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案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1
教案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作为公民应从小就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主动服务社会,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意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作适当点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难点: 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教学方法】活动化教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德国人的责任感
在德国莱茵河畔,三个小孩在钓鱼,一位先生走上前对其中的一个小孩问道:“你为什么拿两棵钓竿?”(德国规定一个人只准拿一棵钓竿)“我朋友上厕所了。”说着就见另一个小孩回来了。“你们有执照吗?”“有!有!”几个小孩分别拿出了执照。“你们有尺子吗?”(德国规定钓的鱼超过三英寸可以带回家,三英寸以下放生)“有!有!”他们每人拿出了一把尺。这些小孩既不是这位先生的孩子也不是他朋友的孩子,他根本不认识这些孩子。当他被问及为什么这样做时?他说:“在德国,每个小孩都是我的子女,我有义务和权利教育他们。”
问:你是如何理解这位先生最后说的这句话的?你同意他的说法吗?
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公民,我们都应该对国家对社会承担责任。讲授新课:
小组协作,自主学习
每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课文内容的自主学习,时间8分钟,根据问题提示,边学习边讨论,问题提示如下:
1、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应该怎样?
2、如何才能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3、我们青少年应如何承担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
4、为什么要参加公益活动?
5、你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你的体会是什么? 活动一:请你来参加
1、出租车司机小李向全市发出“文明在的士,美化新城市”的倡议;
2、一位市民向环保部门举报某化工厂在夜间偷偷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
3、九年级某班的部分同学利用双休日在市民广场举办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公益宣传活动;„„
交流:
1、请你写出三种你已经参加过或想参加的类似的活动。
2、并说说以上这些活动是应该做的吗?这样做会产生什么社会影响?
教师引导:情景中的三位主人公完全可以不这样做,他们为什么还要这样做?他们这样做会有什么影响?如果不这样做,又会有什么影响?生活中有哪些人从哪些方面在为“我”服务?“我”应该为别人做些什么? 学生全班交流。
师:社会是大家的社会,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应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氛围。活动二:他们辞职为哪般?材料见书P23 交流:1、2、3、见书
4、“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除此之外,作为中国公民,我们对国家还应承担哪些社会责任?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1)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表现出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2)主动为国家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3)在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青少年肩负着铸造中华民族辉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活动三:情景分析
材料:P24——P25小石和一位老人两段材料
交流:
1、他们做的是一项什么活动?你是如何理解的?
2、他们付出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3、你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你的体会是什么?我们还可以参加哪些社会公益活动? 材料连接:如:亚洲金融危机中,韩国公民拿出黄金首饰和外汇积蓄捐给政府;
“9·11”恐怖袭击事件中,美国公民自发赶到遇袭击地点救人,或到医院排着长队献血; 98年我国抗洪救灾和2003年抗非典中,亿万中国公民顽强拼搏,众志成城,都体现出国家公民的社会责任以及面对危机的信念和意志。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归纳:现代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相互关爱的社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重要意义是:
1)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2)我们的一次公益行动,将会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我们的一个倡议,将会得到众多人的积极响应;
3)有助于我们的社会成为一个互帮互助、相互关爱的美好社会。公民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课堂小结:你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补充材料:捡硬币活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的中学自1990年以来,在学生中开展“捡硬币”活动,借此教育学生珍惜每一分钱。有一所中学四年来共拾得100万枚1分硬币,由学校统一存入银行,加上利息,共创造11114美元的财富。银行为鼓励孩子们将这件有意义的活动继续进行下去,专门派车装上100万硬币拉到学校展出。校方决定将这笔钱作为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据报载,全美建立了中学生社会服务网,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具体服务内容,如为穷人募捐,在贫民收容所帮厨,为低能儿当家教,到社区或学校自助餐厅无偿服务,帮助无家可归者,自愿教跑步、游泳、体操等。全美现有自愿服务人员6000万,中学生占相当大的比例。教育机构认为,引导中学生尽力而为地贡献自己的时间和才能,干力所能及的无偿服务工作,有利于培养他们对自己公共社区的责任感。一个人年轻时就做好事,往往会一辈子都做好事。
第二篇: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教案1
课题:《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授课时间 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懂得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维护国家的尊严,主动为国分忧,与国家共渡难关。培养学生具有关爱社会的实践能力和有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懂得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具有关爱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祖国的情怀。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
教学重点:公民必须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教学难点: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教学方法:讨论式、情景式、体验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学会承担责任,首先要学会承担集体的责任。当然,仅仅学会承担集体的责任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学会承担社会、国家的责任,尤其是在国家有困难、有危险的时候,我们更应该主动为国分忧,与国家共渡难关。因此,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二、尝试学习
(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多媒体展示名言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师:我们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从这些革命前辈身上学习什么?
师归纳明确:向革命前辈学习,胸怀天下,忧国忧民,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对生我养我的国家怀着深深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所以爱国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国家需要每个人的贡献,只有国家兴旺了、强盛了,个人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国家兴亡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
情境设置一:李文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他深切地感受到出租车是城市流动的风景,于是他向全市的出租车司机发出“文明在的士,美化新城市”的倡议。
一位市民向环保部门举报某化工厂在夜间偷偷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
八年级(4)班的部分同学利用双休日在市民广场举办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公益宣传活动。
这些是他们必须做的事情吗?为什么?
他们的做法会产生什么社会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作为公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过渡:作为公民,不仅要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同时要时刻维护国家的尊严。活动二:情景设置二:见书91页材料
(1)作为外企员工,他们遇到了什么考验?
(2)作为外企员工,他们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选择?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外企员工遇到了是否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考验。这几名外企员工经受住了考验,他们果断做出愤然提交辞呈的选择,是因为他们知道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教师提问:从这个事例中,你认为怎样做才是对民族和国家负责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归纳: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多媒体出示资料: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赴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一位中学教师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用生命保护了身下的4个学生。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226小时„„幸存者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每一个生命的奇迹都令十三亿中国人感动。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 思考问题:
(1)什么时候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
(2)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为国家分忧,承担社会责任?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国家处在困难时刻,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主动为国分忧、承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师:作为中学生,应该有关爱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情怀,从小就树立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意识。但是,是不是要做出以上的壮举才能算是一个尽责的人呢?其实在校园里、教室里,主动捡起纸屑、饮料盒等;记住离开时关掉教室里的灯、风扇;关好别的同学忘关的水龙头,等等,这都是为国家尽责的表现。
过渡: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不仅需要我们具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也需要我们拥有热爱公益,服务社会的情怀。
(二)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活动三:多媒体出示资料:小石做志愿者的材料,见书92页。(1)小石所从事的志愿者工作并不轻松,但他为什么不觉得苦呢?(2)小石付出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小石在从事志愿者工作的过程中,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小石付出了许多休息时间,但是他收获了知识、自信、能力以及他人的尊重等等。多媒体出示资料:见书上92——93页材料。
这位老人说:“‘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这不是因为‘给’是一种牺牲,而是因为通过‘给’表现了我的生命力。”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1)这里的“给”意味着付出,“得”指的是获得物质报酬。老人说“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反映出她热心公益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2)通过“给”表现了自己的生命力,是因为我们在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意志得到了检验,同时还可以提升自身的价值,体验尽职尽责后的幸福感、成就感。教师:我们可以参加哪些社会公益活动?
学生可能回答:参加义务植树、向居民宣传防火知识、看望敬老院的老人、参加青年志愿者行动„„
教师:你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体会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归纳:参加公益活动,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使自己的价值在奉献中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我们的行动会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会带动更多的人与我们同行,有助于创建一个互帮互助、相互关爱的和谐社会。
四、课堂小结:我们作为阳光的一代,从小就应该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意识;更应该有关爱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情怀。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副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 反思:
第三篇:《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教案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维护国家尊严是每个公民的责任,社会需要互助,需要关爱。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关爱社会的实践能力。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振兴中华,匹夫有责,无私奉献,关爱弱势群体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维护国家尊严,为国分忧,勇挑重担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道德高尚的行为。
难点:培养学生维护国家尊严,为国分忧,勇挑重担,自觉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自觉性。
三、教学准备
老师制作相关课件和相关案例,设计教学环节。学生预习课文,查阅、收集相关案例。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①维护国家尊严
②为国分忧,能挑重担,与国家共渡难关③参加公益活动,服务社会
第四篇: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教案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让学生明确作为公民,都要有胸怀天下,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主动服务社会,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意识和“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奉献意识。
二、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教学,教育学生,作为公民应从小就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意识。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教学难点:将热心公益,服务社会践行到生活中。
教法:讲授法、情景探究法、讨论法、教师指导、点拨 教学过程
【导课】
1、复习“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
师: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对生我养我的国家怀着深深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所以爱国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国家需要每个人的贡献,只有国家兴旺了,强盛了,个人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国家兴亡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
【新课教学】
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活动一:阅P22李文事例
请同学讨论:
(1)说说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是。因为作为公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2)他们的做法会产生什么社会影响?
他们的做法使我们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负有关爱社会的责任;他们的做法有利于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确:爱国是我门的责任和义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个公民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
活动二:分析讨论完成P23虚款内容
1、作为外企员工,他们遇到了什么考验?
自身高薪待遇与维护国家尊严的选择。
2、作为外企员工,他们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选择?
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3、作为一名外企员工,怎样做才是对民族和国家负责
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思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要求我们怎么做?
①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表现出对祖国、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
②国家处在困难时期,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主动为国家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③“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青少年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所以要勤奋学习,勇于实践。
二、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活动三:合作探究P24小石事例
1小石所从事的志愿者工作并不轻松,但他为什么不觉得苦呢?
这是因为:小石在从事的志愿者活动,创造了社会价值,为社会作出了贡献,美化了环境,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2、小石付出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付出有:时间、金钱、休息等
收获有:(1)给他人、社会带来了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2)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师:我们为什么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有何意义)?
①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互帮互助、彼此关爱的社会。
②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活动四:我们可以参加那些公益活动?
生:参加义务植树;
向居民宣传禁毒、防火等知识;
打扫社区卫生,宣传环境保护;
看望敬老院的老人;
帮助维护交通秩序;
参加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
„„
【课堂小结】
我们作为阳光的一代,从小就应该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意识;更应该有关爱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情怀。同学们,你们对自己将扮演的社会角色和将承担的社会责任,都有清醒的认识,并开始做着自觉而认真的准备了吗?
【随堂联系】略
【板书设计】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1.关爱社会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2.维护国家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3.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担,与国家共渡难关
4.青少年肩负着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
二、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1.社会需要互助和关爱
2.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第五篇:《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教案.doc
学习资 料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维护国家尊严是每个公民的责任,社会需要互助,需要关爱。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关爱社会的实践能力。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振兴中华,匹夫有责,无私奉献,关爱弱势群体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维护国家尊严,为国分忧,勇挑重担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道德高尚的行为。
难点:培养学生维护国家尊严,为国分忧,勇挑重担,自觉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自觉性。
三、教学准备
老师制作相关课件和相关案例,设计教学环节。学生预习课文,查阅、收集相关案例。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六.板书设计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①维护国家尊严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②为国分忧,能挑重担,与国家共渡难关③参加公益活动,服务社会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