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与世界

时间:2019-05-12 00:59: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代中国与世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代中国与世界》。

第一篇:当代中国与世界

国内大局与国际大局科学统筹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之所以在世界舞台令人瞩目,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得益于30年改革开放的“累积效应”,也得益于对国内大局与国际大局的科学统筹。回望10年前,很多人还清晰地铭记:我们有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欣喜,也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忐忑;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憧憬,也有直面风险挑战的忧患。面对入世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能否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弄潮儿?面对改善民生、促进公平的新期待,怎样让发展的硕果惠及全体人民?面对环境资源人口的压力,中国选择怎样的发展路径?“地球村”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国际格局中的中国因素日益彰显,中国问题上的世界视野不可或缺。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和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让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深入分析时代特征、认真总结治国经验、准确认识发展方位的基础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屋建瓴地提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丰富了“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为中国指明了科学发展的正确道路。10年来,从内政到外交,从微观治理到顶层设计,都在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中谋篇布局。树立世界眼光,增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让我们以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迎头赶上的雄心壮志,抓住了战略机遇期,不断创造“中国奇迹”。面对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化危为机,倒逼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光明之路。回应发展现代民主政治的时代诉求,中国依法治国,致力于打造阳光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面对世界高科技革命浪潮,中国后来居上,神舟翱翔太空,蛟龙深潜海底,圆了千年飞天梦想。直面环境资源的约束和压力,中国力倡科学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建设生态文明。面对国际思潮的碰撞和激荡,中国构建文化强国,推动体制改革,展现文化大国的魅力风采。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使当代中国从世界发展大势中赢得更多机遇、获得更广空间、取得更大优势。这是十年探索来之不易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们走向未来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治国理政的“全球视野”,让我们有了世界眼光,廓清了世界格局和天下大势,避免了坐井观天、夜郎自大。谋篇布局的“全球定位”,让我们有了战略思维,立足中国实际又顺应国际潮流,汲取世界经验又保持中国风骨。内政外交的“全球博弈”,让我们拓展了竞合思维,尊重国际规则又坚持中国立场,推动全球治理更加公平合理。统筹国内大局与国际大局的战略,是对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精辟总结,展现出一个新兴大国立足全球谋发展的远见卓识。从新的历史起点再次出发,立足国内、放眼世界的中国,一定能化风险于无形、握机遇于掌心,在全球化时代续写新的辉煌,实现民族复兴的光荣和梦想。

第二篇:当代中国与世界论文

浅析当代中国与世界

摘要: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这一论述充分反映了当前国际国内发展局势的基本特点,是我们党对新时期我国与世界关系的一个高屋建瓴的科学判断。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虽然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但前景光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政治上,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大国间结成伙伴关系越来越普遍;在经济上,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速度加快,区域和全球合作越来越深入;在文化上,世界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在安全上,各国共同利益不断增多,合作意愿越来越强烈。综观全球,国际形势正在向各国关系日益紧密、互动日益增强的方向发展,当今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关键词:世界 中国 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过去几年,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发展变化充分地验证了党的十八大这一重要判断。无论是从中国还是从世界角度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切,互动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频繁,相互影响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和深入。可以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如何,不仅影响中国的命运,也关乎世界的未来。

(一).当今世界的变化 纵观当今世界,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世界各国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存也越来越深入。冷战时期,世界被一堵堵有形和无形的墙隔离着,即使鸡犬相闻,也仿佛老死不相往来。中国和苏联互为最大邻国,拥有世界最长的共同边界,但是相互人员往来稀少,60年代贸易额一度连5000万美元都不到。苏联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两国贸易额最低时不足1亿美元。如今,世界则被一张张有形无形的网连接着。世界日益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据称,互联网连着全球40亿人口和500亿台电子设备,每年发送90万亿封电子邮件,进行着2万亿笔电子交易。人们虽然远隔万里,但是一上网,就感觉“天涯若比邻”。联系和交往的密切也使得各国的利益更加交融交汇,真正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就是为什么华尔街一生病,全世界都跟着吃药,为什么整个欧洲乃至国际社会都在全力帮助希腊克服债务危机,为什么各国要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核扩散等一系列全球性挑战。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再强大的国家也不可能单打独斗,独善其身。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已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别无选择。必须抛弃你上我下的“翘翘板”思维,必须停止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必须大力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建立适应时代变化的新型国家关系。总之,相互依存是当前国际关系与冷战时期的最根本区别,也将决定今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方向。

(二).中国与世界关系

回首2010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发酵!美国加快全球战略调整和中印等新兴大国快速崛起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国际形势和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发展变化都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没有根本性变化,但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我国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大环境没有根本改变,但面临着不少新问题,在世界与中国的变与不变中,中国因素成为影响国际形势的重要变量,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入历史性变化的新阶段,这是中国对世界的全方位影响更加明显的阶段。

2010年,中国的经济实力再上台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幅提升,在IMF和世界银行中的份额升至世界第三,中国的影响力继续增强,各国在不同场合都更加重视中国扮演的角色,中国发展道路的比较优势更加凸显,以至于“中国模式,北京共识”被学者们反复评来品去,这是世界对中国全面调适心态的阶段,客观地讲,人类迄今经历过百万级人口!千万级人口!充其量还有两!三亿级人口规模的国家崛起,而对像中国这样十亿级人口大国的崛起,世界似乎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在2010年的国际形势演变中,我们看到充满优越感的西方难以适应一个日益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多年来与一穷二白的中国相部的周边国家,同样难以适应一个更加自信的中国,世界对中国的心态发生阶段性变化,呈现出空前复杂的局面“既有期待,又有恐惧;既有借重,又有防范,世界了解中国的愿望在增强,对中国的研究和认识更加深入;一些国家防范中国的心理也在增强,在思考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这是中国与世界矛质多发的利益碰撞阶段,2010年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利益交织和摩擦碰撞同步增多,中国的战略机遇!欧洲的战略困境和美国的战略焦虑相互交织并形成鲜明对比,美西方在军事安全!贸易汇率!人权民主!领海争端等多个问题上频频向中国发难,中国面临着多重压力,地区热点问题的反复与传统大国对中国的防范叠加,中国周边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强,维护领土领海主权!营造稳定周边的难度有所加大。

展望2014年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国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与世界经济步入中长期低速增长周期同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仍将处于利益碰撞多发的适应与调整期,中国的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将同步增加,但越是在特殊时期,就越需要对我们所处的战略环境有清醒判断,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抢抓机遇!化解挑战的实力基础更加坚实;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相互依赖空前加深,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不会逆转,这两大因素不发生根本性变化,我们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就不会改变。

(三).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基本趋势

随着中共十八大的胜利召开,中国又站在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在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伊始的当下,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有必要冷静思考: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它的未来将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演变?对于这个问题,各个层次的决策者都需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经过 30 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确实发生了历史性的新变化!这一变化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世界,世界则大大得益于中国的发展!当今中国,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都已经与世界高度融合!从经济上看,目前中国的贸易伙伴已经遍及 220 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与它们建立了160 多个双边经贸合作机制,签订了 120 多个双边投资协定,还与 27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 14 个自由贸易区!放眼全球,目前世界各地已经很难找到没有中国商品,没有中国足迹的地方!毫不夸张地说,如今已经形成了“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离不开世界”的局面!这是中国坚持改革开放道路的结果,也是如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一个基本态势!在一些西方学者看来,一个新兴大国的崛起,必定会打破现状,改变原有格局,从而引发与传统大国的对抗!西方学者对以往历史的这种解读,虽然并不适用于现在乃至未来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判断!其实,对于未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是,中国的发展究竟是会使整个世界受益,还是会给世界带来灾难!今天,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在谈到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未来时,有中国学者判断:从比较长的时间尺度来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仍然存在着比较确定的方面,其基本的发展趋势是,开放大于封闭,合作大于对抗,和平大于战争!用更加正面的语言说,未来,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基本趋势是开放"合作与和平!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入到历史性变化的新阶段,处理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对国家发展的全局性意义变得更为重要,当今世界发生了一些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影响的事件,世界处于一个历史转折的关口、新型全球化模式的探索、国际体系转型的方向和方、国际政治权力的位移和下沉、信息和交通技术变革带来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与新历史观塑造有关的国际关系教育等问题,都是当代世界面临的迫切问题、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中把握新机遇,确立中国与世界互进的共同价值体系,完善和平发展道路的制度经济和社会基础,提高在国际体系中的协调和协同能力,加强中国的全球行政能力建设,探索多极化的新管理模式,增进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互识等,都将是未来中国内政外交进步需要面对的重要议题、中国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向来重视国际关系道德教育,以怀仁重义著称于世,中国会作为一个强大而又使人可亲的国家,推动世界向更为和谐的方向发展。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冷静面对世界大势的风云变幻,客观认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与不变,坚持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都应坚持的立场和姿态!

根据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这些年来的成功实践经验,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或更长时间,尽管来自国际国内的压力和挑战层出不穷,尽管我们面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依然众多,但是中国在发展、中国在大发展、中国还将持续大发展这一条,本身就是世界大势中的一个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而这又必将成为我们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至更长时间,获得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根本立足点。

展望前景,可以确信,一个富强、民主、繁荣、稳定的中国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大的市场和更多机遇,必将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一定能抓好机遇、更能成功应对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和谐世界视角下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变化与战略新选择[J].东南亚纵横, 2009, 1: 017.[2].苏长和, 王晓玲, 宋微, 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考中国与世界的关系[J].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2(4).[3].蔡拓.当代中国国际定位的若干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 2010, 5: 009.[4].乐玉成.关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十点思考[J].国际问题研究, 2012, 3: 002.[5].吕邦安.国际战略形势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J].现代国际关系, 2008, 9: 012.[6]胡锦涛.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J].人民日报.2005,9.

第三篇: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

第八讲 当代中国与世界

一、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环顾全球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0世纪后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2、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进入新世纪,国际局势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复杂的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一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随着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经济体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经济全球化的规模正在空前扩大;多边贸易谈判取得进展,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支持经济全球化的政策;全球范围配置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发展,各经济体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程度日益加深。同时,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系统性和结构性风险仍然比较突出。美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债和财政赤字屡创新高,引发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欧盟经济增长衰退,主权债务危机日趋严重,面临失业居高不下、通货紧缩等多重挑战。新兴大国虽然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但未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仍然十分严峻。

二是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图谋与世界范围主张多极化的力量继续激烈碰撞。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此消彼长,多极化趋势有了新的发展。新兴大国继续保持崛起势头,联合自强的意识增强,“金砖国家”等合作机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日益成为全球需要和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毅力攸关方。新兴大国崛起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有利于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但从总体上看,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在国际体系中仍处于主导地位,这一格局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

三是科学技术酝酿新突破。科学技术的新突破不仅给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动,而且也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当前,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数学与系统科学以及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领域中形成了新的科学前沿,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之中。

四是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日益紧密,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依然深刻而复杂。

五是人类共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攸关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金融危机、严重自然灾害、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问题凸显,任何一国都无力单独解决这些问题。客观上要求各国加强合作、协调行动。

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安全等方面的新变化,必将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范式一起人们生活方式进一步发生深刻变革,进而引发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随着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难以垄断国际事务,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上越来越离不开新兴大国的参与,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二、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当代中国通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与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1、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截止2011年7月,中国已同16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经贸合作机制,签署10个 投资自由贸易区协定,同129个国家签署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同96个国家签署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已成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挤挤实践者。中国挤挤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互利共赢的大国关系框架,促进形成机遇共享、共同发展的周边合作局面,巩固并加强了同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和团结合作,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更加广泛。

世界的繁荣与稳定也离不开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新兴市场国家中的重要一员,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年均进口近7500亿美元商品,相当于为相关过国家和地区创造了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中国近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达到10%以上。

中国越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机遇和所作的贡献就越大。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备的产业配套格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快过企业到中国投资兴业。中国坚持的科学发展之路,看不仅对中国自身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世界的发展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2、众多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陈伟全球具有重要影响的重大新兴经济体。哎制造业行业也都在国际同行业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人类发展史上壮丽的光辉篇章,是中国为世界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在中国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的背景下,中国日益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大力倡导并积极推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在解决朝核危机、伊朗核危机、中东问题、北非问题、苏丹问题等一系列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全面、深入参与多边军控和裁军事务。中国坚持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不断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有好和务实合作,主张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分歧。

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总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采取的以系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措施,不仅对中国的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坚持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这些措施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稳定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国际社会公认,中国在应丢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是唯一公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地区无核武器区使用火威胁使用核武器的国家。中国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领域国际合作。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中国参与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300多个国际公约,成为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中国是最早制定并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近年节能减排力度最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发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三、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外方针政策

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风险,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1、当代众多的国际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紧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顺应历史潮流,提出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轨迹战略构想,并阐发了实施这一战略构想的基本原则。

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都应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维护联合国在世界事务中的核心地位,遵循林喝过县长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各国内部事务应由本国人民自己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平等协商,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应得到尊重和维护。

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努力建立公正、公开、合理、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使经济全球化成果惠及世界各国。携手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使21世纪成为人人享有发展成果的世纪。

文化上互相借鉴、求同存异,总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大力提倡不同文明间对话和交流,消除意识形态偏见和隔阂,使人类社会更加和谐和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安全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提倡创新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加强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2、当代中国的对外方针政策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是当代中国外交的根本立场和出发点。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中国人民坚持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不允许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不同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结盟,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异同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通过求同存异、对话协商解决矛盾分歧,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坚持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确定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

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中国主张国际社会应该强化综合安全观念,坚持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多样化安全挑战;主张增强共同安全意识,既要维护本国安全,又要尊重别国安全关切。通过多边合作维护共同安全,建立公平有效的共同安全机制;主张应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保安全,以合作化干戈、以合作促和谐。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秉持积极有为的国际责任观。作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国家,中国遵循攻击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认真履行应尽的国际责任。中国以积极姿态参与国际体系变革和国际关系准则,认真履行应尽的国际责任。中国以积极姿态参与国际体系变革和国际规则制定,参与全球性问题治理,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卫华世界和平稳定。

奉行睦邻友好的地区合作观。中国主张同周边各国积极开展睦邻友好合作,共同推动建设和谐亚洲。主张各国相互尊重、增进互信、求同存异,通过谈判对话和友好协商解决包括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在内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密切经贸往来和互利合作,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完善现有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对其他区域合作构想开放态度,欢迎地区外国家在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四、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

1、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及内涵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多次向世界宣示,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导率,在坚持自己和平发展的同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积极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中国再次向世界郑重宣告,和平发展史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富国强民、为世界闻名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战略抉择。中国将坚定不移沿用和平发展道路走下去。

中国的和平发展导率归结起来就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嘴鲜明的特征,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

科学发展,就是尊重并遵循经济社会和自然发展规律,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自主发展,就是始终坚持独立自主,把国家发展的基点和重心放在国内,注重从中国国情出发,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把问题和矛盾转嫁给别国。

开放发展,就是把改革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坚持把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相结合,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和平发展,就是把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作为对外工作的中心任务。同时,积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绝不搞侵略扩张,永远不争霸、不称霸,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的坚定力量。

合作发展,就是坚持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以合作化争端,同其他国家建立和反战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致力于通过同各国不断扩大互利合作,有效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协力解决关乎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进步的重大问题。

共同发展,就是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自身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的一致性,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与他过发展的良性互动,醋精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中国和平发展的不懈追求是,对内求发展、求和谐,对外求合作、求和平。具体而言,就是通过中国人民的艰苦分口和改革创新,通过世界各国长期友好相处、平等互利合作,让中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并为全人类发展进步作出应有贡献。

2、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

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探索出的一条新型发展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道路已经并将继续显示出其世界意义,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出深远影响。

中国的快速发展已经而且必将给国际社会带来更多的机遇,从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中国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2011年,中国贸易进出口总额达36421亿美元。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将给世界带来更大的市场机会、更多的合作空间。

中国的和平发展会使世界局势更加稳定,使世界和平更有保障。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秩序的建设与变革中是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坚定力量。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具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焕发青春,并与其他文明共存与交汇,必将有助于世界文明的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和取长补短,必将进一步醋精和谐世界的建设。

中国的和平发展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建立殖民体系、争夺势力范围、对外武力扩张,是近代历史上一些大国崛起的老路。特别是在20世纪,追逐霸权、实力对抗、兵戎相见,使人类惨遭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的到来,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即不是通过传统的军事扩张、争霸或称霸,而是通过和平的方式、渐进的方式,在与经济全球化紧密相连的进程中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既向整个国际社会实行全方位的开放,又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扩大内需,挖掘潜力,走中国特色的富国强民之路。这对国际社会将具有巨大的启迪意义。

中国通过自己的发展已经并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世界。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人民将走上富裕和文明之路,这将极大地改变世界的面貌,并对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思考题

1、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但其影响将极为深远。你如何看待当今世界发展的新变化?

2、冷战结束后,国际上关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有各种不同的评论和预测,“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等各种论调。如何认识和评价估计范围内关于中国的各种预测? 3、2011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阐述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总体目标、对外方针政策、历史必然性和世界意义。请结合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的主要内容,谈谈你对中国国际战略的认识。

第四篇:人民日报评论员:客观认识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

人民日报评论员:客观认识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 —— 七论学习贯彻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

中国已不可能自外于世界,世界也早已离不开中国。在中国更好融入世界的进程中,正确认识和看待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是全党同志乃至全国人民应当学好的必修课。

“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这一明确要求,鲜明揭示了宣传思想工作在对内宣传与对外传播方面的基本任务,突出强调了其在帮助人们客观认识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方面的重大责任。

认识中国、解读中国,可能有多种角度。但不论怎样的认识和解读,都不能背离基本事实。宣传阐释中国特色,就是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撑,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这是我们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的基本逻辑。这个逻辑,可以从近代以来我国发展跌宕起伏、人民斗争波澜壮阔的历史角度去解析。沿着历史的脉络,把基本事实和基本道理讲清楚,把中华文化的传统和优势讲清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讲清楚,人们就会对当代中国有一个清晰全面的客观认识,就会对我们道路、理论、制度的特色和优势有一个科学把握,也才会真正懂得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

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看清楚中国还不够,还必须睁眼看世界。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对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对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有及时、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发展我们自己。一方面,要增强我们的宣传自信,客观、全面、真实地报道世界,好的要报道,不好的也要报道,打开我们的国际视野;另一方面,也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把中国故事讲好,把中国声音传播好,让国际社会对中国有一个客观、充分、理性的认识。

鲁迅先生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全面把握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客观认识当代中国与外部世界,才能更好地汲取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魂,更好地走向并融入世界,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第五篇:当代中国与政治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1.简述政府发展的基本内涵,并以此为理论基点谈谈我国政府改革的成就与发展方向。(第十章)

(1).政府发展的基本内涵

政府发展是政府系统不断完善的过程,政府发展的目标是根据社会发展的目标来确定的。

(2)中国政府改革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①.政府机构得到精简、高效; ②.政府职能得以转变;

③.政府人事选拔任命和决策逐渐公开化、民主化; ④.政府行为日益法制化;

⑤.随着行政审批改革推进,政府权力日益分散到经济与社会领域; ⑥.公民各种权利逐得到了体制认可和法律保障。(3).我国政府改革的发展发展方向 ①.公共财政与公共预算; ②.大部门体制改革。

2.村民自治是我国政治变革领域中一大亮点,对于村民自治的内容、意义与困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请谈谈你对村民自治改革是怎么认识的。(第九章)

(1).村民自治的内容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2).村民自治的意义 ①.维持农村稳定 ②.促进基层民主建设

③.启示了中国其他民主进程的开展。(3).村民自治的困难

①.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紧张

a.从体制层面看,现行农村党组织的领导体制和村民自治机制存在矛盾;

b.从法制层面看,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于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相关规定过于模糊。

②.乡镇政府对村民自治的侵犯

村民自治所依托的国家体制环境,可以称为“乡政村治”模式,即乡镇管理与村民自治二元并存。在实践中,村民自治和乡镇管理之间往往不能有机衔接。从地方政府权力角度而言,村民自治是对乡村政府权力的重新划分,是对地方政府利益的重新分割,为了保持对农村的控制力,乡镇政府会想方设法干预村民自治的运行;从地方财政角度而言,分税制的实施使乡镇政府面临财政压力,部分乡镇政府试图凭借行政权支配村委会,使之成为汲取农村经济资源的工具;就法律制度而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但没有规定“指导、支持、帮助”的内容和方法,也没有明确“协助”的范围和形式。实际中出现的乡政对村治的侵犯包括了乡镇政府擅自委派、指定或撤换村委会成员;乡镇政府包揽、干预村民自治事务;以加强管理为名,侵犯村民财产权、为挪用村民公共财产大开方便之门。

③.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

为了在选举中胜出,动用各种手段,花钱贿选拉拢村民的现象普遍存在,贿选物包括了实物和现金。“贿选通过利益交换选票进而影响选举结果,这是通过利益干涉民主政治的法则,以制造候选人之间不平等的形式侵蚀获取权力的途径。”贿选破坏了选举的公正和平等,违法了民主规则,侵犯了村民的民主权利,贿选的目的是以权谋私,它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村社会的稳定。

3.在处理中国的府际关系过程中,我国逐渐形成了中央选择性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双重改革趋势,请谈谈你对这一改革趋势的认识。(第七章)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各有利弊,绝对集权或绝对分权的制度选择都有效率和利益损失,中国府际关系创新应该抛弃全面集权或全面分权的制度设计,转变思路实行中央选择性集权体制。中央政府的选择性权力属于国家治理的整体性权力,体现着国家的主权和统一,地方政府无权分享这些权力。建构和完善中央选择性集权体制,需要在制度上明确规定哪些权力必须由中央行驶。制度和原则的根本区别在于,“制度”更强调必须执行,而“原则”只强调应该执行。只有以制度建设代替原则性要求国家治理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4.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中,对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动力与路径应当如何设定,请谈谈你的看法。(第五章)

(1).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在于 ①.从全能政府走向有限政府 ②.从人治政府走向法治政府 ③.从管制型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 ④.从预算型政府走向绩效型政府 ⑤.从封闭型政府走向透明化政府。(2).行政改革的动力主要有 ①.开明政治家的锐意改革取向

②.市场经济的内在诉求和企业家群体的力量 ③.知识分子的理论力量

④.全球竞争和国际规则的制约力量。

5.按照我国的宪法法律规定,从何种意义上讲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又从何种意义上是最高行政机关?(第五章)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明确界定了国务院在各最高国家机关中的法律地位,即在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于从属和被监督的地位;在与地方与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于国家行政系统的最高地位。

6.如何理解国家主席的政治地位。(第四章)

国家主席是国家的象征和代表,具有从高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是最高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关。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行驶各项国家元首的权力。国家主席在对外活动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享有国家的最高代表权。从国家活动的程序性、礼仪性、象征性意义看,国家主席具有最高的地位;但从国家活动的实质性意义看,国家主席本身不独立决定任何国家事务,而是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定行使职权,因此,国家主席处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从属地位。

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的公民不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也不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人员,不拥有立法、行政等实质性管理。但国家主席作为形式上、礼仪上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也就是国家权力的最高代表或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央政府的从属关系中以及政府的某些行为如缔约行为中,起着不可缺少的程序性、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作用。

7.人民代表大会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三章)

(1).代表和反映民意的主要渠道(2).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途径(3).政府权威合法的源泉(4).实现国家整合的有效组织形式(5).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制

8.中国共产党对人大的领导是通过哪些方式实现的?(第三章)(1).提出方针政策(2).向人大提出建议案(3).对人大实行工作领导(4).对人大实行组织领导。

9.政党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特色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政党政治组合是理解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核心所在,当代中国政党制度下,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第二章)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共产党应明确自身的使命加强组织目标建设(2).巩固和扩大执政党基础

(3).从严治党管好共产党自身的党员领导者和党的组织(4).兼顾政党间相互利益(5).协调政党间行为方式(6).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

(7).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与监督作用

(8).政党间关系法制化

10.按照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怎样的基本权利,要履行怎样的基本义务?(第一章)(1).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有: ①.平等权

②.政治民主和自由权 ③.宗教信仰自由权 ④.人身自由权 ⑤.受益权

⑥.特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2).公民的基本义务有: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遵纪守法和尊重社会公德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④.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⑤.依法纳税。

11.当代中国现行宪法的制定过程中遵循了怎样的基本原则?(第一章)

具体来说,中国的宪法原则可以归纳为:人民主权原则同、基本人权原则、法制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12.名词解释:国家机构的政府。(导论)作为国家机构的政府,是有阶级社会的政府,它和国家、阶级、政党是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政府是国家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政党争夺的主要对象。从政府和国家的关系来说,国家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对立的统一休。实际上,国家是阶级统治、阶级控制和阶级压迫的机器,而政府则是实施这种统治、控制和压迫的工具。

下载当代中国与世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代中国与世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事求是与当代中国

    实事求是与当代中国 一、摘要: 实事求是,这四字箴言由东汉流产至今。它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论语智慧与当代中国

    论语智慧与当代中国 作为一个国学连入门不都不算的小学生,我是没有办法驾驭这么大的一个题目的。何为这个题目之大呢?众人周知《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共产党与当代中国发展

    学号: 120101423 共产党与当代中国发展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学号:121304115 姓名:杨东宇 联系方式:*** 指导老师:胡志远2014年5月13日 摘要:党的领导是......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与答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与答案一、名词解释: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练习题与参考答案,doc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一卷 一、 单项选择题 1.构成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制定的宪法、法律,以及1953年初颁布......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反腐败斗争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反腐败斗争 13路桥一班 曾海坚201330370121 【中文摘要】我们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且是一个还处在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必然会有很多方面的......

    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1

    第一单元 第四课 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第一课时 课程标准 1-4 从历史和地域两方面,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1-5 认识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在国际比较中......

    当代中国的城市化与全球化

    当代中国的城市化与全球化 本文来源:第一园林网(http://) 在全球化的国际建筑市场,越来越多的大范围建设项目由远离项目所在环境和背景的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对城市和文脉的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