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课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实现
论文
信息技术课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实现
作者(一):闫旭东
单 位:承德市平泉县双桥小学 性 别:男 职 务:教师
通讯地址:承德市平泉县双桥小学 电 话:0314-2851881
作者(二):张广金
单 位:承德市平泉县城东小学 性 别:女 职 务:教师
通讯地址:承德市平泉县城东小学 电 话:0314-2858806 信息技术课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实现
闫旭东
摘要:新课程强调了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性,信息技术学科属于综合实践课程,如何在这个学科中实现这一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实际出发,阐述了信息技术课中如何体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字:信息技术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统一
引题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只有通过师生双边活动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必须以一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为中介,否则师生之间就不能发生相互影响和作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统一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设法给学生提供和创造良好的条件。我们既要看到教学过程中教和学的统一,两者不能分割;同时,又要看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在其地位、作用、结果等方面是不同的,是不能互相代替的。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因此,信息技术课程风格不能再沿用某些基础学科传统的、死板的课程风格,对单调的讲授方式必须加以改造,而应根据学生和教材实际,设计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符合学科特点的教学与管理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学的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出教师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呢?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前提。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的丰富完善,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在得到教师充分尊重、信任和理解的情况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最易于激发出来,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念最容易树立起来,学生的无限发撒的潜力最容易挖掘出来。信息技术课中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充当学生的合作者、学习者和引导者,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自己的朋友,拉近双方的距离,在师生平等的情境中快乐的地学习。比如在讲小学三年级《网上真精彩》一课,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去网上浏览,各自发现自己体会到的精彩,互相地欣赏。
二、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引导探究。
创设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学习任务的必要性和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学习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完成任务的动机。学生接受任务后,在极大的兴趣和迫切需要下,会产生积极探究的动力,这是我们经常采用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过程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因材施教。
处在同一年龄段的学生的生理及感知、记忆、思维兴趣等心理特点, 有着大致相同的发展规律,而另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发展速度与水平又不完全一致,有的甚至悬殊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计划,同时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和实际文化知识基础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在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因此,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都是“主导”和“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是实现“主导”与“主体”最佳结合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课更要求 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这一点,信息技术课是操作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学生各自的家庭条件不一样,有的家中早已经有电脑了,有的却没见过电脑,所以我们必须考虑学生这种基础知识差距较大的现状,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为他多设计一些学习任务,让他们的特长得以发挥;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在学生完成任务的时候进行恰当的点拔。
四、用“任务驱动”法组织和完成上机实习。
组织学生上机实习是信息技术教师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的重要环节。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布置相应的任务,在任务设计上要注意任务的可操作性、有可评性,让学生在上机前就有了任务的计划。另外,在任务完成的难易程度上要面向全体学生考虑,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完成任务,这样,不至于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在上机操作过程中要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动性。学生是上机课的主角,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认知水平,指导教师要活跃上机课的气氛,创造相互协作的氛围,使学生有问题能提问,能交流。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深入到每个学生,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记录学生上机情况等,为上机课的评价奠定基础。
最后,评价的重要意义在于依据上机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学生在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习技巧、思维能力及习惯养成、学习风格、审美等人文素质方面的特点与长处,通过发动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评价,创造出一个开放式的评价机制,学生就可以在交流与评价中锻炼了能力,弥补了不足,使上机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效果得以升华。
通过以上的分析,从中不难看出,整个的教学活动就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显了学习过程的学生主性原则,真正体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统一。
五、作品的评价要恰如其分。
作品是评价一节信息技术课成败的关键,也是展示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平台。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是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提高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评价中充分发挥其主导性,既要对作品的靓点进行表扬和肯定,又要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对其不足加以指正,在评价中让学生充分表达出自己的见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比如在我听过的《绘制交通标志》一课中,有的学生就绘制出了带有货币标志的交通标志,意思是给司机朋友指出银行的位置;有的学生绘制了太空的交通标志等等,这些都体现学生的创造性,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设想,教师要对其加以肯定。
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是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一种新的教学观念,它的出现的必然引起教学中各因素的一系列变化。探究主导与主体的最佳结合,为的是寻求变化的规律,增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操作性,使主体主导作用得以充分体现,激发教师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性,从而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让这一原则指导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更好地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更好地为其它学科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信息时代的教与学》
《教学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传统教学中,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主体性参与,导致学生学习个性的缺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不足,是“读死书”的主要诱因。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教师的重视。但有些教师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原来作为主角的教师成了“观众”,把课堂完全让给了学生。表面上课堂气氛热闹,但学生自由散漫,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没达到,课堂教学也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得到提升。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同样也是教学改革中错误的观念。
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展示主体价值,充分挖掘个性潜力;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驾驭课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功能。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轻视其中之一,就会使教学成效大打折扣。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让“主导”与“主体”能和谐地相处?
一、教师是教育教学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教师有效地指导、引导和组织可使学生节时、省力、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促进个性发展。所以,仅强调学生主体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够的。那么,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
1、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上课前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上好一节课,首先应该在课前的教学计划的设计上花足够的时间。一篇课文怎么教,教些什么内容,分哪几个步骤,教学过程的次序怎么安排,要通过哪几个教学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运用什么教学方法……这些都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安排。教学程序的组织和安排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系到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都要教师预先设计好,预先做好安排,去引导,去组织实施,这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计划的设计过程,就是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忽视教师的教学设计,就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就会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2、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上课时对学生的点拨和引导上。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的点拨引导也起了关键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去掌握所学的知识。绝不能以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就放任学生自己去学习。教师在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应及时适当地予以点拨,即启发式教学原则。当然这种点拨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包揽一切教学活动,而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这主导作用体现得尤其突出。没有教师的“教”和“导”,哪来学生的“学”?
二、学生主体性有两个含义:一是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同时让学生自己做出选择,教师不要强迫学生做决定;二是在实施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性原则呢?
1、实行开放式、多渠道教育导向,强化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当代中小学生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意识,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有思想,有见解,喜欢发表自己的观点,喜欢自己提出和解决问题,喜欢探讨问题发生的原因,善于争论和评论,很少轻信现成的结论。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地拓宽教学视野,实行多渠道开放式教学,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在多年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已习惯于把自己当作知识的被动的受体,创新意识薄弱,不敢或者不愿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要改变这一状况,学生自身必须要转变观念,努力去除传统观念的印记,培养自我的主体性观念。为此,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加强引导,激励学生塑造自我,实现自我,强化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
3、创设民主教学氛围,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氛围,由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充满和谐、民主的气氛。同时,将竞争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针对教学目标,编制各种话题、辩题,让学生采取抢答、辩论会、对抗赛等形式,使学生在共同参与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构建和谐课堂,既要通过教师的自主驾驭,积极引导,精心组织,发挥主导作用。又要通过对学生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与积极创造性的培养,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这样才能在愉悦、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第三篇:合作学习理论中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论文
《现代西方教育理论》课程论文
心理学院
2009级师范班
学号:***
姓名:赵健健
合作学习中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相
互关系
摘要: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教师主导性 和学生主体性 的均衡发展以及有机结合。但就目前来看,教师主导性存在弱化乃至缺失的现象;此外,学生也有主体意识不充分的问题, 从而导致学风下降。从教师主导性的定义、存在的问题以及增强教师主导性的思路等方面着手,并结合相关特点,分别对培训对象、内容、过程和目标进行分析,提出应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切实提高教师主导性, 并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培训内容统筹安排, 全面提高学校教育的综合水平。而在合作学习中,这两者得融合和相互影响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篇论文主要谈的是我对合作学习中重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理解。关键词:合作学习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一、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的教育概念和实践。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古典教育名著《学记》中就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记载,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目前,合作学习的实践已遍及世界各国。关于合作学习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表述:
1.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2.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最大限度的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3.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合作学习的重要代表人物、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沙伦博士对合作学习做了这样的界定:“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组通常由3~5人组成。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再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等等很多的概念解释。但是通过这么多关于合作学习理论概念的表述,我们可以给合作学习做一个解释:合作学习是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的人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注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二、切实提高教师主导性
教师的主导性主要是指由教师引导学生去完成任务;而主宰性则强调的是控制权,完全由他说了算,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主动构建的。更多有教师主导的教学,可以更好的体现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个学生老师角色的重要意义和重要作用。部分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教师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课堂质量不好,也使学生接受的知识量仅限于课本知识。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这一过程中的主动性,不利于课堂教学。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教师的主导性与权威性是不同的。不能提倡“教师中心论”,以保证教师在教学中的绝对地位。这样情境下所为的“教师主导作用”不仅不能带来学生的发展,甚至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好的影响,反过来也会影响到教师主导性的价值观。
因此,结合职业教育院校实际, 当前需完善的机制: 其一, 是教学评价机制。应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系统, 在实事求是中给予教师最充分的肯定。对于教师, 尤其是对那些充满教改热情的教师, 院校一定要有宽容精神, 要允许教师失败。从某种意义上说, 允许失败就是保护教师更强烈的主体精神,成败与否,都将是一种更为强大的集体教育智慧的力量, 所以在评价指标设置上, 要给教学勇于创新、大胆实验 赋予一定的权重。其二, 是情感激发机制。情感在激发人才的主体性上有着它自身的优势。士为知己者死。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 要想高效地唤醒教师主体意识, 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情感激发
不能不说是一剂良药。其三, 是适当的物质鼓励。改革需要承担风险, 创新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 适当的物质鼓励既可以对教改人员给予一定的补偿, 同时更是为了激发更多教师参与教改的热情。
三、学生主体性
当今的教学越来越以学生为主体而发展,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终极对象和重要主体。因此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这一活动的客观要求。针对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深化改革,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在一定时间内让学生尽可能学习较多的内容,扩大知识面, 在实用 与精通 上做文章。因此, 院校在培训过程中, 应针对实践性要求的特点, 深化教学改革, 调整学科设置,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着眼需要抓改革。调整专业结构, 更新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院校要在专业结构的调整中, 按照对人才的要求,拓宽专业设置口径, 充实专业中的主干及相关课程, 增设一些急需专业;对部分重复的、过时的理论课,可以作为选修课、专题课、讲座课等方式削减;增加实用型、技术型、研究型教学内容, 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要求。在抓好基础教学的同时, 注意着眼科技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有效解决或解答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既要体现严密的科学体系, 又要能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建立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 且有切实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二是更新观念抓改革。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质的主要渠道。但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必须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 尽快实现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那种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满堂灌 和注入式 , 往往会因课堂教学缺乏双边交流和趣味性, 而使学生缺乏学习的情趣。因此, 职业教育院校应尽可能多地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手段, 加强教与学之间的双边交流,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依靠教学抓改革。教师是教育工作中的主体, 起着主导作用。院校应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 勤奋敬业, 精心教学, 加强教风修养,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在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增强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但是, 教师作为学生的教育者, 仅仅具备这些仍是不够的, 在工作中还要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融洽相处, 尊重学生人格, 因材施教, 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遵循教育规律, 实现教与学相结合。
四、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二者融合发挥 教学活动中,只有把二者更好的完善和更加积极的融合,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发展的教学,是真正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运用合作学习理论,将课堂教学真正放到一切为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和实践中去。只有这样,在一节课堂上,才会不缺乏生动,趣味,创造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第四篇:对合作学习中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看法
对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看法
09师范一班程谦 ***
随着由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教学改革的步伐也越来越快、越来越大。其中最突出的提法就是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教法下教师满堂灌,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的“填鸭式”的模式,而要求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无疑是提高课堂效率乃至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但真要实施起来却非易事,对此我想谈几点想法。
首先,对于教师的主导性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要正确理解“导”。
一提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或“不要教师当演员”,最容易使人想到的就是,教师要一下子从“演员”的身份摇身变为“导演”的身份,其职责也就从在讲台上解释书本内容而变成指挥学生自己去揣磨、领悟。诚然,指挥学生去研究这一点并不错,但是,与此同时教师更要研究怎样去指挥学生,这其中也需要一定的技巧。也就是说,教师的“导”绝不是简简单单地领着学生去逐一地生搬硬套教材中的知识点,而是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又能有所侧重的去理解知识,进而达到能灵活运用的程度。我们常说,讲课是一种艺术,其实,引导同样是一种艺术,或者说,是一种比讲课的艺术更为精深的艺术。简单说,在这种“导”的要求下,教师不仅要做“演员”的“导演”,更要做“演导演”的“演员”。
第二,在导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问题。
既然说“导”是一种艺术,那么要做好导的工作,首先要讲求一定的方法,其中最基础、最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要适当设计学生活动。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意识到课堂不是老师一个人的,而是大家的,每个人都有权力加入其中。同时,通过这种活动也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这种学习活动可由教师设计,比如让学生对某些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就某篇文章发表看法,或举行一些演讲、朗读比赛。更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设计,比如学生自己教、自己学,自己编演一些课本剧。需要注意的是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参加这种活动的机会,不能只偏重成绩好的。
这里的设计活动,主要是针对课上,而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有研究性的任务,比如讲到唐诗宋词时,让学生去查一查诗人、词人的资料,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创作风格等,更好的理解诗词内容。或让学生查找有关诗词创作原则等的知识,这样既可以扩展知识面,又节省了课堂时间。
在学生活动中要对学生多鼓励、多肯定、多赞扬。这种做法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尤其重要。渴望赞扬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学生的思想认识毕竟还不成熟,很多时候,犯错误是难免的。这时教师不能因为有错误就一棒子打死,而要注意看到他们的闪光点,给以肯定,加以鼓励。这样才能逐渐使学生增强信心,进而提高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其次,对学生采取一定方法的同时,教师还要转变对自己身份的看法,要勇于放下师道尊严,知错就改。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的这一精辟见解,在当今这科学技术极为先进的时代,显得更加中肯。如今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不再局限于书本,局限于课堂,多种多样的媒体已经给学生打开了知识宝库的大门。所以,有些时候学生的见解未必没有道理,甚至更可能学生的说法就好于老师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放下尊严,接受新思想、好意见,让学生感到自己确确实实掌握着学习的权力,而不是简单受教师、家长操纵的木偶。为自己而学,学生是应该乐于去做的。
第三,“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对教师自身的要求。
1、要有爱心,有耐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整个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甚至有时可能会整个计划被全盘搞乱。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更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要向教育自己的子女那样,一点点去引导他们。
2、要有深厚的功底。过去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来,这个标准实在是太低了。学生的视野越来越宽,懂得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新,要把这样的学生教好,让他们有所进步,有所提高,教师再?踞于书斋之中就已远远不够了,在研究书本知识的同时,更要勤于接受现代科技信息。
3、要有研究探讨的精神。知识是一种越挖越深、越挖越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教师应该是一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钻机,只有不断钻研,才能不断的解决旧问题,发现新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素质,乃至促进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4、要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除了学识方面以外,更重要的是思想行为,师德高则生德高,反之亦通。同时,也只有教师的思想觉悟提高了,才能诚心诚意的去教育学生;只有教师的思想觉悟提高了,才有可能全身心的投身于教育事业,站住三尺讲台,甘愿两袖清风,一生清贫的去探索钻研。这一点是对每一个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更是做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有力保障。
其次,在教育实践中,要真正把学生的主体性落实好,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一、民主性:
教师与学生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不是教师施加影响的消极、被动的对象,而是积极、主动的对象。要使这一师生关系变为现实,教师必须克服命令主义、说了算的传统观念。这对学生主体精神的充分发挥,主体人格的丰富与完善以及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有效激发,都有重要作用。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情感基础是自尊、自爱、自信。要使学生自尊,教师就要尊重学生;要使学生自爱,教师就要 热爱学生;要使学生自信,教师就要信任学生。学生正是在与教师进行平等、民主的交往与合作中,在得到教师充分的热爱、尊重、信任和理解的情况下,才能逐步树立起自尊、自 爱、自信、自强的信念。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能与教师自由交流的学习环境中,才能敢于并乐于提出和探究问题,激发出积极主动性、创造性与智慧潜能,智力活动才会不受抑制地充分调动起来。
二独特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是相对独立的个体是有独特性的个体。这种独特性表现在学习活动中的差异性尤其是在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特长及已有知 识经验等方面各有差异。西方人早就确认“世界上没有两片 相同的树叶”,我们也有理由说“世上绝无完全相同的人”一个真正社会化的人,必定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一个千人一面的缺乏多样化个性的社会或群体是不存在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积极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因为教育 的真正动意恰恰在于发展人.的个性,开发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主动性:
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的主要品格之一就是主动性。从教育发展的趋势看,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 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学生既不是雕塑家手中的材料,也不是画家笔下的纸张,不能任意雕刻或绘画。教师对学生 的发展来说,只是一种外部影响力,这种外部影响力不能简单地授予人,移植到学生身上,必须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为基础。否则,任何外在的教育影响都只能是枉费心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为独立思考,对教育内容的选择与加工控制上。外在的教育影响与学生的需要有相吻合的一面也有相悖的一面,而相悖的内容一般不易为学生所接受。教育者要善于研究学生,使自己的教育内容、方法、手段能更适合学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四、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个体有创造性地做任何事情的态度和倾向创造是人类的本质,人类正是在永不停息的创造活动中而实现自我目的与价值的。学生主体的创造性,是学生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学生具有无限发展的创造潜力,在学习活动中具有探求新知、追求新的活动方式与成果的内在需求和意向。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内部因素,注意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塑造新品质、培养创新人格。
五、整体性:
整体性是人格中“情意发展”(包括情绪、感情、态度、价值等)和“认知发展”(包括理智、知识、精神等方面)的统一,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统一,即是学生主体在 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生理与心理、认知与情感及行为诸方面的和谐而完整的形态。成长中的个体,只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懂得如何做事、如何审美、如何健体等等。这是个体未来生活的基本需要,是个体走向生活的通行证。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个体各种能力的培养,促进他们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心理的健康,因为这种整体性为学生主体性的形成奠定着坚实曲基础。
总之,主体性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性,主体性集中了人的一切优秀品质和个险特征,是身心或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得到合谐发展的综合表现。只有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把看成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真正发挥其主体性时,教育才会取得成效。作为教师,我们应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正在逐步成为自己学习活动主体的积极对象,把自身的主导作用落实到让学生主动学习上,使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合作学习的特点中强调重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合作学习主要强调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中心。书本中心的局面,但并不是说合作学习否定了教师的作用,与之相反,它更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地发展:也强调合作、互动思想要贯穿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学生之间的,还有教师学生间。
合作学习中的教师主导性要求的是教师要树立组织者、指导者的立场。积极的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研究方向,组织学生如何如何有效地学习,帮助学生很好的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主导性要求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是自己解决问题,小组讨论学习能动的处理好问题。合作学习教育理论下教学要求达到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辩证统一。学生合作学习是内因,教师教学是外因,只有实现内外因的辩证统一才会实现发展
素质教育是一个不可改变的方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的改革,是一项亟于开展的事业。让我们共携手,为满园的桃李芬芳,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新课改的思想精髓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亲历过程、锻炼思维。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所以教师应在备课和课堂教学时都要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钻研教材,设计教案,组织教学,指导练习。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知识,要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情境认真学习。
一、设立一个求知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和习惯。通过设计一项任务或问题支撑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环境,诱发、驱动学生在这种环境中的探索、思考与解决的活动。这种情境创设要活泼、新颖有趣,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联,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后面的自主学习中去。不仅课的开始创立这种气氛,而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不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经常处在问题情境中。始终保持一种求知的热切态度。
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承担的任务,所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是主体发展性课堂教学必须经过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的中介和桥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则在于老师的引导,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明确、适中,问题宜小不宜大;问题宜具体不宜抽象。
三、合作学习,互动研究。信息技术课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许多知识、问题都要依赖于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学习、相互发展。生生互动是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生生互动主要是指在小组内部、小组之间的学生间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的过程参与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达成学习的目标。
四、展示成果,激发成就动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施以不同的帮助,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并在参与教学过程中亲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使他们善于参与。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