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中如何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课堂中如何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摘要:教师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切入点,通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学习深层次的知识打好基础,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启迪
引领 激励
合作
实践
新课程标准下带来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改革倡导全面发展的教育,以因材施教为教学指导思想,围绕智能培养和个性发展两个层面,全面参与和交流,实现自主化学习。新课程标准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或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是受教育者,中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知识经验还不丰富,智力、体力还不成熟,他们非常需要教育者的引导和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恰恰如同向导一般,起着一种引导路程、把握方向的作用。这种作用就是我们常说的“主导作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那么究竟该如何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呢?认为需要做到如下六个方面:
一、启迪学生学做人
在成才与做人之间,可以说,做人更重要,做人是学生成才的前提条件和保障,作为教育活动的导师,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更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学生的思想状态,不断地陶冶学生的品格,塑造学生的灵魂;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多深入学生当中,真实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引领学生会学习
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和提高。就要进行周密的组织和计划,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适时地运用表扬和赞赏等。同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使之掌握各种学习策略,另外,教师更要注重关键点和难点的引导。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关键点上的引导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障碍,并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自信心。学习方法是构成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要素之一,教师学法指导得好,学生掌握学法,其学习主体性就发挥得好,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得活跃而且主动。“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独立地获取和选择教学信息,培养学生自主的、创造性的学习能力。但在现实教学过程中,重视教法,轻视学法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学法指导作为课堂评价标准,以强调在“教”中注重“学”,进一步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师主导下,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非常重要,千万不可忽略了教师的主导性。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要活现于师生共同钻研、教学相长中。教师的敬业精神、渊博的知识、明辨是非的能力、言行一致的作风,无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教师积极进取、自我发展的行为又昭示出“学无止境”的真理,教师的形象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学识魅力、教师的个性魅力像“细无声”的“春雨”永远滋润学生的心田。
三、激励学生会思考
作为教师应把同学们通过艰苦努力获得的东西应视为最宝贵的财富。不管它是一个小小的问题,还是一个有创意的想法,总之是孩子们思想的结果。教师对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除指出不足之外,要给予极大的鼓励,可利用多媒体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信息,把他们的成果展示在更多的人面前,让更多的人欣赏鼓励他们这种探索精神。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型学习,更有利巩固学生的研究热情。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学生会从中获得力量,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
另外教师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破除其思维的片面性同、定势性等并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训练。经过长期的激励与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批判性及创造性等特点,最终使学生能进行多维度的思考并能灵活地运用多种思维技巧。
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必然会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学习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之一。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要在学习中培养,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环境氛围,建立对话式、交互式的教学模式,真正成为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途径。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协作能力搭建舞台。课堂上,应该给学生更多地提供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活动中,应该为学生更多地创设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的环境;生活中,应该使学生更多地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快乐。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帮助、学会分享。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他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教学实践证明,合作学习能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而且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得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合作学习还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也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要充当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帮手,当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给与及时的帮助。①对学生的自学要加以正确的引导。教师或通过展示自学提纲,或出示情景材料等,对学生的自学内容要加以规范、指引,使他们不偏离教学的大方向。②对学生的讨论要加以及时的诱导。教师设置的讨论问题应能激发学生想说话的欲望,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加以诱发,使学生朝深刻、创新的思路发展下去。③对学生的训练要深入细致地辅导。当然这辅导不是对对答案,而是通过耐心教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使学生领悟知识的内在联系及提高解题的技能,使他们的智慧又一次得到提升。④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要加以有效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是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教师要从指导内容、指导方式、指导力度等方面加强自己的有效指导,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
五、学习过程的评价者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不可或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 :“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学业的完成,需要经历必要的过程;思想政治素质的状况,更要在一定的过程中表现。终结性评价应建立在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才能保证评价的真实、全面、准确。”可以看出,新课标更加强调了学习评价的过程化。所以,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往往面向的是学生的现在和未来,重在学生发展的评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对今后的学习产生的借鉴意义,更要引导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求知过程,探究过程和实践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正确的情感体验、价值观。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同时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
六、指导学生能实践
简言之,即指教师要导“行”。“行”可以说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而也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方面。它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多方面的操作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操作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创造力等,为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时空条件,注重实践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进而促使学生能将知识与能力融为一体,灵活运用实践的方法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能力的提升只有通过有目的的反复操练才能形成。所以要舍得花时间去引导学生多读、多说、多写、多实验、多观察。积极开展能激发兴趣思维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以促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
在新课程理念下,师生位置发生了根本改变,教师不再是过去主宰课堂的权威者,而只是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探究伙伴。推进课程改革,更不应忽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学离不开教,教也离不开导,教师必须精心地导,学生出色地演,才能全面地实现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平等、自由、宽松、愉快的环境中,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实践者,成为课堂的主人。
作者姓名:朱爱仙
详细通讯地址: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南苑新区 联系电话:*** 邮编:030600 工作单位: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十中
第二篇:合作学习理论中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论文
《现代西方教育理论》课程论文
心理学院
2009级师范班
学号:***
姓名:赵健健
合作学习中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相
互关系
摘要: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教师主导性 和学生主体性 的均衡发展以及有机结合。但就目前来看,教师主导性存在弱化乃至缺失的现象;此外,学生也有主体意识不充分的问题, 从而导致学风下降。从教师主导性的定义、存在的问题以及增强教师主导性的思路等方面着手,并结合相关特点,分别对培训对象、内容、过程和目标进行分析,提出应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切实提高教师主导性, 并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培训内容统筹安排, 全面提高学校教育的综合水平。而在合作学习中,这两者得融合和相互影响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篇论文主要谈的是我对合作学习中重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理解。关键词:合作学习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一、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的教育概念和实践。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古典教育名著《学记》中就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记载,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目前,合作学习的实践已遍及世界各国。关于合作学习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表述:
1.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2.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最大限度的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3.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合作学习的重要代表人物、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沙伦博士对合作学习做了这样的界定:“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组通常由3~5人组成。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再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等等很多的概念解释。但是通过这么多关于合作学习理论概念的表述,我们可以给合作学习做一个解释:合作学习是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的人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注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二、切实提高教师主导性
教师的主导性主要是指由教师引导学生去完成任务;而主宰性则强调的是控制权,完全由他说了算,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主动构建的。更多有教师主导的教学,可以更好的体现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个学生老师角色的重要意义和重要作用。部分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教师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课堂质量不好,也使学生接受的知识量仅限于课本知识。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这一过程中的主动性,不利于课堂教学。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教师的主导性与权威性是不同的。不能提倡“教师中心论”,以保证教师在教学中的绝对地位。这样情境下所为的“教师主导作用”不仅不能带来学生的发展,甚至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好的影响,反过来也会影响到教师主导性的价值观。
因此,结合职业教育院校实际, 当前需完善的机制: 其一, 是教学评价机制。应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系统, 在实事求是中给予教师最充分的肯定。对于教师, 尤其是对那些充满教改热情的教师, 院校一定要有宽容精神, 要允许教师失败。从某种意义上说, 允许失败就是保护教师更强烈的主体精神,成败与否,都将是一种更为强大的集体教育智慧的力量, 所以在评价指标设置上, 要给教学勇于创新、大胆实验 赋予一定的权重。其二, 是情感激发机制。情感在激发人才的主体性上有着它自身的优势。士为知己者死。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 要想高效地唤醒教师主体意识, 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情感激发
不能不说是一剂良药。其三, 是适当的物质鼓励。改革需要承担风险, 创新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 适当的物质鼓励既可以对教改人员给予一定的补偿, 同时更是为了激发更多教师参与教改的热情。
三、学生主体性
当今的教学越来越以学生为主体而发展,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终极对象和重要主体。因此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这一活动的客观要求。针对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深化改革,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在一定时间内让学生尽可能学习较多的内容,扩大知识面, 在实用 与精通 上做文章。因此, 院校在培训过程中, 应针对实践性要求的特点, 深化教学改革, 调整学科设置,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着眼需要抓改革。调整专业结构, 更新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院校要在专业结构的调整中, 按照对人才的要求,拓宽专业设置口径, 充实专业中的主干及相关课程, 增设一些急需专业;对部分重复的、过时的理论课,可以作为选修课、专题课、讲座课等方式削减;增加实用型、技术型、研究型教学内容, 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要求。在抓好基础教学的同时, 注意着眼科技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有效解决或解答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既要体现严密的科学体系, 又要能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建立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 且有切实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二是更新观念抓改革。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质的主要渠道。但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必须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 尽快实现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那种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满堂灌 和注入式 , 往往会因课堂教学缺乏双边交流和趣味性, 而使学生缺乏学习的情趣。因此, 职业教育院校应尽可能多地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手段, 加强教与学之间的双边交流,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依靠教学抓改革。教师是教育工作中的主体, 起着主导作用。院校应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 勤奋敬业, 精心教学, 加强教风修养,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在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 增强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但是, 教师作为学生的教育者, 仅仅具备这些仍是不够的, 在工作中还要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融洽相处, 尊重学生人格, 因材施教, 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遵循教育规律, 实现教与学相结合。
四、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二者融合发挥 教学活动中,只有把二者更好的完善和更加积极的融合,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发展的教学,是真正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运用合作学习理论,将课堂教学真正放到一切为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和实践中去。只有这样,在一节课堂上,才会不缺乏生动,趣味,创造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第三篇:对合作学习中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看法
对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看法
09师范一班程谦 ***
随着由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教学改革的步伐也越来越快、越来越大。其中最突出的提法就是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教法下教师满堂灌,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的“填鸭式”的模式,而要求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无疑是提高课堂效率乃至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但真要实施起来却非易事,对此我想谈几点想法。
首先,对于教师的主导性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要正确理解“导”。
一提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或“不要教师当演员”,最容易使人想到的就是,教师要一下子从“演员”的身份摇身变为“导演”的身份,其职责也就从在讲台上解释书本内容而变成指挥学生自己去揣磨、领悟。诚然,指挥学生去研究这一点并不错,但是,与此同时教师更要研究怎样去指挥学生,这其中也需要一定的技巧。也就是说,教师的“导”绝不是简简单单地领着学生去逐一地生搬硬套教材中的知识点,而是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又能有所侧重的去理解知识,进而达到能灵活运用的程度。我们常说,讲课是一种艺术,其实,引导同样是一种艺术,或者说,是一种比讲课的艺术更为精深的艺术。简单说,在这种“导”的要求下,教师不仅要做“演员”的“导演”,更要做“演导演”的“演员”。
第二,在导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问题。
既然说“导”是一种艺术,那么要做好导的工作,首先要讲求一定的方法,其中最基础、最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要适当设计学生活动。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意识到课堂不是老师一个人的,而是大家的,每个人都有权力加入其中。同时,通过这种活动也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这种学习活动可由教师设计,比如让学生对某些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就某篇文章发表看法,或举行一些演讲、朗读比赛。更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设计,比如学生自己教、自己学,自己编演一些课本剧。需要注意的是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参加这种活动的机会,不能只偏重成绩好的。
这里的设计活动,主要是针对课上,而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有研究性的任务,比如讲到唐诗宋词时,让学生去查一查诗人、词人的资料,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创作风格等,更好的理解诗词内容。或让学生查找有关诗词创作原则等的知识,这样既可以扩展知识面,又节省了课堂时间。
在学生活动中要对学生多鼓励、多肯定、多赞扬。这种做法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尤其重要。渴望赞扬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学生的思想认识毕竟还不成熟,很多时候,犯错误是难免的。这时教师不能因为有错误就一棒子打死,而要注意看到他们的闪光点,给以肯定,加以鼓励。这样才能逐渐使学生增强信心,进而提高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其次,对学生采取一定方法的同时,教师还要转变对自己身份的看法,要勇于放下师道尊严,知错就改。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的这一精辟见解,在当今这科学技术极为先进的时代,显得更加中肯。如今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不再局限于书本,局限于课堂,多种多样的媒体已经给学生打开了知识宝库的大门。所以,有些时候学生的见解未必没有道理,甚至更可能学生的说法就好于老师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放下尊严,接受新思想、好意见,让学生感到自己确确实实掌握着学习的权力,而不是简单受教师、家长操纵的木偶。为自己而学,学生是应该乐于去做的。
第三,“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对教师自身的要求。
1、要有爱心,有耐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整个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甚至有时可能会整个计划被全盘搞乱。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更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要向教育自己的子女那样,一点点去引导他们。
2、要有深厚的功底。过去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来,这个标准实在是太低了。学生的视野越来越宽,懂得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新,要把这样的学生教好,让他们有所进步,有所提高,教师再?踞于书斋之中就已远远不够了,在研究书本知识的同时,更要勤于接受现代科技信息。
3、要有研究探讨的精神。知识是一种越挖越深、越挖越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教师应该是一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钻机,只有不断钻研,才能不断的解决旧问题,发现新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素质,乃至促进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4、要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除了学识方面以外,更重要的是思想行为,师德高则生德高,反之亦通。同时,也只有教师的思想觉悟提高了,才能诚心诚意的去教育学生;只有教师的思想觉悟提高了,才有可能全身心的投身于教育事业,站住三尺讲台,甘愿两袖清风,一生清贫的去探索钻研。这一点是对每一个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更是做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有力保障。
其次,在教育实践中,要真正把学生的主体性落实好,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一、民主性:
教师与学生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不是教师施加影响的消极、被动的对象,而是积极、主动的对象。要使这一师生关系变为现实,教师必须克服命令主义、说了算的传统观念。这对学生主体精神的充分发挥,主体人格的丰富与完善以及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有效激发,都有重要作用。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情感基础是自尊、自爱、自信。要使学生自尊,教师就要尊重学生;要使学生自爱,教师就要 热爱学生;要使学生自信,教师就要信任学生。学生正是在与教师进行平等、民主的交往与合作中,在得到教师充分的热爱、尊重、信任和理解的情况下,才能逐步树立起自尊、自 爱、自信、自强的信念。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能与教师自由交流的学习环境中,才能敢于并乐于提出和探究问题,激发出积极主动性、创造性与智慧潜能,智力活动才会不受抑制地充分调动起来。
二独特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是相对独立的个体是有独特性的个体。这种独特性表现在学习活动中的差异性尤其是在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特长及已有知 识经验等方面各有差异。西方人早就确认“世界上没有两片 相同的树叶”,我们也有理由说“世上绝无完全相同的人”一个真正社会化的人,必定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一个千人一面的缺乏多样化个性的社会或群体是不存在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积极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因为教育 的真正动意恰恰在于发展人.的个性,开发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主动性:
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的主要品格之一就是主动性。从教育发展的趋势看,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 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学生既不是雕塑家手中的材料,也不是画家笔下的纸张,不能任意雕刻或绘画。教师对学生 的发展来说,只是一种外部影响力,这种外部影响力不能简单地授予人,移植到学生身上,必须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为基础。否则,任何外在的教育影响都只能是枉费心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为独立思考,对教育内容的选择与加工控制上。外在的教育影响与学生的需要有相吻合的一面也有相悖的一面,而相悖的内容一般不易为学生所接受。教育者要善于研究学生,使自己的教育内容、方法、手段能更适合学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四、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个体有创造性地做任何事情的态度和倾向创造是人类的本质,人类正是在永不停息的创造活动中而实现自我目的与价值的。学生主体的创造性,是学生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学生具有无限发展的创造潜力,在学习活动中具有探求新知、追求新的活动方式与成果的内在需求和意向。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内部因素,注意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塑造新品质、培养创新人格。
五、整体性:
整体性是人格中“情意发展”(包括情绪、感情、态度、价值等)和“认知发展”(包括理智、知识、精神等方面)的统一,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统一,即是学生主体在 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生理与心理、认知与情感及行为诸方面的和谐而完整的形态。成长中的个体,只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懂得如何做事、如何审美、如何健体等等。这是个体未来生活的基本需要,是个体走向生活的通行证。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个体各种能力的培养,促进他们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心理的健康,因为这种整体性为学生主体性的形成奠定着坚实曲基础。
总之,主体性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性,主体性集中了人的一切优秀品质和个险特征,是身心或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得到合谐发展的综合表现。只有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把看成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真正发挥其主体性时,教育才会取得成效。作为教师,我们应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正在逐步成为自己学习活动主体的积极对象,把自身的主导作用落实到让学生主动学习上,使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合作学习的特点中强调重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合作学习主要强调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中心。书本中心的局面,但并不是说合作学习否定了教师的作用,与之相反,它更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地发展:也强调合作、互动思想要贯穿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学生之间的,还有教师学生间。
合作学习中的教师主导性要求的是教师要树立组织者、指导者的立场。积极的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研究方向,组织学生如何如何有效地学习,帮助学生很好的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主导性要求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是自己解决问题,小组讨论学习能动的处理好问题。合作学习教育理论下教学要求达到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辩证统一。学生合作学习是内因,教师教学是外因,只有实现内外因的辩证统一才会实现发展
素质教育是一个不可改变的方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的改革,是一项亟于开展的事业。让我们共携手,为满园的桃李芬芳,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传统教学中,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主体性参与,导致学生学习个性的缺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不足,是“读死书”的主要诱因。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教师的重视。但有些教师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原来作为主角的教师成了“观众”,把课堂完全让给了学生。表面上课堂气氛热闹,但学生自由散漫,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没达到,课堂教学也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得到提升。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同样也是教学改革中错误的观念。
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展示主体价值,充分挖掘个性潜力;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驾驭课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功能。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轻视其中之一,就会使教学成效大打折扣。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让“主导”与“主体”能和谐地相处?
一、教师是教育教学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教师有效地指导、引导和组织可使学生节时、省力、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促进个性发展。所以,仅强调学生主体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够的。那么,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
1、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上课前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上好一节课,首先应该在课前的教学计划的设计上花足够的时间。一篇课文怎么教,教些什么内容,分哪几个步骤,教学过程的次序怎么安排,要通过哪几个教学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运用什么教学方法……这些都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安排。教学程序的组织和安排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系到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都要教师预先设计好,预先做好安排,去引导,去组织实施,这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计划的设计过程,就是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忽视教师的教学设计,就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就会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2、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上课时对学生的点拨和引导上。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的点拨引导也起了关键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去掌握所学的知识。绝不能以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就放任学生自己去学习。教师在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应及时适当地予以点拨,即启发式教学原则。当然这种点拨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包揽一切教学活动,而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这主导作用体现得尤其突出。没有教师的“教”和“导”,哪来学生的“学”?
二、学生主体性有两个含义:一是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同时让学生自己做出选择,教师不要强迫学生做决定;二是在实施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性原则呢?
1、实行开放式、多渠道教育导向,强化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当代中小学生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意识,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有思想,有见解,喜欢发表自己的观点,喜欢自己提出和解决问题,喜欢探讨问题发生的原因,善于争论和评论,很少轻信现成的结论。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地拓宽教学视野,实行多渠道开放式教学,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在多年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已习惯于把自己当作知识的被动的受体,创新意识薄弱,不敢或者不愿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要改变这一状况,学生自身必须要转变观念,努力去除传统观念的印记,培养自我的主体性观念。为此,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加强引导,激励学生塑造自我,实现自我,强化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
3、创设民主教学氛围,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氛围,由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充满和谐、民主的气氛。同时,将竞争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针对教学目标,编制各种话题、辩题,让学生采取抢答、辩论会、对抗赛等形式,使学生在共同参与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构建和谐课堂,既要通过教师的自主驾驭,积极引导,精心组织,发挥主导作用。又要通过对学生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与积极创造性的培养,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这样才能在愉悦、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第五篇: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关系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关系研究
封浜中心校
管宝林
摘要:为了使教师更好的处理好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关系,采用文献法、信息分析法、课堂实践法对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结论:教师“导”观念和师生情,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是创造者和享用者;教师“导”教材和课的设计,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教师“导”学法,授于鱼不如授于渔,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教师“导”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自我表现欲。建议: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站在学生的位置去思考问题、设计教案,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把“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关键词: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
Research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guide and students’
initiative during P.E teaching(FengBang center school
GuanBao-Lin)Abstract: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guide and students’ initiative better , this essay researches and analyses this relationship by using decument method, information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class practice method.Conclusion: The notion of teacher’s guide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 make the students be the main part ,in class teaching and be the creators and users.Teacher’s guiding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he design of lessons aro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of practice.They also promote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independency.It’s better for the teacher to guide students the methods of study, It can make the students learn how to study and arouse their desire to acquire knowledge.Teacher’s guiding innovation idea can arouse students’ imagination and the desire of showing off.Suggestion: Before giving a class, teacher should think over the questions and design the teaching plan at the students’ part.He should establish the concept that he serves the students and put human-center teaching notion into effect.Key words: Teacher’s guide, Students’ initiative
1、前言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化,“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已成为了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的行动纲领。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崭新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和获得知识的主动者,突出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具备现代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封浜中心校二年级163名学生,从2001年9月至2002年6月为期近二年的课堂教学实践。2.2研究方法
采用实践法、信息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3、结果与分析
3.1教师“导”观念和师生情,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是创造者和享用者
3.1.1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
过去我们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采用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方法,并对学生进行能够控制式的管理,学生只是在整个过程处于被动的地位,无法发挥其主动性。而“二期”课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真正成为了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教学生去“做”,而且教学生“为什么这样做?”“如何去做?”„„教师已成了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服务者,学生成了课堂教学的创造者和享用者。3.1.2把选择权让给学生,师生共同参与教学
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兴趣的倾向也各不相同,教师在课堂中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倾向。把选择权让给学生就是学生有权在课中选择自己喜好的项目和器械练习,甚至学生还可以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在市“二期”体育展示活动中,《体育超市》一课就采用了多器械进行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地选择器械进行练习。这样学生接触器械时间多了,学生的运动量也同步加大了,练习的意识加强了,学生练习兴趣高涨,教学气氛活跃,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了。在制定教学计划前,教师应征求学生的意见,看他们喜欢什么?愿意做哪些运动?在教学计划中充分体现学生的爱好,课堂教学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3教师加强感情投入,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在课堂里应经常用目光注视学生、向学生微笑、认真听取学生的回答等等,都会被学生解释为教师对自己的期望很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努力程度,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其二,教师应多参与学生的活动,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多用儿童的语言进行交流;常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想法。其三,教师应善于原谅学生的错误,“孩子的错误永远是可以原谅的!”。教师特别要善于原谅他们,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宽容。其四,对一、二年级的学生教师应多用肢体语言,如关怀的眼神、扶摸孩子的头、拉拉孩子的手、拥抱孩子等都可以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可信赖。
3.2教师“导”教材和课的设计,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
3.2.1拓展体育课教材,使体育课教材多元化。
传统体育大纲采用螺旋式的教学手段,“跑、跳、投等”年年学,单调枯燥乏味,学生无兴趣,同时有些项目技术含量高,大多学生无法掌握技术动作,很难形成运动技能,更加打击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从学生随年纪的增加而参加体育练习的兴趣逐年降低(女学生的情况更是严重)得到充分的证明。现在,许多教师拓展了教材,把许多儿时玩的游戏:斗鸡、滚铁环、角片等弄堂游戏以及有锻炼价值的“跳舞毯”、甚至一个“塑料袋”等(只要它有锻炼价值)都搬进了课堂,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各个器械的练习,课堂的练习密度大大提高,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并且许多“弄堂游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可结伴练习,大大延长了锻炼身体的时间。
3.2.2创设宽松、愉快、开放的教学环境
学生是有头脑、有思想的,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传统的军体化、三段式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抹杀了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现在的体育课多采用:学生自我练习和自由结伴练习、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器材场地练习、学生自由站位听讲观察、学生可以自由结伴讨论等等。做到“能放则放,放而不乱、放得开收得拢、严而不死”的宽松、愉快、开放式的教学环境。3.2.3利用视、听等感官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优美新颖的场地器材布置、丰富多彩的色调运用会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使大脑皮层兴奋,从而激发学生的练习欲望。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配上一段恰到好处的音乐,既能烘托课堂的教学气氛,又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节奏感强的音乐能使人兴奋,练习时不易疲劳且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频率和节奏感;优美柔和的音乐能使人放松、愉悦,有利于帮助学生消除疲劳。还有恰当利用位觉、皮肤感觉等都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3.2.4其他几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对抗因素,在竞争中让学生取得成功的喜悦,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恰当艺术的评价:多指出学生的优点、以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集体力量、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等建立同学友情来激励学生的兴趣等。
3.3教师“导”学法,授于鱼不如授于渔,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3.3.1观察法
观察法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是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动作并掌握动作的学习方法。虽然儿童第二信号系统发育尚未完整,对抽象的事物很难理解领会,但是儿童的第一信号发育完善,对直观、形象的事物特别敏感,且模仿能力很强。因此,我们在课堂中可用直观性的教学手段:录像、投影、挂图、以及教师优美准确的示范动作等,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由于学生的生理和年龄特点,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容易扩散,注意力不宜集中、观察事物比较肤浅,所以教师应通过提示、质疑等手段使学生的注意力得以集中,并且抓住有利时机剖析那些被学生忽略的细节,从小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
3.3.2自我体验的学习法
自我体验学习法就是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的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意志能力等。因为,从孩子的天性来看他们天生好动好奇,当他们接触到实际时,就会产生一种好奇心,并想亲自体验一下,由于这种心理的驱使,他们在练习时甚至会忘记时间和饥饿,这时教师能给予适当指导,使学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产生一种强烈的兴趣和快感,就能在非常自然的状态中培养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意志力。再有,自我体验的学习法也是使学生探索、追求以及创新心理的源泉,同时它使学生在心情舒畅的环境中,产生一种充实感和满足感。
3.3.3质疑、解疑、讨论法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传统把“释疑”作为教师的天职,学生“无疑”是教学过程的结束。现今在体育课上最常用的是:在教一个新的内容时,先让学生自己练习,在练习过程中碰到问题,通过学生自己解疑、小组讨论解疑、师生共同解疑等,使学生逐步掌握动作。我们要在“释疑”后有意让学生产生新的疑问,是教学过程在“有疑”中结束,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就形成了“质疑”——“释疑”——“在质疑”的过程。
3.4教师“导”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自我表现欲。3.4.1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设想 不管学生的设想多么的“不可思议”,教师没有理由去阻止他们的思考活动,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都起源于“大胆的设想”,而当时这种设想刚提出时也被人视为“不可思议”。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空间给学生遐想,并且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设想,对有创意的设想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设想就能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3.4.2练习形式的再创造
江泽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最直接、最简单方法就是鼓励学生改编他们熟悉的游戏,诸如:练习方法、练习队形、比赛的规则等的改编,让他们相互比一比“看看谁的创编得——新、奇、乐”。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和自我表现欲望,使他们今后能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打下基础。
4.结论
4.1教师“导”观念和师生情,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是创造者和享用者;
4.2教师“导”教材和课的设计,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
4.3教师“导”学法,授于鱼不如授于渔,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4.4教师“导”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自我表现欲。文献资料:
(1)课堂素质教育手册
九洲图书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2)创新教育全书
九洲图书出版社(3)运动生理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4)探索体育教训中“主导与主体”和谐统一途径
《体育教学》2001年 第二期
郑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