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基本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基本策略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课堂,课堂的导向在于提问,课堂提问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导向,是帮助学生学习新知、领会新知、探索新知、巩固新知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堂提问是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恰当地运用课堂提问,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笔者将从如何进行有效性提问促进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提问的现状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纵观近年来的小学语文课堂,在课堂上的提问中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问题的提出轻主体笔者发现自己的课堂提问都由教师严格、有序的主导来控制着问题,教师早先在教案上设计,课堂上一个一个提出,而学生只等待着教师的提问,并用一种标准答案来回答,这种一味地单相的教师问学生,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教师主导一切的做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依然没有落实。
2、问题的设计无梯度好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但很多时候老师为提问而提问,脱离学生实际,或浮光掠影,或空洞浮泛,或主次不分,或针对性不强。像这样缺乏启发性、探究性的提问是语文教学的大忌,它不能使学生思维与教学产生共鸣,相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问题的解答缺引导在实际教学中,老师经常问题一提出,就忙着请学生回答。对一声不吭者,抱之以冷漠;对答非所问者,送之以摇头。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激励、引导和启发。没有展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这样只有问没有启,学生的智慧大门是无法开户的。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基本策略美国一位教育专家曾讲过:“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发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考查出来。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技术,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效的。”可见,在教学中讲究提问的技巧是多么重。提出一个好的语文问题是增强阅读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内容,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提高其阅读素养。因此就以上论述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提问的诸多问题,笔者将提出如下几种策略:
1、重主体 观目标(1)课堂有效性提问必须建立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吃透了教材,教师才能把握教材的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才能删繁就简,有条不紊地组织教材,进而更好地组织教学。同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兴趣和现有的接受能力,等等。只有以此为前提,才不会因提问过于简单而使学生失去兴趣,从而失去提问的意义;也不会因为提问过于难,而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只有课前吃透了教材,了解了学生,才能正确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学生经过教师的点拨、启发和引导,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回答出问题。这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2)课堂有效性提问必须围绕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纵观当前的课堂教学,“满堂问”“随便问”的现象普遍存在,使课堂实际效率低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的锻炼。长久以往,这种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从课堂提问入手,由“小碎步前进”变成“大踏步前进”,增强提问的整体性。教师在备课的时候,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将备课时初步拟定的零碎的问题聚焦到一个能统领全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上来。一堂课抓住预先设计的一两个“大问题”进行探究;在大问题下,再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设计几个辅助性的小问题。同时,把这些“大小问题”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
2、强化目的 层层递进(1)抓“题眼”进行提问。有的课文中某一关键词足以提契全文,沟通文脉,我们便称这个关键词为文眼。显然抓住文眼惊醒课堂提问,有助于阅读教学的展开。如:我在教学《盘古开天地》一文时,教师一出示课题后即刻启发学生寻找题眼,抓住题眼“开”字设置疑问:盘古为什么开天地?盘古怎样开天地?盘古开天地的结果如何?由于一下子抓住题眼发问,学生想读书的欲望油然而生。(2)抓“关键句”进行提问。课文中有的关键句可以点明中心,起警策全文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抓住这样的警句,可令孩子们“令其善诱,诱于审问”。如教学《香港,璀璨的明珠》时,围绕“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这个关键句可以提问:什么是璀璨无比?为什么说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连贯地进行一系列的追问,把整个文本的内容融会贯通,然后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以上问题深入阅读课文。(3)抓“细节”进行提问。有的课文中的细节处的变化不仅暗示文章的发展,还有可能显示了课文的主线。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从细节处提问,则能领出文本,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学会概括,自我抓住要领的本领。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3课《白鹅》中“净角”一词的教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弄清词语的意思,“净角”是“角色,在传统戏里称花脸”,虽然从字面上学生在头脑中对这个词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具体这个“京剧中的花脸”是个什么模样?作者在这为什么要把白鹅的步调比喻成“净角”?对这些学生还是有些迷茫。对此,在讲解到这一内容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京剧中花脸这一形象及其出场时的步调,学生看后对上述疑问得以解决。然后,为了加深对鹅的步调的认识及“净角”这一词语的理解,老师也学着“净角”的模样演示了一下他那种不慌不忙,沉着傲慢的姿态及步调,同时,让学生站起来学着“净角”的样子走一走。通过上述多媒体的演示及师生的形体的交流,学生对“净角”这一词语可说是“刻骨铭心”,深刻地理解了白鹅走路的姿态。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是细致周到的,又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接受程度。(4)抓“分层”进行提问。教师要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的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的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乐于接受。如教学《找骆驼》一课时,可采用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提问: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商人为什么会找到骆驼?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如此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文本重、难点的教学容易攻克。
3、讲究技巧 简洁有效(1)课堂提问的设计必须新颖。老师的提问新颖、有趣,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效率。如有两位教师在教完《我有一个梦想》一文后,就采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提问,其效果也就不同。一个老师问:“同学们,学完课文,那你们有什么梦想呢?”这时,教室里静悄悄的,连爱讲废话的孩子也静下来了,可就是没人回答。这时,老师为了达到这一训练点,不得不又提示:“那好,我先说说我的梦想。”虽然如此,但举手的人还是寥寥无几,即使有几个人回答,说的答案也雷同。而另一位老师的问法是:“在上学路上你赶时间,却堵车了,你最希望有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出现?”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这时老师又问:“假如老师给你们一根魔棒,可以实现你们的梦想,那么你们想干什么呢?”学生同样都举起了手。同样一个训练点,老师不同的问话,学生回答却大相径同,原因何在呢?其实很简单,提问的艺术不同。前一个老师的提问较笼统不具体,学生找不到思考点,没有打开思维,当然回答的学生少。而第二个老师的提问设置了具体的情景,学生找到思考的触点,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当学生有欲望表达,有兴趣表达时,他们才会畅所欲言。(2)课堂提问题语言要简练。老师在提问时不能太繁杂,问题不能太细碎,这样孩子没有思考的时间,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例如,在教《项链》时,有一个这样的问题:“作者 刻画路瓦栽夫人在当时有什么现实意义?”此问题一提出,学生默然。倘若此时换一种说法,问道:“路瓦栽夫人是怎样一个人?”学生很快答道:“是一个追求享受,梦想过豪华生活的小资产阶级的妇女。”再设一问:“法国当时的社会现实是怎样的?”学生答:“当时的法国在工业革命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的豪华奢侈、讲排场、爱虚荣之风大盛。”这样,就把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解决了。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它直接关系到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费时低效的状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然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能促使有效教学的生成。因此我们应重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提问的提出。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随着课改的深入,人们已不再是乱花渐入迷人眼。教育者们更近一步认识到教育的真正实质是为人的发展服务。课堂上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包括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而设计的各种有效提问。我们既要注意研究教师对课堂问题的精心设计,即提问的次数,提问的内容,提问的方式等等,还要留心来自于学生的发问,利用这些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力,理解力和善于发问的能力。
一,提问的次数要得当
教师的提问要抓住点,例如:趣味点、深入点、困惑点、空白点等处将问题设计得精而准,不能在一堂课上频频发问,以多取胜,更不能问过算数,问题要有准确性、针对性和思维性。如果将真问题和假问题一股脑的堆给学生,一堂课几乎被问题囊括,那么学生的大脑处于疲劳状态,就会产生倦怠感,思维反倒处于麻木状态,不利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二、提问的内容要精心设计
随着把培养思维、开发智力做为教育目标以来,课堂提问优化设计已经做为一门专门的教学艺术,受到教育专家和广大教师的重视,善教者,必善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已经成为每个优秀教师的必备技能。
1、围绕教学目的设计提问。
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作为实现语文教学整体目标手段之一的课堂提问应该能使学生激起情趣,理解内容,发展智力,受到教育。问题设计要从整体目标出发,考虑到语文教学的整体效应。如教学《你们想错了》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们想错了’中的‘你们’指的是谁?他们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说他们这样想是‘错了’?”这几个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全面阅读,把课文中的内容连贯起来思索,从而理解方志敏的好品质,体会出文章的中心,达到教学目的。
(1)、提问的内容要有思维价值
如果所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仅停留在简单的是非选择上,学生的思维能力便难以得到提高。因此,精心设计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那些精于设问之道的名师
常常能独具眼力,在易被常人忽视之处,捕捉到具有较大思维价值的问点。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执教《凡卡》一文时,围绕凡卡的信爷爷能否收到这个中心,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凡卡的信爷爷能不能收到?为什么?联系爷爷的处境想一想,即使爷爷收到凡卡的信,能不能改变凡卡的处境?为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显然具有较大的思维价值,它们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提问要明确具体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因此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如,有一位教师在执教《穷人》一文时,先问学生:“对课文用‘穷人’作题目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的回答是:“因为桑娜是穷人,所以用‘穷人’作题目。”“因为桑娜收养的是穷人的孩子,所以课文题目叫《穷人》。”显然,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存在困惑。于是,教师接着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着重写的是桑娜,为什么不用‘桑娜’为题,而是用‘穷人’呢?谁能从课文描写的人物和事件中去仔细想一想,找到答案呢?”这样的问点明确具体,学生经过思考后有所悟:“课文描写了三个人物,他们都是穷人。”“课文叙述的事情都发生在穷人之间。”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进一步追问:“作者描写这些穷人,叙述穷人之间发生的事,为的是什么?”此时,学生恍然大悟:“为了歌颂穷人的高尚品质。”
2、提问要立足于重点,突破难点。
课堂提问不在多而在于精,关键是我们教师应抓住文章的重点,突破难点。例如文章深邃意境中写到的情节往往是作者情感愿望寄托的载体,应设计问题重点研究。再如有些文章的关键句,往往是文章和思想有机组成,在教学中可在这样的地方涉及提问,使学生掌握内容,明确思想。如教学《长城》一课时我针对关键句“这样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设计提问”“什么是奇迹,为什么说长城在历史上是一个奇迹?”学生通过读文、讨论联系上下文分析理解了长城高大坚固不但是一个奇迹,在没有吊车、起重机的情况下,就靠无数肩膀无数只手修建成了万里长城,它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更是一个奇迹。如此读、思、议,学生不仅了解了万里长城,更会油然而生一种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也就突破了。其实,难和易往往是相对而立的,也是因
人而异。只要能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其难也易了。
3、结语留疑
就是在结束授课时提出问题,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这也是我们经常用的,最后的问题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见疑(发现问题)、质疑(提出问题)和布疑(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提出来了,学生急欲知道究竟,教师却不要着急,甚至有时还预示着多种答案,使学生暂时处于莫衷一是的境地,直到问题解决了,学生才放下这颗心,但教师又来一问„„就这样,在设疑和释疑的矛盾运动中讲完一堂课.有时临下课再提一个问题,以起到“且听下回分解”的作用。听这样的课,简直就是一种艺术享受。
总之,课堂上的问题设计一定要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搭建平台,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更生动,更为学生所喜爱。
课堂提问不仅仅是教师的特权,还是孩子们探索知识的有效手段。我们在不断研究教师提问的策略之余,还要关注学生的质疑为课堂带来的生机。后者属于课堂生成,却是课堂的精彩组成,是教师有效提问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教师不仅要善于激疑,而且要积极提倡学生直接参与提问设计,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向教师提问比老师提问学生更有意义,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作用更大。学生在学习中疑问的多少,正是他们思维能力强弱和探索程度高低的标志。这正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手段之一,也是实现师生角色互换的途径之一,1、立足于自我困惑。
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提出。它是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学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学生提出:(1)课文主要写的并不是爬山虎,为何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2)让我十五岁那个夏天富有生命和活力,仿佛夏天变长了。是什么意思?(3)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是什么意思?(4)作者为何两次描写满墙的爬山虎?
2、钟情于千千情结。
情感总是与认知相互交织在一起,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或是喜悦,或是悲伤,或是痛恨„„教师应善于捕捉契机,引导学生抒怀。如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心潮澎湃,有的说:“我十分激动!”有的说:“我悲痛万分!”有的说:“我惭愧极了!”有的说:“我无比痛恨!”我紧接着有引导:“你的情感是如何产生的呢?”学生又投入了积极的思考之中。
“构建有效的的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艺术,提问策略,也离不开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即积极主动学习,独立而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探究中学习。这就要求学生敢于创新,敢于辩论,把辩论放到与学习同等重要的位置。所以引导学生质疑,大胆提出问题,就会使学生的的思维迅速发展,为学生形成终生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如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由衷的欣赏,与学生一起诚意的探讨,就会像一味催化剂,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反应,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逐渐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最终使学生成为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实践,充分钻研教学内容,认真领悟提问要领,切实掌握提问策略,精心设计各类问题,并有意注意学生的发问,质疑,从中找出切入点,更好地完成三个围度的目标。唯此,才能真正发挥提问的功效,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第三篇: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活动,师生活动离不开教师的点拨引导,教师的点拨引导又离不开课堂的提问。可以说,教师的提问在课堂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标对提问的要求
要使课堂提问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思维和创造能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对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学生能)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同时 新课程标准还提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学生阅读的促进者、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点拨引导是必要的,教师要精心组织课堂,做好学生学习的点拨引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接收知识的渠道不断拓宽,学习内容和方法丰富多彩,简单的提问和课堂互动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在课堂上的提问不能只是讲求课堂气氛的热闹,随意问,不能只是单纯的提出问题,也不能低效地提问,必须重视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有效性提问的关键所在
教学中提问的终极目的是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是打开学生思维的一把钥匙,所提问题的易难深浅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师的观念如不进行改变,提问的内容和形式简单化、陈式化,必然会导致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课堂回答问题的参与度降低,本应该多向相互交流的课堂教学往往变成了教师讲座,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
常言道:“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有效”,就是要实现课堂预期目标,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关键是要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学生潜能,重视学生的思维拓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增强。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组织教学水平和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课堂有效提问的实施办法
要落实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想,课堂提问应该注意两方面:
3.1 有效的问题设计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不能只简单的提问,为了提问而提问,在问题设置上,要认真设计:
3.1.1 启发性提问。伟大教育家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
如在教授《小狗包弟》中,老师提出了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启发:作者反映“文革”的现实,为什么要写一条小狗?(1)、小狗包弟虽小,但也是一条生命,凡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应得到生存权,并免受侵害。(2)、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一条小狗遭遇,反映“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甚至一条狗都保不住命。(3)、另外,作者写小狗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写心灵是主要的,写小狗包弟是次要的。写小狗是写实,写心灵是写虚,按散文的创作规律,写虚必定以写实为基础。
再如: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启发学生关注主客对话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意图)通过老师的启发,学生就比较容易思考得出:同学们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很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他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认识你自己”――引导学生正视和反省成长过程中曾犯下的过错。在问题的探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一定的训练。
3.1.2 开放性提问。问题的开放性即“一题多答”,就是说所提的问题只有一个,但是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惟一的,重视学生的个体体验。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渠道的增多和信息量的激增,丰富多样、千差万别的价值观念在学生那里呈现不同形态。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用自己的个体体验而进行个性化理解,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思维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
如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如何看待文中所写的仙境?学生可以有不一样的理解:(1)、可以认为是幸福欢乐的盛会,所有的与会者都在那里亲切地交谈,兴高采烈,像人间的朋友欢聚一堂,写仙人盛会反衬现实黑暗,表达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2)、也可以是对现实的曲折反映,神仙聚会带有宫廷生活中的印记,梦中险象环生,折射诗人宫中遭遇,神仙聚会热闹非凡,不容凡人介入,与皇室亲族骄奢淫逸不容布衣靠近尤其相似!通过这样热烈的讨论,学生思维得到了训炼。
又如在教《祝福》时,我们可以试着让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祥林嫂嫁给贺老六后,为什么“人们仍然叫她祥林嫂”?(2)、小说中除了表现夫权对妇女的束缚外,还有表现族权、神权、政权对妇女的迫害的情节,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情节来吗?(3)、为什么鲁迅小说《祝福》改编的电影却从祥林嫂丧夫开始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上述几个问题统一在一起,有一定的开放性,问题所蕴含的思维有一定的深度,对学生能够进行开放性、探索性的思维训练,这样的教学既不偏离教材,又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问题”是沟通课文和学生的桥梁。”开放式”提问更能体现提问在这方面的作用。
3.1.3 探究性提问。新课标《教学建议》一节中指出:“(语文课)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问题的设计还应具有探究性,注重思考的内涵。
比如在《雨巷》一文学习中,不妨提出这样的问题:作者为什么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而不是碰着一个开心快乐的姑娘?在探究中,学生这样说:丁香是美丽忧愁的化身,作者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可以倾诉自己心中的苦闷。在课堂探究中学生更能深刻领悟本文的主旨和写法。老师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既对问题有了深入的了解,也增加了更深刻的认知。
3.2 有效的提问方法与技巧
于漪老师说过:课不能教在课堂上,要教到学生身上,镌刻在学生心中。”这就要求老师不能一味考虑“讲”得怎样,而要时刻注意学生学得如何,提问检查是经济适用的方法。
1、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评价,多就少改。
2、要及时检讨,变换问题,面向全体学生,及时搬凳搭梯。此外,提问要有层次性:
1、重视课文内容的层次性,要依据内容设计问题,循序渐进的启发学生,使学生逐步理解。
2、重视思维的层次性,遵循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迁移的规律,提问必须切合学生的思维流程。
3、重视学生的个人差异的层次性,因为学生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方法也不同,应充分考虑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被触动,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所以要培养创新型人材,语文课堂教学就要牢固树立有效提问的观念,讲究提问艺术,善于进行发散思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
[2] 《新课标教案》语文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延边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
第四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有效提问”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得最为经常的一种技能。而教师的课堂设计的有效提问就像是一粒粒小石子投向平静的湖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目标明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收放自如、面向全体;要及时追问、恰当补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课堂提问目的性要强。
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问题的内容和形式,问题要少而精,带有典型性、目的性,紧紧围绕课堂和文本进行,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考虑难易程度,要结合本班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来设计问题,注意问题的层次和梯度,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去提问不同程度的学生。
二、围绕目标,优化提问
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不能随意,要紧扣教学目标、训练重点设计提问。何时提问,何处提问,提什么问题,问哪些学生,因回答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如何处理都应有明确全盘考虑和设计。否则整堂课就会层次不清,条理紊乱,以至于老师无法驾驭。如在教学古诗词《清平乐村居》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乡村清新秀丽的环境,我先抓住一二两句诗进行设问:词人辛弃疾眼中的乡村是个什么样的景象?从哪几个词语可看出?然后再抓住三四两句诗进行设问:这一对老夫妻生活得怎样?从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这样通过有目的地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到训练要点“虽然翁媪一家生活清贫,但一家人其乐融融”上来,从而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到作者将自然之景和人文之景融合起来,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安宁的特点。作之中。”这种问法不仅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能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
三、提问要照顾群体,关注个体发展。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难易适中,还可以根据教学目的,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这样才可以促使每一个学生用心学习,且兴趣浓厚。在每一个班级群体中,学生的整体素质肯定是参差不齐的。当我们在为一堂课进行整体规划时,也要注重针对个体的设计,尤其是学困生。可能,对于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学困生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但老师在实施目标,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适当关注特殊个体,为他们提供思维的空间,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时机,让他们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让他们感受自己存在的价值。
四、课堂提问要有思考价值。
课堂上一问一答这种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我们要由“小步提问”变成“大步提问”,一节课要有1到2个大问题以引起学生大块地活动。要给学生留下大块的思考空间,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教学《千年梦圆在今朝》一文,可以提炼一两个大问题:“千年的‘梦’是指什么?千年‘梦’是怎么圆的?为什么千年的‘梦’今朝圆了?”这些问题可以成为学生研读课文的主要线索,问题的内涵就比较丰富,学生思维的空间就大一些,他们就能从文章中找到相应的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出自己的看法。
五、要抓住时机,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创新。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学语文用语文能力,《颐和园》是老教材中一篇很美的课文,讲到此文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读完课题之后,针对课题来提问。学生也许会问:颐和园是一个怎样的大公园?,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再来学习课文,他们就能从课文中找到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师趁兴追寻,跟随作者的游览顺序我们先游长廊,作者写出了长廊什么特点?学生就会找出相应的句子,品读,教师引导概括:“不仅写出了廊内的画美,还写出了廊外的花美。作者的写作顺序:先写总体美,再写廊内美,廊外美,最后写感受。从而培养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只有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总结自己提问的得失,以“清静”的态度去反思,并慎重地对待课堂提问。作为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富有成效的提问风格,只有认真准备,潜心钻研,才能在不经意间收获到学生的精彩纷呈。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浅谈通过有效性提问促进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啊喇中心校 钱 梅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费时低效的状况,为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然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能促使有效教学的生成。本人就如何进行有效性提问促进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有效性提问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新课标中指出小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语文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创造教育过程。只有引导学生经历综合的创新,并在这一综合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发现、创造,它才可能真正得以养成。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是学不到知识的,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空想的境地,最终一无所获。”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要提高自己的提问艺术。课堂提问是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教学方法。美国一位教育专家曾讲过:“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发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考查出来。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技术,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效的。”可见,在教学中讲究提问的技巧是多么重。提出一个好的语文问题是增强阅读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感悟课 文的内容,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提高其阅读素养。语文教师合理、科学的提问,具有较高提问的艺术技巧,就能使课堂教学充满魅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效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世界,它既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变“被动”为“主动”的重要“拐棍”,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结合自己平时教学实践,我以为可以这样进行有效提问。
一、课堂提问目的性要强。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问题的内容和形式,问题要少而精,带有典型性、目的性,紧紧围绕课堂和文本进行,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考虑难易程度,要结合本班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来设计问题,注意问题的层次和梯度,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去提问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设计问题的内容和方式上也应有所区别。如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用两到三个词语说一段话,可针对本班不同学力层次的同学提出三个不同难度的要求,针对差生,要求能在一句话中将这几个词语用进去,基本做到句子通顺,针对中等生,要求在一段话中较准确的运用这几个词语,且句子通顺,有一定的语境,针对优等生要求用词准确,语句通顺,语境优美。这样的分层要求,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寻求发展。
二、围绕目标,优化提问。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不能随意,要紧扣教学目标、训练重点设计提问。何时提问,何处提问,提什么问题,问哪些学生,因回答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如何处理都应有明确全盘考虑和设计。否则整堂课就会层次不清,条理紊乱。以至于老师无法驾驭。如在教学古诗词《清平乐村居》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乡村清新秀丽的环境,我先抓住一二两句诗进行设问,词人辛弃疾眼中的乡村是个什么样的景象,从哪几个词语可看出然后再抓住三四两句诗进行设问,这一对老夫妻生活得怎样,从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这样通过有目的地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到训练要点“虽然翁媪一家生活清贫,但一家人其乐融融”上来,从而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到作者将自然之景和人文之景融合起来。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安宁的特点。又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中写道“肖邦得知这一消息,悲愤欲绝。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那催人奋进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旋律由音符构成音符是作曲家用笔写成,肖邦的一腔热血怎么会化成音符,在看似矛盾不可能的地方发问,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吸引学生精读课文,寻找答案。答案就在下文“肖邦日夜思念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这种问法不仅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能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提问说话要简练,要有可行性。老师在课堂中提问题语言要简练,不能太繁杂,问题不能太细碎,这样孩子没有思考的时 间,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在问题设计上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低坡度,密台阶,问题设计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由低层次目标向高层次目标迈进,这样才能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才能让学生正确牢靠地掌握所学知识,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因而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在问题的难易、层次的渐进上下功夫,让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每个学生的回答都能体现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如教学《诺贝尔》一文中的“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这几句,教师如果在学生阅读以后笼统地提问这几句话表现了诺贝尔什么精神可以说大部分学生对此很容易就能说出答案但对文本的理解只停留在浅层次。故教师如作以下提问:1.这段话中哪些词语体现了诺贝尔的专注2.他为什么要亲自实验呢,说明了什么。3.这儿连用了三个”近了!”,是什么近了?意味着什么近了?这又能反映出诺贝尔什么精神呢,教师通过这样一组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层次清晰的提问,把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新的台阶,引入精彩,引入成功,学生对本文重难点的学习就轻而易举地掌握了。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做到有层次,有梯度,应思考如何引发学生对文中的实质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对文本的思想内涵产生更加深刻的感悟 只有这样的提问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实践表明,加强课堂提问的艺术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成三维目标的实现。相信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定会多姿多彩,定能收获精彩纷呈的回答。
四、提问要照顾群体,关注个体发展。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难易适中还可以根据教学目的,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这样才可以促使每一个学生用心学习,且兴趣浓厚。“在课堂上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相信这句话并不真正被许多人理解,甚至不少人对这一观点不屑一顾。但我们能从侧面找出不少实例来验证这一观点的正确性“××上课无心听讲经常开小差怎么也纠正不了。”“××上课总爱说话自己学不了还影响别人。”“××真蠢,刚刚在课堂上讲的知识,一做起作业来又不会了。”„„类似这样的抱怨常能听到。其实,当这些老师在埋怨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原因可能是自己造成的。在课堂中,我会把更多的关注目光投射到学困生的身上,我会为他们设置简单的问题为他们创设思维的平台,为他们提供动口、动手的机会。在每一个班级群体中,学生的整体素质肯定是参差不齐的。当我们在为一堂课进行整体规划时,也要注重针对个体的设计尤其是学困生。可能,对于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学困生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但,老师在实施目标,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适当关注特殊个体,为他们提供思维的空间,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时机,让他们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让他们感受自己存在的价值。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 要。”课堂上,一个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学无止境,教更无止境。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更能促进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