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说课《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说课稿
一、关于教材内容和教材结构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全国成人中专政治理论课通用教材《邓小平理论与实践概论》的第一章第一节。编者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形成和发展的阶段两个方面阐明了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历史地位;强调了理论产生的时代历史背景和实践、思想、群众基础等。了解邓论产生的过程及历史地位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经济、政治、文化、党建理论等的认知前提。
本节是邓论实践概论的开篇。针对对中专学生的培养目标和中专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本课程在教育教学过程的地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2、3、4、了解邓小平理论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并最形成能列举现实生活的实例,说明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情感价值目标:团队、实践、创新的重要性
邓小平理论的本质内涵;关键是把握邓小平理论不是个人的教学难点:理论联系实际,说明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二、关于教法和学法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帮助学生同学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由于邓小平理论是门枯燥的学科,感性的认为就是“上政治课”,中专的学生一般都只重视学习技能,对文化课特别是政治课都没有兴趣,甚至反感。因此,传统的讲授方法肯定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纯理论的东西在了解上也有困难,要想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多多创新。为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对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的讲解,要遵从“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思路,列举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历史人物“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说明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思想基础,形成对三者是一脉相承的体系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形成一个认识:创新必须以实际相结合;集体智慧的重要性等
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以“对比讲授”的方法,列举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经济、政和文化状况(主要是图片的形式——学生感性认识);让学生认识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并达到学生情感的共鸣:“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结合时政:汶川地震、奥运会等)一个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邓小平理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本教材的教学重点:根据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历史背景和实践思想基础,理解
通过歌曲《春天的故事》的歌颂改革开放的历史伟绩,引出邓小平其人,其历史功绩;激发学生对邓小平理论的探究欲——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历史地位等
以感知为主,让学生列举身边的巨变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产生巨变的原因——理论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最终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教学时数安排是1课时
三、主要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先抑后扬的教学模式,即“学习邓小平理论的不利因素——感知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首先了解学情
同学们对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学习态度、原因——教学目标对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必要性(矛盾)——引入学习邓小平理论是中专学生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怎样才能找到学习和考试的平衡呢?请跟老师一起进入课题
(二)主要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设问:这首歌曲歌颂了谁?从而引入
2、讲授新课:以邓小平理论产生根源的历史人物引导学生把握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感知改革开放前后的现实图片,说明变化的根源——先进理论的指导作用——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贯穿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教育——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参与:说说自己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体会邓论指导下中国的变化,进一步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3、课堂小结: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你们觉得幸福吗?我们幸福的根源是什么?——那你们要不要学习邓小平理论——产生共鸣!
四、教学效果评价
第一节课的主要目的让学生了解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地位,更重要的是让在思想上认同学习邓论的重要性。通过学生的参与(列举的案例论证等)、丰富教学内容,容教育于教学中,降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难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会被激发!
柳市春华
2008-9-2
第二篇: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当代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意义。
3.试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思想观点。
4.怎样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5.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6、试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7、试述新时期坚持“与时俱进”的必要性及其弘扬与时俱进精神的重大意义。
8、为什么说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9、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内涵。为什么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
11、试述十三年的基本经验的内容。
12、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13、什么是科教兴国战略?
14.试述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
15.试述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要性。
16、为什么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17、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是什么?
18.试论述中国特色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根本属性。
19.试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20.论述江泽民关于解决海峡两岸关系,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八项主张。
2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运用“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台湾问题的认识。
22、结合实际试述你对经济因素已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的理解。
23、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实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的认识。
24.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内涵、实质、根本任务和基本要求。
25、怎样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三篇: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邓小平理论有一个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在拨乱反正和改革起步中,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79年,针对拨乱反正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思潮,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
第二阶段,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在全面改革初步推进的过程中,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这以后,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体制到各方面体制全面展开,改革的方针、政策和理论观点也不断丰富。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第三阶段,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四大,在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中,以1992年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谈话和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精辟地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深刻地回答了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重大认识问题,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本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等重大理论问题做出了新的概括和深入阐发,把邓小平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党的十四大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科学概括,构成了邓小平理论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第四个阶段,党的十四大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多方面推进邓小平理论的发展。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科学体系和时代精神做了全面阐述,并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随后又载入我国宪法。
(1)第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产生
(2)1982年,十二大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1987年,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4)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5)1997年,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启示
从总结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观条件中,我们不难看到,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其个人的勤学和对社会的各种现象的总结以及他的睿智,果断的一面是分不开的。从经典结论中发展新认识的睿智。对已有的正确结论或认识,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拓展、延伸和概括出新的认识,把过去的思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或深化、或升华到一个新境界。根据形势的发展拓展已有的结论。因而,我们做事情的时候,更多的是需要冷静的思索和果断的行动,在借鉴别的经验和资料的同时要注意以自己的分析为重。看问题时要把思考的角度放的远些,站的更高一些。这样方能将问题的主流看清楚。
再次,我们要具备有创新的精神,从否定错误中开辟新道路的勇气。某种意义上讲,创新就是对旧有的错误的东西进行否定,没有对被实践证明是错误事物的抛弃,就谈不上创新。同时,否定旧事物和错误的东西,还要有善于创造新事物的智慧和魄力。从总结实践中作出对新事物新判断的敏感。对革命和建设中日益涌现、层出不穷的大量新事物,保持求知的欲望和敏锐的感悟,是激发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因素。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前行,需要我们后代人的不断努力与创造,我们只有具备了创新的精神才能更好的扮演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这个光荣的角色。
第四篇: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班级:日语082姓名:高越学号:2008083007指导老师:吴艳玲
内容梗概:
在本节知识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三个问题:
1.邓小平理论的定义
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3.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正文:
一:邓小平理论的定义: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据有关资料的解释,邓小平理论也有另外一种含义,就是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并且是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成。他们的说法不同,但是意思基本上是一样的。后边会给大家讲解邓小平理论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到底是什么关系。)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总结起来共有四点)
1.历史前提: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
可以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来看。
国内:中国的经验教训来看,1957年后由于对国际和国内形势做出了过分的反映,政治上搞阶级斗争扩大化,经济上急于求成,急于过度导致1966年-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运动。而文化大革命运动,又彻底地暴露了中国社会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弊端。
国际:苏联模式中,经济上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单一的共有经济,政治上又政部分,政企部分。其实苏联和东欧的解体直接原因是政治上的动荡,而根本原因在于延误改革,严重脱离人民,丧失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
2.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生了重大的变动。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而时代主题的转变又成为了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之一。
3.现实依据: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
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反思,必然进一步深入到对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反思,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从苏联学来的。邓小平理论最大的成果就是改革开放。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4.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它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的,还有就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么样建设社会主义?从这一点上来看它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所以说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应该是一脉相承的。
三: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邓小平理论从形成到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
程,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体现大会上的各种报告和讲话中的,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提出理论命题的阶段(1978年-1982年)
1978年,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
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由此开创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2.构建理论轮廓的阶段(1982年-1987年)
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叙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些观点就构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
3.形成理论体系的阶段(1987年-1992年)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做了系统概括,指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和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4.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1992年-1997年)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上正式提出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郑重的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四:注意知识的纵向联系:
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在 一切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思想并写入了党章,2004年又写入了宪法。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课社会实践调研参考题目(精选)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课社会实践调研参考题目
(仅供参考,学生可结合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等最新精神,联系实际尽可能使题目具体化,也可根据调查自拟题目)1.某地民众对于党和政府民生建设方面的感观与期待调查 2.某地民众对于党和政府社会建设方面的感观与期待调查 3.某地建设美丽中国,发展生态文明的现状与成就调研 4.某地民众对政府清廉务实和转变作风方面的期待和看法 5.某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状况调查 6.某地城乡居民公共文化生活与设施配套状况调查。7.某地民众幸福观、幸福感情况调查 8.某地民众对“中国梦”的理解和看法调查
9.某地居民对二胎新政策(“单独”)或计划生育问题的看法调查。10.某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发展观状况调研 11.某地民众对政府简政放权的感观和期待调查
12.某地民众对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加强对权力监督制约的认识和期待调研 13.某地民众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认识和期待调研 14.某基层政府对“草根”创业环境的营造调查
15.调查研究某地区国家现阶段惠农政策的落实状况 16.某地农村耕地的利用、流转、保护等情况调查。
17.某地贫困村、移民村、亿元村或新农村典型情况调查与分析。18.某地发展绿色经济、特色农业状况调研。
19.某地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调查。20.某地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建设与发展调查。21.某地农业科技推广、文化服务等建设调查
22.开展“科技下乡”“文化下乡”、“法律下乡”等活动纪实 23.惠农贷款、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情况——以某地为例 24.某地方农业保险制度发展现状与优化方案研究
25.农民收入状况、收入结构、增收途径等调查与分析——以某地为例
26.某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
27.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状与困境——以某地为例 28.新时期农村干部群众的文化需求及对策研究——以某地为例 29.某地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发展现状调研 30.十堰市“蚁族”生存现状调查
31.十堰市居民对“五城联创”的参与度调查
32.十堰市南水北调(中线)内安置移民致富路径规律调研 33.十堰市南水北调(中线)内安置移民思想变迁调研 34.十堰地区人们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认识与态度调研 35.十堰市“拆二代”生活调查 36.对十堰农村医疗改革的调研
37.对“路怒症”的成因及其解决方案的调查 38.某地农地征用中侵犯农民利益情况调查研究 39.某地农民工返乡意愿及其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的调查 40.某地城市居民对农民工态度的调查 41.某地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调研 42.某地假日经济发展调研
43.某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的措施与实效调查 44.某地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状况调研 45.某地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实际发展状况调查 46.某地城乡养老问题与养老事业发展现状调查 47.某地小微企业的生存现状、发展瓶颈问题 48.某地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49.某地网络问政、电视问政与社情民意传达状况 50.调查研究所在地市和谐社区的建设现状 51.当前某城市社区功能完善调查研究 52.某地区文化市场发展状况调研
53.某地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等文化事业单位发展状况调研。
54.某地城市公园、森林公园、湿地、保护区的保护与发展状况调研 55.某地烈士陵园、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建设与利用状况调查 56.某地区城镇居民生活变化趋势分析
57.高校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现状与改进——以某地区为例 58.大学生网络购物及其维权意识调查——以某地区高校为例
59.大学生人文素养、美育和劳动教育状况调查研究——以某地区高校为例60.当代大学生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状况——以某地区高校为例 61.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看法与建议——以某地区高校为例 62.某地区高校学生自主创业问题调研 63.某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调研 64.某地大学生“考碗热”(考公务员)现象 65.大学生村官的发展与成长——以某地区为例
66.高校大学生服务社区的调查与分析——以某地区高校为例 67.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纪实 68.汽院毕业生对母校感情程度的调查
69.十堰地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满意度的调查
70.某地汽车企业生产与发展状况调研 71.某地汽车消费状况调查研究 72.某地汽车后产业发展状况
73.在某汽车专业厂、4S店等劳动实习的心得体会
74.某地汽车销售、租赁、二手车、汽车配件发展状况的实地调研 75.某地环保汽车销售及配套设施建设状况调研 76.某地绿色出行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的调研
77.某地公众对建设法治中国、“法治湖北”的看法调查 78.某地城乡各阶层认识、遵守、维护和运用宪法法律状况研究。79.某地区城市综合执法、城管执法状况调查
80.某地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制度发展状况调研
81.某地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法制配套工作发展状况调研
82.开展法制宣传(环境保护宣传、党的新农村政策宣传等)活动纪实 83.十堰市稀有姓氏调查
84.十堰市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研究
以下为黄永昌老师新近增添题目
85.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主题调研活动(如走访抗战遗址、纪念地、烈士陵园,拜访抗战老兵和英雄后代,聆听抗战记忆)86.公众抗战精神和革命文化现状调研 87.十堰市“三线建设”文化遗存调研 88.“家风、家规、家训”主题调研 89.全民阅读主题调研
90.知识产权文化进社区主题文化宣传和调研活动
2015/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