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眼睛与眼镜的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错误的是()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2倍焦距 C.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D.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
2.(2013·桂林中考)如图所示是一副“近视运动眼镜”,它起到矫正近视和防止运动时脱落的作用,这种眼镜镜片的种类是()
A.凸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3.如图所示是李明同学眼睛的成像示意图,关于他的眼睛说法正确的是()A.李明的眼睛正常 B.李明是远视眼
C.李明应佩戴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D.李明应佩戴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4.(2012·武汉中考)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副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6分)5.童话世界里也有很多物理知识。图甲是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
(选填“平”或“凸”)一些。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选填“前面”或“后面”),因此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佩戴
(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图中
(选填“甲”或“乙”)为远视眼镜。
6.(2014·江苏靖州期末)如图所示,来自物点A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B点。要使像靠近视网膜,物点A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佩戴一个合适的 透镜制成的眼镜。
7.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甲醛丙烯酸(HEMA)制成的,中心厚度只有0.05 mm。近视眼患者戴的HEMA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0.05 mm,近视眼对光的会聚能力比正常眼
(选填“强”或“弱”)。
三、作图题(4分)8.(2013·鄂州中考)请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在如图所示的方框内画出矫正所需的透镜并完成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8分)9.(2013·宜昌中考)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1)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
,模拟近视眼的是图。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
图。【培优训练】
物理研究小组案例:课题一:用一组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一个平行光光源、一个装有牛奶和水混合溶液的烧瓶制作的眼睛模型,来研究视力矫正的办法,在下面横线上完成填空:
(1)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人眼的 ,烧瓶后壁相当于人眼的;(2)
(选填“a”“b”或“c”)图是远视眼模型,应当用
(选填“凹”或“凸”)透镜进行矫正。
第二篇:眼睛与眼镜的课后反思
《眼睛与眼镜》教后反思
欧林芝
这学期学校进行了课改,我讲的是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四节《眼睛与眼镜》。在这节课中教材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眼睛的成像原理、近视眼、远视眼的原因及矫正方法,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注意用眼卫生和保护视力。
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把握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力求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学会知识的目的。对于本节课,学生在生物课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不过仍然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所以我将本节的重点定位在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对于眼镜度数的计算有一些困难,但不是初中物理的教学重点,所以这部分知识留在课下学生讨论。我还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了保护眼睛,热爱生活的思想教育,因为中学生是近视眼高发人群。
1、由于备课不太充分,对眼睛看物体的工作原理没有具体讲解,学生对眼睛的工作原理一知半解。
2、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参与面少,有的学生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声音小,老师没有及时纠正。
3、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够。
第三篇:《眼睛与眼镜》演讲稿
大约两千年前,罗马帝国有个名叫温纷的暴君,他很凶残,特别喜欢拿奴隶们在角斗场里的互相残杀来开心。可是他眼神不好,坐在看台上看不清那些凶暴残忍的场面。他命令工匠为他磨一副可以看清楚远处的眼镜。有位灵巧的工匠用绿宝石为他磨出一片凹透镜片,虽然粗糙一些,把它贴近眼睛,看远处的东西却清楚多了。这片罗马皇帝专用的单片眼镜,要算是近视镜的祖先了。
后来,在我国和外国,都陆续出现了用天然水晶磨制成的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英国学者何康,在13世纪中叶曾专门撰写了有关水晶眼镜的著作,说明过去很长时期是利用天然水晶磨制镜片的。
那么,是谁发明了玻璃眼镜?发明家没有把他们的名字留在人间。
目前,我们知道最早出售眼镜的地方是意大利的威尼斯,时间大概是在六七百年前。那时候,尽管玻璃价格不高,但由于十分稀缺,一副玻璃眼镜价值千金,只能供少数王公贵族、官僚富商们享用。
那时候的眼镜不是架在鼻梁上的。有的眼镜装在帽沿上,有的眼镜装在木框、骨架或铁环里,看东西的时候要用手举着;也有人把眼镜镶在一根皮带上,看东西的时候把皮带系在头上。
大约到了16世纪末,才出现了今天这样的可以架在鼻梁上的眼镜。眼镜和眼睛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过去,人们配眼镜就上眼镜店去挑,戴上哪一副看得清楚些,就挑选哪一副。工匠们凭他们的经验磨制镜片,没有什么严格的规定。
16世纪末,天文学家开普勒揭开了眼睛的秘密,他发现眼睑里的黑眼球是个凸起来的透明水晶体,能调节射进去的光线。水晶体的边缘肌肉有吸缩和弛张的能力,随着所观看物体的远近,水晶体能变得凸起一些或扁平一些,使物体的像正好落在眼球后面的视网膜上,这样,人才能看到清晰的物体。
可是,眼球的这种收缩和弛张有一定的限度。有的水晶体已经变得很凸出,就成了近视,要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东西。有的水晶体因为过于扁平就成了远视,需要配戴凸透镜才能看清近处的东西。
本世纪初,出现了科学的检查眼睛视力的方法,叫做“验光”。经过验光,查出合适的度数,就能配到最合适的眼镜。
第四篇:感悟眼睛与眼镜
感悟眼睛与眼镜
眼镜是眼睛的好兄弟,他们每时每刻都在一起,从不分离。其实他们并不是从小就在一起。眼镜在眼睛感到周围的世界好模糊时帮了他一把。眼睛也正在那时找到了依靠,从此不愿离开眼镜,也离不开眼镜了。
有一天,眼睛与眼镜手拉着手在街上游玩。可是突然从人群中冲出一辆奔驰的车子。撞散了眼睛与眼镜这对好兄弟。眼镜躺在一个孤僻的角落里呼唤着眼睛。眼睛也正着急的寻找着眼镜。但失去了眼镜的眼睛,对世界已经模糊了。不但没有找到眼镜,也不清楚回家的路了„„
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就眼镜跟眼睛一样。
孩子在家长的眼中就是天上的太阳。没了他,自己也就没法活了。所以很多家长都很溺爱自己的孩子。孩子在家庭中就是王子,就是公主,自己什么都不用做,只需等待着他们的佣人自己的父母,为他们准备好一切,并与他们一路同行。
这样虽然对孩子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但这就像中国清朝实行的“闭关政策”一样是弊大于利的。家长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孩子的未来。未来的世界里,孩子离开你们去寻求自己的天时地时。没有了你们他能行吗?能追到自己的梦想吗?我就是在上述中长大的孩子,离开你们,就像近视眼离开了眼镜一样。眼前一片模糊,分不清东南西北,不知道自己追求的路是哪一条,也感受不到要降临的危险,这样的一个人,他怎能够完成自己的理想,怎能够打造自己的未来,怎能够在未来里造就新的自我。
家长们,不要往孩子的“眼睛”上加上他的“兄弟”。放开您那双温暖的大手,让孩子在生活中自我锻炼。未来是孩子们的天地。未来是孩子们打造的,未来需要有能力的人来打造。
家长们,给孩子一些自己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去打造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锻炼出一个适合时代发展的人才。
第五篇:课题:眼睛与眼镜
课题:眼睛与眼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概述人体通过眼获得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2)、了解眼睛的结构与功能,并知道视觉功能形成的机理。(3)、认识近视眼和远视眼,了解矫正视力的方法,懂得如何防近视,保护视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参与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2)有自觉关爱盲人的意识,懂得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了解义务捐献眼角膜的“光明行动”。
二、教学重点
1、眼球的结构,并知道视觉形成的机理。
2、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机理。
三、教学难点
理解眼睛结构与功能的统一。
四、教具: 眼球模型、气球、挂图。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用海伦.凯勒的名著《假如我有三天光明》来引入课题。
“假如上帝愿赐给我光明,哪怕是短短的三天,我会尽力去看那些平日极想看的事物……”通过这段话,大家有什么感想。
(二)新课教学
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展示眼球的结构挂图
提问:你们知道眼球由那些“零件”构成吗?
各个“零件”有什么主要功能? 学生活动:组织两个学生一组,互相观察对方的眼睛。学生通过眼睛的观察并对照挂图说明对眼睛结构的认识。
教师总结:
(1)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
(2)眼球壁从外向内依次为外膜、中膜、内膜。
(3)外膜:前面为无色透明的角膜,其余为白色坚韧的巩膜,俗称“眼白”,角膜可以让光线进入眼球,发生折射。可讲一个小故事:接受角膜移植的盲眼女孩14年后重见光明。引出角膜移植的话题,让学生了解义务捐献角膜的“光明行动”。
(4)中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有辐射状皱褶纹理的虹膜
中央有一个圆孔,成为瞳孔,可以调节孔的大小从而控制进光量。
(5)内膜:就是视网膜,可以感受光刺激,呈现物体的像。
(6)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晶状体对光线有折射作用,通过睫状体对其调节厚度而改变焦距。
在眼睛的结构中,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2、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作用,最后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对光敏感的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正常眼睛的调节
展示正常眼睛看近处或远处物体的光路图。并用气球演示晶状体厚度的变化。
学生观察并讨论光线通过变化的晶状体后会聚的情况。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强,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弱,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4、近视的原理及矫正
有人看远处的物体相当吃力,他们要把物体放在离眼睛较近的位置才看的清楚,这种现象在青少年中常见,成为近视眼。展示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
让学生讨论近视眼是如何成像的。
提问:矫正近视应配戴什么透镜,利用什么原理?
教师展示挂图并总结:需配戴凹透镜,是光线在进入眼睛之前先发散一些,在经过晶状体较强的会聚后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
5、远视的原理及矫正
有人看物体,要把物体放在离眼睛较远的位置才看的清楚,这种现象在老年人中常见,称为远视眼,又称老花眼。展示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
让学生讨论远视眼是如何成像的。
提问:矫正远视应配戴什么透镜,利用什么原理?
教师展示挂图并总结:需配戴凸透镜,使光线在进入眼睛之前先会聚一些,在经过晶状体较弱的会聚后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
6、眼睛的保护
如果眼睛过度使用,就会影响睫状体的调节能力,这时晶状体的焦距变化范围缩小,那么远处或近处物体的光通过晶状体后将不能成像在视网膜上。
让学生保护好自己的眼睛,注意劳逸结合。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眼睛与眼镜
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外膜:前 为透明角膜,后 为白色巩膜
2、视觉的形成 虹膜:中间有一个可以调节大小的瞳孔
3、正常眼睛的调节
眼球壁 眼球
内容物 中膜 脉络膜、睫状体 4内膜:即视网膜,可以感受光刺激 房水 晶状体:折射光线
玻璃体
见挂图、近视的原理及矫正 原理:见挂图 矫正:需配戴凹透镜
5、原始的原理及矫正
原理:见挂图
矫正:需配戴凸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