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第二次作业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第二次作业
1.常用的识字方法有哪些? 答:汉字是表意性文字。教学中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和学习心理特点,恰当运用多种识字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陶冶学生的审美能力。主要的识字方法有:
1、笔画、结构分析法。
2、组字归类识字法。
3、比较辨析识字法。
4、联义联想识字法。联义联想是利用造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的一种方法。教学中运用较多的是象形联想、指事联想、会意联想三种。
5、形象识字法。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识字的效果,有些生字可以通过编一个故事、儿歌、谜语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一下子就能记住,而且不易忘记。有一些形近字,可采用转字盘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
6、结合生活识字法。
7、游戏识记法。有拼一拼。画一画。编一编。说一说。
8、识字加减法。加减法是对已经学过的熟字进行笔画的加减,得出要学的生字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学生易学易记,又能延伸出一系列的汉字,从而扩大识字量,学生们很喜欢。
9、谜语法。猜谜语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游戏,它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培养想象力。
不管采用哪种识字方法,都要注意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调动学生识字积极性,这样学生才记得住,识得牢。
2.阅读教学强调“整体把握”有何意义 ?
答: “整体把握”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重要理念,在课程标准中多次出现。它的涵义在两种意义上被使用。一种是指整体直觉的文章把握方式,也就是不通过逻辑的层层推导,而是涵泳沉潜于作品之中,凭借直觉,对文本整体作灵感式的体悟。所谓“整体把握能力”,就是运用这种方式来解读文章的能力。
实现整体阅读要懂得教学改革的意义,“整体阅读”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课文侧重整体把握、整体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顾名思义,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文章的整体,从宏观上居高临下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恰恰能够培养学生养成动脑的良好读书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理解的能力,进而达到一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境界。语文的整体阅读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大局观念,通过整体阅读,使学生做到,在纷繁的材料中能分清主次,在众多的现象中能看出本质,在复杂的事件中能把握主旨,实现整体阅读要把握文章思路。
教学方法而言,“整体把握”的方法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例如,有的课文可以采用诵读的方法,让学生整体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品味美妙的语言文字。有的课文可以采用思路教学的方法。实现整体阅读要抓好文章的关键环节:第一,要抓住整体,课的开头是“龙头”起导向作用,要充分利用新异感,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全篇的整体感知,可以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辅之以电视画面,使学生很快入境。第二,分析局部应不忘整体,我们强调整体阅读不是排斥局部分析理解,而是强调局部分析要为理解整体服务,分析细节是引导学生寻幽探胜的必经之路,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细节、突出整体,过多过细的提问影响我们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或散乱无序,或冲淡主旨。课堂问题的设置应少而精,扣住主旨,牵一而动百,吃透文章内涵,领会文章精神意图。总之,对于一篇篇完整优美的课文,经过教者指导下的整体阅读,才能使学生真正形成一种整体阅读习惯和意识,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观点,赏析和评价文章的好坏、是非、美丑,吸收正确的、美的,批判扬弃错误的、丑恶的。这样,我们也就达到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3.“对话式”教学对学生发展有什么意义 ?
答:教学对话主要包括:(1)“人与文本的对话”,包括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2)“师生对话”,包括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这是一种实践性对话,是在人与文本对话和个体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合作性、建设性意义生成过程。(3)“自我对话”,一种反思性对话,是个体对自身内在经验和外在世界的反思。
对话式教学强调的是师生的交往、互动。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教师的活动延伸在学生的活动中并影响着学生的活动,而学生的活动同样也延伸在教师的活动中并影响着教师的活动,二者之间形成了融合区域,教学活动成为一种交往式的创造性的活动。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民主性、互动性、开放性、生成性是对话式教学的基本理念。对话式教学因此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这样,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课程也因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这不仅意味着教学观的根本转向,也意味着课程观的重大变革。在这种背景下,教学改革才能真正进入教育的内核,成为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能动力量,成为教师与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模版)
一、填空题: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3、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
4、儿童的说话能力建立在(听话)能力的基础上。
5、以某种意义上讲,小学语文教学是以(教学目的)为中心的教学。
6、(语文概括)是语文能力的基础。
二、名词解释:
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2、课程目标: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的培养目标。
3、阅读能力:是人运用眼睛接受文字语言信息的能力。
4、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这是认识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三、论述题:
1、结合实践,谈谈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难点分别是什么?
1、听话时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对语言的辨识能力,对语义的理解能力较差,要加强记忆话语的能力,听话时的联想和想象力等。
2、在说的过程中,不能清晰、准确的表达,普通话不标准。
3、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词、句、段、篇的能力较差,诵读能力有待加强。
4、在写的训练中,一是在内容上不能够把自己要说的事写清楚,二是书写形式不规范。
2、评价《趣游奇妙的拼音王国》教学设计中的情境创设。
(1)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2)能按声母表的顺序正确读准23个声母、24个韵母。会正确拼读音缀及句子。(3)造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第三篇:(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第二次作业
(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第二次作业
学习《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第二、第三章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1.简要说说语文教学方法的性质、特点有哪些?
答:(1)教学方法的性质: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共同解决教学问题、达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方式、手段、门路、程序等的总和,包括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
(2)教学方法的特点:语文教学方法是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化和个性化。它具有教学方法的一般特点,包括两重性、多样性、适应性、发展性、层次性等特点:又具有语文教学方法的特殊性,显示出综合性、活动性、随机性等特点。
教学方法具有两重性。教学方法的两重性指的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积极方面,也有不足之处。例如讲授法节省时间,便于教师控制教学的速度、进度、难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但不易集中学生的注意,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问答法容易引起注意,活跃思维,有利于培养听说能力,但不利于传授系统知识,不利于解决难度大的问题。讨论法有利于加深理解,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风气,有利于培养思考能力,但不易控制教学,需要时间较多。
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可胜数。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阶段、不同的教学情景,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是相同的教学内容、相同的教学阶段、相同的教学情景,也都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供选择使用。
教学方法具有适应性。教学方法的适应性指的是:任何教学方法的使用都要适应教学目标、适应教学内容、适应教师、适应学生、适应教学环境等。不存在一种适合于所有教学目标和内容、适合于所有教师和学生、适合于所有教学环境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具有发展性。教学方法的发展性指的是:教学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教学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变化。教学方法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其一是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出现。例如: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新出现了多媒体教学法、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法等,其二是传统教学方法被赋予新的内容。例如:运用讲授法时以姿势助说话、授之以法、设置悬念、辅以其他手段和方法、发动学生参加等,现在的讲授法已截然不同于过去的串讲法。其三是多种教学方法组合并进行理论升华形成比较定型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具有层次性。根据方法的层次结构原理,我们很容易看到教学方法的层次等级:原理性教学方法——一般教学方法——学科课程教学一般方法——学科课程教学各阶段(方面)方法——学科课程教学细部的具体方法。原理性教学方法是教育思想观念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一般教学方法是广泛适用于学校各门学科或多门学科教学的方法;学科教学方法是一般教学方法同某一学科教学内容的结合,是不同学科各自具有的特殊而具体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方法的综合性。语文教学方法的选用受制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的环境和条件。语文教学是复杂的:教学目标具有多元性,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学生各有差异,教师各有特点,教学的环境和条件多有不同。所以,选用教学方法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方法的活动性。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利用课程资源共同组织的交往互动的学习活动,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利用教学资源共同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这种学习活动是一种多边活动,提倡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
语文教学方法的随机性。语文教学活动的丰富性、多变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方法运用中的随机性。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学的机巧就在于随机应变。语文教学方法的随机性要求在教学的非常规变化中,及时调整改变方法,以适应教学变化中学生的学习需要。
2.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关系。
答:(1)教学内容是教材内容的忠实传递。教师开发和创生语文教学内容,必须依据语文教学目标,依托语文教材,解读文本内容,分析教材内容,预设教学内容。在现实课堂中,教学内容首先可能是对教材内容(教材处理下的文本内容)的忠实传递,旨在将教材中的种种材料,转交到学生那里。
(2)教学内容是对教材内容的适当调整。由于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学内容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动态产生,在师生互动中随机展开,不断地得到补充与修改,甚至可能会“改弦易辙”。教学的机巧就在于随机应变。面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变化,语文教师要认真准备,灵活应对,把预设和创生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在教学《枣核》一课时,讲到朋友在后花园中栽种了垂杨柳和睡莲,原本我可能只考虑到这是代表他对家乡的思念,没有往更深入的地方去考虑,但在上课时,有学生提出这两种植物有没有什么意义,我忽然想到,“柳”和“莲”还有“留”和“恋”的意思,古汉语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于是,这堂课上,围绕这一话题,我和学生探讨了关于古诗文中柳和莲的含义,学生对文章的主题也加深了理解。这时的教学内容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所没有预设到的,而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共同生成的。当然,这种生成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可预测性。假如学生没有提出这样的问题,或者是学生即使提出问题了,教师简单敷衍一下或者自己给出答案,都将形成完全不同的教学内容。
(3)教学内容不同于教材内容与文本内容。教学内容还可能既不同于教材内容,也不同于文本内容。这样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无意识地偏离文本内容与教材内容。比如,在《最后一课》的教学中,体会韩麦尔先生对于法国语言和对祖国的热爱,师生对老舍《四世同堂》祁瑞宣在开学的日子会“靠着墙根,他低着头疾走……”的原因的讨论,这些既不是教材内容,也不是文本内容,但它是基于文本内容而来,是在文本内容基础之上的创生,这种创生源于文本,但不局限于文本、不局限于教材。这是教师和学生运用教材、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良好状态。
3.讨论法是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共同组成。讨论法有利于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学中设计(实施)讨论法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语文教学中设计(实施)讨论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精选讨论话题。要根据教学目的来确定讨论的内容和形式。讨论的问题要集中,既有思考价值又有明辨需要。这些问题往往与现实生活有较密切的联系。讨论的内容一定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能有话可说,能学有所获。讨论的内容可由教师、学生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计。
(2)分配讨论时间。要保证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要保证讨论的时间。要保证归纳总结的时间。
(3)营造民主氛围。在讨论中,教师是组织者也是参加者,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讨论,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对争论的问题,要让各方充分发表意见,不能生硬地下结论,不要急于作评论,而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发言,勇于求异。待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再对学生的发言加以归纳、提升。学生的意见如有错误要正确引导,自己有错误或疏漏要勇于承认和改正。特别是对学生的正确的、有创见的意见要充分肯定。(4)发挥教师作用。教师一定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随时点明分歧的实质和焦点,使不同的意见和对立的意见明朗化,引导讨论步步深入;要及时调整方向,避开岔道,放过枝节,使讨论始终围绕着中心问题进行。
讨论中要通过学生发言的声音、表情、动作等,来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如沉默是思考,缄默是不愿发言,声音小是胆怯,速度快是紧张,语言不简练是思考不成熟,声音平淡是积极性不高,望老师是试探,环顾同学是寻求支持,态度平静是胸有成竹,言词激烈是有论敌等。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设计(实施)教学。
4.请你结合某个教学案例,谈谈在语文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如何正确解读文本内容?(字数不少于500字)
答:解读文本内容,就要注意还原文本的语境、正确解读文章的感情基调、认真揣摩文本的语言、深入理解文本的主题。
(1)还原文本的语境。任何言语作品都是特定语境中的产物。然而,随着文本的生成,语境因素自然消失。“言语交际的主要矛盾是言语接受者通过言语‘破译'言语本身所包含的语境信息,也就是以一种与语境生成相逆的心理程序实现一个由言语到语境的过程。”正确解读文本内容,必须准确把握文本生成的语境,在对语境的还原中理解文本内容。苏教版八上第三单元在单元说明中,明确指出:“一个背影,融注了深深的父爱”,要求学生通过对浓浓亲情的体验,认识到“家庭是生命的起点、人生的慰藉和社会的细胞”,达到“我爱我家,我爱亲人。” 从《背影》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的省略,作者的回避(如有一个材料说,他是在家乡工作了,工资却被爸爸去拿了,而不愉快,才促成了他写这一篇表示忏悔的文章)。从文章中看,写到父亲与他的矛盾,“触他之怒”,“待我不如往日”,“我的不好”,都含含糊糊。被省略了,被淡化了。作者选择了父亲艰难买橘子的这个事例,来表现父子之间那种感人至深的情感,因此,课堂中,要还原父亲去买橘子时的动作、语言、表情、心理,让学生在种种合理的猜测中来体悟情感,从而懂得“我爱我家,我爱亲人”。
(2)准确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情感内蕴丰富的文本,尤其是散文、诗歌,往往以强烈的情感抓住读者的心。对文章的感情基调的理解关乎整篇文章的理解,因此,正确解读文章的感情基调至关重要。
在教学《再别康桥》时,要让学生弄懂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呢?他说是到康桥的河边上来“寻梦”的:“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沉淀”,说明是过去的,不是未来的;是记忆深处的,不是在表面的。所以要向“青草更青处”去追寻。梦是美好的,充满了诗意的,诗中一系列美妙的词语可以作为证明(清泉为虹、碧水为柔波,杨柳为新娘),那梦美好到他要唱歌的程度。
当他写到“载一船星辉”,要唱出歌来的时候,好像激动得不能控制自己似的,但是,他又说,歌是不能唱出来的。这表明了这是诗人的默默的回味,自我陶醉,自我欣赏。这种自我欣赏,有个重大的特点,是秘密的,不能和任何人共享的。连夏虫都为他这种秘密的美好的记忆而沉默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的轻轻、悄悄,不是为了惊动校园,而是相反,他强调的是,校园的一切都是为了成全他悄悄地回忆自己的秘密。“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这种悄悄的,独享也是美好的,充满诗意的,无声是一种美妙的、幸福的音乐。
懂得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理解、体验最后一段:“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种美好情感的层层渲泄,正是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而正是在这样的把握下,学生也才能理解作者离别时那淡淡的忧伤。
(3)认真揣摩文本的语言。语言是文本解读的一个关键抓手,因为意义贮存于语言中,只有理解语言才能揭示意义。作者将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感情、态度转换生成与之大致相应的语言,产生文本。读者理解文本,必须抓住文本的语言,仔细体味、认真揣摩,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正确理解文本内容。有些教师在理解文本语言时出现了偏差,就会误将学生提出的看法和观点、体验和感受当做正确的,结果导致对文章内涵的错误理解。
教学《明天不封阳台》一课,我们很容易就将之和环境保护的课混淆,但语文课毕竟不是环境教育课,因此在与学生探讨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第9段中对内蒙古草原的描写,第11段中对儿子蹒跚学步时的描写,这些美好的画面如果学生能好好品味的话,应该能感受到作者所表达得对美的追求,以及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情感,而不仅仅是环保。
(4)深入理解文本的主题。文本的主题是作者在文本中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是文本的灵魂。它渗透、贯穿于文本的全部内容,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意图,包含着作者对文本中所反映事物、人物等描写对象的基本认识、理解和评价。读者理解文本,必须深入理解文本的主题。对文章主题的错误解读只能导致结论的谬误。
例如:《阿里山纪行》一课中,作者描写了神木,在指导学生“神木”之所以被称为“神木”的外在原因和,再由神木的创伤联想到台湾遭受的风风雨雨,“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育不出神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 神木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它仍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还要让学生感受神木昂扬向上,生机勃勃,不折不挠,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伟大的民族虽然历经磨难,却不折不挠,昂然屹立于世界强族之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了其不折不挠、威武向上的精神品格。神木是阿里山的精髓之所在,是中华民族的精髓之所在。
第四篇: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第二次作业
(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第二次作业
张家港市港区初级中学 徐 斌
学习《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第二、第三章内容,完成下列题目。1.简要说说语文教学方法的性质、特点有哪些?
答:语文教学方法是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化和个性化。它具有教学方法的一般特点,包括两重性、多样性、适应性、发展性、层次性等特点;又具有语文教学方法的特殊性,显示出综合性、活动性、随机性等特点。
(1)语文教学方法的综合性
语文教学方法的选用受制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的环境和条件。语文教学是复杂的:教学目标具有多元性,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学生各有差异,教师各有特点,教学的环境和条件多有不同。所以,选用教学方法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要注意凸显以下三点。一是教法与学法统一,突出学法;二是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并举,倡导探究式学习;三是发展智力的教学与培养非智力品质的教学互相结合,理性教学与感性教学互相结合,超越理性主义,把智力与情感统一起来。
(2)语文教学方法的活动性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利用课程资源共同组织的交往互动的学习活动,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利用教学资源共同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这种学习活动是一种多边活动,提倡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既要充分重视实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又要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导向性,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教师要促进学生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学习活动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实践,要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及今后的发展相联系。
(3)语文教学方法的随机性 语文教学活动的丰富性、多变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方法运用中的随机性。语文教学方法的随机性要求在教学的非常规变化中,及时调整改变方法,以适应教学变化中学生的学习需要。
语文新课程实施过程是调适、创生过程和发展、完善过程。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应该包括课前设计、课中现场设计和课后反思设计三个阶段。在教学实际活动中,存在着各种变化,教师必须注意随时调整。教师在备课时尽量估计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准备应变办法;上课时,还要根据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掌握教学进程和方法,以争取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施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及时修改,为进一步的教学实施做好充分准备,实现课前设计与现场调试、课后反思的统一。
2.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关系。
答:教材内容是教科书的编写者对文本教学化处理的结果,其中包含着教材编写者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目标的理解。教学内容是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教学化处理,其方式有:忠实传递、适当调整、创生开发。三种方式各有其价值,也各有其局限,语文教学设计(实施)中要适当选用。
(1)教学内容是教材内容的忠实传递
(4)发挥教师作用:教师一定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随时点明分歧的实质和焦点,使不同的意见和对立的意见明朗化,引导讨论步步深入;要及时调整方向,避开岔道,放过枝节,使讨论始终围绕着中心问题进行。
讨论中要通过学生发言的声音、表情、动作等,来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如沉默是思考,缄默是不愿发言,声音小是胆怯,速度快是紧张,语言不简练是思考不成熟,声音平淡是积极性不高,望老师是试探,环顾同学是寻求支持,态度平静是胸有成竹,言词激烈是有论敌等。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设计(实施)教学。
4.请你结合某个教学案例,谈谈在语文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如何正确解读文本内容?(字数不少于500字)
答:文本内容的解读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即所谓“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本内容解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解读文本时不偏离文本;而文本内容解读的主观性则使文本内容解读具有差异性,并使文本内容解读具有再创造性成为可能。
语文教学设计(实施)中,当语文教师解读文本内容时,语文教师不仅要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而且要站在学生的位置上,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解读文本内容。学生的情况是复杂的,其需求也不一致。所以,教师和文本的对话,是从多角度、多需求、多层面与文本进行的对话交流。这样,才能正确解读文本内容,从而完成语文教学设计(实施)任务。
在语文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教师错误地地解读文本内容,偏离文本内容,却将偏离的文本内容当作教学内容,当作对文本内容的创生。为避免无价值或负价值的误读,解读文本内容,就要注意还原文本的语境、正确解读文章的感情基调、认真揣摩文本的语言、深入理解文本的主题。
(1)还原文本的语境
任何言语作品都是特定语境中的产物。然而,随着文本的生成,语境因素自然消失。“言语交际的主要矛盾是言语接受者通过言语‘破译'言语本身所包含的语境信息,也就是以一种与语境生成相逆的心理程序实现一个由言语到语境的过程。”[22]正确解读文本内容,必须准确把握文本生成的语境,在对语境的还原中理解文本内容。
例如,《诺曼底号遇难记》文中的“镇定自若”一词,形象地表现了哈尔威船长身处险境,临危不惧,更体现了他舍己为人的精神。教学中,我是这样围绕词语设计教学的:“镇定自若”是什么意思?哈尔威船长在什么情况下镇定自若?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会有什么表现?你从该词读懂了什么?你能读出这样的语气吗?引导学生从这些关键词入手,进行整体分层设计,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准确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
情感内蕴丰富的文本,尤其是散文、诗歌,往往以强烈的情感抓住读者的心。对文章的感情基调的理解关乎整篇文章的理解,因此,正确解读文章的感情基调至关重要。
例如《马说》一文,表达了韩愈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懑。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揭示了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并发出反问:“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反问得有理、有力,充满着委屈之情和愤激不平之气,将作者的愤懑表达得极为强烈。但有的老师在范读课文的过程中,读得可怜兮兮、满腔委屈,而愤激不平之气全无。文章的感情基调出现了错误,则对文章的理解难以准确到位。
(3)认真揣摩文本的语言
语言是文本解读的一个关键抓手,因为意义贮存于语言中,只有理解语言才能揭示意义。作者将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感情、态度转换生成与之大致相应的语言,产生文本。读者理解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教案作业
玉华小学“十二五”教师技术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教案 地点:玉华小学多媒体教室 培训教师:杨贵荣
培训内容:第七章---第八章
第一学时
培训内容:
第七章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指导策略 第一节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概述
一、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目标 1.培养兴趣,发展特长 2.丰富生活,开阔视野 3.巩固课堂,提高质量 4.培养主体,个性解读
二、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概念 1.提高趣味,寓教于乐 2.学生自主,教师辅导
3.结合语文教学,拓宽学生知识层面 4.开放时空,体验生活
三、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
(一)以阅读活动为主的内容 1.组建阅读小组,开展比赛 2.提供展示舞台,鼓励读书 3.根据阅读积分,评选优秀
(二)以写作活动为主的内容 1.观察日记。2.课外练笔。3.写作竞赛
(三)以听说为主的内容 1.朗诵会 2.演说会 3.故事会 4.导读名著 作业:
1.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目标是什么?P198―――1992.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概念是什么?P199
第二学时
培训内容:
四、小学语文课外活动评价的特点 1.计划制定要到位。2.组织建立要健全。3.过程要有独创性。4.活动体现自主性。
5.临场指导要深入。6.总结评比要公正。第二节 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一、课外阅读指导目标制定的策略
(一)指导目标
(二)更新指导观念
1.加强计划性;抓住层次性;突出自主性;强化实践性;体现趣味性。2.考虑学生心理特点和需要,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3.课外阅读区别课内阅读,关注范文之于学生语感的形成。4.科学化、明主化、民族化、艺术化相统一。
(三)遵循教学原则
1.遵循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性。
2.遵循新学知识向已有知识结构纳入的条理性。3.遵循阅读过程的有序性。4.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文本。
二、课外阅读指导方法选用的策略
(一)根据教学目标确立指导策略 1.阅读方法指导策略(1)专题阅读方法指导。(2)学生阅读实践。.(3)畅谈收获体会。2.阅读欣赏指导策略(1)选择刊物。(2)创设情景。.(3)自主阅读
(4)交流体会,各抒己见。(5)诵读,活得情感体验。3.阅读汇报课指导策略(1)准备汇报提纲。(2)学生交流。.(3)教师总结
(4)个性阅读汇报展示。4.好书推荐课指导策略(1)准备推荐。(2)学生推荐。.(3)评价。(4)质疑问难。(5)鼓励阅读。
(二)根据教学内容确立指导策略 1.探析文本历史背景。2.沟通学生生活经验。3.揭示文本深刻内涵。4.把握文本完整意义。
(三)根据教学对象确立指导策略
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外阅读观 2.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外阅读观。
3.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和保持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4.明确向学生提出加强背诵。
5.建立健全课外阅读评价体系,推荐课外阅读。6.培养阅读性语感能力。作业:
1.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评价有什么特点? 2.课外阅读指导目标制定的策略是什么?
第三学时
培训内容:
三、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优化的策略
(一)激发兴趣,树立课外阅读成就感
(二)推荐阅读材料,拓展阅读层面 1.密切联系学生生活。2.密切联系学生心灵世界。3.结合课堂教学点。
4.读物语言水平要略高于学生。5.拓宽阅读渠道。
(三)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四)创设情景,培养阅读心境。1.针对性创设。2.随机性创设。3.挑战性创设。4.闲聊式创设。5.超市性创设。6.优化读书环境。
(五)开展探究性阅读,培养思辨能力
四、课外阅读主体建构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由被动轴向主动 1.提供阅读诱因,激起情趣。2.关注直接经验,融通界限。3.打破标准化,鼓励个性化。4.树立信心,体验自豪感。
(二)将课外阅读指导当作艺术创作
(三)将课外阅读指导建立在交往的基础上 作业:
1、课外阅读主体建构的策略是什么?p213---214
第四学时
培训内容:
第三节
课外写作指导策略
一、宏观指导,顺应心理特点
(一)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 1.小学生有表达读后感受的愿望。2.小学生的世界是一个异想天开的世界。3.学生的认知风格差异。
(二)唤醒学生的写作主体性
1.学生是写作主体,充当自己创造性活动的主宰。
2.小学语文课外写作指导是非定向,非专门化的,是为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生成、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提供最有利的条件。
(三)掌握学生内隐外显特征
(四)指导学生课外练笔
二、提供语感,丰富写作素材
(一)重视学生的语音感、语法感、语义感
(二)培养写作性语感 1.写作与语感密不可分。
2.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感到没东西可写,原因是学生的生活比较单调,是有些学生没有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写作性语感不强,必须从观察、积累、思维、表达等方面加以训练,使之形成良好的写作性语感。(1)指导观察,开辟选材领域。(2)学科渗透,延深思维触觉。(3)积极实践,拓宽活动空间。
三、多元评价,加强互动合作
(一)诱导激励,满足心理需求 1.评语诱导。2.评分机制。3.发表激励。
(二)互动合作,提升写作语感 1.自我圈改,激励积累。2.师生共改。3.生生互改。4.当面批改。
5.家长参与,细心指导。
四、打破常规,拓宽内容形式
五、课外写作指导案例 作业:
1.课外写作指导应采用什么策略?p217---219 2.在课堂作文教学中,怎样让学生互动合作,提升写作语感?P221――223
第五学时 培训内容:
第八章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运用策略 第一节
小学语文主要教学模式述评
近几年,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我们强调重视学生的认识经验与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和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课堂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境界,涌现出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其中有一定影响力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情景教学模式
(一)理论基础
1.情景教学融合了我国古代“情景教学模式”中的“心物交融”思想 2.情景教学发挥了大脑两半球的补协同作用 3.情景教学充分运用了人的直观认识原理
(二)操作程序
1.识字教学序列
(1)利用汉子造字原理创设情景,使独体字形象化。
(2)利用汉字结构创设情景,认识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3)凭借情景丰富词汇,在整体中认读运用。
(4)利用汉字的同音、形近的特点,在高年级进行一定前的归类识字。2.阅读教学序列
(1)初读——创设情景抓全篇,重在激发动机。(2)细读——强化情景,理解关键词、句、段。(3)精读——欣赏课文精华,凭借情景品赏语感。3.作文教学序列
(1)观察情景,提供源泉。(2)进入情景,激发动机。(3)拓宽情景,打开思路。(4)范文引导,教给方法。(5)提早起步,螺旋上升。
(三)评价
1.创立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模式 2.情景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心理场
第一.情景教学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里距离。第二.情景教学创设了美、趣、智的教学情景。第三.为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创设了良好的条件。作业:
1.情境教学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有什么作用?
第六学时
培训内容: 二.主题教学模式
(一)理论基础
1.主题教学依据了西方统整过程的基本理论 2.主题教学融合了比较文学中的母题研究 3.主题教学运用了思维科学的相似论原理
(二)操作程序 1.生活切入,探究文本 2.比较开拓,升华自我
(三)评价
1.主题教学使语文教学走向了关注文化、亲近母语的高境界 2.主题教学探索了新的语文素养发展理论 3.主题教学丰富了小学语文的教学策略
三、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一)理论基础
1.读写结合符合学习迁移原理 2.读写结合符合阅读心理过程 3.读写结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4.读写结合符合工程学中的“时动”原理
(二)操作程序
1.指导读写提示,了解读写方法 2指导精读课文,掌握读写方法 3.指导略读课文,试用读写方法 4.指导自学课文,运用读写方法 5.指导综合练习,强化读写方法 6.指导课外活动,实践学习方法 7.(三)评价
四、愉快式教学模式
第七学时
培训内容:
第二节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运用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运用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二)整体性原则
(三)基础性原则
(四)发展性原则(五)差异性原则
二、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运用的基本策略
(一)正确处理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关系
(二)科学安排课堂教学线路 1.课堂教学结构导引——调控机制。2.语文知识认知导引——掌握机制。3.语文能力训练导引——形成机制。
(三)和谐设计课堂教学方法 1.教法——“诱导” 2.学法——“自主”
(四)整合优化现有教学模式
三、小学语文主要教学模式运用策略
(一)情景教学模式的运用策略 1.情景创设策略(1)以生活展现情境 一是感知目标要鲜明。二是带入情景要有序。三是观察中要启发想象。(2)以实物演示情境
(3)以图画再现情境(4)以音乐渲染情境
(5)以表演体会情境(6)以语言描绘情境 2.教学设计策略
(1)钻研教材,把握教材(2)利用视像,进入角色(3)精心设计,优化情境 3.角色扮演策略
(二)主题教学模式的运用策略 1.主题讲读策略 2.主题作文策略 3.主题阅读策略
(三)读写导练教学模式的运用策略 1.读写同步(1)一年级起步
(2)提早起步,打好句子基础 2.系列训练 3.整体结合
.整体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听、说、读、写协调发展。(2)与其他学科改革同步发展。(3)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 4.综合训练
(四)愉快教学模式的运用策略 1.创设愉快学习的环境
(1)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2)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气氛。2.激发学生想学、要学的心理(1)创设氛围。(2)悬念设置。(3)尝试吸引。
3.培养学生能学、会学的能力。4.拓展提升学生“乐学”层面(1)学中求广。(2)学后迁移(3)学后设疑。
作业: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运用哪些原则?
第八学时
培训内容:
第三节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的内涵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三、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原则
(一)民主性原则
(二)方向性原则
(三)交通性原则
(四)培植性原则
(五)借鉴性原则
(六)实效性原则
四、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
(二)理论先导,避免模式过于细化
(三)批判继承,实现模式整合优化
(四)立足整体,注重模式群系构建
(五)推陈出新,促使模式与时俱进
五、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方法 教学模式的创新方法大致有以下四类:
(一)设计法
(二)归纳法
(三)杂交法
(四)嫁接法
作业:
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存在哪些问题?
第一学时
培训内容:
第七章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指导策略第一节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概述
一、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目标 1.培养兴趣,发展特长 2.丰富生活,开阔视野 3.巩固课堂,提高质量 4.培养主体,个性解读
二、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概念 1.提高趣味,寓教于乐 2.学生自主,教师辅导
3.结合语文教学,拓宽学生知识层面 4.开放时空,体验生活
三、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
(一)以阅读活动为主的内容 1.组建阅读小组,开展比赛 2.提供展示舞台,鼓励读书 3.根据阅读积分,评选优秀
(二)以写作活动为主的内容 1.观察日记。2.课外练笔。3.写作竞赛
(三)以听说为主的内容 1.朗诵会 2.演说会 3.故事会 4.导读名著 作业:
1.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目标是什么?P198―――199 2.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概念是什么?P199
第二学时
培训内容:
四、小学语文课外活动评价的特点 1.计划制定要到位。2.组织建立要健全。3.过程要有独创性。4.活动体现自主性。5.临场指导要深入。6.总结评比要公正。第二节 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一、课外阅读指导目标制定的策略
(一)指导目标
(二)更新指导观念
1.加强计划性;抓住层次性;突出自主性;强化实践性;体现趣味性。2.考虑学生心理特点和需要,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3.课外阅读区别课内阅读,关注范文之于学生语感的形成。4.科学化、明主化、民族化、艺术化相统一。
(三)遵循教学原则
1.遵循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性。
2.遵循新学知识向已有知识结构纳入的条理性。3.遵循阅读过程的有序性。4.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文本。
二、课外阅读指导方法选用的策略
(一)根据教学目标确立指导策略 1.阅读方法指导策略(1)专题阅读方法指导。(2)学生阅读实践。.(3)畅谈收获体会。2.阅读欣赏指导策略(1)选择刊物。(2)创设情景。.(3)自主阅读
(4)交流体会,各抒己见。(5)诵读,活得情感体验。3.阅读汇报课指导策略
(1)准备汇报提纲。(2)学生交流。.(3)教师总结
(4)个性阅读汇报展示。4.好书推荐课指导策略(1)准备推荐。(2)学生推荐。.(3)评价。(4)质疑问难。(5)鼓励阅读。
(二)根据教学内容确立指导策略 1.探析文本历史背景。2.沟通学生生活经验。3.揭示文本深刻内涵。4.把握文本完整意义。
(三)根据教学对象确立指导策略 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外阅读观 2.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外阅读观。
3.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和保持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4.明确向学生提出加强背诵。
5.建立健全课外阅读评价体系,推荐课外阅读。6.培养阅读性语感能力。作业:
1.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评价有什么特点? 2.课外阅读指导目标制定的策略是什么?
第三学时
培训内容:
三、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优化的策略
(一)激发兴趣,树立课外阅读成就感
(二)推荐阅读材料,拓展阅读层面 1.密切联系学生生活。2.密切联系学生心灵世界。3.结合课堂教学点。
4.读物语言水平要略高于学生。5.拓宽阅读渠道。
(三)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四)创设情景,培养阅读心境。1.针对性创设。2.随机性创设。3.挑战性创设。4.闲聊式创设。5.超市性创设。6.优化读书环境。
(五)开展探究性阅读,培养思辨能力
四、课外阅读主体建构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由被动轴向主动 1.提供阅读诱因,激起情趣。2.关注直接经验,融通界限。3.打破标准化,鼓励个性化。4.树立信心,体验自豪感。
(二)将课外阅读指导当作艺术创作
(三)将课外阅读指导建立在交往的基础上 作业:
1、课外阅读主体建构的策略是什么?p213---214
第四学时
培训内容:
第三节
课外写作指导策略
一、宏观指导,顺应心理特点
(五)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 4.小学生有表达读后感受的愿望。5.小学生的世界是一个异想天开的世界。6.学生的认知风格差异。
(六)唤醒学生的写作主体性
8.学生是写作主体,充当自己创造性活动的主宰。
9.小学语文课外写作指导是非定向,非专门化的,是为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生成、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提供最有利的条件。
(七)掌握学生内隐外显特征
(八)指导学生课外练笔
二、提供语感,丰富写作素材
(一)重视学生的语音感、语法感、语义感
(二)培养写作性语感 1.写作与语感密不可分。
2.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感到没东西可写,原因是学生的生活比较单调,是有些学生没有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写作性语感不强,必须从观察、积累、思维、表达等方面加以训练,使之形成良好的写作性语感。(1)指导观察,开辟选材领域。(2)学科渗透,延深思维触觉。(3)积极实践,拓宽活动空间。
三、多元评价,加强互动合作
(一)诱导激励,满足心理需求 1.评语诱导。2.评分机制。3.发表激励。
(二)互动合作,提升写作语感 1.自我圈改,激励积累。2.师生共改。3.生生互改。4.当面批改。
5.家长参与,细心指导。
四、打破常规,拓宽内容形式
五、课外写作指导案例 作业:
1.课外写作指导应采用什么策略?p217---219 2.在课堂作文教学中,怎样让学生互动合作,提升写作语感?P221――223
第五学时 培训内容:
第八章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运用策略 第一节
小学语文主要教学模式述评
近几年,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我们强调重视学生的认识经验与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和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课堂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境界,涌现出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其中有一定影响力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情景教学模式(一)理论基础
1.情景教学融合了我国古代“情景教学模式”中的“心物交融”思想 2.情景教学发挥了大脑两半球的补协同作用 3.情景教学充分运用了人的直观认识原理
(二)操作程序
1.识字教学序列
(1)利用汉子造字原理创设情景,使独体字形象化。
(2)利用汉字结构创设情景,认识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3)凭借情景丰富词汇,在整体中认读运用。
(4)利用汉字的同音、形近的特点,在高年级进行一定前的归类识字。2.阅读教学序列
(1)初读——创设情景抓全篇,重在激发动机。(2)细读——强化情景,理解关键词、句、段。(3)精读——欣赏课文精华,凭借情景品赏语感。3.作文教学序列
(1)观察情景,提供源泉。(2)进入情景,激发动机。(3)拓宽情景,打开思路。(4)范文引导,教给方法。(5)提早起步,螺旋上升。
(三)评价
1.创立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模式 2.情景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心理场
第一.情景教学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里距离。第二.情景教学创设了美、趣、智的教学情景。第三.为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创设了良好的条件。作业:
1.情境教学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有什么作用?
第六学时
培训内容: 二.主题教学模式
(一)理论基础
1.主题教学依据了西方统整过程的基本理论 2.主题教学融合了比较文学中的母题研究 3.主题教学运用了思维科学的相似论原理
(二)操作程序 1.生活切入,探究文本 2.比较开拓,升华自我
(三)评价
1.主题教学使语文教学走向了关注文化、亲近母语的高境界2.主题教学探索了新的语文素养发展理论 3.主题教学丰富了小学语文的教学策略
三、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一)理论基础
1.读写结合符合学习迁移原理 2.读写结合符合阅读心理过程 3.读写结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4.读写结合符合工程学中的“时动”原理
(二)操作程序
1.指导读写提示,了解读写方法 2指导精读课文,掌握读写方法 10.指导略读课文,试用读写方法 11.指导自学课文,运用读写方法 12.指导综合练习,强化读写方法 13.指导课外活动,实践学习方法 14.(三)评价
四、愉快式教学模式
第七学时
培训内容:
第二节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运用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运用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二)整体性原则
(三)基础性原则
(四)发展性原则(五)差异性原则
二、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运用的基本策略
(一)正确处理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关系
(二)科学安排课堂教学线路
1.课堂教学结构导引——调控机制。2.语文知识认知导引——掌握机制。3.语文能力训练导引——形成机制。
(三)和谐设计课堂教学方法 1.教法——“诱导” 2.学法——“自主”
(四)整合优化现有教学模式
三、小学语文主要教学模式运用策略
(一)情景教学模式的运用策略 1.情景创设策略(1)以生活展现情境 一是感知目标要鲜明。二是带入情景要有序。三是观察中要启发想象。(2)以实物演示情境
(3)以图画再现情境(4)以音乐渲染情境(5)以表演体会情境(6)以语言描绘情境 2.教学设计策略
(1)钻研教材,把握教材(2)利用视像,进入角色(3)精心设计,优化情境 3.角色扮演策略
(二)主题教学模式的运用策略 1.主题讲读策略 2.主题作文策略 3.主题阅读策略
(三)读写导练教学模式的运用策略 1.读写同步(1)一年级起步
(2)提早起步,打好句子基础 2.系列训练 3.整体结合
.整体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听、说、读、写协调发展。(2)与其他学科改革同步发展。(3)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 4.综合训练
(四)愉快教学模式的运用策略 1.创设愉快学习的环境
(1)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2)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气氛。2.激发学生想学、要学的心理
(1)创设氛围。(2)悬念设置。(3)尝试吸引。
3.培养学生能学、会学的能力。4.拓展提升学生“乐学”层面(1)学中求广。(2)学后迁移(3)学后设疑。
作业: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运用哪些原则?
第八学时
培训内容:
第三节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的内涵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三、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原则
(一)民主性原则
(二)方向性原则
(三)交通性原则
(四)培植性原则
(五)借鉴性原则
(六)实效性原则
四、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
(二)理论先导,避免模式过于细化
(三)批判继承,实现模式整合优化
(四)立足整体,注重模式群系构建
(五)推陈出新,促使模式与时俱进
五、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方法 教学模式的创新方法大致有以下四类:
(一)设计法
(二)归纳法
(三)杂交法
(四)嫁接法
作业:
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存在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