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范文模版)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数学思考: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使学生感悟到人民的卓越智慧,提高审美意识。
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课时安排:9课时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4课时 2.解决问题„„„„„„„„„„„„„3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4.小小设计师„„„„„„„„„„„„1课时 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页例1。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过程:
观看动画,引出活动
问题: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
二、摆一摆,比较感知
(一)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把下面这些 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3.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6÷2=3(盘)问题:
1.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问题:
1.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做。3.这1个草莓怎么不摆了?
4.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7÷2=3(盘)„„1(个)问题:
1.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比一比,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问题: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讲解:算式里的“1”表示剩下的1个草莓,在算式中称为“余数”,今天我们研究的是“有余数的除法”。
追问:余数表示什么?
(四)圈一圈,填一填,及时巩固
要求:
(1)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对比观察,理解关系
(一)初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问题:1.用9根小棒,你能
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请你动手摆一摆。
2.能用除法算式表示你摆的意思吗?
3.如果用10根小棒来摆呢?
4.11根、12根呢?
三、对比观察,理解关系
(二)活动思考,加深理解 用一堆小棒摆
5.余数和谁有很密切的关系?是什么关系?
余数<除数
。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问题:
1.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2.你是怎么想的?和同伴说一说,也可以摆一摆
证明自己的想法。3.如果用这些小棒摆 呢?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第64页练习十四,第1题、第2题。第二课时:竖式与试商 教学目标:
在操作中建立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表征形式与其他表征形式的联系。在比较中理解除法竖式。教学重点: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学生活动,运用旧知解决问题
(一)呈现题目,明确题意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问题:
1.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2.“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 3.“每4根分一组”什么意思?
问题:结果怎样呢?自己动手试一试。提示:可以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
(三)交流想法,解决问题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问题:结果怎样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研讨竖式,理解各部分含义
(一)尝试书写,交流想法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尝试:摆、圈、列除法算式的办法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你们
知道吗,除法也可以写成竖式,想一想摆、圈、写算式 问题:你是怎样写的?说一说你的想法。
二、研讨竖式,理解各部分含义 预设: 尝试书写,交流想法
指导书写,建立联系
过渡:这位同学的写法,就是我们通用的竖式写法,你知道应该怎样写出来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指导书写,建立联系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13÷4=3(组)„„1(根)除法也可以写成竖式: 独立书写,及时巩固
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竖式怎么写? 问题:
1.竖式怎么写呢?请你自己写一写。2.小组互相学习,看看写得怎么样。3.这个竖式中的每个数什么意思? 交流想法,体会试商方法
问题:我们应该从哪儿开始思考呢? 回顾例题,整理所学内容
问题: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哪些问题? 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五、课堂作业
作业:第62页“做一做”,第1题。
第63页“做一做”,第2题。
第64页练习十四,第3题。
第65页练习十四,第4题、第5题。第三课时:解决问题(例5)
教学目标: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要采用“进一法”得出问题的答案。教学重点:用不同表征方式理解“进一”的道理。教学难点:用进一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审读题意,交流理解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1.你都知道了什么?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 “至少”是什么意思?
2.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二、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请你自己试一试。
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呢?这里有几位同学的想法,我们一起看一看。
二、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三)讨论辨析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
1.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 至少需要6条船,你觉得呢?
2.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三、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
梳理:解决同一个问题,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在研究3位同学的想法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有27 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 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3.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 监控:为什么要“加1”。交流理解,提升认识 审读题意,独立尝试
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追问:“最多”是什么意思?
(二)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 问题:
1.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2.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3.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问题:
1.这个问题和刚才解决划船的问题哪儿相同?哪儿不同? 2.刚才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现在余下“1元”,怎么不增加1个面包呢?
3.想一想今天研究的问题,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五、课堂作业
作业:第69页练习十五,第1~3题。第四课时:解决问题(例6)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2.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规律,引出新问题
问题:横线上画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引出: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接着摆下去,第12个图案是什么?
第17个呢?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方法交流
(一)理解题意,自主尝试
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问题: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探究: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
请你自己试一试。
提示:可以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
问题: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这里有几位同学的想法,我们一起看一看。
(三)数据变化,体会方法
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想到了几种好办法?
谁再简单说一说?
检验:这个问题解答正确吗?我们一起来答题吧。
变化:1.如果求第20面小旗的颜色,你准备怎样解决问题?
试一试。
2.第25面呢?第29面呢?你有什么想告诉大家的?
(四)变化练习,完善认识 问题:
1.读一读,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2.第27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自己试一试。
3.有的同学发现27÷3=9没有余数,该怎样判断呢? 小结: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没有余数
说明正好分完,就是每组最后一个。按照例6的规律接着往下摆,第27面小旗应该 是什么颜色?
三、巩固练习,积累经验 1.
按照上面的规律穿一串珠子,第24 个珠子应该是什么颜色?
要求:
(1)读一读,说一说知道了什么。(2)独立解决问题。(3)你是怎样做的? 2.第32盆应该摆什么颜色的花? 要求:
(1)独立解决问题。(2)你是怎样做的?(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四、课堂作业
一个星期有7天。
(1)六月份有30天,有几个星期?还多几天?
(2)如果六月份有5个星期六和星期日,那么6月1日是星期几? 完成建议 :
第一问独立完成。
第二问指导找关键信息:30天、7天,体会商和余数 与这个问题的关系。
小小设计师 教学目标: 1.能辨认出生活中的图案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等运动得到的。能在正方形中贴或设计图形,并将所设计的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运动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2.能将同样的图案拼在一起,并根据实际确定所观察成果的基本图形,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
3.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在想象图形运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欣赏图形运动所创造出的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教学重点:利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教学难点:根据给定的图案找基本图形。教学过程: 综合与实践
一、欣赏,揭题
我们经常在桌布、墙纸等生活物品上见到下面这类图案。它们都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得到的。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动手,创作
剪下教材第123页中的图形,与小组同学一起在正方形里贴出喜欢的图案。
三、交流,欣赏 每个小组先自我评比,然后再推荐给全班同学。说一说好在哪里,你有什么改进的好想法吗? 解决问题的过程:明确要求、作好计划、通过操作解决问题、组织好交流 活动目的
1.结合图案的设计,感受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培养学生的简单推理能力。
3.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创造美。
四、课堂总结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一课时
教学班级:四年级()班 教学时间:2007年()月()日 备课人:郭剑
教学内容:第95~ 97页例1、2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计算方法。教学难点: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754+3826
2000-493
2、引入: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
二、教授新课
1、创设情景: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2、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现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 小组合作:
(1)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2)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3)你为什么这么计算,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
3、小组尝试总结: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汇报:
(1)小数点对齐(2)数位对齐
(3)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
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谁能举例?(价签上)
4、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 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复习巩固: 教后记:
练习一
教学班级:四年级()班 教学时间:2007年()月()日 备课人:郭剑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的练习课
型:练习课
教学要求:
1、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2、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法则,加减法关系。教学难点: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计算。教学过程:
一.出示练习题目引导学生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1.7-0.3
2、算一算:
10.52+3.48
15.24-3.84
9.9+10.11
100-0.27
3、培红小学师生自己粉刷墙壁,节约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节约了120.8元。一共节约了多少元?
4、一箱钉子,连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
二.总结:今天我们练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
练习二
教学班级:四年级()班 教学时间:2007年()月()日 备课人:郭剑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的复习。课
型:练习课
教学要求:
4、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5、提高解题能力。
6、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法则,加减法关系。教学难点: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小数加减法的方法是什么?
2、口算下列各题
0.7+0.9
4.7-0.5
0.56-0.46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5.7+0.2
3.6-1.6
7+2.3
3、板演下面各题并演算
8.02+15.28
108.5-35.05
25-16.07 提问:小数加减法如何计算呢?
二、笔算练习
1、完成下表,并说说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单位 元)
2、根据信息说说你了解到什么?
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三、解决问题
1、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
(1)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钱?(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班里要买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
问题:可以怎样买?需要付多少钱?
四、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第100页例3。课
型:新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法混合运算。
2、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0.2+0.3
3.5+2.4
8.7-4.5
1-0.6
0.9-0.5
2.3+5.4
4.9+1
8.6-5.5 0.7+0.8
6.7+1.1
5+6.5
9.7-7 2.、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在计算.7325-714+146-89 10000-(981-326)+148
3、导入: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二、新课:
2、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环城自行车赛段资料如下表。
(2)今天第2赛段的比赛已经结束了,要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3、小组合作要求:
(1)先确定有几种方法可以解决问题。(2)分工合作,用不同的方法解决。(3)说说解答时你都用到了什么旧知识。
4、汇报。
(1)483.4―(39.5+98.8)
= 483.4―138.3 = 345.1(千米)(2)165+80.7+99.4
= 245.7+99.4
= 345.1(千米)(3)483.4―39.5―98.8 = 443.9―98.8 = 345.1(千米)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185.07-15.3+94.3-4.309
9.26-〔8.9-(3.96+1.3)〕
22.8+5.23-9.125+14.75
32.5-(5.07+6.13)+8.25
2、解决问题:
(1)根据下图,请你说说肖红跳过了多少米? 8
(2)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第104页例5和例6。课
型:新授课
教学要求:
1、在学习掌握小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2、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判断小数加减法是否可以简算。教学难点:正确的进行简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口算:(投影片或口卡)0.35+0.5
0.26-0.16
0.25+0.17
5-2.5
7.2+6.8
8.5-5
3.6-1.6
2.1+7.9
13.5-2.4
6.7-2.3
4.8-2.8
7.1-4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根据什么?
48+25+52+175
120-75-25
430-121-79 36+11+64+89
85-(15+64)
3、引入:我们运用加减法的定律和性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二、授新课
1、创设情景:你都知到了哪些信息?
班里这四名男生的50米跑成绩最好,他们参加4×50米接力赛,可能的总成绩是多少呢?
2、小组合作完成
(1)根据题目确定解答方法(2)写出解答过程,并说说理由
3、汇报:
(1)8.42+8.46+8.54+8.58
= 16.88+8.54+8.58
= 25.42+8.58
= 34(秒)
(2)8.42+8.46+8.54+8.58
=(8.42+8.58)+(8.46+8.54)
= 17+17
= 34(秒)
4、比较: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怎么算比较简便?根据什么?
5、小结:整数加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减法运算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
三、复习巩固
1、练一练
4.36+14.8+5.64+5.2 38.2-7.09-20.6-2.31 ⑴要求: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思路.⑵指名汇报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2.5+1.8
0.5+1.5+1.5+0.5
5.26+3+1.74
0.25+0.15+0.75+0.85
27.85-(7.85+3.4)要求:比赛完成,同学间互相介绍好的经验、方法。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简
算 8.42+8.46+8.54+8.58
8.42+8.46+8.54+8.5 = 16.88+8.54+8.58
=(8.42+8.58)+(8.46+8.54)
= 25.42+8.58
= 17+17 = 34(秒)
= 34(秒)课后小结: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第105页练习十八 课
型:练习课
教学要求:
1、巩固小数的简算,并能判断哪些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2、培养学生进行简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进行简算的能力。教学重点:运用定律进行简算。教学难点:准确的进行简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0.4+0.6+5
7.5+3.1+2.5
10-2.5-2.5
21-7.7-2.3 8-2.5
9+3.6
10-2.4
8-1.6
二、简算练习
1、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上“+”或“-”。3.85+10.06=□+3.85
10.24+8.2+1.8=10.24+(□○□)
18.76-(3.76+0.53)=18.76-□○□
32.17-0.46-4.54=32.17-(□○□)
2、下面各题能用简算的就用简便方法计算。(比赛完成)
1.25+3.7+0.75
5.6-0.18-1.2
7.08+16+8.2 10+0.009+0.191
3.75-0.75-1.25
80-19.4-8.09-3.51 5.6+0.5-5.6+0.5
7.2+5.6-2.8
34.5-(17.2+4.5)
三、解决问题
1、P105 4 2004年春季运动会 田径 思念机组男子4×50米接力赛选手情况:
(见书)
提问: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
⑵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⑶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⑷独立完成 ⑸怎么算的快?
2、P106 5
提问: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
⑵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⑶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⑷独立完成 ⑸怎么算的快?
3、P106 7(按以下步骤组内交流完成)
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
⑵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⑶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⑷独立完成 ⑸怎么算的快?
4、P106 8 ⑴ 通过观察图、计算,你知道2003年全世界的人口总数使多少?⑵通过计算你还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5、P106 9
完成表格。说说每轮动作后,这三对选手的的分及排名情况
四、作业:第134页7题 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课后小结: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课型 :复习课.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法则和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运算.2、能够对一些能简算的题简算.3、进一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灵活解题能力.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1.口算: 2.6+0.4 0.375+0.625 5.8+2 5-0.2 0.48+0.29 4.3-1.6 0.74-6.4 1-0.89 3-2.3 2.计算: 4.2+15.6 24.8-18.2 13+7.1 10-9.05 3.96+6.04 4.03-1.97
提问: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什么? 什么样的题可以简算?根据是什么? 练习: 1.计算: 2-0.35-0.275+0.4 4.36-(2.01+2.29)+0.48 21.3+108.75-(100-0.07)
2.选择正确答案.写在等号后边:(1).9.26-3.96+8.905=(14.475 14.205 13.809)(2).9.09+11.1-19=(20 1.1 1.19)(3).40-9.05-(3.8+6.02)=(21.13 33.35 20.95)3.先观察数字特点.能用简便算法计算的用简便算法计算.4.9+0.1-4.9+0.1 34.02+13.5+0.98 5.6+2.7-4.4 5.17-1.8-3.2 9.95-(4.95+3.14)8.43+2.87+0.57+0.13
4.列式计算:(1).27.8减去19.3的差.再加上24.5,和是多少?(2).23.64加18.9的和.再减去37.82.得多少?
二.解决问题: 1.一只驼鸟每小时跑54.3千米,一辆卡车每小时行45.7千米.鸵鸟的速度比卡车快多少千米?
2.锦华水泥厂原计划全年生产水泥13.58万吨,结果上半年生产7.96万吨,下半年比上半年多生产0.04万吨,全年超过计划多少万吨?
3.有两个粮食仓库 ,第一个仓库里有粮食57.5吨,第二个仓库里有50吨,后来从第一个仓库里运走粮食9.9吨,这时第一个仓库的粮食比第二个仓库少多少吨?
4.专业队用三个月挖了一条9.5千米的水渠,第一个月挖了2.75千米,第二个月比第一个月多挖了0.65千米.第三个月挖了多少千米?
第三篇: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总结
第六单元总结
1、三位数整百整百相加时,个位数和十位数不变,只是百位数相加。
2、三位数整百整百减时,个位数和十位数不变,只是百位数相减。
3、先把两个加数中的整十数相加,先用整百数减去整十数,再把结果与被减数的整十数相加。
4、三位数加法不进位: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不满10不用进位。
5、三位数减法不退位:相同数位对齐,要从个位减起,减到最高位是0时,这个最高位0不用写。
6、三位数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相加满10,要向前一位进1.7、三位数退位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借1,减到最高位得0时不用写。
8、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加数
验算加法的方法:(1)交换加法的位置再加一次,看和是不是相同。
(2)用和减一个加数,看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9、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和
减法的验算方法:(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2)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10、三位数连加: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可以凑整的,可以先凑整,使运算变得简便。
11、三位数连减: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在一个算式中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头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因此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头的。
第四篇:人教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总复习教案(已排版)
《克和千克》教案
一、教学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质量的基本含义。(2)学会用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3)知道1千克=1000克。
(4)使学生知道用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5)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重在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难在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四、教具准备
实物卡片,课本插图。
五、课时按排
本单元可用2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克和千克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
(3)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与态度:
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三、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四、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2.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5)板书: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 1000克=1千克
齐读: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称一称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87~89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课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2)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精神。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三、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2.能够用老师提供的称,来称量物体质量。
四、教学难点:
巩固对质量单位实际概念是认识。
五、教学准备:
天平,盘称,适量的生活用品,如水果,蔬菜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实践、操作领悟新知
1.称一称。
(1)我们通过调查,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如果想知道同学们带来的水果蔬菜的质量,可以用什么方法?
要称我们就要用到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称。这些称各有什么用途?
(2)下面我们来重点实践一下生活中最常见的盘称和电子称。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3)分组活动。
明确活动要求: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4)刚才我们使用了盘称称物品的质量,是用什么作单位?请小组长上来汇报一下本组称的结果。
(5)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大家发现1千克的水果、鸡蛋有几个。鱼有几条? 2.估一估。
(1)大家能估一估你们带来的其他日用品的质量有多少吗?你估计的理由是什么?把估计的结果写到书上。(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
(3)请大家看书上的图,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鱼,大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1题。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2题。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9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教案
一、教学内容
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正确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熟练地进行口算以及估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形成,能熟练进行口算。(2)能正确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3)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5)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重在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算法的提炼,将学习过的内容迁移到几百几十的加减中,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难在数学思想的渗透以及对数学方法的提炼。
四、教具准备
实物卡片,课本插图。
五、课时按排
本单元可用6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书P91-9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2)能较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3)使学生体验数学以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去春游吗?我们去春游的路上有一些障碍,谁能扫清路上的这些障碍?
口算
35+3 24+9 45+30 28+7 87-5 36-8 72-50 93-6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91页情境图,从这幅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问题? 2.学生提问题。
3.观察第92页情景图,图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师根据生答板书:
“二(1)班、二(2)班能坐下吗?” “二(3)班、二(4)班合乘能坐下吗?” 4.谁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3+31 32+39
(三)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探究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索。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2.学生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师: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3)这两个问题解决的结果如何?
(四)巩固练习。
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生做完后,师作反馈纠正。)2.练习十九1、2、3、4.(选加法做。)
(五)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练习十九第1、2、4题剩下的减法题和第5-8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比、分析、抽象思维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不是很想去春游吗?上一节课,大家已经同心协力扫除了一个个障碍,今天如果再能扫除一个障碍,去鸟岛的船就可以起航了。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
1.出示第93页情景图后,说一说已经掌握了哪些数学信息,还有哪些问题要解决?
2.学生提问题。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二(1)班和二(2)班上船后,还能上几人?(2)二(3)班上一些人后,还剩多少人?
(三)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探究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究。(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选择的板书)2.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
2.练习十九1、2、4(剩下的减法题目)。
(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练习十九第七、八题。
(六)全课小结。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书P96-97页的例
3、例4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理。(2)能正确计算有关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4)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受到爱护环境的思想教育。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相同数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相同数位相减不够时,要向前一位退一再减。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32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32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一个数的百位是5,十位是8,个位是0,这个数是多少?它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 2.5个百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这个数里有多少个十?
(二)探究新知。
例3 1.察第96页收集矿泉水瓶情景图,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受。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80+340 3.学生自主探索180+340的计算方法。4.小组讨论交流180+340的计算方法。
5.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选择学生的多种算法板书。6.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
7.尝试练习:第97页“做一做”
1、2题有关加法。例4 1.通过提问第二周比第一周多多少个得出:340-180 2.学生思考怎样计算340-180。3.小组交流、讨论340-180的方法。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板书。5.这么多种计算方法,你最喜欢用哪种? 6.尝试练习:第97“做一做”
1、2有关减法。
(三)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四)巩固练习练习二十1、3、4、5题。
(五)全课小结。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书P98页,估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
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合理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下面的各数最接近哪个整百数? 598 312 405 819 2.口算
400+500 300+400 600+200 100+800
(二)教学例5 1.让学生观察第98页学生收集矿泉水瓶情况表,发现小精灵明明提出的问题:第三,四周大约收集了多少个?”
2.让学生讨论小精灵提问题的意思从而引出估算。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估算。
3.谁能解决小精灵的问题?学生自主探索解答方法,然后再进行交流。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尽量让学生把不同的策略都展现出来。5.通过对各种估算的对比,学会合理估算。6.根据第98页图表,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7.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三)挑战赛 第98页做一做。
(四)联系实际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6题。
2.同桌同学讨论完成练习二十第7、8两题。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12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估算结果进行分析,预测第二天进货情况。
(五)全课小结。
第五课时
一、教学内容:
书P102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出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
(2)通过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体会估算的意义以及估算的策略的灵活性。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口算。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学生独立完成第102页第1题。
2.指名算得对又快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复习笔算。
1.问: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2.同桌同学互答。
3.教师综合归纳万以内数加减法笔算方法。4.学生完成第102页第2题。(要求计算要认真)
(三)复习估算。
1.猜一猜,这些数接近哪个整百整十数? 老师说数,学生猜。2.估算。792+186 587+412 629-348 436-247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完成第102页第3题。
(四)数学活动
1.口算练习。
一人说算式,一人说得数,在相同时间内说得又多又对的老师发给奖品。2.笔算练习。
(1)教师给出一些数写在黑板上。180 360 450 340(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人用以上的两个数来出加减法题目,另一人计算,每做完一题后,两人互换角色。
(2)自己想一些数做做看。3.估算练习。
(1)学生讨论,怎样估算?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五)全课小结
第六课时
一、教学内容:
书P103-104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活动,在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体验常见物体的重量,逐步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
(2)通过使用不同的秤,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体的轻重。
(3)使学生初步了解到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三、教具准备:
磅秤、盘秤、天平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要想知道物体的重量,怎么办? 2.重量单位有哪些?
(二)估一估物件的重量。
1.一颗小纽扣、一个鸡蛋、一个苹果分别有多重? 2.先让学生估一估,再用天平称出重量,看谁估得准。
(三)比一比物体的重量。
1.三个同学为一组,拿出自己的书包,先分别掂一掂,估一估到底哪个书包重? 2.用盘秤称出重量,看谁估得准.?
(四)秤体重。
1.教师指导学生怎样看磅秤。
2.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后,再进行活动。(1)一组同学秤体重。(学会看秤)
(2)一组同学做体重的原始记录。(通过记录称体重的结果方式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3)一组同学用背一背同学来体验各种不同的体重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概念。(4)以上各项各小组轮流进行。
(5)学生讨论、交流,从你们的记录表中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能统计出什么?
(五)全课小结。
《统计》教案
一、教学内容
让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图,以及复式统计图的优点,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图,以及统计图的优点。(2)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4)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5)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重在让学生初步认识复式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体验收集动态统计数据的过程。难在数学思想的渗透以及对数学方法的提炼。
四、教具准备
课本插图。
五、课时按排
本单元可用3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06—108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二第一、第二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2)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4)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四、教学难点:
理解复式统计表的表头,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五、教具准备:课件、统计图表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索,1.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动物运动会了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电脑展示动物运动的情景)
师:看了动物运动会的场面,你想知道什么?
生: „„
师:同学们想了解这么多的情况,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了解这些情况? 生: „„ 2.揭示课题: 板出: 统计
(二)自主探究,学习复式统计表 1.探讨收集信息的好方法
师:要统计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首先应记录、收集这些信息,各学习小组议一议,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录这些信息,哪一种方法更简便、更科学一些呢?(学生活动)
2.汇报:(让学生体会用“正”字法记录、收集信息更简便、更科学一些)3.学生用“正”字法记录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电脑展示动物赛跑过程、学生记录)
4.汇报、整理数据并填入以下相应的统计表里。
各种动物参加跑步情况统计表
种 类 小 兔 小 狗 小 牛 小 猫
只 数
各种动物参加跳高情况统计表
种 类 小 兔 小 狗 小 牛 小 猫
只 数
(1)认识复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统计表,你有什么好见解?
生: „„
师:把这两个表编成一个表,那么这个表应反映哪几个内容?请各学习小组议一议。(学生活动)
师:哪个学习小组愿意汇报?
生:„„(学生汇报后出示简单复式统计表)只 数/ 种 类/ 项 目/ 小兔 小狗 小牛 小猫
跑 步
跳 高
(2)填写复式统计表
师:怎样把数据填入表里呢?请同学试一试(学生填写、汇报、检查)
(3)比较单式和复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这个统计表与前面哪两个 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生: „„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前面哪两个统计表比较简单,它们反映运动项目只有1项,我们称它为单式统计表,而后面这个统计表反映2项运动项目,我们称它为复式统计表。
(4)简单的分析、交流
师:从这个统计表你发现了参加跑步的有多少只小兔?
生: „„
师:参加()的()只数最多?参加()的()只数最少?
生: „„
师:你还能发现了什么?
生: „„
(5)小结:
(三)应用、拓展
1.统计各种动物参加跑步的的成绩
师:你还想统计什么?
生:„„
师:那我们来统计小兔、小狗的跑步成绩。(电脑出示统计表)
小兔、小狗参加跑步成绩情况统计表
只数时间种 类 1秒4秒 5秒-6秒 7秒-8秒8秒以上
小 兔
小 狗
师:我们先来看看小兔、小狗1000米跑所用的时间,那同学可要记好!(电脑逐步展示裁判员汇报运动员的成绩,学生记录,并填入表中)
你还想知道小牛和小猫的成绩吗?
生:„„
师: 那我们在这个表再添上两行,同学们会填吗? 生: „„(指导学生填写)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08页做一做
(四)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三109页例2,练习二十二第十二3、4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2)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3)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
(4)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
1.认识、并会绘制条形统计图。2.能简单分析和预测。
四、教学难点:
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用不着格表示几个单位。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而且道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请同学们看,这是一条道路上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四种车辆的数量。
(二)探求新知 1.组织记录。
(1)给学生记记录单
种 类 轿 车 面 包 车 客 车 货 车
辆 数
(2)学生记录。同学们,在观看录像的时候,你是如何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的?交流后明确用“正”字的方法记录既快捷又方便。
(3)再次播放录像,学生记录。
由于车辆过往速度快,学生记录会产生困难,反馈时如果学生记录不全,再次组织学生研究如何记录才能完整。强强调分组合作记录,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
(4)再次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
(5)整理数据并填入统计表。2.制作统计图。
(1)学生分组讨论。如果运用一个■表示1辆或5辆车,最多画几个格?应该怎么办?明确用1个■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
(2)师生共同完成统计图。
先让学生尝试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然后回答问题。
组织讨论: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
(3)师生总结绘制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
1.独立完成第三者111页的“做一做”。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一~题。
(1)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
组织学生提供信息,收集信息,记录数据并填写统计表,完成填空题。
(2)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
(3)练习二十二的第3题
(4)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
第三课时 整理复习
一、教学内容:
统计图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并能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
(2)合理的、正确的绘制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分析。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
会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四、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表的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复习内容
(二)各学习小组讨论;
师:各学习小组议一议,通过学习统计这个内容,你知道了什么知识?(学生活动、汇报)
师:各学习小组再议一议,统计表和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三)制作统计图表
1.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看哪种书籍,并将调查结果填入下表,再制成统计图。
本班同学最喜欢看哪种书籍情况统计表
人 数 种 类 性 别 连环画 故事书 科技书 其他书
男 生
女 生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分别制成两个统计图。(具体略)3.简单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1)男生最喜欢看什么书?共有多少人?
(2)女生最喜欢看什么书?
(3)喜欢看哪种书的总人数最多?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你想给书店经理提出什么建议?
(四)全课小结
《找规律》教案
一、教学内容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规律中隐含的数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2)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4)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5)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2.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3.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重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发现图形隐含的数学规律并将其表达出来。难在数学思想的渗透以及对数学方法的提炼。
四、教具准备
课本插图。
五、课时按排
本单元可用1课时进行教学。
找规律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书P115例1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初步的观察、分析技能,找出循环变化的规律。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得出规律。
(2)通过动手画一画、设计地面图案,培养学生运用新知及动手的能力。3.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创作意识,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得出循环变化的规律。
四、教、学具准备:
每生一张白纸及方格纸。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发兴趣
1.同学们喜欢蜡笔小新吗?在上新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蜡笔小新的图片吧!(课件逐一播放蕴涵循环变化规律的图片。)2.从这些图片中你发现了些什么?
(二)探索作画,揭示课题 1.创作图画
我们看了这么多图片,也发现了这么多,那么是不是自己也想动手来画一幅呢?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画一幅跟这些画类似的画呢?
(请生作画,提醒学生可以用上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这些简单的图。)2.谈谈体会
同学画了这么多美丽的图画,真厉害,我们看(投影2、3幅学生创作图片)你能从同学们自己的图画中也找到一些规律吗? 3.揭示课题
同学们能在自己的画中运用规律,还能在别人的画中找到规律,真厉害!那么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学习《找规律》,想吗?(揭示课题《找规律》。)
(三)自主探究,寻找规律
1.自主探究(出示主题图)
我们看这幅图,这是蜡笔小新为自己家设计的墙面图案,你也能从这幅图中找到一些规律吗?(请生独自找一找。)2.交流规律
我们找到许多规律了吧!想不想跟同学们交流一下你的规律?(想)我们可以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交流。(请生交流,并出示交流提示。)3.汇报规律
能把小组交流的规律在全班也来交流交流吗?(请生交流规律。)4.教师总结,得出规律
通过大家的细心观察,都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规律:从横的看,(课件演示)把第一行左边第一个移到最后,变成了第二行;把第二行左边第一个移到最后,变成了第三行;把第三行左边第一个移到最后,变成了第四行。从竖的看,(课件演示)把第一列上面第一个移到最后,变成了第二列,下面几列都一样,每次移一个。谁能再来说一说这个规律?我们把这样的规律叫做:循环变化的规律。
(四)运用规律,拓展图片
1.根据我们发现的规律,你能补充下面一排是怎样排的吗?(请生画一画。)2.请生上讲台汇报(借助学具:四个图片),说说为什么这样补?那两排呢?
(五)课堂小结,提升规律
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今天又找到了一种新的规律,叫„„(循环变化的规律)。(请四位同学上台演示)你能用这四位同学演示今天循环变化的规律吗?(请生演示)
(六)练习巩固,深化规律
1.基础练习
(1)(出示例1)你能继续画下去吗?为什么这样画?
(2)(出示“做一做”第一题)你能继续画下去吗?为什么这样画?
做了这两题,你想提醒大家什么?(看好规律再来画图)
(3)(出示练习二十三第一题)这是小新的最新设计,不过中间忘了一点,你能帮他补充完整吗?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2.应用练习
你也想为蜡笔小新设计一下墙面图案吗?请你挑选中的几个或自己喜欢的图形在白纸上设计一下,让同学们也能在你设计的图案中找到规律哦!
总复习(1)
一、复习内容
教科书P119第1、2题和P123练习二十四第1、2题。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加强多层次多样化的练习。
三、复习过程
(一)口算。
1.口算除数是2—9的除法算式若干题。
选出其中的几道给学生说说除法式子的意义.各部分的名称。
2.小组活动
教师准备好除法算式卡片,分发到各小组,按规律把算式分类,然后汇报自己是按什么规律分的,举例说明自己是怎样求出商的。
(二)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
(1)二(1)班有42人玩跳绳,每7人一组,平均分成几组?如果每6人一组呢?
(2)小清剪了8面小旗,李东剪的小旗是小清的3倍,李东剪了多少面小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
(3)同学们要去南湖划船。大号船每条限坐6人,小号船每条限坐3人,坐大号船需要4条,如果坐小号船需要几条呢?
2.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3.试试自己的能力(印题发给学生)(1)把正确的商打钩。
49÷7={7,9,8} 8 ÷1={7,1,8} 42 ÷6={7,4,6}
„„
(2)填空
21÷7=()48÷6=()72÷()=9 21÷()=7 4 8÷()=6 72÷9=()
„„
4.比一比谁最棒。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2÷6=()÷8 4 × 6=()×3 2×()=3×()7 ×()> 8× 2()× 8 < 6×5 24÷()> 24÷()5.练习作业
教材P119第1、2题和P123练习二十四第1、2题。
(三)总结
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总复习(2)
一、复习内容:
数学第四册P119 第3题和P121第4、5、题,P123、P124第3、4、5、题。
二、复习目标
正确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三、复习过程
(一)复习
1.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2.说一说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二)巩固提升
1.读出下列各数
2563 2506 2056 2560 90806 „„
(1)说一说多位数的读法,特别是中间有零的读法
(2)说出以上各数分别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3)练习:8469=()+()+()5030=()+()+()+()4106 =()+()+()+()
2.动手拨一拨(教师口述万以内的数,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数,然后再读出来。)3.看实物图写出多位数。然后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一排。4.数的写法
六千 写作____ 二千九百 写作____ 七百八十 写作____ 五千零六 写作____ 四千零九十三 写作____ 七千七百零三 写作____ 5.写出4208后面的三个数____、____、____ 写出8051前面的五个数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游戏活动
说明活动要求:用学具中的数字卡片,在老师的口述下摆出多位数,比一比谁摆的又对又快。
(四)作业练习:
教材P119 第三题和P121第4、5、题,P123、P124第3、4、5、题。
总复习(3)
一、复习内容:
数学第四册教材P120第6、7、题,P121第8、题,P124、P125第6、7、题。
二、复习目的: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近似数
三、复习过程:
(一)口算
1.完成教材P120第6题。
2.小组说一说怎样口算才能又对又快。3.独立完成P120第7题计算。4.提问:
在计算加减法时你应该注意些什么才能保证你的计算是正确的,把你的好方法告诉给同学们。
(二)估算
1.完成教材P121第8题。
2.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3.练习作业教材P124、P125第5、6、7题。
(三)讲评作业
(四)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总复习(4)
一、复习内容:
质量单位克、千克,教材P121第9、10、题和P125第9、题
二、复习目的:
通过复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三、复习过程;
(一)复习克、千克
1.提问:(1)1克与1千克比较谁重谁轻。
(2)1000克与1千克比较谁重谁轻。
引出:1千克=1000克
2.说出生活中有那些物体的质量是用千克或克作单位的?
(先小组说一说然后汇报)
(二)巩固提升
1.动手圈一圈(完成教材P121第9、10、题)2.线(估一估再连一连,教材P125第9、题)
(三)游戏活动
1.活动内容(每4人一组活动)
(1)估一估自己带来的物品各有多重
(2)再估一估老师带来的这些物品各有多重,看谁估的最接近实际重量。然后由学生掂一掂,感受一下。
(老师把准备好的物品的质量贴在物品上的暗处)
(四)练习作业:
1.计算: 3000克+5千克=()千克
9千克—2000克=()千克 4千克×6=()千克 81克 ÷ 9=()克 7千克+500克 =()克 2.在括号里填上“>”、“<”、“=”:
4千克()4000克 48克()2千克 5200克()6千克 50千克()50克 900克()1千克 600克()6克 3.思考:
一只小鸡重500克,一只大鸡重2千克,几只小鸡的重量等于一只大鸡的重量?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总复习(5)
一、复习内容:
数学第四册教材P121第11、12、题,P125第10、题。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什么角是直角、锐角、钝角,理解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三、复习过程:
(一)复习知识点
1.说一说自己认识了哪几种角。2.判断各种角的条件是什么。
(二)练习提升
1.动手画一画直角、锐角、钝角,并写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直角、锐角、钝角。
3.举例说明,生活中什么是平移现象,什么是旋转现象。
4.画出向左移动8格后的图形。(教材P125第10题)5.说一说平移的移动方法。
(三)完成作业: 教材P121第11、12、题。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总复习(6)解决问题
一、复习内容:
数学第四册教材P122第13、14、题,P126第11、12、13、题。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过程:
(一)用一步计算解决问题。
1.从情境中了解信息。(教材P122第13、题)
2.把上面的信息和问题串连起来,再读一读感受一下题意。
“玩碰碰车每人每次用3元,小明用12元可以玩几次?”
引导学生理解12元里面有几个3元,就可以玩几次。3.要求学生写出解答过程。(注意书写格式)4.学生讨论完成:
(1)“小强有8个碗,18根筷子,一次可以给几位客人。为什么?”
(2)教材P126第11、题。
(3)比较(1)、(2)的异同点。
(二)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1.二(3)班有男生22人,女生20人,每7人坐一个小组,全班同学可以分成几个小组?
2.有同学在公路两边种树,每边都种8棵,如果每组种4棵,需要几个小组? 3.讨论以上两题的解题思路。
(三)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1.教材P122第14、题
2.A型袜子15元可买5双,B型袜子5元可买1双,C型袜子12元可买3双,这三种袜子你认为哪一种袜子最便宜?
(1)你是怎么知道那一种便宜?
(2)如果是你购买,你会买哪一种?为什么
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再个别提问,只要讲出道理即可。
(四)根据各班学生情况,可以另行补充或深或浅的应用题练习。
总复习(7)
一、复习内容:
数学第四册教材P122第15、题;P126第14、题,P127第15、16、题。
二、复习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使学生能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2.能有规律的画出图形。
三、复习要点:
(一)复习统计。
1.养学生的合作实践能力。
师提前二天布置学生收集本班同学跳绳的数据,填写P122第15题。2.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出提出问题,自己解决。3.完成教材P127第15、题。
(二)复习找规律。
1.图形规律: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的找规律跟我们前面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2.学生说一说,3.你觉得我们这个学期找规律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数字规律
从图形中找规律的方法能不能用在其他地方?
学生回顾后说 5.完成总复习练习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学生置疑:
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第五篇: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使学生感悟到人民的卓越智慧,提高审美意识。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课时安排:9课时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4课时 2.解决问题…………………………………3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4.小小设计师………………………………1课时
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学情分析:在以前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的计算,本节课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不一定都能整除,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余数的除法来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页例1。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观看动画,引出活动 出示主题图
问题: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
二、摆一摆,比较感知
(一)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把下面这些 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3.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6÷2=3(盘)问题:
1.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问题:
1.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做。3.这1个草莓怎么不摆了? 4.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7÷2=3(盘)……1(个)问题:
1.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比一比,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问题: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讲解:算式里的“1”表示剩下的1个草莓,在算式中称为“余数”,今天我们研究的是“有余数的除法”。追问:余数表示什么?
(四)圈一圈,填一填,及时巩固
要求:
(1)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对比观察,理解关系
(二)活动思考,加深理解
用一堆小棒摆
。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问题:1.用9根小棒,你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请你动手摆一摆。2.能用除法算式表示你摆的意思吗? 3.如果用10根小棒来摆呢? 4.11根、12根呢? 5.余数和谁有很密切的关系?是什么关系?
余数<除数
四、作业:
1、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2、第64页练习十四,第1题、第2题。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7÷2=3(盘)……1(个)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竖式计算除法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学情分析:以前教学中,同学们只接触过加减法的竖式,今天来学习除法的竖式计算。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建立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表征形式与其他表征形式的联系。
2、在比较中理解除法竖式。
教学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学生活动,运用旧知解决问题
(一)呈现题目,明确题意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问题:
1.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2.“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 3.“每4根分一组”什么意思?
问题:结果怎样呢?自己动手试一试。提示:可以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
(三)交流想法,解决问题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问题:结果怎样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研讨竖式,理解各部分含义
(一)尝试书写,交流想法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尝试:摆、圈、列除法算式的办法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你们
知道吗,除法也可以写成竖式,想一想摆、圈、写算式 问题:你是怎样写的?说一说你的想法。
二、研讨竖式,理解各部分含义 预设:
(一)尝试书写,交流想法
(二)指导书写,建立联系
过渡:这位同学的写法,就是我们通用的竖式写法,你知道应该怎样写出来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指导书写,建立联系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13÷4=3(组)……1(根)除法也可以写成竖式:
(三)独立书写,及时巩固
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竖式怎么写? 问题:
1.竖式怎么写呢?请你自己写一写。2.小组互相学习,看看写得怎么样。3.这个竖式中的每个数什么意思?
三、交流想法,体会试商方法
问题:我们应该从哪儿开始思考呢?
四、回顾例题,整理所学内容 问题: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哪些问题? 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五、作业:第62页“做一做”,第1题。第63页“做一做”,第2题。
第64页练习十四,第3题。
第65页练习十四,第4题、第5题。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例5)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学情分析:解决问题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个难点,主要是对于题意的理解要准确。所以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
教学目标: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要采用“进一法”得出问题的答案。教学重点:用不同表征方式理解“进一”的道理。教学难点:用进一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审读题意,交流理解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1.你都知道了什么?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 “至少”是什么意思?
2.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二、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请你自己试一试。
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呢?这里有几位同学的想法,我们一起看一看。
三、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
梳理:解决同一个问题,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在研究3位同学的想法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有27 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 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3.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 监控:为什么要“加1”。
四、交流理解,提升认识
(一)审读题意,独立尝试
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追问:“最多”是什么意思?
(二)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 问题:
1.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2.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3.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二)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问题:
1.这个问题和刚才解决划船的问题哪儿相同?哪儿不同? 2.刚才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现在余下“1元”,怎么不增加1个面包呢?
3.想一想今天研究的问题,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五、作业:第69页练习十五,第1~3题。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例6)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学情分析:解决问题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个难点,主要是对于题意的理解要准确。所以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回顾规律,引出新问题
问题:横线上画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引出: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接着摆下去,第12个图案是什么?
第17个呢?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方法交流
(一)理解题意,自主尝试
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问题: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探究: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
请你自己试一试。
提示:可以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
问题: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这里有几位同学的想法,我们一起看一看。
(三)数据变化,体会方法
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想到了几种好办法?
谁再简单说一说?
检验:这个问题解答正确吗?我们一起来答题吧。
变化:1.如果求第20面小旗的颜色,你准备怎样解决问题?
试一试。
2.第25面呢?第29面呢?你有什么想告诉大家的?
(四)变化练习,完善认识 问题:
1.读一读,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2.第27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自己试一试。3.有的同学发现27÷3=9没有余数,该怎样判断呢? 小结: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没有余数
说明正好分完,就是每组最后一个。按照例6的规律接着往下摆,第27面小旗应该 是什么颜色?
三、巩固练习,积累经验 1.
按照上面的规律穿一串珠子,第24 个珠子应该是什么颜色? 要求:
(1)读一读,说一说知道了什么。(2)独立解决问题。(3)你是怎样做的? 2.第32盆应该摆什么颜色的花? 要求:
(1)独立解决问题。(2)你是怎样做的?(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四、小结
五、作业
一个星期有7天。
(1)六月份有30天,有几个星期?还多几天?
(2)如果六月份有5个星期六和星期日,那么6月1日是星期几? 完成建议 : 第一问独立完成。
第二问指导找关键信息:30天、7天,体会商和余数与这个问题的关系。
小小设计师
教学目标:
1.能辨认出生活中的图案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等运动得到的。能在正方形中贴或设计图形,并将所设计的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运动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2.能将同样的图案拼在一起,并根据实际确定所观察成果的基本图形,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
3.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在想象图形运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欣赏图形运动所创造出的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教学重点:利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教学难点:根据给定的图案找基本图形。教学过程: 综合与实践
一、欣赏,揭题
我们经常在桌布、墙纸等生活物品上见到下面这类图案。它们都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得到的。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动手,创作
剪下教材第123页中的图形,与小组同学一起在正方形里贴出喜欢的图案。
三、交流,欣赏
每个小组先自我评比,然后再推荐给全班同学。说一说好在哪里,你有什么改进的好想法吗? 解决问题的过程:明确要求、作好计划、通过操作解决问题、组织好交流 活动目的
1.结合图案的设计,感受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培养学生的简单推理能力。
3.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创造美。
四、课堂总结