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教案1 沪科版(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2 17:26: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年级数学下册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教案1 沪科版(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年级数学下册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教案1 沪科版(本站推荐)》。

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下册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教案1 沪科版(本站推荐)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能将14×6这类表外乘法题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来完成。[能力目标] 感知乘法分配率的思想,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的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教学重点:

会分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教学难点:

如何找到简单方便的分拆方法。教、学具准备: 配套软件平台,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小黑板: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5×8+4×8= 4×7+6×7= 3×9+6×9= 寻找这三个算式的共同之处,指名学生回答。

2.多媒体演示,创设情境:从海南运来了一批无籽大西瓜,仔细看图。小组讨论:你从图中看懂了什么?能讲个数学小故事吗? 3.看看熊猫乐乐提了个什么问题?思考:你能解决吗?

二、探究尝试: 1.可以怎么列算式?

板书:14×6=?提问:14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

2.有没有口诀可以直接进行计算?小组讨论:你有办法解决吗? 3.交流各种算法:

小丁丁:14个6可以分拆成10个6加上4个6。

14×6=10×6+4×6

用心

爱心

专心10×6=60 4×6=24 60+24=84 小亚:14个6可以分拆成7个6加7个6。

14×6=7×6+7×6 7×6=42 42+42=84 讨论: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4.你还有其它的分拆方法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系统地进行板书。5.比较一下多种算法,交流:你喜欢哪一种算法?

6.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本领(出示课题)。分拆时可以将算式拆成10个几和几个几,这样计算较方便。分拆后计算要先乘后加。看看小巧提醒小胖一句什么话?(轻声读一读)

三、练习巩固: 1.试一试:

14×7 17×5 12×8 7×12 学生独立练习,遇到问题小组商量解决。2.板演反馈,辨析核对。

3.交流:7×12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好办法解决?

4.口算小能手(抢答):15×8 4×16 17×6 8×13

四、总结下课:

1.今天学习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收获? 2.完成配套练习册第1页的练习。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二篇:二年级数学《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的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新课“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是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了乘法分配律的初步认识,“5个3加3个3等于8个3”、“5个3减3个3等于2个3”,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在探究与练习中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分拆方法,主要是把一个两位数分拆成10和几。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精神,“关注学生的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国际视野和开放意识”,本接课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巧算,体现新教材的亮点之一——算法思维。“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与实践,敢于创新”。本课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开发学生的潜能。

整节课的设计分为“创设情景——探究新知——巩固提高”三个层次。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多媒体动画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小胖的话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用学具动手操作,得出分拆一个因数(两位数)的规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动手操作,对14×6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有了感性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起到了指导作用。再让学生自己编题,达到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做练习,以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加深理解和学会运用,从而形成技能技巧,以及发展智力与数学能力整节课取的效果较好,以后每堂课都要认真研究。

第三篇:3.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教学设计 教案专题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拆的方法计算十几乘几的题目,并用递等式书写解题过程。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发展思维的能力。3.感觉身边的数学知识,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知道分拆的方法有很多种,能力强的孩子能从组合的角度按数的分拆的策略系统地列出所有分拆。

2、能将7×12(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分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来完成。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10×5= 10×8= 9×10= 3×10= 70+15= 30+14= 40+17= 50+12=

2、直接写出得数

5×8+4×8=

4×7+6×7=

2×6+4×6=

3×9+6×9=

5×3+4×3=

7×4+3×4=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师:计算这些算式的结果我们都可以将题目看成求9个8连加、10个7连加、„„用乘法口诀来计算

二、新课探索

1、探究一(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出示例题:海南运来一卡车无籽大西瓜。14箱,每箱6个,一共有多少个西瓜? 师:要求共有多少个西瓜就是求什么?

14个6是多少呢?(1)学生尝试计算

出示小胖的话:“14箱,每箱6个,14×6,没有口诀,这怎么算呢?” 师:14×6没有口诀怎么算? 学生先讨论,然后尝试练习(2)汇报交流学生的计算方法

生1:可以将14个6拆成10个6和4个6,10个6是60,4个6是24,加起来是64,所以14×6=84 师:这样分拆就是将14个6分拆成什么呢?

生2:可以将14个6拆成7个6加7个6,7个6是42,2个42加起来也是84 师:这样分拆就是将14个6分拆成什么呢?

多媒体演示:看看小丁丁和小巧是怎样分拆的?哪一组的方法和小丁丁的一样,哪一组的方法和小巧一样?

1、指导写法:

A 14×6

B 14×6

=10×6+4×6

=7×6+7×6

=60+24

=42+42

=84

=84 师:(讨论)为什么将14分拆成10和4?可以把14拆成12和2吗?为什么? 生:14拆成12和2的话,14乘6就拆成了12乘6加2乘6,但是12乘6不能用乘法口诀来算,还要继续拆。所以这种方法不是很简便。(3)比较两种算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对14进行了分拆,分拆后能用口诀计算 不同点:分拆的方法不同

师:你们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理由

师:对了,我们拆数的时候,尽量要把两位数拆成可以用口诀解决的一位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乘一位数。

跟进练习: 12×7=

15×5=

2、探究二(总结计算方法)

1、师:11×6,你是怎样计算的?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把11乘6拆成10乘6加1乘6。生2:我把11乘6拆成9乘6加2乘6„„

2、引导学生观察以上几种算法,得出简便的计算方法。师:仔细观察,你觉得哪种算法更快捷,正确率更高?

生:这两种算法都可以,但是比较这两种算法,其中将一个两位数分拆成10加几,计算时更方便,而且不需做进位加法。

小结:一位数乘十几的乘法,只要看成几个10加几个几来计算就可以了。

3、探究三(交换)出示:6×15=(1)比较与前面的题目有什么不同?(2)怎样计算

生1:这道题的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两位数在第二个因数了。生2:可以先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再计算。15×6=10×6+5×6=90,生3:我不交换也可以算: 6×15=6×10+6×5=90

生4:我是这样算的: 6×15=6×9+6×7=90 小结:不管因数是否交换了位置,一位数乘十几的乘法,只要看成几个10加几个几来计算就可以了。

三、课内练习

1、练习一填()

1)7×13=()×()+()×()2)15×5=()×()+()×()3)4×16=()×()+()×()

2、练习二 计算

9×12、8×15 7×19 师:第三题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1:我是把19分成10和9 生2:我也可以把19看成20-1 小结:两种方法都可以,小朋友真聪明。

3、练习三

师:在这些分拆方法里,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既正确又简便。① 6×18

6×18

6×18

=3×18+3×18

=6×10+6×8

=3×9+3×9

()

()

② 16×5

16×5

16×5

=16×4+16×1

=12×5+4×3

=8×5+8×5

()

()

③ 6×6+3×6

6×6+3×6

6×6+3×6

=36+18

=9×12

=9×6

()

()

()))

((生1:第2种,10个几加几个几更简便 生2:第3种,可以用口诀计算

生3:第3种,因为6个6加3个6是9个6,直接用口诀来计算

课堂小结

当口诀不能直接计算时,我们可以将算式分拆为能够用口诀计算的乘法题,一般是将它分拆成10个几和几个几,这样计算比较简便。分拆后计算要注意,先乘后加

课后习题

课本第4页,练习册第3页

第四篇:9加几教案1

9加几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88~89页。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实现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9加几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教学难点:

理解并初步掌握“凑十法” 教学准备:

师准备数字卡片、花片、小棒教具、课件;生准备小棒20根。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师生谈话: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冬天)是的,天气寒冷,我们穿着毛衣、棉袄,说明冬天到了。老师这里有两张漂亮的图片,想看吗?但你们先要闯关,能闯过吗?好,开始闯关(课件出示口算题)

提问:你算得又准又快的秘诀是什么?

2、冬天到了,你知道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老师这里有一些小动物过冬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是欣赏吧!唉,淘气的小猴子将他们藏起来了,我们一起把他们找出来好吗? 你有什么发现吗?怎样算更快呢?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题。

(1)师:淘气的小猴子遇到了难题,你们想知道他遇到了什么难题吗?原来是,猴妈妈把摘的苹果放在桌子上,让小猴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小猴看到这么多桃苹果,馋得口水直往下流,哪有心思算呀,急得直抓头: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小猴吗?

师:我们先来看,这些苹果是怎样摆放在桌子上的? 生:有一些苹果摆在盒子里,还有—些苹果摆在桌子上。

生:盒子里有9个,盒子外面有4个。

2.师: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 生:用加法。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生:因为是把盒子里的苹果和盒子外面的苹果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

(师板书出算式9+4)3.师:那么,怎样算出9+4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生独立探索并与同桌交流)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到得数的? 生:我是数着算的,9,10,11,12,13。

生:我是先拿一个放到盒子里,外面还有3个,就是13。生:我是先想10加4得14,再减去1就是13。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加4得13,真聪明!刚才有同学说,先把盒子里空着的一格放上苹果,再加外面的3个,得13。哪个同学能到前面来演示一下?(师指名一生上台演示,并逐步对应板书——)

师:为什么从4里面先拿1个放盒子里? 生:这样就可以放满盒子,一盒10个。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3得13。

讲解:苹果是“13个”,算出得数后,后面可以写上“个”,用()括起来,它叫单位名称。算式里的单位名称是什么? 小结:凑十法 2.学习“试一试”。

(小猴家的花园里栽了许多花——)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提什么问题?怎样求两种花一共有多少朵? 列式:9+7 师:我们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谁能到黑板上摆一摆?(请小朋友上来摆)

提问:那9和7合起来是多少呢?谁能到前面来移动花片让大家一眼看出9+7等于多少?(师说并板书)师:刚才小朋友是把右边移一个到左边,你有没有其他移法也能让大家一下子知道结果呢? 9 + 7 = 16 师:这里可以把9凑成10,也可以把7凑成10,然后再算10加几就方便了。3.引导小结

师:小猴动脑筋了,有这么多算法,怎样算比较快呢?怎样算比较好呢? 我们来看看

三、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请大家观察图,提问:左边原来有几块?右边呢?

猜一猜,小猴想怎样算?他是把哪个数凑成10?小猴聪不聪明?聪明在哪里?

提问:那小猴为什么不把左边多搬几个到右边去凑成10呢? 把小猴思考过程填在书上,学生书展示,集体评价。2.“想想做做”第2题。

师:小朋友,大家想自己摆摆小棒来算吗?准备好了吗?

(1)先分别指导学生摆小棒,然后移动小棒使人一眼就能看出结果是多少,再把凑十的过程在书上圈出10根来,并算出得数。(2)师:下面我们不摆小棒,出示右边图,左边几根?右边几根?你能先圈出10根再写出得数吗?

(3)师:刚才我们算了一些加法题,一起把我们算过的读一读?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揭示课题并板书:9加几)3.“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9加几的刚才我们是怎样算出得数的?(回顾从例题到练习一些题的方法)

师小结:我们算的时候有不同的方法,可以数着算,可以移着算,还可以有其他的办法。小猴也变聪明了,他知道把9加几变成?(10加几)你们会变吗?

4、“想想做做”第4题。

我们一起去看看勤劳的小蚂蚁正在搬家呢

5、“想想做做”第5题。说得数,我最棒!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第五篇:9加几?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4课时《有几瓶牛奶》(9加?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9+?的进位加法是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凑十法的意义是难点。

教学方法:实物演示法、操作法。、课前准备: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宠物小精灵皮卡丘)你们认识它吗?喜不喜欢皮卡丘?今天皮卡丘就来到了我们的课上和我们一起学习。2.游戏

(1)下面皮卡丘请我们同桌的小朋友先来做个凑十的拍手游戏: 你拍1,我拍9,我们都是好朋友。你拍2,我拍8,团结起来力量大。你拍3,我拍7,我们从小爱学习。你拍4,我拍6,说话老实不吹牛。你拍5,我拍5,两数凑十不马虎。

(2)提问:看到7想到几。

看到1想到几。

看到4想到几。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谈话引入:

出示“有几瓶牛奶“图

提问:小猴子不知道两个箱子里有几瓶牛奶,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

2、探究算法

(1)四人小组,学习研究(教师巡视)(2)小组汇报:

a.用小棒数出来的,1,2,3……14,一共14瓶。

b.用加法,9+5,把9凑成10。先从5瓶里拿出1瓶,和9瓶放在一起,是10瓶,10+4=14 9 + 5 = 14 教师板书: 9 +5=14 1(4)c.用加法,9+5,把5凑成10。从9里拿出5,和5 放在一起是10瓶,10+4=14 9 + 5 = 1 4 教师板书: 9 +5=14 5(4)

用计数器算出来的,先拨9个,再拨1个,是一个十,把个位上的10个拨去,在十位上拨上1,再在个位上拨上4个,是14个。

3、新课小结:

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说一说,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去计算。

4、体会算法。

试一试(72页)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的算法。

师小结:我发现有些小朋友算得很快,你们能把你算得快的秘密告诉大家吗? 师小结:你的发现真是了不起!(全班表扬)我们不仅要看题仔细,多练,还要学会去找它里面藏着的小秘密,这样才能算得又快又好。

三、巩固提高,发展思维。

1.圈一圈,算一算:完成80页1题。

(学生在圈的时候,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如拆大数或拆小数等。教师应该鼓励用不同的方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让其通过实物操作帮助理解问题。2.看一看,说一说:完成80页2题。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3.数学游戏:完成73页游戏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和你的同学说说,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

下载二年级数学下册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教案1 沪科版(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年级数学下册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教案1 沪科版(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8,7加几教案

    《8、7加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探索8、7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

    《9加几》教案

    课前热身: 《对口令》,看谁反应快(老师说2个,学生开火车到上课) 同学们反应非常快。 第一步:夯实基础,引入新知 环节1——夯实基础 接下来进行珠心算基本功训练 定数连加:9到90. 提......

    9加几教案

    《9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

    9加几教案

    《9加几》 东江小学 迟亚萍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对于低年级的计算教学要求是:“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

    《9加几》教案

    9加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88、89、90页的相关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

    7.6加几 教案

    《7、6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得出计算7、6加几的各种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的口算7、6加几。 3、在观......

    九加几教案

    九加几 执教人:九联小学张慧 一、教学内容 1、教材简析 “九加几”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的第一课,这个单元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广泛,同时又是多位数......

    九加几教案

    《9加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和“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