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1

时间:2019-05-12 17:4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1》。

第一篇: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1

第一单元 第四课 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第一课时

课程标准

1-4 从历史和地域两方面,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1-5 认识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在国际比较中感受我们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教学要求 1.运用史实,说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以及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任务。

2.通过地图、图片等材料,说明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及多极化趋势;通过具体案例,认识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是威胁和平的主要因素,体会和平对世界发展的意义,树立热爱和平的情感。

3.比较、分析相关数据和资料,知道南北问题的渊源、表现,认识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对推动世界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作用。

4.通过比较、分析,认识中国的现状及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树立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发积极投身祖国建设的热情。

结构分析

教材主要围绕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以及当代中国在这一世界背景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展开,给学生呈现出一幅完整的“冷战”结束后世界发展的面貌。

“‘冷战’后的和平主题”──主要围绕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之一“和平”展开。教材首先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遭受的挫折谈起,指出欧洲和中亚政治版图发生的重大变化。接着,进一步说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宣告“冷战”的终结,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然后,通过具体案例描述“冷战”结束后出现的各种矛盾。最后,总结了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指出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重要意义。

“‘南北’关系与‘发展’主题”──主要阐述了当今世界的另一个主题──发展。教材呈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面貌,指出贫富差别悬殊的状况依然存在,由此引入发展问题。接下来,解释了什么是发展问题,发展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表现,并指出当代世界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最后,就发展中国家为改变现状的努力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和展望,点出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世纪的中国:机遇与挑战”──在勾勒了当代世界的两个主题后,回到中国自己的现实问题上。教材开门见山指出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种现实条件和世界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同在,教材以小康社会为切入点,对21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进行展望。最后,将落脚点放在青年学生身上,指出青年一代应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通过上述三个层次的描述,不仅可以让学生放眼世界,认识到和平与发展对当代世界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而且能使学生立足于现实,立足于中国,就新世纪中国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并有意识地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冷战”后的和平主题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德国统一“冷战”结束

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争取和平是当今时代主题

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冷战“后的和平主题 环节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置情景导入播放FLASH《黑镜头》 引出和平主题学生通过观看《黑镜头》了解战争带来的灾难

运用动画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合作探究

1、展示苏联解体地图,读图回答:

(1)解体后的苏联分裂为哪些国家?

(2)你认为俄罗斯还能像前苏联一样与美国对抗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3)这个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展示北约东扩图,小组探究: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多年来,华约组织和北约组织成员国发生了哪些变化?

(2)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

(3)比较“冷战”时期与“冷战”结束后欧洲版图的变化,说说世界格局有哪些新的特点?

3.展示美国9.11事件图片

(1)这次事件的发生原因

(2)美国对这件事该不该反思,反思什么?

(3)中国对些事的态度

以书本提供的另三个案例,将全班分成三组,每组负责一个案例讨论:

(1)说说导致这些事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你认为,在这个事件中,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

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让他们利用地图分别负责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组同学结合苏联解体和前面学过的华约组织的相关内容,分别列出华约组织的成员和苏联解体后的15个国家名称。一组同学则利用图1-45,列出北约几次扩张的国家名称,并回答问题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答出(恐怖主义、反思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中国政府反对恐怖主义的立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通过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一起解决问题。

拓宽学生的思绪,学会全面辩证地看问题 1.资料: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中,造成南联盟至少有1800名平民丧生,6000多人受伤,近100万人沦为难民,1500万儿童无法上学,此外,还轰炸了12条铁路,50多座桥梁,5条公路干线,5个民用机场,20多家医院„„

回答: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2.今国际形势下,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我们正在做怎么的努力? 学生合作讨论,以组为单位完成任务

专题探究:关注世界和平内容点析

1.随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和强大,在20世纪中叶以后逐渐形成了美苏争霸的局面。但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1989年8月19日苏联发生政变,加速了政府解体的步伐。随后,各个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直到12月25日最后解体。苏联解体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事业无可估量的损失,也宣告了美苏争霸的结束,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极大影响。图1-44表现的就是苏联解体后的世界地图局部,昔日的苏联已经分化为大大小小15个独立国家。

2.冷战后,特别是苏联解体后北约组织发展迅速,不断进行东扩。图1-45清晰地展示出北约两次东扩的国家,从中可看出北约势力范围的急剧扩张。苏联的解体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解体,从更深层意义上说,它的解体是社会主义阵营实力的削弱。一些华约组织成员国,在北约东扩的旗帜下,纷纷加入北约。华约组织最终于1991年解散,而北约的势力范围却在全世界不断扩大,图1-44和图1-45强烈的对比可让学生感受到当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3.“冷战”的结束,也使其他矛盾凸现出来,特别是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等问题,成为困扰世界和平的主要问题。教材列举了学生较易从媒体获知的一些事例,并一一进行描述。其中,北约轰炸南联盟、美军轰炸伊拉克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一种表现,“9.11”事件是恐怖袭击,巴以冲突虽是地区冲突,但其背后是美国等西方大国的支持。这些事例,一方面展示了当今世界局部地区不太和平的现状,另一方面也指出在多极化趋势下,美国作为惟一一个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推行霸权、强权的行径,这同样是对世界和平的巨大威胁。活动目的

本专题探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冷战”后的和平主题进行诠释,即苏联解体和北约东扩、祈盼和平与挑战和平。“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究竟呈现出一种怎样的发展态势?这些变化对当代世界有什么样的影响?都是需要学生了解的。因此,教材首先运用地图,让学生直观感受世界政治力量对比上产生的明显变化;然后选择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当今国际政治发展中有代表性的、对世界和平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以说明当今世界总体上是一种和平的发展态势,但仍然存在许多不安定因素,对和平造成极大威胁。其中,“苏联解体和北约东扩”是对课文中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展开进一步的描述和说明。让学生通过时政地图了解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同时学生还可联系前面所学的华约与北约组织,探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阵营势力的消长和背后隐藏的问题。“祈盼和平与挑战和平”则是对应课文中冷战后威胁和平的各种矛盾。教材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四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北约轰炸南联盟、“9·11”恐怖袭击、巴以冲突和美军轰炸伊拉克。旨在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客观认识当今世界存在的不安定因素,了解和平面临的几大威胁和美国在各种冲突中扮演的角色,全面认识、了解“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同时,世界人民追求和平,反对恐怖主义、大国霸权、强权政治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实施建议 导入建议 影像资料导入

教师可在课前播放北约轰炸南联盟、“9·11”恐怖袭击、巴以冲突等新闻片段,提出问题:“这些事件说明了什么?”“这些事件都是对当今世界和平的极大威胁,如果我们整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结果将会怎样?”在学生得出和平重要性的基础上,导入新课。1.对苏联解体的教学建议

教师应提前准备一张苏联解体之前的地图,让学生观察当时苏联的势力范围。然后,结合教材中的描述,与图1-44进行比较,提出以下问题。

○ 解体后的苏联分裂为哪些国家?(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摩尔多瓦、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

○ 苏联解体带来的主要变化是什么?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苏联解体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同时它还宣告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2.对北约东扩的教学建议

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让他们利用地图分别负责两个方面的内容。一组同学结合苏联解体和前面学过的华约组织的相关内容,分别列出华约组织的成员和苏联解体后的15个国家名称。一组同学则利用图1-45,列出北约几次扩张的国家名称。然后将两组探究的结果呈现给所有学生,并提出以下问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五十多年来,华约组织和北约组织成员国发生了哪些变化?(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时加盟的国家有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和民主德国8个国家。北约组织成立初的成员有美国、比利时、加拿大、丹麦、法国、冰岛、意大利、卢森堡、挪威、荷兰、葡萄牙和英国12个国家;1952年土耳其和希腊加入,1955年联邦德国加入,1982年西班牙加入。1991年华沙条约组织宣布解散,其中一些国家先后加入北约,过程如图1-45右边的文字解说。)

○ 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华约与北约力量的消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冷战结束后社会主义阵营势力的削减和资本主义阵营的扩张,也表明了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遭受的挫折。)活动中,教师还应紧紧围绕本专题后的问题展开,让学生作出较为合理的回答。【活动答案】

○ 第一次:华沙-波兰、布拉格-捷克、布达佩斯-匈牙利; 第二次:维尔纽斯-立陶宛、塔林-爱沙尼亚、里加-拉脱维亚、卢布尔雅那-斯洛文尼亚、布拉迪斯拉发-斯洛伐克、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索非亚-保加利亚。

○ 苏联解体导致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最终瓦解,世界正处在向新格局过渡的重要时期。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世界力量对比的失衡,使原来被美苏争霸所掩盖的各种矛盾、争端凸显出来,甚至形成对抗冲突。当今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一些民族冲突、南北对立、贫富差距和宗教争端等,就反映了这些情况。此外,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包括欧盟和日本等在内的国家集团或世界强国同时并立,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在新的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没有形成前,这一局面还将在较长时间里存在下去。3.对祈盼和平与挑战和平的教学建议

这一部分的案例较多,教师可直接利用教材上的内容展开。建议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每组负责一个案例。学生根据案例后的问题,结合具体案例展开讨论。教师应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提示学生结合其他三个案例思考问题。最后,每组可由一个代表作总结性发言。对学生的发言,教师应注意加以引导,提高他们客观、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建议教师联系最新的时事热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拓展。相关的案例有,2004年3月11日西班牙马德里火车站发生的爆炸事件,以色列暗杀巴勒斯坦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兰提斯等一系列事件反映出来的巴以冲突的进一步加剧等。通过联系国际时事和焦点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结合新闻报道,关注最新的国际问题,并加深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活动答案】

○ 世界格局的变化带来了世界力量对比的失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推行,恐怖主义力量的增长,民族矛盾的激化,南北贫富差距的拉大,不同宗教之间的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等。○ 在北约轰炸南联盟、巴以冲突和轰炸伊拉克事件中,美国依靠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不顾国际社会的反战呼声,干涉其他国家事务,以霸权、强权的野蛮行径在世界各地推行自己奉行的一套价值观念。它既是战争的组织者,又在战争中推波助澜,使地区冲突加剧,世界更加不安定。“9·11”恐怖袭击就是恐怖分子对美国政府的一次报复,但它却给美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世界和平造成极大威胁。

○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关键是学生能够以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取向,运用相关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发表见解。

第二篇:第三章时代主题与国际新秩序

第三章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当今世界处在旧的政治格局已经被打破,新的政治格局还未完全形成的状态中,国际社会呈现纷繁复杂的政治图景。随着新的国家和其他国际力量的形成,新技术和新观念改变了国际环境,使国际社会中的合作协调不断增加,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在和平中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成为现时代的历史潮流,也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首要任务。3..1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由世界发展主要矛盾决定、反映这一时期世界发展基本特征、并对世界未来发展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影响的重大问题。

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历来重视对国际总体形势和时代主题的认识。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现今的这个时代,即资产阶级时代”,并根据这一科学判断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斗争纲领,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翻资本主义的伟大实践提供了思想武器。20世纪初,列宁根据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时代”的新特点,提出了“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他认为:帝国主义的战争必然会引起革命,无产阶级只有起来革命才能制止战争。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迎来了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战期间,毛泽东丰富发展了马列主义时代观,提出“现在的世界,是处于革命和战争的新时代”,带领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和蒋介石政府,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二战以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历史和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显现了这一论断的伟大意义。邓小平对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时代主题的认识,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内外政策的调整与制订提供了科学的前提和基础。3.11

时代主题的转换

一、“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

“战争与革命”时代主题的提出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也就是列宁所说的“帝国主义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各方面的矛盾非常集中而突出,从而导致了时代主题的转换。首先,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的作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日益激化;其次,由于资本主义的向外扩张,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殖民主义政策,出现了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的对立;其三,为了抢占世界市场和势力范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不可避免。由于帝国主义战争把广大被压迫人民投入军事苦役营,使得本来就很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大大加剧,为无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因此,列宁指出,帝国主义的战争必然会引起革命,无产阶级只有进行革命,才能制止战争。因此,战争与革命上升为世界的主题。20世纪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随之出现的两次革命高潮,证明了列宁这一分析和论断的正确性,“战争与革命”是这个历史时期的时代主题。

二、“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时代主题从“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是战争与革命这一时代主题的突出表现,同时又是时代主题从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转换的起点。时代主题转变的主要依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打败了德、意、日法西斯,清除了世界民主化进程中的重大障碍。同时,在战争中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建立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它们在政治上、军事上的成功合作,为战后世界提供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相处的成功经验。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教育了各国人民,世界大战再也不能打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一方面大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科技革命的一些成果又被美苏等国运用到军备竞赛,尤其是核军备竞赛上,对世界和平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核武器的出现和核战争的威胁告诉各国人民,新的世界大战必须避免,各国人民保卫和平的运动越来越广泛,成为全球性的运动。世界经济全球化更是深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各国的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加深,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世界和平的深刻变化。“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向被“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转换。邓小平提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依据: 一是对历史的回顾和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使得国际形势和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和战前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可以说,国际关系的发展进人到一个新时期。残酷的战争深深地教育了世界人民,世界战争再也打不得。人们希望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最后一次的世界战争;科学技术的突破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新水平,将为人类发展开辟新的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反对法西斯主义的斗争中实现了有效的合作,战争的结果又宣告了资本主义列强决定世界事务的历史已结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由于老牌殖民帝国的极大削弱,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运动开辟了更加现实的道路;彻底摧毁了德、意、日法西斯政权,为世界民主化的进程清除了最大的障碍,也为维护世界和平创造了有利条件等。这些变化的深刻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

二是对当今世界各种力量对比变化的分析。二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社会又发生了一系列极其深刻的变化,高科技的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迅速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和国际关系,现在世界大国之间既有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又有相互依存的不断加深,相互关系出现了新的因素和新的变化。资本主义世界由一霸到三大中心到七国集团,相互关系中提出了伙伴关系的概念,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不再动用战争手段,而是讨价还价,妥协让步,战后几十年,它们之间没有爆发战争;社会主义由一国变为多国,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苏联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之一;由于存在诸多问题和失误,在改革中经受了巨大的挫折和部分失败,现在仍有一些国家从自己国家的实际出发在探索中前进,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是社会主义的希望所在;第三世界的崛起,摧毁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冲击了两极格局,在当前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仍将发挥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战后几十年冷战的局部战争较量的结果是谁也消灭不了对方,只能走向缓和,虽说矛盾还存在,走向对抗的危险也存在,但总的来看,将长期处于一种竞争共处的状态;世界面临着众多问题,如霸权主义的存在和发展,人口爆炸、粮食危机、资源枯竭、环保问题、恐怖主义、跨国犯罪、核扩散危险、艾滋病蔓延等,这是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仅靠某一个国家解决不了,深人分析一下,和平与发展确是两个带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正是这些变化,是提出“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主题的充分根据。

三是对未来的预测,时代主题的确定要管相当长一段时间,有很大的稳定性。今后几十年会怎么发展?至少有以下几点:高科技继续发展是必然的,它将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原动力;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全世界成为一个市场,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尽管充满了单极与多极的矛盾斗争,有时还会很激烈,但向多极化发展是总的趋势;文化交流更加频繁,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共同进步。邓小平提出的新的时代主题是有充分根据的,也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所证实。邓小平的时代观是对列宁时代观的丰富和发展,是在思想理论上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大贡献,这就是两大主题提出的理论意义。冷战结束后的十多年里,虽然国际形势又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新变化,但邓小平同志科学时代观的基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江泽民同志多次阐明这样一种观点:世界上仍存在诸多阻碍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但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时代主题并没有改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正确的时代观为国家内政外交的调整制定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有利于我们认清形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扩大对外合作,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3.12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个全球性战略问题

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明确提出这个问题,他说:“现在世界上问题很多,有两个比较突出。一是和平问题。二是南北问题。”他还说:“和平与发展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90年代初,他又指出:“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邓小平关于当今世界存在两大问题的思想一经提出,就得到世界广泛的支持和认同,并且深人人心;也正因为如此,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这一思想列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系列新发展,概括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1992年党的十四大又把和平与发展问题提到“时代主题”的高度加以认识。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的这一重要理论观点,称之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和“时代特征”。

一、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的基本问题

战争与和平问题,一直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战后,由于军备竞赛、特别是核军备竞赛日益加剧,和平问题便成了世界人民最关心的大问题。在这期间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尽管连绵不断,但是整个世界却维持了50年的相对和平局面,没有爆发世界大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和平力量日益壮大,全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主要是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成为制止战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东欧、西欧和日本也强烈要求和平与稳定,美苏两国人民也是渴望和平的。世界和平运动的深人发展,对防止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维护世界和平起着积极的作用。

第二,超级大国之间的力量均衡客观上起了制约战争的作用,特别是核武器的出现,使双方处于一种核恐怖均衡状态,谁也不敢贸然发动世界大战。第三,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竞争的重心日益转向综合国力的较量,而经济和高科技领域的竞争成为这场较量的关键。随着经济与科技因素在国际关系中作用的上升,因军备竞赛不断升级而导致大战爆发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总之,战后全世界人民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防止了新的世界大战。但是,世界仍不太平,世界大战的危险仍然存在,局部战争持续不绝,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仍受到威胁。所以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为此: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必须真正停止军备竞赛,根据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原则,实行有效的裁军和军控,直到全面彻底地裁军;发展和壮大世界和平力量与和平运动,动员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防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这也是防止世界战争爆发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条重要途径。此外,还必须警惕和防止法西斯势力和军国主义势力的抬头。冷战结束以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进一步减少了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

二、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

(一)世界发展问题的核心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

战后以来,尽管各类国家的发展均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发展问题远未解决。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国家经济陷入“滞胀”状态,经济缓慢发展。苏联、东欧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逐渐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苏联、东欧剧变之后面临的发展问题更加棘手。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更加严重,80年代是其经济不断恶化的10年。进人90年代,发展中国家从整体上看,经济呈现恢复增长之势,但面临的挑战仍然相当严峻。主要表现为初级产品贸易条件继续恶化;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有增无减;外债包袱日益沉重;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官方援助日益减少,条件越来越苛刻;国际资金形势求大于供,资金竞争激烈;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不稳定;粮食短缺,出现生存危机;教育和基础设施落后,在科技竞争中处境被动;生态环境恶化等等。因此,当前世界发展问题的核心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自身的事情,实际上也关系着发达国家的发展,是整个人类的发展问题。因为:

第一,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就不会有整个世界的共同繁荣。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发展中国家的数量众多,并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其发展状况如何,势必造成连锁反应,影响整个世界的发展和繁荣。

第二,对发达国家来讲,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发展中国家是发达国家重要的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离开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发展也无从谈起。

(二)解决发展问题的主要途径

发展问题是当前各类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关系人类进步的重要问题。谋求全球共同发展的途径主要有:

第一,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是谋求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

第二,推动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争取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援助,缩小南北差距,是谋求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三,加强南南合作是谋求发展的又一重要途径。

第四,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切实裁减军备,用和平方式政治解决各种争端,维护国际和平环境,都是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条件。

另外,具体就某一国家来说,制定和实行符合本国实际的发展战略、自力更生是谋求发展的根本所在。少数发展中国家现在成为新兴工业国,甚至可脐身发达国家的行列,在这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是很有力的证明,值得高度重视。

三、和平与发展互为条件,共同促进人类的进步与繁荣

(一)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相互关系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是我们时代的历史潮流。和平与发展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发展问题是核心,和平问题是发展的前提。和平与繁荣、战乱与贫困从来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具体说来:

第一,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基本前提。世界要发展,就必须要有一个和平的环境。在当今世界,一方面各类国家都面临着经济发展的艰巨任务,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另一方面,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以及连绵不断的局部战争,严重地消耗了巨额的社会财富,极大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第二,世界的繁荣和发展是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世界和平的维持也有赖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没有发展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世界经济的发展,密切了各国间的关系,缩小了国际上各种政治力量间的经济差距,削弱了超级大国的垄断地位,有力地制约着超级大国的争夺和世界战争的爆发。贫困和落后往往会引起社会动荡,成为诱发战争的因素。而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是消除这一诱因的主要途径,第三世界国家经济上的发展和强大成为世界和平的保证。

(二)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论断反映了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基本态势与发展趋势,但并不意味着世界已实现持久和平,发展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实际上“和平与发展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天下仍很不太平。”这是因为:

第一,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威胁着世界和平与稳定。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急于填补苏联解体后留下的战略真空,致力于建立美国主导下的世界秩序。在冷战思维的作用下,美国与某些国家的双边军事同盟进一步强化,甚至绕开联合国公然对主权国家进行大规模军事打击。霸权主义不仅包括世界霸权主义,也包括地区霸权主义。在局部地区,个别国家自恃地区强国,同样奉行扩张、干涉以及控制弱小国家的政策。它们打着维护民族国家利益的旗号,推行扩张主义政策,诉诸武力解决领土边界问题,成为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严重威胁。事实说明,霸权主义过去是、现在依然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要维护世界和平,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地区不稳定因素增长,局部冲突此起彼伏。冷战结束后在在两极格局对峙状态下被掩盖的许多矛盾,诸如民族矛盾、宗教斗争、领土争端、资源纠纷等问题一下子突出起来,形成新的热点。某些大国军备竞赛的加剧引起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国际环境不可测因素增加的情况下也加大军事投入,印度更是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积极研制核武器,力图迈向军事大国。加上西方大国以推行西方价值观念、政治模式为己任,凭借其经济和军事优势,干预弱小国家事务,助长民族分离主义势力,打着“人道”和“人权”的旗号,公开对主权国家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破坏了地区的安全与稳定。第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当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空前机遇的时候,南北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也更加严重。在国际生产体系方面,不合理的分工仍在继续。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获得吸引外资、发展工业经济的机会的同时,也随着技术含量低、能源消耗大的传统产业、低层次产业的这种转移,与发达国家在产业结构上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在国际贸易、金融体系方面,不平等的经济关系依然存在。冷战后事关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如:人口爆炸、资源短缺、生态恶化、毒品走私、恐怖活动、难民潮等,给人类生存与发展、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这些问题至今仍未得到解决。

所以,邓小平在90年代初指出:“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3..2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3..21 国际秩序及其演变

一、国际秩序的基本内涵:

国际秩序是指一定时期内以世界格局为基础的国际社会中各行为主体之间形成的处理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原则及相应机制的总和。国际秩序包括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政治秩序两方面的内容。

一定历史时期的国际秩序是以该时期的国际格局为基础的。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动会对现存国际秩序构成冲击,引发重建国际秩序的斗争。国际秩序一旦形成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使国际社会在总体上处于具有较为稳定状态。但是由于国际社会本质上不具备国家的权威性,还处于无政府状态,各种力量会经常向既定的国际秩序发动挑战,国际秩序的稳定只是相对的。

一、国际秩序的历史演变

历史上形成的各种国际秩序都是由少数大国、强国通过武力或武力威胁等手段强行建立的,反映了少数几个大国对广大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奴役。二战后,虽然这种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独立发展大大改变了少数大国为所欲为的局面。国际秩序的建立有一个历史的动态过程。从近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已建立过三次国际秩序。第一次是威斯特伐利亚秩序。1618年-1648年,欧洲经历了30年的战争,这也是欧洲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战后交战国签署《威斯特伐里亚和约》,其主要内容包括:国家主权平等准则,“国际法”原理以及“势力均衡”政策等一系列国际关系准则,威斯特伐里亚秩序根据各国实力确定它们的势力范围和政治地位。第二次是维也纳秩序。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欧洲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英、俄、奥、普四大强国成为国际政治的主宰。维也纳会议重新确立了欧洲的政治均势,确立了“正统主义原则”、“补偿原则”和“干涉主义”原则,主张针对某个最具危险性的大国或国家集团的地区性或全球性联盟,以保持特定地区或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维也纳秩序确立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殖民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第三次是凡尔赛-华盛顿秩序。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联盟建立,国际社会从无统一组织到尝试建立世界性国际组织,表达了各国对建立集体安全体系、反对来自世界任何地方的军事威胁的愿望。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风起云涌的民族独立运动对这一时期国际秩序的演变也起到重要影响。但是凡尔赛--华盛顿秩序这种在世界范围内由主要强国建立的松散联合,仍然是由主要国家根据实力对比情况进行权利和利益分配的不合理的国际秩序,难以共同对付对世界稳定秩序造成威胁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世界和平难以保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在雅尔塔体制上的国际秩序,从根本上说仍然是由主权国家根据实力对比情况进行权利和利益分配、由少数大国或霸权国家制定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规则及其机制并对国际事务进行支配与控制的结构体系,仍然是不公正的、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力量的发展壮大,改变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呼声日益高涨。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提出各自建立新秩序的主张,国际社会出现了围绕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激烈斗争局面。

二、国际旧秩序的主要表现 国际旧秩序主要表现为:

第一,在政治上,少数大国凭借自己的实力优势垄断国际事务,肆意干涉他国内政。国际关系中严重存在着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现象,根本没有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平等相待与和平共处的机会。

第二,在经济上,以不合理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由国际垄断资本占据支配地位的国际金融体系以及受少数发达国家控制的一些国际经济和货币机构,继续从多方面限制和阻碍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使国际经济关系严重失衡,导致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南北差距越来越大。

第三,在军事上,持久的军备竞赛,使世界各国人民生活在核毁灭的恐怖之中,造成精神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以及经济和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徒增世界各国人民的负担。同时还助长了以武力相威胁,造成地区“热点”丛生、局部战争频繁的局面,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第四,在文化上,西方国家进行渗透扩张,打没有硝烟的战争,危及社会主义国家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总之,国际社会长期存在着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其实质就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给整个世界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严重阻碍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22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不同主张

一、发展中国家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战后,旧的国际政治秩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联合国宪章确立了主权平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不干涉别国内政等一系列国际社会运行规则,不断涌现的国际组织与涉及各个领域的国际条约的约束力增强,但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主宰国际秩序的局面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少数几个大国插手地区冲突、干涉别国内政,在主权国家之间建立起领导与被领导、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和局部战争的爆发,严重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引起发展中国家的强烈不满,改变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就成了他们的追求目标。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最早提出打破国际旧秩序理论,建立国际新秩序思想。劳尔·普雷维什认为:世界经济秩序由发达资本主义和发展中国家构成,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是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根源。发达国家应采取向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对发展中国家实行单方面关税优惠,订立国际协定以稳定初级产品价格等措施改变旧的经济秩序,促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平等。1964年,“77国集团”在联合国第一届贸易和发展会议上,首先提出了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目标。1974年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宣言》、《行动纲领》和《各国经济权利与义务宪章》,形成了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共同纲领。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在追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目标的同时,提出了建立公正、平等的国际政治新秩序的目标。

发展中国家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主张的内容有:经济上,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分工,保证发展中国家对其资源开发实行有效控制,各国可以根据主权原则限制和监督跨国公司活动;政治上,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增加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的发言权并改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无权地位,使发展中国家能更充分、有效地参与国际事务的决策过程,加强南南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积极参与南北合作,在合作中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二、发达国家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一)美国主张建立的国际新秩序

美国主张建立以它为主导的美国模式为样板的国际新秩序。1990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向国会发表的演讲中正式提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他说:“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史无前例的特殊时刻。发生在波斯湾地区的危机尽管极其严重,但同时也为跨入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时代提供了一次少有的机会。只要走出这些被困扰的日子,我们就会实现我们的第五个目标:建立一个国际新秩序。这是一个新的时代:恐怖的威胁更加减少,追求公正的意志更加坚定,寻求和平的活动更加安全。在这个时代中,全世界所有的国家——东方的和西方的,北半球的和南半球的——都能够繁荣,和谐共处。” 美国倡导的国际新秩序的核心内容有:美国是世界当之无愧的领导力量,应该在美国领导下建立新的集体安全体系和伙伴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西方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向全世界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模式,推行全球资本主义化;强调同西方盟国的“伙伴关系”,加强西方联盟的协调,共同分担责任和行使权力;建立以美国的军事力量为保障的新的全球性和地区性的安全体系,消除对美国利益的各种威胁,有效借助联合国、北约等国际组织最大限度地发挥美国的影响力。

美国倡导的“国际新秩序”的实质是维护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在经济上,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和维持世界金融秩序,为国内的垄断资本家推销产品、占领别国市场,保持美国的经济繁荣服务;在政治上,积极鼓吹民主的价值理念,为干涉别国内政提供借口;在军事上,借助其实力的威慑,压制国际社会中反对美国的声音,维持其在国家社会中霸主地位。美国的国际秩序观实际上仍然是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

(二)日本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1990年7月日本首相海部在《日本的构想》一文中全面阐述了日本政府对国际格局变化的看法和构筑国际新秩序的设想。有以下观点: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生了转折性变化”,这些变化是“朝着超越东西方对抗的旧冷战格局、走向建立对话与合作国际新秩序迈出的一大步”;经济结构性调整、技术的飞跃与信息的猛增,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使日本和欧共体成了世界经济舞台上的主角;“建立这个新秩序需要各国的合作,而工业化民主国家为此负有特别重大的责任,它们也都对国际事务的进程有巨大影响”;由于对话和合作代替了导弹和坦克成为建立秩序的工具,日本有机会和义务把它的经济技术力量、经验和构思力应用到建立国际关系新秩序中去,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世界政治大国。日本建立国际新秩序主张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一个美日欧“共同管理”世界的国际新秩序,在确立和平与安全基础上在全世界实现“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凭借日本在经济方面的巨大优势,提高日本在国际新秩序中的地位。日本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认识是:美苏两极体制的崩溃为日本走向“政治大国”、成为世界一极创造了条件。影响今后世界秩序以及各国在这个新世界中的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科技实力而非军事力量,因此未来世界不是美国统治下的和平或美国领导下的一极世界,而是美日欧共同管理的三极世界。日本的国际新秩序的构想,表明日本并不甘心于经济大国地位,而要跻身世界政治大国的企图。但是,鉴于日本对于二战罪行的不认罪态度以及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极度膨胀,亚洲各国对于日本的主张持谨慎态度。

(三)欧洲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1990年欧安会首脑会议通过的《巴黎新欧洲宪章》把西方的自由、民主、多党制、私有化和市场经济作为未来国际秩序必须采取的普遍原则,并且把一个“完整自由的新欧洲”作为新秩序的“样榜”,强调欧洲要在未来欧洲新秩序中发挥主导作用,在世界秩序中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欧洲建立国际新秩序主张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一个以西方价值观为基础的美欧日“三极”主导的国际新秩序,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以确保欧洲成为多极世界中强有力的一极,主张联合国应该在未来新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1991年2月27日法国总统密特朗在对荷兰记者的谈话中说:统一的欧洲“可能变成世界上一支平衡力量,而在建立新的国际秩序过程中,世界需要这样一支力量”。当时欧洲共同体执委会主席德洛尔说:欧洲共同体国家“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有活动余地,才能取得思考、影响和采取行动的必要能力,才能在一个形成中的新世界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使未来欧美关系成为平等的伙伴关系。西欧国家建立国际新秩序主张的核心内容是:反对美国“独霸天下”,建立以西方价值观为基础、美欧日主导的国际新秩序,西欧在其中充当平衡或支配的力量。西欧国家国际秩序观与美国、日本提出的国际秩序一样,都是以维护和扩展旧秩序为主要内容的,其实质是西方价值决定论、西方制度扩张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决定论。

三、中国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中国倡导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这一主张体现了国际法的基本准则,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因而在国际关系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强和生命力。关于中国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邓小平早在联合国第六届特别大会上就作过具体的阐述,1988年,邓小平在会见访华的外宾时又多次谈到:“世界总的局势在变,各国都在考虑相应的新政策,建立新的国际秩序。霸权主义、集团政治或条约组织是行不通了,那末应当用什么原则来指导新的国际关系呢?„„最近,我同一些外国领导人和朋友都谈到这个问题。世界上现在有两件事情要同时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国主张各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中国主张国际新秩序应该完全不同于过去那种以极少数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基础的旧秩序。它应该是一种新型的国际关系,这种新秩序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基础之上。

第二,国际新秩序应该包括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两个方面。两者都是密切关联、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

第三,国际新秩序的核心是:各国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独立自主的,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

第四,党的十六大报告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四个方面阐明了中国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系统主张。这就是: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我们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第五,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使其成为未来的国际新秩序的有效的控制机制。

中国倡导的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的国际新秩序,反映出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进步与发展,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赞赏和支持。3.32 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共同奋斗

一、在建立国际新秩序问题上的分歧与斗争

建立国际新秩序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关系到各国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切身利益,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建立国际新秩序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具体表现在:发展中国家认为,新旧秩序的差别在于国际关系行为准则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还是建立在强权和霸权基础上。不打破不平等的国际交往和地区交往规范就无新秩序可言。虽然富国、强国和大国对国际事务有较大影响,但国际新秩序不能由实力决定,应该遵循国际法和联合国规定的主权国家一律平等的原则要求。根据国际社会确立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基本原则、在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西方国家认为:国际新秩序新就新在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优势的确立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这是区别于战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旧秩序的基本标志。与旧秩序中强调军事实力和意识形态因素相比,各国经济技术为代表的综合国力将是决定国际新秩序走向的主要因素。必须打破旧的国际规范的束缚,照实力决定论的原则建立一个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秩序。

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在现行国际秩序中,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无权、少权和不平等的地位,南北差距明显拉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少数大国任意干涉别国内政,导致地区局势动荡,广大发展中国家强烈呼吁改造国际旧秩序,建立新秩序。

在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方面,世界各国提出了许多构想,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国际新秩序观和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众多国家的国际新秩序观。国际新秩序必须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的基础之上,这是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要求,是由多极化趋势和世界多样化发展决定的,并被国际关系的历史和现实证明是完全切实可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规定在在包括政府声明和国际组织及国际会议的决议、条约、协定和其他国际法律文件之中,1957年联合国大会对《一个关于和平共处的宣言》的议题审议,1961年对《关于各国间和平共处的国际法原则》的议题审议,1970年的《国际法原则宣言》等都受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深刻影响。而西方的国际新秩序构想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是建立不起来的。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利用它们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它们的新秩序,必然会遭到世界各国的反对。

第三篇:当代中国与政治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1.简述政府发展的基本内涵,并以此为理论基点谈谈我国政府改革的成就与发展方向。(第十章)

(1).政府发展的基本内涵

政府发展是政府系统不断完善的过程,政府发展的目标是根据社会发展的目标来确定的。

(2)中国政府改革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①.政府机构得到精简、高效; ②.政府职能得以转变;

③.政府人事选拔任命和决策逐渐公开化、民主化; ④.政府行为日益法制化;

⑤.随着行政审批改革推进,政府权力日益分散到经济与社会领域; ⑥.公民各种权利逐得到了体制认可和法律保障。(3).我国政府改革的发展发展方向 ①.公共财政与公共预算; ②.大部门体制改革。

2.村民自治是我国政治变革领域中一大亮点,对于村民自治的内容、意义与困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请谈谈你对村民自治改革是怎么认识的。(第九章)

(1).村民自治的内容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2).村民自治的意义 ①.维持农村稳定 ②.促进基层民主建设

③.启示了中国其他民主进程的开展。(3).村民自治的困难

①.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紧张

a.从体制层面看,现行农村党组织的领导体制和村民自治机制存在矛盾;

b.从法制层面看,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于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相关规定过于模糊。

②.乡镇政府对村民自治的侵犯

村民自治所依托的国家体制环境,可以称为“乡政村治”模式,即乡镇管理与村民自治二元并存。在实践中,村民自治和乡镇管理之间往往不能有机衔接。从地方政府权力角度而言,村民自治是对乡村政府权力的重新划分,是对地方政府利益的重新分割,为了保持对农村的控制力,乡镇政府会想方设法干预村民自治的运行;从地方财政角度而言,分税制的实施使乡镇政府面临财政压力,部分乡镇政府试图凭借行政权支配村委会,使之成为汲取农村经济资源的工具;就法律制度而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但没有规定“指导、支持、帮助”的内容和方法,也没有明确“协助”的范围和形式。实际中出现的乡政对村治的侵犯包括了乡镇政府擅自委派、指定或撤换村委会成员;乡镇政府包揽、干预村民自治事务;以加强管理为名,侵犯村民财产权、为挪用村民公共财产大开方便之门。

③.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

为了在选举中胜出,动用各种手段,花钱贿选拉拢村民的现象普遍存在,贿选物包括了实物和现金。“贿选通过利益交换选票进而影响选举结果,这是通过利益干涉民主政治的法则,以制造候选人之间不平等的形式侵蚀获取权力的途径。”贿选破坏了选举的公正和平等,违法了民主规则,侵犯了村民的民主权利,贿选的目的是以权谋私,它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村社会的稳定。

3.在处理中国的府际关系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了中央选择性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双重改革趋势,请谈谈你对这一改革趋势的认识。(第七章)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各有利弊,绝对集权或绝对分权的制度选择都有效率和利益损失,中国府际关系创新应该抛弃全面集权或全面分权的制度设计,转变思路实行中央选择性集权体制。中央政府的选择性权力属于国家治理的整体性权力,体现着国家的主权和统一,地方政府无权分享这些权力。建构和完善中央选择性集权体制,需要在制度上明确规定哪些权力必须由中央行驶。制度和原则的根本区别在于,“制度”更强调必须执行,而“原则”只强调应该执行。只有以制度建设代替原则性要求国家治理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4.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中,对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动力与路径应当如何设定,请谈谈你的看法。(第五章)

(1).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在于 ①.从全能政府走向有限政府 ②.从人治政府走向法治政府 ③.从管制型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 ④.从预算型政府走向绩效型政府 ⑤.从封闭型政府走向透明化政府。(2).行政改革的动力主要有 ①.开明政治家的锐意改革取向

②.市场经济的内在诉求和企业家群体的力量 ③.知识分子的理论力量

④.全球竞争和国际规则的制约力量。

5.按照我国的宪法法律规定,从何种意义上讲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又从何种意义上是最高行政机关?(第五章)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明确界定了国务院在各最高国家机关中的法律地位,即在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于从属和被监督的地位;在与地方与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于国家行政系统的最高地位。

6.如何理解国家主席的政治地位。(第四章)

国家主席是国家的象征和代表,具有从高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是最高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关。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行驶各项国家元首的权力。国家主席在对外活动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享有国家的最高代表权。从国家活动的程序性、礼仪性、象征性意义看,国家主席具有最高的地位;但从国家活动的实质性意义看,国家主席本身不独立决定任何国家事务,而是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定行使职权,因此,国家主席处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从属地位。

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的公民不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也不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人员,不拥有立法、行政等实质性管理。但国家主席作为形式上、礼仪上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也就是国家权力的最高代表或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央政府的从属关系中以及政府的某些行为如缔约行为中,起着不可缺少的程序性、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作用。

7.人民代表大会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三章)

(1).代表和反映民意的主要渠道(2).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途径(3).政府权威合法的源泉(4).实现国家整合的有效组织形式(5).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制

8.中国共产党对人大的领导是通过哪些方式实现的?(第三章)(1).提出方针政策(2).向人大提出建议案(3).对人大实行工作领导(4).对人大实行组织领导。

9.政党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特色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政党政治组合是理解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核心所在,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下,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第二章)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共产党应明确自身的使命加强组织目标建设(2).巩固和扩大执政党基础

(3).从严治党管好共产党自身的党员领导者和党的组织(4).兼顾政党间相互利益(5).协调政党间行为方式(6).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

(7).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与监督作用

(8).政党间关系法制化

10.按照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怎样的基本权利,要履行怎样的基本义务?(第一章)(1).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有: ①.平等权

②.政治民主和自由权 ③.宗教信仰自由权 ④.人身自由权 ⑤.受益权

⑥.特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2).公民的基本义务有: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遵纪守法和尊重社会公德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④.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⑤.依法纳税。

11.当代中国现行宪法的制定过程中遵循了怎样的基本原则?(第一章)

具体来说,中国的宪法原则可以归纳为:人民主权原则同、基本人权原则、法制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12.名词解释:国家机构的政府。(导论)作为国家机构的政府,是有阶级社会的政府,它和国家、阶级、政党是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政府是国家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政党争夺的主要对象。从政府和国家的关系来说,国家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对立的统一休。实际上,国家是阶级统治、阶级控制和阶级压迫的机器,而政府则是实施这种统治、控制和压迫的工具。

第四篇:当代中国与世界

国内大局与国际大局科学统筹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之所以在世界舞台令人瞩目,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得益于30年改革开放的“累积效应”,也得益于对国内大局与国际大局的科学统筹。回望10年前,很多人还清晰地铭记:我们有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欣喜,也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忐忑;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憧憬,也有直面风险挑战的忧患。面对入世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能否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弄潮儿?面对改善民生、促进公平的新期待,怎样让发展的硕果惠及全体人民?面对环境资源人口的压力,中国选择怎样的发展路径?“地球村”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国际格局中的中国因素日益彰显,中国问题上的世界视野不可或缺。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和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让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深入分析时代特征、认真总结治国经验、准确认识发展方位的基础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屋建瓴地提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丰富了“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为中国指明了科学发展的正确道路。10年来,从内政到外交,从微观治理到顶层设计,都在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中谋篇布局。树立世界眼光,增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让我们以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迎头赶上的雄心壮志,抓住了战略机遇期,不断创造“中国奇迹”。面对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化危为机,倒逼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光明之路。回应发展现代民主政治的时代诉求,中国依法治国,致力于打造阳光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面对世界高科技革命浪潮,中国后来居上,神舟翱翔太空,蛟龙深潜海底,圆了千年飞天梦想。直面环境资源的约束和压力,中国力倡科学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建设生态文明。面对国际思潮的碰撞和激荡,中国构建文化强国,推动体制改革,展现文化大国的魅力风采。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使当代中国从世界发展大势中赢得更多机遇、获得更广空间、取得更大优势。这是十年探索来之不易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们走向未来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治国理政的“全球视野”,让我们有了世界眼光,廓清了世界格局和天下大势,避免了坐井观天、夜郎自大。谋篇布局的“全球定位”,让我们有了战略思维,立足中国实际又顺应国际潮流,汲取世界经验又保持中国风骨。内政外交的“全球博弈”,让我们拓展了竞合思维,尊重国际规则又坚持中国立场,推动全球治理更加公平合理。统筹国内大局与国际大局的战略,是对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精辟总结,展现出一个新兴大国立足全球谋发展的远见卓识。从新的历史起点再次出发,立足国内、放眼世界的中国,一定能化风险于无形、握机遇于掌心,在全球化时代续写新的辉煌,实现民族复兴的光荣和梦想。

第五篇:实事求是与当代中国

实事求是与当代中国

一、摘要:

实事求是,这四字箴言由东汉流产至今。它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即使箴言,遵循它便会促进事物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反之,便是开启潘多拉魔盒的钥匙,于是,灾难一发不可收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几千年的人类文明验证了这一真理的正确性。遵循它的例子很多,比如中国的改革开放顺应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是建立在中国目前的基本国情之上。当然,也有不少无知的人们试图从反面验证它,后果可想而知。比如,第一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的大跃进运动。

二、关键词

实事求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大跃进 和谐社会 改革开放

实事求是与当代中国

实事求是,这四字箴言由东汉流产至今。即使箴言,遵循它便会促进事物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反之,便是开启潘多拉魔盒的钥匙,于是,灾难将一发不可收拾。实事求是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后来中国共产党发展并完善了这一理论。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一)、实事求是与中国共产党

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之一。从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一词便与中国共产党的兴衰荣辱连在了一起。这条思想路线的确立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违背它即造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一系列的严重失误。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终止了党的致命错误。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中国共产党党章》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二)、实事求是的正确应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实事求是的最好应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在对中国各阶段国情的完全了解、分析和判断之上。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很多内容,这里我们只挑选其中一二以作说明。

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变为一个任人宰割、残破不堪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中国的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先后反抗,试图通过改革或革命的方式改变中国的命运,重建新中国。但是由于阶级局限性以及中国资本主义的畸形发展,都以失败告终。这些阶级总是希望保证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而忽略中国的国情,以至于无法制定出最有效的战术计划和战略规划。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的命运才开始发生扭转。在领导了一系列的斗争之后,1926年前后,我党逐渐形成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遵循事实求是的原则,从孙中山革命失败的教训中,毛泽东总结出“枪杆子里出政权”、“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从大大小小的战斗中,产生建设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从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中,产生建立统一战线的理论„„历史验证了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正确性,也验证了实事求是理论的重要性。

20实际60、70年代的中国处在一个有致命危险的时期。国内方面:“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都遭受到重创:政治混乱,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处在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在小心翼翼之中。国际方面: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于是,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无论是在科技、经济、文化还是军事国防方面。在新时期新挑战之下,我党准确把握国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创造性的提出“将经济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施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自此,我们踏上了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历程。改革开放三十几年,中国经济飞跃至世界第二,我们举办奥运、世博,更为世界和平与稳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这些成就不也肯定了实事求是、改革开放的正确性。

实事求是理论是真理,放在中国行得通,在世界范围内亦是箴言。两百多年前的美国本是英国的殖民地。18世纪,美国崛起,顺应历史与时代的要求,充分利用第一、二次科技革命的优秀成果,最终称霸一方。直到两百年后的今天,美国仍然是世界老大,不论人们如何讥讽嘲弄它的强权,毋庸置疑的——是美国神话!而通往神话之路便是认清事实,承认事实,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开启潘多拉的魔盒 有人说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英勇的表现,在酒精的刺激便认为自己神勇无敌、战无不胜,但在我看来不过的有勇无谋的莽夫罢了!而偏偏有时候这种莽夫行为被人所效仿。

20世纪50、60年代,我国经济落后,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刚刚战胜美帝国主义的中国人民被胜利冲晕了头,坚信人定胜天,只要敢想就能实现。于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这种荒唐之极的总路线的指导下,全国人民陷入疯狂的经济建设中。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全面泛滥。甚至还有人大言不惭的高呼“超英赶美”。其结果可想而知,不到20年,至少有2000万人死于饥饿。具体有没有出现饿殍遍地、易子而食不得而知了。

这样不照实事求是规律办事的例子曾经有很多,今天亦有不少。2010年,中国传媒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就是“强拆”,广大网民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强拆,拆的是房子,散的是民心!”。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于是,中国人民再一次头脑发热,一味追求经济增长最大化。同时很多政府为了追求财政收入的提高,不惜强制征收人民土地然后低价卖给开发商,“卖地财政”虽然使财政收入提高,表面上看是政府领导人政绩的体现,但是长此以往将彻底失去民心。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这样浅显的道理为什么就是有人看不清呢?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尽管中国人民每天生活在战火中、吃不饱穿不暖,但是他们心中有信仰——中国共产党!中国的老百姓必是众志成城、一呼百应。那么现在呢,难道仅仅是因为政府一心一意想改善人民居住水平,想让所有人都住进宽敞明亮的高楼大厦,那些拆迁户就不惜采取自残、自焚的方式反抗政府吗?他们不过是中国最普通的老百姓,他们不是恐怖分子,他们为什么要采取以死明志这种最激烈的方式来抗议政府的“一片好心”?!为什么人民如此不买账?如此“感恩戴德”?如今,中国的“拆”文化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产业文化!政府拆、城管拆、警察拆、黑社会拆、开发商拆„„你方唱罢我登场,今天你有“活埋拆”,明天我就发明“抛弃拆”,咱不说别的,光这一字“拆”功就解决多少人的就业问题呀!也算是促进中国就业了!

同样再举一个国外不遵循实事求是的例子。话说中日因为钓鱼岛,近年来发生很多摩擦,近期摩擦还再一次升级。倘若日本实事求是,承认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那么争端不就解决了。台湾问题也是如此。当然这不过是笔者一句梦话,政治问题不会这么简单。

就在几天前,朝鲜向韩国发射了几枚导弹,致使韩国方面两人死亡。原因仅仅是韩国进入争议海域。其实要我说,朝鲜和韩国本是一个国家,深刻皮肤、血脉、骨头、甚至灵魂里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难道因为才几十年的分离就消失不见„„我非常不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是什么样的理由让两国领导人理直气壮地将人民的利益与意愿抛到一边而发动暴力——这种劳民伤财的方式?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论最后谁胜利,受害的也还是爱国忠国的老百姓而已!

忽略实事求是的客观规律,就如同开启了潘多拉的魔盒,灾难蔓延,民不聊生,严重时甚至会开启新的地狱之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不就是很好的例子?是危言耸听吗?我无比真诚的希望这仅仅是危言耸听!

(四)、关于实事求是的畅想

实事求是是做好一件事情最基本是前提。建设和谐社会自然也不例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目标就是建立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一个很美好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不论这条路有多长亦或多难走,我都衷心希望我们的政府在党的领导下,实事求是、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走,步步为营才是前进的基础。跑步前进固然很好,但是违背客观规律,就算踉踉跄跄达到终点,那所谓的终点也不过是安慰自己的幻觉而已,如同海市蜃楼或空中楼阁,飘渺而遥不可及。

对于实事求是,我有自己的认识。实事求是就是认清事物认清自己,做能力范围内的事;认清目标,踏实稳健的走好每一步;认清白天还是黑夜,白天就不要做梦,梦再美好,也终究会醒,只是浪费时间而已。黑夜就糊涂一点,想得太清楚就会高估困难低估自己的能力,最后一事无成徒留叹息。

最后还是献上自己最真诚的祝福,祝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少走弯路,祝和谐社会早日建成。特别的祝福是愿“视力不好”的政府官员早日矫正视力,毕竟,天地之间有杆秤,这秤砣就是老百姓!

下载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一、教材分析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九课第一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当今时代的主题,理解和平和发展的主要障碍和解......

    和平与发展 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 时代的主题》同步练习 雅安二中 张涛霞 一.选择题 1.【汕头市2011-2012学年度普通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2011年9月,第66届联合国大 会召开,出席大会的成员国代......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设计思路介绍: 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本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以BEYOND乐队的经典老歌《AMANI》(和平歌曲)作为开篇与结尾曲,前后呼应,渲染本课主题; 二、将本课分为四个......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高高一政治 政治生活第九课第一框教学设计二0一一年十二月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主备教师 方 强 一、【内容与解析】 (一)教学内容 1、和平与发展的内涵 2、维护世界和平和......

    当代中国与世界论文(精选合集)

    浅析当代中国与世界 摘要: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这一......

    论语智慧与当代中国

    论语智慧与当代中国 作为一个国学连入门不都不算的小学生,我是没有办法驾驭这么大的一个题目的。何为这个题目之大呢?众人周知《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共产党与当代中国发展

    学号: 120101423 共产党与当代中国发展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学号:121304115 姓名:杨东宇 联系方式:*** 指导老师:胡志远2014年5月13日 摘要:党的领导是......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课后练习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课后练习一、选择题 1.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维护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仍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三个重要问题。三个重要问题的存在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