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2
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43例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改写成除以这两个数的积,或者把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改写成除以积里的各个因素的简便算法的算理。
2、通过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掌握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探讨简便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增强使用简便算法择优意识。
教学重点:
简便算法的算理。教学难点:
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准备迁移
多媒体呈现复习题:
1、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并说一说每道题运用了什么简便方法。576-(85+76)358-67-33 学生独立计算后,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运用了什么简便方法。
(设计思路:加减法是一组互逆运算,乘除法也是一组互逆运算。复习题呈现的是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的简便运算,与本节课要学习的除法的简便运算知识具有类比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很容易把减法的简便运算规律迁移到除法的简便运算规律上来。复习题能充分地为新知识的教学服务。)
2、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的有关知识,今天上课之前想在咱班来一次计算的竞赛,想参加吗?这样,我们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先派一名代表到前面进行比赛。(选两各实力相当的同学到前面来)
280÷7÷5 280÷(7×5)7200÷(25×4)7200÷25÷4
汇报答案,有的同学说不公平,为什么呢,第一组的题比较简单,我出题的时候可是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的,其实第二组题也能像第一组一样简便,你们想知道方法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板书课题(除法的简便计算)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孩子 们,知道植树节吧?(知道3月12日)为了绿化环境同学们进行植树活动请看,例3:同学们进行植树活动,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2、请一名同学读题。你了解到了什么?(生说了解到的信息和问题)
3、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4、汇报一下你的思路。两种方法,先分步再综合。
(板书)1250÷25÷5 1250÷25÷5 =50÷5 =1250÷(25×5)
=10(元)=10(元)
5、比较两个算式,你发现它们是什么关系吗。(相等)
6、像这样两个算式相等的例子你还能举出来吗? 学生举例,能举完吗,(不能)
7、你能猜想一下,像这样的算式可能存在着什么规律吗?生: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就等于一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数。
8、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发现了这条规律,那它能不能经得住考验呢?请请大家自己写两组这样的算式,算算结果,来验证一下。
9、汇报你的结果。多找一些同学做出不同汇报
三、实践应用
1、判断:对的在()里打√,错的打х。
480÷8÷6 = 480÷(8÷6)()
490÷(7х5)= 490÷7х5()
1600÷25÷4= 1600÷(25х4)()
180÷15 ÷6 = 180 ÷6÷15()
2、这条规律有什么用呢?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
280÷(7×5)7200÷25÷4
应用规律你有什么感受?生谈,使计算简便速度快等、确实是应用规律可以化繁为简,使计算变得既简便又有趣。小朋友们真棒,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除法的规律。老师希望你们接下去有更精彩的表现,有信心吗?现在我们再来做一些习题。
3、比一比:1600÷20÷16怎样计算简便
1600 ÷20÷16 1600 ÷20÷16 =1600 ÷(20 х16)=1600 ÷16÷20 =1600 ÷320 =100÷20 =5 =5 4、480÷32怎样计算更简便。5灵活运用:
全校共有14个班,一共收到捐赠图书350册。平均每个班可以分 到多少册?
四、全课总结,提升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五、课堂小测:
7100÷25÷4 560÷(8х2)800÷32 450÷25÷9
教学设想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与代数”的教学更加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学生探究和运用数学能力的发展,从而改变计算烦琐乏味的状况,并指出:要探索和理解运算规律,能运用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数学运用规律本身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简约之美、和谐之美。除法的性质在计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创造和发现除法的性质?这是本节课关注的重点。为了将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我提供了“同学们去植树”的生活场景。在课堂上,我更加关注“数学味”,从数学竞赛引出生活事例后,直接引导学生探究规律,提倡和强调学生通过猜想,例举算式,证明
等数学方法进行学习,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焕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
第二篇:《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除法的简便运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节简便计算中的内容(43页例3及该页上的“做一做”,练习八的1—3题)。是在理解和掌握五条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每次都能除尽)的运算规律,学会用这种运算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以及合理、灵活的进行计算的能力。
[设计理念] 教学时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在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善于活用教材,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2、使学生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2、乘、除法计算的灵活运用。[教学难点] 除法性质的理解 [教学准备]
12个小圆片,题卡及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说减法的性质,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探究新知
(一)动手操作
1、出示12个圆片。
(1)先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圆片?
(2)把每份中的6个圆片,再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怎样列算式?
学生操作后,请学生上来一边说一边演示,其他同学边看演示边列式:12÷2÷3。
2、提问。
(1)从刚才分圆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把12平均分成2份,再把每份平均分成3分,一共分了几份?(生:6份)
(2)这个6份是怎么来的?(生:2×3)
(3)那么现在每份几个?又可以怎样列式?(生:12÷(2×3))(4)算式12÷2÷3与12÷(2×3)最后结果都表示什么?相等吗?(5)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算式连起来?
(二)猜想发现规律,探究验证
1、计算下面两组题。
2400÷2÷6 540÷9÷6 2400÷(2×6)540÷(9×6)
2、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用什么符号把每组中的两个算式连起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400÷2÷6=2400÷(2×6)540÷9÷6=540÷(9×6)
3、这当中难道存在什么运算规律?同学们猜想一下,可能存在怎样的规律呢?如果你发现了,就赶快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4、小结规律: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除法的性质)
5、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发现了这条运算规律,那这条运算规律能否经得住同学们的检验呢?下面就请大家先自己写一两组算式,算算结果,然后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6、学生汇报自己写的算式: 480÷20÷6=480÷(20×6)320÷8÷4=320÷(8×4)„„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将例3改为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1)教师小黑板出示:学校在3月12日那天开展植树活动,全校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钱,每棵树苗多少钱?
(2)学生口述题意,分清已知条件与问题
2、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方法一:1250÷25÷5 方法二:1250÷(25×5)=50÷5 =1250÷125 =10(元)=10(元)
3、这两种列式都表示什么?(生:每棵树苗的价钱是10元)因此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比较发现:1250÷25÷5是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的形式,1250÷(25×5)是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乘积的形式。它们的计算结果是相同的,因此可以得出1250÷25÷5=1250÷(25×5)。由次想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这就是除法的性质。
4、比较两种算法,你认为哪种比较简便?(生:第二种)为什么?(学生自由说理由)
5、小结:同学们在今后的计算中要根据运算特点和数据的特点,灵活选用合理、最简便的计算方法。
6、教师揭示并板书课题:除法的简便运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43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提问:你这一题是根据什么进行简便计算的?
2、口算。(教师用题卡逐一出示,让学生抢答,并让学生说出口算方法。)240÷5÷24 1800÷(3×6)360÷36÷2 4500÷(9×5)
3、完成第43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讲评)(1)提问:一个星期有几天?
(2)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然后列式解答。
四、全课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你能说出我们在这节课上总结出来的规律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五、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46页练习八第1、2、3题。
第三篇: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书四年级下册P43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改写成除以这两个数的积,或者把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改写成除以积里的各个因数的简便算法的算理。
2、通过学生主动探索,能合理选择计算方法进行简便计算,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增强使用简便算法择优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连除式题简便算法的发现和运用过程,体验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美,培养审美情趣。体验发现和应用知识的快乐,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连除式题的简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灵活地选择简便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准备迁移
1、口算(出示口算题卡)
450÷90 100÷50 7200÷100 350÷7 8100÷90 1280÷128 360÷40 100÷25 1400÷14 3600÷36 2000÷1000
2、复习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
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528-53-47
454-(254+37)学生独立计算后,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运用了什么简便方法。
二、自主探究
教师导语: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乘法、减法的相关运算定律,那么,在除法算式中是不是也有简便算法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1、出示例3(1)组织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解决例3问题。
(2)组织汇报,让生讲清每种算法先算什么,观察比较做出猜想,完成自学表格中的“自主探究”部分,教师巡视。
(3)再次组织学生汇报,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并出示课题。
三、完成“自我检测”相关题目。
四、谈感受、说收获。(合理选择运算方法,可以使计算变得又快又有趣。)
五、板书设计
连除法的简便运算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a÷b÷c=a÷(b×c)
a÷b÷c=a÷c÷b 教学设想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与代数”的教学更加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学生探究和运用数学能力的发展,从而改变计算烦琐乏味的状况,并指出:要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运算规律,能熟练运用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数学运用规律本身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简约之美、和谐之美。除法的性质在计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何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和发现除法的性质是本节课关注的重点。之前学生已经学了连减的简便计算,因为加减法是一组互逆运算,乘除法也是一组互逆运算。复习题呈现的是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的简便运算,与本节课要学习的除法的简便运算知识具有类比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很容易把减法的简便运算规律迁移到除法的简便运算规律上来。复习题能充分地为新知识的教学服务。为了将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我提供了“同学们去植树”的生活场景。在课堂上,我更加关注“数学味”,从数学竞赛引出生活事例后,教学时,我直接引导学生探究规律,提倡和强调学生通过猜想规律——举例验证规律—运用规律等数学方法进行学习,提供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在计算中使学生感受到运用规律可以使计算更加简便、速度又快、又有趣,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第四篇:《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解答实际的问题理解除法简便运算的算理。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得出除法简便运算的方法。
3、能用得出来的方法进行正确地计算。
4、通过自己观察、猜测、验证得出简便运算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简便运算的算理且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自己得出简便算法,且能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进行计算呢?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我们前几所学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
(进行了两次平均分)
2、能举个例子吗?(生举例)、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我们来看看这个应用题是不是这样的情况呢?
饲养场养了6窝小猪,每窝有6只,现把360克防病药粉掺入饲料喂养。每只小猪平均服药多少克?
2、汇报:(1)360÷6÷6
(2)360÷(6×6)
=60÷6
=360÷36
=10(克)
=10(克)
二、展开、观察两种解法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2、猜测:根据360÷6÷6=360÷(6×6)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发表意见:“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连续除以积里的各个因数。”
3、验证: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这样呢?你能举几个例子来验证吗?
生举例子验证
得出我们所观察出来的是正确的。
4、用处:我们所观察出来并经过验证的规律有什么用呢?
可以使一些除法计算简便
、应用:用上面的规律算一算。
280÷3
360÷4
(1)独立做、个别板演。(可能有这样不同的意见)
280÷3
280÷3
360÷4
360÷4
=280÷÷7
=280÷7÷
=360÷÷9
=360÷9÷
=6÷7
=40÷
=72÷9
=40÷
=8
=8
=8
=8
(2)全班交流:板演的小朋友说自己的想法。
比较这几种解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用这样的方法来做跟以前的比在做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针对上面的这几种做法你还有什么想说呢?
(得出:分的时候怎么简便就怎么分)
6、试一试:700÷28
26÷32
独立做、个别板演。
7、小结:今天学了什么?采用怎样的简便方法
是不是所有的这样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都可采用这样的方法计算呢?(两位数可以分解成两个一位数相乘时)
像这样的题目除数是两位数时可以分解成两个一位数相乘时有时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三、练习、用简便方法计算。
40÷(9×4)
620÷÷2
420÷(14×6)
270÷4÷2
2、用简便方法计算。
420÷3
630÷18
486÷4
600÷24
集体做、校对。
3、提高练
480÷(□×□)=480÷20÷6
70÷□=70÷2÷3
60÷□=60÷□÷□
四、堂小结:谈收获,质疑。
题:营养午餐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P48—P49的内容
教学目标:、能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口算、估算的方法或利用计算器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从繁杂的数据中获取所需要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能力。
4、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利用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
教学过程:
联系生活,引入新
师:同学们,我镇中心学校为方便学生就餐特开设了学校餐厅,提供了一些菜,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多媒体:图片)
创设情境,开展活动
、点菜;
师:“你想吃哪些菜呢?可以选择其中的三种,直接在它们的编号上做记号,点好的可以向我示意。”(出示多媒体:菜谱)
师:你在点菜时,考虑得比较多的是什么?(请学生口答)
师:大部分同学在点菜时,都是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点的菜。服务员告诉我们这家菜馆正推出一个特色服务,向每位顾客提供一份家常的营养成分表。(出示多媒体:成分表。)你从中获得那些信息?(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畅所欲言)
师:请你利用这张营养成表,估计一下你刚才点的三道菜的热量总和、脂肪总和和蛋白质总和分别是多少?(请学生说说三道菜的营养总和。教师要相机板书。)
师:那我们点的菜是否符合营养学标准呢?(出示多媒体:营养学家)
2、了解营养成分。
师:营养学家的话中“不低于”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能举个例子吗?“不超过”呢?
教师板书:
不低于2926千焦
≥2926千焦
师:热量对我们有什么用处(热量除了给人在从事运动,日常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外,同样也提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吸收等等)
师:脂肪呢?(脂肪食入以后通过代谢转化为热量供人体使用,或转化为体脂存储于脂肪细胞中。当摄入的热量过多,长期超过人体活动所消耗的热能时,多余的热能将转化为体内脂肪,存储于脂肪细胞中。)
师:蛋白质呢?(它能使我们具有抵抗力,少生病。)
3、科学配菜。
(1)适时指导:如果你的配菜方案不符合标准,准备怎样调整?(教师以其中的一个方案为例进行指导)
4、实践活动。
、提出分组讨论问题:
如果让你搭配,你能配出多少种合格的午餐菜肴来?
2、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以—7人为宜每组选一名负责人,负责本组成员的分工组织和协调工作。小组成员的选择应考虑到学生的性别差异、个性差异、学习水平差异等。(分组工作教师应在前完成)
3、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教师可巡视班级,检查监督学生的活动情况,也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给予必要的知道并相应的调整堂计划。
4、请各组派代表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本小组其他成员适当补充。各小组要相互学习、相互讨论。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给出解答。
师:从统计结果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如:蔬菜点得多的方案,脂肪含量较底;晕菜点得多的方案脂肪含量接近0克;热量一般都在3200千焦以上、、、、、、)小结板书:晕素搭配,营养均衡。
、调查统计、分发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问卷,请各组同学根据上表,在全部的方案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种方案。
2、分发统计表格,请个小组统计分析后填写。
3、师生根据调查统计的信息,共同分析讨论,得出全班同学同学最喜爱的五种搭配方案。
4、多媒体展示统计信息,请同学根据上面展示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绘制出复式条形统计图吗?
(2)哪一种搭配获取的蛋白质最多?、教师巡视班级,了解学生的调查统计情况及相关的统计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相应的指导。
6、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一段时间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相互讨论,给出问题的解答。
思考题:、了解一下班上偏胖或偏瘦同学的饮食习惯,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全总结:同学,通过今天学习你想说些什么?
大家可以在后通过其他方法获得更多的有关事物营养成分的知识,为自己搭配更为丰富的营养午餐。(出示多媒体:相关画面。)
板书设计:
营养午餐
第五篇:乘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第8课时 乘、除法的简便计算
一、教学内容:乘、除法的简便计算P29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解题算法的多样化。
2、过程与方法:在选择合理的、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的过程中,体验乘法运算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观察能力、类推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解题算法的多样化。
难点: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或相除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口算。
4×()=12 100÷()=25 4×()=32 1000÷()=12
52×5= 50×2= 25×4= 8×125= 125×80= 40×25= 刚才的口算题,你们很快就算出了结果,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在乘法运算中 有哪三对好朋友呢?(想)
教师板书:5×2= 25×4= 125×8= 请同学们要牢记这三对好朋友,一会儿它要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2、简便计算。
5×13×4 32×(200+4)5×99+
5让学生说一说简便计算的方法和计算的过程。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简便计算。板书课题:乘、除法的简便计算。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8。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生交流后,教师可选择重要问题进行解决。(1)解决问题: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学生尝试计算,探索简算方法。
师:我们先来研究12×25应该怎么算更简便些。
展示交流各种算法,并说明算理。
交流预设:
方法一:12×25 =(3×4)×25 =3×(4×25)
=3×100 =300(个)方法二: 12×25 ‘ =(10+2)×25 =10×25+2×25 =250+50 =300(个)方法三:12×25 =12×(100÷4)=12×100÷4 =1200÷4 =300(个)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在计算25×12时,方法一把12写成4与3的乘积,目的是4个25的乘积是100,可得25×12=25×4×3=100×3=300;
方法二是把12写成10与2的和,目的是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先计算10个25是多少,再计算2个25是多少,最后把计算的结果相加。
方法三是把25看成100,扩大到原来的4倍,为使积不变,再除以4。
引发思考:想一想,大家为什么不用竖式计算呢?这几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师生交流后小结:这几种方法都应用了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但是根据不同的想法可以有多种方法解题,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2)解决问题:买羽毛球.共花了多少钱?
问题出示后让学生自主列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简算“32×25”。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的。
板书:32×25=8×4×25 32×25=(30+2)×2
532×25=32×100÷4
2、即时练习。
(1)24×25= 24×125= 88×125=(2)学生说出计算的结果,并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分别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三)检测评价
1、用简便方法计算。
12×97+3×97 17×23-23×7 720÷24 99×23+23 2.下面等式中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的在括号内画“√”。(1)4×(15×3)=(4×15)×3„„„„„„„„()(2)(3×4)×5×6=3×(4×5)×6„„„„„„„„()(3)6×(3×a)=6×(a×3)„„„„„„„„()
(四)评价反馈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知道了多位数四则运算,有时候根据算式和数据的特点,通过运用运算定律或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能帮助我们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五)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简便计算
例8:(1)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方法一: 12×25 方法二:12×25. 方法三: 12×25 =(3×4)×25 =(10+2)×25 =12×(100÷4)=3×(4×25)=10×25+2×25 =12×100÷4 =3×100 =250+50 =1200÷4 =300(个)=300(个)=300(个)
答:一共买了300个羽毛球。
六、教学反思:学生出现的问题非常多。分类讲解。这样学生对这个因数理解起来就比较简单,也觉得比较有意思。再让学生举例,举例时再让学生说明这样写的理由,这样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比较轻松。学生对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容易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