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及其创设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时间:2019-05-12 17:08: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及其创设实践研究(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及其创设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及其创设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及其创设实践研究”

研究报告

会理县甸沙关学校中学数学课题组

(课题组长:周祚才,课题成员:郭 云、康义良、周 勇、汪君鸿)

摘要:用好现行教材中的问题情境,研究创设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育人,在育人中实施教学行为,实现由“教书匠”到“教育者”的转变,达到“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在数学上获得相应的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问题设计 问题情境 创设情境 建立模型 解释、应用与拓展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努力克服(寻求达到目标的途径),既能激发学生进行解决的动力,而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学习任务)。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情境中学习,是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特点之一。《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新课程十分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情境的创设,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而“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十分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情境的创设。本课题的研究便是因此而始。

一、课题“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及其创设实践研究”概述

1、课题研究的背景与动因

(1)、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的诸多问题

受应试教育的困扰,长期以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始终没有落到实处。数学教学被看作是知识的转移,教师很少依据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设身处地地去创设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学学习情境。取而代之的是老师主动地说教、学生被动地承受。因此,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有没有效率?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是否被成功调动?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掌握了多少?能力是否形成?这些都是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切实解决的问题。

(2)、数学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冲突

目前使用的数学教材尽管在编排、体例的题材选取等方面都较以往的教科书有了很大改观,但仍然存在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问题设计枯燥乏味、拓展延伸难觅踪迹的现象,致使教师教的很苦,学生学的很累。不少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学习,天天记、月月背,披星戴月、废寝忘食,结果是学习效率低下、效果极差,严重抑制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3)、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问题

我校虽然拥有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但大部分教师目前都还没有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口头上大谈课改,实际上仍以当一名“教书匠”为已任。一进课堂就说过不完,在课堂上很少有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技能,也很少有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结果是老师“挥汗如雨”,学生“高分低能”,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效度和信度。

(4)、积极应对新课改对课堂教学的冲击

新课程改革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已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教学策略和方式的不断革新是许多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展示和追求的亮点。作为课改实验学校,每位教师都担负着改革的具体任务。我们针对本校的具体情况,结合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经验,决定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以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运用情境创设的功能性和实效性,努力创设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学习效果,与其所发生的情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强调学习的真实性、情境性。

(2)、建构主义的课程观主张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强调用情节真实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在重新建构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内化,将事实性知识转变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3)、美国科学家针对科学教育总结出“Hands on”教学思想和学习方法论,其基本价值是:强调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取材,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探索与发展过程的经历,使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情感体验。

3、课题的界定

(1)、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情境”是指一个人正在进行某种行为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条件;从心里学角度看,“情境”表现为多重刺激模式,事件和对象

等;从学生角度看,“情境”可以理解为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一种环境和背景,它提供给学生思考空间的智力背景,产生某种情感体验。

(2)、“数学情境”,就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学生从它提供的信息,通过联想和反思,发现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内在联系,进而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其表现为对新知的渴求,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对数学的热爱等。

(3)、“数学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将问题寓于学生熟悉的情景中,利用学生熟悉的解决模式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其实质是以具体情境为载体,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的

(1)、通过实验活动的开展,不断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切实做到在正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课改新教材。同时,通过适合我校学生的问题情境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的能力。

(2)、通过实验活动的开展,吸引学生注意力,强化学生观察力,锻炼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求知力。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积极主动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活动的开展,带动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实现三个转变:由乐于奉献到追求效益的转变,由职业谋生到事业发展的转变,由“教书匠”到“教育者”的转变。

(4)、通过对本课题研究成果的收集、整理,不断总结与反思,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2、课题研究的内容

简单地说,就是用好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适合班级学生的问题情境、创设适合班级学生的新的问题情境、置换不合适班级学生的问题情境。具体化为六个方面:

(1)、研究《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教育科研方法》、《国际教育新理念》及与数学相关的教育报刊、教学案例。

(2)、研究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同时参考苏教版、华师大版,寻找契合本校教师教学、发展及学生成长、成才的途径。

(3)、研究数学教材中重点、难点章节的问题情境创设思路,深度分析及反思成功案例、失败或问题案例。

(4)、研究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练习的设计、实施。

(5)、研究如何有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6)、研究如何通过问题情景铺设促进农村学生思维发展,探寻农村学生数学高效学习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1、课题研究的过程

分三个阶段进行,计划用两年零两个月时间完成。第一阶段:申请筹备阶段(09年11月至10年5月)

2009年12月,组建课题小组,确定研究课题,课题组负责人填写《小专题研究项目申报表》并上报。

第二阶段:行动实验阶段(10年6月至11年6月)

课题组成员针对各自的教学实际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情境用于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上研究课、公开课。适时举办专题讲座,组织校内交流活动。

第三阶段:成果形成阶段(11年7月至11年12月)

课题组成员把一年来研究的各种记录、随笔、反思、论文、专题文章、教学案例、图片、影音资料等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形成研究文章,编撰成集。

2、课题的研究方法

(1)、09年12月-10年5月,阅读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报刊。(2)、10年6月-11年6月,开展行动研究实验

①课堂观察:实验教师带着明确目的,在置换教材的问题情境下,凭借自身的感官,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取新的问题情境对学生主体学习数学所产生的作用资料。②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设计,在假设实验与模式实验获得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类与定向调查,把握主体性资料并进行定量分析,形成一定的价值成果。③课堂实验:根据研究目的,鼓励课堂实验对同一内容创设多种适合班级学生的不同问题情境,获取对主体作用不同的各种资料。④行动研究:结合课题研究内容,通过设计---行动---考察---反思的过程实施,促使实验教师随时收集素材,总结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措施,改变实施方法。⑤文献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关注州内外的研究成果,及使借鉴到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⑥搞好对学生数学阶段学习效果的前测与后测工作,分析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实践研究的有效作用。

(3)、11年7月-11年12月,相关教学活动记录与反思文字。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1、研究性学习理解现行《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同时阅读了解《教育科研方法》及与

数学相关的教育报刊、杂志等。目前,组研人员通过阅读学习,完成个人学习笔记近三千字,个人心得体会十余份。

2、研究教材,积极实验。课前,组研人员都能做到认真领会教材,相互摆谈和分析教材中提供的问题及其情景,在课堂教学中不断体会和适时设置适合本班学生的问题情景,较为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自行动研究实验开始至今,组研人员通过课题的研究实验,已撰写制作完成了教案近五十篇、课件二十余件。

3、课题组人员从开始行动研究实验以来,开展了五次针对初中数学重、难点章节的问题情境创设思路的研究活动,对教材中适合本校学生的成功案例进行了积极认真的反思,整理了个人体会,撰写了个人论文十余篇(其中已在中学数学教育刊物上发表的有三篇)。

4、实施了三次课堂研究实验教学活动,课后组员集体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讨论研究。发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使用课本中编写的问题情境时,存在着介绍情境不够准确、不够清楚,二是运用课本中编写的问题情境时,死板硬套,存在着不加选择、不加改进的情况。同时,也总结得出了设置新的问题情境应注意的几个关键点:一要充分把握教材知识要求,便于学生掌握知识与方法;二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利于学生接受与理解;三要简单明了,让学生愉快地思考与解决问题,四要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文辞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等表述数学情境的各种方式。

5、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问题情境徐徐加以展现,融问题于情境中,于情境中想问题。既促进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氛围,又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数学问题,教与学都感受到了课堂活动的愉悦。

6、充分考虑到了农村学生的实际,切实使用他们熟知的生产和生活问题来铺设、创造问题情境,紧紧吸引他们的眼球和注意力,不断令其主动地动手、动脑,引导他们在情境中发现问题,通过自身的操作、尝试,真切地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自觉地用数学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研究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7、通过实验活动的开展,学生普遍养成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行为习惯,成绩有较大的提高。2011届九年级二班学生参加二○一一年凉山州统考,数学单科成绩全县排名:及格率上升两个名次、优生率上升五个名次、平均分上升四个名次。2012届八年级一班学生参加二○一一年会理县统考,数学单科成绩全县排名:及格率上升四个名次、优生率上升四个名次、平均分上升三个名次。2013届七年级二班学生参加二○一一年会理县统考,数学单科成绩全县排名:及格率上升两个名次、优生率上升六个名次、平均分上升三个名次。

综上之述,我们可以说:本课题的研究已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即:

1、看学生。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良好的转变,不再是被动接受数学知识的机器,而是学习数学的主人。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能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课堂上,学生总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

2、看教师。通过实验活动的开展,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理念,在正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课改新教材。同时,通过适合我校学生的问题情境设计,提高数学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使广大教师自觉地实现三个转变:由乐于奉献到追求效益的转变,由职业谋生到事业发展的转变,由“教书匠”到“教育者”的转变。

3、看学校。一方面,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极其成果的收集、整理和编辑论文集,有了用于指导本校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第一手材料,也为广大教师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参考资料。另一方面,通过针对本课题的研究实践活动,带动了学校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个人能力的和谐发展,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会理县甸沙关学校 执笔人:周祚才 二○一一年九月十五日

附:

研究中主要参考的文献资料: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探究》贵州人民出版社 汪秉彝 吕传汉主编

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方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鸿羽 白铭欣 主编

4、【美】James A.Middleton , Polly Goepfert 著,伍新春 张洁等 译:《数学教学的创新策略》-课程改革标准的实施,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将数学问题与一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它不仅包含与数学知识有关的信息,还包括那些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生活背景.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因此,新教材特别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它作为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已有意识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那么,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出行之有效的问题情境呢?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尝试与探索.一、“数学情境”障碍化,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障碍性.也就是说,要具备一定的思考价值,使学生从中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问题情境不能过于宽泛,使学生无所适从,不知从何考虑;也不能过于简单,失去思考价值.要临界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情境状态.以学生通过自身努力与小组合作可以完成为佳.例如,在讲“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得到的启示尝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但受平行四边形先剪后移再拼的影响,学生一开始可能也用这种方法,发现很难将之转化为已学图形.这时,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如何将之转化为已学图形成了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不难发现: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平行四边形.这一发现,解决了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不应是伸手就摘桃,也不宜是跳起来也摘不到桃,而是要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二、利用简单的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演示及自己操作,引导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让学生从中感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例如,在讲“轴对称”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把一张白纸对折,然后在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有的学生画的是三角形,有的学生画的是蝴蝶,有的学生画的是美丽的图案……再用剪刀剪下来,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来体验轴对称.这样,在理解概念时,学生不再是一片茫然,而是有现实感的,增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三、创设古典知识情境,注重问题情境的丰富性

数学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引用古典知识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史,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在讲“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导入方式:《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的精典之作,曾经作为古代书院的数学教本,直到今日,书中的一些问题还深深吸引着我们.此书中有这样的一道题:今有池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你知道这道题所表达的信息吗?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四、创设形象化问题情境,注重问题情境的直观性

“直观是认识的途径,是照亮认识途径的光辉”.物体的直观形象,能长时间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同时能看得见、听得着、感受得到并进行思考,在学生的意识中就形成了情感记忆.所以,形象化的问题情境适合初中生思维形象具体的特点,易于引导学生的兴趣,愉悦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模型进行直观教学,创设形象化的问题情境,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充分利用一些半具体半抽象的模型及图片展示的数学材料,多角度、多方位、多形式地提供丰富表象,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五、创设美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数学之所以给学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很大程度上在于学生没有体会到数学的“美感”.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挖掘数学学科中的“美”,利用图形的线条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体现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教师应尽量将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中所蕴涵的“美”产生共鸣,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维持长久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美、领悟美、创造美.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有趣.

第三篇:《初中数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学习心得

《初中数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学习心得

四川省乐至县高寺镇高寺初级中学 黄德元

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可以培养学生探索知识能力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地获得数学知识。通过对《初中数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学习我有如下体会:

一、知道了初中数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作用

1。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任务需要完成,作为数学课,更应该体现的是“数学味”。而过浓的“数学味”容易让学生望而生畏,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一节课的教学中,设计或创造一些合适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创造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激发求知欲望,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体验数学的美,领会数学的本质,在探究与应用中享受创新的快乐,使学生在获得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2。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利用一些有意义、典型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也是多年来我们教学改革的经验,需要继承和发扬。

我们要由只注重结论的教学转变为注重过程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这个过程,理解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知识是怎样形成的,怎样应用和拓广的。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兴趣,培养能力,把握数学的本质,形成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知道了初中数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方法 1。在教学中创设悬念情境,“奇”中激“趣”。

好奇心是人类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在创造性思维中有触发催化的作用是发挥想象力的起点。教师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将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关系、事实等前置应用,创设新奇的悬念情境,展示数学知识的非凡魅力,有助于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

“奇”中探“趣”比较适合于引入阶段的情境创设。众所周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基础,一堂好的数学课,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2。在教学中创设冲突情境,“惑”中生“趣”。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疑虑,思之始,学之始”.新旧知识的矛盾、学生的直观表象与客观事实之间的矛盾、生活经验与科学知识之间的矛盾,都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这样的情境,以矛盾深深扣动学生的心弦,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对比、讨论、归纳,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地

理解新的知识,而且对学生情感、态度、意志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在教学中创设开放情境,“思”中探“趣”。

创设开放型情境是指在教学中以开放性问题为载体创设情境。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需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探索,给学生在主观上留有较大自由度和思维空间。开放题的解答具有发散性特点,没有唯一的解题模式可以遵循,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4。在教学中创设操作情境,“做”中悟“趣”。

操作、实验就是把学生学习的情感与生活经验融为一体,展现了知识的无穷魅力。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自己去亲身体会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付出一定的智力代价,全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新知识的主动探究,体验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要考虑到引起学生兴趣,还要考虑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发现问题,从而使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5。在教学中创设应用情境,“需”中引“趣”。

我们知道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数学应用情境,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学习知识 的必要性,同时也真正地体会到“获得必需的数学”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强调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经验,就是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科学世界紧密联系,而不能脱节,数学情境越接近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就越显著。

6。在教学中创设故事情境,“赏”中唤“趣”。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应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史实、数学故事、数学家事迹、数学历史名题等都可以用来创设问题情境。教学中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致,使学生获得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数学学科本身蕴含着大量的典故,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教师应对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进行挖掘,选择一些喜闻乐见、脍炙人口的数学典故适当地穿插在教学中。

三、我还知道初中数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注意问题 1。淡化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追求问题情境的本质。

新课导入不一定要从生活中取材。有时候,我们会为了体现新课程中“数学生活化”的理念,想方设方以生活化的情境导入,然而,有很多数学知识并不来源于生活,而是数学学科自身发展的知识。

2。利用旧知识的片面性和不完备性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和认识往往具有片面性和不完备性,教师可以依此为突破口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要与教学活动保持一致。切忌漫无目标地创设一些与本课无关的内容,反而会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歧途。

3。课堂上需要关注问题情境的实效性。

在教学中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以境导学,以境促学。好的情境创设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的教师变得更有活力,让我们学生兴趣激昂的掌握知识。当然在情境创设中,我们还要注意形式上的多样性和新异性,内容上的主动性和科学性,方法上的启发性和挑战性,活动上的现实性和可行性,同时也要避免只是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新奇而忽略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倾向。要注重情境创设的实效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

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应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创设的情境要与学生的经验、兴趣等相契合,情境并不一定必须联系生活。能与学生原有知识背景相联系,同时又会产生新的认知冲突,同样是好的情境。需要注意的是数学情境要少一点观赏,多一些思考.引导提问要少一点共性,多一些个性。交流展示要少一点摆设,多一些实效。最重要的是认真思考希望通过情境使学生获得什么,也就是设计某个情境的目的,这是情境设计的“魂”。

无论如何,教师对情境的选择最终会体现出教师个人对数学的看法、对教育的看法,所以“修炼内功”是最根本的。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研究 .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研究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情境创设,能够有效通过生动的设计和有趣的教学活动场景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是一种把数学知识和知识应用有效结合的重要的教学活动。在新课改的倡导和要求下,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都基本创设了问题情境,内容新颖并且能够有效引发孩子们学会自我思考,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也有很多的问题情境创设的比较牵强附会,没有承载太多的数学知识,问题情境没有很好的为数学教学服务,导致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了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和现存问题,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提出了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要想进行有效问题情境创设,首先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顺应学生们数学思维的活跃发展方向,优化问题情境创设策略,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在问题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其掌握的知识、经验,为自己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气氛,能够有效地帮助和促进数学认知能力的构建。原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经常在进行教学改革试验时,把学生们带入到大自然中进行观察,充分利用大自然情境进行加血,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们的健康成长,这对于情景教学创设起到了很好的实践作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影响因素 1.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

教师是课堂上的传播知识的课程实施者,在教学中起着引导作用,虽然新课改的要求下,需要把学生们的主体地位重视起来,但是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首先在创设问题情境教学中,教师为创设者,自身的很多问题也会直接影响到问题情境创设的质量。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做基础,还需要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数学理论辅助,所以教学理论素养主要就是包括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先进的教学理念还有身后的学科知识掌握等,教师只有自身在心理上接受了创设问题情境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去实践它,完成高质量的课堂教学。2.教师对于现有教材的把握程度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也是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在进行教学、学习的主要依据,所以把握好教学教学知识点才能有效地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现代课本的数学教学内容设置一般是每一节课都是固定的,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联系学生们身边的实际生活,创设出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们在可以带着数学问题来进行自主探索和思考,从而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但是有一部分教师则并没有在问题情境创设中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导致了课程教学的失败,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对于教材知识点没有掌握透彻,也没有有效的跟问题情境创设结合起来。数学作为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需要根据课本中的教学内容练习生活实际进行问题情境创设,只有用心研究课本教材内容,才能真正达到创设优质问题情境的教学目的。

3.教师对于学生们是否了解

学生是教学活动针对的对象,所以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要符合学生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一位比较有经验的教师之所以能够创设出有效的问题情境,主要是因为他了解这个班级的同学已经掌握了什么,还没有掌握什么,生活中有什么作为支撑,已经这个班级的整体学习和治理水平。教师首先需要善于观察,在调查过程中,一位有着30年教学经验的老师说:“我们班级的学生基础差,所以如果在教学中采用复杂的情景教学,孩子们大部分都听不懂你的讲什么,理解力差,接受能力也慢。所以在创设问题情景时先要考虑到孩子们的接受水平,从生活中出发创设的问题情境需要在他们的理解能力范围内,效果才会事半功倍。”另外创设问题情境还需要根据本地的生活实际情况,从身边实际生活中出发创设能激发起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1.利用认知冲突

问题情境中的问题不是教师在教学中强加给学生们的,而是需要学生对于自己原来掌握的知识结构产生困惑,所以需要根据学生们的认知特点进行问题情境创设,让学生们在已经具备的知识经验和新的学习知识中产生人至冲突,让学生们产生求知欲望,例如在课堂中留下某些悬念,学生们带着问题学习,容易产生针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求的情绪,教学效果自然也就相对提高。2.借助故事形式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手段的采用还需要考虑到学生们的年龄和性格特点,相对于小学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容易被生动地故事所吸引,教师可以根据这个特点来设置教学内容的特点,例如在题目的设置中,可以设置为:唐僧师徒四人取取经,在路上遇见了一片桃园,唐僧吃了两个,孙悟空吃了唐僧的两倍,猪八戒吃了唐僧和孙悟空加起来的总和,请问猪八戒除了几个桃子?带着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们被故事中的人物吸引,对于学习也提高了积极参与性。3.利用游戏形式教学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玩乐的过程当中认识和学习新的知识,还能够指导学生利用到实践活动中去,例如在课堂上设置商店购买商品的问题情境,学生们在其中扮演了购买者和营业员,在进行买卖游戏的同时,提高了学生们的活动参与程度,还能够加深日常中对于人民币的使用情况,学会数字加减的换算,同时体验到学习新知识的快乐。4.问题情境创设需要结合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对于外界客观事物的感知过程,也是把内部思维转化为外部动作语言的过程,问题情境创设结合实践活动操作,能够培养孩子们在学习中提出质疑,促进自主学习的形式。在实践活动中不仅能够联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能否增强自身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创新意识。5.问题情境创设需要联系生活实际

在新课改中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师需要利用学生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取,体会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问题情境创设中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容易让学生们理解和融入。例如在活动中,提出这样的情境:在放学时,小明不小心把同桌小爱的作业拿回了家,但是晚上小爱写作业的时候就需要用,那么小爱怎样才能拿回自己的作业本呢?然后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们进行集体讨论,看看会有多少个观点和方案出现,然后再按类型进行分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知道学生根据各个组织的人员数量进行比较。学生们在活动过程中积极主动,而且教师在其中需要扮演好引导者、观察者还有参与者的身份。良好的问题情境创设能够引发出各种疑问,能够产生更多的疑问,也能激发起学生们的求知欲。结语:

问题情境创设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的教学关系,教师学习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置教学模式,在教学当中实现学生们的身心全面化发展,为学生们的个性发展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教师们需要善于发现学生们的闪光点,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手法,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思维和学习热情,学生们在思考的同时加深了对于数学知识的感悟,同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自身自信心的建立。问题情境也不是每时每刻需要创设的,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操作,问题情境创设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现代数学教育,提高孩子们喜欢学习数学的教学手法,具体的实际应用还需要教师们在教学当中继续了解和研究。参考文献:

[1]李星云.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7,03:16-18.[2]张秀花.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56-58.[3]于清华,张文利.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09:143-144.[4]祝艳杰.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3,12:125.[5]崔玉平.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第五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探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探究

摘要: 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方法,一个适宜的情境导入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适宜的问题情境可以起到“ 一石激起千层浪” 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新颖、适宜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巧设问题情境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增本领。关键字:问题情境 学习兴趣 善于思考 主动探究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要发生积极转换。新课程倡导学生地位发生了根本转变,他们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聆听者、接受者,而是由被动者变成了主动者---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应该是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形式。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首先应该把握好课堂的导入这一环节,因为一堂课成功与否,关键就在于如何导入,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积极性。古训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方法适时地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缩短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在情感体验中受到教育,达到“动情中明理”的效果,从而自然而然完成教学目标。那么,在具体的执教过程中,教师

应该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呢?下面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1.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融入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促使学生自觉地、专心致志地投入课堂探究学习活动。

2.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探究是发展之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时代的要求。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给学生留有更多的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时间,真正实现“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这一目标。

3.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往往是通过问题情境产生的,所以我们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具体环节,都应该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很好的激发和培养。

二、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问题情境的导入是一堂好课的开始,是激发学生学习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针对教学内容去思考、设计,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能力基础、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等方面。

2.适宜性原则。设计的问题情境如果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困难,就很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也不会开启良好的教学开端。因此,在设计问题情境时,教师应该根据所教内容,设计适宜本节课的教学情境。

3.新颖性原则。新颖的导入方式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样的导入设计既可以让学生眼前一亮,强化他们的感知能力,又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4.启发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我们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在提问时,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启发性,以引发学生思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1.利用趣味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生动形象的趣味游戏,让学生在自然、欢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例如,我在讲《数轴》这堂课时,为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导入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课上,请三名同学走上讲台,站成一排。以中间那位同学为中心,分别让其他两位同学以我说的方向进行移动。这样巧妙的导入设计,让学生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对数轴、位移等知识,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2.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主动参与课堂,而以往的课堂教学都是教师满堂灌,都是教师在起主导作用,学生只是“配合”老师,这样的教学效果意义不大,没有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生积极探究新知,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是必由之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可以让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用多媒体进行课堂的辅助教学,能创设有趣的教学图像、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给学生们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开辟了新颖的认知方式。在日常的教学中,我经常使用多媒体来设计一些动画,以此导入新课学习。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时,我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教学内容,同学们能直观地看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也让学生领略到利用互联网教学的好处,使数学课堂教学能够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又如:在《平面图形的展开图》这节课中,我利用多媒体动画来演示正方体由立体图形展开成一个个平面图形,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同时也鼓励学生提出了问题:正方体的平面应如何展开?有几种情况?让开启了学生探索之路。可见,多媒体教学在课堂导入上的重要性。

3.采集生活元素,创设问题情境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实例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

思考,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讲《勾股定理》时,我是这样设计问题情境的:有一扇门高4米,宽3米,在不允许穿过的情况下平放有一根长4.5米的棍子能否从这扇门通过呢?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由这样的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既不会让学生感到陌生,又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又让学生明确了当堂的学习任务。这样,课堂上实现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目的。

4.设置悬疑,创设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创设问题情境最终就是让学习者能够积极思考,投入到课堂的氛围中,从而促成自主学习。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们不妨设置悬疑来引入。例如:下面请大家看一个问题: 老师手里现在有三根小木棍,分别长5cm,8cm,17cm.我们用它们能否围成直角三角形呢? 大家想不想知道呢?如何还有三根分别为5cm,6cm,7cm呢? 是不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大家都知道从角的角度我们可以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那么从边的角度,可不可以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呢? 层层疑问,激发了学习探索的欲望。同时,动手操作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5.利用类比思想,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类比思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类比思想就是利

用已学的知识的研究方式来研究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类比思想教学,可以降低教学难度,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在数学领域内,很多新知识的学习都可以用类比旧知识的学习方法来展开。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可以这样设计情境:我们学习过的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能否类比平行线判定的学习来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又如在讲《分式的基本性质》

31与是否相等?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1.623它的依据是什么呢?a1n2n你认为分式与相等吗?与相等吗?2a2mnm2.设计问题1是为了让学生回忆起分数的基本性质,问题2的出现,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可不可以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从而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接下来的学习其实就是“模仿”。其实,在数学的教学中,有很多教学内容都可以用闻一知十的方式解决。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设法创设适宜、新颖的问题情境,为学习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供重要的方法和手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激活思想,开拓思维,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探究

天津市武清区崔黄口镇崔黄口初级中学

李 宁

下载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及其创设实践研究(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及其创设实践研究(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教学情境 创设途径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科学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创设合理的问题情......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创设教学情境四川省剑阁县鹤龄中学 杨 杰【摘 要】新教材特别重视课堂情境的创设,把它作为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关键......

    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范文合集

    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0-02-05 15:03:00 ] 作者:王济强 编辑:studa090420 摘要: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心理......

    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乐平市 周国友 学生的学习过程从问题的角度来说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以问题的解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没有问题就没有......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张纪中心小学姚妮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实质上是一种人为优化了的环境,以及这种环境客体支持下学生主体宽松、积极、愉悦的心境,并促使......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做法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做法 钱阳勇 [ 导读 ]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促进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单位:小站一小 负责人:赵志新 一、现实背景及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是为了有利于课改在教学中的实施;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课堂和谐;有利......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的研究》课题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的研究》课题 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正在实施,《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