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切入点

时间:2019-05-12 01:4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切入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切入点》。

第一篇: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切入点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切入点

连云港市赣榆县罗阳镇中心小学仲启强

【论文摘要】

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良 好的提问,可以开启学生的心灵,增长学生的智力,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置一些精彩的提问,可使学生揣摩到课文中难于领会的问题,更好的把握文章的主旨、脉络和作者的用心。好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课堂提问切入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要中之要。”而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可谓是关系到阅读教学组织成败得失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合学生与课文实际、引人深思的教学提问,有助于点燃学生思想火花,掀起感情波澜,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自,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学记》)。可见,注重提问的艺术与技巧古来有之。教师在备课中充分钻研教材和学生,发掘问题,巧设疑问,在遵循“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科学合理、整体优化”原则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努力提高提问效率,使课堂呈现出“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局面。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以为,我们不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一石击起千层浪——在课文重点处切入

文章都有重点。抓住课文的重点处提问,不仅让学生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更对课文的重点处加深了印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质量。那么文章的重点在哪里?一是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关节点,二是指学生接受语文知识的难点。课文的关节点,往往是那些或隐或现地牵扯到语文课主题和重要观点的语句。弄清这些语句,学生就会豁然开朗,认识有所提高,一些具有难度的课文往往有明显的关节点。而某些浅显易懂、篇幅较小的诗文也同样存在关节点。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些关节点设计出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就能揭示中心,并且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所谓学生接受语文知识的难点,既包括新出现的知识难点,也包括虽已学过却又似懂非懂的知识点。这些难点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就此提出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产生认知的兴趣。

例如,笔者在教学小学三年级《我应该自豪才对》一文时,我从标题入手提问,始终围绕“自豪”这一关键点设置了“谁自豪”“为什么自豪”等一系列问题。当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深入阅读课文后就会知道,“是小骆驼感到自豪”“小骆驼的身体特征让它自豪”等内容无不体现了骆驼为什么在沙漠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可以更好的生存,结果也就自然浮出水面,答案也就跃然心底。通过抓住这一重点来提问的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到骆驼的身体特征,而且能够轻松地理清课文的顺序,梳通故事的脉络。

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杜甫的《春夜喜雨》一诗时,由于全诗无一“喜”字,但却处处可见其“喜”,于是教师便提问:何以见得作者之“喜”?学生在这个问题的指引下,通过探究及研讨,见诗中首联先着一“好”字,其次是“潜入夜”、“细无声”,然后再发挥诗人其各个器官的功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诗人的听觉入手,渐入触觉、视觉及至发挥诗人的联想,把春天里如丝、无声的好雨编织得出神入化,美妙动人,似乎让人手可及,眼可见,鼻可闻。学生也就是在这样的思考与体验中感悟其妙趣横生之处,收获其身临其境之感。通过“喜”字的理解切入本文进行教学,不但统领了全文内容,而且将作者的行文思路比较清晰地凸现出来了。因为这一“喜”字正是文章要突出的重点,同时也是文章理解中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在本诗中的各种感觉描写的运用,可谓堪称诗中一绝。当然,学生正是在这样的提问下将阅读重点迎刃而解的。

通过抓住课文重点提问的方法,课堂教学既能轻松自如,又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真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其实,课堂提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提在关键处,问在要紧要点。所谓“打蛇要打七寸”就是这个道理。

二、润物细无声——在课文细节处切入

“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感悟及品味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语文课程标准》)这不禁使我想起郑板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句来。在这里,这也许有些断章取义之嫌,但是文章里的观点或问题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程、新教材的选文大多是经典之作,这些优秀作品中的一个标点、一个词,人物的一个细小动作、一句似乎无关紧要的话,往往都能体现出作者的匠心独运,蕴涵着深刻的含义。教师可以在这些容易被学生忽略而与表现主题有密切关系的细节处设问质疑,启发学生探幽析微,细细地加以品味和探究,并以此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因为细节充斥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角落,它就像一个“隐身的天使”,我们只有把它找出来并紧紧地抓住它来提问,才能让它发光发亮,照耀每一个渴求知识的心灵。

《掌声》一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描写:“„„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依据文章的主题,我于是发问:“小英为什么默默的坐在教室的一角?为什么作者还说是‘总是’?”这个看似无疑的问题却能促进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他们也并能很快明白,此处细节描写不仅揭示了小英因为腿部残疾,很少和同学接近,而且可以看出她心中有一种无形的压力,怕别人取笑她。

又如在上《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一文,其中让学生深入体会这句话:“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人道主义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底„„”但是在阅读理解时,学生一直未激起情感的共鸣,也读不出其中所包含的情感。

在这个细节的指导上,我设计层层推进,让学生在教师的提问引导下逐层

体会。先提问发动侵华战争的是谁?让学生明白发动侵华战争的是日本的一些反动分子,然后再来读这句话,学生自然而然地重读了两个“决不”和“日本士兵及人民”。然后通过对“国际主义”、“中华民族之生存”、“人类之永久和平”的理解,情感上再进一层,学生的体会就更深入了,真正从心底被文本感染了。

„„无论何种答案,但它始终代表了学生对文本的一种解读,对生活的一些思考,这不正是在课文的细节处提问所看到的思维火花吗?

三、曲径通幽处——在知识的生长点处切入

“温故而知新。”从旧知识中可以得到更多更好的新知识,掌握更好更巧的学习方法,这无疑是一大进步和跨越。课堂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巩固学生的知识,强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如何能让知识的涓涓细流不断涌出,便其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呢?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能够驾驭课堂内容,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在知识的引发中从知识的生长点进行教学提问,开放思路,丰富想象力,使学生们可以由一个知识点延伸出更多的知识来,在对比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生字“忠”时,当学生说出此字的读音后,教师相机问道:“你该怎样提醒同学们记住这个字呢?”学生便很机灵地说:“利用‘换一换’的方法我可以得出‘种’‘仲’‘冲’等这些字来,再进行比较,得出、‘忠’字是与‘心’字有关,表示我们做事要把心摆正”。老师再问“你还可以利用这个字造出哪些字来呢?”学生更是思维活跃,一时间说出了许多虽不算合理但却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字来。多么难得的思维火花呀。与其说是在进行识字,不如说是在“比字”“造字”,也正是这样的提问使学生在新旧知识的学习中运用知识,掌握了方法,培养了能力。

又如在学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时,学生对文中“‘给’永远比

‘拿’愉快”一句中的“给”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这一抽象的概念上时。我这样引导学生作更深入的提问:“给”除了本文的意思之外还可以指什么?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联系学过的课文,联系生活谈谈属于“给”的例子。同学们的思维又一次变的活跃起来。他们从《普罗米修斯盗火》谈到《诚实与信任》,从老师的奉献谈到交警的辛苦,从张旭的书法谈到贝多芬的音乐等等。在这样的纵横联系中,学生逐步认识到了“给”的深刻内涵,学生的对话也变得深入而高效。在对此问题的探讨中,教师始终以有效的提问引领着对话的进程。这样的引领能够使学生在对话中既得到知识的积累、方法的启迪、又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

四、东边日出西边雨——在课文的矛盾冲突处切入

小学语文教材中常常有一些看似矛盾其实合理的地方,引导学生围绕矛盾大胆质疑,是寻找探究切入点的方法之一。我们可以由此设计问题,激发生疑,共同探究,理解文章之合理性和精妙处。于漪老师曾说过:“对立事物互相排斥,人们碰到这种情况容易引起思考,学习也如此。抓住课文本身的矛盾,抓住学生理解课文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矛盾,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课文内容本身的种种矛盾,抓住学生理解课文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矛盾来设问,引导学生深入钻研。

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小语教材十二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学生们感到疑惑不解:“爱大黑骡子”与“杀大黑骡子”不是矛盾吗?我及时抓住这一“矛盾处”进行质疑:“对呀,彭德怀是这么的爱他的大黑骡子,可为什么又要非杀这头大黑骡子呢?”让孩子们大胆发言,大胆评论,孩子们最后终于认识到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因而这里并不矛盾,这样一来使学生更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其实,教学中诸如此类的“瑕疵”现象并不少见,但需要我们在作者的“矛

盾冲突”中巧设提问,引发思考,激活学生思维。细细体味作者的苦心孤诣,感受其“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之妙趣。

课堂教学是艺术,课堂提问则更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它不仅可以展现语言魅力,还可以让学生奇思涌现。“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 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巧妙提问,可以改变平庸沉闷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度激活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从而在创造性的智力震荡中,活跃气氛,调剂精神,促进思考,启迪智能,最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4月

2、《语文教学参考》月刊杂志2007年9月

3、《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二篇: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是检验学生对文本解读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老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古人曰: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有效的提问和理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呢?

一、把握提问的“点”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明千千万,关键是一问。一个好的问题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创造的萌芽,达到培养学生好问善思的目的。老师要使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有思考性,就必须对文本进行细细地解读,弄清文章的要旨。因此,课堂提问时要把握好提问的“点”。

所谓提问的“点”,就是教师应该在什么地方设计问题,在什么时候提出问题。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应当选择以下的“点”。1.在课文题目处提问。

别小看一篇文章的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表情达意、揭示主题的突出作用。对于每一篇文章的题目,都应设计一些耐人寻味的问题,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2.在关键字词处提问

一篇文章、一段文章一般都有一两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在阅读理解时,教师可以抓住这样的词语,设计恰当的问题,采取层层剥茧的办法,帮助学生弄懂文本的主旨。如果老师问题设计得巧,学生往往会对这样的段落印象深刻,重难点会迎刃而解。3.在情节的拓展处提问

一些课文的故事情节本该结束了,但是我们老觉得学生学完后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如果对情节进行拓展,会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更加深入,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老师要抓住情节拓展这一契机,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4.在课文的重难点处提问

围绕课文的重难点,设计课堂提问,这对突破文章中的难点作用巨大。如果问题提得得当,文章的重难点极易突破,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感到困难重重。我们老师要紧紧抓住文章的重难点,有的放矢设计问题,为学生理解文本铺平道路。5.在重要标点处提问

重要的标点,是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引起我们思考和注意的标点,如:?!……等,在文本中遇到这样的标点符号,我们千万不可视而不见,他往往蕴涵了语文教学的许多要素,要加以重视。

二、把握提问的“度”

课堂提问是老师的一种教学行为,它包括发问(教师提问)、候答(学生思考问题和组织答案)、叫答(教师叫某个学生或学生小组回答问题)、理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这几个环节。课堂提问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要故意问倒学生。老师提问时,要站在孩子的高度,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心理特点,恰当把握提问的“度”,做到张弛有度,难易适度。1.注意提问的密度

过去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师满堂灌的倾向。我们的一些老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在课堂上一味地讲,往学生的头脑中填塞知识,而不去考虑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倾向,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合作探究式教学,课堂上因此也出现了满堂问的情况,老师一个接一个地问,学生一个接一个地答,看起来课堂气氛很活跃,其实也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疲于应付。2.注意提问的坡度

所谓坡度,就是在提问时,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高度。学生认识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遵循这一认知规律,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有效实施。提问当然也不例外。3.注意提问的难度

课堂提问归根到底是让学生理解文本的意思,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弄懂课文的写作方法。老师的课堂提问既不可让学生不假思索,也不能使学生面面相觑。这就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老师对课堂提问要精心设计,要有思考性,启发性,真正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这是《学记》中告诉我们的课堂教学努力的方向。为此,老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有效的、富于启发性的提问,在合理的、关键的地方恰当地提问,注意问题的难易度,使学生在课堂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我认为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是检验学生对文本解读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老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古人曰: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有效的提问和理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首先要知道有效提问必须具备目的性、针对性和激励性。目的性即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步步展开。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即课堂上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必须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假如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就会骄傲自满或不屑一顾;问题太难,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何过易或过难的问题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当然,老师应因人而宜地设计问题。激励性即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老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是说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具有以下三个基本要求:

一、提问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

二、所提的问题必须精心设计,既要有梯度也要有角度更要有要深刻性;

三、提问过程中必须有恰当的及时的评价。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呢?

一、把握提问的“点”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一个好的问题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创造的萌芽,达到培养学生好问善思的目的。老师要使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有思考性,就必须对文本进行细细地解读,弄清文章的要旨。因此,课堂提问时要把握好提问的“点”。所谓提问的“点”,就是教师应该在什么地方设计问题,在什么时候提出问题。

二、把握提问的“度” 课堂提问是老师的一种教学行为,它包括发问(教师提问)、候答(学生思考问题和组织答案)、叫答(教师叫某个学生或学生小组回答问题)、理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这几个环节。课堂提问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要故意问倒学生。老师提问时,要站在孩子的高度,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心理特点,恰当把握提问的“度”,做到张弛有度,难易适度。为此,老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有效的、富于启发性的提问,在合理的、关键的地方恰当地提问,注意问题的难易度,使学生在课堂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要做好教学评价,首先是要确定好评价的主体,评价的主体可以分为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

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环境中,充实自我,完善自己。他们虽然天真,但是对事物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见解,也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当学生答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说一说对于这个问题回答的是否满意,满意在哪里,不满意又在哪里?从而使他们全面、公正在进行自我评价。在自评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教学中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在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你认为他答得怎样?”“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的,怎么改?”“如果是你,应该怎么答?”从而鼓励学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互评中求进步,促发展。教师评价时,首先要肯定学生回答得“对不对”通常教师都应复述一篇完整的答案,不能用学生回答代替教师应做的工作,其次要评“好不好”,通常教师都要做出标准的示范。最后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应“对事不对人”。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保护学生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应该做到:

1、以表扬为主。

2、鼓励求异。

3、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4、鼓励学生积极评价。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养成勤于思考的习

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双向参与、进行积极教学活动的最好方法,是维系课堂教学活动的纽带.x0d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老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学生从老师的提问中,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师的启发引导等信息.教师则可从学生的回答中得到教学效果的信息,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x0d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其思维与想象、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和提高其交际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x0d这正是新课标所要求的.x0d

一、课堂提问的设计

1、用提问创设学习语文的氛围,唤起学生学习的冲动.x0d新课标要求把文体的学习置于一定的情景之中,创设出学习文本的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记得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采用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节日的晚上,我们一家人吃着热腾腾的美味佳肴,笑着,聊着随着我的渲染,同学们渐渐陷入了幸福的回忆之中.x0d突然我话锋一转,但是一个小女孩,在圣诞节的夜晚,她又在干什么呢?跟我们的经历一样吗?几句话有把学生带回观实的文本学习中,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去寻找答案.2、围绕课题进行提问,常常能直奔主题,揭示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题是文本的眼睛,它有揭示中心,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作用.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层层深入地挖掘,常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难忘的启蒙》一文,围绕课题就可提出什么是启蒙?我们的启蒙老师是谁?课文写了我的启蒙老师几件事?学生了解之后,就可再次提出我的老师给我留下的启蒙是什么?学过〈〈难忘的启蒙〉〉我们有什么样的想法?几个问题可以说涵括了本课的目标、任务.既好操作,又省时省力,像这样的课文很多,如:〈〈曹冲称象〉〉、〈〈将相和〉〉、《草船借箭》、〈〈捞铁牛〉〉等.3、抓住课文的重、难点,找准问题设计的着眼点.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一般是围绕课文的重点而制定的.课文的难点,要根据课文的难易和学生的理解能力来确定.课堂上所提的问题,都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熟悉学生学习情况,特别要找准问题设计的着眼点.围绕教学重难点x0d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设计问题,x0d要有层次坡度x0d.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入和继续.层层设问,不仅顺利突破x0d重难点,还能x0d有力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4、课堂提问难易适度,目的明确,吸引学生对问题产生探究兴趣.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来设计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使学生通过回答来掌握所学知识;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如果离开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而提问,就变成了形式主义,是不可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设计的问题要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依据,引导学生全体参与讨论,不能太深奥,太空泛,以跳起来可以摘到果实为基准,x0d设计的问题要富有思考性,要新奇、巧妙、有趣.这样设计的问题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设计的问题,像一根魔术棒,吸引学生,让学生的精神处于亢奋状态,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如果问题太难,将会挫伤学生的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产生畏难情绪;问题太简单,x0d学生无需思考就能回答出来,x0d也就达不到训练学生探究思维的目的.5、设计的问题要适量.设计的问题,要防止浅、玄、碎、杂,避免过分简单、深奥、琐碎和杂乱.问题设计要少而精,紧扣课文的重、难点.x0d课堂教学力求透彻,讲究效率,用相当的问题取得最好的效果.在具体做法上可适当提炼问题的精度,力争做到一问多能.6、设疑结尾.在一堂课接近结束时,教师可以留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的设计应让学生理解更深层次的课文意思.这类问题不仅可以巩固反馈当堂课所授的内容,更可以为下堂课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激发学生们预习新课的热情,为下堂课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一篇课文学习结束,应给学生设计拓展性问题,或设计将所学的阅读方法或写作方法运用到课外学习中的问题,或设计鼓励学生到课外了解更多知识的问题,如学习完《奇异的植物世界》后,提出你还知道哪些奇异的植物?的问题,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真正实现大语文观.x0d

二、课堂提问的要求

1、要指令明确,要留有余地x0d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要停顿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后再回答.有的教师一提出问题就马上要学生回答,学生没有思考时间,不可能回答好问题.到底停顿多长时间较合适呢?这要随问题的难度、学生的知识准备情况和已形成的学生能力结构中思维敏捷程度而定.通常对比较简单的铺垫性、过渡性的问题,或为了考查学生对某个问题熟练程度和反应速度的,停顿时间可以短些;对比较关键的问题或为了巩固复习而提出的问题,停顿的时间可稍长一些;对较重要的问题提出后,要让学生思考较长一段时间后再叫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有时教师还可再等待一定时间,让学生的答案在大家脑子里回旋一下,然后再指定学生补充和评价,或转入新的问题.2、要启迪思维,正面诱导x0d教师的提问应该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切忌把提问当作惩罚学生的手段.教师提出问题后,要鼓励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对学生的正确回答,要加以肯定,给予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对于回答不准确或不正确的,要耐心诱导,启发学生作出正确的回答,切不要厉声指责,讽刺挖苦,特别是有些教师让一些课堂纪律表现不好的同学回答问题,回答不出来,或回答错误,就给予惩罚,以此来维持班级纪律,这样做会使学生产生反感,拒绝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信心.3、要时机得当,形式多样x0d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问,引导学生在掌握关键知识上多动脑筋.一般说来,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的疑难处提问,或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提问,或在教学内容的易混淆处提问;切忌不顾教学内容,信口开河,使学生无法理解,造成逻辑混乱,影响教学效果.x0d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既可以是直问直答,也可以是层层递进;既可以是定向提问,也可以是多角度回答,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如果什么时候都是一种提问方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乏味,从而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多维性、变通性和发散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4、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x0d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的,要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因此教师的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总是时要有一定的梯度,让每个学生都有开动脑筋回答问题的机会,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切不要定人而问,不能总是让少数几个成绩好的学生来回答问题,而剥夺了其他同学的学习权利.一般来讲,简单的问题请潜进生回答,稍难一点的问题请中等生回答,较难的问题请优等生回答,要让每一类学生都能跳一跳,够得着;不要不分对象,一视同仁,什么时候都提简单的问题,或什么时候都提难问题,从而影响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x0d

三、课堂提问的评价x0d教师应对学生回答的每一个问题答案给予评价和总结.x0d学生作出的正确回答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肯定,表扬是对学生能力的肯定,尤其是程度差的学生,更需要表扬.适时的表扬可使学生有成就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体现课堂提问的参与性.教师的肯定还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记忆,提问本身还能鼓励和督促学生对知识进行及时的消化.然而对回答不对或不全对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及时调整、给予适当的引导暗示、帮助,以达到改正学生错误的效果.如果一味的批评指责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有一种知而不敢答了.x0d总之,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x0d教师应当在课前认真准备,课上灵活运用,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是检验学生对文本解读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老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古人曰: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有效的提问和理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呢?

一、把握提问的“点”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明千千万,关键是一问。一个好的问题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创造的萌芽,达到培养学生好问善思的目的。老师要使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有思考性,就必须对文本进行细细地解读,弄清文章的要旨。因此,课堂提问时要把握好提问的“点”。

所谓提问的“点”,就是教师应该在什么地方设计问题,在什么时候提出问题。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应当选择以下的“点”。1.在课文题目处提问。

别小看一篇文章的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表情达意、揭示主题的突出作用。对于每一篇文章的题目,都应设计一些耐人寻味的问题,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2.在关键字词处提问

一篇文章、一段文章一般都有一两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在阅读理解时,教师可以抓住这样的词语,设计恰当的问题,采取层层剥茧的办法,帮助学生弄懂文本的主旨。如果老师问题设计得巧,学生往往会对这样的段落印象深刻,重难点会迎刃而解。3.在情节的拓展处提问

一些课文的故事情节本该结束了,但是我们老觉得学生学完后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如果对情节进行拓展,会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更加深入,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老师要抓住情节拓展这一契机,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4.在课文的重难点处提问

围绕课文的重难点,设计课堂提问,这对突破文章中的难点作用巨大。如果问题提得得当,文章的重难点极易突破,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感到困难重重。我们老师要紧紧抓住文章的重难点,有的放矢设计问题,为学生理解文本铺平道路。5.在重要标点处提问

重要的标点,是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引起我们思考和注意的标点,如:?!……等,在文本中遇到这样的标点符号,我们千万不可视而不见,他往往蕴涵了语文教学的许多要素,要加以重视。

二、把握提问的“度”

课堂提问是老师的一种教学行为,它包括发问(教师提问)、候答(学生思考问题和组织答案)、叫答(教师叫某个学生或学生小组回答问题)、理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这几个环节。课堂提问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要故意问倒学生。老师提问时,要站在孩子的高度,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心理特点,恰当把握提问的“度”,做到张弛有度,难易适度。1.注意提问的密度

过去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师满堂灌的倾向。我们的一些老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在课堂上一味地讲,往学生的头脑中填塞知识,而不去考虑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倾向,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合作探究式教学,课堂上因此也出现了满堂问的情况,老师一个接一个地问,学生一个接一个地答,看起来课堂气氛很活跃,其实也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疲于应付。2.注意提问的坡度

所谓坡度,就是在提问时,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高度。学生认识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遵循这一认知规律,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有效实施。提问当然也不例外。3.注意提问的难度

课堂提问归根到底是让学生理解文本的意思,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弄懂课文的写作方法。老师的课堂提问既不可让学生不假思索,也不能使学生面面相觑。这就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老师对课堂提问要精心设计,要有思考性,启发性,真正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这是《学记》中告诉我们的课堂教学努力的方向。为此,老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有效的、富于启发性的提问,在合理的、关键的地方恰当地提问,注意问题的难易度,使学生在课堂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实践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实践谈

摘 要: 小学生数学课堂提问对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讲究提问的策略和方法,做到艺术性地向学生提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时要运用哪些技巧?作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谈体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 有效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离不开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揭示新旧数学知识之间的矛盾,作为一种启发信息提供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思维的震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从而开展思考、讨论,探究规律,获得新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是学生的权利。要做到让学生敢问、想问、善问、会问,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有效提问的概念界定及研究意义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地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维、实现教学反馈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反馈教学信息与检验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功能,也是启发思维的主要方式。美国教育家斯帝文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一个教师在学校80%的时间都花在了向学生提出问题上。一个好的问题可以在师生之间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提高学生的成就感。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如何诱导?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形,纯熟之功弥深”。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宜领会,即于其处提出”。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和方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提问更有效率。

伟大的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人对要做的事情充满兴趣,那么他一定能做好。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能有效地进行自我学习,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兴趣是学习的重要条件。小学生往往对陌生的事物比较害怕,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为心理的原因不愿意接受提问,还有一些学生没有掌握知识怕回答不上来,各种各样的原因使得提问的效果不好,效率不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精心设计一个问题,解除学生的困惑,让学生喜欢被提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他们的思维很简单,往往喜欢卡通人物,老师可以从这方面着手,在提问阶段,教师可以先提问一些与课堂无关的问题,刺激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情绪高涨,克服心理矛盾,让他们知道老师是和蔼可亲的,回答问题难度不大。也可以出一些有关数学的脑筋急转弯,这样学生的情绪会更高涨。最好融合教材的重点内容提问,这样更能达到提问的最佳效果,不仅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化解心理矛盾,实现有效提问。

2.恰当处理“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之间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预设问题”和教学过程中的“生成问题”对学生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预设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对教学活动的引领作用,又要考虑到能否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注意“预设问题”会诱发“生成新问题”的出现,而这些新的“生成问题”会因学习主体的特点、思维方式及个体差异而很难预料。针对课堂呈现出的丰富、多变和复杂的“生成问题”,教师应当首先不拘泥于课前预设,灵活调整、整合乃至放弃预设的问题,机智生成新的问题方案,伺机而动,随机应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生成的新问题,多做预设。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这既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体现,又是教师教学机智的显现。正确理解“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的不同作用,恰当处理好两者关系,并善于抓住课堂中生成的新问题,启发与引导学生做深入的思考和交流,发挥课堂“生成问题”对加深知识理解的积极作用,真正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3.具有开放空间的问题。

传统教学是封闭性的,这主要体现在问题的完善性与答案的唯一性,这样容易将学生限制在条条框框内,禁锢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的思想,导致学生只会按照教材循规蹈矩地解题,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与灵活运用知识。新课程提倡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构建开放式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必然趋势与重要内容,问题要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主要体现在条件的不完善与答案的不唯一。(1)条件的不完善。给出几个条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条件或是补充条件编写题目。这样可以实现学生各知识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也可以根据学生情况编写题目,真正实现分层教学,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2)答案的不唯一。让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不为教材上所谓的标准答案束缚,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突破传统教学思维与心理定势的束缚,开辟新思路,寻找新视角,探索新途径,从而得到更多的解题方法。

4.要正确评价“善待”学生的回答,多鼓励学生。

当一个学生单独回答不上来或回答不够准确、完整时,教师不能当众发怒批评,更不能大声训斥、讽刺、讥笑学生,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否则会使学生逐渐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怕答错怕挨训而不敢积极回答问题。教师要“善待”学生的回答,只要学生的回答是其真实的想法,教师首先就要对学生给予充分肯定,肯定他的成绩,再对他的观点、见解进行评价;对回答不够准确的应先肯定其中可取的部分,再指出其中的不足,提出期望;对于学生颇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要表扬学生积极思考的精神,还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使学生深层次地思考问题。教师要正确使用评价语言,并在评价时带有浓浓的情感,从不同角度给予肯定。如学生答对了,教师可以这样激励学生:“你真棒。”若学生答错了教师可以这样鼓励学生:“没关系,你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果学生回答很有创意,教师更可以大声赞扬学生:“你的回答非常好,很有创意。”这样给予每个学生成功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周自芳.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初探.学周刊,2014.1.[2]陈俊新.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方法.现代阅读,2013.1.[3]孙素敏.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策略的探究.中国校外教育,2013.9.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有效提问”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得最为经常的一种技能。而教师的课堂设计的有效提问就像是一粒粒小石子投向平静的湖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目标明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收放自如、面向全体;要及时追问、恰当补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课堂提问目的性要强。

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问题的内容和形式,问题要少而精,带有典型性、目的性,紧紧围绕课堂和文本进行,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考虑难易程度,要结合本班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来设计问题,注意问题的层次和梯度,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去提问不同程度的学生。

二、围绕目标,优化提问

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不能随意,要紧扣教学目标、训练重点设计提问。何时提问,何处提问,提什么问题,问哪些学生,因回答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如何处理都应有明确全盘考虑和设计。否则整堂课就会层次不清,条理紊乱,以至于老师无法驾驭。如在教学古诗词《清平乐村居》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乡村清新秀丽的环境,我先抓住一二两句诗进行设问:词人辛弃疾眼中的乡村是个什么样的景象?从哪几个词语可看出?然后再抓住三四两句诗进行设问:这一对老夫妻生活得怎样?从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这样通过有目的地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到训练要点“虽然翁媪一家生活清贫,但一家人其乐融融”上来,从而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到作者将自然之景和人文之景融合起来,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安宁的特点。作之中。”这种问法不仅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能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

三、提问要照顾群体,关注个体发展。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难易适中,还可以根据教学目的,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这样才可以促使每一个学生用心学习,且兴趣浓厚。在每一个班级群体中,学生的整体素质肯定是参差不齐的。当我们在为一堂课进行整体规划时,也要注重针对个体的设计,尤其是学困生。可能,对于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学困生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但老师在实施目标,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适当关注特殊个体,为他们提供思维的空间,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时机,让他们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让他们感受自己存在的价值。

四、课堂提问要有思考价值。

课堂上一问一答这种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我们要由“小步提问”变成“大步提问”,一节课要有1到2个大问题以引起学生大块地活动。要给学生留下大块的思考空间,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教学《千年梦圆在今朝》一文,可以提炼一两个大问题:“千年的‘梦’是指什么?千年‘梦’是怎么圆的?为什么千年的‘梦’今朝圆了?”这些问题可以成为学生研读课文的主要线索,问题的内涵就比较丰富,学生思维的空间就大一些,他们就能从文章中找到相应的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出自己的看法。

五、要抓住时机,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创新。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学语文用语文能力,《颐和园》是老教材中一篇很美的课文,讲到此文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读完课题之后,针对课题来提问。学生也许会问:颐和园是一个怎样的大公园?,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再来学习课文,他们就能从课文中找到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师趁兴追寻,跟随作者的游览顺序我们先游长廊,作者写出了长廊什么特点?学生就会找出相应的句子,品读,教师引导概括:“不仅写出了廊内的画美,还写出了廊外的花美。作者的写作顺序:先写总体美,再写廊内美,廊外美,最后写感受。从而培养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只有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总结自己提问的得失,以“清静”的态度去反思,并慎重地对待课堂提问。作为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富有成效的提问风格,只有认真准备,潜心钻研,才能在不经意间收获到学生的精彩纷呈。

下载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切入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切入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浅谈通过有效性提问促进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啊喇中心校 钱 梅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费时低效的状况,为此,提高语文课......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大丰市南翔实验小学 陈琳 内容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提问教学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本文以小学语文课堂教......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问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问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6―0045―01 随着新......

    谈小学语文有效提问设计及效果反思

    谈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提问设计及效果反思 乐东县佛罗镇青山小学 石麟福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推动学生实现预期学习目标的重要环节。一......

    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

    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调味剂,也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更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一味良药”,同时也是进行师生互动、教学交流的有效途径。做......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随着课改的深入,人们已不再是乱花渐入迷人眼。教育者们更近一步认识到教育的真正实质是为人的发展服务。课堂上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做到有效提问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做到有效提问 李晓梅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传播知识、开发智力、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的主要途径。课堂提问贯穿整个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