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学教学论4至8章试卷
化学教学论4--8章试卷1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30分,每小题2分)
1、教学设计划分为四种不同的水平,下面不包括的是()
A直感设计 B 经验设计 C系统设计 D活动设计
2、课程评价不包括()
A、学习评价 B自我评价 C施教评价 D对课程和教材的评价
3、最高层次的教学策略是()
A教学思想 B教学模式 C教学思路 D教学风格
4、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有()
A课程教学设计 B单元教学设计 C课时教学设计 D以上都有
5、在设计教学情境是,需要注意的是()
A真实性 B可靠性 C阶段性 D可操作性
6、属于现代教学媒体的是()
A投影 B实物 C模型 D标本
7、属于传统化学教学媒体的是()
A幻灯B录音 C激光唱片 D板书
8、化学实验设计最重要的是()
A绿色化 B操作安全 C科学性 D易操作
9、化学实验的功能不包括有()
A认识论功能 B方法论功能 C教学论功能 D探究功能
10、探究式教学的构成要素不包括()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收集证据 D评价解释
11、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策略不包括()
A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 B联系-预测策略
C概念形成策略 D知识结构化策略
12、技能性知识学习策略()
A联系-预测策略 B概念图策略 C同化策略 D联系-反馈策略
13、事实性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包括()
A矛盾关系 B种属关系 C因果关系 D功能关系
14、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整体教学与要素设计统一 B规范性与创造性统一
C最优化与阶段性统一 D事实与理论统一
15、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A设计教学过程 B设计学习方法 C设计实验 D设计课程目标
1--5CBADA 6--10ADCDB 11--15CDADA
二.简答题(25分,每小题5分)
1、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以系统观点作指导。
(2)以科学、可靠、先进、合适和完整、系统的教学理论为基础、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3)要从实际出发、从实际效果出发。2.化学实验的教学论功能是? 答:(1)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化学实验能够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情景;
(3)实验探究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4)化学实验室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手段。
3、化学实验过程包括哪些? 化学实验过程包括(1)试验准备阶段:确定试验课题和设计实验方案;(2)实验实施阶段:控制实验条件,全面、细致的观察,及时、准确的记录;(3)实验结果的处理阶段:处理主要有化学用语化、表格化和线图化。
4.化学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结构?
答: 化学教学系统是由化学教学目标、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媒体和教学测评等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教学功能的有机统一体。化学教学系统的结构是指化学教学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
5.促进学生有效探究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1)必须将学生置于有意义的情境中,并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或者向他们提出恰当的探究任务。
(2)必须为学生开展探究提供必要的时间,并在资料、材料、设备和指导方面提供恰当的支持。
(3)必须组织有效的表达和交流,帮助学生在自己探究的基础上加深认识,达到教学目标。
三、案例分析题(共15分)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在一堂化学课上有如下情景: 【教师讲述,发问】„„ 西部开发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从刚才一组图片上同学不难看出,在西部这片神奇而辽阔的土地上,分布着许多美丽而奇特的盐湖,其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盐类资源,在这些晶莹剔透的晶体中,有同学们熟悉的物质---食盐和纯碱.今天我们将根据课本及有关知识探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并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食盐和纯碱有哪些用途?(学生讨论,回答食盐和纯碱的用途)【教师说明】食盐和纯碱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它们在工业生产中还是重要的原材料.沿海地区食盐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在西部,食盐可以从盐湖中捞取.今天,我们要对盐湖开发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1.请问教学情景的设置方法有哪些?(5分)
答 :(1)从学科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2)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3)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4)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
2.请问以上材料中运用了那种教学情景的设置方法?结合材料对其作简要的说明.(10分)
答:运用了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的方法.只有当学习内容跟其形成,运用的社会和自然情景结合时,有意义学习才有可能发生,所学的知识才易于迁移到其他情景中再应用.只有在真实的情景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可能到真实生活或其他学习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四、设计题(共30分)通过“铁钉在不同环境下的锈蚀情况”的活动为主题,设计简要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答: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实验事实
[创设情景]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每年因钢铁生锈造成的经济损失。[提出问题]铁为什么会生锈?在不同条件下对铁的生锈产生哪些影响? [提出假设] 1.与空气接触,2.与水蒸汽接触,3.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
[实验验证]实验1,取一只干燥试管,放入一根铁钉,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实验2,取一只试管,放入一根铁钉,加入刚煮沸过的蒸馏水至浸没铁钉,然后在水面上注入一层植物油,使铁钉只与水接触。实验3,取一只试管,放入一根铁钉,然后注入蒸馏水,不要浸没铁钉,使铁钉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
[结 论]常温下,铁在干燥的空气或隔离空气只与水反应都不生锈,当铁同时与空气和水接触时才会生锈。因此铁生锈的原因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二篇:化学教学论试卷
化学教学论试卷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A)A、科学性原则 B、绿色化原则 C、安全性原则 D、可行性原则
2.化学教学设计的逻辑发展的四种水平由低到高的顺序正确的是(C)A.直感设计---经验设计---系统设计---辅助设计 B经验设计---辅助设计---系统设计---.直感设计 C.直感设计---经验设计---辅助设计---系统设计 D系统设计---直感设计---经验设计---辅助设计
3、以下哪项不属于化学实验的教学论功能(B)A、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B、化学实验是提出化学教学认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C、化学实验能够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
D、实验探究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4、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策略(C)A、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 B、联系—预测策略 C、理论联系实际策略 D、知识结构化策略
5、科学探究的步骤正确顺序为(C)
a提出问题 b制定计划 c做出假设 d搜集证据 e进行实验 f解释与结论 g反思与评价h表达与交流 A、abcdefgg B、cabdefgh C、acbedfgh D、cabedfgh
6、教学目标是指(A)
A.预期的教学效果 B.教学目的 C.培养目标 D.课程目标
7、在化学教学中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各种景物指的是(C)A 教学情境 B 情境 C 教学情景 D 情景
8、探究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D)A 第一层级 B 第二层级 C 第三层级 D 新的综合的方法
9、化学基本技能指的是(D)
A 化学实验技能 B 化学用于技能 C 化学计算技能 D 前三项都包括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过程的一门科学 B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现象的一门科学 C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科学 D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方法的一门科学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过程的一门科学 B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现象的一门科学 C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科学 D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方法的一门科学
12、高层次和低层次的教学策略分别是(B)A、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 B、教学思想和教学思路 C、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 D、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
13、下列哪一个不属于探究式教学的五个基本要素之一(B)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形成解释 D交流发表
14、下列哪一个是化学理论性知识的学习策略(D)A、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 B、联系预测策略 C、知识结构化策略 D、概念同化策略
15、化学的绿色化是指(D)
A、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设计 B、微型化学实验 C、化学实验的清洁化 D、以上都有
二、简答题(25分)
1、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0分)答:整体设计与要素设计统一原则 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相结合的原则 理性与可操作性、可行性统一的原则 规范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最优化与阶段性统一的原则
2.化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9分)答:启发学生动机,培养情感意志因素
循序渐进的学好双基与智能发展相结合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与接收化学教学信息;
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结合,使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
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
3、促进学生有效探究的基本条件?(6分)
答:(1)必须将学生置于有意义的情境中,并引导到他们提出问题,或者向他们提出恰当的探究任务;
(2)必须为学生开展探究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并在资料、材料、设备和指导方面提供恰当的支持;
(3)必须组织有效的表达与交流,帮助学生在自己探究的基础上加深认识,达到教学目标。
三、案例分析(15分)教师甲:
【教师讲授】已知乙醇的分子式是C2H6O,可以看作是乙烷C2H6分子中的一个H原子被羟基(-OH)取代后的产物。【教师展示】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教师讲授】请大家写出乙醇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教师板书】乙醇的分子结构简式。教师乙:
【教师讲授】已知乙醇的分子式是C2H6O,可以看作是乙烷C2H6分子中多了个O原子。【教师展示】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教师提问】请大家设想在乙烷分子中插入一个氧原子会是什么情况?有几种可能?【学生活动】学生分别在纸上画出可能的结构。【学生回答】将氧原子插入乙烷分子,有两种可能的情况。教师展示模型分析,并画出可能的结构。【教师提问】怎样证明乙醇的分子结构式(1)式还是(2)式?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实验演示】金属与钠与乙醇的反应。【教师讲授】实验证明金属钠可以与乙醇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教师提问】大家思考一些问题:分析(1)(2)式中的氢原子的位置,有几种可能?已知1mol乙醇和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只需0.5mol氢气,则乙醇的结构式(1)(2)式?请指出反应中共价键的断裂位置。【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反应中1mol乙醇只有1mol氢原子被取代,说明有一个氢原子与其他不同,这说明乙醇结构只能是(2)式。【教师展示】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教师板书】乙醇的分子结构简式。对于案例中的两位教师的教学方法你有何评价?从中能否反映出甲乙两位教师拥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 答:教师甲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结构模型展示。只是告诉学生:乙醇的分子式是C2H6O。可以看作是乙烷C2H6分子中的一个H原子被羟基(-OH)取代后的产物,而后展示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学生写,老师板书。教师甲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中心,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与新课标提倡的科学探究相背离。
教师乙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结构模型展示,探究式教学(提出猜想,学生活动与回答,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教师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伙伴;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过程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要素,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四、教学设计(30分)
阅读教材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本节的教学目标(10分);(2)确定本节教学的重难点(5分);(3)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5分);(4)设计教学过程(10分)(写出氯气的化学性质中氯气与水的反应,要求设计为探究式教学模式)
答:
一、(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并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跟金属、非金属的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现象,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强化科学探究意识,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究的优良品质,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一)重点: 1.氯气的化学性质;
2.运用科学的方法,专业的语言,规范的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难点
1.氯气与水的反应;
2.培养通过现象挖掘本质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实验→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变传统的“授----受”教学模式为主动探究学习模式。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经过对问题的探究,感受和体验知识的发展和发生过程,更好的掌握知识,进一步培养其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过程:
【展示】一瓶氯水溶液。
【学生活动】闻氯水味道后回答:有时打开水龙头也会闻到这种气味,难道我们喝的自来水就是氯水?
【讲解】因为很多自来水厂用氯气来杀菌消毒,我们所闻到的刺激性气味就是余氯的气味。
【提出问题】氯水呈什么颜色?说明有什么微粒?
【学生回答】淡黄绿色,说明有氯气分子的存在。
【学生讨论】(1)假设氯气不和水反应,只是溶于水,那么溶液中只存在氯气分子和水分子,这时溶液应该是中性的。
(2)假设氯气和水反应,那么溶液中除存在氯气子,水分子外,还可能存在氯离子,溶液不一定是中性。【实验验证】
(1)加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加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氯离子。(3)加锌粒或碳酸钠粉末检验氢离子。【实验现象】
实验1: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实验2: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氯离子存在。实验3:有气体生成,说明了生成酸性较强的含氯物质。【结论】氯水中有氯气分子,水,氢离子,氯离子。【板书】与水反应 氯气与水反应方程式 【小结】氯水的成分:
【讲解】次氯酸是很弱的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动画演示】氯水见光分解。
【引申】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故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第三篇:化学教学论试卷
化学教学论试题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讲到的四种“知识支柱”是指(C)A 学会认知、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 B学会认知、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 C 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 D 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独立、学会思考、学会学习2.中学化学教材是以(D)为主线编排的。
A 基本概念
B 元素化合物知识
C 原子序数
D 物质结构理论 3.1987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能力不包括(C)
A 观察能力
B 思维能力
C 创新能力
D 自学能力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过程的一门科学 B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现象的一门科学 C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科学 D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方法的一门科学 教育部在2001年6月8日正式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改革核心理念是(B)A 学生的全面发展
B 以学生发展为本
C 研究性学习
D 素质教育
6、高中化学新课本特点正确的是(B)A 立足基础要求
B 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与人文性 C 将基础知识和技能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去考查
D 在实验考查中注意引入科学探究,侧重考查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实际表现
7、以下哪个主题属于化学课程内容的二级主题(D)A 物质构成的奥秘 B 身边的化学物质 C 化学与社会发展 D 质量守恒定律
8、美国学者布鲁姆早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著名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为教育目标应从哪些领域进行分类(A)A 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B 认知、过程、动作技能 C 行为、情感、动作技能 D 行为、过程、动作技能
9、以下不属于化学课程目标确立依据的是(D)A 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B 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特点 C 化学学科的特征 D 地域发展的特点
10、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能弥补传统学科课程的缺点,以下哪个不属于活动课程范畴(C)A 社会调查 B 家庭实验 C 角色扮演 D 化学小制作
11.化学教学中的“双基”指的是(A)
A 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B 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
C 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
D 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12.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原则是(C)。
A.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
B.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 C.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
D.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 13.下列哪个不是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C)A前言 B内容标准
C教学大纲
D课程目标 14各层次教育目标的制定顺序应为(A)A.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B.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 C.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D.教学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培养目标 15.“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说明了教师劳动的特点具有(C)。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重复性
二、简答题(25分)1.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
a构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
b确定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
c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与人文性
d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e倡导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f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g采取学分管理模式,兼顾各类学生的需要 2.初中阶段化学课程内容的一级主题有哪些?
答: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
3.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什么?
答: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
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三、案例分析(15分)根据下面的教学案例回答问题
【化学学习任务】 认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化学教学活动1】 教师讲授,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液中,溶液变红。
【化学教学活动2】 教师演示,“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化学教学活动3】 学生进行“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化学教学活动4】 学生进行如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1】 取少量固体石蕊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
【实验2】 取少量固体石蕊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水,充分震荡,待溶解后,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
(1)分析该教学片断,教师采取的教学行为的异同。
答:同样是完成“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的化学学习任务,四位老师所设计的化学教学活动和所采用的化学教学行为却不同;
【化学教学活动1】是通过讲授实验的方式,【化学教学活动2.3.4】是通过做实验的方式。
从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的感知,对化学实验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来看,活动1和活动2.3.4相比,教学效果可定大不一样。
活动2与活动3.4不同,前者是通过教师演示实验的形式,后者是通过学生亲自做实验的形式
从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对实验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来看,活动3.4比活动2好。
活动3与活动4又不同,前者是照方抓药式地做,后者是探究式地做,因此后者对学生体验科学过程,掌握科学方法,形成“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具有更大的作用。
(3)结合案例,谈谈为什么说“在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它学的优势是一个整体的优势”
答: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引导学生完成统一化学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化学教学活动来实施。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发展着一化学教学目标出发,科学素养作为人的整体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主要有科学兴趣、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5大要素组成。现代教育认为化学教学不仅要学生掌握概念、定律、定理的内容及应用。还要掌握其建立过程及研究方法做到既重视知识传授又重视过程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
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充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达到化学教学各项目标的前提。化学的现象级规律源于生活,应从生活实际出发。要求创设由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制造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一引起他们反省级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重视自主协助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
科学能力的重要远远超过具体科学概念的掌握。科学能力影视获取科学知识和探索科学新知识的能力 3.运用探究教学模式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
4.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树立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类科学文化的灵魂,他不仅可以激励人们学习掌握和应用科学,鼓舞人们不断在科学的道路上攀登前进,而且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掌握科学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陪样“怀疑 求实 进取 创新 严谨 合作 奉献”的精神
四、教学设计。(30分)
阅读教材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教材分析和学情并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10分);(2)确定本节教学的重难点(5分);
(3)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5分);
(4)简述教学设计思路(10分)
第四篇:《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F)(本站推荐)
《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F)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多选不给分,若正确答案有两项的,选一项且正确的给1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为0分。)
1、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D)
A.教学科目 B.教学进程 C.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 D.前三项都包括
2、启发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CD)
A.第一层级 B.第二层级 C.第三层级 D.综合的方法
3、下列说法中叙述正确的是()A.高信度必有高效度 B.高效度必有高信度 C.高信度不一定有高效度 D.高效度不一定有高信度
4、皮亚杰认为适应就是主体与环境取得平衡,而这种平衡依赖于有机体的两种机能的协调,这两种机能是指(BC)A.图式 B.同化 C.顺应 D.平衡
5、下列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是(A)
A.标准差 B.标准分 C.算术平均数 D.区分度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05年全国高考题)(A)
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
D.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
7、若以w1和w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和b mol/L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C)(2003年高考题*江苏卷)
A.2w1=w2 B.2w2=w1 C.w2>2w1 D.w1 8、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R中,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参加反应的Y和生产物Q的质量之比为(2005年全国高考题)(D)A.46:9 B.32:9 C.23:9 D.16:9 9、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这是由于石墨(2000年全国高考题)(C) A.有放射性 B.易燃、易爆 C.能导电 D.有剧毒 10、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3He存在。以下关于3He的说法正确的是(C)(2004年高考题*上海卷)A.是4He的同分异构体 B.比4He多一个中子 C.是4He的同位素 D.比4He少一个质子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1、化学教学论是研究 的一门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学科。 12、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作用是指导、限制、评价教学的作用 13、建构主义教学把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的四要素。 14、中学化学教学中对知识的要求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是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和掌握 15、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着重培养学生五种能力分别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6、化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启发学习动机,培养情感意志因素;(2)循序渐进的学好双基与发展智能相结合;(3)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4)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与接收化学教学信息;(5)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结合,使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 6)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 17、简述化学教学方法的分类。(1)第一层级:以语言文字为传递媒介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讲解法等;(2)第二层级:以实践、实验为传递媒介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法、参观法等;(3)第三层级:新的综合的方法,如启发法、探究法、发现法等。 18、如何理解化学教学过程中“活动与过程的多维性” 活动是指教学过程主体与客体(学习对象)通过学习者的外周活动与中枢活动这两种活动形式而展开的,没有活动也就无所谓教学过程,但是教学活动又包括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具有多维性的特点。因此,化学教学是以化学知识为载体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 19、简要介绍中学化学课程的四种基本组织形式 分科课程 基础型课程 学科课程 必修课 1.{ 2.{ 拓展型课程 3.{ 4.{ 综合课程 研究型课程 活动课程 选修课 20、请简单谈一谈目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或弊端,其教学改革的现状和趋势如何? 存在的问题:(1)化学教材内容存在“繁、难、偏、旧”等问题; ――3分(2)化学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灌输式;(3)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上,缺乏多样性; (4)教学过程更加注重了知识的获得,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5)化学实验教学薄弱,学生动手的机会少。 趋势:(1)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新概念,增加人文关怀。 (3分)(2)凸现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3)加强STSE课程教学。 (4)精选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发展。 四、设计题。(8分) 21、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实验事实 验证假设 得出结论 整合应用。需要探究的问题是:氯气与硫氧化性强弱的探究。试设计能体现上述模式过程的微型教案。(5分钟之内)要求按模式的结构设计。参考案例: 提出问题:从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S和Cl2都是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都具有较强的氧化性,那么他们之间的氧化性强弱的关系如何呢? ――1分 猜想与假设:从他们的原子结构看,他们都属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氯的原子半径小于硫,氯束缚电子的能力比硫强。而氧化性是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故得电子的能力为:氯大于硫。因而可推测他们单质氧化性的强弱为:Cl2>S。――2分 实验验证:(3分)(1)组织引导学生设计验证的实验方案:依据氧化性强弱不同。① Fe+S ② Fe+ Cl2 可通过反应后检验产物成分判断。(2)学生进行实验验证 ① 产物溶于稀盐酸,滴加KSCN溶液,无颜色变化,说明S把铁氧化为+2价。② 产物溶于稀盐酸,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Cl2把铁氧化为+3价。得出结论: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他们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S。――1分 整合应用:下列各物质中,不能由组成它的两种元素的单质直接氧化而得到的是()(1分)A、FeS B、Fe3O4 C、FeCl3 D、FeCl2 五、论述题。(12分) 22、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试论“启发学习动机,培养情感意志因素”这一化学教学原则。(要求不少于300字)必要性: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教学作为一个认识过程,它有彼此协同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智力因素; 二、非智力因素(或情意因素)。――2分 A、智力因素: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以及个体身上具体形成和表现的各种能力,它主要承担对各种知识的加工和处理,因而是学习任务的执行者和操作者。基础条件 知识,技能 能力 促进 技能可以简化智力活动的内容,技能通过实践训练形成。――3分 B、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在个体身上形成和表现为学习态度。使学习活动的发起者和推动者。学习活动需要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参与,学习成绩是两种因素相互作用产物,调查分析,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大多是情感因素缺乏。――3分 (1)忽视化学学习动机培养,常以考分高低奖罚学生。(2)忽视化学实验及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教师偏爱优生。 2.实施方略: (1)激发学习化学兴趣,加强STSE教学――化学与生活,化学与健康,绿色化学;(2)多做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情操。(3)改进教学方法。――4分 化学专业《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D)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多选不给分,若正确答案有两项的,选一项且正确的给1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为0分。) 1、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D) A.教学科目 B.教学进程 C.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 D.前三项都包括 2、教学目标是指(A) A.预期的教学效果 B.教学目的 C.培养目标 D.课程目标 3、用于指考试的可靠性、一般性指标是(A)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4、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训练技能为主的课是(BC)A.化学基础理论课 B.化学用语课 C.化学实验课 D.元素化合物知识课 5、下列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是(A) A.标准差 B.标准分 C.算术平均数 D.区分度 6、10gMg、Zn、Fe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气体4.48L(标况),则Mg、Zn、Fe总的物质的量是(A) A.0.2 mol B.0.3 mol C.0.225 mol D.0.4 mol 7、-NMR(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表示的碳原子(2000年全国高考题)(D) A.核外有13个电子,其中4个能参与成键 B.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 C.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质子 D.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中子 8、下列产品的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B)(2004年高考题*上海卷) A.含磷洗衣粉 B.酒精 C.氟里昂 D.含汞电池 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国有侦察小分队到德国法西斯一座十分隐蔽且戒备森严的军火厂。上级要求小分队在3天内必须炸毁它,结果他们用10多只涂有化学药剂的老鼠完成了任务。据你推测这种化学药剂是(D) A.TNT B.KMO4 和 H2SO4 C.黑火药和炸药 D.白磷的CS2溶液 10、24g硫和32g氧气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在标况下是(C)A.16.8L B.33.6L C.22.4L D.5.6L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1、化学教科书是遵循化学课程标准,依据构建教科书的三序结合的原则编制而成的,这三序是指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 12、化学教学活动要素主要有教师、学生、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反馈、教学目的和环境。 13、教学重点是指教材的中心内容,知识的生长点和连接点,具有广泛的迁移和应用价值;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起来困难,容易混淆的内容。 14、中学化学教科书的基本内容由化学基础理论,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 六大块组成。 15、说课内容大致包括五部分即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6、化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启发学习动机,培养情感意志因素;(2)循序渐进的学好双基与发展智能相结合;(3)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4)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与接收化学教学信息;(5)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结合,使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6)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 17、简述化学教学过程的特点。 (1)认识过程的特殊性和过程要素的多项性;(2)主导性与主体性;(3)活动与过程的多维性; 4)自然制约性与社会制约性。 18、化学教学过程是以化学知识为载体的多向互动过程,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活动与过程的多维性。请用相关化学教学理论简单分析下图的含义。 (1)体现了教学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2)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3)较强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4)高考理科综合形势下,加强了学科之间,学科内部教师之间的交流,以及东部与西部,国内与国外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19、简要介绍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及在化学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 引入演示――介绍媒体――操作控制――指导观察与思考――整合与结论(2)基本要求:a.实验的目的性 b.保证实验的成功 c.确保安全、环保、无污染 d.实验操作规范 e.边示范边讲解 f.尽量提高可见度 20、请简单谈一谈目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或弊端,其教学改革的现状和趋势如何? 存在的问题:(1)化学教材内容存在“繁、难、偏、旧”等问题;(2)化学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灌输式;(3)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上,缺乏多样性;(4)教学过程更加注重了知识的获得,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5)化学实验教学薄弱,学生动手的机会少。趋势:(1)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新概念,增加人文关怀。(2)凸现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3)加强STSE课程教学。(4)精选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发展。 四、设计题。(8分) 21、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实验事实 验证假设 得出结论 整合应用。需要探究的问题是: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探究。试设计能体现上述模式过程的微型教案。(5分钟之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家回忆金属在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位置。我们学习了活泼金属Na的化学性质,那么你认为Na与CuSO4溶液是否也能发生上述类似的置换反应呢? ――1分 提出假设:经过小组讨论分析,最后全班同学形成了两种分歧:能与不能。――2分 [师]现在同学们就这个问题存在两种推测,认为Na与CuSO4溶液能够发生置换反应的同学,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如果认为不能,请说明理由,并亲自实验检验你们各自的假设是否合理、科学、准确,因为只有化学实验才是最客观、公正的裁判。 收集资料:学生分小组各自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可行后进行实验:将一小块Na投入CuSO4溶液中,观察反应的现象,并认真记录。――2分 验证假设:提问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①钠浮在液面上,熔化成小球并四处浮动,②有气泡,③发出嘶嘶的声音,④蓝色浑浊。)并问他们观察到的现象与所写化学方程式是否吻合。讨论、交流、合作,表达各自的看法和见解。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Na与CuSO4溶液不能发生置换反应,而是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证明发生了如下的反应:2Na + 2H2O+ CuSO4 = Cu(OH)2↓+ Na2SO4 + H2↑ 整合应用 练习:将一小块钠投入氯化铁溶液中的化学方程式是。 五、论述题。(12分) 22、试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与接收化学教学信息”这一化学教学原则。(要求不少于300字)说明:围绕下述观点论述 (1)论述化学教学中为什么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a.之所以要“教为主导”,是因为:一是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人类间接经验,其学习行为受到自身生理、心理、认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需要教师的主导;二是教师“学在先,术有专攻”,有能力进行主导;三是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外因,只能进行主导。“教为主导”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学的领导、指导和辅导。b.之所以要“学为主体”是因为:一是学生是认识上的两个“飞跃”和学习上的两个“转化”的内因;二是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三是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效果主要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主权,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并与教师的主导同步。(2)论述化学教学中为什么要“多渠道传递与接收教学信息” a.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实验多,内容多,广泛存在于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b.化学教学过程是具有多维性,是多向互动过程。c.有利于学生建构和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 (3)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这一教学原则。――4分 a.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b.创设学生的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c.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d.多元沟通第五篇:《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