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论

时间:2019-05-12 17:5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论》。

第一篇: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论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论

(参见教材第二、五、七章)

第一节:教学设计(参见教材第二章)

一、相关概念

1.课程设计与大纲制定

这两个概念都属于语言教学法理论中教学设计层次上的概念,是第二语言教学实施的前期基础工程。一般来说,“课程设计”和“大纲制定”都要对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方法和过程进行描述和规定,涉及的内容和范围既有交叉部分又各有侧重。课程设计:是对与语言教学相关的内外部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对教学的实施进行全面设计,它涉及教学的计划、实施、评估、管理以及与教学相关的行政管理等多方面内容,主要是对语言学习的性质、目的、过程、评估、教师和学生的作用等问题作出一般的规定和描述。

简单地说,“课程设计”就是对语言教学的整个过程制定计划方案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干预。课程设计就是教学设计。

大纲制定:指对语言教学大纲的一种设计,主要任务集中在语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分级上。重点把握教学内容,对其进行归纳和细化处理。

教学计划:属于教学管理层次上的概念,是教育机构为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而制定的重要文件之一。偏重于行政管理。

2.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应该属于教学设计。(饶:其实就是一回事)

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就是根据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一般规律,结合汉语和汉语教学的特点,确定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法原则;根据教学对象的学习目的确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并据此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途径,使整个教学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成为一个统一的、协调一致的科学的整体。”(吕必松《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见《对外汉语教学探索》)

总体设计要考虑:“我们的教学对象有什么特点?对各类不同的教学对象在教学要求上应如何区别对待?各类教学在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应分别达到什么样的要求?要达到规定的要求,应该教给学生多少和哪些语言内容和文化知识?要达到规定的要求和教完规定的内容,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教学途径?也就是说,应该开设那几门课程或哪几种课型?每一门课程或每一种课型的教学任务是什么?要完成规定的任务必须采用什么样的训练方法?各门课程或各种课型之间应当建立什么样的关系?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实行分工合作?等等。”(同上)

二、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的方法和程序

1、分析教学对象

分析教学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汉语水平、汉语与母语的关系、学习目的、学习期限等。

2、确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必须与学生的学习目的相适应。学生的学习目的大致有三类: 职业目的——打算成为翻译、汉语教师、研究工作者。专业工具目的——打算借助汉语学习和研究其他专业。

临时目的——旅游、短期旅居、在一定范围内用汉语社交、利用汉语提高文化素养、好奇心等。要根据不同的学习目的,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

3、确定教学要求——指实践汉语的要求

对听、说、读、写、译这几项语言技能的要求。

4、确定教学内容

指语言内容(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文字)和文化知识。

5、选择教学途径

① 划分专业类型。至少可分为文科类、理工类、农医类。当然还有短训类、进修类等。② 划分教学阶段。根据HSK的成绩等级作为分班的依据,可分为: 预备班或汉语业 进修班或短期班 理工、西医 文史、中医

基础汉语(一、二)

1级 一年级上

初级班(一、二)

2级 一年级下

中级班

(一)3级 二年级

中级班

(二)4级 入学标准

高级班

(一)5级

高级班

(二)6级 三年级上

入学标准

7级

8级 三年级下

(见《汉语水平考试研究》P.107)

分教学阶段,主要是依据汉语交际能力的水平。③ 课程设置

语言实践课(综合课、听力、说话(口语)、阅读、写作、翻译;报刊阅读、商业会话、历史阅读等)

语言理论课 文化知识课

6、决定教学法原则

以上这些都应服从培养汉语交际能力、实践汉语能力这个总要求。

总体设计主要规定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合成及测试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原则。目的是使整个教学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保持一致。总体设计的教学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处理好言语要素、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教学法在处理语言要素、言语技能、言语交际能力三者关系时,侧重点不一样。结构语言学的“听说法”,它是以语法结构作为大纲来编排教学顺序,以语言要素为中心来组织语言材料。

三、总体设计的任务和作用

(1)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

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是最佳教学方案的选择。

①第二语言教学的过程受到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的制约,同时它也受到教学过程中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各种矛盾,因此,第二语言教学的过程也是不断分析解决各种矛盾的过程。

②第二语言教学又具有它的普遍性,即所有第二语言教学共同的特点,同时各种不同语言的教学(例如英语和汉语)、同一种语言在不同条件下的教学(例如目的语环境和非目的语环境、群体教学和个别授课等)又有其特殊性。处理这些共性和特殊性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原则、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来进行,但是其效果是不同的。即使是运用同一种教学原则、途径和方法进行教学,对 A 种语言效果可能好,对B 种语言效果可能就差。或者同时教 A 种语言,在某种条件下效果好,而在另一种条件下效果就差。可见语言教学的原则、途径和方法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③要取得语言教学的最佳效果,就要遵循第二语言教学的客观规律,根据各种特定的条件,充分研究其共性和特殊性,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应解决各种普遍性矛盾和特殊性矛盾的最佳教学方案。选择最佳教学方案就是进行总体设计。通过总体设计把教和学统一起来,把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统一起来,把教学需要和各种客观条件统一起来,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2)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衔接的统一的整体

第二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即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四大环节是各自相对独立的环节,又是互相衔接的统一体。无论哪一个环节都要针对一定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都要选择适合于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因此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四者保持一致和统一,就能使各个教学环节有机地衔接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而 总体设计则能从根本上实现上述四者之间的一致和统一。

(3)使全体教学人员能根据不同的分工进行协调行动

语言教学活动一般而言是一种群体的协调活动。一项教学工作,往往由多个教师共同承担,这就有分工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来考察。就纵向而言,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工作一般由多个教师分别承担;就横向而言,每项具体的工作例如教材编写,也往往由数个教师合作。这样就有纵向的衔接、连贯和横向的协调、平衡关系。全体教学人员既要分工,也要协调。总体设计在确定教学对象、目标、内容和原则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使全体教学人员明确教学的全过程以及自己在全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分工,明确自己承担的任务,从而能自觉地担当起自己的教学工作并协调好与其他教学人员的任务和关系。

在总体设计的一些相关栏目中,把:教材41-65页的相关内容放进去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材评估和选用

一、历史回顾与展望(刘345)

二、教材编写原则(刘351)

三、教材编写经验(刘362)

四、速成汉语教材编写原则(同上)

杨教授讲演的第一个部份是关于教材编写.杨教授首先提出了编写教材必须有总体设计,并且说明

如何进行设计,然后才能按照总体设计来编写.甚么是总体设计

第二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是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在全面分析第二语言教学的

各种主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对教学对象,教学目

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原则以及教师的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以便指导教材 编写(包括教材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衔接的,统一的整体,使

全体教学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在教学上进行协调的行动,提高第二语言教学的效率和成功率.如何进行设计

(1)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自然特征,学习目的,学习起点,学习时限.(2)确定教学目标——包括:使用目的语的范围,目的语水平等级.(3)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指标——例如词汇,哪些领域内的,词的数量.(4)确定教学原则——怎么样处理语言要素,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的关系?怎么样进行技能训练?怎么样处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5)规定教学途径——划分教学阶段,进行课程设计.(6)明确教师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杨教授还强调要用最新的教学理念和研究成果指导教材编写,强化词语教学, 淡化句法教学,要让练习成为教材的主体.杨教授还介绍了北语正在编写的对外汉语短期速成系列.其教材体例为 : 每课包括听力训练,会话训练和读写训练三个部份.听力训练打头,首先给学生输入大量语言信息,在此基础上练习会话,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接下来练习读写,提高阅读和笔头表达的能力.每课体例为 :

第一部分:听力训练:(1)复习(2)理解练习(3)记忆练习

第二部分:会话训练:(1)复习(2)4-6段未完成式会话

第三部分:读写训练:(1)复习(2)读写(3)总结归纳语法

第四部分:课后练习:(1)评估当天的学习(2)复习生词,会话,短文等

十一月十七日,新雅中国语文研习所很荣幸邀请到杨惠元教授为本所主持讲座,讲题为「对外汉语短期速成课程的教材编写及课堂教学」.杨教授在北京语言大学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他提出的论点及意见,对本所老师在教材编写及课堂教学方面有莫大的裨益.以下为杨教授讲演摘要.杨惠元教授 10

该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为

(1)贯彻「输入大于输出」,「先口头后笔头」, 「先认读后书写」的原则,使学生「轻松学习自然学习」.(2)教材内容力求具有时代感,语言鲜活,生动有 趣.本教材不仅教语言而且教学习方法,提高 学生自学的能力.(3)练习追求多样化,实用有效;练习分为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增加课后练习量,使课后练习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4)每一课都安排大量,充份,有效的学生的活动, 通过这些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5)教材以功能为主,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语法讲解采用归纳法,只讲解最基本的句式和汉语里特殊的句式.(6)编写课文时先选定生词.教材中的词汇分为理解性词汇和表达性词汇,表达词汇均包含在理解性词汇之中.选词的原则一是实用,二是词汇本身的规律.(7)每课理解性词汇50-60个,总共3000个左右.表达性词汇每课20个,总共1000个左右.词语练习以七比特和记忆——遗忘理论为指导.(8)汉字教学尽量考虑汉字的规律,从易到难,先识后写,先教笔划,笔顺,独体字的偏旁,再教合体字.每课汉字20-24个,总共1100个左右.(9)教材充份考虑短期学生的现代化生活需求和双向文化背景.(10)教材增加插图量,力争制作动画和多媒体课件.五、文学作品与中高级汉语教材

六、对外汉语教学的教材评估原则:

实用性、知识性、科学性(教授规范、通用的汉语汉字;教学内容的组织要符合语言教学规律)、趣味性

七、对外汉语教材的选用原则:

交际性:教学内容的选择、语言材料的组织要充分考虑到有利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教材要有利于教学过程交际化,便于交际活动的开展。语言材料必须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现实,要尽可能贴近生活,应该选用便于交际的语言情景。针对性:针对教学对象、教学类型、课程类型选用教材。

系统性:语言要素、语言技能之间的平衡协调;要充分考虑多媒体、图片、幻灯、声像等辅助手段,形成系列的、立体的教材体系;要考虑初中高级别的衔接。

教材编写、评估和选用(把教材150放进去)

对外汉语教学的测试与评估(教材:278

师资培养与评估(略讲)

第四章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特点”是不是重复?)在谈到教师应该注意些甚么才能让自己在课堂上发挥最大的作用时,杨教授提到了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学意识和行为

1.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意识

课堂教学意识,除了「感觉,思维,想法」的意思以外,还包括「对课堂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的认识」,「应当时刻清醒,不要忘记」的意思.「意识」是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在教师头脑中内化的结果.2.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行为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方式和具体的操作法.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都是一定教学意识的反映.「行为」是教师头脑中的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外在的表现.3.教师的课堂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跟教学质量有直接的相关

在课堂上,教师有甚么样的课堂教学意识就会有甚么样的教学行为,有甚么样的教学行为就会有甚么样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与教学行为有着直接的相关.(二)有效教学行为和无效教学行为

有效教学行为指的是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无效教学行为指的是阻碍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自觉地,有意识地,尽量地追求和发扬有效教学行为,自觉地,有意识地,尽量地防止和克服无效教学行为.对外汉语教学法与课型论(教材:112、349)对外汉语教学阶段论

一、汉语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二、语言要素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与方法142)

三、言语技能教学

四、多媒体语言教学

第六章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论(陈昌来222、教材207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78-33)

现代科技的研究

第七章

总结

第二篇:07第六章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

第六章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

我们把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概括为:

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四大环节。

在第二语言教学的结构图形上,这四大环节属于主体结构。

对外汉语教学也不例外。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

(一)定义

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就是根据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一般规律,结合汉语和汉语教学的特点,确定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法原则;根据教学对象的学习目的确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并据此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途径,使整个教学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成为一个统一的、协调一致的科学的整体。

总体设计要考虑:

1.我们的教学对象有什么特点?

2.对各类不同的教学对象在教学要求上应如何区别对待?

3.各类教学在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应分别达到什么样的要求? 4.要达到规定的要求,应该教给学生多少和哪些语言内容和文化知识? 5.要达到规定的要求和教完规定的内容,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教学途径?(1)应该开设那几门课程或哪几种课型?

(2)每一门课程或每一种课型的教学任务是什么?(3)要完成规定的任务必须采用什么样的训练方法?(4)各门课程或各种课型之间应当建立什么样的关系?(5)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实行分工合作?

(二)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的方法和程序 :

1.分析教学对象

分析教学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汉语水平、汉语与母语的关系、学习目的、学习时限等。

2.确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必须与学生的学习目的相适应。

学生的学习目的大致有三类:

(1)职业目的——打算成为翻译、汉语教师、研究工作者。(2)专业工具目的——打算借助汉语学习和研究其他专业。

(3)临时目的——旅游、短期旅居、在一定范围内用汉语社交、利用汉语提高文化素养、满足好奇心等。要根据不同的学习目的,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3.确定教学要求——指实践汉语的要求

对听、说、读、写、译这几项语言技能的要求。4.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范围,二是一定范围内每一项内容的指标。

例如:

词汇是一个范围,哪些领域内的词也是范围,词的数量就是指标。

言语技能是范围,言语技能中的听、说,读、写也是范围。每—项技能达到什么等级水平就是指标,进行总体设计不但要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而且要规定每一项内容的指标。

5、选择教学途径 ① 划分专业类型:

至少可分为文科类、理工类、农医类。当然还有短训类、进修类等。② 划分教学阶段:

目前一般班型有:进修班;预备班;汉语专业班;理工文史农医汉语课程班。

根据HSK的成绩等级作为分班的依据,可分为:

零起点班;

基础班;

初级班;

中级班;

高级班。③ 课程设置:

语言实践课:综合课、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

语言理论课: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

文化知识课:中国概况、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中国地理等。

6、决定教学原则

总体设计中的教学原则至少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怎样处理语言要素、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之间的关系? 通常有以下几种思路:

①以语法结构为纲编排教学顺序,以语言要素为中心组织语言材料。这是建立在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基础上的“听说法”的教学思路。

②以语法结构为纲编排教学顺序,以言语技能训练为中心组织语言材料。这是对“听说法”的改进。

③以功能项目为纲编排教学顺序,以言语交际技能训练为中心组织语言材料。这是“交际法”的—种教学思路。

④以语法结构为纲编排教学顺序,以功能项目和言语交际技能训练为中心组织语言材料。⑤以语用规则和语法结构为纲编排教学顺序,以言语交际技能训练为中心组织语言材料,把语用规则和语法结构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语法结构为纲编排教学顺序.要尽可能使语法点排列的顺序符合学生语法习得的顺序。

(2)怎样进行言语技能的训练?

通常有以下三种方式:

①综合训练。就是设一门综合课,在这门综合课中全面进行语言要素、语用规则、文化背景知识的综合教学和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的综合训练。

②分技能训练。就是根据言语技能训练的要求开设专项技能训练的课型,每一种课型以一两项言语技能的训练为主要任务。

③综合训练和分技能训练相结合。就是设一门综合课,同时设几门专项技能课。

(3)怎样进行言语交际技能训练?

通常有以下五种方式:

①以结构为纲,兼顾功能(或语用);

②以功能(或语用)为纲.兼顾结构;

③以话题为中心,注意结构和功能(语用)的结合;

④以情境为中心,注意结构和功能(语用)的结合;

⑤纯功能(语用)方式。

(4)怎样处理语言要素和语言知识的关系?

总体设计要决定的问题是:

要不要讲解语言知识.怎样讲解语言知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教师灵活掌握。

(5)怎样处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在汉语教学中,总体设计要决定的问题是: ①教不教汉字;

②先语后文还是语文并进;

③先简后繁,先繁后简还是繁简同时进行或只教其中的一种。

在汉字教学问题上,我们的基本立场是以简化字为规范汉字,如果学生需要学繁体字,可以在—定的教学阶段适当安排简化字和繁体字的对照教学,对繁体字一般只要求会认,不要求会写。

(6)怎样处理目的语和媒介语的关系?

主要问题是:要不要用媒介语进行解释,要不要进行两种语言的对比和对译,在什么情况下用媒介语解释、进行两种语言的对比和对译。

教师灵活掌握。

(7)怎样处理语言要素和相关文化知识的关系以及“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关系? 文化知识的教学如何跟语言要素的教学以及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相结合? 能不能以文化知识为纲进行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中的文化知识教学以“知识文化”为主还是以“交际文化”为主?

7.明确教师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分工很重要,承担不同任务的教师之间互相配合更重要。

这里所说的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是在互相配合方面的要求,就是说,每个教师都应当明确自己所承担的任务的性质、特点和作用以及跟其他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

要做到互相配合,就必须要求所有的教师全面了解总体设计的内容和精神,以便掌握教学的全局。只有掌握了教学的全局,才能真正理解自己在整个教学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应当发挥的作用,才能主动与其他教师配合。

二、教材编写(选择)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主要依据,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必须有理想的教材。

对理想教材的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易教易学。

第二语言教学要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有不同的教学类型和课程类型以及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时限,因此要编写不同类型的教材。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单位都要自己编写教材,在多数情况下.是对教材的选择问题,这里谈到的有关内容也可以作为选择教材时的参考。

(一)第二语言教材的类型

1.从教学类型(班型)的角度分类

每一种教学类型(班型)都要求有专门的教材。即有多少种教学类型,就要求有多少种教材。此外.还应当有自学教材。

2.从课程类型的角度分类

同一种教学类型往往要开设不同的课程或课型,每一门课程或课型都应当有专门的教材。

语言课可以分为综合课、专项技能课和专门目标课等不同的课型。

专项技能课: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等课型,这几种课型还可以变化为听说、听读、读写、视听、视听说,热门话题等课型;

专门目标课:有结合有关的专业内容和专门的语体或文体的课型,如口语(作为口语体的口语)、文学阅读、报刊阅读,新闻听读,科技汉语等,这些不同的课型都要求有专门的教材。

3.从教学对象的角度分类

(1)儿童教材和成人教材;

(2)针对学者的教材,针对一般文化程度(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教材,针对低文化程度的教材;(3)不同语种的教材;(4)不同等级的教材;

4.从教学法的角度分类

主要是指用什么样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指导教材编写。语言交际要涉及结构、功能、话题、语境(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目的)、文化、语用等多种因素,因此教材编写的原则和方法就包括怎样处理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相应也就会出现不同的教材。

(二)教材编写的一般原则

1.针对性原则

2.实用性原则

3.交际性原则

4.知识性原则

5.趣味性原则

6.科学性原则

(三)第二语言教材练习的类型

练习是第二语言教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部教材练习的好坏,对课堂教学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这主要是因为:

1.人们学习第二语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没有足够数量的有效的练习,就难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

2.一部第二语言教材的教学内容的重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都要通过练习体现出来; 3.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是练习,教材的练习编得好,可以为任课教师提供很多方便。

因此,衡量一部教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它的练习。

主要类型有:

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记忆性练习、巩固性练习、交际性练习。

(四)前期准备工作:

1.以一定的总体设计和教学大纲为依据

2.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

3.继承和创新

4.吸收最新理论成果

5.制订教材编写方案

教材编写方案要包括以下内容:

(1)所编教材的类型

(2)所编教材的特点

(3)所编教材的结构和体例

(4)所编教材的使用

三、课堂教学

(一)课堂教学的特点:

一般课堂教学要完成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两项任务。第二语言教学是以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为目的,所以课堂教学除了体现一般课堂教学规律外,还有自身的特点: 1.“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原则 2.活跃的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气氛 3.交际性操练的方法

(二)课堂教学的要求

1.对教师的要求

从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出发,教学过程分为四个基本阶段,即:感知阶段、理解阶 段、巩固阶段、运用阶段。

课堂教学中对教师提出的要求都是贯穿在这各个阶段的。

主要有:

①展示教学内容、②使学生全面理解所学内容、③引导学生正确地模仿和重复、④帮助学生巩固记忆、⑤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交际。

2.对学生的要求

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要求贯穿在语言学习的“理解—模仿—记忆—运用”这一过程当中。

(三)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1.组织教学(100分钟的课时中只占3~5分钟)

目的是稳定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和谐气氛。这一环节体现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1)师生互致问候,或谈论一点儿师生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2)教师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对缺席学生表示关心

(3)教师宣布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

2.复习检查(100分钟的课时中只占10~15分钟)

(1)教师检查作业,可对作业进行集体订正,或用口头、笔头形式复习前一课所学内容。

(2)或侧重检查:复述、转述、演讲、两人会话等。

(3)或侧重复习:抓住重点,注意与新课的联系,温故知新。

3.讲练新内容(100分钟的课时中只占50~60分钟)

这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环节。教师展示和训练新内容,学生感知和理解新语言知识并进行初步技能操练。

(1)生词、语法(句型)、课文(2)讲练结合。

(3)学生主要进行模仿、重复,侧重于掌握语言的结构形式。

(4)教师在组织讲练中应注意突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注意以旧代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4.巩固新内容(100分钟的课时中只占15~20分钟)(1)巩固的方法主要是练习。

(2)由上一环节的机械操练为主转入有意义的练习,并进行初步的运用练习。(3)运用练习在熟练和灵活方面还不宜要求太高。学生需要课后巩固,在第二天的复习检查环节中达到高一级的程度。

5.布置课外作业(100分钟的课时中只占3~5分钟)

(1)明确作业要求,若有新的练习形式,应先示范或说明。(2)作业量不宜过重,难度也不宜太大。

(3)突出教学重点,应包括口头、书面两个方面。

(4)作业内容应与讲练、巩固的内容相配合,也应与第二天的检查复习相呼应。

四、测试和评估

(一)语言测试的类别

学能考试——检查学习外语(第二语言)的潜在能力,成绩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成绩。

水平测试——鉴定外语(第二语言)的水平

HSK(汉语水平考试)是一种水平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它是“实践汉语”的水平考试,而不是“汉语语言学理论”的水平考试。

(二)语言测试的题型

多项选择题、综合填空题、口试、写作。

(三)试卷设计

试卷设计包括两部分:

1.卷面构成

卷面构成是指测试的项目和内容分布在几个卷面中,一个卷面包括那些测试项目和测试内容。

卷面构成可以根据试卷所包括的项目的多少,分为单项卷面、双向卷面和多向卷面。

2.试题类型

试题本身的特点有不同的层次,即题类和题型,题类是试题总体性质的类别,题型是具体题目的类型。语言测试题可以从以下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标准化试题和非标准化试题;

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

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

(四)测试的保证

1、效度

指测试的有效程度,即测试的内容和方法是否能测出预定要测量的东西。(1)表面效度

表面效度指某个测验或考试从表面看来是否测了它旨在测量的东西,有没有缺漏的部分,有没有偏题怪题。(2)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指测试的内容是否是应该考查的,是否反映了这项测试的要求,或者说试题所包含的内容代表性、准确度、覆盖面如何。

(3)结构效度

结构效度指考试的结果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我们根据某种理论做出的预测,而用这种理论来解释测试的成绩。

(4)效标关联效度

效标关联效度是指确定一种能反映测试效度的参照标准,然后考察某一考试与该标准之间的相关程度。

这种效度标准通常是其他效度高的考试,尤其是大规模标准化考试; 也可能是受试者的平时成绩或能力表现,甚至是教师所做的等级评定等。

2.信度(可靠性):

指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或稳定性,即考试成绩是否反映了受试者的实际水平。

3.区分度

指试卷能不能客观地反映测试对象的水平差异。

水平测试的目的是测量测试对象的语言水平,要用同一个卷面去测试水平相差悬殊的测试对象,所以试题必须有相应的区分度。

成绩测试最好也有一定的区分度。

4.反馈作用

测试应对教学发挥反馈作用。

衡量卷面优劣的标准之一就是:其能不能对教学发挥积极的反馈作用。

五、思考练习题:

01.我们可以把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概括为哪四大环节? 02.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

03.谈谈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的方法和程序。04.什么是理想教材的最基本的要求? 05.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有何特点? 06.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什么? 07.阐述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08.语言测试的类别有哪些? 09.试卷设计包括哪两个部分? 10.保证测试的要素有哪些? 11.测试的效度有哪几种?

第三篇: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内容摘要: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世界范围内“汉语热”现象的出现,关于如何提高词汇教学效果的探讨也越来越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从词汇教学入手,通过对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拓展和教学实践等几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从不同角度对词汇教学的深层问题和教学方法做出思考。

关键词:语言教育 对外汉语 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近年来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词汇教学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几乎每一篇关于词汇教学的论文中都谈到了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词汇教育的重要性做了详细论述:杨惠元先生从词汇教学与句法教学的关系角度提出“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①的观点;齐春红先生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角度对词汇教学的关键作用进行了理论阐释,详细论述了词汇教学的特点与认知理据②;胡明扬先生以语言的实质情况为视角,认为“语言说到底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离开了词语也就没有语言可言。”③总之,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因此,从不同角度对词汇教学的深层问题和教学方法做出思考,对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提升留学生语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词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它贯穿学习的始终,词汇教学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留学生汉语学习的整体水平。汉语的词汇体现了语音的结构和变化,组成语句又体现了种种语法关系,因此,词汇的学习也涉及到语音和语法。词汇的本质就是人们对现象的分类、归类和命名,词汇具有音节的整齐性、组词的灵活性以及复合词的构成方式跟词与词的结合方式的一致性等特点④。词语教学作为提高学生汉语认知能力的一门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什么,如何通过对词汇本质和特点的把握来实现词汇教学的目标?笔者认为:以汉字为基础的词汇讲解是基础,因为学生学习汉语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要与中国人交流,能够应用。所以对外汉语中的词汇教学要能够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汉语应用起来,就是教给他们如何应用和怎样应用,让他们分清日常口语词汇和书面语词汇的不同,并加以运用。同时需要学生明白,书面语词汇与口语词汇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很多时候书面词汇的东西也需要在口头上来表达,在初等阶段需要的是汉字(语素)与基本词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词汇认知能力是词汇教学的重要目标,词汇认知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具体表现为词汇意思表达的准确性、词汇运用的正确性和词汇使用的得体性,这种能力要建立在语言知识和相关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词汇教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任务非常繁重,因此教学要分阶段、有侧重地完成目标。

二.词汇教学的难点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困难环节,汉语词汇数量庞大,系统繁复,外国学生又全然没有语感。至今为止,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还未找到高效的词汇教学途径。中国人学汉语都由字及词,经过字义的组合和类推去理解词义。但是,我国早期的对外汉语教学一直以语法教学为中心,把词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单位,教材中只列词义、不列字义,忽论文联盟www.xiexiebang.com略了汉字与词的密切关系,结果使得“学生看不清汉语词汇的规律,不知道汉语词汇跟汉字的密切关系,学习和记忆起词汇困难很大”⑤。

胡明扬先生曾经指出:语汇本身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每个词语几乎都有自己的个性,共性不那么多,不便于进行系统的教学⑥。词汇间相互在音、义、形关系上总是处于相互制约、矛盾统一的状态,“教一个学一个”的传统词汇教学方法在起始阶段有利于学生学习,但后期则成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障碍,这也是很多汉语学习者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同时,现行的词汇教学教材中存在的问题也成为教学的一个难点:一是汇量编排不均,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级汉语教程》,课后所列生词编排不均,少的只有51个,多的达135个,生词数量的分布不均让学习者无所适从;二是词语选择失当,《中级汉语教程》选取的课文多为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这些文章中的大部分生词缺乏实用性和系统性;三是词语练习设计单调,现行对外汉语教材的词汇练习设计不合理,《中级汉语教程》仅有词语连线、词语搭配、用指定的词语回答问题和选词填空几项,这些练习大多属于语法训练的范畴,没有严格意义的词汇形态变化的特点,难以让学生在完成练习后真正掌握汉语词汇的具体用法。⑦此外,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班级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很难掌握好上课的进度和难度,留学生的自身情况也很难通过考试分清,这些也使得老师在进行词汇教学中一定程度处于被动。

三.词汇教学的方法拓展

在词汇教学中需要全面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明白词义的基础上正确运用词汇,并且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词汇扩展,用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实现学生对所学词汇的正确运用。

1、进行语素教学。“除了讲解目标词语的词义和用法外,还要将词语中的语素(字)加以离析,然后以一定的义项为单位与其他已学或未学的语素再行组合,从而巩固所学词语(包括目标词语和已学词语)和扩大新词的学习范围。”⑧进行语素教学的重点在于,语素拓展成词语和“核心”语素的学习两个方面,学生通过学习要能够掌握构词能力极强的汉字(即核心语素),因为这些字的基本含义与包含有这些汉字的词语的整体意义关系密切。学生在学会了一个语素的基本意义之后,再接触由这个语素组成的其它新词时,就会根据该语素义去理解和记忆新词词义,方便学生以后的自主学习。

2、注重“语境词汇”教学。词汇教学所教授的不是语言中的词汇,而是言语中的词汇。语言中的词汇是静态的,用描述的方式来释义,例如词典中的释义。而词汇教学所要教给学生的词,应该是动态的,即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这个词,如何用这个词来表达。一个词总是出现在一定的句子或上下文中,正是语言环境的存在,才使一个词有了某种特定的含义。大多数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词汇释义和使用都离不开语言论文联盟www.xiexiebang.com编辑。

环境。因此,掌握词汇的具体意义应从不同的语境入手,要结合语境和句子来进行词汇教学。

3、重视“语用色彩”教学。词汇的语用色彩往往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语用色彩的教学,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词语色彩。如“第一次到昆明,我下榻在翠湖宾馆”和“放假回家,我会晤了很多老同学”,这两个句子的错误均是由于“语用色彩”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因此,我们在词汇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这是两个文言色彩很重的词,要用在郑重场合,并且用在大人物身上,这样学生就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同时,在词汇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一个词的褒贬色彩以及与其它词的搭配关系,特别是近义词、多义词、虚词等,一定要结合句子及上下文进行讲解。

4、运用“多媒体”教学。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动用身体的器官越多,学习的效果越佳。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多媒体得以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多媒体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拓展了词汇教学的方法。教师可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来演示词汇,通过图像剪辑手段从电视或电影中剪辑某个片段为词汇教学设置语境,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情况。

四.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师生情感交流。在词汇教学中要建立一种有利于缓解学生紧张情绪的师生关系模式。要强化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感情投入,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是双向的,教师以情来打动学生,学生就会用情来参与学习。情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是非常论文联盟www.xiexiebang.com重要的,它可以转化为一种内驱力,使学生将外语在认知结构中内化而产生学习的兴奋点,从而摆脱词汇课普遍存在的畏难心理。正如一些国外的教育学家指出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此外,要营造趣味浓厚的课堂气氛。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敏捷,情感交流更加容易进行,学生也更愿意表达自己。

2、教学中词汇量的控制。一堂课学生能接受多少信息量,有一个度的问题,超过或是达不到这个“度”都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让学生真正学会所教词汇。所谓“学会”一个词汇,仅仅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不能算学会,最重要的标志是能够直接用汉语思维在不同的场景运用这个词汇。此外,教学中词汇量的控制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即根据学生的需要教授常用性的词汇。比如:大量很专业的科技词汇,都需要在学习和研究科技的过程中才能掌握,因此在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中可以不必予以考虑。笔者认为,教师还需要开展基本词汇和最低限度词汇的研究,有了这方面的研究,词汇量的控制才能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之上。

3、教学中的词汇讲授技巧。怎样让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词汇,达到真正掌握呢?第一,要准确而透彻地讲解所教词汇及构成该词汇的字的意义,这是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第二,要注重词汇用法的讲解,许多用词不当的病句,不是因为学生不了解该词汇的意思,而是由于学生不能准确了解该词汇的具体用法;第三,要结合教材中课文实例,分析、讲解课文中出现的词汇。教师结合课文中的语境,对出现的词汇进行透辟的分析讲解,可以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很深的印象。不仅有助于学生记住、掌握所学的词汇,而且更能让学生懂得该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正确用法。

4、在纠错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传授知识并纠正练习中的错误,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责任。留学生在使用汉语词汇时,由于语境的不同而常常出错。所以,与当前所学词汇有关的错误,尤其是对所学词汇尚未掌握或母语干扰所造成的错误,教师要及时给以纠正。对于学生自己不能纠正的错误,教师除了直接纠正外,还需要给出一定量的练习供学生加深印象;对于学生可以自己纠正的错误,教师可采用重复、提问,或运用体态语,让学生自觉意识到错误。此外,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指错,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熟悉汉语词汇,并且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参考文献:

①.杨惠元.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1).②.齐春红.词汇教学的特点及其认知理据[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02,(6).③.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7,(1).④.吕必松.语言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98~101.⑤.贾颖,字本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汉语学习.2001,(8).⑥.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7,(1).⑦.陆华,李业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瓶颈与突破[J].当代教育论坛.2007,(9).⑧.王周炎等.语素教学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基础[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9).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技巧

摘要: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学生掌握词汇的程度越高,其语言运用能力就越强。汉语中的词语数量庞大、系统复杂,并且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义,如何提高学生掌握单词的能力,本文提出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就无法传递语言信息,语言交流也无从谈起。所以在交际中使用恰当的语言准确地表意尤为重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课程教学的基础,学生掌握词汇的程度越高,其语言运用能力越强,所以词汇教学效果影响着学习者汉语的整体水平。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任务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有关汉语词汇知识的指导下,掌握一定数量汉语词汇的音、形、义和基本用法,培养在语言交际中对词汇的正确理解和表达能力。”汉语中词汇系统复杂、数量庞大,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语素而不是词,由于外国学生缺乏汉语语感,常常有理解不当、使用出错、记忆困难等问题,本文则尝试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技巧,以提高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效果。

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中,主要有三种教学法:

一、“结构一情景一功能”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此教学法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的;

二、“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以句型训练为主的直接法。以上三种常见的教学法都侧重于语法教学,以建构学生系统的语法结构。从中也可以看出,语法教学长期处于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心位置,词汇教学并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目前,已有大量的语言学者强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部分应该受到重视,提倡“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心论”。暂且不论该理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是从另一侧面体现了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所以学习一门语言,词语的学习应该贯穿其始终。现代汉语中的词汇体现了语音的结构和变化,组成语句又体现了各种语法关系,学习词汇也连带学了语音和语法,所以词汇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习者汉语的整体水平。但词汇教学又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困难环节。因为汉语词汇数量庞大,加之外国学生缺乏汉语语感,故词汇对外国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而且至今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还没有建构起一个系统的词汇教学体系,所以我国对外汉语教学还缺乏一种高效的词汇教学方法。

汉语的词汇是集音、形、义于一体的字构成的。中国人学习母语都由字开始再到词汇的学习,通过字义的组合和类推去理解词义。但长期以来对外汉语教学一直是以语法教学为中心,教材中也忽略了汉字和词的密切关系,导致学生难以把握汉语词汇的规律,更不了解在不同语境下,词具有不同的语义功能和搭配习惯,所以学习者掌握词汇的困难很大。但近年来出现了“语素教学法”“字本位教学法”等,都试图抓住汉语的特质,抓住构词的最小单位——汉字(语素)来进行汉语教学。这些新的研究理论和教学法的出现有助于学生掌握庞大复杂的汉语词汇。

三、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缺乏系统高效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目前提高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效果的方式是提高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众所周知,汉语的词汇复杂繁多,各类近义词、反义词、一词多义、褒贬义词数量众多,这不仅是汉语词汇在归类上的特论文联盟www.xiexiebang.com点,同时也可以借鉴利用,有助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汉语词语的意义,才能在特定的语境中恰当理解和使用词语。要让学生了解词的本义、语境意义、词的搭配及其使用范围等。在课堂中,注重对各类词汇进行多角度、多方式的解释,并且善于归纳总结,从而提高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效果。但由于汉语词汇量大也很复杂,教师要善于利用汉语词汇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并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以达到预期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效果。

(一)利用已学旧词,掌握新词含义

利用已学汉语词汇来解释新的汉语词汇,往往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可以启发学生用已学的词语对新词自己理解,然后老师再纠正和归纳。这样就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了,并且使词义较难理解的词也浅显易懂了。例如,新学“死板”一词时,可以解释成“顽固”“固执”;解释“惬意”一词时可以讲成“舒适”“满意”。用所学过的汉语词汇释义,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词语意思,还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同时对复习、巩固所学过的词语也非常有效。

(二)近义词比较,分辨词义、用法

近义词教学也是词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常常对感情色彩不同但意义相近的词语无法区分,在使用中也常常发生混淆。区别近义词词义应着重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区分近义词的感情色彩,如“团结”和“勾结”:“团结”一般用于赞赏某个集体,或是群体,含有褒义;但是“勾结”常常是针对某个人与另一个他者的关系而言,含有贬义。二是区分近义词词义间的细微差别,如“美丽”“美好”:“美丽”是形容女孩子长得漂亮,或者风景宜人;而“美好”则是指美丽的东西给人舒服的感觉。二者看似相近,但是修饰描述的对象不同,也不能互换。通过比较分析,学生就清晰地掌握了这些易混淆的近义词的差别。

(三)反义词对比,加强联想记忆

汉语词语中除了近义词,还有常见的反义词,通过对词语的归纳总结,教给学生反义词,不仅教会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词语,加强学生对词语的归纳能力,还能提供学生兴趣,降低畏难清晰。通过词与词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联想记忆单词,更多更快地掌握词语。例如:

美丽——丑陋 前进——后退

表扬——批评 正义——邪恶

通过反义词的比较,既扩展了学生的词汇量,又凸显了词语问的对应关系,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地学习汉语词汇。

(四)利用语境,教习词语

课本中的词语是静态的,学生对其理解也只是一种描述方式的释义,如词典中的释义、教材中生词的释义。但是学生在交际中使用的词语是动态的,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大多数词语其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所以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离不开语境。例如:“不”和“没”这两个表示否定的词语,虽然英语翻译都为not。但是这两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有着不同的用法,而学生们也常常混淆。

例句:

(1)他明天不想去图书馆。

(2)我不会做饭。

(3)昨天他没去上班。

(4)她还没洗澡呢。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知道,“不”和“没”虽然都表示动作的否定,但是“不”用在句子中,是主观叙述的现在或将来的事实。“没”用在句子中,是客观存在的现在或过去的事实。二者须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这常常是学生们容易忽略了,但也是易错点。

在词语学习中,学生往往忽略词语的语用色彩,但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词语的语用色彩往往凸显出来,如果不加以区别,学生常常容易犯如下错误,如“莅临”“下榻”这样的词,如果没有结合句子或者给出适用的语言环境,学生往往造出这论文联盟www.xiexiebang.com样的句子:“第一次莅临成都,我下榻在锦江宾馆。”所以,在教给学生这些文言色彩很重的词语时,应该告诉学生应该用于正式隆重的场合,学生就不会犯此类错误,对于复杂繁多的汉语词汇就有了深入的了解。

四、结语

本文简述了我国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现状,以及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技巧。在词汇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汉语词的意义,掌握在不同语境下恰当使用词语,才能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汉语词汇,提高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效果。对外汉语教师也要善于利用汉语词汇的特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对词汇进行分组归纳,帮助学生记忆,相信这些技巧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也有一定的帮助。

注释:

[1]仲清:《关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几点思考》,《合肥学院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2]杨惠元:《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期.[3]参见李如龙、吴茗《略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两个原则》,《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2期.[4]许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法问题》,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5]参见陆华、李业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瓶颈与突破》,《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9期.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与文化传播的关系研究

来源:论文联盟 作者:王数财

分享到:

[字体:大中小]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与文化传播的关系研究

摘要:随着对外汉语教学规模的扩大,该学科对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提出更高的要求,语言的教学渗透着文化的背景和特点,对外汉语教材和图书在内容的安排上需要适时地导入文化情境,以传播中国文化。教材是文化传播的书面载体形式,而教材的编写直接影响文化传播的方向和目标,本文将对此进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探讨,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文化传播

论文联盟www.xiexiebang.com论文联盟www.xiexiebang.com编辑。

进入21世纪以来,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相当迅速,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已陆续开展对外汉语教学这一新兴学科,积极招收外国留学生来校进行学习汉语;同时,国家的政策进一步放宽,许多知名高校也都跟外国的大学联合建立了孔子学院,派遣中国教师到外国进行汉语教学,据雷小兰的数据调查,目前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500余所大学在教授中文。改革开放30余年,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如火如荼,各大高校也争相效仿,申请学科设置和课程安排,不断地将外国留学生吸引进中国,同时,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也在迅速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3000万,到2010年底将突破1亿人。如此看来,对外汉语教学在新时期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社会都在积极开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活动,这对于汉语国际推广是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以书面和口头的形式承载着文化的主体,对外汉语教学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在教学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势必会透露或展示中国文化的特点,在文化的情境中学习汉语具有事半功倍的实际效果。换言之,对外汉语教学在教授汉语的过程中也在传播中国古老悠久的文化,而在所有的教学工具中,教材的编写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材内容的背后所体现的文化背景潜移默化地跟外国留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语言的学习和文化的渗透是同时进行的。对外汉语教学的规模不断扩大,教学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这就涉及教材的编写和文化传播的协调关系,如何将不同层次和特点的文化植入教材的内容,将章节的安排跟文化背景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些都是值得思考与探索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将以此为研究视角,重点探索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与文化传播的内在关系。

一、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文化传播是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的内容,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范围内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而文化传播架构了国与国之间的桥梁,减少了文化冲突所引起的障碍,反过来促进经济贸易的合作与国际关系的协调。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汉语已成为国际社会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想要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无疑,对外汉语教学首当其冲地承担了文化传播的责任。张幼冬指出,汉语国际推广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语言教学,二是跨文化交际活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属于外语教学的范畴,涉及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的内容,而跨文化交际活动的范畴更为广泛,通过交际活动可以透射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道德情操等等。另外,张幼冬也提到,非语言交际的因素对于文化传播也有一定的作用,譬如举止、手势、衣着、饮食等等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

我们认为,跨文化交际活动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高级形式,它建立在语言教学的基础之上,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文化交际活动便更容易操作与进行。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主体是课堂教学,而教材与图书是关键的教学材料和工具,课堂之外,学生也可以通过音像制品、新闻报刊、网络传媒等方式进行学习。语言教学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将文化背景纳入教材之中,通过具体的情境教学来实现文化的折射,则教材的编写对于如何将不同层级的文化合理地安排在章节内容之中具有很高的要求,既要符合外国留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程度,又要遵照外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因此,如何在教材中导入文化背景是进行文化传播首要解决的问题。

二、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的导入与传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蕴藏在世代相传的汉语和汉字之中,汉语的口头和书面形式都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在汉语的语境中生活必然会逐步了解汉文化,而课堂教学中教材的内容也直接将汉民族文化托现在留学生面前。赵金铭曾经强调,“教授一种语言就是在教授这种该语言所依托的文化,学习一种语言就是在解读这种语言所依托的文化。”作为文化的主要书面承担者,教材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生动有趣、文化性突出、科学实用的教材能极大地引起外国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课堂教学达到更高的效率。

文化是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劳动实践中所形成的有关知识、信仰、价值观、人生观、宇宙观以及科学、艺术等在内的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进程逐渐加快,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受到剧烈的冲击,势必会跟现代工业文明产生摩擦并逐步融合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以中国文化为主体,糅合西方现代文明在内的新时期文化逐步形成。教材内容的编写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在导入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同时,也能准确地反映现代社会生活的内容。阮静指出,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把握中华文化的主流精神是基础和关键,文化的主要特征是民族性,应该让留学生的心灵受到三个方面的灌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由此可见,教材内容的安排是一项既困难又具有重大意义的任务,将主流、健康、民族精神性的文化导入对外汉语教材是编写人员的重要职责。

然而,实际情况是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是应该根据汉语水平的不同层级来安排学习内容和文化的导入。笔者对近年来北京大学和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编写出版的对外汉语教学进行了粗略式的调查和研究,发现中高级水平的教材中所导入的文化比较深刻,主要涉及思维形式、价值观点等方面,属于文化层次的高级形式,教学的难度比较高,而初级水平的教材中主要导入汉民族的饮食、服饰、问候、友情、待客等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具有很大的模拟性和可操作性。可见,文化传播是一个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将《新实用汉语课本》(刘珣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第1册)和《汉语会话3叭句》(康玉华、来思平编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上册)进行了对比,两本书都是对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进行教学,所导入的文化背景都比较浅显易懂,主要涉及礼貌性的问候、陌生人的自我介绍、身体健康、节日祝福等方面的内容,情境对话的设计都围绕文化特点而展开,既进行了语言教学,又渗透了文化的因素,这是一个快捷有效的传播途径。

三、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与文化传播的关系

论文联盟www.xiexiebang.com

教材和图书是文化传播的书面载体形式,具有广泛的宣传渠道和力度,它与文化传播是间接的促进关系,通过教材内容的编排来进行文化传播是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目标,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对外汉语教材系统完整地介绍中国文化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对外汉语教材主要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和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类型包括阅读、写作、听力、综合汉语等,一般都由初、中、高级组成,适合不同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学习使用。教材内容的编排以教学的目的为导向,系统完整地对某一方面的文化进行介绍与传播,使外国留学生对中国的文化传统有一个整体的框架,因为文化的传播不能间断式地进行,否则会破坏文化的整体性,也会影响留学生学习和了解的欲望以及积极性。

(二)对外汉语教材进行文化传播具有一定的层级性

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民族性,文化传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对留学生传播中国文化更应该注意教材的编写不能笼统地进行灌输,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动机进行内容的编排,做到生动有趣、由简到繁,从初步的礼貌问候、饮食起居到思维习惯、价值观念、历史传统等逐步进行,让文化的发展进程在留学生的心灵上烙下痕迹,也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对外汉语教材的文化传播是交叉互补的

某一本或一套教材总是就某个方面的文化内容进行介绍,它不是全局式的概览,应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且传播中华文化中主流、健康的文化,教材之间的文化传播势必具有交叉互补性,通过不同层级和类型的内容编排以真正达到汉语走向国际,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材和图书的出版以及宣传是极为重要的手段,文化传播在潜移默化中深入外国留学生的心灵,他们通过交流进一步将文化扩散到更广阔的群体和范围,以此达到间接宣传的目的。

(四)对外汉语教材开放性地进行文化传播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在当今国际社会竞争中,文化软实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的渗透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与政治的和谐稳定,对外汉语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有关国家利益的事业,教材和图书的出版是进行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一方面吸引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另一方面组织派遣中国教师出国教学,文化的传播不是单一的,它是一个发散、类推式的过程,以开放性的战略眼光将教材推向国外,让更过更广的海外群体接触汉语,了解汉文化,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战略意义。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与建议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理论发展还不完备,教材编写与图书出版在理论上还不够成熟,如何有规律地将中华文化导入教材和图书,以正确地引导留学生学习汉语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这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笔者将对有关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教材的编写提供参考。

(一)教材类型相对单一

市场上所流通的教材大都侧重语言教学,以视听、阅读类教材为主,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文化的意识和思考,导致语言学习脱离文化传播。笔者认为,教材内容的编排应跳脱原始外语教学的框架,结合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目标进行策划与编辑,书面上既有文字又有图像,以生动有趣的图文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将插图、文字艺术编排等各种形式寓于多种类型的教材之中。无论是视听类还是阅读技能类教材,文化传播都是可以顺利进行的,内容编排要丰富,通过系列教材来合理安排。

(二)文化导入不够系统完整,应结合当下生活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吸收与剔除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兼具西方先进文化的现代中国文化,因此教材的编写要与时俱进地、准确地导入当代文化,而不是一味地强调传统与过去。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的一套“新闻听力”类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比较陈旧,以改革开放之初的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内容为主体,这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三)教材和图书出版质量有待提升

教材和图书是文化的书面载体,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文化战略的眼光将中国文化导入语言教学,对编写者的语言功底和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写者不仅要有扎实的汉语知识,还要能提炼出中国文化的精粹,以适当有效的方式编排在教材内容之中。另外,图书出版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编辑的业务素养和文化知识是教材校对的一道门槛,要严格把关,对教材和图书的出版进行周密的策划,以确保高质量的图书流通。某些出版社争相出版对外汉语教材,但内容不够丰富,编排陈旧,文化特点不突出,不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因此净化图书市场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让市场上流通健康、主流文化的高水平对外汉语教材是编辑校对的一项重要工作。

简析汉语新词与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在语言系统的各个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中,词汇系统是最为活跃的,社会生活的变化总能在语言深处引起不小的涟漪。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说过:“没有语法,人们还能进行一些言语交流,但是没有词汇,人们就根本无法说话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新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词语;对外汉语;教学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新词新语教学的背景和问题

(一)汉语新词新语的涌现及世界汉语教学的新特点。

词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新词语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有一定流动性的。新词语作为词汇中的“新鲜血液”,是随时代变化而变化不断涌现出新的词汇。例如:“MP3,音乐肥料,IT产业,健美浴,嘉年华,亚健康等,此类新词语都是社会的变化最直接的产物。对新词语的理解和掌握,成为人们使用汉语进行交际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对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更是顺利进行信息传递和信息交换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与此同时对外汉语教学也随之出现了新的特点:当前,人们学习汉语时更加注重其实用性,多数汉语学习者秉着在学习中“学以致用”的强烈愿望和要求。任继愈先生曾经这样说过:“50年前,外国人学习汉语,研究中国文化,多从考古、社会学、民族学着眼。但今天世界各国学者学习汉语,研究中国文化,是企图认识、了解这个活生生的国家,要和它打交道,建立长期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二语言学习者除了在传统方式下学习汉语外,他们更注重增加汉语学习中“习得”的比重。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新词的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如果大家对语料中大量使用的新词新语不熟悉、不离解,就会造成严重的障碍。

(二)新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新词语作为现代汉语词汇中的“先锋”却由于其不稳定性和多变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备受冷落。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1992年出版的《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中根据汤志祥的统计,这本书中新词仅占总数的0。125%,如此微小的新词语比例,完全可以忽略不计。80年后大约10年间产生了上万的新词语,这些后产生的新的词汇却一直没有在大纲中出现。新词语的教学问题尚未得到系统的论证,相关的教学实践就更为少见。这就使得对外汉语教学中缺乏新词语的教学内容。

2.关于新词语的教材常见的主要有两本《报刊阅读基础》、《当代中国话题》。有人专门对这两本教材的新词语进行过分析和整理,其中新词语113条,经济类的新词语有27条,政治法律类的新词语 21条,科教文卫类的新词语41条,社会生活类的新词语19条,国家统一、社会安全类5条。这些为数不多的新词语中大多数还是八、九十年代出现的,这反映了我们教材编写的滞后性以及对于新词语的吸收落的后状况。

3.受现有教学大纲、课程规范、教材制定等条件的限制,汉语新词语教学还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哪一门课程是专门介绍汉语新词语的。这样使得汉语教学和汉语应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脱节。没有计划性和针对性的讲解,所以这并不利于新词语教学的开展。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注意新词新语的必要性及作用

新词新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体现在两方面:首先,从教学效果和目的及汉语的自身状况上讲,和语音、语法相比,语言要素中变化最快的就是词汇要素。当前,新词语已成为社会和语言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当今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更有效地使汉语学习者接触和掌握新词语。如果我们不认真的对待此事,汉语教学就会变的没有生机与活力,就会脱离活生生的社会现实。词汇教学一直是以某种大纲或词表为范围,注重系统而静态的分析与考察词汇,却很少去进行动态的追踪和关注,这使得汉语词汇的新成分不能及时引入教学中,导致新词语教学成为汉语词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新词语教学的开展,不但可以使词汇教学的内容得以完善,使词汇教学工作与时俱进,更可以丰富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材料库。同时,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汉语媒体不但对汉语学习者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也为其接触和学习汉语提供了重要的语料来源,是汉语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方面。新词语活跃在各类媒体中。

国家语委近年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表明,每年媒体都有大量的新词语使用,成为当下中国语言生活的一个特色。由此可见新词语与媒体的重要关系。在与媒体的接触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更为主动地学习从而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汉语材料,获得更为实用的汉语能力用于日常生活的真实情景中。因此,新词语的教学可以使汉语学习者更好地在媒体上获取、传递和交换信息。还有,新词语和汉文化关系密切。中国的文化是不断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的,是向外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是前后相承的,而不是割裂的。从文化的角度讲,新词语在出现和流行的同时,内涵着诸多文化性的因素。新词语在蕴涵着传统文化的因子的同时,也更多地折射着当代社会文化的影子。新词语一般都是在特定的背景和原因下出现的,通常是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变迁相伴随着,是当代中国社会各个领域新的动态和信息的反应。通过新词语教学,既可以使汉语学习者知道并掌握新词语的特点和内部规律,了解新词语的类型和语义特征,又可以启发学生学习汉语中将来出现的新词语。

其次,从学习者的实际应用效果上、对猜测,理解,运用新词语的能力上,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当今社会,新词语的大量涌现已使其在汉语词汇中占据了相当的分量。尤其是在新闻,报刊等注重时效性的文体中出现的更是频繁。据我们了解,现在很多学校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已经开设了新闻,报刊阅读课程,这无疑会将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这类课程中除了要教给学生新闻,报刊的文体特点之外,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新词语的教学。新词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外国留学生具备一定的猜测,理解和运用新词语的能力,从而跨过新词语的理解障碍,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

新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利于学习者接触中国的新文化,提高他们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尤其是近年来网络语言的发展和更新更加速了新词语的流行程度。如果学习者可以了解一些网络流行词语,有利于加深他们对于汉文化的了解和提高学习汉语的兴趣有非常大的帮助。例如网络词汇里的:CU、OIC、1314、3X、818、斑竹、倒、雷、闪、板凳、板斧、给力、童鞋、东东、路过等,这些网路新词学习起来都很有意思。

其次,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和社会交际能力,扩大他们交际范围。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习者的听、说、读、写等交际能力,使之融入汉语的文化环境,因此阅读、听广播、看电视、上网是学习者提高汉语交际能力,扩大交际范围的非常重要的手段,这样才能了解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文化。

三、结语

在当前国际文化交流日益活跃、社会生活日益丰富的形势下,注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词新语教学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新词新语的引入,将为对外汉语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追随时代前沿。我们相信,新词新语的教学能够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原则和学科建设等诸多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引发相关问题深入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黄冰.《今日财富》.2009年11月

[2]汤志祥.汉语新词和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第2期

[3]何彦杰.对外汉语新词教学.《汉语文教学》.2008第2期

[4]白朝霞.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词新语问题.《德州学院学报》.2007.1

第四篇:论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文化因素教学

论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文化因素教学

[摘 要]目前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已经得到了充分认识,文化教学大纲也即将出台,但针对初级阶段文化因素的教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势必会对留学生跨文化交际造成影响。文章试从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文化因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引起人们对初级阶段文化因素教学的重视,更好地指导教学。[关键词]对外汉语 初级 文化因素 教学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近二十多年的时间,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界已经就语言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达成了共识,目前文化教学大纲也正在酝酿中。纵观目前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在中高级阶段一般都有相应的文化课程教学安排,而在初级阶段,很多人认为学生所学的汉语知识是简单而有限的,在这些有限的语言知识里似乎没有特别的文化需要介绍,如刻意在教学中导入文化因素,又会因为学生语言水平的限制而很难做到。针对上述认识误区,笔者试从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的文化因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等方面来一一阐述,以期引起人们对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文化因素教学的重视,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

一、教学目标

(一)对“初级”的界定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对“初级”的界定:根据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于1995年颁布的《汉语水平等级

标准》界定的“五级”的体系来看,初级水平与一、二级相对应,即完成了一、二级的学习,学完了“普通话全部声、韵、调,甲乙两级词3051个,甲乙级汉字1604个,甲乙两级语法252项”就达到了初级水平。

《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对“初级”的界定则是:根据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2007年5月颁布的《国际汉语能力标准》界定的“五级”标准来看,初级水平与一、二级相适应。完成二级的学习,所需要达到的汉语能力要求是:能基本读懂与个人或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熟悉而简单的语言材料。能就常见话题以较简单的方式与他人沟通,介绍自己或他人的基本情况,有时需要借助肢体语言或其他手段的帮助。

(二)对“文化因素”的说明

“文化”范围极其宽泛,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文化,而我们平时脑海中文化的概念——经史典籍、典章制度、政治思想、历史地理之类,这些都是所谓的“大文化”,这些大文化对于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的确是不必要的。然而,文化所包含的不仅仅是这些“大文化”,还有一些诸如行为方式、技巧及民族风俗习惯等蕴藏在语言中的“小文化”,为了与大文化相区分,我们经常称它们为“文化因素”,取用这个文化概念,“那么在初级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就不是‘无文化可言’了。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语言形式,都能负载一定的文化内涵,语言形式只有赋予它一定的文化内涵,才是有意义的”①,对初级阶段的学习者来说,学习文化

主要是指学习这种“小文化”,“文化因素”。

(三)教学目标

早在1993年,前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在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谈论会上就指出:“对外汉语的工作重点就是传播汉语,汉语教学要联系中国文化,要围绕汉语教学去有效地介绍中国文化,沟通与世界各国的关系。”这一具有行政力度的呼吁其实就给当时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理论研究和文化教学指明了方向,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重点就在与沟通与他人、他国的关系,进行跨文化交流。从初级阶段留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留学生初到中国,进入一个不同的社会环境,必然要经历一个文化适应过程。布朗在《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的原则》一书中将文化适应过程分为四个阶段:①新奇兴奋阶段(即“蜜月期”);②文化冲击阶段;③缓慢起伏的恢复阶段;④基本或完全适应阶段。②一般来说,适应目的语文化的过程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初级阶段的学习过程通常也是一学年。刚到中国的留学生在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过程中,同时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化适应过程。在初到异国的新奇、兴奋之后,处于完全陌生的社会环境下,留学生开始遇到各种困难。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都必须与目的语国家的人进行交际,他们面对着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交际规则、思维方式、行为举止等的不同,受到强烈的文化冲击语言能力的限制致使他们不能顺畅地进行交流,加之沉重的学习压力,处于文化适应过程第二阶段的留学生极易产生挫折感甚至对目的语国家的反感。在这个阶段,适当的文化教学能够缓和文化冲击,提高留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减少挫折感,从而使他们顺利渡过困难重重的第二阶段。

从文化适应过程的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过渡至关重要。对于零起点的学习者来说,这个关键的过渡时期中,他们仍处于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在第二、第三阶段之间存在着一个门槛,如果学习者能够顺利过渡,就能够完成大量的学习任务并掌握基本的语言交际技能,进行更高层次的第二语言学习;反之,则会徘徊不前,倍感困惑,很难在语言学习上有所突破。因此,第二语言教学的初级阶段就成了帮助学习者克服文化休克的关键时期,在文化适应的过程中,目的语的教学可以减少学习者由于语言能力限制而产生的隔阂感;而文化因素的导入更可以使学生学习到更有效、全面的语言知交际文化。因此在初级阶段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的介绍是为了培养学生使用他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服务的,此阶段文化因素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

文化内容十分复杂,不同的文化内容彼此交织,相互渗透,将什么样的的文化因素融入到初级阶段教学中是一项庞杂的工作,对外汉语界前辈们在相关方面已经做了很有意义的探索,值得借鉴。胡明扬(1993)专文研究了文化因素问题,认为特定的自然环境、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和经济制度、精神文化生活、风俗习惯和社会心态以及认识方式等六个方面受文化因素影响比较明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当优先考虑。

陈光磊(1992)提出四种文化导入方法,从汉语语言本身角度还提出将文化分为“语构、语义和语用文化。

魏春木、卞觉非(1992)采用文化理论跟实际需要相结合的方法,将文化大致氛围文化行为和文化心理两大部分,并别细分成114项具体的文化项目。

赵贤州(1992)列举了交际文化的12个方面,认为“第二语言教学必须考虑同步进行第二文化导入”。

卢伟(2005)将中国文化分成10个总类,即:社会交际、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社会结构、教育、时间观念、空间观念、价值观念、象征观念、健康。再将它们分布为31个子类,共涉及大约190个文化点。

张占一(1992)认为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交际文化指的是那种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即引起偏差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所谓知识文化,指的是那种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不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

上述不同的分类方法基于不同的出发点,适用于不同的目的,在某些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处。笔者认为按照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分类适用于教学。根据上文中提到过的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的目标及留学生实际情况,在初级阶段跨文化交际理解的问题最为突出,文化因素主要以交际文化存在(当然也有少量的知识文化存在),主要反映在有关生活习俗范畴,到了中、高级阶段交际文化因素就转

入“具有浓重文化色彩的词语”为主的范围,具体地更多反映在成语典故、警句格言、新词语、习用语、隐喻、简称、缩略语等方面。拿最简单的打招呼来说吧。中国人见到熟入打招呼除了说“你好”之外,更多的是说“吃饭了吗?”“到哪儿去?”“干什么去?”等等。可在欧美文化中,这些属于个人私事,不属于问候语。诸如此类涉及生活习惯、风俗的说法以及有关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和现象,这些属于交际文化的方面,都是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的重点。

魏春木﹑卞觉非将文化大致氛围文化行为和文化心理两大部分,这种分类与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有些不谋而合,这里的文化行为是基于学生的实际交际需要而产生的,文化行为现象反映在初级阶段也最为突出。文化行为根据学生的实际交往介入与否可再细分为介入性文化行为项目和非介入性文化行为项目,把学生能够介入的文化内容划分为介入性文化行为项目,如打招呼,约会之类;而把学生不能介入的文化内容划分为非介入性文化行为项目,如中国家庭消费等,当然这样的划分也是根据学生实际交际需要,从浅到深的考虑。

综合诸人观点,在初级阶段笔者认为可以主要依次导入:属于满足生存需要、属于表达时空意义、属于保持人际观点、属于表示感情态度、属于家庭生活、属于娱乐活动、属于情爱婚姻、属于社会责任、属于人生价值观念、属于自然观的。

三、教学原则

前文已分析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的教学目标及内容,为使学生更有效理解和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教师在进行文化因素教学时应该遵循以下几条主要原则:

(一)交际原则

根据语言的交际功能,以及文中提到初级阶段文化因素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学生使用语言交际时产生障碍。因此遵循交际原则就是要在语言教学中教授容易使学生在理解和使用语言知识时会产生交际误解或者可以直接导致无效交际的语言文化知识。鲁健骥教授在《对外汉语教学基础阶段处理文化因素的原则和做法》一文中就提到“特别在基础阶段介绍中国文化,有两个侧重点不可不注意,一是要侧重介绍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中那些“活”的文化习俗,而不必介绍那些已经过是的、古代的、传统的、或在现实生活中已极为少见,对外国学生与中国人的交际没多少实际价值的文化习俗;第二个侧重点是介绍有普遍意义的,有一定文化教养的中国人(例如知识分子层)身上反映的文化习俗。这两点就是指文化教学的交际性,所教授的文化内容在留学生实际交际中要立竿见影地发挥作用。③

(二)对比原则

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汉语与中国文化是陌生的,因此在学生语言习得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存在一个文化对比环节,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充分把握好这一点,首先要明确确立一个中外文化参照体系。如从欧美学生的角度来看所学汉语的文化,教师首先就要从中

西方相比较的角度来确立对欧美学生进行语言文化导入教学的范围和内容。在教学大纲中注重对比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背景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清楚两种文化知识与文化背景的不同点,避免学生想当然的文化认知错误。

(三)适度原则

这里说的适度首先是要根据教学任务与目标,明确文化因素教授的内容是否适应具体教学的需要,适当地导入为实现教学目标所必须要导入的文化内容,而不是不顾学生接受能力或实际情况采取填鸭式的教学。适度的标准是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制定的,有针对地解决当前语言教学中出现的文化障碍,并在讲解中适当地延伸一下文化背景介绍,以便扫清目前或近期遇到文化交流障碍。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尤其丰厚,即使是地道的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掌握也是有限的,因此缺乏适度性,盲目宽泛或是过于深入式地文化导入必定会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而且也很可能超出了学生能够授受并理解的范围,反而引起学生对汉语学习的畏惧感。

(四)准确原则

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对教材上的内容以及教授给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有准确的理解与充分详实的教学依据,不能因为汉语是自己的本民族语就在课堂上一些文化现象“想当然”的解释。往往我们认为最常见的事情,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最难,而真正想让他们弄懂给他们解释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准确,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文化的敏感力,并且要善于总结,准确地将中国文化独特之处阐述出来。参考文献:

[1]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4)

[2]张占一.谈谈汉语个别教学及其教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3)

[3]张占一.交际文化琐谈[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4)[4]赵贤州.关于文化导入的再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

[5]陈光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

[6]陈光磊.关于对外汉语课中的文化教学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7,(1)

[7]魏春木、卞觉非.基础汉语教学阶段文化导入内容初探[j].世界汉语教学,1992,(1)

[8]鲁健骥.对外汉语教学基础阶段处理文化因素的原则和做法[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1)

[9]林国立.构建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因素体系——研制文化大纲之我见[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1)

[10]卢伟.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研究述评[j].世界汉语教学,1996,(2)

[11]卢微一.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阐释[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1)

[12]娄毅.关于ap汉语与文化教材文化内容设计的几点思考[j] .语言文字应用,2006,(6)

[13]林国立.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定性、定位与定量问题当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1)[14]h.n.brown.principles of language and teaching,beijing[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15]陆俭明.汉语教员应有的意识[j].世界汉语教学,2005,(1)[16].梅立崇.试谈陈述性文化知识和程序性文化知识[j].汉语学习1994,(1)[17].孟子敏.交际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1)注释:

①鲁键骥 对外汉语教学基础阶段处理文化因素的原则和做法 《语言教学与研究》 第38页 1990年第1期

②h.n.brown,principles of language and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p.227.③鲁健骥(1990)对外汉语教学基础阶段处理文化因素的原则和做法 《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38-39 作者简介:

陈丽芬:(1981—),女,湖北武汉人,硕士,上海电机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基金项目:

上海电机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资助(09c208)

第五篇:论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

论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

引 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正在全球范围内急速升温,成为一种强势语言。在国家大力支持和发展汉语教学的同时,对外汉语学术界也加快了本学科的理论建设。这其中包括对整个对外汉语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对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技巧的研究。本文试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角度,在学习者语言要素习得的过程中展开对汉语习得影响因素及习得策略的讨论。

一、语音习得

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区别意义功能的声音,是语言交际工具的声音形式。语音发音准确是语音学习的基本要求。发音是否准确又与听音、辨音的能力有关。现代语言教育学理论认为:充分的以理解语篇内答为目的的语言输入,是形成交际性听力乃至决定整个语言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可见,听力和发音在语音习得中相辅相成,不可偏废。那么,影响听力和发音的因素有哪些?对此有些哪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和技巧?本章将一一阐述。

1.影响听力的因素及对策 1)关键词对听力的影响

做听力练习时,学生常常遇到词语障碍由影响理解,我们把这样的词语称为关键词语,是为了检验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跨跃词语障碍的能力而设计的,它们或出现在听句中,或可能出现在答句中。笔者对泰国瓦莱岚大学中文系一年级学生进行了随堂测试。看看下面的例子:(1)A:刘老师去诊所看病,才回家。

B:我们去看看她吧。

问:他们去做哪儿? a.诊所 b.刘老师家 c.他们的家

学生大多选择b.因为他们注意到了“诊所”这个信息,却没学过“诊所”,但熟悉“回家”这个词。

(2)A:小王,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去博物馆? B:今天很忙。后天星期三去。

问:今天星期几?

a.不知道 b.星期一 c.星期三

大部分学生选c.在接收语音信息时,由于学生对“博物馆”这个陌生词揪着不放,耽误了后面语句信息的筛选,听到“星期三”不加分析就选。(3)A:老李,你这表多少钱?

B: 买的时候三百多。原来不打折五百多呢。

问:老李买表花多少钱? a.不知道 b.三百多 c.五百多

许多学生选错都因为被表打折前的价格信息所干扰,这说明我们在听力练习中应加强训练学生抓住主要信息,排除迷惑性词语,跨跃障碍的能力。对于陌生的生词,我们要细致讲解,在练习中加大词汇量。

2)语法点对听力的意义

先来看下面的例子: A:老李在家吗? B:回来了,不过在家呆了两天又去哈尔滨了,下个月还要去广州。

问:老李现在在哪儿? a.在家 b.哈尔滨c.广州

有的学生选a,有的学生选b,还有的选c。此题中答话的人先说回来了,后面“不过”这个具有转折意义的语法点,使句义发生了转折。像这样明显的语法点提示还有很多,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及时总结。许多学生在做听力练习时,常常会碰到单个的词都是熟悉的,但连在一起却不知道意思的情况。可见光有词汇量是不够的。心理学家考尔认为,对句法的记忆能够预测听力技能。因为句法能够帮助学生识别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掌握语言输入的基本规律。教师应该重视句法在听力训练中的作用。就练习中出现的语法点,反复举例,替换词语练习,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

3)语音区分对听力的影响

学习者在大量接收语音资料,转化为意义理解前,需要对声音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对声音信号辨别分析的能力对词义、句义的正确理解有着重要意义。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A:离上飞机的时间还有多长时间?

B: 大概四十五分钟吧。

问:还有多长时间就走了?

a.十五分钟 b.四十五分钟 c.四十分钟

这道题对中国人来说,再简单不过。但也有部分泰国学生做错。原因就是没有很好的掌握汉语发音要领,进行语音区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通过范读帮助学生练习音素、单音节、多音节和声调的辨别。在辨别语音形式的训练上可以进行近似音的对比,如“三”和“山”、“尺” 和“纸”、“四” 和“字””等等。这些词各自的语音组合让学生先分辨出来,然后再根据其声母、韵母和声调上排列组合的不同,判断出它们在意义上的差别。被提取的次数多了,学生对语音的排列组合的特点会有更充分的理解,听力的敏感度也将大大提升。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从小品、相声等文艺作品中选一些语料,如绕口令作为听力材料,进行专项训练。

4)文化内涵的差异对听力的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义中往往蕴含着文化因素,在言语交际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因文化差异而出现的语言障碍,也就是人际交往中的文化障碍。各个国家的人由于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的不同,在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汉语本身也有不少独特的表达方式,下面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1)A:马上要考试了,我还没复习,现在就像热锅上的蚂蚁。问:说话人是什么意思?

(2)A:这下完了!我被经理炒了鱿鱼!

问:说话人是什么意思?

这两例都是典型的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句子表达。例(1)形象的比喻了人在着急情绪状态下的情态;例(2)中的把“炒鱿鱼”时鱿鱼打卷翻滚的样子和人被工作单位辞退,卷铺盖走的情态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如果外国学生只从字面上理解,而不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和引申义,是很难作出正确回答的。

针对影响听力的因素,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着重训练学生听力的哪些方面呢?

1)辨别分析能力的训练

人们接收到语音信号后,要对言语信号进行分析、辨别、归类。因此提高听力首先是提高处理声音信号的能力,也就是辨别分析能力。因此,提高学生听觉器 3 官的灵敏度,克服母语语音、语义的干扰,清晰地辨别目的语的声韵调、停顿、重音、语气等,辨明词语、句子、整段话语,是听力教学的第一个重点。在练习中对相近的声母、韵母、声调进行归类训练,教师范读,学生模仿发音。对一些容易混淆的词语进行反复的听辨练习,在反复中加深语音印象。对于句子的语气问题,例如反问句是一个难点,如果不借助语境,学生一定会将之理解成一般的问句。通过教师不断地设置语境,多举语境中的例子,来达到学生掌握句子语气的教学目的。对学过的词语、语法规则和文化背景知识反复再现、反复刺激来提高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

2)语音储存能力的训练

实践证明,学生大脑中储存的词汇、语法规则和社会文化知识越多,听力理解的反应速度也就越快。训练学生的记忆储存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提高练习的频率、语音内容包括词语、句子在语境中的出现频率。这是客观强化的一方面,让学生主动复述语音内容则是主观吸收的一方面。教师可采用逐渐放快语速听写的方法锻炼和检验学生有效记忆能力。

3)联想猜测能力的训练

理解语言的过程中会碰到一些渗透文化因素的话语,这就需要学生进行猜测和联想。也就是根据语感和以往的经验,凭想象对词语、话语的意思做出推测、估计和预想。训练联想猜测能力就是要让学生锻炼直接用目的语去思维的能力。训练中,教师可以做听解释来猜词语、完成句子等小练习,还可以创设一些语言环境,让学生猜测讲话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并把它补充出来,教师对其进行分析评论,查漏补缺。在不同文章结构形式的情况下,了解这些文章结构的特点就能预测文章内容的发展,在听的过程中处于一个比较主动的状态。根据汉语文章结构的特点及篇章结构的理论,通过听文章的开头,来推测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听上一段内容采推测下一段内容。对外汉语听力中的文章结构很有特点,条理清晰,很好把握和理解。对于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可以在听之前提出几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听。让学生先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听录音,这样既练习了口语,也对听力内容进行了预测。

4)概括总结能力的训练

语料中常常采用答句对听句的解释或者答句对听句中心意思的概括总结这样的方法来检验学习者是否听懂。比如“说话人的意思是„„ ”之类的问题。概括和 4 总结目的语语言材料的主旨也是听力能力训练的重点。它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听力训练的高级形式。概括总结能力的训练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渐进过程,可以先从单句训练起步,再过渡到成段的话语,最后是概括总结全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在语料的意义相对抽象时,教师应该从考察关键词语或语法点人手,引导和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可能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5)背景知识运用能力的训练

学生在做听力联系时常常受到母语中“负迁移”的干扰,这是由于不同地域,民族思维方式不同所带来的文化差异。想要避免语言的“负迁移”现象的发生,就必须了解必要的目的语国冢的背景及文化知识,并在听的过程中运用背景知识。2.口语训练的内容及方法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音习得包括听力和口语两个部分。听力是语音的输入部分,口语则是语音的输出部分。口语的习得内容根据难易程度,可分为三步骤: 1)拼音和声调的学习

汉语拼音的学习在口语习得过程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它能帮助学生给汉字注音,是他们操一口地道的汉语的前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它还是帮助学生查找词典,学习汉字、积累生词的助手。在整个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中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普通话里的21个声母、39个韵母的发音和四个声调的变化,以及汉语特殊的语音规则,如轻声、儿化等都是外国学生在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中应该掌握的。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受母语和方言发音习惯的影响,对拼音的掌握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比如泰国学生基本分不清平舌音和翘舌音,还常把潮州方言和普通话中的词语声调搞混,即使用音位图也并不奏效。因为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一般看不到,那么还有别的方法吗?我们从李阳“疯狂英语”的手势发音法中得到一些启示。他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手势举例如下:

(1)单元音[i:]“穿针引线”音。在空中做一个穿针引线动作,(2)双元音[ai]:“超级饱满双元音”。手臂在空中划一个大圈,这样可以带动嘴巴张开的力度。

(3)双元音[au]:“鬼哭狼嚎”音。手臂向里划一个大圈。

(4)双元音[ei]:“嘴咧到耳朵上”音。手臂抬高向后滑动。

尽管《疯狂英语》的手势系统并不完善,主要集中重要元音,但这些手势对于元音的饱满到位及发出汉语中没有的元音非常有用。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将手势 5 运用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象记忆不同的音,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单纯语音练习不再枯燥。

在声调方面,我们知道它具有区别意义的重要功能。对于语调地把握,影响到交际行为的有效性。如何表现声调的变化特征,让学生更轻松的掌握声调的相关知识,笔者较认同喻江(2007)提出的声调音乐化、人情化、语感化的理论。即找出声调的音乐感,将声调与某种特定的情绪联系在一起,使之带上语气,在不断练习中巩固声调知识,培养语调语感。

2)词汇的学习

口语词汇的教学应该坚持实用的原则,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大量贴近生活、极富表现力的的俗语习语、谚语和歇后语上。(郭宏 2004)提出的词语的类聚式训练及在语境中训练的方法有益于词辨析和记忆,是值得提倡的。

3)句子和篇章的教学

拼音、声调、词汇的学习和积累都是为口语交际时语音成句,成段而准备的。句子和篇章的教学是语音教学的高级阶段。学生除了学习各种功能句法,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把”字句、“被”字句外,还要学习句与句、段与段的衔接技巧、整个话语的主旨和情感的表达技巧。教师在教学法上可注意功能法在这一阶段的运用,对句子和表达法进行功能的分类,每节课对一种功能句型或表达法进行针对性的反复练习。鼓励学生尽量用课堂上新学的词语或表达形式。对于学生口头表达的错误,要有一个容忍度,否则就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叙说的过程中适当地提示一些词语或表达形式,尽量不要打断他的思路。但在学生陈述完,肯定其正确表达后应纠正错误的地方。对整篇课文的复述也是极好的方法。学生通过复述,实现言语的再现,能更全面深刻地把握全篇思想内容,检验自己对功能句法掌握的程度。

不少学生用句子表情达意的时候,找不到感觉,不知怎样遣词造句、把握语体。教师应该有意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灵敏的感觉,以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语言的能力。第二语言教学中语感原则的确定有其客观的依据。语音的链结是由于意义组合的连贯,意义包含着有关人类认识的所有观念,其中以语义库与模块的形式积淀和聚合在意识中的文化传统是最为民族化和语言化的意义。而一种语言的意义的组合规律又表现为思维被该语言模式化后形成的思维模式。语言本质所表现的“思维一思维模式一意义一语音”的由内向外的纵向结构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由“语音 6 一意义一思维模式—思维”组成的由外向内的语感训练原则奠定了理论基础。

如何来培养语感呢?

一是多放听力材料,通过语音的辨别、语调的抑扬培养对语言“听”的直觉。

二是以课文为基础,增加诗歌、歌谣、绕口令、广告词等朗读材料,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直觉敏锐性,同时也培养对语言的美感体验。王尚文教授从哲学的角度说:“主观的语感源于客体的言语,是客观的言语对象对人的语言器官长期雕琢的结果,是人的语言器官长期感受言语对象不断积淀的结晶,是言语这一对象在人身上对象化的实现。”朗读正是对人的语言器官进行雕琢、熏陶的有效途径,是人自身的言语对作品语言的过程体验,最终实现对语言的内在语义和外在语式的整体把握。

二、词汇习得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习得目的语的过程中,必须掌握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汉语词汇系统的特点决定了词汇习得是第二语言习得的核心。词汇习得贯穿着语言习得的全过程,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人们的语言交际也就没有可能。可见,词汇教学在整个语言教学中的份量。近年来,对外汉语学术界在词汇习得领域的研究成果颇丰。笔者就以下几点进行详细论述。1.影响词汇习得的因素及对策

1)情感因素

国外有学者对脑神经科学研究认为:人类大脑的情绪记忆总是先于其他记忆类型而首先被加工,是最高效的记忆类型。情绪不仅在量上影响认知,而且影响认知结构。它可以引发注意,建构意义,并且有自己的记忆通路。不仅如此,情绪还与长时记忆系统直接相连,可以迅速激活其他记忆存储区域,有利于多重编码,巩固记忆。因此,我们在词汇教学中应该给难记的词附着情感因素,创造课堂教学的兴奋点,吸引学生对目标词语的注意,让学生精确地记住感兴趣的内容。

2)语境因素

汉语词汇的意义由于表达的需要会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在语义、语法、语用上有所变化。但在一定语境中,词汇的意义却是相对固定的。由此,我们应重视语境对词汇学习的作用。运用语境帮助学生加深对词汇的语义语用范围、搭配关 7 系、附加色彩和文化意义的理解记忆。运用语境就是要创造真实自然的语境,建构和解读承载词语的篇章,从篇章层面进行词汇教学。这样,词语的意义及功能用法都可以在篇章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对学生理解词语、辨析词语有很大的帮助。

3)词频因素

想要牢固的掌握词汇,单凭一时的记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不断地练习、运用中激活词汇。就是要有意识的提高词汇出现和使用的频率。词汇出现的频率越高,学习者的记忆负担越小,对该词汇掌握得越好。除了对目标词进行反复听写和用法练习,教师还可以借助PPT电脑软件进行“词汇闪现”的教学,让学生即时识记并反复有声朗读目标词,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将内容逐渐扩展至相关句型。

2.网络化的词汇学习策略

汉语词汇数量多,词义丰富,用法复杂,但不管是词形还是词音词义,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网络系统,存在着内在的规律性。成功的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把握已学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认知联系。要更好的学习词汇,就要加强词汇的联系强度,实施放射性教学策略。近年来也有不少学者提出了根据词汇的网络性进行教学的思路。杨惠元(2000)提出按照汉语词汇的网络系统进行教学,可利用同(近)义词类聚网络、反义词类聚网络、类属词类聚网络、关系词类聚网络等等。常敬宇(2003)重点探讨了汉语词汇词形和词义的内部规律,即汉语词汇的词形结构网络性和词义联想网络性。杨万兵(2004)从系统论、语言学及语言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词义网络式存在的特征,分析了网络化词汇教学的基本方法,并探讨了网络化作为汉语词汇教学的方法论意义。鹿士义(2001)也给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即要在学习中构筑学习者的字词网络,要在学生的学习能力范围内进行教学,而且还要在教学活动中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下面就语素类聚网络和近义词类聚网络谈谈词汇习得的方法。

1)语素教学法

语素是汉语构词的基本单位。抓住构词的最小单位语素,也就抓住了汉语词汇及词汇教学的根本特点和要诀。因此学习词汇,要先从语素.从单个的汉字学起。许多学者提出语素法教学,即以字为词汇教学基础的教学思路。吕文华(1999)发表了《建立语素教学的构想》:“语素教学除了有助于汉字的认记、消除错别字以外,其主要作用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词汇、掌握词汇以及正确运用词汇的能力。„„解决词语难的途径是建立语素教学。”贾颖(2001)提出“字本位”的 8 设想:“以字为本位进行词汇教学,教给学生的是方法性的知识,因为字在汉语中以动态的形式存在,有限的字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构成不同的词。由于字在词中的意思基本不变,这样掌握了字与构词法,就能以简驭繁,迅速有效地扩大词汇量,所以以字本位进行词汇教学必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它教给学生的是一种最有价值的知识,它培养的是学生自学汉语词汇的能力。”肖贤彬(2002)指出语素法教学为猜词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可见,语素教学法对减轻学生记忆负担、迅速扩充词汇量是有利的。

语素教学法要求教师把语素作为词汇教学的基础,在讲新词时把常用的、构词能力强的语素的基本意义教给学生。学生再接触到由这个语素组成的其它新词时,就会根据该语素义去理解和记忆新词词义。词义的解释涉及到语素构词产生的词义的引申,教师应对其追根溯源,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词汇语义网络。对于词语中某个有类聚作用的语素,我们可以把带有该语素的其它词连带着也教给学生。例如,讲到“美化”时,我们还可以讲“丑化”、“恶化”、“净化”、“绿化”、“现代化”、“大众化”等。讲解“电器”这个词时,罗列一些属于“电器”范畴的词,如电话、电灯、电炉、电扇,电冰箱等都是电器。值得一提的是,汉字的表意体系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法联想、分析出字义。如:“本”下的小横表示树木之根,与“本”组成的词往往有“根源”、“原来”的意思,如“忘本”、“根本”、“基本”、“本意”、“本来”、“本能”、“本色”、“本土”、“本性”、“本质”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词义,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进行语素教学的同时还应教给学生一些构词法的知识,比如并列关系、偏正关系、支配关系、修饰关系、补充结构等。构词法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的词汇知识更系统化,为以后的学习增加理论上的指导,自觉预防运用的偏误。2)近义词辨析法

汉语是重语义的语言,它不是通过形态来体现语法成分之间的关系,而是通过语义来体现这种关系的。诚如徐通锵先生所言:“汉语的编码机制一开始就偏重于符号的音义结合的理据性,因而以此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理论自然容易偏重于‘内',偏重于直觉,偏重于语义”汉语的语义细腻,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联想意义、主题意义的不同,使汉语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近义词汇的运用。对这些近义词的辨析为外国学生词汇的习得开辟了一条道路。本章将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不同层面讲解近义词的辨析。

9(1)语义层面

语义差异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a.指称范围大小不同。如“事情、事件、事故”这组词中,“事情”泛指一切活动和所发生的现象,意义范围最大;“事件”指已经发生的不平常的事情,范围比较小;“事故”指由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的事情,范围最小。“战役”和“战争”都指的两方或多方的战斗,“战役”是较小规模、较短时间的战斗;“战争”则是大规模长时间的战斗的总和。边疆”与“边境”,都指离中心地区远的地方,“边疆”指靠近国家的领土,范围大;而“边境”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小。“时代”和“时期”,都有一个时期之意,但“时代”指历史上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个时期,范围大;而“时期”则多指具有某处特征的一段时间,范围小。“考察”与“调查”都表示为了一定的目的,深入实地,仔细查看。“考察”适用于相对比较重大的事物,目的是探求事物的本质,带有科学研究的性质,使用范围较小,如“科学考察”、“资源考察” ;“调查”是以弄清事实,查出事情的来龙去脉为目的,适用于各类事物和人,使用范围较大。像“进展情况”、“人口数量”、“客观效果”等都要用“调查”

a.语义轻重不同。如“渴望”与“希望”都有“想要”的意思,“渴望”突出的是“十分迫切”,语义较重,如“渴望幸福”、“渴望和平”等;而“希望”表示的则是一般的想法、意愿,语义较轻,如“希望好好考虑”、“希望继续努力”。“损坏”与“毁坏”,“损坏”指程度较轻的破坏损失;“毁坏”指性质较严重的破坏。“努力”与“竭力”,“努力”指把力量尽量使出来;“竭力”指用尽全力。b.词义侧重点不同。如“孤单”强调个体的外在表现;“孤独”侧重强调内心感受。“感动”指人的内心激动,而“感叹”则指有所感触而叹息。“清静”侧重于不嘈杂、无干扰,更多用于人为状况的描写,强调的是人整个身心的感受;“安静”侧重于没声音、无吵闹,多用于自然环境的表述,如“考场、教室”等。“才能、才华、才智、才干”,“才能”侧重于知识在实践中转化为的能力;“才华”侧重于文艺方面的特长;“才智”侧重于智慧和思考的能力;“才干”侧重于办事的能力。c.语义义项多少不同。如“建议”作名词和“意见”都是对某件事或某个人的看法想法,但“建议”作动词,还有提出看法想法的义项,而“意见”没有。“经过”有“过程、经历”这个义项,但“通过”没有。

d.语义搭配不同。比如“爱护、爱惜”,都是动词,都有“爱,重视”的意思,10 “爱护”搭配的是易受伤害、损害的人和事物,“爱惜”搭配的则是在使用、容易损耗的事物。“执行”搭配的是“命令”“任务”“路线”“政策”之类,而“履行”搭配的是“诺言”“合同”“手续”“条约”。“优良”可以跟人或物搭配,但“优秀”一般只能和人搭配。

(2)语法层面

词性不同,句中位置不同,语境搭配也就不同。帮助学生区别近义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是词汇教学必须足够重视的一个方面。比如:“合适”是形容词,可作定语,也可作谓语,如“合适的人才”、“很合适”,但不能带宾语,不能说“合适你”、“合适当老师”;“适合”是动词,只能作谓语,但必须带宾语,如“适合我”、“适合生活”。再如:“突然”与“猛然”,“突然”是形容词,除了可以作状语外,还可以作谓语、定语、宾语,如“事情突然”、“突然的情况”、“觉得突然”;而“猛然”是副词,只能用作状语,因而不能说“事情猛然”、“猛然的情况”、“觉得猛然”。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词语的概念意义,还要讲词语的功能用法。对近义词在语法层面上的辨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平时阅读理解的练习中总结规律,比如:对于动词,应该考虑能否带宾语,带名词宾语还是带动词宾语;后面可否有补语,有什么类型的补语;对于形容词,应该考虑能否与否定词、程度副词组合等等。

(3)语用层面

近义词语用差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感情色彩差异。表现为对人、事物、事情的喜恶褒贬的差异。比如:“结果”、“成果”、“后果”都有“事情发展的最终状况”的意思,但感情色彩不同:“结果”泛指最终状况时,可以指好的结果,也可以指不好的结果,是中性词,“考试”、“比赛”、“化验”、“检查”等都用“结果”来表述。“成果”指取得的成绩、成就,是褒义词;而“后果”在指事物发展的最终情况时,则侧重指事物发展的不好结局,多用于消极方面,如“事故”、“战争”、“饮酒”、“谎言”等。

b.语体差异。比如:“恐惧”和“害怕”都有“不安和发慌”的意思,但语体色彩不同。“恐惧”多用于书面语,如“万分恐惧”、“恐惧不安”等一些相对固定的表述;“害怕”多用于口语,除有“不安和发慌”的意思外,还经常表示担心、顾虑。“致谢”是书面语,用在正式的场合,显得庄重,“谢谢”是口语,用在日常生活中显得亲切随和。

c.应用范围或指称对象差异。如“老”用来形容人,而“旧”用来形容物。

由于近义词在语义、语法、语用上的差异很容易混淆,教师应当创设情境,强.化练习,以达到提高词汇习得质量的目的。

三、语法习得

“语法”即存在于语言使用者头脑中的各种规则。它是整个语言习得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需要进行语法教学,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的定位及和具体的教学方法,学术界还没有定论。笔者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语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定位

第二语言学习者一般是已经建立起母语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的成人,当他们要表达某个范畴的意义时,需要在第二语言中找到相应的表达形式。或者当他们接触到第二语言的某种语言形式(如某种句式),要知道这种形式表达的意义,都必须借助语法构建起新的语言和思维习惯。通过语法教学,学生可以掌握语言内部的规律,有效的表情达意并纠正他们自身出现的语法错误。诚如对外汉语教学界前辈学者王还先生说的,“对外汉语教学离开语法是不可想象的。”语法教学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但在教学不同阶段的定位是有所不同的。就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的水平而言,他们掌握的汉语词汇极为有限,难以理解复杂的术语和语法规则,不适合大量的语法教学。对他们进行的语法教学应降低语法明显度,尽量避免使用语法术语,多用简单话语说明,以利于学习者的理解和再模仿。

2.结合语境的语法学习策略

汉语语法的结构复杂,理论性较强,必须结合语言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语法知识。盛炎在《语言教学原理》中提到的“精讲多练”对汉语语法的实践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所谓“精讲多练”,就是理论规则要讲得“精”,用的时间要少,练习要多,用的时间要多。由于语法规则都是从一个个典型的语境中抽象出来的,在做练习时,教师应注意语法与语境的紧密结合,在具体的语境中表现出语法意义。特别是遇到一些难解的词语,更要注意发挥语境的作用。

例如讲解语气副词“果然”。“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前面必须要 12 有所说或所料的内容,有时前面的内容省略了,我们在讲解时要把这种环境显现出来。如:“他的菜做的果然不错。”我们就把它补充为“听别人说他的菜做的好,他的菜做的果然不错。”

表范围的副词“都”,在表示时间时和“才”相对。“才”表示时间早、少;“都”表示时间晚、多。学生很容易把它们混淆。教师在讲解时要结合言语情境,举例对比它们的用法。

(1)“你___看了三个小时书了,该休息了。"(2)“你___看了三个小时书,怎么能复习好呢?”

句(1)中说话人认为看书的人看了三个小时的书,应该休息一下,说明看书的时间长,用“都”比较合适。句(2)中说话人用反问语气说明看书人用三个小时复习远远不够,所以这里选“才”。

在语境的选取上要注意选取既能体现该语法点的用法,又是生活中经常遇到、出现频率较高的典型语境。因为这类生活中出现频率高的语境,更容易使学生在运用过程中从课堂交际回归到现实生活的交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结束语

到此,本文对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的教学难点和教学策略进行了论述,我们可以看到,言语技能和语言要素总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作为语言物质外壳的语音、语言建筑材料的词汇、语言内部结构规律的语法是相互依赖、统一于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的习得对对外汉语学习者语言系统的形成和言语技能的掌握有着重大意义。

刘文雯 2009年11月1日

参考文献

[1] 方清明.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辨析方法述评[N].景德镇高专学报.2008 [2] 王玲玲.朗读教学与语感构建[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 [3] 朱昱晟.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模式研究[J].北方经贸.2008 [4] 孙晓明.国内外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综述[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 [5] 李阳.疯狂英语快速突破法[M].天津音像公司.1999 [6] 李遐.谈语义分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语文.2006 13 [7] 张华.语境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6 [8] 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 [9] 姜雪.同义词研究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考试周刊.2008 [10] 敖桂华.对外汉语近义词辨析教学对策[A].汉语学习.2008 [11] 郭宪春.谨防“他山之石”[N].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2] 贾颖.字本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汉语学习.2001 [13] 徐开妍.近十年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新思路的开拓[J].现代语文.2006 [14] 曹慧.影响听懂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 [15] 喻江.声调教学新教案[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 [16] 焉德才.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四个维度”[J].现代语文.2007

下载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2-0179-0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简称为对外汉字教学。它是“以外国人为对象的、以现代汉字为内容的、用外语教学方......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过程研究综述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过程研究综述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study 李俊颖LI JUNYING 昆明理工大学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

    教学过程优化论-已阅(5篇)

    教学过程优化论 教学过程优化论简述 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1927-1987)提出的教学理论和方法。20世纪70年代,为了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留级、学习成绩不佳的现象,巴班斯基提出,要对......

    论教学过程最优化5篇

    读《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有感 一、作者简介 巴班斯基是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教育论专家、苏联科学学院院士,曾任苏联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 二、本书的简介 我......

    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方法

    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方法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拥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赋予了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而这却与在经济飞速发展下很多国家所产生的文化有很......

    对外汉语教学(范文)

    对外汉语教学模板 一、教学对象/班级 二、课型:听力、口语、综合、汉字三、教材:名称、第几册 四、教具:口型图、图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内容:词汇数量、课文内容 六、教学......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热”在全球持升温,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达3000万左右,100多个国家的2300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 2005年7月20至22日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举行。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

    对外汉语教学

    北语09年秋《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一)》辅导文章八:声调教学 北语09年秋《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法(一)》辅导文章八:声调教学 汉语的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声调错了,有可能使人产生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