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沙市一中教案_高二理科数学《2.1.2演绎推理》
2.1.2演绎推理
教学目标
1.了解演绎推理 的含义。
2.能正确地运用演绎推理
进行简单的推理。3.了解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与差别。教学重点
正确地运用演绎推理
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难点
了解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与差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问题1;合情推理有几种? 归纳推理
从特殊到一般 类比推理
从特殊到特殊
从具体问题出发――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归纳。类比――提出猜想。二.问题情境。
观察与思考
1所有的金属都能导电
铜是金属,所以,铜能够导电
2.一切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2100+1)是奇数,所以,(2100+1)不能被2整除.3.三角函数都是周期函数,tan 是三角函数, 所以,tan 是 周期函数。
问题 2:像这样的推理是合情推理吗? 三.学生活动 :
1.所有的金属都能导电 ←————大前提
铜是金属,←-----小前提 所以,铜能够导电
←――结论 2.一切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 ←————大前提
(2100+1)是奇数,←――小前提
所以,(2100+1)不能被2整除.←―――结论 3.三角函数都是周期函数,←——大前提
tan 是三角函数, ←――小前提
所以,tan 是 周期函数。←――结论 四.概念数学
演绎推理的定义: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这种推理称为演绎推理.
1.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2.“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
⑴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
⑵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
⑶结论-----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 三段论的基本格式
M—P(M是P)(大前提)S—M(S是M)(小前提)
S—P(S是P)(结论)
3.三段论推理的依据,用集合的观点来理解: 若集合M的所有元素都具有性质P,S是M的一个子集,那么S中所有元素也都具有性质P.五.数学运用
例
1、把“函数yx2x1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恢复成完全三段论。
解: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大前提)函数yxx1是二次函数(小前提)结论)所以,函数yxx1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例2.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D⊥BC, BE⊥AC,D,E是垂足,求证AB的中点M到D,E的距离相等 2
解:(1)因为有一个内角是只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大前提 在△ABC中,AD⊥BC,即∠ADB=90°——-小前提
所以△ABD是直角三角形——结论
(2)因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大前提 因为 DM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小前提 所以 DM= 12同理 EM= AB AB——结论
所以 DM=EM.例3.证明函数f(x)=-x+2x在(-∞,1)内是增函数.例4 教案205面的例1 例5教案205面的例2
六.课堂练习
第81页 练习第 1,2,3题 七. 回顾小结:
演绎推理错误的主要原因是
1.大前提不成立;2, 小前提不符合大前提的条件。八.课后作业习案与学案
第二篇:2.1.2演绎推理导学案
§2.1.2演绎推理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体会演绎推理的重要性;
2.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学习内容及程序】
一、课前准备
(预习教材P30~ P32,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归纳推理是由到的推理.类比推理是由到的推理.复习2:合情推理的结论.二、新课导学
新知识点:
1.演绎推理的概念为:
2.“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
典型例题
例1把下列推理恢复成完全的三段论:
1.边长分别为3,4,5的△ABC, △ABC则是直角三角形.2.函数y=2x+1的图象是一条直线.例2 下面的推理形式正确吗?推理的结论正确吗?为什么? 所有边长相等的凸多边形是正多边形,(大前提)
菱形是所有边长都相等的凸多边形,(小前提)
菱形是正多边形.(结论)
例3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DBC,BEAC,D,E是垂足.求证:AB的中点M到D,E的距离相等.例4证明函数f(x)x22x在,1上是增函数.小结:应用“三段论”解决问题时,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大前提和小前提,但为了叙述简洁,如果大前提是显然的,则可以省略.三、总结提升
归纳推理:由特殊到一般1.合情推理;结论不一定正确.类比推理:由特殊到特殊
2.演绎推理:由一般到特殊.前提和推理形式正确结论一定正确.【学习评价】
111.因为指数函数yax是增函数,y()x是指数函数,则y()x是增函数.这个结论是22
错误的,这是因为
A.大前提错误B.小前提错误C.推理形式错误D.非以上错误
2.有这样一段演绎推理是这样的“有些有理数是真分数,整数是有理数,则整数是真分数”结论显然是错误的,是因为
A.大前提错误B.小前提错误C.推理形式错误D.非以上错误
3.有一段演绎推理是这样的:“直线平行于平面,则平行于平面内所有直线;已知直线b平面,直线a平面,直线b∥平面,则直线b∥直线a”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这是因为
A.大前提错误B.小前提错误C.推理形式错误D.非以上错误
4.归纳推理是由
类比推理是由
演绎推理是由.5.合情推理的结论
演绎推理的结论
6.用三段论证明:通项公式为ancqn(cq0)的数列{an}是等比数列.7.在ABC中,ACBC,CD是AB 边上的高,求证ACDBCD.证明:在ABC中,CDAB,ACBC,所以ADBD,于是ACDBCD.指出上面证明过程中的错误.【课后自主检测】
1.设a0,b0,ab1,求证:
2.已知函数f(x)(1118 abab113)x,判断f(x)奇偶性 2x12
3.用三段论证明:在梯形ABCD中,AD//BC,AB=DC,则BC.4.用三段论证明:f(x)x3x(xR)为奇函数.参考答案
例1.若△ABC三边a,b,c满足a+b=c,则△ABC是直角三角形(大前题)因为△ABC 三边满足32+42=52,(小前题)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结论)例2.大前题错误
【学习评价】
ADA
4.特殊 一般, 特殊 一般,一般 特殊
5.不一定成产,一定成立
【课后自主检测】
1.过点A作DC的平行线交BC于点E
因为两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AD//BC,AE//DC
∴四边形ADCE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
∴AE=DC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
又∵AB=DC
∴AB=AE 则∠B=∠AEB
因为平行线同位角相等
∵AE//DC,则∠AEB=∠C
∴∠B=∠C
2.如果函数f(x)满足,f(-x)=-f(x),则函数是奇函数
∵f(-x)=(-x)+(-x)=-x-x=-f(x)
∴f(x)是奇函数
222
第三篇:长沙市一中教案_高二理科数学《2.3数学归纳法(一)》
2.3数学归纳法(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归纳法, 理解数学归纳的原理与实质.
2. 掌握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两个步骤;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的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 3. 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 论证的能力,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 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4. 努力创设课堂愉悦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效率.
5. 通过对例题的探究,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一种方法(先猜想后证明),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初步形成做数学的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归纳法意义的认识和数学归纳法产生过程的分析 教学难点
数学归纳法中递推思想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学生思维
(1)不完全归纳法引例:
明朝刘元卿编的《应谐录》中有一个笑话:财主的儿子学写字.这则笑话中财主的儿子得出“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的结论,用的就是“归纳法”,不过,这个归纳推出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
(2)完全归纳法对比引例:
有一位师傅想考考他的两个徒弟,看谁更聪明一些.他给每人一筐花生去剥皮,看看每一粒花生仁是不是都有粉衣包着,看谁先给出答案.大徒弟费了很大劲将花生全部剥完了;二徒弟只拣了几个饱满的,几个干瘪的,几个熟好的,几个没熟的,几个三仁的,几个一仁、两仁的,总共不过一把花生.显然,二徒弟先给出答案,他比大徒弟聪明.
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归纳法也有广泛应用.例如气象工作者、水文工作者依据积累的历史资料作气象预测,水文预报,用的就是归纳法.这些归纳法却不能用完全归纳法. 二.回顾数学旧知,追溯归纳意识
(1)不完全归纳法实例: 给出等差数列前四项, 写出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2)完全归纳法实例: 证明圆周角定理分圆心在圆周角内部、外部及一边上三种情况. 三.借助数学史料, 促使学生思辨
在数学中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常常会得到错误的结论,不管是我们还是数学大家都可能如此.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归纳法呢?
问题1 已知an=(n5n5)(n∈N),(1)分别求a1;a2;a3;a4.
(2)由此你能得到一个什么结论?这个结论正确吗?
问题2 费马(Fermat)是17世纪法国著名的数学家,他曾认为,当n∈N时,221一定
n22都是质数,这是他对n=0,1,2,3,4作了验证后得到的.后来,18世纪伟大的瑞士科学家欧拉(Euler)却证明了221=4 294 967 297=6 700 417×641,从而否定了费马的推测.没想到当n=5这一结论便不成立.
问题3 f(n)n2n41, 当n∈N时,f(n)是否都为质数?
验证: f(0)=41,f(1)=43,f(2)=47,f(3)=53,f(4)=61,f(5)=71,f(6)=83,f(7)=97,f(8)=113,f(9)=131,f(10)=151,…,f(39)=1 601.但是f(40)=1 681=412,是合数. 四.搜索生活实例,激发学习兴趣
实例:播放多米诺骨牌录像
关键:(1)第一张牌被推倒;(2)假如某一张牌倒下, 则它的后一张牌必定倒下. 于是, 我们可以下结论: 多米诺骨牌会全部倒下.
搜索:再举几则生活事例:推倒自行车, 早操排队对齐等. 五.类比数学问题, 激起思维浪花
类比多米诺骨牌过程, 证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a1(n1)d:
(1)当n=1时等式成立;(2)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 即aka1(k1)d, 则ak1akd=a1[(k1)1]d, 即n=k+1时等式也成立. 于是, 我们可以下结论: 等差5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对任何n∈N都成立. 六.引导学生概括, 形成科学方法
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关键步骤如下:(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时结论正确;
(2)假设当n=k(k∈N,k≥n0)时结论正确, 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正确. 完成这两个步骤后, 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正确. 这种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 七.蕴含猜想证明, 培养研究意识
例题 在数列{an}中, a1=1, an1项an的公式, 最后证明你的结论. 八.基础反馈练习, 巩固方法应用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5+…+(2n-1)=n.
2**an1an(n∈N), 先计算a2,a3,a4的值,再推测通
*(2)首项是a1,公比是q的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a1q九.师生共同小结, 完成概括提升
n1.
(1)本节课的中心内容是归纳法和数学归纳法;
(2)归纳法是一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它可以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两种,完全归纳法只局限于有限个元素,而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具有可靠性,数学归纳法属于完全归纳法;
(3)数学归纳法作为一种证明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递推(递归)思想,使用要点可概括为:两个步骤一结论,递推基础不可少,归纳假设要用到,结论写明莫忘掉;
(4)本节课所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递推思想、类比思想、分类思想、归纳思想、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十.布置课后作业, 巩固延伸铺垫习案与学案
第四篇:长沙市一中教案_高二理科数学《1.2.1 排列(一)》
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二数学备课组
选修2-3 教案
1.2 排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排列的意义,并且能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识别出排列问题,2、能用“树形图”写出一个排列中所有的排列.并从列举过程中体会排列数与计数原理的关系。
教学重点
1、理解排列的概念,能用列举法、“树形图”列出排列,从简单排列问题的计数过程中体会排列数公式。
2、对排列要完成“一件事情”的理解;对“一定顺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
问题1 从甲、乙、丙3名同学中选出2名参加某天的一项活动,其中1名同学参加上午的活动,1名同学参加下午的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这个问题,就是从甲、乙、丙3名同学中选出2名,按照参加上午的活动在前,参加下午的活动在后的顺序排列,求一共有多少种不同排法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需分2个步骤.
第1步,确定参加上午活动的同学,从3人中任选1人有3种方法;
第2步,确定参加下午活动的同学,只能从余下的2人中选,有2种方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共有3×2=6种不同的方法. 如图所示为所有的排列.
二.新课讲解
我们把上面问题中被取的对象叫做元素.于是所提出的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2个,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求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我们再看下面的问题:
问题2 从a、b、c、d这四个字母中,取出3个按照顺序排成一列,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挑法?
解决这个问题,需分3个步骤:
第1步,先确定左边的字母,在4个字母中任取1个,有4种方法;
第2步,确定中间的字母,从余下的3个字母中去取,有3种方法;
第3步,确定右边的字母,只能从余下的2个字母中去取,有2种方法.
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共有 4×3×2=24种不同的排法,如图所示.
由此可以写出所有的排列(出示投影):
abc abd acb acd adb adc bac bad
bca bcd bda bdc
cab cad cba cbd
cda cdb dab dac
dba dbc dca dcb
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问题3:排列的定义中包含哪两个基本内容?
排列的定义中包含两个基本内容:一是“取出元素”;二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一定顺序”就是与位置有关,这也是判断一个问题是不是排列问题的重要标志.
问题4:两个排列的元素完全相同时,是否为相同的排列?
根据排列的定义,两个排列相同,当且仅当这两个排列的元素完全相同,而且元素的排列顺序也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两个排列所含的元素不完全一样,那么就可以肯定是不同的排列;如果两个排列所含的元素完全一样,但摆的顺序不同,那么也是不同的排列.
—第1页●共3页— 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二数学备课组
选修2-3 教案
问题5:什么是排列数?排列数与排列有何区别?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不同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Amn表示。
问题6:排列可分为几类?
如果m<n,这样的排列(也就是只选一部分元素作排列),叫做选排列;
如果m=n,这样的排列(也就是取出所有元素作排列),叫做全排列.
三.例题讲解
例1:写出从a、b、c三个元素中取出两个元素的全部排列.
解:所有排列是ab ac bc ba ca cb
例2:由数字1、2、3、4,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24个)
例3;以参加乒乓球比赛的5名运动员中选3名排好出场顺序,有多少种不同的出场顺序?
(60)例4:从3、5、7、10、13五个数字中任选两个数相加、相乘、相减、相除哪些是排列?
问题7: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的排列数为An是多少?An、An(n≥m)又各是多少?
得出排列数公式:An=n(n-1)(n-2)(n-3).....(n-m+1)
364例5
计算
(1)A16
(2)A6
(3)A6 m
23m364解:(1)A!720
(3)A66543360 161615143360
(2)A6654pnpn例6.求下列各式中的n: 4 3pn例7.北京、上海、广州三个民航站之间的直达航县,需要准备多少种飞机票?
(6种)
四.课堂练习
1.下列问题中哪些是排列问题?如果是在题后括号内打“√”,否则打“×”.
(1)20位同学互通一封信,问共通多少封信?(√)
(2)20位同学互通一次电话,问共通多少次?(×)
(3)20位同学互相握一次手,问共握手多少次?(×)
(4)从e,π,5,7,10五个数中任意取出2个数作为对数的底数与真数,问共有几种不同的对数值?(√)
(5)以圆上的10个点为端点,共可作多少条弦?(×)
(6)以圆上的10个点为起点,且过其中另一个点的射线共可作多少条?(√)
2.在A、B、C、D四位候选人中,选举正、副班长各一人,共有几种不同的选法?写出所有可能的选举结果.
解:选举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1步选正班长,4人中任何一人可以当选,有4种选法;
第2步选副班长,余下的3人中任一人都可以当选,有3种选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不同的选法有4 ×3=12(种).其选举结果是:
AB AC AD BC BD CD
BA CA DA CB DB DC 五.课堂总结
1、排列问题,是取出m个元素后,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取出同样的m个元素,只要排列顺序不同,就视为完成这件事的两种不同的方法(两个不同的排列).
—第2页●共3页— 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二数学备课组
选修2-3 教案
2、由排列的定义可知,排列与元素的顺序有关,也就是说与位置有关的问题才能归结为排列问题.
当元素较少时,可以根据排列的意义写出所有的排列. 六. 布置作业 《习案》与《学案》
—第3页●共3页—
第五篇:长沙市一中教案_高二理科数学《1.1.2导数的概念》
§1.1.2导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了解瞬时速度、瞬时变化率的概念;
2.理解导数的概念,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 3.会求函数在某点的导数
教学重点:
瞬时速度、瞬时变化率的概念、导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导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问题1:什么是平均变化率? 二.新课讲授 1.瞬时速度
问题2:什么是瞬时速度?
我们把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 问题3:平均速度能反映瞬时速度吗?
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不能反映他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问题4:如何求运动员的瞬时速度呢?比如,t2时的瞬时速度是多少?考察t2附近的情况:
思考:当t趋近于0时,平均速度v有什么样的变化趋势?
结论:当t趋近于0时,即无论t从小于2的一边,还是从大于2的一边趋近于2时,平均速度v都趋近于一个确定的值13.1.
从物理的角度看,时间t间隔无限变小时,平均速度v就无限趋近于运动员的瞬时速度,因此,运动员在t2时的瞬时速度是13.1m/s
h(2t)h(2)13.1
t0t表示“当t2,t趋近于0时,平均速度v趋近于定值13.1” 为了表述方便,我们用lim小结:局部以匀速代替变速,以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然后通过取极限,从瞬时速度的近似值过渡到瞬时速度的精确值。
导数的概念
从函数y=f(x)在x=x0处的瞬时变化率是: f(x0x)f(x0)flim
x0x0xx我们称它为函数yf(x)在xx0出的导数,记作f'(x0)或y'|xx0,即 lim
f(x0)limx0f(x0x)f(x0)
x说明:(1)导数即为函数y=f(x)在x=x0处的瞬时变化率
(2)xxx0,当x0时,xx0,所以f(x0)lim三.典例分析
2例1.(1)求函数y=3x在x=1处的导数.2分析:先求Δf=Δy=f(1+Δx)-f(1)=6Δx+(Δx)
再求
x0f(x)f(x0)
xx0ff6x再求lim6
x0xx解:法一 定义法(略)
3x23123(x212)limlim3(x1)6
法二:y|x1limx1x1x1x1x12(2)求函数f(x)=xx在x1附近的平均变化率,并求出在该点处的导数.
y(1x)2(1x)23x 解:xxy(1x)2(1x)2lim(3x) f(1)limx0xx0x例2.(课本例1)将原油精炼为汽油、柴油、塑胶等各种不同产品,需要对原油进行
2冷却和加热,如果第xh时,原油的温度(单位:C)为f(x)x7x15(0x8),计算第2h时和第6h时,原油温度的瞬时变化率,并说明它们的意义.
解:在第2h时和第6h时,原油温度的瞬时变化率就是f(2)和f(6)
''f(2x)f(x0)f xx(2x)27(2x)15(227215)x3
xflim(x3)3 所以f(2)limx0xx0同理可得:f(6)5
在第2h时和第6h时,原油温度的瞬时变化率分别为3和5,说明在2h附近,原油温度大约以3C/h的速率下降,在第6h附近,原油温度大约以5C/h的速率上升. 根据导数定义,注:一般地,f(x0)反映了原油温度在时刻x0附近的变化情况. '例3利用导数的定义求y1在xx0处的导数.x四.课堂练习
1.质点运动规律为st3,求质点在t3的瞬时速度为. 2.求曲线y=f(x)=x3在x1时的导数.
3.例2中,计算第3h时和第5h时,原油温度的瞬时变化率,并说明它们的意义. 五.回顾总结
1.瞬时速度、瞬时变化率的概念 2.导数的概念 六.布置作业 《习案》作业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