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二首-语文A版【小学学科网】
古诗二首
一、教学目标
xiaoxue.xuekeedu.com
1.通过诵读两首古诗,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友人的思念,能够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2.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6个字。
3.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会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意思,会背诵两首诗。
2.掌握本课的会认字和会写字。
三、教学难点
在初步体会古诗的意境韵律的同时,感受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喜爱学习古诗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图片或电脑课件、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实物红豆。
五、教学时数
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谁能背上一首给全班同学听?今天,我们一起再学习两首新诗,使大家进一步了解祖国古代文化,学习更多的千古传诵的名诗。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对照拼音,自读古诗,初步了解内容。
2.学生自由读文(可采用单人读、分行读、集体读、开火车读、由学生当老师领读等多种形式)
(三)自主识记,合作交流。
1.自学会认字。(个人大声练读,读不准的音可以多读几遍。)
2.分组学习会写字。
(1)提示学习步骤。
读准字音——分析字形——了解字义。
xiaoxue.xuekeedu.com
(2)小组学习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最有效的识字方法记忆生字,注意运用多种方式记字。(编儿歌、猜字谜、偏旁归类等)当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时,通过讨论,查字典,联系上下句等方法来弄懂。
3.交流反馈,达到互听、互评、互助目的。教师给予及时表扬、鼓励。
(四)指导书写。
1.分类指导。
(1)请学生观察6个字,说说有什么发现。“采、音、童、客”都是上下结构。
(2)选择你们认为难写的字,认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说说应该注意什么地方。
(3)学生练习书写。
有条件的学校用投影展示学生抄写本,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把字写工整规范。
(五)巩固练习。
1.用课件出示闪光星或用卡片练习读字、读词。
2.建立“我的词语库”,给本课生字组词、扩词。看谁组得词多,评选“词语能手”,发奖品给予鼓励。
第二课时
(一)由图导入新课。
1.指导学生看图或看实物。请同学说说这是什么。(学生可以根据课前查到的资料交流,达到资源共享)
教师补充:红豆树,乔木,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圆锥花序。花白色,荚果扁平,种子鲜红色。产在亚热带地方。这种植物名字叫“红豆”,也叫“相思子”。出示课题《相思》。
2.读诗题,知作者。请同学介绍作者,了解唐代诗人王维。
(二)初读古诗,感受古诗形象美。
xiaoxue.xuekeedu.com
1.自由读古诗《相思》,看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这首诗每行有五个字,一共有四行,我们称之为“五言绝句”)
2.教师范读,注意节奏和重音。教给学生读诗方法,采用“
二、三”读法,将每行前两个字连在一起读,后三个字连在一起读。每行的第三个字音要读重一些。
(三)边读边议,渗透古诗语言美。
1.学生朗读全诗(单人读、齐读、分男女生读等),边读边思考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小组里互相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1)针对学生提出的质疑进行讨论。
(2)结合插图,说说红豆在春天里有什么变化。第一句中“发”是什么意思?(长出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句的意思。(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里又发了几个新枝条?)
(4)这句诗句后面是问号,应该怎样朗读,自己练习。(指导读出欣喜高兴的语气)
(5)为什么请君多采撷?“撷”当什么讲?“此”在这里指什么?“相思”是什么?应该怎样读这句话?(用真诚喜爱的语气读)
(6)谁能用自己的理解讲这句诗的意思?(希望你多采一些,因为它最能引起人们的相思之情)
3.再看插图,展开联想,一位母亲手中托着几粒红豆,一个女孩伸着手要红豆,你想象这位母亲会对小女孩说什么?
(四)吟诵古诗,体会古诗意境美。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接句,分行,个人背,互背,齐读等)
2.全班议论:学习了这首古诗后有什么感想?说说你平时是怎样与同学交往,尊重友情的?
板书设计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第三课时
(一)揭示诗题,激趣质疑。
xiaoxue.xuekeedu.com
1.教师板书课题。析题“偶书”:偶然有感触,书写了这首诗。
2.提问:你们以前读过这首诗吗?读了题目后,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3.学生带着疑问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诗文,感知内容。
1.利用查找的资料介绍作者。
2.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发现了什么?(《回乡偶书》和《相思》两首格律有区别,每行字数不一样。《回乡偶书》一行是7个字,因此被称为“七言诗”;朗读时按照“
四、三”的读法练习。)
3.在老师指引下学生分组练习朗读。注意强调“衰”的读音,在古代时读“cuī”。
(三)细读诗句,理解诗意。
1.默读古诗,想一想有几句话?每句话讲的是什么意思?
2.边读边看图,理解第一句。
(1)单人读第一句,说说你理解了什么。
(2)小组讨论。重点词语:
少小:年轻。
老大:年迈。
乡音:家乡的口音。
鬓毛:面颊两旁靠近耳边的头发。
衰: 稀疏、斑白。
xiaoxue.xuekeedu.com
试着把第一句的意思讲给同组听。(年轻时的我离开家乡,年迈时才回来。家乡的口音虽然没有改变,但两鬓的头发却早已白了。)
(3)请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讨论。
①为什么几十年后作者还回到家乡来?(反映出离乡多年的游子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②这时他的心情如何?(作者即将落叶归根,踏上熟悉的土地,就要看见久别的亲人,他心情无比喜悦)
(4)想象如果你是作者,在阔别多年后又返回到养育了自己的故乡与家乡的人们团聚,想到家乡人的热烈欢迎、盛情款待的情景一定会兴奋不已。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
(5)同桌互背第一句。
3.学习第二句。
(1)学生自读自悟。
(2)同桌议论第二句的意思。(村里的孩子见了我都不认识,他们围着我,笑着问我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3)想象当时的情景,儿童会说些什么?
(4)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讨论:
① “客”在这句话中指的是谁?
②为什么村子里的孩子不认识他,把他当客人?
③体会作者的心情会。(作者看到孩子们把他当成了外乡客时表现出很尴尬很无奈的样子,但仔细想这一切又在情理之中。)
④怎样通过朗读来表达这样的情感呢?(读出淡淡的忧伤之情。个人练读,指名读,评读)
⑤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意思。
⑥练习背诵,同桌互背、齐背。
4.总结全文,交流感受: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这首诗反映作者
xiaoxue.xuekeedu.com
对故乡的热爱,反映了他内心丰富的情感。这首诗感情自然、真切,富有生活情趣。)
(四)创设情景,表演体验。
为加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体会回乡游子思想感情的反差变化,让学生根据《回乡偶书》,联系诗中的情景去发散想象,把这首诗编成故事来表演。(注意几点:场景变化;人物上场顺序;人物内心感受;人物神态动作。要充分发挥学生表演才干,鼓励创新,给学生自由的创造空间)
(五)阅读欣赏,拓展延伸。
1.教师向学生推荐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另外一首,供欣赏品读。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2.请把今天学的两首古诗背给家里人听。
(六)有关资料。
作者介绍
贺知章(659—744)唐代著名诗人,字季真。年轻时就因诗文写得好而闻名。他为人狂放,与李白、张旭等合称“饮中八仙”。他的诗清新疏朗而富有情趣,以《回乡偶书》《咏柳》等传诵最广。
板书设计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经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感慨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对家乡的热爱
真切
朴实语
第二篇:五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4.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学导学
1.走近作者,了解作者: 2.这首诗的作者是,他是唐代伟大诗人,被称为。3.我还知道 《 》 也是他的作品。
二、自学生字词
1.我把古诗大声地读了三遍,我发现这些字的音容易读错。
2.我把课后生字工整地抄写三遍,把易错的地方用双色笔标出来。3.我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并把意思写下来,:
批: 轻: 托死生: 峻: 堪: 骁腾:
三、自己尝试,理解诗意
我又把这首诗认真地读了两遍,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一会儿和对子交流。交流协作:
对学:1.对子互读古诗,正音。
2.我要把不理解的地方和对子交流。
群学:
1.组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提出不大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3.讨论:诗句的意思。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展示激励:(一)朗读展示
1.我要融进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2.我要通过重读、停顿等方式读出建功立业,作者的远大抱负。(二)感悟展示
1.通过朗读,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2.透过古诗,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3.我知道作者描写马的目的。(三)书写展示
我要把这首诗工整地抄写下来:(四)拓展延伸 我又想到了一些描写马的诗句:
五、达标检测
1.读一读,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写下来。
宛()骁()峻()凌()苑()挠()俊()棱()2.仔细读《房兵曹胡马》,思考填写下列空白处。(1)这首诗前四句主要写马的,后四句主要写马的。(2)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杜甫对马 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自学导学 1.了解作者:
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2.自学生字词。
(1)我把古诗大声地读了三遍,我发现这些字的音容易读错(2)我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钩: 燕山: 走: 金络脑: 3.自主合作学习《马诗》
我要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一会儿和对子交流。
二、交流协作
对学:1.对子互读古诗,正音。2.我要把不理解的地方和对子交流。群学:
1.组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提出不大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
3.讨论:“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三、展示激励
(一)朗读展示:
1.我要融进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2.我要通过重读、语速的变化等方式读出作者的情感
(二)感悟展示:
透过古诗,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
四、深化引领
《房兵曹胡马》和《马诗》这两首诗都是描写了马,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五、达标测评
1.我会给下面的字注音:
—— ——
——
—— 棱
堪
蹄 峻 2.填空:
所向,真堪。有如此,可横行。“何当,快走。”
从这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 3.我还能写出一句关于马的诗句:
课后反思:
第三篇:小学语文第八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古诗二首》是北师大版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学习两首关于春天的古诗。
教学要求:
1、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语,了解古诗大体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4、比较阅读两首诗,领悟诗歌意境,提高欣赏水平。
5、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小组合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根据“金钥匙”的要求来自学古诗是本节课最重要的训练内容。
“蹊”“不值”“屐齿”和“柴扉”等词较难理解。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投影片和古诗材料
学生课前搜集关于两首诗以及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点题。
春天到了,这几天的语文课上,我们一直通过优美的语言感受着春天的独特魅力,今天,我们要用最简练的语言继续感受春天,学习古诗二首。
2、背诵春天的古诗。
提起古人对春天的喜爱程度,那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谁能信手拈来,背诵几首春天的诗句。
二、学习第一首诗
1、唐代大诗人杜甫不仅能写雄浑壮丽的爱国诗句,还能抒情写景呢。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叫?板书诗名《江畔独步寻花》。
2、学生说一说课前搜集的关于杜甫和这首诗的背景资料。
[杜甫:是唐代诗人,被后人称之为“诗圣”。他的诗敢于大胆揭露社会矛盾,批判统治者的罪恶,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历史。]
[背景:安史之乱后,杜甫弃官住在了成都的浣花溪边的草堂,在饱经战乱后终于有了安身的居所,所以非常欣慰。这首诗就是写草堂附近的邻居黄四娘家的春天景象。]
3、认读词语:蹊娇
4、解释词语:
蹊:小路娇:可爱的5、朗读古诗:正确、流利[全班齐读、指名读]
6、掌握第一把“金钥匙”[投影出示标题]
(1)读古诗,理解词语。
小组合作朗读古诗,找出难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看图理解、联系诗句理解、一起讨论等方法来解决,实在困难时向老师求助。
(2)串起句子,说出意思。
根据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归纳出整句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小组成员可在负责人的带领下补充完整。
(3)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小组中所有成员逐一朗读,选一名代表画出图画,一名代表解说,鼓励学生在大体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加上一些形容词,使学生在解说古诗配画时更像是描述一段美丽的景色或一个生动的故事。
7、检查、反馈各组的自学情况。
进行小组间的评价,要求:公正、简短、友善。
二、学习第二首诗。
1、手握第二把“金钥匙”。[投影出示][要求更简化、时间更短]
(1)读古诗,理解重点词语。
(2)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2、检查、反馈自学情况
(1)读词解词:不值[没有遇到人]屐齿[木屐底下两头的突出部分]
小扣[轻轻地敲]柴扉[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
(2)有感情地朗读《游园不值》。
指名读,自由起立读。
三、古诗赛场
1、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说说两首诗的异同。
[在各小组竞相回答时,老师帮助学生拓宽思路,从意境、诗人的心情、朗诵的语气等不同方面去考虑,并要求学生分析完后接着抑扬顿挫的朗读古诗。]
2、古诗背诵
比比哪个小组的同学背诵的最快,背诵的最多。
四、课后实践作业:创作“古诗”
索取第三把“金钥匙”[投影出示]:
(1)编写时分成两句,每句两行,共四行。
(2)每行字数相同,五个字或七个字。
(3)每一句表达一层意思,或是描述一种景物,语言简练。
(4)第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最好押韵,即韵母相同或相似。
五、结束语:加油!下节课我们班的小诗人可要和杜甫、叶绍翁两位大诗人比比语言的魅力呢!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第四篇: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生字,会认5个生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
感悟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
2.挂图、课文朗读带、录音机。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春雨,导入课文。
1.启发谈话:同学们,现在正是春天。我们说春天的美景是一首优美的歌曲,那么,春雨就是这歌曲中调皮动听的音符。人们为什么喜欢春雨,春雨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平时都善于观察,大家说说你观察到的春雨吧!
学生谈春雨。
2.导入课文,简介诗人。
一个春天的夜晚,下起了雨,一位大诗人抑制不住对春雨的喜爱,写下一首赞美春雨的诗。这位诗人就是唐代诗圣杜甫,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春夜喜雨》。有的同学课前查阅了资料,了解了杜甫的生平和他的诗歌风格,有这方面资料的同学和大家交流。你还读过杜甫的哪些诗?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古诗,简介这首古诗。
提问检查学生课外收集资料、预习课文情况:你在课外了解了哪些有关古诗的知识?
简介《春夜喜雨》的体裁:《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共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自由读《春夜喜雨》,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①正确朗读这首诗。
②结合你所知道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3.检查自学情况:
(1)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读准下列字音:甫fǔ乃nǎi俱jù苔tái扣kòu
(2)提问: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春天的一个雨夜。诗人住在成都从书上对锦官城的注释可以知道杜甫住在成都。)
(3)说一说自己读了诗的初步感受,提出不懂的字、词,在班上交流。
了解下列一些字词的意思:
乃:就。
发生:在诗中的意思是雨降落、降临。
潜:暗暗地,悄悄地。
径:小路。
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也指花儿开得繁盛。重读zhòng。
三、朗读感悟,体会意境。
(一)朗读课文,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和感情读这首诗。
讨论:题目是春夜喜雨,应该用欢喜轻松的语气读,读出对春雨的喜爱。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二)诗人为什么喜爱春雨呢?诗句中并没有一个喜字,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在哪儿呢?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说说对诗句的理解,体会意境。
1.感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知道时节,在这春天正需要它的时候下起来了。这里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拟人。把雨拟人化,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
2.着重体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学生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教师引导:在这夜晚,春雨随风悄悄地飘洒下来,无声无息地滋润万物。大家想想:春雨有什么好处?
(春雨使花草树木庄稼得以发芽、生长,春雨为大地创造了生机,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春雨有这么重要的作用,但是她润物细无声,她一点也不因为自己的功劳而张扬喧闹、大造声势。你们难道不觉得春雨具有一种可贵的品格吗?
(春雨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3)那么这时诗人心中充满了什么感情?
(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所以,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好好品读这两句诗吧!(学生有感情地读颔联两句。)
3.学习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大家展开想象:诗人可能先是在屋里,听到春雨轻轻洒落的声音,他心情十分愉快。接下来,他怎么做?
(诗人推开屋门走了出去。从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可以看出诗人可能走出了屋,看到了野外、江面的景象。)
说说颈联两句的意思。
4.想象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最后两句也是诗人看到的吗?为什么?
(最后两句是诗人想到的。从晓看知道诗人是在想:第二天早晨可以看到)
说说对这两句的理解。
(2)联想:诗人看到了这场及时雨,他不禁想到第二天早晨,一定可以看到城里的花儿都开了。那一朵朵花沾着雨水,显得沉甸甸、红艳艳的。其实呀,诗人想到的可能还不止这些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诗人可能还想到了什么。如果是你,你还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诗人可能想到农民会在雨后播种,麦苗喝饱了雨水又长高了一截,人们开始踏青赏花了)
三、总结升华,指导背诵。
1.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么的思想感情?为什么诗人能把春雨写得这么美好?
引导:像诗人一样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感觉生活中的美。
2.朗读背诵。注意诗的节奏: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四、拓展阅读,欣赏古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五、作业。
搜集古今中外写春天、春雨的诗,自主积累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春夜喜雨》。
2.谈话:春天是诗人笔下永恒的题材。我们学习了杜甫的《春夜喜雨》,今天再来学习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板书课题)。
3.设疑: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不值是什么意思?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赶快来读这首诗吧!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板书(或以投影大屏幕显示)全诗,教师范读。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3.指名读,纠正读音。注意读准下列字音,同时教师指导理解字义:
应:在诗中读yīng,原意应该,这里是大概可能的意思。
屐:读jī。屐齿:木底鞋下的齿。
苔:读tái。苍苔:指深绿色的苔藓。
扉:读fēi。柴扉: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
4.说说自己读了这首诗的初步印象,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可能难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这一句,教师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允许学生存疑。)
[4]
三、再读古诗,读中感悟。
课件出示有关这首古诗内容的图画。学生读诗,结合观察图,思考诗句的意思,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的意思。
(1)怜在这句诗中是爱惜的意思。谁爱惜什么?你怎么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讨论。教师引导:先看第二句诗小扣柴扉久不开,这句诗很容易理解,说说这句诗的意思。(诗人轻轻地敲柴门,过了好久也没人开门。)
诗人敲门,好久没有人来开门,诗人想大概是园子的主人请你根据第一句诗来把诗人的猜测补充完整。
(大概是园子的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印子吧。我轻轻地敲那柴门,好久了也没有人来开。)
(2)小结:原来怜的对象是苍苔而不是屐齿,这样我们就容易理解这句诗的意思了。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解释古诗有时不能按字面意思简单地连词成句,而是要联系上下诗句的意思合理地进行解释。
(3)体会诗人的感情。
小扣柴扉久不开时诗人想些什么?心情怎样?
体会这时诗人的感情失望、扫兴、遗憾。
2.感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导入:正在扫兴遗憾时,诗人突然眼前一亮他看到了什么?(引读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这两句诗人用了两处对比的手法,你能找出来并体会这样写的妙处吗?
(满园一枝,关出。作者之所以感叹春色满园关不住,是因为他看到了一枝红杏出墙来。)
(2)这满园春色是怎样的?想象一下:我们仿佛也和诗人一起站在园外,看到那伸出墙的一枝红杏,不禁想到了园内的春景你能描述一下那园内会是怎样的美景吗?
(3)看到一枝红杏,想起满园春色,这时诗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惊喜、快慰)诗人可能还会想到什么,还会说什么?
引导:红杏为什么能出墙?高墙大门关不住出墙的红杏,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3.点题解疑,升华情感。
现在,我们知道了题目游园不值的意思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的意思是:作者去游园,而主人不在,没有能进到园里去。值是遇到的意思。这首诗赞美了春天里一切蓬勃向上的事物,表达了诗人赞美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字卡:径、俱、晓、苍、苔、扣。
2.指导写字。
(1)观察记忆字形。
这几个字都较易写,可以自学,用拆分部件的方法记忆字形。
(2)写字。
左右结构的字左边的偏旁写得窄一些,右边写得稍舒展。写时,教师巡视,看学生是否写正确,及时纠错。俱注意右边的笔画。晓字,有的学生可能会把晓的右边多加一点,要及时纠正过来。提醒学生写字的姿势,继续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拓展阅读,欣赏古诗。
1.互相交流收集到的写春天的古诗,读这些古诗,自主积累。
2.读一读: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城东早春(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板书: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看)一枝红杏(想)满园春色
第五篇:二年级下学期语文 第1课古诗二首 教学设计
年
级
二年级
学
科
语文
章(组)
一
学习内容
1、古诗二首
学习内容
分
析
本课共有两首古诗。《村居》是由晚清诗人高鼎晚年闲居农村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歌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所见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诗中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它是美的创造者,裁出了春天。两首古诗都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传达出春天的美好,表达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古诗文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在通读中积累传承,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本课两首古诗都是脍炙人口的咏春诗,语言精巧凝练,情趣盎然,其描绘的画面在春日中处处可见,语用价值很高。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在诵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好,进而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是本课的教学方向。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读准字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把字写正确、美观。
学习难点:理解诗中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习方式
方
法
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学习准备
教师:PPT课件
学生:生字卡
学习时数
二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理解诗题
1.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几句诗句:(出示课件)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这些诗句都是描写儿童生活的。小朋友们的童年生活有趣而快乐,多姿多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2.老师导入: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是清代的一名诗人所写,他的名字叫高鼎。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出示图片)进行简介: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咱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他写的《村居》。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3.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你们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去放风筝的呢?
(播放音乐:放风筝)(出示课件图片)
4.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本文是一首诗,字数不多,平仄对仗,句式工整,耐人寻味。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小组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诗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文的音韵美。
三、生字认读。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莺、拂、堤、柳、醉
(1)认知“堤”,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由两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旧字,直接合成。容易识记。“堤”是什么呢?出示一个图片,帮助学生们识记生字。
(2)“莺”字强调部首“艹”,上中下结构,书写时注意“秃宝盖”这一部分,不要写成宝盖。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上下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
(3)“拂”也比较熟悉,左右结构,书写时候注意要占格均匀,把字写好看。读音是“fú”,不是“fó”。
5.猜谜语。
草帽下面一只鸟——莺
就是土——堤
6.开火车读准字音,并试着给每一个新字口头组词。
四、古诗赏读,感受情感
(一)导学:把诗读通顺。
(出示课件)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老师范读古诗。
2.请同学们把诗句读通顺,做到不丢字,不多字。
3.开火车把诗句读通顺。
(二)导学: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先试着读一读,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拂堤:(杨柳)像是在抚摸堤岸。
3.这两句写了什么意思?
(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
4.你怎样理解“醉”呢?
(预设:音乐令人如痴如醉;花香醉人,酒香醉人,美景令人享受。)
5.春光无限好,“草长莺飞”就是描写春景的词语,你还知道其它描写春景的词语吗?
(预设:万紫千红
花红柳绿
莺歌燕舞)
6.赏析:“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三)导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诗人从描写景物直接到写孩子们的生活。
2.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散学:放学。
东风:春风。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yuān):老鹰。
3.这两句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播放儿童歌曲:村居)
4.为什么归来早?(预设:忙趁东风放纸鸢。)
你有没有放学后着急回家的时候啊?说一说,好吗?
5.试着用诗句的形式来说一说你放学后做些什么?
(预设: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飞雪乐翻天。儿童散学归来急,忙约伙伴跳皮筋。)
五、班级展示
比赛规则: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歌的韵味!评选出诵读冠军。
(预设:小组成员推荐优秀作品展示,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达到预设目标。)
六、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美,让老师都感觉到了春天的美丽,草长莺飞,拂堤杨柳,还有孩子们在快乐地放风筝。
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诗、村、童。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诗、童”的注意要点。预设:“诗”注意偏旁占格在左边的位置少一些;“童”注意上下结构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学生临习生字。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准备:柳树代表着旺盛的生命力。每年春天,柳树是最先发芽、变绿的。柳芽的嫩绿,是初春时节最美的颜色,它象征着生命和活力。(出示图片)
2.课前准备: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出示图片)
3.老师导入:听着好听的歌曲,欣赏着这美丽的柳树,(出示图片)我们一起走进《咏柳》。(出示图片),4.(播放音乐:柳树姑娘)(出示课件图片)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是一首诗,字数不多,平仄对仗,句式工整,耐人寻味。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小组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诗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文的韵律美。
三、生字认读。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咏、妆、丝、绦、裁、剪。
(1)认知“咏”,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形声字。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通常有下面几种情况:上形下声;上声下形,左声右形,左形右声。
(2)“丝绦”两个字强调读音“sī
tāo”,不能读成“sī
tiāo”,书写时注意偏旁部首。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
(3)“剪”也比较熟悉,上下结构,由“前”和“刀”组合而成,书写时候注意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
5.通过图片来了解“妆”和“绦”(出示课件图片)。
6.猜谜语。
前面是刀——剪
一张嘴收到头——咏
7.形近字区分。
咏()
妆()
绦()
裁()
永()
装()
条()
栽()
8.开火车读准字音,并试着给每一个新字口头组词。
四、古诗赏读,感受情感
(一)导学:把诗读通顺。
(出示课件)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老师范读古诗。
2.请同学们把诗句读通顺,做到不丢字、不多字。
3.开火车把诗句读通顺。
(二)导学: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先试着读一读,说一说你读到了什么?
2.一树:满树。
3.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4.妆:装饰,打扮。
5.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6.这两句写了什么意思?(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7.赏析:把眼前的柳树和古代质朴美丽的少女联系起来,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三)导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这两句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设问、比喻)
2.裁:裁剪。
3.似:如同,好像。
4.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五、课堂展示
为古诗配画。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为诗文配画,可以为整首诗配画,也可以为一句诗配画。看谁画的符合诗的意境。
六、学写生字
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碧、妆、绿、丝、剪。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碧、剪”的注意要点。预设:“碧”注意偏旁“石”,出示猜谜语识记生字:王大娘白大娘一起坐在石头上;“剪”注意上下结构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学生临习生字。
七、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古诗二首》”,一起来闯关吧!
作
业
设
计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完成配套练习册。
3.收集关于春天的一些诗,并讲给身边的人听。
板
书
设
计
古诗二首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