背部肌肉

3.人的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网,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有利于()

A.气体在血液里运输

B.血液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

C.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D.增加肺内气体交换的面积 4.某夫妇被怀疑害死了一女婴,法医在鉴定时将死婴的肺部剪下一块,投入水中,结果肺块下沉,法医判断婴儿为产前死亡,这对夫妇无罪。法医判定的理由是()A.肺泡内充满了痰液

B.肺会吸水呈海面状

C.肺泡充满了血液

D.肺未吸入空气呈实体状 5.人体生理活动中,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的地方()A.肺泡

B.血液

C.细胞

D.组织液 6.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升高的原因和结果()

A.呼吸肌舒张,肺回缩

呼气

B.呼吸肌收缩,肺扩张

吸气

C.呼吸肌收缩,肺回缩

呼气

D.呼吸肌舒张,肺扩张

吸气

十、课堂测评(学案)

第四篇:《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的第二节。包括两部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这两部分是有内在关联的统一的整体。本节课安排学习呼吸道对空气处理之后,仅凭学生已有知识理解本课有挑战性。另本节上承消化系统,后续循环系统,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这本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解。

2.三维目标

2.1知识与能力

(1)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交换过程

2.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测量、比较肺活量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3.教学重难点

3.1教学重点

(1)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2)概述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2教学难点

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二、学情分析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也是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之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看,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好发表意见,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注意力分散,所以在教学中,要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也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在知识掌握方面,学生由于先前已经学习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等相关知识,但是形不成逻辑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上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本课的教学活动。

三、教法学法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应该“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改革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的具体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教学,各种方法相结合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是教学矛盾的一个方面,学生的学是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组织教学,运用探究学习小组完成本课教学任务。

四、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1、“肺与外界气体交换”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运用视频让学生感知气体进出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再引导学生分析图形、理解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2、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以丰富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认知活动,逐渐认识到生殖过程。

3、课前准备:将全班学生按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每4人分成一组,形成若干学习小组,组织形式为分小组合作学习,选择一名小组长负责落实本次学习任务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

(一)教学评价

新课标要求“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生学习的能力”。本课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在亲历获取信息、发现规律等过程中获得生物学知识;较好地实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

(二)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较好的达到:

1、因学生知识容量限制,在设计教学案是增加“气体流动的原因、胸廓结构、气体扩散作用”等知识,为学生自主学习铺路搭桥等。

2、因“肺与外界气体交换原理”难度大,我预设学生体验、演示实验、列举孙悟空进入体胸腔帮助人增大胸腔体积等案例,帮助学生理解。

在本课教学中存在的以下问题:

1、在编写教学案时,问题预设不精细,学生在设施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环节时,存在较大困难,在今后教学中应多从学情入手,在印教学案前,应按教学案设计进行课前模拟授课,找出问题,及时调整。

2、为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生物学科采取课上预习、讨论、展示。但因本课教学内容多,学生若在课堂中完成预习、讨论,则学生的课堂展示环节很有限,有很多学生的想法不能得到展示;故教学内容多的课,应将教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前预习,课堂上进行讨论、展示时间就比较充分。

3、因教学时间限制,本课教学中留给学生展示质疑机会有限,在今后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学生敢提问题、多提有价值的问题。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下册10望岳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望岳

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杜甫诗歌的创作风格; 2.能准确流畅的诵读诗歌;

3.通过朗读与品析相结合,体会诗歌的情感,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4.感受杜甫作为一代诗圣的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伟大精神。2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的情感,培养学生分析诗歌的能力。

2.通过杜甫后期诗歌《登高》的对比学习,进一步理解杜甫作为一代诗圣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望岳》

1.我们来猜一个人物(PPT导入杜甫对联)

2我们再来猜一处名胜:(历史上有72位皇帝曾经在此处进行祭天和封禅大典。)3当伟大的诗人杜甫来到雄伟的泰山,于是便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望岳》。今天我们走近杜甫,走进他的《望岳》

活动2【活动】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一、读诗

1.昨天让同学们预习这一课,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请一位同学来读一遍课文。

2.我们常常说“三分诗七分读”,可见读诗有多重要。下面我们来大声的朗读全诗,并思考幻灯片上的问题——这首诗为你呈现了一幅泰山怎样的画面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回答么?

3.我们来齐读一遍吧。

下面请几位同学来回答一下我刚才提出的问题。

韩泽鹏:我看到了一幅泰山高耸入云的画面。因为“荡胸生曾云”这句告诉我们泰山很高,高耸入云。

寇梓欣:我觉得泰山特别雄伟,有点像我们刚刚学过的曹操的那句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鹤:我认为泰山上有很多的小鸟,因为归鸟这个词告诉我们鸟都回家了。

梁雅茹:我觉得泰山特别高特别大,因为书下注解写泰山山北是齐国,山南是鲁国,横跨两个国,它一定很大。

朱立枫:我觉得泰山郁郁葱葱的,因为第二句就写了“青未了”,青就是绿色。所以山一定是绿色的,茂盛的。

王禹泽:我觉得泰山是最巍峨的山,因为泰山被称为是岱宗,地理老师又和我们说过,泰山是五岳之首,所以泰山是巍峨的。活动3【讲授】研读诗歌

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到底你们说得对不对呢?让我们深入的研读一下诗歌吧。请同学们结合幻灯片上的问题再仔细品读一下全诗。陈敬一:我从“青未了”这个词中看出了泰山辽阔的特点。师:你能解释一下么?

生:青未了是说苍翠的山色一直绵延不绝,一望无垠,所以是辽阔的。师:那你能不能再加上一个词语? 生:连绵。

师指导朗读:你能不能用声音上的延长来表达出泰山的连绵巍峨之势? 学生朗读后回答。

王莹莹:“阴阳割昏晓”这句诗是说山的南面和北面就像是被割开了一样。师:割开是什么效果? 生:一面昏暗一面明亮。师:那是什么造成的? 生:山的巍峨

王雪健:补充造化钟神秀一句。我觉得造化钟神秀这句诗里神秀写出了泰山的特点:神奇秀丽。

庄子怡:决眦这两个字是说诗人的眼眶像要裂开一样。说明诗人站在泰山前看了很久,说明诗人看得很认真。然后也正是泰山的宏伟使诗人的心胸开阔。所以这一句写出了泰山的气势宏伟。

韩旭:我觉得这最后一句诗人说终将有一天要登上最高峰,那时群山都会那样的渺小。诗人说要登上绝顶,我认为这里的绝顶也是诗人人生的顶峰,所以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

师:同学们赏析的很准确,(幻灯片围炉诗话)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欣赏诗歌时也要做到知人 论世。那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生来回答)

诗人此时正处于落榜的人生低谷,而诗歌却向我们传递出一种正能量,为什么呢?(生回答)师总结:也许虽然此时的杜甫遭遇了小小的磨难,但是宏伟的泰山却给了他征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又或者是杜甫心中的梦想足够强大,强大到一切困难在作者心中似乎都变得像众山一样渺小。那这样我们是不是能更好的理解诗歌的最后一句了呢?这里的绝顶不仅仅是山的最高峰,更是作者人生的最高峰!

在这首诗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这样的杜甫:他有着风华正茂的年纪,又有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理想和热情,所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正是诗人的述志之笔。活动4【活动】对比学习对比阅读

可是,这样的理想和热情仅仅是杜甫生活中的一个片段,漂泊孤苦才是他人生的主旋律。因为中年的他遭遇了唐朝的一次浩劫,那就是安史之乱。他和所有的百姓一样颠沛流离。过着“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生活。下面让我们再来看一首他老年时期所写的诗吧。

1、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杜甫怎样的处境和心情?

2、我们看到这首诗中的杜甫,他的孤苦和他老年时期的漂泊无依有关,和他所处的动荡时代有关,更和他所看到的满眼的凄凉有关。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3.这段视频会不会让我们更加理解杜甫了呢?他生在盛唐,却活在安史之乱的动荡中,他看到的是百姓怎样在水深火热中挣扎,他看到的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看到的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用时代的血泪在写诗,所以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然而这并不是他的伟大之处。有一句歌谣是唱杜甫的,“唐朝诗圣是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杜甫的1000多首诗中,有将近一半是写百姓的。当他写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说如果有一座房子能够为天下百姓遮风挡雨,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杜甫从自己的苦难和卑微中跳出来,为别人撑起一片树荫去遮风挡雨。所以,这样的伟大之处成就一个时代的“诗圣”。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看到了这样一个杜甫:

杜甫的人生境遇变了,但他的追求没有变,年轻的他意气风发,有着“兼济天下”的雄心壮志;而年老孤独的他仍心系天下。自己再怎样穷困潦倒,也要为百姓的疾苦高呼。这,才是一代诗圣的伟大之处!活动5【作业】课后作业

同学们学过这一课后一定会对杜甫有了全新的认识,那么请用你的文字来表达你的心声吧。课后练笔《我眼中的杜甫》,100字左右。

下载七年级下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20141027题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下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20141027题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下册10单元教学反思

    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词汇教学)教学反思 成都市大弯至佳 万成志 2015-6-12 目前,我们英语老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帮助学生学习好各单元的大量......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精选5篇)

    文件编号: 10030014 - 03 1 设计思路 在肺内进行的气体交换,包括2个部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其中第一部分涉及到“气体体积变化”“气压”等物理学知识......

    七年级生物血液教学设计3(五篇材料)

    流动的组织—血液 一、设计意图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是人教社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血液,立足于在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

    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学历案-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下册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_年级:七年级科目:生物课型概念课课时2主备:主讲:课题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研组长签字:教学副校长签字:一、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预习,概述男性和女性生......

    七年级语文下册10望岳教学设计2

    望岳 1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品味诗歌的语言,受到艺术美的熏陶。 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文学修养。 3.体会诗歌的意境,深刻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怀。 2学情分析 一......

    呼吸与交换教学设计及反思

    呼吸与交换 杜庄学区第一小学 杨青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主要讲呼吸系统,让学生通过体验呼吸、制作肺模型、测量肺活量、召开呼吸与保健信息发布会等活动,识别呼吸系统中主要器官......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与案例 (精选)

    《原始的农耕生活》 孙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