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把固体放在水里(5篇)

时间:2019-05-12 17:5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设计把固体放在水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设计把固体放在水里》。

第一篇:教学设计把固体放在水里

教学设计《把固体放到水里》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观察把固体放到水里会发生的现象

一、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1.同学们,上课前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聪明的孩子,请看大屏幕,他叫潘冬子,在解放前,***反动派把红军围困在山上,不让老百姓把盐和粮食等物品送上山,面对这一情况,潘冬子急中生智,把盐倒入水中,再把盐水倒在棉袄上,偷偷地运到了山上,红军得到了盐,夸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听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如“红军是怎样从棉袄中得到盐的?”)2.今天学习了把固体放到水里,我们就能解开其中的谜团了!(师板书课题)

二、介绍材料,自由猜想

1.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材料,大家都带来了吗?谁来介绍一下?谁来补充一下?它们都属于什么物体?(固体)2.大家猜测一下,把它们放入水中会怎样?

(学生自由发言:有的浮,有的沉、有的既浮也沉)(师板书:浮、沉)3.谁来继续猜测?你们是怎么想的?别的同学对此有什么看法?下面同学们把桌上的材料按浮的、沉的、既浮也沉的分成三类,排整齐。4.排完了吗?哪个小组来介绍一下?

(我们小组这样分的,浮有的„„、沉的有„„、既浮也沉的有„„)

三、小组合作,实验验证

1.大家的猜测对不对呢?怎样来证明?(做实验)那在实验时要注意什么?

(各小组自由发言:安全、卫生、小组合作、认真观察等)2.说说大家的实验情况吧!你能不能给大家演示一下。

3.大家同意它们小组的发现吗?有没有不同意见?哪个小组有意外发现?是吗?怎么会这样吧!请你们组到操作台来演示一下。

4.师表扬:这可是个重大发现,同一个物体,它的沉浮性质可以改变,那其他物体的沉浮性质能改变吗?请大家开动脑筋,想办法把刚才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让浮上来的物体沉下去。(学生自由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5.哪个小组成功了,我想知道你们是怎么做的?

(生:橡皮泥轻轻铺开放在上面是浮着的,捏成球形就下沉)6.还有哪组说说。

7.教师出示课件图片:死海不死之谜死海是一个内陆盐湖,最深处400米。死海位于沙漠中,降雨极少且不规则。死海水含盐量极高,一般海水的含盐量为千分之35,死海的含盐量达到千分之230到250左右,在表层水中每公升的盐分达到227至250克,据估计死海的总含盐量约有130亿吨,由于盐水浓度高,游泳者极易浮起。在这样的水中,鱼儿难以生存,岸边没有花草,所以人们称之为死海。

8.研究到这里,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学生自由提问题。)老师有个问题,为什么一颗小石子会沉入水底,而一艘轮船却浮在水面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的沉浮不是物体的轻重决定的,与其形状有关。)

四、深度探究溶解与分离

1.请看:今天老师还带来这样两种材料,猜猜这是什么?(面粉和高猛酸钾)

2.假如放在水中会怎样?(学生自由猜测)师做一起观察,这是老师课前放入水中的

下面请1号同学从课桌里拿出高锰酸钾和1根玻璃棒,然后把高锰酸钾倒入水里,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看哪个同学观察得最仔细。(观察一段时间后让学生搅拌一下)(2)学生观察。

(3)谁来描述一下你观察到的现象?

(4)像这样固体在水中化了,看不见了的现象叫做溶解。(板书:溶解)像刚才的整杯水变成紫红色,实际上是高锰酸钾在慢慢的溶解。而如果是像草莓、乒乓球、蜡笔、泡沫、瓶盖、小棒等浮在水面上,或像面粉、黄豆、硬币、回形针、橡皮、方糖等沉在水底,那说明这些固体在水中不溶解。(板书:不溶解)

3.讨论如何把固体从水中分离出来。

(小组讨论后交流:可以采用过滤、沉淀、蒸发的方法)师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分离现象,如利用太阳光晒盐等。

五、总结结课,制作延伸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把固体放到水里来研究它的性质,通过研究你知道了什么?我们知道了固体在水中有的会溶解,有的不会溶解,有的会沉,有的会浮。

第二篇:《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

《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把固体放到水里》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固体和液体”的第二课,是第一课《认识固体》的延续和发展。第一课主要是指导学生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而本课则是通过把固体放到水里的方法,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知识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科学教学应从学习者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习者动手实践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掌握科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因此教材在安排内容时精心选择了同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与观察,养成科学方法,感悟科学知识生活化。

学情分析:

把固体放到水里会出现沉浮、溶解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学生对其往往会有许多不正确的认识,例如:会认为轻的物体会浮、重的物体会沉。同时学生也会对生活中的沉浮现象产生矛盾和疑惑,例如问道:问什么小石子在水中沉,而轮船就会浮?学生对固体在水中可能会出现的现象只是一种表象认识,只是一些零碎、杂乱、单一的片断。还没有形成比较清晰、科学的认识,所以本课非常值得学生研究。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发现事实,做出判断。并用文字或图表等手段记录和描述所观察到的科学现象。2.知识与技能:意识到通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认识物体的更多性质。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意识到固体在水中的沉和浮不是由其轻重决定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感受猜测和假设的重要性,懂得通过实验观察获得事实,根据事实作出的判断才是科学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的现象。

难点:意识到固体的沉和浮不是由其轻重决定的,而是由材料、形状所决定的。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元硬币、汤勺、铅笔、玻璃球、土豆、泡沫、曲别针、塑料瓶盖、干木块、树叶、盛水的水槽、干抹布。

教师材料:白板课件、蜡烛(一根和一段)、两块橡皮泥。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固体,也了解了固体,这节课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关于固体的高难度的谜语,看看咱们班同学谁最聪明,一下子就能猜出答案,你们有信心吗?

2、出示两则谜语,引导学生猜谜。

(1)山上水里到处有,有大有小硬骨头,开山凿取搞建设,房基路面处处留。(2)不用砖瓦起高楼,铁壳地板尖尖头,载人运货容量大,江河湖海任遨游。

3、说一说:一个小石子会下沉,而一艘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这是为什么呢?

4、导入:看来,关于固体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课,共同来寻找把固体放到水里的奥秘吧!

二、实验探究,研习性质

(一)预测固体在水里的沉浮情况。

1、认识材料。

把固体放到水里会有什么奥秘呢?老师给每一个小组都准备许多好玩的固体,快打开袋子,看一看都有什么?

2、学生汇报。

有一元硬币、汤勺、铅笔、玻璃球、土豆、泡沫、曲别针、塑料瓶盖、干木块、树叶。

3、猜一猜。把他们放到水里,会怎样呢?哪些会沉,哪些会浮?

4、小组内完成实验记录表。

5、学生汇报本组的猜想。

(二)探究固体在水里的沉浮情况。

1、谈话:那就让我们动手试一试,用实验来验证吧。你们准备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2、学生汇报做实验的注意事项。

3、出示温馨提示。

(1)实验时要保持安静,小组内的同学要明确分工,注意合作。(2)按表格中的顺序把固体轻轻地放到水里,放一样,观察一样,记录一样。

(3)注意不要把水洒在桌上,实验结束后及时把材料收起来。

4、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土豆、玻璃球、汤勺、硬币、曲别针会沉,木块、铅笔、塑料瓶盖、树叶、泡沫会浮。

6、谈话:实验结果和大家的猜测完全一样吗?

7、教师小结:刚才的实验告诉我们,预测和事实往往有一定的出入,科学研究允许大胆猜测,但更要尊重事实,科学的结论一定要从实验中得出。

(三)探究影响固体沉浮的因素

1、探究固体的沉浮与固体大小、轻重的关系

(1)谈话:还记得刚才的实验,土豆是沉,还是浮?(沉)(2)猜一猜。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土豆借我用一下,现在我把这土豆切下一小块,如果把它放到水里,猜一猜,它会是沉,还是会浮?

(3)学生预测。(土豆块会浮)。(4)把土豆块放到水里,学生观察,(5)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土豆块沉到水里了)。(6)通过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固体的沉浮不是由物体的大小轻重决定的。(7)教师实验:把一长一短两根蜡烛放到水里。(8)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固体的沉浮不是由物体的大小轻重决定的。

2、探究固体的沉浮与材料、形状的关系 A、探究固体的沉浮与材料有关

(1)谈话:固体的沉浮到底与什么有关呢?你们看(师拿起土豆和蜡烛),蜡烛在水中就会浮,土豆就会沉,它们到底有哪里不同呢?(2)学生学生汇报。(材料不同)

(3)总结:看来,固体的沉浮和材料有关,不同的材料,沉浮也不同。

B、探究固体的沉浮与形状有关

(1)谈话:固体的沉浮还会与什么有关呢?老师这里有一团橡皮泥,把它放到水里会沉还是会浮呢?

(2)学生预测。(橡皮泥会沉到水里)(3)把橡皮泥放到水里,学生观察。

(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橡皮泥沉到了水里)(5)把橡皮泥捏成碟子状,放到水里。(6)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橡皮泥浮起来了)

(7)思考:两块一样的橡皮泥,一块沉到了水里,另一块却浮起来了,这是为什么?(8)学生汇报:它们形状不一样。

(9)小结:固体的沉浮不仅与材料有关,也与形状有关。

3、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思考:为什么一个小石子会下沉,而一艘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四)认识固体在水里的溶解情况

1、播放《驴子过河》的动画片。

2、思考:看完了动画片,聪明的你们能够告诉小马,它的盐到哪里哪去了吗?棉花又为什么变重了呢?

3、学生汇报。

小马的盐溶解到水里了。棉花不能溶解到水里,它会吸水,所以变重了。

4、说一说哪些固体能溶解在水里,哪些不能溶解在水里?

三、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收获?

2、今天这节课,同学们研究得很认真,既认识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又了解了溶解现象,关于固体还许多有趣的现象,老师相信你们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探索,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奥秘!

第三篇:《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

《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把固体放到水里》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的第二课,是第一课《认识固体》的延续和发展。第一课主要是指导学生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而本课则是通过把固体放到水里的方法,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知识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科学教学应从学习者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习者动手实践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掌握科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因此教材在安排内容时精心选择了同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与观察,养成科学方法,感悟科学知识生活化。

学情分析:

把固体放到水里会出现沉浮、溶解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学生对其往往会有许多不正确的认识,例如:会认为轻的物体会浮、重的物体会沉。同时学生也会对生活中的沉浮现象产生矛盾和疑惑,例如问道:问什么小石子在水中沉,而轮船就会浮?学生对固体在水中可能会出现的现象只是一种表象认识,只是一些零碎、杂乱、单一的片断。还没有形成比较清晰、科学的认识,所以本课非常值得学生研究。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发现事实,做出判断。并用文字或图表等手段记录和描述所观察到的科学现象。2.知识与技能:意识到通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认识物体的更多性质。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意识到固体在水中的沉和浮不是由其轻重决定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感受猜测和假设的重要性,懂得通过实验观察获得事实,根据事实作出的判断才是科学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的现象。

难点:意识到固体的沉和浮不是由其轻重决定的,而是由材料、形状所决定的。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元硬币、汤勺、橡皮、玻璃球、土豆、苹果、泡沫、曲别针、塑料瓶盖、树叶、盛水的水槽、干抹布。

教师材料:白板课件、蜡烛、土豆、苹果(一根和一段)。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故事导入: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个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请看:三个小伙伴在森林里玩皮球,小兔子一使劲,把皮球踢进了一个深深的树洞,于是三个小伙伴开始想办法,小猴看到附近有一条小河,于是他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你知道他们想到了什么办法吗?

学生讨论:他们把水倒进树洞,求救飘上来了。

2、同学们真聪明,和小伙伴们想到一块去了,于是他们抬来了水,把水倒进树洞,皮球就浮上来了。小伙伴们又开心的玩了起来。

3、大家都是利用了皮球能在水里浮起来这一知识,帮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个问题,皮球是固体,那是不是所有的固体放到水里都能浮起来呢?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把固体放到水里。

二、探究固体的沉浮

(一)预测固体在水里的沉浮情况。

1、认识材料。

老师给每一个小组都准备许多好玩的固体,快看一看都有什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2、学生汇报。

有一元硬币、橡皮、小石块、土豆、泡沫、塑料勺、纱布、树叶。

3、猜一猜。把他们放到水里,会有什么现象? 生讨论:有的沉有的浮

好,把你的猜测填到实验报告单一的第一行。

4、小组内完成实验记录表。

5、学生汇报本组的猜想。

(二)探究固体在水里的沉浮情况。

1、谈话: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就让我们亲自动手试一试,用实验来验证吧。你们准备怎样做这个实验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吗?

2、学生汇报做实验的注意事项。

3、出示温馨提示。

(1)实验时要保持安静,小组内的同学要明确分工,注意合作。(2)按表格中的顺序把固体轻轻地放到水里,放一样,观察一样,记录一样。

(3)注意不要把水洒在桌上,实验结束后及时把材料收起来。

4、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土豆、玻璃球、汤勺、硬币、曲别针会沉,木块、铅笔、塑料瓶盖、树叶、泡沫会浮。

6、谈话:实验结果和大家的猜测完全一样吗?

7、教师小结:刚才的实验告诉我们,预测和事实往往有一定的出入,科学研究允许大胆猜测,但更要尊重事实,科学的结论一定要从实验中得出。

(三)探究影响固体沉浮的因素

1、同学们,那你认为固体的沉浮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讨论:可能和固体大小、轻重有关系

2、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块苹果,把它们放到水里,有什么现象?

生回答。

3、好,我把它们轻轻的放到水里,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 生:都浮在水里。

师:那和我们的猜测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别急,老师这里还有一根蜡烛和半截蜡烛,一个橡皮和板块橡皮,谁来试一试?

学生操作,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师:你有什么发现?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生:固体的沉浮不是由物体的大小、轻重决定的。

师:看来固体在水里的沉浮不是由于固体的大小轻重这些简单的因素决定的。思考一下:为什么一枚硬币会下沉,而一艘巨大的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学生讨论。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到底和什么因素有关呢,希望有兴趣的同学可下可以继续研究。

三、探究固体在水里的溶解现象

(一)探究固体在水里的溶解现象

师:是不是所有的固体放到水里都是沉或浮呢?还有其他现象吗?

师:老师还个大家带来了两种固体:沙子和食盐。把它们分别放到水里又会有什么现象呢?想不想知道?

师:出示实验要求。谁能大声读出来?

教师强调注意事项,演示:搅拌一会,静置一会,再搅拌,再静置一会,给大家足够的时间。

师:好,开始。师: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成果?

学生汇报:有的固体可以溶解,有的固体不能溶解。

(二)溶解与不溶解的应用

师:同学们学科学是为了用科学,在生活中经常要把固体与水混合,比如:喂小宝宝吃药,菜快熟了放味精,往鱼缸里放小石子和水草。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吗?

生:喂药更加方便,增加菜的味道,为小鱼布置一个舒适的家。师:那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固体与水混合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

四、探究固体与水的分离

师:固体与水混合帮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有的时候我们又需要把固体和水分离开。比如:淘米、捞水饺。师:你还能联想到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

教师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

师:我们再把固体与水分离的时候常常用到了一些工具,这些工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有大大小小的小孔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只要我们用心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师:我们先来分离沙子,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讨论,汇报。

师:找一找今天给大家准备的固体中有可以用的工具吗?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沙子快速分离出来,比比看,那个小组最快!师:同学们做的都不错,看,这是有实验的烧杯?食盐到哪里去了?

生:溶解了

师:那怎样才能把盐分离出来呢? 学生讨论、汇报:晒干

师:这个方法不错,大家看过闪闪的红星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潘冬子是怎样运盐的。

师:潘冬子聪明吗?这其实是加热蒸发的方法。

师:常见的分离固体的方法有分离、沉淀、蒸发三种,大家可以把这些方法应用到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去,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

五、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收获?大家可以从学到了哪些知识?用到的什么方法?自己本节课的表现三个方面来说一说。

师:老师还个大家带来了一个美丽的树枝,你知道是怎样制作的吗?课件展示制作方法。

师:想不想也来制作一个?

布置课外拓展:制作美丽的树枝,下周一我们将举办一个小展览,来展示大家的作品。

第四篇: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

把固体放到水里

教学目标

1、意识到通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认识物体更多的性质

2、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意识到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它的轻重决定

3、知道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2、教学难点:能够区分溶解与混合现象间的差别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水槽、泡好的茶叶水(玻璃杯,有浮有沉),8杯温水(塑料杯)

第一组实验:一个塑料块、一根长粉笔、一个土豆、一片苹果、一根短蜡烛、盐、纱布、回形针、小木棍(短)、小石子

第二组实验:一个苹果、一根短粉笔、一根长蜡烛、一排塑料块、一片土豆

2、学生准备:抹布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1、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固体(板书),知道了固体的一些性质。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固体。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一起来认识一下。(一个塑料块、一根长粉笔、一个土豆、一片苹果、一根短蜡烛、盐、纱布、回形针、小木棍、小石子)

2、如果把这些固体放到水里(板书),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3、学生说现象,教师板书,(溶解是怎样的一种现象?固体在水中慢慢变成眼睛看不见的颗粒,均匀的分布在水里)

4、这些固体中,哪些会浮起来,哪些又会沉下去呢?溶解?等会小组里讨论一下,把想法写在记录表1“我们的预测”中(出示,解释),怎么来方便的表示这些现象呢?浮起来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向上箭头)沉下去?溶解怎么表示?(圆圈)

如果小组里有同学预测的不一样,那把谁的记下来呢?(把大家的预测情况都写进去)下面小组讨论,完成你们的预测,学生活动

5、哪个小组愿意来说说你们的预测?(响亮,听仔细)你们小组认为哪些固体会沉?会浮有哪些?还有其它现象吗?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轻重)其它小组有不同的预测吗?

6、怎么来知道我们想的到底对不对呢?想不想做实验啊?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7、学生说说方法(分工合作,仔细观察(什么时候开始观察、如果还发现了其他更多的现象要记录下来吗?)轻轻的放,这些固体一下子全放进去吗?盐单独放在塑料杯里。及时记录)

8、温馨提示:实验前:小组明确分工,实验时:每次只放一种固体,动作要轻。从物体放下开始仔细观察,把所有现象及时、完整的记录下来(老师在记录表上画了个水槽,中间的横线代表水面,我们把观察到的所有现象都画下来,会画吗?)。实验后:材料放回托盘,擦干水迹。

我们要来比一比哪个小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的最多,记录的最完整!

9、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画现象,提醒关注纱布和粉笔、盐的特有现象(选好交流小组)

10、完成了吗?请小组长把材料放进课桌。哪个小组上来展示你们的发现(倾听)完善板书 追问:纱布先是?粉笔什么时候开始冒气泡的?沉下去以后还在冒吗?回形针下沉快吗?下沉的路线?

评价:你们观察的可真仔细啊,这个发现非常了不起。你们小组记录的非常完整。

11、你们的实验结果和猜想的一样吗?学生交流:我们猜测XX是浮的,结果发现是沉的。其它小组有补充吗?你们的实验结果和猜想的一样吗?(有不同发现吗?)

12、通过刚才的实验告诉我们,预测和事实往往有一定的出入,科学研究允许我们做出大胆的猜测,但更尊重事实,科学的结论一定要从实验中得出。

二、认识固体的沉浮和什么有关

1、刚才我们认为,重的固体会沉,轻的固体会浮,是这样吗?固体的沉浮和轻重有关吗?

2、学生交流

3、老师这里有个苹果,跟你们的一片苹果比谁轻谁重?一片苹果浮起来了,比较重的这个苹果会沉下去吗?

4、学生猜测,(你来说,为什么?)

5、老师这里还有一片土豆,一根短粉笔、一根长蜡烛、一排塑料块,它们是沉还是浮?把你们的想法写在记录表2“我们的预测”中。学生猜测。

6、你根据什么预测(判断)它会浮起来?(轻的浮、重的沉:一个土豆重,沉了,一片土豆轻,会?)

7、是不是呢?按照刚才的方法继续研究,别忘了记录下你们的重要发现。小组长上来领材料。

8、学生实验,观察,记录,教师巡视

9、谁先来交流你们的发现?学生交流

10、我们发现一个苹果比一片苹果重(大),但是一个苹果也浮起来了,一长段蜡烛比一小段蜡烛重,一排塑料块比一个塑料块重,也都浮起来了,一片土豆比一个土豆轻,一根短粉笔比一根长粉笔来的轻,最后却都沉下去了,你现在还认为固体的沉浮和轻重有关吗?

11、固体的沉浮和什么有关呢?(你看,一片苹果是浮的,一个苹果也是浮的;一个土豆是沉的,一片土豆也是沉的:固体的沉浮和材料有关,不同的材料,沉浮不同)

12、固体的沉浮还跟什么有关呢?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回形针都会沉下去,但一艘巨大的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呢?

13、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形状)

14、教师小结:是不是这样呢,以后我们会继续研究。

三、拓展

1、刚才我们研究了把固体放到水里,固体是不是只出现了我们发现的这些现象呢?看(出示茶水)茶叶在水里是沉的还是浮的,溶解了吗?水为什么会变颜色,还变得有味道?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说明往水里放东西,不仅仅会是这样一些简单的现象,说不定还会发生一些我们想不到的现象。

4、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课后回去可以把更多的固体放到水里,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好吗?最后请大家把实验材料小心的放到最后一张桌子上。板书设计 把固体放到水里

沉在水底 浮在水面 溶解 冒气泡 先浮后沉 变颜色

跟轻重无关 跟材料、形状有关

第五篇:《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反思

《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反思

昌吉市第三小学 刘杰

《 把固体放到水里》主要是通过把固体放到水里的方法,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科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在一次次实验中,学生会对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感兴趣现。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经历了从预测到验证的探究过程,通过实验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首先这个环节有两个层次:一是认识不同的固体在水中的沉浮,这个实验是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验证。二是认识不同质量或体积的同一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这个实验是由教师实验,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结果。在学生预测了一个苹果和一块苹果,一根蜡烛和一截蜡烛放入水里,谁沉谁浮后我做了演示;开始实验了,先把一小块苹果扔进去,符合预测,它浮起来了;当把一整个苹果放进去,结果出乎很多学生的预料,许多学生产生疑问讨论开了“这是为什么呢?”,孩子们在这个时候的学习是最积极的,他们都会主动的去探索原因。安排这个活动的意义就是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固体的沉浮现象,调整已有的认知结构,明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接下来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做溶解和不溶解实验时让学生自己汇报他们所看到的现象,从而总结溶解和不溶解的概念,再让学生例举生活中溶解和不溶解的例子,把科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在研究固体的溶解与分离时,学生对固体的溶解性是掌握甚快,但对于分离的性质,还是存在着一些疑问。结晶分离的实验主要是配合盐与水的分离现象来完成的,这个实验我留在了课后,为加强溶解与分离内容的巩固。

虽然本课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结果,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一是课时的安排不当。如果能根据三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把本课分成两课时教学,这样课上就会有充足的时间,培养学生如何进行科学的实验的能力。二是实验前在预测阶段没有对学生进行预测结果理由的提问,多为“为什么这么想”,有什么理由吗?这样学生就会对预测的结果在进行实验验证时有较高的热情,通过实验学生也会对科学知识有新的认识。三是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特别强,加上他们的注意力的时间有限,所以在讲解把面粉和盐分别放到水里并进行搅拌这个实验的注意事项时,多数学生都急于做实验,没有注意听老师提出的要求,结果有的小组并没有做到面粉和盐同样多,以至于现象不是很明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积极参与探究,加强对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和养成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的培养。

下载教学设计把固体放在水里(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设计把固体放在水里(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把固体放到水里 教案

    把固体放到水里 一、预期学习结果 1、意识到通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认识物体更多的性质。 2、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意识到固体的沉和浮现象由其轻重决定的。 3......

    把固体放到水里反思

    《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反思 奚庆群 《把固体放到水里》一课,是在学生能够区分固体和液体的基础上学习的。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暴露了自己的不足。 首先,我......

    把固体放到水里 教案 (优秀范文5篇)

    《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把固体放到水里》是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里的第二课,本课取材于生活现象,主要是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认识固体进入水里后的两......

    《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 - 长阳教育信息网长阳教育门户网站

    《把固体放到水里》教案 资丘镇凉水寺希望小学 田振义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固体和液体”单元的第二课时,学生能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引导学生......

    三年级科学下册 把固体放到水里 2教案 苏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把固体放到水里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并能用言语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2.知道哪些固体可沉浮,哪些固体可溶解。......

    科学三年级下册把液体倒进水里教学设计

    把液体倒进水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液体在水中有沉浮的现象,水中沉浮与倒的顺序无关。 2.知道热水在冷水中会上浮。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

    《认识固体》教学设计

    《认识固体》教学设计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3年级下册《固体和液体》单元的第一课。本课通过学生的几个亲历活动来认识固体,了解固体的常见性质,引导学生探索固体在颜色、......

    把液体倒进水里教案

    4、把液体倒进水里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液体在水中也有沉浮现象。 2).知道热水比冷水轻、热水会浮在冷水上。 3).知道液体混合前后体积和重量的变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