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与当代中国发展

时间:2019-05-13 03:12: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共产党与当代中国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共产党与当代中国发展》。

第一篇:共产党与当代中国发展

学号:

120101423

共产党与当代中国发展

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学号:121304115

姓名:杨东宇

联系方式:***

指导老师:胡志远

2014年5月13日

摘要:党的领导是推动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根本力量,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通过分析共产党执政的必要性,得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及其与当代中国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党的建设 当代中国 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艰辛探索的道路;中国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努力奋斗取得的成就。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做两件事,一是领导,二是执政。领导强调引导、带领,侧重思想、政策、路线和行为层面,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提出正确的政策并使它获得有效执行;执政则强调遵守、执行,侧重体制与制度层面,最重要的体现就是依法通过国家机构。以法律和政策的手段,统治和管理国家生活。

建设党就是为了促进国家发展,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针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具体说,党的建设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用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规范全党,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首要目标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终极目标在提高党的执政水平。也就是,要以党的成熟,促进国家的进步。

政党是推动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根本力量,是现代政治生活的核心。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中国共产党,同样也肩负这样的历史使命。这也决定了它对中国特色的党建的根本需求。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国家命运的缔造者。党的理想就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要维护人民的权利和尊严,这是党的先进性体现。先进性是党执政的法理基础,是人民选择党、拥护党的根本原因。党的执政使命决定了党要以自己的先进性发挥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作为执政党,党通过体制内、外两种方式实现对国家的领导,也就是对政府的领导。体制内领导就是通过党员直接掌控权力,并在政府机构内建立党组织的实现领导;体制外领导就是行使对政府主要干部的组织人事权,采取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的集体决策体制来实现。通过这两种方式,党掌握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决策权,在宪法的规定下,对国家各项事业进行全面领导。党的执政使命,决定了党必须要以自身的党

性,来确保国家机器的公平性和正义性。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根本要求就是,执政党的建设和其所领导的事业的有机统一。这是被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的客观事实。在根本上,我们党只能依靠党建。只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经验,中国共产党的党规党法,等等,才能赋予我们党特有的先进性。这个根本需求不解决,党的事业就永远不会成功。

党的执政任务就是发展:通过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是我党执政兴国的首要任务。发展进程不会一蹴而就,一步到位,党要克服两道难关,守住两道底线。

第一道难关是发展的不确定性。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现代化是一个创造与抛弃并举的过程。不可控因素很多。中国是后发现代化国家,要从传统走向现代,人口多,资源匮乏,起点很低,既不能墨守成规,报残守缺,又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第二道难关是人的有限理性。社会在发展,实践在深入,人不可能知晓一切,掌控一切。党的先进性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党要提升自己的先进性,首先要改善自己,提高自己。学好本领。在发展难关面前,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才能赋予我们党以适宜的治国智慧和方法。

第一道底线是职责底线。国家建设的根本就是制度体系的成长与成熟,要求党要为现代国家制度体系成长的创造空间,使国家机器与党和社会的发展相平衡。第二道底线是利益底线。社会主义从根本上就要求党要为人民服务。党要坚守这一根本宗旨,首先要改善自己,提高自己,学好本领。在众多诱惑面前。只有切实把握社会主义“人民大于天”,才能使我们党始终保持清醒。

两道难关,两道底线,联防联守,要与发展要求相适应。这个直接需求不解决,党的事业就永远不会前进。党只能适应发展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党的自身建设对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赋予国家发展一个有全新的起点,把中国共产党打造成日益成熟的执政党。这是两笔巨大的资产,对国家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和指导作用。

面对现代化进程中的焦灼状态,一些国家和政府往往束手无策,国家发展也是举步维艰。中国共产党不同,我们党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用加强党的建设来盘活发展全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关注国家的发展问题,相继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执政党,怎么建设执政党”、“什么是发展,怎么发展”等历史课题,并针对各个时期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党总能在国家发展的重要关头,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继承党的优良传统的同时,积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各项工作。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是挽救和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没有党的建设的开展,党的事业就不会取得成功;没有党建体系的创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就难以展开,党的事业就难以前进。

比如,“文化大革命”背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灾难。党中央恢复党建的特色,并不断推进党建科学化:在党的建设的基本方式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靠改革和制度建设加快发展的新路子;在党的指导思想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路线。我们党吸取教训,提早布局,及时加强党的建设,凝聚全党力量,带领全国人民,用自身的先进性发挥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保证社会主义的发展成果。以此为基调的党建。为国家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也为国家发展打好了战略基础。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指出,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因为我们有成熟的党建体系和模式。纵观党执政的历史,我们能深切地体会到:党建就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将党的基本经验上升为党的政治路线,转化成党的基本理论,发展为党的政治纲领,去指导新的实践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经过自身建设,戒除革命思维,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戒除投机思维、短视思维。从不太成熟转变为日渐成熟的执政党。

随着自身建设的加强,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新境界。比如说。对市场经济的认识。邓小平指出,要发挥社会主义和市场体制的两种优势,促进中国发展。正是因为有了党的建设,党才有了这样的优势,才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和执行力,在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的进程中始终是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国家才有了这样的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稳步高速发展;党的领导才起到根本的作用,才能统领、监督执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确保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林尚立,天津人民出版社。

《领导之友》 2011年07期,郝建国。

第二篇:共产党宣言读后感《《共产党许宣言》与当代中国大学生》

《共产党许宣言》与当代中国大学生

1848 年出版的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著作《共产党宣言》, 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具有普世永恒的价值经典名著。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该如何理解、感悟《共产党宣言》,并能把它运用于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中来, 这是当代中国每一个大学生甚至每一个中国人都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当代社会最青春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大学生,是否对这一历史著作深刻理解也将影响我国未来道路的发展。

从接受学校布置我们阅读《共产党宣言》的任务之后开始,同学中很多人觉得它过时,于是一时间流行起了一股否定《共产党宣言》的风。讨论中大家或多或少地人为《共产党宣言》的是一种临时的处于革命时期的理论,而目前我国已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以用《共产党宣言》的思想来指导当代中国的建设发展已经不能够了,还有人甚至认为即使把其作为一种无产阶级获得革命胜利的理论,《共产党宣言》也不会具有普遍意义,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共产党宣言》实际上所推崇的“布朗基主义”式的暴力革命与当今真正实现目标而推行的改良主义是格格不入的。按照这种逻辑说法,今天的中国无论是政党还是人名群众都可以对《共产党宣言》不屑一顾。

事实上,我觉得当今大学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共产党宣言》的指引。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诸如官员腐败,权色交易、社会上物欲横流等问题,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背离了《共产党宣言》中的基本原则。为了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了真正实现振兴中华民族的宏伟目标。我们必须及时解决思想上的问题,最需要做的就是进行《共产党宣言》重新审视,并将其引用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来。只有让社会中目前最为前进的大学生们掌握了《共产党宣言》这个思想的武器,我们才能从《共产党宣言中》中吸取无穷的力量,最终赢得新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

那么如何推动《共产党宣言》在当代中国尤其是大学生群里中的影响力,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阐述其一路来发展以来指导上的重要性,与其对当代中国科学发展仍存在的意义。

一、《共产党宣言》所阐明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 , 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 在那里 ,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我觉得这个就是《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开展阶级斗争 ,夺取政权, 消灭私有制 , 建立公有制 , 与传统观念作彻底决裂 , 这些都只是手段 , 而不是我们奋斗的最终目标 , 共产党人奋斗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必须落实到每一个人 , 不能笼统地讲整体上的解放 , 还必须落实到个体的解放、每一个人的解放。因此 ,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一条原则就是实现人的解放。

什么是人的解放呢?人的解放就是使人达到自由全面的发展 ,只有达到自由全面的发展 , 人才能够从艰险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贫穷困苦中解放出来,从愚昧无知中解放出来,从社会奴役中解放出来,从自然灾害中解放出来,使人的身体和思想都获得解放,使人的体能和智能得到全面发展,这样人才能够过上安全、美满、幸福的生活。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更多的机会去接触世界各国的体制制度,更多的机会了解世界。很多人在粗略的了解以后便开始盲目的批评中国共产党,利用外国提出的人权的问题来批判现有的社会制度。不相信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所以我们应该明确《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这样才能更加坚信我们将实现正的人类解放,与其去被外国国家的批判思想误导,还不如将自身投入社会主义的制度建设上去。在深入了解以后利用自己的所学所想去让社会进步。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二、《共产党宣言》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决定性要素,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根本任务。《共产党宣言》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历史线索,深刻揭示了生产方式更替的原理,论证了资本主义被共产主义所代替的必然趋势,承认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

《共产党宣言》认为无产阶级在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时,需要以现代工业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而且,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必须以高速发展生产力显示新制度的优越性,并因此才能巩固新生的政权。《共产党宣言》在谈到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逐步为人的自由发展,为自由人联合体开辟道路。”由此看来,无产阶级在实现其历史使命的过程中,按照《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为了解放生产力,才要夺取政权-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才要变革生产关系-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可能从根本上巩固并逐步完善社会主。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邓小平理论。其贡献在于,他不仅恢复了《共产党宣言》所贯穿的唯物史观的本来面目,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而且以此为基础,结合社会主义实践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于上个世纪年代末。果断实现“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伟大战略转移,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又一次证明了《共产党宣言》 基本思想: 无产阶级在取得自己政治上胜利后,必须把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的中心工作,社会主义必须将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不这样,无产阶级就不可能长久保持自己在政治上的统治,社会主义也就无法证明自己的优越性并最终战胜资本主义。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

这对当代大学生意味着什么呢?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形势的好转与快速发展。在短短的三四十年间,我国的富人数目以及达到了一定比例。随着媒体对富人们在权政或者私生活上的曝光。很多人眼里与内心十分“仇富”。他们开始批评改革开放初期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再带动其他人富裕”的口号。尤其是大学生之中,导致了一种极端的思想。要么把一切不如意归功于社会体制,觉得自己没有必要努力,努力都是白费劲。要我们因应用《共产党宣言》中出现的思想去守住自己的内心。去认知到目前这一社会现状在实现工厂主义道理上的必要性。同时,我也要学会自己去解放自己思想与内心,拥有更高的眼界和眼光。充分利用好大学这段黄金时光,而不是在去叹息或者盲目的追逐中度过。

总的来说,通过叙述《共产主义宣言》在社会制度与经济上的积极作用,充分表明了其对当代中国仍有现实意义,加强对其理解,对于培养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思想正确也有积极意义。不过我们仍然要正确认识《共产主义宣言》的局限性。《共产主义宣言》的发表处于蒸汽时代,共产党宣言宣告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可见是马恩早期思想,即使在19世纪范畴内也不能完全适用。甚至其起草者恩格斯也有从侧面承认。也有人提出马恩晚年的最后意见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这里不作进一步讨论。

第三篇:当代中国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当代中国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和思考后,结合了自己的金融专业的背景,我对的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的一些成就和不足有了新的不成熟的看法和理解,在此写下。

想要评价当代中国的发展功与过,得与失,就必须从改革开放开始。从总体上评价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有四点看法。

第一点,改革开放式在“文化大革命”借宿以后,中国共产党人痛定思痛,大彻大悟(或者可能是迫不得已),对中国向何处去做出的一个明智而艰难的抉择。叶剑英在1978年11月中央工作会议上说,我们再不拐弯不行了。以邓小平、陈云、叶剑英和胡耀邦等人为代表,做出了抛弃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文明的选择。应该说,对比今日朝鲜,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第二点,30多年的改革开放是对传统社会主义体制模式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拯救。经过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到了1978奶奶,我国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劳动者占了社会总数的99.96%,城乡个体劳动者仅有0.04%。这个结果就是,扼杀了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力,生活必需品、副食品,从粮食、棉布,到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甚至火柴,都要凭票证供应。这说明,“一大二公”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当前的生产力水平下是不合适的。

于此同时,党国在政治和文化体制上搞大一统的转圈,通过不断整人、“自我清洗”的政治运动来解决社会矛盾,伤害了大部分的知识分子、民主党派甚至开国功臣。这与苏联在斯大林时期的肃反抓捕政治犯并将他们作为不付工钱的奴隶投入工业化建设有出发点上的区别。当这个体制走到尽头,不仅在经济上,在政治上和文化上也难以为继。可以说,在“文化大革命”中,绝大部分的中国人民的利益受到了损害,所以当改革开放开始后,这些过往受到利益损害的人得到了利益,成为了改革的动力和支持者。

第三点,通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增长速度和时间完全可以媲美镀金时代的美国和6、7十年代的日本。这是客观事实。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国家生产总值以9.8%的速度平均递增,持续30多年不衰,现在以GDP来看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达到了1895年清朝的世界经济排名(美国第一清朝第二)。劳动生产率有了极大地提升,2010年的劳动生产率是1978年的40余倍。在生产力的方面看,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是值得肯定的。

第四点,30多年的改革开放造就了复兴的中国经济,但是没有造就复兴的中国文化。我们作为世界工厂,能够出口“Made In China”的产品,但是却缺乏阳光、自主的文化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导致了执政者对民族的自由全面发展关注不够。“猫论”在整个治国理念上的蔓延,使得社会上充斥着浮躁的气氛。当前阶段共产主义信仰实质上的破灭,使我们这个破除了传统封建文化“遗毒“的民族失去了信仰。配合浮躁的时代背景,自然产生了道德滑坡、治安混乱、腐败蔓延、贫富差距拉大、拜金主义泛滥的问题。

当前我们已经步入了公共产品短缺的时代。在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的通知书,我们还面临着巨大的矛盾和挑战。随着改革开放所产生的阶段性变化,在我看来,尽管官方说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物质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没变,但是矛盾的表现形式发生了明显改变。

今天,我们存在着三个比较突出的矛盾:第一个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自然环境的矛盾、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这个矛盾越来越突出。第二个是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非典“以后,全社会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但是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公共产品的攻击还不到位,甚至可以说现在开始进入一个公共产品稀缺的时代。这个矛盾越来越突出,而且尽管政府采取了相当大的力度来缓解、解决这方面的矛盾,但与社会公共需求的变化还有一定差距。

第三个就是随着社会进步和利益关系多元化,对政府自身建设与改革提出的一些要求,也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同公共治理结构建设滞后的矛盾突出。例如,利益关系改变后,人们都需要一个正常的、法定的程序来反映自己的利益诉求。需要有一个协商对话的机制。整个社会生活发生变化以后,需要有广泛的社会参与和社会监督,同时社会发展进步对政务公开、对政府的自身建设都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这三个矛盾从客观上来说是阶段变化的必然反映,我们要把握这样一个阶段变化的趋势来寻求新阶段如何来以进一步改革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这是中国在摆脱了“亡国灭种”之后的又一次历史关口,将决定中国和中华民族成为英美一样的“主导者”还是德日乃至拉美诸国“附庸者”。

在这三个主要矛盾的下面,是我们国家在改革中存在的一些其他具体问题。

第一是当前的“国进民退”问题。推进市场化改革最主要的是推行公平竞争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企业是出于平等的地位。在改革开放中,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对经济的贡献是极为突出的。但是当前的某些体制、政策对民营经济的要求可以说是有严重阻碍的。

例如,在一些资源性垄断行业,尽管法律没有规定垄断,但是实际上民营企业是进不去的,如通讯、能源领域的巨型垄断国有企业在对外竞争中处于明显下风而对内则依靠垄断地位获取超额回报。在比如,民营企业可以喝国有企业一样获得金融支持,但事实上民营经济难以得到大的国有商业银行的支持。更有甚者,政府有时还为国有经济消除民营竞争对手。政府存在的国有经济偏好,这是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保增长、包就业、扩内需的角度上看,应该对民营经济采取更加宽松的态度来处理。

政府的国有经济偏好,大部分原因是出于国家政权的掌控者阶层的私利考虑。作为国家的“亲儿子”,自然掌控在掌权者的手中。在改革发展中,大量“红色贵族”接管了大型国有企业和由国有资产改制成的大型集团(如鲁能集团),形成了事实上的利益共同体,共同在政治和经济上掌控中国。与美国以财团控制政治的模式相反,中国沿袭了自古以来的传统,以政权控制经济。事实上这种“权力寻租”现象表现出来的也是腐败在中国难以根除的原因。权利所有者的权力不受监督,必然会以权谋私,视公产如私产。这所以在事实上“国进民退”就是政府中央集权策略,是权贵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中成长的表现。

第二是4万亿投资的问题。4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和十大产业振兴计划是中国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方案中的两大方案,这是蒸发在金融危机中出售比较快,力度比较大的两大方案,在应对危机中值得部分肯定。但是问题是如何使这样一个大的投资计划和产业振兴规划达到预期目标。

问题出在了这个计划和振兴规划的布局上。4万亿的投资全部集中在了基础领域和重大项目投资上,没有将扩大投资与改善民生相结合

第四篇:当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执政挑战

当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执政挑战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既是党实现自身历史使命的要求,又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但正像胡锦涛指出的:“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尤其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这对党的执政能力同样是前所未有的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主要来自国际、国内、党自身三个方面。

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和曲折发展给党的执政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第一,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给党巩固执政安全带来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经济全球化实际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的,他们打着“新自由主义”和“贸易自由主义”的旗帜,通过控制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和国际“游戏规则”,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经济干预,这必然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严重后果和严峻挑战。首先,发展中国家为遵守国际“游戏规则”,必然出让部分经济利益乃至国内事务主导权,因而国家主权受到威胁,本国产业的保护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都相对弱化,更容易遭受经济危机和风险的冲击;其次,发展中国家在享受全球化利益的同时往往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资本全世界的运营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分配上的“马太效应”,即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再次,经济全球化现象使人才外流现象更为严重,从1978年以来,我国只有三分之一的留学生回国;最后,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大量产品因技术落后、档次不高而缺乏国际竞争力;大量外资企业涌入中国市场,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处于被动的局面。

第二,政治单极化和意识形态渗透化,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运用互联网等高科技传媒手段,加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西方极端利己主义观念使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受到了挑战,也使传统的道德伦理精神受到了冲击,同时,他们鼓吹西方政治多元化观念,竭力为我国的民族分裂分子呐喊助威,甚至在我国新疆、西藏大肆培植恐怖主义势力,暗中支持台独,破坏我国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对此,必须予以高度的警惕。

第三,外交遏制化,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推行“接触+遏制”的战略,近年来,他们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惧怕中国经济、军事力量壮大,煽动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同时少数周边国家对我国防犯有所增加,还有个别邻国对我南沙群岛提出无理要求,制造摩擦。这些都不利于我国统一大业和现代化建设,严重地威胁着党的执政.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对党的执政提出了挑战。

第一,在经济发展上,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和全面小 康社会的建设;随之贫富差距加大,将会引起许多社会问题。从政治上说,将导致相对贫穷阶层对党和政府的领导及政策产生的怀疑,对党的合法性产生了动摇。从经济上说,这种差距使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在经济循环发展过程中,将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行业不平衡,地区不平衡,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从社会角度说,贫富人口的出现,将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流动人口增加,也会增加犯罪活动的出现。(应该与缺乏社会主义市场建设经验和产业结构单一,以及能源紧张等联系)

第二,文化发展中存在隐患,改革开放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多种外来文化进入我国,出现否定传统价值观,崇拜西方价值观的现象。多种价值观冲击,使人们在多元价值取向中选择难免失去方向,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流地位造成威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思想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受到冲击。

第三,社会矛盾的复杂化对党的执政能力带来新的挑战。当前,各类社会矛盾和突出问题大量涌现,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如农村土地征用中出现的补偿标准偏低、征地补偿安置

费分配混乱、社会保障措施不配套,城市拆迁管理工作不到位、拆迁补偿标准测定机制不完善、滥用行政裁决和强制拆迁的行政行为,城市农民工讨薪的艰难等问题的存在,导致社会矛盾异常尖锐。这些矛盾连同就业问题、腐败问题、分配不公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交织在一起,解决的难度越来越大。社会矛盾的复杂化不仅对党的社会整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对党认识和处理矛盾的能力、化解社会危机的能力都提出新的挑战。

执政主体的变化对党的执政提出新的挑战。

第一,党的发展壮大给党的执政补充新的血液、带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对党的执政提出了挑战和考验。在思想理论建设上,有些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不高,理论上不够成熟。在政治建设上,有的党员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政治上不够坚定。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干部的素质不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

第二,党内腐败屡禁不止,甚至蔓延发展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的执政能力。不仅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削弱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使得党一步步脱离群众,而且破坏了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加剧了群众愤世嫉俗的心理,诱发了社会不安定因素,降低了社会凝聚力。

面对这些前所未有的执政困难,党必须利用国际环境,增强执政安全;优化国内环境,提高执政能力;改善党内环境,树立执政威信。只有如此,才能通过来自方方面面的严峻考验,保证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保证人民群众能够安居乐业。

第五篇:共产党的发展历程2014

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抄在8下P139--140)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1840--1949年看大事年表)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时期的重大事件(1949---至今看大事年表)

三、七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中国共产党的风雨历程:

“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诞生(或中共“一大”)

“星火燎原”: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1928年

“生死攸关”: 遵义会议-1935年.1

“当家作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1949年.10.1 “伟大转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重回世界”: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

“洗雪国耻”: 香港回归-1997.7.1

比较:

1、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指导思想——实事求是;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关于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认识:(1)都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成果;(2)分别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

3、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两次会议是: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中华民族由衰败转向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抗日战争的胜利。

2、新中国成立为伟大复兴准备的基本条件: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当家作主。

3、未来需要迈上的重要台阶:统一台湾、登月成功等。

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启示)

①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团结奋斗;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③坚持改革开放政策; ④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等;⑤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五、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救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邓小平,强国道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专题感悟:

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结论: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辛的、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符合国情,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要警惕错误思想倾向。问题:从党的28年的奋斗历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所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共产党人注重理论创新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即: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重要成就的原因)

问题二: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建议?

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问题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失误给我们的启示?

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曲折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符合国情,生产关

系一定要符合生产力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中华民族精神:

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抗战精神: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中华儿女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韧精神。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问题:

在近代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历程中,我们曾经走过“日本式的道路”、“美国式的道路”、“俄国式的道路” 和“苏联式的道路”,但都失败了,最后我们走了自己的道路。

1.日本式的道路(资产阶级改革——君主立宪制)——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

2.美国式的道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共和制)——辛亥革命。

(这两个道路由于我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而失败,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3.俄国式的道路(十月革命)——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最终失败,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4.苏联式的道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5.中国式的道路:(即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①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开始于1928年4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②建设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6.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启示:无论革命还是建设,都要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下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代中国儿童诗发展论

    当代中国儿童诗发展论 谭旭东 ———————— 内容提要: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当代儿童诗发展已历50多年,这期间,时代思潮的变化,社会经济的转型、文化观念的更新,使得儿童诗......

    人民政协制度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

    [内容提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政协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两种重要形式,是当今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基础,决定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走向。完善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

    当代中国与政治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1. 简述政府发展的基本内涵,并以此为理论基点谈谈我国政府改革的成就与发展方向。(第十章) (1).政府发展的基本内涵 政府发展是政府系统不断完善的过程,政府发......

    当代中国与世界

    国内大局与国际大局科学统筹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之所以在世界舞台令人瞩目,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得益于30年改革开放的“累积效应”,也得益于......

    实事求是与当代中国

    实事求是与当代中国 一、摘要: 实事求是,这四字箴言由东汉流产至今。它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学习和理解抗日战争与共产党的发展(5篇模版)

    抗日战争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 【内容摘要】 八年的全民族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的转折点。抗日战争没有使刚刚年满十六周岁的年轻的中国共产党走向消亡,相反的是,中国共产......

    中国共产党和当代中国发展 讲座听后感

    中国共产党和当代中国发展 听后感 5月22日,3408人头攒动,6点刚过早已爆满,来自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的陈丽娇老师从新中国60年的奋斗历程和60年的发展成就两个方面出发为我们讲授了......

    当代中国建材行业的发展现状

    淮安市乔氏建材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建材行业的发展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建材行业已成为门类齐全、规模庞大、体系完整、产品配套能力强、具有明显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