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智慧与当代中国

时间:2019-05-15 09:1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语智慧与当代中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语智慧与当代中国》。

第一篇:论语智慧与当代中国

论语智慧与当代中国

作为一个国学连入门不都不算的小学生,我是没有办法驾驭这么大的一个题目的。何为这个题目之大呢?众人周知《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是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集子。“论语”说白了就是“谈话”,根据我浅薄的理解:《论语》者,访谈纪实录。这就是所谓的说话的艺术,这里的内涵并不是单纯依靠我的见识就能说的清楚的。尤其是在我拜读了南怀瑾老先生的《论语别裁》之后,南怀瑾先生对论语的另一种阐发打动了我,我意识到论语也可以这样平易近人。他的《论语别裁》让我想到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至理名言。《论语》是死的,但对它的阐释可以是多样的,孔孟自己说的是一种,南宋理学家阐释是一种,新儒家也是一种。我也可以胡言乱语一番,所顾忌的是,我对《论语》并没有达到“其义自见”的程度,理解上不见的是很透彻,但是我之为人又是才稀志疏,好信口开河、断章取义,引起大家的反感总是不好的了。如于丹者,如此就显得太尴尬了。我所希望就是大家怀一颗宽容之心来体谅我这个不成器的小学生。

言归正传。论语智慧简述之,便是“仁”“义”“礼”。当然,这种看法是很主流的,我也很同意这种说法。《论语》作为儒家经典是十分优秀的,那为什么会有后来的打倒孔家店的说法呢?南怀瑾老先生就说,孔家店铺是很不错的,但是作为店员的理学家们把店搞砸了。是后来人把书念歪了,解释教条了,没人愿意看了呀。当然现在很多人也在解读论语,并尝试着还《论语》以原貌,可是年代久远,难说哪家得到了真经。我不谈历代大家如何说《论语》,一是没资格,二是说不清。我就单说我的,我姑妄说之,您姑妄听之:仁乃有爱心,义是真性情,礼是守规矩。孔子有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七十岁是个啥年纪,“人生七十古来稀”,七十岁才能够随心所欲,还是“不逾矩”。那孔圣人一生做什么呀——志于学,做学问呀,单单是学习的学问吗,不是呀!这学问是啥,这是学怎样做一个君子呀,这是学做人的学问呀。做到前面的“仁”“义”“礼”呀,论语的智慧说到底还是教你怎么做一个“真人”。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社会动荡,礼崩乐坏,“弑君三十二,王国五十六,诸侯奔走不可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孔子不搞军事,不问政治,偏偏做教育,这是大智慧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财富权势只不过一时之煊赫,但教育可谓功在当代,利可于千秋呀。大国崛起皆是教育之福,科技之福呀,譬如德、日。人人有德行,家有德行,而国有德行(国也可以单指一定的区域或集团),而“民德归厚矣”,然后可列于世界民族之林。像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其中的道理谁都明白,但做起来确实不简单。孔老夫子算圣人吧,但是他的学说福荫千年,也没有让新中国走上天下大同的正统,反看“三民主义”似得真传。

上节说道,论语的智慧属于做人的智慧,做教育的智慧,是一种漫长且艰难的求索。我们再来说说当代中国。在此我又不免罗嗦一下,我并不是有意将题目肢解开来,分为“论语智慧”和“当代中国”。我这样讲是因为本人的叙述逻辑一直是个大问题,将题目分开来说不容易跑题,好阐发我的观点。我会在文章最后探讨将“论语智慧”加之于“当代中国”这个短语上产生的反应。

当代中国。我们一谈到当代中国会想到什么呢?我百度了一下“当代中国______”,搜索栏中有如此字样“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当代中国经济”“当代中国社会问题”。搜索量最大的就是如上几个词语,我没有找到“当代中国教育”的字样。好吧,也许这样做显得有些武断或是主观性。当然我提出这一现象并没有太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针对性。有人讲,中国政治就是你能听,你能看,就是不能说出来,说出来就是你的错了。南怀瑾老先生也在《论语别裁》说过“我辈书生知见,游戏文章,实在无补时艰,且当解闷消愁的戏论视之可也”。听闻这席话实感难过,我不是没有想过来愤青一把痛批时政,只是

位卑言轻又加之稚嫩可笑,感到“百无一用是书生”,每每如此总有一种无力感。难道你没有一种恶心的感觉,当你看到一些学者专家为官员们摇旗呐喊,助威鼓劲。每逢重大灾难、事故,总是有科学且完美的解释以惑众听。不是一小撮,而是一大堆学者专家甘当御用文人,做那种不禽不兽的骑墙派。就属他们在社会上闹腾的最欢,媒体上最振振有词。不出声音的或是不明所以的劳苦大众,或是明哲保身的知识分子。听完我这席话,有人一定会跳出来大叫危言耸听,以偏概全,诬陷好人,这些人可以说就是我所厌恶的墙头草、五毛党。这种行为不是单单是个人立场的问题呀,你们是专家呀是,不是砖家,不是政府的喉舌,是人民的大脑呀,这样子很恐怖的。季羡林老人曾对温总理说过“假话不要说,真话不全说”。我感觉很悲哀,难道季老先生不了解真话不全说也会害人吗?不过做到“假话不要说”也是老先生的成就了,他可以做到不说假话,并可以规劝别人别说假话。当代中国就是说真话的不敢出声,说假话的做深明大义之状,说大话的盖过办实事的。就这样,社会光怪陆离,人情真真假假,事情件件骇人听闻。大家都讲这是社会风气所致呀!悲乎,何谓风气——风尚习气,社会或集体中流行的爱好或习惯,如此说来,那岂不是大家习惯将假象加诸于真理之上,喜欢听大话胜过办实事吗?这是因为什么,又有教育不到原因呀。“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你不去做却在这里讲空话怎么可能成为君子,一定要“敏行讷言”呀。“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先要把道德文章做好,树正心,才能好做其他的事情:岂不知最容易出现高智商犯罪的不是小学没毕业的民众,而是名牌大学出来的法学、金融的高材生呀;岂不知最危害群众的不是丧心病狂的匪徒,而是想当父母官的公仆们呀。《论语》中多次提到这种观点,“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虽曰未学”就算你没学习过什么东西,“吾必谓之学矣”,我也要说你是个有学问的人呀。为什么,品德值得夸赞的君子呀,这是学物理,学化学呀,你都学不到的智慧呀。

我也是一个不大敢讲真话还爱说大话的人,尽量不用假话害人已经是我的能力的顶峰了。马立诚提出了,当代中国的八大社会思潮:邓小平思想、老左派思潮、新左派思潮、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新儒家思潮、民粹主义思潮,其实还是三大类:“马克思主义”、“西方自由化”、“新儒学”。第一次谈到“论语智慧与当代中国”,我第一感觉“新儒学”比较应景,想来写一下。因为种种原因吧没敢写,一是学识不到,自然不可能将“新儒学”说的上纲上线,天女散花一般。二是新儒学好像不是与我们的“马列毛邓”不在同一战线上,言多必失。但我还是想简单说一下,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建立是新儒学的开宗明义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梁溯溟、张君励、熊十力等人开始在“新儒学”旗帜下进行的儒学研究。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新儒学的活动主要体现于思想领域;新儒学的目标是在汇通中西文化的前提下解释和发展儒学。代表作有梁溯溟的《乡村建设》、贺麟的《儒家思想的新开展》等。主要成果是熊十力继承陆王心学构筑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和冯友兰的“新理学”。总的说来,新儒学基本上是以儒学的“内圣外王”为立宗之本的,它是在儒学遭到普遍责难的时候出现的。这一阶段的新儒学在思想研究领域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是没有对社会发展,尤其政治变革产生很大的影响。我所谈的新儒学只到建国前,其主张不言自明,它算是中华民族保守主义的代表。新儒学是非功过不好评论,但是咱可以去看一看“三民主义”。本来嘛,“新儒学开宗的政治基础是当时的官方意识形态三民主义中含有儒学的内容”。

那“论语智慧”与“当代中国”有哪种关系,两者混合又有什么反应呢?说实话,我真不知道,现在的学者们我相信也不知道,我们现在只能看到“马克思智慧”与“当代中国”。按我所想,如果“论语智慧”与“当代中国”起了反应的话,我们不一定是在这种环境下来说这个命题的,更有可能是像“马原”课作业一样的纲领性的论述,变成这样会更无趣。谈到这里好像已经偏离了我的本意,不过这样也好,我再胡言两句:很喜欢李敖先生说的“马

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当然李敖先生也存在误解,不过马克思主义真理也有走歪路的时候,新儒学再迂腐也有存在的合理性。想想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累不是救命良方,马克思却是十三亿人口的福音,真的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如想谈论“论语智慧与当代中国”,待到国文也考四六级时,也来个GRE时再说不晚。一味空想,牵强实在无趣的很,又何必让自己感觉假大空呢。大谈潮流,不如搞点实践。引一下易中天老师答读者问时的话,“我们这个汉民族几千年没有信仰也没出事儿啊,是不是?原因就在我们汉民族从周代开始,就是“以伦理代宗教”。虽然没有信仰,但是有核心价值观,有道德底线。所以三千年来文明不中断,而且社会基本稳定。现在的问题是什么?不是“没有信仰”,而是“没有底线”。你说往奶粉里面放三聚氰氨是没有信仰吗?太抬举他了。古人也有做假的。我们读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就知道酒里面要掺水。但也只能放一点开水,不能放毒啊!我们现在要守住底线,要告诉大家最基本的东西不能丢,有些最基本的底线是不能不守的,有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不要唱高调,做一点实实在在的就可以了。”

结语:

写完文章,颇感言语过火。不过甚是畅快,错而为之,只求为心不违心。此文一言蔽之:多做真善美,少论假大空。办教育,搞科技,少点愚民政策,少点形式主义,不仅要国富,还有民富。“粮仓足,礼教兴;礼教兴,粮仓足。”都是一个道理。

注释:

1.《论语》译注者张燕婴出版发行 中华书局

2.《论语别裁》南怀瑾出版发行复旦大学出版社

3.《教师不是蜡烛》易中天博客

4.新儒学材料百度百科

第二篇:《论语》智慧与现代社会

《论语》智慧与现代社会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托马斯·斯坦利博士 的《百万富翁的智慧》运用社会学的方法,通过抽样调查,对733位美国百万富翁成功的30个主要因素做出了概括,其中最重要3项是:

1.真诚地对待所有人

2.有良好的教养

3.与人们和睦相

《论语》所记载的孔子的言论正是以培养人的真诚、德性、友善为宗旨。

(另外:7.具有很强的领导才能 ;8.具有很强的竞争精神或人格;10.具有推销自己的思想、产品的能力;13.愿意冒具有合理回报的经济风险;27.有运气;30.以班上的优等生或准优等生毕业)

目 录:

导 论:《论语》是重要的儒家经典

第一讲 《论语》与心理素质的培养

第二讲 《论语》与价值观念的建构

第三讲 《论语》与为人指要的确立

第四讲 《论语》与处世之方的探寻

结 语: 当今为什么要读《论语》?

论:《论语》是重要的儒家经典

1、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祖师

2、《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集

3、《论语》是历代的儒家经典

(一)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祖师

1、首创私学,以礼、乐、射、御、书、数教授生徒

学在官府,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2、编定《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经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内容涉及政治、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

3、创立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家学派

春秋战国时期,儒墨显学,后墨学中绝。东汉之后,儒释道三足鼎立,宋开始,释道渐渐衰落。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二)《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集

1、《汉书·艺文志》载:“《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形成于战国初期。

《论语》在西汉时有三种版本,即《鲁论语》、《齐论语》和《古论语》。《鲁论语》为鲁国学者所传,《齐

论语》为齐国学者所传,《古论语》其书为古文字(指战国时文字)。据传,秦始皇焚书坑儒,孔子后世曾把《古论语》及孔子的经典著作藏于夹壁中,后来这些著作包括《古论语》被发现,其壁称“鲁壁”。今本《论语》,系东汉郑玄混合各本而成,共二十篇。

2、《论语》二十篇:《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各篇名即是该篇第一句话的前两个字。、、、、、、、、、、、、、、、、、、、(三)《论语》是历代儒家的经典

1、西汉,《论语》与“五经”并列为太学教科书

孔子编定《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经,其中《乐》经流失。

2、东汉,《论语》和《孝经》与“五经”合称“七经”

《孝经》为孔子弟子曾子所作,可能为其弟子所作。

3、唐代,《论语》列为“十二经”之一

唐文宗开成间石刻十二经,置于太学:《易》、《诗》、《书》、“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汉代儒家在校释儒家经典的过程中缀辑前人的训释成果,递相增益而成,用以解说儒家经义)。

4、宋代之后,《论语》列为“十三经”之一

在十二经中又加入《孟子》。

5、朱熹编“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为《礼记》中的两篇。这就成了所谓的“四书”、“五经” 《论语》受到历代学者重视,注释本很多。同时在社会各层流传很广。

“半部《论语》治天下”是北宋政治家赵普留下的故事。

赵普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宰相。他出身小吏,从小没有读过什么书,比起一些文臣,学问差多了,也与大宋王朝宰相的职务不太相称。于是,他每天下朝后,闭门谢客,用心读书。这以后人们发现他的学问越来越大,处理政务更加得心应手。人们都佩服赵普的学问,想象赵普家里一定藏书十分丰富。有人前往探听,却发现他书房里空空如也,家里人透露说,其实他读来读去只一部《论语》,还没有读完。因此京城里流传开一句话:赵普靠半部《论语》治天卜。

第一讲《论语》与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心胸豁达 追求快乐

(二)志向高远 专心致志

(三)有胆有识 有忧有虑

(一)心胸豁达 追求快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un4),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孔子说:“学习到的东西,又能经常复习(练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非常快乐的事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这不也就是君子吗?”

2、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

3、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二)志向高远 专心致志

1、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3、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

4、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孔子说:“一个读书人立志于求道,却又以自己的吃饭穿衣不如人而感到羞耻,这种人是不值得和他谈论学问的。”

5、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孔子说:“早上得知了道,就是晚上死了也可以。”

(三)有胆有识 有忧有虑

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

3、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4、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论语·为政》

孔子说;“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其余没问题的地方,谨慎地说,这样就很少会犯错;多看,有可能不对的地方,加以保留,其余没问题的地方,谨慎地做,这样就很少会后悔。

5、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论语·季氏》

第二讲

《论语》与价值观念的建构

(一)仁者爱人

(二)义以为上

(三)崇尚道德

(一)仁者爱人

1、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孔子说:“君于离开了仁,怎么能成就他的君子的名声呢?君子就是在吃饭的时候也不能违背仁,在最匆忙的时候也是这样,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是这样。

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

3、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论语·颜渊》

4、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5、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二)义以为上

1、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

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孔子说:“君子懂得义,小人只知道利。”

3、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

孔子说:“富与贵,这是每个人都盼望的,如果不用合乎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接受的。贫与贱,这是每个人都所厌恶的,如果不用合乎道的方法,君子也是不愿意轻易摆脱的。

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5、子路问成人。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论语·宪问》

(三)崇尚道德

1、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论语·子张》

2、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论语·颜渊》

3、子谓子夏曰:“女(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

4、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5、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第三讲

《论语》与为人指要的确立

(一)吾日三省吾身

(二)博学而笃志

(三)约之以礼

(一)吾日三省吾身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我:为别人办事,有没有竭尽全力啊?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做到真诚守信啊?老师教我的东西,认真复习了吗?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孔子说:“看见贤人便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是要反省自己,是否有同样的问题。

3、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4、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5、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论语·宪问》

(二)博学而笃志

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思考,那就陷于迷惑,只是泛泛空想而不读书,那将是危险的。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三)约之以礼

1、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

2、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

3、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

4、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5、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

有子说:“礼的作用,在于以和为贵。古圣王治国之道就在于以和为美,大事小事都遵循这一原则。但如果遇到行不通的事,只是为了和谐而求和谐,而不以礼来节制,也是行不通的。”

第四讲

《论语》与处世之方的探寻

(一)恭敬、宽厚与诚信待人

(一)是非分明与见义勇为

(一)敏于事而慎于言

(一)恭敬、宽厚与诚信待人

1、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

2、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论语·公冶长》

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四种行为符合君子之道:他自己的态度谦恭而庄重,他对待君主尊敬而认真,他教养百姓给他们恩惠,他役使百姓合乎情理。

3、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4、子曰:“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5、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i2),小车无軏(yue4),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那怎么可以呢?这就好像牛车没有套牛的横木,马车没有套马的横木,那怎么能行走呢?”

(二)是非分明与见义勇为

1、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孔子说:“只有仁人,能喜欢好人,厌恶坏人。

2、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 “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

直者。” ——《论语·阳货》

3、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

4、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5、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三)敏于事而慎于言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孔予说:“君子不追求吃得饱(吃得好),居住不求安逸舒服,做事情很勤快,说话很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端正自己,这就叫做好学。

2、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迟钝,做事敏捷而灵巧。

3、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4、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论语·卫灵公》

5、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论语·子路》

结 语:

当今为什么要读《论语》?

● 发掘文化资源

● 探寻处事方法

● 感悟人生价值

(一)发掘文化资源

● 领略中华文化的来龙去脉

● 触及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

● 展望中国社会的文化走向

(二)探寻处事方法

● 从传统中总结经验教训

● 从传统中借鉴处事谋略

● 从传统中启发新的视角

(三)感悟人生价值

● 把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结合起来

● 把当今价值与传统价值结合起来

● 把个人价值与民族价值结合起来

第三篇:《论语》管理智慧

《论语》管理智慧

《论语》是孔子儒家学说代表作之一,是由孔子的学生在他去世后撰写的。其对中国乃至东亚及世界都是影响很大的著述之一。北宋开国宰相赵普曾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日本松下幸之助说:我是靠一部《论语》起家的。其智慧的影响可见一斑。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著名的管理学家。其学说正成为中外研究的热门文化,其学说正走向世界,为中外名家所推崇。在美国尊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在德国把孔子与康德共同尊为教育学的奠基人。孔子的儒家智慧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运用到治国治企的具体实战中去。

从《论语》的管理智慧来说,“仁”是其核心,在《论语》中,“仁”先后出现一百零九次,“仁”是准则。“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者先难而获,可谓仁矣”。强调的是管理者对自身修养的要求,途径就是要“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管理首先是管理者的自我管理,然后才是对企业的管理,“德不孤,必有邻。”,“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这是企业成功之道。

以德化人,德礼并用是孔子管理智慧的手段。“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管理首先要施之以德,德礼并用,使其行为符合道德规范要求,养成习惯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和”是孔子管理智慧追求的目标。“礼之用,和为贵。”追求的是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四篇:当代中国与世界

国内大局与国际大局科学统筹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之所以在世界舞台令人瞩目,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得益于30年改革开放的“累积效应”,也得益于对国内大局与国际大局的科学统筹。回望10年前,很多人还清晰地铭记:我们有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欣喜,也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忐忑;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憧憬,也有直面风险挑战的忧患。面对入世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能否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弄潮儿?面对改善民生、促进公平的新期待,怎样让发展的硕果惠及全体人民?面对环境资源人口的压力,中国选择怎样的发展路径?“地球村”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国际格局中的中国因素日益彰显,中国问题上的世界视野不可或缺。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和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让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深入分析时代特征、认真总结治国经验、准确认识发展方位的基础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屋建瓴地提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丰富了“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为中国指明了科学发展的正确道路。10年来,从内政到外交,从微观治理到顶层设计,都在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中谋篇布局。树立世界眼光,增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让我们以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迎头赶上的雄心壮志,抓住了战略机遇期,不断创造“中国奇迹”。面对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化危为机,倒逼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光明之路。回应发展现代民主政治的时代诉求,中国依法治国,致力于打造阳光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面对世界高科技革命浪潮,中国后来居上,神舟翱翔太空,蛟龙深潜海底,圆了千年飞天梦想。直面环境资源的约束和压力,中国力倡科学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建设生态文明。面对国际思潮的碰撞和激荡,中国构建文化强国,推动体制改革,展现文化大国的魅力风采。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使当代中国从世界发展大势中赢得更多机遇、获得更广空间、取得更大优势。这是十年探索来之不易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们走向未来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治国理政的“全球视野”,让我们有了世界眼光,廓清了世界格局和天下大势,避免了坐井观天、夜郎自大。谋篇布局的“全球定位”,让我们有了战略思维,立足中国实际又顺应国际潮流,汲取世界经验又保持中国风骨。内政外交的“全球博弈”,让我们拓展了竞合思维,尊重国际规则又坚持中国立场,推动全球治理更加公平合理。统筹国内大局与国际大局的战略,是对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精辟总结,展现出一个新兴大国立足全球谋发展的远见卓识。从新的历史起点再次出发,立足国内、放眼世界的中国,一定能化风险于无形、握机遇于掌心,在全球化时代续写新的辉煌,实现民族复兴的光荣和梦想。

第五篇:实事求是与当代中国

实事求是与当代中国

一、摘要:

实事求是,这四字箴言由东汉流产至今。它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即使箴言,遵循它便会促进事物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反之,便是开启潘多拉魔盒的钥匙,于是,灾难一发不可收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几千年的人类文明验证了这一真理的正确性。遵循它的例子很多,比如中国的改革开放顺应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是建立在中国目前的基本国情之上。当然,也有不少无知的人们试图从反面验证它,后果可想而知。比如,第一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的大跃进运动。

二、关键词

实事求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大跃进 和谐社会 改革开放

实事求是与当代中国

实事求是,这四字箴言由东汉流产至今。即使箴言,遵循它便会促进事物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反之,便是开启潘多拉魔盒的钥匙,于是,灾难将一发不可收拾。实事求是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后来中国共产党发展并完善了这一理论。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一)、实事求是与中国共产党

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之一。从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一词便与中国共产党的兴衰荣辱连在了一起。这条思想路线的确立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违背它即造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一系列的严重失误。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终止了党的致命错误。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中国共产党党章》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二)、实事求是的正确应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实事求是的最好应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在对中国各阶段国情的完全了解、分析和判断之上。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很多内容,这里我们只挑选其中一二以作说明。

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变为一个任人宰割、残破不堪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中国的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先后反抗,试图通过改革或革命的方式改变中国的命运,重建新中国。但是由于阶级局限性以及中国资本主义的畸形发展,都以失败告终。这些阶级总是希望保证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而忽略中国的国情,以至于无法制定出最有效的战术计划和战略规划。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的命运才开始发生扭转。在领导了一系列的斗争之后,1926年前后,我党逐渐形成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遵循事实求是的原则,从孙中山革命失败的教训中,毛泽东总结出“枪杆子里出政权”、“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从大大小小的战斗中,产生建设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从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中,产生建立统一战线的理论„„历史验证了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正确性,也验证了实事求是理论的重要性。

20实际60、70年代的中国处在一个有致命危险的时期。国内方面:“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都遭受到重创:政治混乱,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处在崩溃的边缘,人民生活在小心翼翼之中。国际方面: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于是,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无论是在科技、经济、文化还是军事国防方面。在新时期新挑战之下,我党准确把握国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创造性的提出“将经济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施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自此,我们踏上了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历程。改革开放三十几年,中国经济飞跃至世界第二,我们举办奥运、世博,更为世界和平与稳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这些成就不也肯定了实事求是、改革开放的正确性。

实事求是理论是真理,放在中国行得通,在世界范围内亦是箴言。两百多年前的美国本是英国的殖民地。18世纪,美国崛起,顺应历史与时代的要求,充分利用第一、二次科技革命的优秀成果,最终称霸一方。直到两百年后的今天,美国仍然是世界老大,不论人们如何讥讽嘲弄它的强权,毋庸置疑的——是美国神话!而通往神话之路便是认清事实,承认事实,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开启潘多拉的魔盒 有人说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英勇的表现,在酒精的刺激便认为自己神勇无敌、战无不胜,但在我看来不过的有勇无谋的莽夫罢了!而偏偏有时候这种莽夫行为被人所效仿。

20世纪50、60年代,我国经济落后,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刚刚战胜美帝国主义的中国人民被胜利冲晕了头,坚信人定胜天,只要敢想就能实现。于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这种荒唐之极的总路线的指导下,全国人民陷入疯狂的经济建设中。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全面泛滥。甚至还有人大言不惭的高呼“超英赶美”。其结果可想而知,不到20年,至少有2000万人死于饥饿。具体有没有出现饿殍遍地、易子而食不得而知了。

这样不照实事求是规律办事的例子曾经有很多,今天亦有不少。2010年,中国传媒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就是“强拆”,广大网民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强拆,拆的是房子,散的是民心!”。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于是,中国人民再一次头脑发热,一味追求经济增长最大化。同时很多政府为了追求财政收入的提高,不惜强制征收人民土地然后低价卖给开发商,“卖地财政”虽然使财政收入提高,表面上看是政府领导人政绩的体现,但是长此以往将彻底失去民心。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这样浅显的道理为什么就是有人看不清呢?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尽管中国人民每天生活在战火中、吃不饱穿不暖,但是他们心中有信仰——中国共产党!中国的老百姓必是众志成城、一呼百应。那么现在呢,难道仅仅是因为政府一心一意想改善人民居住水平,想让所有人都住进宽敞明亮的高楼大厦,那些拆迁户就不惜采取自残、自焚的方式反抗政府吗?他们不过是中国最普通的老百姓,他们不是恐怖分子,他们为什么要采取以死明志这种最激烈的方式来抗议政府的“一片好心”?!为什么人民如此不买账?如此“感恩戴德”?如今,中国的“拆”文化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产业文化!政府拆、城管拆、警察拆、黑社会拆、开发商拆„„你方唱罢我登场,今天你有“活埋拆”,明天我就发明“抛弃拆”,咱不说别的,光这一字“拆”功就解决多少人的就业问题呀!也算是促进中国就业了!

同样再举一个国外不遵循实事求是的例子。话说中日因为钓鱼岛,近年来发生很多摩擦,近期摩擦还再一次升级。倘若日本实事求是,承认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那么争端不就解决了。台湾问题也是如此。当然这不过是笔者一句梦话,政治问题不会这么简单。

就在几天前,朝鲜向韩国发射了几枚导弹,致使韩国方面两人死亡。原因仅仅是韩国进入争议海域。其实要我说,朝鲜和韩国本是一个国家,深刻皮肤、血脉、骨头、甚至灵魂里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难道因为才几十年的分离就消失不见„„我非常不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是什么样的理由让两国领导人理直气壮地将人民的利益与意愿抛到一边而发动暴力——这种劳民伤财的方式?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论最后谁胜利,受害的也还是爱国忠国的老百姓而已!

忽略实事求是的客观规律,就如同开启了潘多拉的魔盒,灾难蔓延,民不聊生,严重时甚至会开启新的地狱之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不就是很好的例子?是危言耸听吗?我无比真诚的希望这仅仅是危言耸听!

(四)、关于实事求是的畅想

实事求是是做好一件事情最基本是前提。建设和谐社会自然也不例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目标就是建立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一个很美好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不论这条路有多长亦或多难走,我都衷心希望我们的政府在党的领导下,实事求是、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走,步步为营才是前进的基础。跑步前进固然很好,但是违背客观规律,就算踉踉跄跄达到终点,那所谓的终点也不过是安慰自己的幻觉而已,如同海市蜃楼或空中楼阁,飘渺而遥不可及。

对于实事求是,我有自己的认识。实事求是就是认清事物认清自己,做能力范围内的事;认清目标,踏实稳健的走好每一步;认清白天还是黑夜,白天就不要做梦,梦再美好,也终究会醒,只是浪费时间而已。黑夜就糊涂一点,想得太清楚就会高估困难低估自己的能力,最后一事无成徒留叹息。

最后还是献上自己最真诚的祝福,祝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少走弯路,祝和谐社会早日建成。特别的祝福是愿“视力不好”的政府官员早日矫正视力,毕竟,天地之间有杆秤,这秤砣就是老百姓!

下载论语智慧与当代中国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语智慧与当代中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代中国与政治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1. 简述政府发展的基本内涵,并以此为理论基点谈谈我国政府改革的成就与发展方向。(第十章) (1).政府发展的基本内涵 政府发展是政府系统不断完善的过程,政府发......

    共产党与当代中国发展

    学号: 120101423 共产党与当代中国发展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学号:121304115 姓名:杨东宇 联系方式:*** 指导老师:胡志远2014年5月13日 摘要:党的领导是......

    2018年最新《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期末试卷

    2018年最新《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期末考试答案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 期末考试(20) 一、 单选题(题数:70,共 70.0 分) 1 子曰:礼之勇,。(1.0分) 1.0 分 A、 仁为贵 B、......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答案(共五篇)

    经典与人生(上):古今教育生态概论已完成 1 关于今天的教育生态现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官学独大  B、私学式微  C、家学没落  D、网教盛行 我的答案:D 2 古代文化传承的途......

    尔雅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 考试答案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考试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70,共 70.0 分) 1古代文化传承的途径不包括。(1.0分)1.0 分 A、 官学 B、 私学 C、 家学 D、 国学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

    《论语》与做人

    《论语》与做人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纵观《论语》,其对人品德的要求可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努......

    成语与《论语》

    成语与《论语》 学习语文,成语和熟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在高考中也是必考内容。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语”(《现代汉语词典......

    《老子》与《论语》

    读《老子》与《论语》 ——与先贤探讨人生存在的意义 生命科学学院 陈峻松 1600012172 《老子》与《论语》分别是中国两大传统学派道家与儒家的经典,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