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他朝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我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对政府管理尤其是政府人事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急切地要求改革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相适应的新型人事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
(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过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着手对干部人事管理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1980年5月,中央组织部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发出了《关于重新颁布<中共中央管理干部名称表>的通知》,重申和强调了干部管理的若干规定。在邓小平关于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思想的指导下,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不遗余力地进行人事管理干部制度的改革,这使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有了很大的改进。例如,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建立离退休制度;改革干部管理权限;改革千部任用制度,实行考任、聘任、民主推荐等多种形式选拔干部,建立岗位责任制,以克服责职不清和官僚主义;确立干部“革命化、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四化”标准,调整充实各级领导班子等。这一系列改革不仅动摇了我国传统的千部人事制度,而且为新的干部人事制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这些改革措施还只局限于干部人事制度的某个方面,且缺乏应有的法治权威,因而还不能相互联系以较好地发挥其整体效应,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主要弊端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彻底的消除。同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也证明,必须进一步建立现代国家公务员制度,才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多年来我国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又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1984年开始,我国对干部人事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并着手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同年,中央组织部和原劳动人事部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的实际工作者开始起草《国家工作人员法》。后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范围太广,于1985年改为《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条例》。1986年,该条例又经过多次修改和补充,形成《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条例》第十稿,这就是《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前身。1986年下半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以后,中央专门成立了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下设干部人事制度专题组,该专题组专门讨论中国政府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他们所提出的方案接受了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普遍规律和特点,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情况,对《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条例》做了重大的修改,同时将其更名为《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一次使用了“国家公务员”概念,并建议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央的原则同意。尽管条例前后名称不同,但目的都是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对政府机关千部从“进口”到“出口”的各项管理环节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完整的人事管理体系。
1987年,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作为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被写进了党的十三大报告。十三大报告指出“进行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就是要对国家干部合理分解,改变集中统一管理的现状,建立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改变用单一模式而管理所有人员的现状,形成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改革缺乏民主法制的现状,实行干部人事的依法管理和公开监督”。“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即制定法律和规章,对政府中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依法进行科学管理”。1988年3月,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改革政府机构的同时,抓紧建立和逐步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尽快制定《国家公务员条例》,研究制定《国家公务员法》”,“今后各级政府录用公务员,要按照国家公务员条例的规定,通过考试,择优选拔”。这样,国家公务员制度和公务员条例的起草工作正是得到了党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批准,也使得国家公务员制度从理论探讨开始走向实践。1988年,国家还成立了人事部,专门管理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运作。1989年初,在国务院六个部门即审计署、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局、国家建材局进行了公务员制度的试点工作。1990年,又在哈尔滨和深圳两个地方试点,同时对《条例》进行了重要的修改,并逐步推广。1992年以后,全国有20个省、市进行了试点工作。试点结果表明,公务员制度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对干部队伍的科学管理和严格要求,对于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992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四大报告中郑重提出:“尽快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
1993年4月24日国务院第二次常务会议通过,李鹏总理于8月14日签署发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该条例与1993年10月1日起施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计十八章88条,规定了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公务员的涵义、权利和义务、职务分类制度、录用和考核制度、奖惩制度、职务升降和任免制度、培训和交流制度、回避制度、工资保险福利制度、辞职辞退和退休制度、申诉控告制度、管理与监督制度等。17《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是新中国第一部人事管理的总法规,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初步确立。
2005年4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公务员法》的共18章,107条,对三个方面作了规定:一是属于公务员制度的总括性规定,共3章,包括总则、法律责任、附则;二是属于公务员管理各个环节的基本管理制度,共13章,包括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惩戒、培训、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保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职位聘任;三是属于与公务员管理各环节都有关联的基础性内容,共2章,包括条件、义务与权利、职务与级别。志着我国公务员管理在规范化、科学化、法治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历史性的步伐。
(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现状
经过短短30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初步实现了由传统的人事制度向现代公务员制度的转变,建立起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框架。与此同时,国家公务员的各种基本运行机制确立起来。例如,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竞争机制已初步形成,各地普遍推行公务员录用考试,各级政府机关全面推行年度考核,考核的办法也逐步完善;勤政廉政的机制也开始确立,各地普遍采用轮岗交流、回避、政务公开的做法。通过全面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我国公务员队伍的结构得以优化,公务人员的素质明显提高。
1.较为完备的公务员法规体系基本完成。《公务员法》中包括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惩戒、培训、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保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职位聘任等,使公务员管理的各个环节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国家行政机关的法治人事实现。
2.凡进必考的录用制度全面展开。在公务员的“进口”方面,坚持实行“凡进必考”制度,对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择优录用。
3.竞争激励的内在运行机制初步建立健全。在职务晋升上,很多地区和部门采用“竞争上岗”的办法,在选贤任能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破除了论资排辈、能上不能下的陈规陋习,使一大批优秀人才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中能够脱颖而出。实行考核制度,对公务员的“德、能、勤、绩”进行评价,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并将考核结果同奖惩、工资、职务升降、辞退等环节挂钩,建立起晋级增资机制,考核初步发挥了区分优劣的作用。
4.“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新陈代谢机制开始运行。降职制度是我国公务员职务升降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产物,是实行职务能上能下的一个重要措施。辞职辞退制度从无到有,逐步完善,“出口”渠道初步畅通,对于不愿意在机关工作的,允许辞职另谋它业;通过辞退优化公务员队伍,使政府机构公务员真正告别了“铁饭碗”长期存在的“能进不能出”的弊端开始打破。
5.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逐步提高。初任公务员和新任领导职务的培训初步形成制度,通过培训,公务员的素质得到提高,工作能力得到加强,保证了政府机关的高效运转。公务员制度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很多方面需要发展完善。
第二篇: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他朝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我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对政府管理尤其是政府人事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急切地要求改革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相适应的新型人事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
(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过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着手对干部人事管理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1980年5月,中央组织部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发出了《关于重新颁布<中共中央管理干部名称表>的通知》,重申和强调了干部管理的若干规定。在邓小平关于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思想的指导下,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不遗余力地进行人事管理干部制度的改革,这使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有了很大的改进。例如,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建立离退休制度;改革干部管理权限;改革千部任用制度,实行考任、聘任、民主推荐等多种形式选拔干部,建立岗位责任制,以克服责职不清和官僚主义;确立干部“革命化、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四化”标准,调整充实各级领导班子等。这一系列改革不仅动摇了我国传统的千部人事制度,而且为新的干部人事制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这些改革措施还只局限于干部人事制度的某个方面,且缺乏应有的法治权威,因而还不能相互联系以较好地发挥其整体效应,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主要弊端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彻底的消除。同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也证明,必须进一步建立现代国家公务员制度,才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而多年来我国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又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1984年开始,我国对干部人事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并着手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同年,中央组织部和原劳动人事部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的实际工作者开始起草《国家工作人员法》。后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范围太广,于1985年改为《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条例》。1986年,该条例又经过多次修改和补充,形成《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条例》第十稿,这就是《国
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前身。1986年下半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以后,中央专门成立了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下设干部人事制度专题组,该专题组专门讨论中国政府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他们所提出的方案接受了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普遍规律和特点,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情况,对《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条例》做了重大的修改,同时将其更名为《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一次使用了“国家公务员”概念,并建议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央的原则同意。尽管条例前后名称不同,但目的都是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对政府机关千部从“进口”到“出口”的各项管理环节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完整的人事管理体系。
1987年,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作为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被写进了党的十三大报告。十三大报告指出“进行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就是要对国家干部合理分解,改变集中统一管理的现状,建立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改变用单一模式而管理所有人员的现状,形成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改革缺乏民主法制的现状,实行干部人事的依法管理和公开监督”。“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即制定法律和规章,对政府中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依法进行科学管理”。1988年3月,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改革政府机构的同时,抓紧建立和逐步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尽快制定《国家公务员条例》,研究制定《国家公务员法》”,“今后各级政府录用公务员,要按照国家公务员条例的规定,通过考试,择优选拔”。这样,国家公务员制度和公务员条例的起草工作正是得到了党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批准,也使得国家公务员制度从理论探讨开始走向实践。1988年,国家还成立了人事部,专门管理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运作。1989年初,在国务院六个部门即审计署、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局、国家建材局进行了公务员制度的试点工作。1990年,又在哈尔滨和深圳两个地方试点,同时对《条例》进行了重要的修改,并逐步推广。1992年以后,全国有20个省、市进行了试点工作。试点结果表明,公务员制度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对干部队伍的科学管理和严格要求,对于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992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四大报告中郑重提出:“尽快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
1993年4月24日国务院第二次常务会议通过,李鹏总理于8月14日签署发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该条例与1993年10月1日起施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计十八章88条,规定了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公务员的涵义、权利和义务、职务分类制度、录用和考核制度、奖惩制度、职务升降和任免制度、培训和交流制度、回避制度、工资保险福利制度、辞职辞退和退休制度、申诉控告制度、管理与监督制度等。17《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是新中国第一部人事管理的总法规,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初步确立。
2005年4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公务员法》的共18章,107条,对三个方面作了规定:一是属于公务员制度的总括性规定,共3章,包括总则、法律责任、附则;二是属于公务员管理各个环节的基本管理制度,共13章,包括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惩戒、培训、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保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职位聘任;三是属于与公务员管理各环节都有关联的基础性内容,共2章,包括条件、义务与权利、职务与级别。志着我国公务员管理在规范化、科学化、法治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历史性的步伐。
(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现状
经过短短30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初步实现了由传统的人事制度向现代公务员制度的转变,建立起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框架。与此同时,国家公务员的各种基本运行机制确立起来。例如,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竞争机制已初步形成,各地普遍推行公务员录用考试,各级政府机关全面推行考核,考核的办法也逐步完善;勤政廉政的机制也开始确立,各地普遍采用轮岗交流、回避、政务公开的做法。通过全面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我国公务员队伍的结构得以优化,公务人员的素质明显提高。
1.较为完备的公务员法规体系基本完成。《公务员法》中包括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惩戒、培训、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保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职位聘任等,使公务员管理的各个环节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国家行政机关的法治人事实现。
2.凡进必考的录用制度全面展开。在公务员的“进口”方面,坚持实行“凡进必考”制度,对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择优录用。
3.竞争激励的内在运行机制初步建立健全。在职务晋升上,很多地区和部门采用“竞争上岗”的办法,在选贤任能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破除了论资排辈、能上不能下的陈规陋习,使一大批优秀人才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中能够脱颖而出。实行考核制度,对公务员的“德、能、勤、绩”进行评价,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并将考核结果同奖惩、工资、职务升降、辞退等环节挂钩,建立起晋级增资机制,考核初步发挥了区分优劣的作用。
4.“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新陈代谢机制开始运行。降职制度是我国公务员职务升降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产物,是实行职务能上能下的一个重要措施。辞职辞退制度从无到有,逐步完善,“出口”渠道初步畅通,对于不愿意在机关工作的,允许辞职另谋它业;通过辞退优化公务员队伍,使政府机构公务员真正告别了“铁饭碗”长期存在的“能进不能出”的弊端开始打破。
5.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逐步提高。初任公务员和新任领导职务的培训初步形成制度,通过培训,公务员的素质得到提高,工作能力得到加强,保证了政府机关的高效运转。公务员制度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很多方面需要发展完善。
第三篇:《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复习资料(答案)专题
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
一、名词解释
1、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实行编制管理、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2、公务员职位聘任制,也称聘用制、聘用合同制,是机关与所聘公务员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聘任合同,确定双方权利、义务的一种任用方式。
3、公务员辞职是指公务员出于本人意愿,依照法律规定,辞去现任职务,解除或部分解除与行政机关职务关系的行为。
4、公务员辞退是指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在法定的管理权限内作出的解除其与公务员之间存在的职务关系的行政行为,是一种单方面的法律行为。
5、公务员退休是指公务员达到规定的退休年龄,为国家服务到一定的工作年限,或因病残丧失了工作能力,离开工作岗位,依法办理退休手续,由国家给予生活保障,并给予妥善安置和管理。
6、公务员考核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管理权限,根据有关法规,采取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国家公务员的思想品德、工作成绩、工作能力及工作态度进行全面考察并作出评价。
7、公务员奖励是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根据公务员的现实工作表现对其实行的物质或者精神鼓励。
8、公务员惩戒制主要是指对有过错公务员的行为予以否定性的评价并给以一定的惩罚、申戒,以对其警示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称。
9、委任制就是由任免机关按照公务员管理权限直接委派其辅助人员或执行人员担任一定职务或是免去其现任职务的任用方式。
选任制就是通过选举产生的方式来确定任用对象的任用方式。
聘任制也称聘用制、聘用合同制,是指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通过聘用合同任用与管理工作人员的方式。
10、公务员职务晋升是指根据机关的工作需要和公务员本人的表现,提高公务员原来的职务,公务员由较低层次的职务升任至较高层次的职务。
11、公务员降职是指对不称职的公务员,依法降低其原来的职务,由较高层次的职务改任较低层次的职务。
12、公务员培训是指公务员管理部门和各机关根据工作和提高公务员素质的需要,按照职位要求开展的各种教育和培训活动。
13、公务员交流是指机关根据一定的需要,通过法定形式,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公务员的工作职位,或者将符合一定资格和条件的、具有非公务员身份的公职人员调入机关担任公务员职务的管理活动。
14、挂职锻炼是指公务员任职机关有计划地选派在职公务员在一定时间内到基层或者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担任职务,在实际工作中接受锻炼,增长才干的一种交流制度。
15、公务员回避是指机关为了保证公务员不因个人亲属关系等因素对公务活动产生不良影响而对公务员在担任职务、任职地区和执行公务等方面作出的限制性规定,以保证公务员公正廉洁地履行职务的法律制度。
16、公务员待遇就是国家、机关提供给公务员个人物质的或者精神的条件和环境。
17、公务员福利是指国家在发给公务员工资报酬的同时,通过举办服务性设施、提供劳务和保险、发放必要津贴、享受假期等形式给予公务员一定的生活保障和生活享受。
18、公务员保险是国家对因生育、年老、疾病、伤残和死亡等原因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公务员提供的必要的帮助和补偿。
二、简答
1、公务员制度的功能。
答:
(一)选拔配置功能
(二)更新功能
(三)监控功能
(四)保障功能
(五)开发功能
(六)激励功能
2、建立公务员制度的重要意义。
答:
(一)有利于国家政治和行政秩序的长期稳定;
(二)有利于防止和避免政府的吏治腐败;
(三)有利于政府机关选用优秀人才和促进社会公平;(四)有利于政府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五)有利于政府为社会提供规范化的公共服务。
3、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
答:
(一)党管干部原则
(二)公开原则
(三)平等原则
(四)竞争择优原则
(五)功绩制原则
(六)法治原则
4、当代中国公务员职位聘任制的特点和作用。
答:特点:
(一)合同管理
(二)平等协商
(三)任期明确。
作用:
(一)实行聘任制有利于健全用人机制、增强公务员制度的生机和活力;
(二)实行聘任制有利于满足机关吸引多样化人才、适应行政管理的新要求;
(三)实行聘任制有利于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提高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四)实行聘任制有利于机关降低用人成本,减少财政开支。
5、中国公务员辞去领导职务的形式。
答:中国公务员辞去领导职务的形式分为四种: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
6、中国公务员奖励的基本原则。
答:
(一)法治原则
(二)平等原则
(三)公开原则
(四)功绩制原则
(五)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原则。
7、公务员职务任用的方式。
答:按照中国现行干部任用制度,公务员职务任用的方式有三种:委任制、选任制、聘任制。
8、公务员交流的作用。
答:
(一)培养锻炼上的促进作用
(二)人才资源的配置作用
(三)廉政建设上的防范作用
9、公务员交流的形式。
答:我国公务员交流的形式主要包括三种: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
10、公务员工资制度的基本原则。
答:
(一)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原则
(二)按劳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三)正常增资原则
(四)平衡比较原则
(五)物价补偿原则
(六)法律保障原则。
三、论述
1、当代中国公务员的义务。
答:
(一)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
(二)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
(四)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五)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
(六)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七)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八)清正廉洁,公道正派。
(九)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2、当代中国公务员的权利及其特点。
答:公务员的权利,是指国家法律对公务员在履行职责、行使职权、执行公务的过程中,可以做出某种行为,要求他人为或者不为某种行为的能力和资格。
特点:
(一)权利的真实性。
(二)权利的广泛性。
(三)权利的平等性。
(四)权利的法制性。
(五)与职务的相关联性。
3、中国公务员引咎辞职的情形。
答:
(一)因工作失职,引发严重的群体性事件,或者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失当,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负主要领导责任的。
(二)决策严重失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或者恶劣影响,负主要领导责任的。
(三)在抗灾救灾、防治疫情等方面严重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负主要领导责任的。
(四)在安全工作方面严重失职,连续或者多次发生重大责任事故,或者发生特大责任事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连续或者多次发生特大责任事故,或者发生特别重大责任事故,负主要领导责任、重要领导责任的。
(五)在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社会管理等方面管理、监督严重失职,连续或者多次发生重大事故、重大案件,造成巨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负主要领导责任的。
(六)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不力,造成用人严重失察、失误,影响恶劣,负主要领导责任的。
(七)疏于管理监督,致使班子成员或者下属连续或多次出现严重违纪违法行为,造成恶劣影响,负主要领导责任的。
(八)对配偶、子女、身边工作人员严重违纪违法知情不管,造成恶劣影响的。
(九)有其他应当引咎辞职情形的。
4、公务员降职与行政处分的的区别。
答:
(一)目的不同。惩戒是通过惩处违法违纪人员来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以达到维护法纪,制止和预防违纪行为发生的目的。职务升降的降职虽然也含有警示、鞭策、激励的意义,但主要目的在于为职位选择适宜的人选和合理使用公务员,充分发挥每个公务员的作用,从而保证机关的高效运转。
(二)原因不同。惩处工作人员的原因是有违法违纪行为,对公务员实施降职的原因则是公务员不称职。
(三)实施后果不同。中国公务员制度规定,公务员受处分,依据其受处分的种类,在一定期间内,不得晋升职务、级别和工资档次。就是说,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某些权利是被限制的。而公务员降职作为职务关系的正常变更,以上方面都不应受影响。
5、公务员回避的类型、地位和作用。
答:类型:
(一)任职回避。
(二)公务回避。
(三)地域回避。
地位和作用:
(一)回避对于公务员公正履行职责具有导向作用。回避制度设计,就是在公务员在任职或执行公务前,将一些可能影响公务员公正使用权力的隐患予以排除,对公务员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二)回避对于公务员健康成长具有保护作用。实行公务员回避制度,可以有效地避免因亲缘、地域等问题给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履行职务造成的不利影响,对公务员起到一种保护作用,帮助公务员排除复杂社会关系的干扰,保证公务员的健康成长。
(三)回避有利于发挥全社会对公务员的监督作用。通过实行回避制度,可以将公务员的任职和执行公务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合理设计回避的程序,任何个人和组织都有权利要求公务员按照规定实行回避,对公务员公正履行职务就能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
第四篇:当代中国制度4
试卷代号.:ll9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仅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
A.宪法制度B.国家元首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人民民主专政的集中体现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社会主义制度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最早设立于()。
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4年
4.我国目前地方政府的层级设置最多有()。
A.二级B.三级C.四级D.五级
5.在民族自治地方,必须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的是()。
A.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B.人大常委会主任
C.本级中共党委书记D.本级中共党委副书记
6.特别行政区法院的法官由()。
A.中央政府任命B.选举委员会任命C.独立委员会任命D.行政长官任命
7.下列行为中,属于检察院以渎职犯罪案件立案范围的是()。
A.虐待被监管人案
B.报复陷害案
C.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案D.私分罚没财物案,8.到目前为止,政协各级地方委员会已达3000多个,共有委员()。
A.30余万人B.40余万人
C.50余万人D.60余万人
9.参加投票的选民不足半数,选举应()。
A.一直进行B.改期举行C.取消D.有效
10.职工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应当由()。
A.职工间接选举B.职工直接选举C.职工推选,上级任命D.上级任命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以上的答案正确)
1.宪法创制是宪法规范产生、存在和变更的活动,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A.宪法制定B.宪法实施
C.宪法监督D.宪法修改E.宪法解释F.宪法适用
2.我国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范围是()。
A.执行性和补充性的地方性法规
B.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法律的授权,制定地方性法规
C.国家暂时没有立法,而本行政区域又迫切需要的地方性法规
D.就国家不可能专门立法的地方特殊问题,制定地方性法规E.根据本地需要,对国家法律进行修改的地方性法规
F.根据本地多数人的要求,制定地方性法规
3.总理有权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任免的人选是()。
A.副总理B.国务委员
C.秘书长D.各委员会主任E.审计长F.各部部长
4.中华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是()。
A.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原则
B.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
C.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原则
D.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力度的原则E.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
F.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
5.检察院对法院的判决和裁定可以提出抗诉的范围包括(A.当事人不服的B.不同意立案的C.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D.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E.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F.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6.公务员录用应遵循的原则是()。
A.任人唯贤B.严格考察C.平等竞争D.择优录取E.公开考试F.德才兼备
7.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有()。
A.中国人民解放军
B.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C.民兵
D.预备役部队E.公安干警F.驻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部队
8.设立在各机关内部的人事机构的主要职权有()。
A.考核权B.奖惩权
C.升降权D.任免权
E.辞退权F.其它人事决定权
9.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主要职权有()。
A.议事决策权B.制定规章权C.人事任免权
D.民主选举权E.综合管理权F.民主监督权
三、辨析题(每题4分,共32分。请先答出对或错。再用简短文字说明理由)
1.中共虽然禁止除共青团之外的其他任何党派、政治团体、政治组织在军队中建立组织和发展成员,但其他组织和团体的成员如果参加军队,并不须与原来的组织脱离关系。
2.任何一位全国人大代表都有权以个人名义向全国人大提出议案。3.行政法规的等级和效力与一般法律相同。
4.目前我国所有少数民族的民族成分和民族名称都通过民族识别工作得到了正式确认。
5.一国两制方针最早提出是针对香港和澳门问题的。
6.最高检察院的检察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少数服从多数。如果检察长不同意多数人的意见,也必须服从。
7.中国干部管理工作由党的各级组织部门统一管理和具体执行。8.公务员职务晋升的方式就是公开选拔。
四、简答题(每题l0分。共20分)
1.什么是行政区划?其意义何在?
2.中国的选举制度如何保障选举人权利?
五、论述题(20分)
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试卷代号:119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墨l每题l分.l0题共l0分)
1.D2.A3.D4.D5.A6.D7.A8.C9.Bl0.B
二、多项选择墨(每恿2分.9题共l8分)
1.ADE2.ABCD3.ABCDEF4.BCE5.CDEF
6.BCDE7.ABCF8.ABCDEF9.ABCF
三、辨析题(每题4分,判断2分。理由2分。8题共32分)
1.错。必须与原来的组织脱离关系。
2.错。必须是30名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
3.错。行政法规的法律等级和效力仅次于法律。
4.错。还有一些尚需识别的民族,目前我国大约还有75万多人的民族成份尚未最后确定。
5.错。是针对台湾问题的。
6.错。如果检察长不同意多数人的意见,可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
7.错。中国干部管理工作由党的各级组织部门统一管理、人事行政部门具体执行。8.错。公务员职务晋升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竞争上岗,二是公开选拔。
四、简答题(每题l0分.2题共20分)1.什么是行政区划?其意义何在?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国土和政治、行政权力的划分。通常在中央政府或组成联邦的次级地方政府的统一权威下,将国土或本地方区域加以一定的划分,形成一个个相互区别的区域,并在其上建立相应的政治、行政等国家机关组织,(7分)以方便国家或地方的管理,实现国家或次级地方的统治职能。(3分).
2.中国的选举制度如何保障选举人权利?(1)选举人权利的保障
保障选举人的选举权利,主要是保障公民通过投票行使自己的选举权时,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志。任何人不得在任何时候采取任何方式追查选举人的选举行为。法律既要保障选举人自由投票的权利,也要保障公民自愿放弃选举权的权利。(5分)
(2)秘密投票和差额选举.
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一律采取秘密投票的方式,遵循莓额选举的原则。(5分)
五、论述题(20分).、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所谓根本政治制度意味着: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反映了中国的国家性质。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包括运用和行使国家政权的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4分)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整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权力渊源地位,其他的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其权力、合法性均来自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宪法和法律上,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制度和机构相比,是本源性的、根本性的。(4分)
第三,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统治和管理国家政权权力的、具有相对低成本和较高可接近性的机构。相比较而言,在现有的国家政治制度中,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距离最近、“人民”最容易进人和产生影响,人民代表大会最具有直接代表和反映“人民”意愿和要求的能力。(4分)
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丰富内涵也决定了它具有一种“根本性”。所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构建的国家政权体系,它主要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同产生它的人民的关系,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同它产生的‘一府两院’等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这三个‘关系’、一个‘基础’、一个‘原则’,概括地反映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集中地体现了国家的性质。一句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4分)
第五,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性”还在于它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具有根本的区别。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西方国家实行多党竞争制度。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多党地位平等的多党竞争制度需要不同的政党生存和竞争的制度空间。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相适应的政党活动空间是人民代表大会,而与西方多党竞争相适应的政党活动空间是议会民主制。在目前阶段,在中国实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具有根本的重要政治意义,因此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所必然要求的政党活动空间的模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就具有了根本性的地位和意义。(4分)
第五篇:当代中国制度
当代中国制度
第三页 多选题 1.政治制度特征 2.在我国,直接民主制度主要体现如下基层群众3.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4.从宪法形式看,我国宪法属于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制定的宪法是 6.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7.孟德斯基的分析8.宪法创制是宪法规范产生 9.宪法解释一般遵循原则 10.宪法解释的方法 11.宪法实施基本方式 12.国家代表和标致13.公民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14.国际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15.民主党派参政仪征形式 16.人民代表大会在法律上必须具备条件17.终止人民代表大会 代表资格条件18.地方外职权19.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基本职权20.制定地方法规范围21.主席任职资格要件第四页22.罢免国家主席提出可以23.国家主席对内职权24.国务院对全国的行政导权 25.总理有权提出任免26.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27.行政监督 28.国务院直接权利29.国务院间接权利30.国务院组成部门31.行政法规名称32.属于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33.与行政区划的层级有关的因素34.我国地方政府类型 35.我国的城市地方主要36。中华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37.民族区域自治原则38.目前已没有本民族语言39.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形式 40 香港的政府机关41按照宪法规定,中古国家权利42.中华人民审判机关组成43.目前主要专门法院 44.除办理公安机关、国家45 法院的正副院长
46、法院的工作方式 47.检察院的工作方式 48.在我国司法机关有侦察权 49.在我国司法机关有批捕50.检察院对法院的判决51.法官和检察官的任职52.中华武装力量组成 53.人民解放军现役第五页54.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 55.中国的国家干部56 中国干部的任用方式57 公务员考核必须 58 按照第二条规定 59.设立在各机关内部 60 目前中国公务员的职位 61.公务员录用 62.公务员培训 63.公务员交流 64.公务员回避范围 65.公务员回避类型 66.我国直接选举环节 67.中国群众自治 68.村民自治 69.村民会议 70 职工代表大会 辨析题 第七页简答1.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 2.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基本内容 3.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有哪些特色 4.何为“依法治国”,如何依法治国 5.电子政务有哪些优点 6.什么是宪法,它与宪法的关系 8简述宪法适用第八页9.什么是宪法监督,主要内容 10.什么是国家机构,主要内容 11.我国公民有哪些权利 12.我国公民有哪些义务 1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包括方式 14.全国人大代表的职权 1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常务委员会主要职权是什么 16.我国国家主席地位和作用17.我国国家主席基本职权包括 18.简述宪法中规定的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 19.总理负责制体现在哪些方面。20.简述国务院的职权 21.什么是行政监督,我国行政监督体制怎样的 22.什么是行政区划、其意义何在。第九页 23.地级市设置的标准 24.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25.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体现在哪些方面 26.什么是民族自治地方,他有哪些基本形式。27.简述一国两制的内涵及其核心内容 28.我国法院有哪些种类和层级 29.简述检察院的立案范围 30.法院的工作方式 31.检察院的工作方式什么32.简述中国义务兵与志愿兵制度的主要内容。第十页33.简述中国民兵和预备役相结合制度的基本内容 34.简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极其基本性质 35.从世界范围看公务员的概念和范围,我国是什么状况 36.简述西方和我国的公务员管理机构 37.什么人可以报考公务员 38.中国的选举制度如何保障选举人权利 39.简述村民自治的实质和内容
40.什么是城市社区建设论述题1.试述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2.国务院有哪些行政方式,其内容如何?第十一页 2什么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它主要内容是什么 2.联系实际说明宪法的基本原则3.论述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的根本原则4.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7.特别行政区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怎么样第十二页 8.中国干部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9.结合实际论述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 10.联系我国实际论述职位分类制度 11.什么是公务员回避制度,请联系实际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